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7篇)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誠信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和諧、美好,但生活中有些人卻不講誠信,破壞了生活中的美好。在我的記憶裏,有一件不誠實的事讓我至今後悔難忘。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7篇)

那是幾年前的一個週末,我和爸爸、媽媽來到海邊玩。那天陽光明媚,大海碧波盪漾,在沙灘上的人快樂地追逐着、嬉戲着,我正躺在沙灘上曬太陽。這時,一個小男孩從我眼前走過,他的脖子上掛着一串貝殼,五顏六色,各種各樣,漂亮極了!我一看就喜歡上了,走過去對那個小男孩説:“小朋友,你那串貝殼真漂亮!我很喜歡,送我好嗎?”那個小男孩聽了使勁地搖了搖頭。我又説:“那我買下來吧!多少錢?”那個小男孩説:“我這串貝殼不賣!”我聽了以後,生氣地説:“有什麼好神氣的,不就是一串貝殼嗎?”我想:沙灘這麼大,也許我也能找到一串漂亮的貝殼呢!可是,天不隨人願,一個上午我也沒找到幾個像樣的貝殼。

我失望極了,又遇到了那個小男孩時,我乘那個小男孩不注意,把他的貝殼拿走了。過了一會兒,我聽到那個小男孩站在海灘上哭,一邊哭一邊斷斷續續地説:“嗚嗚……媽媽,我對不起你,嗚嗚……”我聽了覺得很奇怪,“不就是一串貝殼嗎,幹嗎哭哭啼啼的?”我去問那個照顧小男孩的老奶奶:“他丟了一串貝殼,為什麼這麼傷心呢?”那個老奶奶聽了,流下了眼淚,説:“這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爸爸又在廣東打工,那串貝殼是媽去世前給他的遺物,他看得比生命還重,每天都要到海邊去清洗。”我聽了,不由得呆住了,“什麼,那串貝殼居然是媽給他的遺物。”我走開了,再看着那串貝殼,心情像針刺一樣難受。我拿起貝殼,跑去把它還給了小男孩。小男孩拿到貝殼,開心地笑了,我也從心底笑了。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久了,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時時提醒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正如文學家高爾基説:“人類最不道德的就是不誠實”。生活中唯有講誠信,才會和諧美好,我永遠記在心裏了。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有人説誠信是金,的確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人云: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詩人曰: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這些都足以説明誠信的重要性。因此,我認為誠信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金!

如果每個人講誠信、每個商家講誠信,每個政府、國家講誠信真正做到一諾千金,那麼長此以往,人們生活定會處處充滿和諧的氣息。古往今來也有許多講誠信的事例: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就依靠着自己為人正直、講信用拉攏了大批人才為他效力,而且還在諸國樹立霸主之位。晉文公重耳也正是以誠待人拉攏人才,還在明知戰場上講誠信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仍然做出退避三舍的舉動。晉文公也正因此獲取名聲與威信,繼齊桓公後又一個當上霸主!而“退避三舍”這膾炙人口的故事也為後人所稱讚。誠信是一個人面向世界的一張必不可少的“通行證”。現在讓我們設想一下不講誠信的結果吧:如果一個政府不講誠信,那麼公民的權利將得不到保證;如果一個商家失去了誠信,消費者的權益的不到保障,這個商家又怎會不一步步走向破產?如果就連朋友之間都無法講誠信,那麼人與人之間也就毫無信任可言,友情也會變成一個空殼,整個世界被冷漠所籠罩……失去誠信之後的世界會是如此可怕……如今的人之所以不講誠信,大多數不正是因為誠信與金錢、利益所發生衝突時,無法抵擋_選擇了金錢、名利,放棄了誠信。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然而這些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從而導致了將自己置於一個不誠、不信之地。

記得富蘭克林説過一句名言:失足,你可能馬上覆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這不正是為那些無信譽之人敲響的警鐘嗎?在朱自清的《論誠意》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誠實、誠篤,至誠,都是君子之德;不誠便是詐偽的小人。”這段話將誠與非誠分別進行高度概括。雖然世上有善意的謊言,但並非所有都是善意的,因此我們既要將誠信,也要分辨出他人的話是否可信。

誠信不僅僅是個人的事,它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風氣,關係到國家甚至整個社會的風氣。讓我們以誠為本,以誠待人,以誠處事,不説空話、大話,攜手共進建立一種誠信之風,讓這種優良傳統美德得以發揚!誠信——一件無價之寶!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1月30日,據新華社消息,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向社會發布了20__年“誠信之星”,包括3個集體和9名個人,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宗富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裴忠富是四川省入選的唯一個人。

當日下午,記者致電裴忠富的時候,他正在前往內江威遠縣的路上,去給當地一位個體户指導桃子的冬管技術。談及獲得全國“誠信之星”的感想,裴宗富把榮譽視為責任。“榮譽是責任也是壓力,以後還將帶領更多農民兄弟種果樹增收致富,同時帶動身邊更多人堅守誠信。”

今年50歲的裴忠富出生於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因家境貧寒,國中還沒念完他便輟學回家種植水果,自己嘗道甜頭,就以一句“跟着宗富幹,保證有錢賺”的承諾動員鄉親們一起種植水果。30多年來,他先後在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60多個市、200多個鄉鎮推廣優質果樹,經他手推廣種植的水果面積約300萬畝,他和團隊長期進行技術跟蹤服務,成為諸多果農心中的“農民教授”。

經他帶路扶助,一批批地道的普通農民成功脱貧致富。眉山市陳溝村、德昌縣陳所村等水果種植基地,年人均增收1.2萬元以上,成都天府新區的水果種植户們多數年收入10萬元以上……由他帶動發展的諸多水果種植基地,被列為當地縣(區)、市、省級實施精準扶貧開發、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增收的產業樣板示範基地。一批批普通農民因為他成功脱貧致富,他也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榜”“全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誠實守信道德模範、等國家、省、市及區(縣)60多項榮譽。

獲得這次全國“誠信之星”榮譽,裴忠富本來要出發去北京領取證書和獎盃的,因為疫情原因而取消。接到取消通知的時候,裴忠富正在雙流機場準備出發。當天,裴忠富就馬上回到天府新區的基地。“這兩天是基地最忙的時候,要嫁接、除草,修枝,還要出新的苗圃。”

就在今天上午,他還在天府新區的基地忙,下午出發內江威遠,是裴忠富主動去的。“他沒給我打電話,這是他第二年種果樹,冬天是管護的關鍵階段,我不放心就過去看看。”

50歲的裴忠富一直在路上。一年之中,他有三分之二時間是在外給農户做果樹技術巡迴指導。為了方便大家求知請教時找到自己,他從買第一部手機開始,手機號碼用了20多年從未換過。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經常一天需要接聽100多個電話。

除此之外,30年來,他在四川開辦培訓班多達1500餘場次,累計培訓18萬餘人次,向全國20多個省、市回信8000餘封,免費提供資料15萬餘份。裴忠富説,“鄉親發展產業致富,選項目要準確,沒有技術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提供技術服務。”30多年來,裴忠富給採購果苗的果農們提供不低於3年的技術服務,並且幫助村民協助果品銷售。

在這條助農扶貧路上,裴忠富也持正不阿。20__年,在指導資陽市樂至縣村民過程中,發現當地採購的果苗質量90%以上不達標,裴忠富實名舉報當地扶貧辦違規違紀,天價採購假冒偽劣梨苗,套取國家扶貧資金,造成果苗大面積死亡。2天后,相關負責人即被免職。

與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這份甜蜜事業讓很多大山裏的鄉親們有了新生活的希望。“我就是想要更多的人種植水果,增收致富。”裴忠富説。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所謂誠信,就是要誠實守信,這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建設現代新型社會的基石。但近年來,不少人把它遺忘了,甚至丟棄了,結果許多人的心靈被污染了,行為中的欺騙隱瞞多了,社會上的假冒偽劣氾濫了。身為一名國小,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從小呼喚誠信,尋找誠信,攜起手來在身邊共同種植和培育起誠信的森林,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美德。講誠信既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又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還是連接友誼的五彩紐帶。任何一個守信用的人都將得到他人的尊重。作為華夏民族的後代,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要長大,要成才,首先就應該努力做到守時,守信。正如孔子所説的那樣:“言必行,行必果。”只有這樣,才能成長為可信、可靠,講信用的人,在祖國的大地上築就誠信的森林。

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像某些偉人那樣做到,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可以用自己的筆尖抒寫、歌頌他們的光榮事蹟。在湖南就有這樣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讚頌的人,他就是湖南省委書記鄭培民。他有一句話説得很好也很對:“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在鄭培民書記那許許多多值得讚頌的事蹟中,有一段往事令湖南百姓永生難忘。那是_年_月_日,洪水肆虐下的湖南常得市安鄉縣即將發生大潰堤,_萬人的生命和財產都危在旦夕,而鄭書記卻不顧個人安危連夜在雨中指揮抗洪洪水終於遏止住了,可他卻病倒了!_月_日,年僅_的鄭培民在赴北京工作期間突然去世,一個人民的好乾部,黨的好兒子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我想,一個講誠信的人,在人前人後一定會得到很多人的稱讚、尊重、親近和信任,順境時會有人交,逆境中會有人扶。相反,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慢慢變得孤立無援。

在有的人眼中誠信猶如鑽石般純潔、美好,而在有的人眼中誠信則被視為垃圾,我真心地希望大家都能成為第一類人,都能擁有鑽石般純潔的誠信,在心中築起一片誠信的森林。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當人們在世俗淺薄的喧囂中慢慢淪陷時,城信二字也就貶值了。

還記得讀古文時,向教師詢問“尾生之約”的故事,教師講解後,我們卻不約而同笑起來。老師臉色略變,沒笑也沒説什麼,只輕輕歎一口氣。瞬間大家的笑聲有了停頓,那聲歎息裏分明隱藏着些許苦澀,也許幾千年來的讀書人在關於“誠信”的問題上,都只能留下一聲歎息。

誠信真就變得如此卑微了嗎!我不信。在漫漫人海中,點一盞心燈,開始尋覓誠信。其實,不是所有的誠信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裏。誠信依然在那些純樸美麗的人們心中生根發芽。你看……

誠信是買東西忘記帶錢時,老闆仍將貨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門時的輕輕的一笑。

誠信是在一連串失敗後,朋友們主動伸出的那一雙雙温熱的手。誠信是為徘徊在路邊的陌生人指路後,看到他臉上的粲然一笑。

誠信可以是從前百年老店裏賒帳的帳單,也可以是今天人們手中的信用卡。

誠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失去誠信,便失去創業根本,失去做人資格。1999年日本東芝筆記本電腦曾因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被起訴。事件發生後,東芝對美國用户實行經濟陪償,對東南亞用户卻一拖再拖,妄圖輕描淡寫敷衍了事。這種“給美國人美金,給中國人補丁”的做法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結果是東芝銷售額暴跌,從此無法在東南亞市場上立足。

難道這還不足以説明誠信的重要性麼?話説回來,人生苦短,更當以誠為本。再聰明的人最多也只能蒙人幾十年。然後,所有的偽裝、心機都將在時間面前萎縮一個不堪回首的笑話。終將如雪泥鴻爪,慢慢無痕。要想從平凡中閃出輝煌,只能堅持誠信的原則。別忘了,我們為人一場也不過幾十年光陰,與其庸庸碌碌虛度人生,哪如坦蕩蕩,氣昂昂,捧一顆誠心,做一次真人?那麼,縱然是短短的一瞬,也會因它真實的美麗而燦爛一生了嗎?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應有一片誠心。”“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古老的詩句中藴含着耐人尋味的深理。只要心誠,石頭也會開出花來,讓我們緊握這些箴言,相信,並且期待……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1月12日至27日,我縣普降暴雪,平均雪深達60多釐米,致使大雪封門,道路被阻,木竹折斷,房屋被損。面對雪災,我縣廣大幹部羣眾不等不靠,積極投身到抗災自救當中去。在白塔畈鄉抗雪救災的隊伍中,年過五旬、已有30多年黨齡、曾擔任過鄉黨委書記的盧士江同志,每天艱辛地奔走在鄉間崎嶇的雪路上,頂風傲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和無限熱愛。1月20日早晨6點多鐘,家住梅山的白塔畈鄉山茶花村駐村點長盧士江,一看窗外仍下着鵝毛大雪,推着摩托車就往外走,老伴一見就説:“老盧,今天星期天還要到村裏去?”話未落音,老盧腳下一滑,摔了一跤,他爬起來推着車又要往前走,老伴見拗不過,於是説“老盧你即使要去,騎車太危險,還是坐車去吧!”

由於積雪過深,沒有班車,盧士江一路走走停停,直到上午9點多種才趕到山茶花村。剛邁進村會議室,村部的電話驟然響起,一接通就聽見老樓組的袁隊長急促地説:“盧書記,我們組袁揚學户房屋西牆頭已開裂,並嚴重傾斜,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災情就是命令。盧士江顧不上腹中飢餓,拿起一根防滑用的木棍,邊向外衝邊喊:“何會計,快帶我去老袁家”。

就這樣,盧士江每天從早到晚始終奮戰在抗雪救災第一線,一干就是一個多星期,中間從未回家休息過。雪災無情,黨有情。身患高血後遺症的袁灣組老黨員袁宏剛家因烤火取暖,不幸將牀和被子燒了,正在查災的盧士江聞訊後,立即冒着大雪,踏着齊膝深的積雪,步行5裏多路,親自將救災棉被送到袁宏剛家。袁宏剛激動地説:“多謝盧書記,多謝黨委、政府的關心……”。在抗災的兩個多星期裏,盧士江不顧年高體弱,先後為5户五保老人和4户重災户送去4牀棉被和200多斤大米,一路上滑倒了爬起來,累了就站在雪中休息一會,他從未叫一聲苦,叫一累,始終堅守在抗雪救災第一線。

目前,暴風雪仍肆虐不止,抗災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盧士江仍奔走在抗災救災的鄉村小路上。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在有險情的地方,總有他的身影,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了周圍的羣眾,一些羣眾感慨地説:“哪裏有險情,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共產黨,哪裏就準有我們的老盧書記。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微信運動排行榜第一名又被你佔領了!這是遼寧東港“組工人”這些天見面的第一句話。“你的微信運動已經連續好多天佔領了我的封面!現在是特殊時期,疫情這麼嚴重,你咋還天天在外面跑呢?”一名東港“組工幹部”收到的一條朋友關心問候信息。疫情發生以來,就是和生命賽跑,東港“組工人”毅然決然的衝在防控疫情第一線。

堅守初心,黨徽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閃耀。黨徽閃耀,誓言鏗鏘。東港“組工人”始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平台。同時,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引領黨員幹部積極參與“三控”,聯防聯控、羣防羣控、穩防穩控,他們佩戴黨徽,衝鋒在前,不畏險阻,奮戰一線,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構建起一條條紅色防線。

凝聚力量,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飄揚。黨旗下的莊嚴承諾。“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是入黨時許下的錚錚誓言。疫情就是命令,旗幟彰顯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東港“組工人”迅速投入戰“疫”,服從統一指揮、統一安排,爭做抗疫“先行軍”。通過發佈通知、微信、倡議書、公開信等方式,號召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傳承新時代精神,拿出“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行動自覺,凝心聚力,同國家人民一起共渡難關。

真心為民,黨性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堅守。東港“組工人”每天要步行兩萬餘步,在十幾個小區進行檢查、宣傳。他們發揚“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馬拉松精神和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敢打硬仗的優良作風,戰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全身心投入到這場保衞羣眾生命安全沒有硝煙的防疫阻擊戰中。努力用紮實工作和實際行動築牢守護羣眾生命健康的堅固防線。

衝破短暫的黑暗,將沐浴黎明的曙光。堅定執着的東港“組工人”,懷着“必勝”信念、秉持“硬核”擔當,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奮力奔跑、砥礪前行。(原標題《微信步數排行榜中的“組工人”》)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20世紀60年代,草王壩人在政府的支持和黃大發帶領下,第一次大規模修渠,卻因技術等原因,耗時10多年也沒修成。

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黃大發不肯服輸。1989年,年過半百的他到附近的水利站,一邊幫工一邊學習。3年多時間裏,只有國小文化的他從基礎學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許多水利知識。

1990年臘月,天寒地凍。為了修渠資金,黃大發趕了兩天山路。等找到原遵義縣水利局領導時,已滿身是泥,一雙舊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凍得發紫的腳趾。“草王壩大旱,地裏顆粒無收,我要帶領羣眾修渠引水。”黃大發從破爛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項申請報告。

當時,遵義縣一年的水利資金不過20萬元。據初步測算,從水源地取水到草王壩要經過大小9處懸崖、10多處峻嶺,水渠需要從離地幾百米高的大土灣巖、擦耳巖和灰洞巖的懸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需要五六萬個工時。草王壩才一兩百個勞力,怎麼完成這麼大的工程量?

黃大發撂下一句話:“一年修不成,修兩年;兩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換,也要幹成!”

1992年春,引水工程終於開工,57歲的黃大發帶領200多名鄉親,浩浩蕩蕩奔赴工地。有次炸山出現啞炮,黃大發準備前去查看,有人突然大喊“要炸了”。情急之下,他用隨身的背篼罩住自己,碎石塊剎時滿天飛。萬幸的是,碎石只擊破了背篼,擦破了他的手臂。

1993年,工程進行到異常險峻的擦耳巖,垂直300多米高,放炮非常危險。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帶幾名黨員上到山頂,把繩子拴在大樹上,再繫到腰上,順着石壁慢慢往下探,尋找放炸藥的合適位置。

“共產黨員怕犧牲能行嗎?先烈們拿身體去堵槍眼,我們做事就要有這種精神。”黃大發説。

1994年,水渠的主渠貫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進草王壩,村裏的孩子跟着水流跑,村民們捧着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從沒見過黃大發流淚的村民發現,老支書躲在一個角落裏,哭了。

1995年,一條跨三重大山、10餘個村民組,總長9400米的水渠全線貫通,草王壩徹底告別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村民以黃大發的名字命名這條渠,叫它“大發渠”。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有一種信仰,叫赤誠報國;有一種大愛,叫“布衣院士”。20__年8月12日凌晨,89歲的盧永根院士因病辭世。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盧永根同志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用真心真情、用生命火熱繪製出對黨的事業的無限熱愛、無限忠誠、無限執着,將會閃爍着永不熄滅的閃亮光輝,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黨員幹部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忠”字。盧永根把對黨的忠誠,深深地鐫刻在了靈魂上。黨的十九大召開當天,他躺在病牀上,插着氧氣管,堅持全程聽完十九大報告,並參與隨後的學習、討論。華南農大黨委副書記鍾仰進説,“盧永根詮釋了黨性的力量。”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事業忠誠,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艱難險阻,都始終堅定對黨的信仰和熱愛,堅決執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時刻不放鬆,時刻不懈怠,帶着堅定執着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勤”字。“勤政務實”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好乾部的要求之一。盧永根就是一位一生勤奮的黨員幹部,直到70多歲,他仍然帶着學生翻山越嶺,到處尋找野生稻種。實幹是發展之基,實幹是成事之要。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任務,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勤勉務實,無論幹任何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堅韌不拔。要做到説了就辦、定了就幹、幹就幹成,特別是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更要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用工作實績赤誠前行。

像“布衣院士”一樣赤誠前行,就必須始終做到一個“廉”字。盧永根常説,“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説話響一點。”20__年3月,他以夫妻的名義將畢生積蓄880萬元人民幣捐贈給華南農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圍獵”的阿諛奉承,黨員幹部必須堅守本心,堅守對黨的誓言,始終做到清正廉潔、乾淨坦蕩。要敢當“黑臉”幹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從嚴管好身邊的朋友、親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始終帶着“清風”赤誠前行。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__是一名從軍16年的退伍老兵,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主動請戰,一方面聯繫戰友,一方面聯繫市軍人退役局,要求到最危險最艱苦的防疫一線,真正彰顯了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的軍人本色。

2月3日,在市退役局和冀村鎮政府的安排下,__帶領第一批22名退役軍人志願者開赴抗疫前線,他主動申請到了西鄰文水、南靠平遙,防控任務較重的富家莊村。到村報道後,他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積極配合鎮村幹部,再次對全村196户人員的返鄉情況逐户逐人進行摸排;根據上級安排,利用鐵絲網對與文水、平遙相鄰的邊界進行封閉圍擋。__每天早晚都會沿全長2公里的防護網進行巡查,勸返外來人員,及時對防護網漏洞進行修繕維護,避免防護網外徘徊的人員流竄進入我鎮轄區。截止今日,他共勸返隔離網外的人員多達50餘人次。

利用在部隊時擔任思想骨幹和安全員期間所學習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對排查中發現的與平遙結親的村民,告知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危害性和嚴重性,要求其不走動、不接觸,做好思想穩控工作。2月13日清晨他和往常一樣準時進行巡查,得知村內一名老黨員趙正有同志,於當日同時失去兩名親人,僅有一河之隔的平遙縣郝莊村,九十五歲的岳母不幸去世,同日文水縣鄭家莊村八十多歲的姐姐也撒手人寰,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連二人的最後一面也沒能見上。面對長時間居家且痛失兩名親人的劇痛,趙正有出現了恐慌、焦慮心理,__第一時間向黨小組進行了彙報,並用關心、耐心、細心疏導該同志情緒,經過十幾個小時的交流溝通,趙正有同志穩定了情緒,放下了思想包袱,並表示為了疫情防控大局,堅決不去參加葬禮,只是對着失去親人的方向長跪。

不講條件,勇於擔當。本着困難時期不給鎮政府和村內增加負擔的思想,吃最為簡單的飯,住簡易的帳篷。他是一名退役軍人志願者,更是一名黨員,他是一面旗幟,真正把初心寫在行動中,把使命落在崗位上。他的誓言是,只要眾志成城、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20__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在這個病毒肆虐、舉國抗擊的關鍵時期,不少黨員幹部主動請纓,奮戰於抗“疫”一線,為我們築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但不幸的是,他們中有一部分英勇殉職,將生命定格在了戰“疫”一線。他們默默無聞,有的甚至找不到一張像樣的照片,但他們的事蹟足夠偉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緬懷與致敬。

人民警察為人民,母親生日留遺憾。“打擊犯罪是人民警察的天職,保障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山東省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民警李弦從警以來始終堅守的座右銘。疫情發生後,李弦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無聲的戰鬥中主動作為、靠前作戰,時刻堅守在違法犯罪案件網絡偵查最前沿。超負荷的工作使他明顯感到身體不適,連續三天頭痛得厲害,領導同事們都勸他回去休息,可他只是趴在辦公桌上,用雙手按壓一下太陽穴,繼續堅守崗位。1月21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也是在母親生日這一天,李弦在加班開展疫情網絡公開巡查執法和案件研判時,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不幸因公犧牲。這位年僅37歲的人民警察將其寶貴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李弦默默無聞地譜寫了新時代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壯麗詩篇。

人民軍人為人民,退伍依舊鑄忠誠。“單位疫情防控工作任務重,隊員們都堅持在防控一線,我作為中隊領導,還是一名黨員,不能掉隊,我身體扛得住,疫情結束後我再請假休息!”這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城管局大通街道中隊副中隊長陳在華婉拒愛人勸説時説的一句話。陳在華是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退伍後他始終保持着軍人的作風,在工作中他始終英勇無畏、衝鋒在前。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帶領協管隊員,取締了轄區內所有活禽交易市場,關停了所有飲食攤羣點,積極宣傳着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及政策。連續奮戰多日,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的他,身體出現了問題,突發了心梗,2月3日,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48歲的寶貴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這位城管戰線的“老黃牛”,將初心和使命融入在平凡的工作中,給我們留下的卻是偉大的身影。

人民幹部為人民,已報春風知有你。“只要是工作上的事,從來沒聽她講過條件、説過一個不字。”這是同事對吉林省長嶺縣前七號鎮黨委副書記姜娜的評價。在疫情防控期間,姜娜負責宣傳工作,從1月26號開始她就堅守在一線,為了讓防控知識宣傳到每一家、每一户,她及時組織人員發放宣傳單、利用大喇叭廣播,事無鉅細,每一件都親身參與。2月4日,立春,雖然風還是那樣刺骨,但春天正悄悄向我們走來,而這位41歲的人民幹部卻在去卡點檢查併發放藥品的路上,遭遇車禍不幸犧牲,將其寶貴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19年紮根農村,她堅守初心、踐行使命,一個月20多天跑村屯,她只為羣眾早脱貧,温和謙讓,身邊人從她身上感受到的,從來都是温暖,這就是姜娜,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她把對黨的無限忠誠刻在心頭,把對人民羣眾的關愛放在心上,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人民幹部的使命擔當。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危急時刻,無數個李弦、陳在華、姜娜這樣的黨員幹部,衝鋒陷陣,用自己的辛苦付出甚至是生命來換取着國泰明安。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我們堅信疫情終會過去,春天必將到來,這些英雄值得我們永遠緬懷與致敬!(原標題《致敬!那些將生命定格在“疫”線的英雄》)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現在疫情嚴重,我們志願者要盡己所能,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貢獻綿薄之力。”2月_日,當問及__村醫療點負責人___捐出200只口罩的初衷時,他堅定地説。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蔓延,羣眾對口罩、體温槍、消毒劑等防疫物資的需求水漲船高,___藥店的庫房也很快見底。___費盡周折想辦法採購了200只醫用口罩,捐贈給奮戰在防疫基層一線的工作人員、志願者和困難羣眾。“200只口罩對於疫情防控只是杯水車薪,但確實是我現在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了。”

為了讓羣眾可以買到需要的醫護用品,___的藥房整個春節沒有休息,他一直在協調口罩、酒精等急需物資,讓羣眾都可以儘快有口罩可戴,建立防護。“現在羣眾可以通過掃門店的二維碼,每人免費獲得2只口罩,在免費發放口罩的同時___還不忘普及防範疫情知識,他説,很多村民朋友把口罩往耳朵上一掛,罩住了鼻子嘴巴以為就行了,其實配戴口罩還是有很多講究的。他提醒大家,配戴口罩要先將口罩對摺,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佩戴口罩後,儘量避免觸摸口罩,以防降低保護作用,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洗手。脱下口罩時,應儘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分,因為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要丟棄口罩應放入膠帶或紙袋內包好,再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棄置。口罩如有破損或弄污,應立即更換。

據瞭解,___今年__歲,自國小醫,自19__年以來一直在__村開藥店,價格實惠,童叟無欺,在村民中有口皆碑。同時,___經常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和一對一幫扶,為困難羣眾排憂解難。___表示,作為一名從事藥品行業的醫護人員,在關鍵時刻,能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和人民羣眾分憂解難是自己的職責,也是一種義務。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説起盧永根想必很多人都印象深刻作為__年感動中國大人人物之一他的事蹟也是眾説周知的,1930年12月2日生於香港,廣東花都人。中科院院士、作物遺傳學家。 中科院院士、作物遺傳學家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稻的遺傳資源、稻的經濟性狀遺傳、稻的雄性不育遺傳和栽培稻的雜種不育性遺傳等方面。

一名老科學家,用無言的行動詮釋了人生的意義。

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前校長盧永根,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

因患重病,87歲的盧永根自覺時日無多,與夫人徐雪賓商量,決定捐出所有積蓄。

3月的一天,盧永根在夫人攙扶下來到銀行,將十多個存摺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户。因每筆轉賬都需輸密碼、簽名,前後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

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盧永根家裏的擺設,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破舊的木沙發、老式電視;鐵架子牀鏽跡斑斑,掛帳子用的竹竿,一頭綁着繩子,一頭用釘子固定在牆上;幾張還在使用的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

去過他家的人,都會產生一種印象:家徒四壁。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為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可以説“他為科研奉獻了一切。”

今年3月,盧永根院士及其夫人徐雪賓教授的善舉,刷爆了華農人的朋友圈。華農的學子和校友們紛紛留言,或回憶在校園裏與盧院士的接觸,或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黃詩燕同志為我們立起了學習的標杆,將激勵我們、鞭策我們許黨報國,奮發有為,履職盡責不辱使命。

一、學習他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堅決做到對黨絕對忠誠。

要始終把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經常重温黨章和入黨誓詞,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身課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記為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牢記黨對自己多年的培養和信任,始終相信黨、依靠黨、服從黨,傾心盡力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萬眾一心加油幹,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二、學習他嚴於律己的崇高風範,始終清白做人乾淨幹事。

要像黃詩燕同志一樣帶頭弘揚清風正氣,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用模範行動展示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要時刻對照黨章黨紀黨規和國家法律,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要堅持從平凡小事做起,在點點滴滴中體現,做一個思想務實、生活樸實、作風紮實的黨員幹部;做一個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黨員幹部;做一個努力進取、任勞任怨、甘於奉獻的黨員幹部。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許帥同志是一名基層救助管理幹部,他奮勇爭先,鋭意進取,視救助對象為親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獲得民政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一要學習許帥同志踐行黨的根本宗旨,一心為民的政治品質。許帥同志具有堅定不移的以民為本的信念,心懷愛民之心,始終把羣眾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為救助對象辦實事解難事,履行了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要學習許帥同志履職盡責,細心服務救助對象的敬業精神。許帥視救助工作為生命,為自己喜歡的事業付出一切,從細小的事情做起,關心關愛救助對象,傾聽救助對象需求,用心細心的做好救助工作。細節彰顯責任。正如他的同事吳青山所説的,他把“換位思考”做到了極致,常把自己假想成一名受助人員,用心感受站內的設備設施方不方便,安不安全,救助站所有的牀頭都改為無稜角牀頭,所有可以拆卸的牀鋪都被固定,所有的風扇都裝上了保護網,……就連拆除鐵窗時留下的鋼筋茬子,也全部都被打磨平整……,顯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時刻為服務對象着想,心裏裝着羣眾、一心為了羣眾的真情。我們要向他學習,對待工作要滿腔熱忱,履職盡責,愛崗敬業,耐心細緻做好各項工作。

三是學習許帥敢於擔當,勇於探索的開拓精神。許帥同志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擔當精神。他創新救助管理工作新的形式,努力提升救助管理工作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水平。在全國率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機構進駐救助管理站開展照料安置服務。我們要學習他奮發有為、注重創新的開拓精神,在工作中要積極作為,敢於擔當,用科學發展的理念、創新的思維來引領我們做好各項工作。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居民都是我親人,居民的事兒,就是爹的事兒,媽的事兒,兄弟姐妹的事兒,只有居民有需求,我們就多做一些”——吳亞琴

在組織學習“社區幹部吳亞琴的先進事蹟”,她平凡感人的事蹟深深觸動了我。吳亞琴20xx年如一日紮根社區,把社區當成家,把社區羣眾當成親人,把為居民羣眾解決難題當成快樂的事,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為社區工作人員樹立了標杆,做出了榜樣。

吳亞琴的先進事蹟告訴我們,社區窗口雖小,卻關係到千家萬户切身利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關注民生,服務居民,用平等互助、誠實守信,温馨便民的服務,拉近政府與羣眾之間的距離,把黨的計生政策傳遞到千家萬户,讓符合條件的居民能夠享受到優惠的政策,讓每一位走進社區的人都能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今後要在本職崗位上踐行黨的宗旨,更加努力工作,為長春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我們一方面立足本職、紮實工作、服務發展、服務民生,另一方面積極推動三滿意機關建設,為幸福長春建設獻計出力。作為我們每一名機關幹部,都應該向吳亞琴同志那樣,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不斷的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今後我肯定向她學習經常地深入到居民家,去解決老百姓的問題和困難。

社會需要更多像吳亞琴這樣貼近羣眾瞭解民心的社區工作者楷模,我作為一名社區計生工作人員,我也會繼續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出不平凡的事業。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教師操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人們給予教師的讚美同樣毫不吝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辛勤的園丁”、“任勞任怨的鋪路石”、“默默奉獻的人梯和渡船”……但是,教師沒有辜負人民賦予他們至高無上的榮譽。

“5,12”汶川大地震,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也包括我們的同行,在地震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撐起生存空間的教師們,每讀一次他們的事蹟都使我們熱淚盈眶,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師愛的最高含義,用行動樹立了一塊無字的師德豐碑。5月12日,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校長葉志平,校舍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後,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衝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蹟。還有許多許多……同行們你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愛與責任,什麼是新時代的師魂。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們在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於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的拼搏奉獻精神令我們欽佩。許許多多的教師,他們在地震過後,在不知自己親人生死的情況下,甚至有的已經失去了親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廢墟中尋找着自己的學生,這種忘我的精神怎麼不令人敬佩呢!同是教師的我們,儘管我們沒有遭受如此的災難,我們要以他們為楷模,把自己的愛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幫助他們渡過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個個難關,積極健康的成長。通過學習我要把英雄教師的崇高精神融在心裏,大愛無言。昨天,他們還是普普通通的老師,拿着微薄的工資,日復一日地在做着雖然神聖卻毫不起眼的教書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們就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段永遠不倒的愛之長城,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上了一堂無聲之課,點亮了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用他們的行為告訴孩子們如何面對苦難學會堅強。所謂“一日為師終身如父”,哪裏還需用語言去做矯情的表達?

我們要向葉志平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事業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堅定信念、愛崗敬業、勇於進取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攻堅克難、以人為本、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立足本職工作,以大局為重,把為教師服務作為自己工作的宗旨。深入教學一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努力創新,以適應現代教育需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據x報道,半個多世紀以來,九師一六一團老黨員魏德友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餘人次,堵截臨界牲畜萬餘隻,未發生1起涉外事件。

在了不起的人生“數字清單”背後,是魏德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對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精神高地的默默堅守,是魏德友作為一名兵團人對老兵精神、兵團精神的有力傳承,對黨中央賦予的維穩戍邊神聖使命的忠誠履行。

堅守一陣子,容易;堅守一輩子,很難。在魏德友50多年的戍邊生涯中,且不説艱苦無比的自然環境、緊張異常的邊境形勢、數次經歷的生死考驗,僅僅那種空曠無比的孤獨和寂寞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的。而這不正是堅守的沉潛力量嗎?這不正是魏德友的偉大之處嗎?

在社會流動性日益加劇的今天,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一個地方,不羨慕別處的風光,是多麼的不容易;在物質誘惑日益增多的當下,內心不為城市的繁華所躁動,甘於清貧如水、寂寞單調的日子,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在思想觀念多元多變的今天,初衷不改,矢志不移,是多麼令人敬佩!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説,堅守是一道多麼美麗的風景。

試想,如果內心沒有對祖國強烈的愛,怎能把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地獻給為國戍邊事業?如果內心缺乏對黨的堅定信仰,怎能耐得住內心的寂寞、物質的清貧、環境的考驗?如果沒有把個人利益融入國家利益的自覺,怎能在單調的生活中仍能獲得心靈的富足?如果內心缺乏對屯墾戍邊事業的擔當,怎能克服種種想象不到的困難,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迸發出如此強烈的感人力量?

遠行的人常常是孤獨的,但那孤獨並非就是苦痛。如果那遠方的路是屬於自己的,路邊的樹是自己栽下的,目的地是自己內心向往的,那麼遠行者就會甘之如飴、鍥而不捨、風雨兼程。

儘管一路坎坷,但如果再次選擇,相信魏德友也仍會毅然選擇堅守,走上義無反顧的戍邊之路,因為在他的骨子裏鐫刻着對祖國的忠誠,在他的血液裏流淌着對屯墾戍邊事業的熱愛。

兵團人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極具感召力的英雄羣體。60多年來,為了新疆的發展穩定,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寧,為了祖國的安全統一,他們堅守腳下的土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奉獻不休、戰鬥不止。在這一過程中,孕育形成了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

兵團精神是兵團人履行使命的強大精神支柱。她是凝聚力,聚沙成塔,集孤弱為偉大;她是生命力,自強不息,使絕地發新芽;她是戰鬥力,砥柱中流,挽狂瀾於既倒。以魏德友為代表的維穩戍邊人是兵團精神的培育者、踐行者,更是兵團精神的傳承人、代言人。

而今,新疆嚴峻複雜的穩定形勢,召喚着兵團人堅持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召喚着兵團人擔當起維穩戍邊的神聖使命,召喚着兵團人充分發揮穩定器大熔爐示範區作用。一句話,形勢和使命召喚着兵團人更好地堅守、更好地擔當,從而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應有貢獻,讓老兵精神、兵團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輩子很短,用它來求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而把個人的奮鬥融入國家的大局、人民的利益,就會在後人的追憶中延續生命,在歲月深處寫下崇高。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20__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在這個病毒肆虐、舉國抗擊的關鍵時期,不少黨員幹部主動請纓,奮戰於抗“疫”一線,為我們築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但不幸的是,他們中有一部分英勇殉職,將生命定格在了戰“疫”一線。他們默默無聞,有的甚至找不到一張像樣的照片,但他們的事蹟足夠偉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緬懷與致敬。

人民警察為人民,母親生日留遺憾。“打擊犯罪是人民警察的天職,保障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山東省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民警李弦從警以來始終堅守的座右銘。疫情發生後,李弦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無聲的戰鬥中主動作為、靠前作戰,時刻堅守在違法犯罪案件網絡偵查最前沿。超負荷的工作使他明顯感到身體不適,連續三天頭痛得厲害,領導同事們都勸他回去休息,可他只是趴在辦公桌上,用雙手按壓一下太陽穴,繼續堅守崗位。1月21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也是在母親生日這一天,李弦在加班開展疫情網絡公開巡查執法和案件研判時,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不幸因公犧牲。這位年僅37歲的人民警察將其寶貴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李弦默默無聞地譜寫了新時代人民警察為人民的壯麗詩篇。

人民軍人為人民,退伍依舊鑄忠誠。“單位疫情防控工作任務重,隊員們都堅持在防控一線,我作為中隊領導,還是一名黨員,不能掉隊,我身體扛得住,疫情結束後我再請假休息!”這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城管局大通街道中隊副中隊長陳在華婉拒愛人勸説時説的一句話。陳在華是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退伍後他始終保持着軍人的作風,在工作中他始終英勇無畏、衝鋒在前。疫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帶領協管隊員,取締了轄區內所有活禽交易市場,關停了所有飲食攤羣點,積極宣傳着疫情防控科學知識及政策。連續奮戰多日,每天工作都在10小時以上的他,身體出現了問題,突發了心梗,2月3日,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48歲的寶貴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這位城管戰線的“老黃牛”,將初心和使命融入在平凡的工作中,給我們留下的卻是偉大的身影。

人民幹部為人民,已報春風知有你。“只要是工作上的事,從來沒聽她講過條件、説過一個不字。”這是同事對吉林省長嶺縣前七號鎮黨委副書記姜娜的評價。在疫情防控期間,姜娜負責宣傳工作,從1月26號開始她就堅守在一線,為了讓防控知識宣傳到每一家、每一户,她及時組織人員發放宣傳單、利用大喇叭廣播,事無鉅細,每一件都親身參與。2月4日,立春,雖然風還是那樣刺骨,但春天正悄悄向我們走來,而這位41歲的人民幹部卻在去卡點檢查併發放藥品的路上,遭遇車禍不幸犧牲,將其寶貴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19年紮根農村,她堅守初心、踐行使命,一個月20多天跑村屯,她只為羣眾早脱貧,温和謙讓,身邊人從她身上感受到的,從來都是温暖,這就是姜娜,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她把對黨的無限忠誠刻在心頭,把對人民羣眾的關愛放在心上,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人民幹部的使命擔當。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危急時刻,無數個李弦、陳在華、姜娜這樣的黨員幹部,衝鋒陷陣,用自己的辛苦付出甚至是生命來換取着國泰明安。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我們堅信疫情終會過去,春天必將到來,這些英雄值得我們永遠緬懷與致敬!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1

在這個寂靜的夜裏,我望着遠方,腦海裏不斷閃現着火車餐車上,那台打開的電腦,那陷入沉思又疲憊的臉!是在一篇新聞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您的身影——鍾南山爺爺!

我在秦皇小島上向您問好!您知道嗎?是這場新冠肺炎疫情,讓我認識了您?聽説,在_年前的“非典”防控的戰役中,您就衝鋒在前!如今,武漢告急,新冠肺炎出現了人傳人的狀況,您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連夜衝奔武漢!

鍾爺爺,當我在新聞上聽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個新名詞時,我覺得離我們很遙遠;當延期開學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我又有些恐懼!除夕夜我看到第一支馳援武漢的軍醫隊伍集結的時候,我深深地體會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您已經84歲高齡,但您不怕困難,奮勇當先,奔向最需要又最危險的地方,是您告訴我們不要怕!也不能怕!是您讓我看到了一種精神——臨危不亂,奮勇當先!您是這場戰役的先鋒!

鍾爺爺,是這場疫情讓我認識了您!您是人民心中的英雄!當我知道您都已經84歲高齡的時候,我心裏的畫面是:每天清晨您應該提着鳥籠子,哼着小曲,漫步在公園裏,過着閒適安逸的享受晚年生活。可是,您沒有,您義無反顧地奔向疫情一線!那一抹身影,讓我感動,更讓我明白“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真正含義。是您和千千萬萬個投身在抗疫一線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感召着我們這一代人: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怎麼能因為有福祉就追求,有禍患就避開呢?

您為社會盡責,為國家奮鬥,你肩上擔負着許多責任。然而責任並不是親切可愛的字眼,選擇承載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氣,也需要堅持。

人間有大美,因人心有大善!感謝有您相伴!加油,鍾爺爺!_年非典抗疫戰爭中您勝利歸來,_年我等您凱旋!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2

近日,一篇公號文章《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獲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請暫時遺忘袁隆平”,這個論題根本立不住腳。憑何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們吃着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讓我們忘記袁隆平,除了忘恩負義,世上有這樣的人嗎?

其實,公號文章只是想説明: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給我們米飯吃”的人,除了袁隆平還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度放大”,應該被“暫時遺忘”,把“舞台”留給其他科學家。真是豈有此理!我們不否認,“給我們米飯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僅僅是因此,我們就該忘記袁隆平嗎?再説,現在是創新創造的時代,“舞台”就擺在每個人面前,用一句廣告語來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廣。”“舞台”豈是給讓出來的?君不見,佔着茅坑不拉屎、在學術榮譽上殫心竭慮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卻不思如何作為,難道是社會沒有給他們“舞台”嗎?

再説,袁隆平是誰?相信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他就是聞名中外的“雜交水稻之父”。但這個“榮譽”絕不是吹出來、誇出來的,而是他數十年孜孜不倦、潛心研究,用勤奮努力的汗水換來的。袁隆平是我國第一個發現水稻雜種優勢現象的科學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後成立“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1976年我國就實現了三系配套大規模製種,不到6年時間完成這些工作,速度之驚人,難道這些是能夠讓出來的嗎?袁隆平的敏鋭洞察力、超強組織力和堅定執行力,業界無不佩服,這也不是可以讓出來的。

我們不妨看看央視《感動中國》節目給袁隆平的一段頒獎詞:……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蹟都歸功於今天的獲獎者——袁隆平。

事實勝於雄辯,袁隆平今天依然奮鬥不止,顯然,公眾號文章是罔顧事實,説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成就被“過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畢生夢想就是消除飢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實上,不論過去、還是今天,像袁隆平,還有屠呦呦一樣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很多,他們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致力於科學研究。我們只見有學術造假者,從沒見過哪位科學家的成就是被人讓出來的。

可以説,袁隆平不可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他的科學貢獻不但是對中華民族的,也是對世界的。他追求科學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做人當有良心,那些鼓吹遺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學成就者,還是好好學習一下袁隆平的創造精神吧,別辜負了這個時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創新創造,機遇歷來就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舞台就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3

看完楊漢軍部長生命的最後13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往常我們總愛把這句話用在甘於奉獻的好教師身上,而今天,我卻想把這句話送給我們黨的好乾部——楊漢軍,他就像一根蠟燭一樣,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服務,夙夜在公、勤懇工作,直到最後燃盡最後一滴蠟燭,方到盡頭。

在楊漢軍生命的最後13天裏,他歷時10天行程1.8萬公里海外引才,出訪歸來不倒時差仍然工作至深夜,直到最後一天暈倒在了辦公室裏面......當看到他的辦公桌上仍然還留有未籤批完的文件,我的內心感概不斷。我們常説:“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楊漢軍用他的一生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了他,可我們卻永遠不會相信這樣一個像超人一般不會累的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楊漢軍把對黨的莊嚴承諾放在心上,把對黨的忠誠落實到了具體行動中,他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雖然他永遠的離開我們,但他留下的精神卻值得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學習他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學習他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我們永遠相信,那個燃盡生命、為黨愛民的好乾部只是暫時離開了我們,而他的精神會永遠存在我們心中!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要以楊漢軍同志為榜樣,懷着心繫羣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鋭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4

楊文華覺得張桂梅太天真、過於理想主義。20__年9月,他正任華坪縣教育局副局長,和張桂梅一起去北京錄節目。途中,張桂梅提出要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楊文華堅決反對。在來到教育局之前,他在華坪縣第一中學當過13年老師,很清楚辦一所高中有多難,光是資金問題就很難解決。而且,張桂梅沒有任何學校管理經驗,一直在一線教學,從未進入過學校中層。

回到華坪後,張桂梅就開始四處籌錢,但收效甚微。真正的轉機在20__年,她作為xx大代表去北京開全國黨代會。會上,她身上的一條破洞褲子引起了記者注意。張桂梅的“女高夢”於是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一夜之間全國皆知。回到華坪後,女子高中就被正式提上政府議程,市、縣兩級財政共撥款200萬元。20__年9月,女高還沒有完成全部校園建設,就開始招生。當年的開學典禮由華坪縣縣長主持,市委書記也出席,規格很高,舉辦地點在教學樓前的一片空地,當時有一半地面還沒有硬化,塵土飛揚。

華坪縣給了女高最大的辦學自由。張桂梅有兩個要求,一是隻招貧困女生,不設分數線;二是學雜費全免。按照她的錄取標準,無論分數高低,首屆報名的學生全部被錄取,一共有100名女生,此後輟學4名,剩下96名。在聽説女高之前,這些學生中很多都因分數過低而即將輟學,有一個學生會考數學只有6分。但這樣差的成績進入女高後,大學聯考上線率竟達到百分之百。在越來越多家長的眼中,進女高就約等於上大學。

於是從第二屆開始,報名人數開始大於招生指標,此後一年比一年多。縣城的學生也想擠進女高,實際上,這些學生中很多家庭並不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張桂梅很快發現無法按最初的設想篩選出學生,因為貧困無法量化。

楊文華現任華坪縣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他對《中國新聞週刊》解釋説,20__年之前,華坪縣還沒有對貧困户建檔立卡,家家都來説自己貧困,後來有了制度性規定,又家家都能開出貧困證明。女高怎麼篩選貧困生?最終只能是擇優錄取。每年,華坪縣根據張桂梅的需求為女高分配招生指標,女高根據招生指標將報名的學生分數線從高往低降序排列,也因此,雖然理論上不設分數線,但最後仍自然出現一個分數線。

女高成立之初就來到學校任教的張紅瓊將其稱之為參考分數線。她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些年,縣城學生在女高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張桂梅每年招生時會盡量把控縣城學生的比例,比如她現在帶的文科班有40多人,其中縣城學生只有10個。雖然有分數線,但張桂梅每年仍會破格錄取一些學生。女高每屆有三個班,基本上每個班上約有10多個學生沒有達線。

但對於破格錄取的標準,《中國新聞週刊》瞭解後發現,除了張桂梅本人,無論是女高老師還是華坪縣教育局領導都並不清楚。兩輪摩托、房、車,這些都能成為她評判的參考標準。

“一些父母帶着孩子來學校找張老師,説家裏確實特別困難,或者一些父母身有殘疾,她聽了後就會去實地走訪,瞭解學生家裏的情況,發現的確貧困就會錄取。”張紅瓊説。據她觀察,這些年女高錄取的大部分學生還是家庭相對貧困的。

在楊文華看來,中國國情不平衡,上海的“窮”和華坪的“窮”不可同日而語,華坪縣北部地區的窮和南部鄉鎮的窮也沒法比較,所以張桂梅只好自己去決定。“她親自去看各家的具體情況。你家裏有沒有洋房,有沒有車,她覺得你不窮就不應該來女高,有一陣她規定,家裏只要有兩輪摩托就不窮,”他説。

女高至今也沒有一套制度化體系化的破格錄取標準,錄取誰不錄取誰,張桂梅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在縣級政府層面,也給予了她最大的自由度,允許她每年在招生指標外額外錄取一些貧困生。“對超出的人數,基本張桂梅上報,縣裏就會批,”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對《中國新聞週刊》説:“當然也不能超出太多,畢竟女高能招的人數也有限。”

實際上,對於是否劃一條明確的分數線,女高內部也有過討論。但張桂梅認為,“只要劃了分數線,這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就進不來了,有違女高的初心。”

據女高20__級學生鄭珍珍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女高的參考分數線其實比華坪縣普高統一劃定的分數線要高一些,一般在縣城分數線與華坪一中的重點班錄取線之間。比如她那一屆,華坪縣的統一線是410分,女高的參考分數線是480分,縣一中重點班的分數線則是510分。

一個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是,雖然張桂梅數次強調女高不搞培優班,但女高的生源一屆比一屆好,這也是女高成績越來越突出的原因之一。據楊文華介紹,華坪縣僅有的兩所公辦高中,就是女高和華坪縣第一中學。華坪一中是全縣最好的高中,其重點班吸收當地尖子生中的尖子生,女高的生源質量在縣城高中裏處於中上水平。

女高原本設計的辦學規模,是開設18個班共900人。但學校成立至今,已招收10屆學生,每年只能招收100~160人,大多數時候,女高的校內承載學生都沒有超過500人。對此,楊文華指出,女高一直無力擴大規模,並非不想,而是資金不夠。

女高辦公室主任張曉峯算過一筆賬。女高每年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學雜費大概就要3~4萬,包括課本費、資料費、試卷費、大學聯考報名費等,甚至還要提供被褥和行李箱。而女高一年的管理費和水電、綠化、維修等維持基本運轉的花費至少就要300萬元。

在這個位於金沙江山谷間的雲南小縣,縣財政自身就很緊張。20__年,全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2.5億元。據楊文華介紹,12年來,僅女高教師工資一項,縣財政的總投入就有1.1億元。

和所有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華坪縣也經歷了轉型。1990年代,華坪因煤礦帶來了個體經濟的繁榮,一度被譽為雲南的温州,在20__年之前,全縣一年的財政收入達到7個億,但此後因大量關停煤礦,財政收入直線下滑。此後,華坪縣嘗試過很多發展經濟的辦法,最終選擇芒果產業作為出路。目前,華坪已經成為中國緯度最北端的芒果產地,年產值超過10億元,種植芒果的農民一户年收入可達10萬元。但芒果屬於農業,在農業税取消後對地方財政並沒有貢獻,也因此,近年來縣財政一直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芒果對氣候水土條件要求很高,只適合種植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地帶。華坪全縣97%的地區是山區,其中海拔1500米以下的面積只佔22.4%。在廣泛分佈着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高海拔地區,居民依然普遍非常貧困。

女高是邊建邊招,從20__年到20__年,先後分五期建設,共花費6000萬元,其中,雲南省財政投入約20__萬元,麗江市財政投入幾百萬,其他約4000萬元全部由縣財政負擔,但資金籌集過程非常艱難。楊文華説,女高規模小,且高中教育並非華坪縣關注的核心,義務教育才是財政必須兜底的重點,是上級考核的硬指標。全縣共有70所中國小,縣財政資金大部分都投入到中國小的危房改造和國中的搬遷合併上。

縣財政財力有限,女高的日常經費來源還有社會捐助。20__年7月,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成立,目前已收到捐款超過1000萬元,主要用於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但這些錢如果用來持續擴招,仍然不足。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透露,張桂梅目前暫時沒有擴招的打算。

由於招生規模不夠,女高一直沒有進入到雲南省一級完(高)中榜單。這是由雲南省教育廳評定的一個重要排名,雖然名為完全中學,即為國中、高中教育都囊括的學校,但純高中也在評定之列。全省共有112所學校入選,相當於公認的100強。排名靠前的學校,每年會得到中央和省級層面一定的資金獎勵。

據楊文華介紹,這個排名有一套考核機制,在教學質量上,最重要的五個指標分別是600分以上學生佔比、一本率、本科率、學業水平和統測通過率。如果僅依據這五個指標,女高早就應該進入榜單,且位居前列。但入選還有兩個硬指標,一是教學規模必須在1000人以上;二是學校高級和中級教師佔比至少達到70%,由於女高是新建高中,以年輕老師居多,職稱晉升比較緩慢。華坪縣教育局希望女高能進入排名,但實現的前提是女高擴招。

楊文華認為,女高無法擴招的根本原因在於,女高是全免費辦學,不但免除了學生全部的學雜費,還經常要補助困難學生的生活費。他多次建議張桂梅適度收費,在他看來,女高一些學生的家庭並不太困難,適度收費既能減輕學校的資金壓力,也能擴大招生規模,相當於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和她的初心並不矛盾。“但她堅決不幹。”楊文華説。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張桂梅性格的最大特點是堅定,一旦認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做成,絕不妥協。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説,最初要辦女高,縣裏擔心只辦女子高中被説成封建,社會影響不好,建議張桂梅先在高中辦一個女子班,試驗一下,她堅決反對,説要辦就辦一所學校,多救一些山裏的女孩。楊文華建議她不要邊建邊招,張桂梅堅持,她説,你等得起,孩子等不起。

多年來,楊文華覺得張桂梅的教學理念和辦學思路逐漸成熟,但在她理想主義的一面,仍葆有不變的天真,“她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人”。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河南龍山集團平安公司押運大隊接到集團的防控命令後,立即行動起來,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安全護押工作中。在防控工作中,共產黨員和押運骨幹是衝在一線的排頭兵。面對肆虐的疫情,他們沒有退縮,毅然請戰,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押運人的實幹擔當。

張四軍同志,他不僅是一位共產黨員,更是一位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駕駛員”。家中有兩個孩子,父親的年邁身體狀況也一直不好,在聽説他除夕就要步入工作崗位時,家裏人更多的是不理解。但他説:“我的崗位在押運工作一線,時刻戰鬥就是我的職責。”他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大年三十毅然奔赴押運第一線,組織協調轄區疫情期間的押運工作,發揮了一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李戰峯同志是押運大隊的普通一員,疫情期間,他表現突出,為了大家的安全,他積極承擔了對全體守押人員摸排、電話核實、版面宣傳等工作,別人休息,而他卻每天都在一線奔波。他為押運大隊建立微信疫情防控工作羣,隊裏所有人員每日都要在微信羣上報在崗與否及體温狀況等情況,並負責做好大隊疫情防控宣傳教育、隊員信息統計上報等疫情相關工作。

降超峯,承擔着押運大隊疫情防控後勤保障工作。從疫情爆發至今,他每天都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加班加點只為能多盡一份力,為給押運人員購買酒精、醫用口罩、肥皂等疫情防控物品,他幾乎跑遍了轄區所有的藥店。同時,還積極為值班押運人員安排炊具、調料、掛麪、蔬菜、方便麪等食物,解決值班人員的就餐問題,解除大家的後顧之憂。他説:“為解決上崗人員疫情防控期間的生活,我個人辛苦一點是應該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小的孩子只有1歲。面對孩子殷切的目光,他也只能微笑地説“抱歉,爸爸要去打怪獸了,你要乖乖在家聽媽媽的話哦。”孩子的媽媽説:“你放心的工作去吧,家裏你就別管了。”

像張四軍、李戰峯、降超峯這樣為抗擊疫情默默奉獻的一線工作人員還有很多,正是有他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能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6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用36年的時間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給村裏修成了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這36年的堅持不禁讓我想到了兩個字,那就是“信念”。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36年,這36年中包含了一個共產黨人怎樣鋼鐵般堅硬的“信念”?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初期,圍繞第一個專題“堅定執着追理想”查擺問題,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理想信念方面”。在物慾橫流的當代,高速運轉的現狀也讓人心甚是浮躁。特別是信息化發展如此之快,上下級信息傳遞速度快、內容多,讓基層工作的難度與壓力越來越大,有的人更多的是在應付工作,在工作中缺少思考,更別提“為人民服務了”。在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候,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黃大發老支書面臨的客觀條件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內心堅定的“信念”也是他作為黨員幹部心繫羣眾,主動承擔責任的支撐,把這樣無形的東西,真的以有形的成果表現出來了,水渠修好了,鄉親們的日子好過了,大家看到了春暖花開。

對大部分黨員領導幹部來説,我們工作生活的環境與黃支書相比好上千倍,想到這裏,我們有什麼理由抱怨工作忙?有什麼理由推卸責任?不要把“信念”掛在嘴上,當你的鞋上沾滿了鄉間小路的泥土,“信念”就在你踏過的腳印裏;當你的臉上掛滿了夏日豔陽暴曬的汗水時,“信念”就在你衣領的汗漬中;當羣眾激動地握着你的雙手時,“信念”就在他們淳樸的笑容中。

學習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7

20__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印發決定,追授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四級高級法官滕啟剛同志“全國模範法官”稱號。

滕啟剛在法院工作30年,先後從事刑事審判、民事審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審判等工作。20__年6月4日,滕啟剛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彼時,一副碎了很久也沒換的舊眼鏡還擺在一堆案卷上,等着他回來。

23年前,滕啟剛在審理某民營企業家詐騙案時,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刑事犯罪界限,作出無罪判決。這起案件被譽為敲響了東北地區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第一槌。

多年來,滕啟剛一直堅持證據是真相的告白。面對看不清楚的監控視頻,他買來8倍放大鏡,一幀一幀反覆觀看,終於發現對事實認定的關鍵證據;炎炎烈日下,他跟隨農户前往現場瞭解情況,踏進十幾釐米厚的污染層一整天,勘查100餘棵樹……

“他有股鑽勁兒,敢開口。”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原庭長李羣沒少和滕啟剛就專業問題“掰扯”,但“到現場找真相”是他們的共識,更是他們敲響法槌的底氣。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清白做人、坦蕩裁判的底氣,託舉着一棵棵青松既高且潔。

正義“鮑公”,這是羣眾對鮑衞忠的由衷讚許。

鮑衞忠生前系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這位紮根大山的佤族法官始終把“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畢生價值追求,帶頭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以身作則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面對説情打探打招呼,他剛正不阿、嚴詞拒絕;面對當事人“答謝”,他謙遜之至、婉言回絕;面對當事人誤解,他毫無抱怨、從未生恨,用實實在在的公平正義作為最好的回答;面對不實舉報,他行正端直、無愧於心,積極配合調查核實無半點委屈。

翻開鮑衞忠的筆記,扉頁上赫然寫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_的金句,也是鮑衞忠至死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的帶領下,執行局自20__年以來辦理的854件執行案件中,無一起“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發生。

20__年10月23日,鮑衞忠在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不幸因公殉職,年僅45歲。他畢生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始終在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法官的職業本色,留下了滿身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