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月四日全國哀悼日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3四月四日全國哀悼日心得體會 篇1

今天(4月4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機構懸掛的國旗和區旗下半旗,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逝世同胞舉行悼念儀式表示深切哀悼。

2023四月四日全國哀悼日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上午10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立法會主席、行政會議成員及司局長在行政長官辦公室默哀3分鐘。

今天,我國舉行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四次全國性哀悼活動。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__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2023四月四日全國哀悼日心得體會 篇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良師益友,是指引我們的明燈。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快樂王子》的好書,讓我印象深刻。

從前的快樂王子,每天無憂無慮地生活着,當死後成為雕像,樹立在城市的頂端,看遍了城市的醜惡——市長與上等職員的貪婪,窮苦百姓的痛苦……快樂王子很傷心,想幫助別人。他內心的善良打動了即將飛往埃及過冬的燕子,讓他傳遞愛,傳遞快樂。快樂王子用身上的金片,藍寶石的大眼睛……為城市默默奉獻着。燕子用一雙柔軟的翅膀做愛的信使,而錯過了飛往南方的時機,凍死在了快樂王子的身下。我從內心衷心地敬佩它們,敬佩它們的無私與善良。冬天是寒冷的,而它們卻用生命温暖了整座城市。無私奉獻是那麼重要,生活因無私更加美麗,世界因奉獻而多姿多彩。一份無私,一份愛,哪怕只是給在路邊乞討的人一枚硬幣,許許多多的人給出一枚硬幣,又會有多少乞討的人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飯。汶川大地震時,捐獻一點點的愛心,又會有多少的人得到關心,安慰。

快樂王子為什麼之後也依然這麼快樂?答案只有一個——因為他無私、善良。因為他用盡自己的生命,只為幫助貧苦的人民。幫助別人收穫快樂。這時,我不僅想到了黑暗的社會,要是每一個人都多多奉獻一點,這個世界又會是多麼美好?所以從現在開始,拉動你身邊的人一起行動起來吧!

2023四月四日全國哀悼日心得體會 篇3

1920__年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1920__年是中國第一次對西方列強説“不”。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樑?

啊!一段血淚史,幾多辛酸淚!

《我的1919》,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又一次警鐘長鳴,給我們以居安思危的訓誡!

本片描述上世紀初,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參加1920__年巴黎和會的種.種經歷和他的摯友華裔留法愛國知識分子肖克儉,為抗爭列強,喂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20__年中國推翻封建王朝滿清帝國。

1920__年中國爆發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誌着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籤“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着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衞中華民族權益。拒籤“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係。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説: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説話的權利,説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徵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錶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羣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鋭的沙礫,又怎麼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這樣慷慨激昂而又字徵辭嚴的話語又有什麼用呢?充其量是贏來了讓娜母女的支持。有用麼?無奈啊!

實際上,不論何時,國家強則外交贏的真理都是不變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建國初期為什麼餓着肚子都要發展重工業,為什麼艱苦卓絕都要研究原子彈氫彈,為什麼你排除萬難都要鑽探油氣田。或者説為什麼如今的朝鮮要發展核武器,為什麼當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為的就是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説一句有分量的話,為了能在這個地球上站穩腳跟,不致像魯迅先生説的,被開除:“球籍“啊!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卧薪嚐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