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報的寫法必需知道的知識

通報的寫作必需知識

通報的寫法必需知道的知識

(一)通報的適用範圍及特點

通報適用於表彰先進,批評錯誤,傳達重要精神或者情況。

通報有兩個特點:

1.內容的真實性。真實是通報的生命。通報的任何情況、事實都必須是真實的,不能有差錯,更不能編造假情況。因此,寫通報,對正反兩方面的事實都要認真核實,做到準確無誤,沒有水分。例如對先進事蹟的通報表揚,要實事求是地反映,不要拔高,更不能借貶低羣眾,來提高先進人物。

2.目的的曉諭性。表彰先進的通報,對被表彰單位是一種鼓舞、激勵;對其他單位是一種教育,引導其找差距,學先進;對後進單位是一種鞭策,激勵他們學習先進,迎頭趕上。批評性通報的目的則是讓人們知道錯誤,認識錯誤,吸取教訓,改正錯誤,引以為戒。交流情況的通報,是讓人們瞭解通報的事項。

(二)通報的主要類型及行文方向

根據通報的作用和應用範圍,可將通報分為三類:

1.表彰通報。用於在一定範圍內表揚好人好事。

2.批評通報。用於在一定範圍內批評錯誤,糾正不良傾向。

批評通報和表彰通報,都是下行文,制發單位沒有級別限制。

3.情況通報。多用於向有關方面知照應該掌握和了解的信息、動態,以供工作參考。

情況通報多作下行文,也兼作平行文。

(三)通報的作用

通報對下級和有關方面的指導作用重於指揮作用,主要是起到倡導、警戒、啟發、教育和溝通情況的作用。具體作用是:

1.嘉獎和告誡的作用。在一定範圍內對具體的人和事表揚或批評,藉以達到鼓勵先進、弘揚正氣或批評錯誤、打擊歪風邪氣的目的。表彰通報和批評通報對當事人的獎勵或懲罰,具有行政約束力。

2.交流作用。傳達重要情況和知照事項的通報,能及時交流信息,上情下達,並能促進上下級之間、有關部門之間的相互瞭解。

(四)通報的結構與寫法

1.標題。通報的標題通常由發文機關、事由和文種三個要素構成,有時可省略發文機關和事由,只寫“通報”二字。但比較重要的通報則不能省略。

通報的簽署和時間也可以在標題下方,這樣則不再落款;通報也可以有抬頭、落款,時間則寫在發文機關下面。

2.正文。

(1)表彰通報正文的一般寫法。

1)敍述先進事蹟,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蹟、怎麼做、結果;

2)對上述事件進行分析、評議,指出其典型意義,或概括其主要經驗。語言要簡明概括;

3)提出表彰或發出號召。

如果是轉發式的表彰通報,正文部分先對下級機關所發的這個材料進行評價,加上批語,即對被表彰者進行評議等,再發出號召或提出要求。

(2)批評通報正文的一般寫法。

1)通報原由,即將事故或錯誤事實的經過情況、時間、地點、事故、後果等交待清楚;

2)對事故進行分析評議,重點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指出事故的性質及其危害,並提出處分決定;

3)寫明防止此類事故的措施,要對症下藥,提出告誡,或重申某一方面的紀律。

(3)情況通報的一般寫法。

情況通報的正文,關鍵在於對情況的掌握要確實、全面、充分。它的正文包括:

1)敍述情況;

2)分析情況,闡明意義;

3)提出指導性意見

(五)通報與通知的區別

從通報與通知的特點和作用,可以看出它們的主要區別有:

1.內容範圍不同。通知可以發佈行政法規和規章,批轉和轉發公文,傳達需辦理和周知的事項等;通報則是表揚先進,批評錯誤,傳達、交流重要的情況、信息。兩者雖然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況,以及共同遵守執行的事項;通報則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關重要的精神或情況。

2.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項,佈置工作,部署行動,內容具體,要求受文機關了解要辦什麼事,該怎樣辦理,不能怎樣辦理,有嚴格的約束力,要求遵照執行;通報的目的主要是或交流、瞭解情況,或通過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們,宣傳先進的思想和事蹟,提高人們的認識。

3.表現方法不同。通知的表現方法主要是敍述,告知人們做什麼,怎樣做,敍述具體,語言平實;通報的表現方法則常兼用敍述、説明、分析和議論,有較強的感情色彩。

(六)通報的寫作要求

1.注意時效性。發通報要抓住時機,及時將先進典型和經驗向社會宣傳推廣,對反面典型予以揭露,引起警戒,或對某些重大事項和重要情況,及時予以通報,以起到交流情況、信息,指導工作的作用。錯過時機的通報,就失去了它的時效性,沒有行文的意義了。

2.注意指導性。不能事無鉅細都發通報,要選擇對工作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事項來發通報。通報要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就應選擇典型。先進的典型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能揭示時代的本質,體現時代的精神。反面的典型,應有一定的代表性,能體現鑑戒的作用。所以,只有選準、選好典型,通報才能起到激勵教育、推動工作和批評警戒的作用。

3.注意真實性。通報中所涉及的事例,必須是客觀存在的,經過反覆調查、認為是真實可靠的,絕不允許捏和虛構。同時,事例的反映要準確,不能誇大或縮小,要實事求是。通報在結尾提出的希望和號召,也必須切合實際,有一定的針對性,使讀者能夠接受或受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