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近日,國家發改革委今日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人工智能的總體思路、目標與主要任務。下面是20xx年“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詳細內容,歡迎大家閲讀。

“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20xx年“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 導意見》(國發[20xx]40 號),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 引領作用,支撐各行業領域“互聯網+”創業創新,培育經濟發 展新動能,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與目標

總體思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 展理念,以提升國家經濟社會智能化水平為主線,着力突破 若干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增強智能硬件供給能力。着力 加強產業鏈協同和產業生態培育,提升公共創新平台服務能 力。着力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引導產業集聚發展,促進 人工智能在國民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的推廣。加快發展“互聯 網+”新模式新業態,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提供有力支撐。

實施目標。到 20xx 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創新 平台,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基本 建立,基礎核心技術有所突破,總體技術和產業發展與國際 同步,應用及系統級技術局部領先。在重點領域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幹企業,初步建成基礎堅實、創新活躍、開放協作、綠色安全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

二、培育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

主要任務:加快建設文獻、語音、圖像、視頻、地圖等 多種類數據的海量訓練資源庫和基礎資源服務公共平台,建 設支撐超大規模深度學習的新型計算集羣,建立完善產業公 共服務平台。研究網絡安全全週期服務,提供雲網端一體化、 綜合性安全服務。進一步推進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處理、 生物特徵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機 交互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為產業智能化升級夯實基礎。

重點工程:

(一)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工程

加強產學研用合作,支持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 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佈局國家級創新中心,共同 推動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共性技術、應用技術研究。推動基 於感知數據、多媒體、自然語言等大數據的深度學習技術研 發,開展類腦神經計算系統、類腦信息處理等類腦智能領域 的前沿理論和技術研究。支持人工智能領域的芯片、傳感器、 操作系統、存儲系統、高端服務器、關鍵網絡設備、網絡安 全技術設備、中間件等基礎軟硬件技術開發,支持開源軟硬件平台及生態建設。加快基於人工智能的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徵識別、複雜環境識別、新型人機交互、自然語言理解、 機器翻譯、智能決策控制、網絡安全等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 化。加強前沿技術佈局,構造未來融合創新技術基礎。

(二)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工程

建設面向社會開放的文獻、語音、圖像、視頻、地圖及 行業應用數據等多類型人工智能海量訓練資源庫和標準測 試數據集。建設滿足深度學習等智能計算需求的新型計算集 羣共享平台、雲端智能分析處理服務平台、算法與技術開放 平台、智能系統安全公共服務平台、多種生物特徵識別的基 礎身份認證平台等基礎資源服務平台,降低人工智能創新成 本。支持建設類腦基礎服務平台,模擬真實腦神經系統的認 知信息處理過程,通過類腦智能研究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整 合政產學研用等資源,建立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公共服 務平台、領軍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加強合作,匯聚人工智能創 新創業資源,提供相關研發工具、檢驗評測、安全、標準、 知識產權、創業諮詢等專業化的創新創業服務。

三、推進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

主要任務:推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創新,加快人工 智能技術在家居、汽車、無人系統、安防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提升重點領域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生產生活的智能化服 務水平。支持在製造、教育、環境、交通、商業、健康醫療、網絡安全、社會治理等重要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範,推動人工智能的規模化應用,全面提升我國人工智能的 集羣式創新創業能力。

重點工程:

(三)智能家居示範工程

鼓勵家居企業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家電、耐用品等家 居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務能力,創造新的消費市場空間。 支持智能家居企業創新服務模式,在健康醫療、智慧娛樂、 家庭安全、環境監測、能源管理等領域開展應用服務創新示 範,提供互聯共享解決方案。面向酒店、辦公樓、商場、社 區、家庭等,開展智能家居產品定製設計,提供大數據應用 服務。

(四)智能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工程

支持骨幹汽車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設立跨 界交叉融合創新平台。加快智能輔助駕駛、複雜環境感知、 車載智能設備等軟硬件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支持自適應巡 航、自動泊車、安全駕駛等技術研發。推進無人駕駛汽車的 技術研發、應用與生態建設,發展智能汽車芯片和車載智能 操作系統、高精度地圖及定位、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 等重點技術,實現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和產品的逐步成熟。在 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智能汽車試點工程,建設安全、泛在、智 能的雲網端一體化車聯網體系,推動智能汽車典型應用。

(五)智能無人系統應用工程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無人系統領域的融合應用,發展無 人飛行器、無人船等多種形態的無人設備。加快消費級和行 業級無人系統的商用化進程,完善無人飛行器等無人系統的 適航管理、安全管理和運營機制。支持微型和輕小型智能無 人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突破高性能無人系統的結構設計、智 能材料、自動巡航、遠程遙控、圖像回傳等技術。以需求為 導向推進智能無人系統的應用示範,提升無人系統的智能化 水平,推動在物流、農業、測繪、電力巡線、安全巡邏、應 急救援等重要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

(六)智能安防推廣工程

鼓勵安防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研發集成圖像與 視頻精準識別、生物特徵識別、編碼識別等多種技術的智能 安防產品,推動安防產品的智能化、集約化、網絡化。支持 面向社會治安、工業安全以及火災、有害氣體、地震、疫情 等自然災害智能感知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推進智能安防 解決方案的應用部署。支持部分有條件的社區或城市開展基 於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區域示範,加快重點公共區域安防設 備的智能化改造升級。

四、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

主要任務:加快智能終端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豐富 移動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產品的服務及形態,提升高端產品供給水平。制定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方案,引導智能硬件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與 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 務機器人等智能機器人的技術與應用水平。

重點工程:

(七)智能終端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支持智能交互、智能翻譯等雲端和終端協同的智能化應 用研發,支持面向人工智能應用優化的圖像處理、操作系統、 應用程序等智能終端基礎軟硬件的研發。鼓勵服務模式及業 態創新,發展個性化、專用化等多元供給模式,加快滿足個 人消費、家庭生活、汽車駕駛、醫療健康、生產製造等需求 的智能終端產品創新發展。

(八)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工程

突破輕量級操作系統、低功耗高性能芯片、柔性顯示、 高密度儲能、快速無線充電、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關鍵技 術,加快技術成果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鼓勵企業面 向健康、醫療、體育、人身安全、工業、商業等領域,積極 開展差異化細分市場需求分析,促進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可 穿戴設備創新,大力豐富應用服務,提升用户體驗。

(九)智能機器人研發與應用工程

推動互聯網技術以及智能感知、模式識別、智能分析、 智能控制等智能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深入應用,大力提升機器人產品在傳感、交互、控制、協作、決策等方面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支持在勞動強度大、危險程 度高和對生產環境潔淨度、生產過程柔性化要求高的行業開 展智能工業機器人應用示範,針對救災救援、反恐防暴等特 殊領域推廣應用智能特種機器人,推動醫療康復、教育娛樂、 家庭服務等特定場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與應用。

五、保障措施

(一)資金支持

統籌利用中央預算內資金、專項建設基金、工業轉型升 級資金、國家重大科研計劃等多種渠道,更好發揮財政資金 的引導作用。完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及資 本市場融資等多種融資渠道,引導社會多元投入。鼓勵通過 債券融資等方式支持企業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人工智能企業 發行公司債券。

(二)標準體系

建設人工智能領域融合標準體系,建立並完善基礎共 性、互聯互通、行業應用、網絡安全、隱私保護等技術標準, 開展人工智能系統智能化水平評估。加強智能家居、智能汽 車、智能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熱點細分領域的網絡、 軟硬件、數據、系統、測試等標準化工作,保障人工智能產 業的開放協同、公平競爭,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鼓勵 有關部門、研究機構、標準化組織、行業組織、企業積極參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建立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有影響力國際學術和產業組織間的標準交流合作機制。 推動我國人工智能領域標準走出去,不斷增強國際話語權。

(三)知識產權

鼓勵企業在人工智能重點技術和應用領域加強專利布 局。加強人工智能知識產權政策研究,增強標準與專利政策 的有效銜接。建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合作授權機制和專利 風險防控機制,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加快 推進專利基礎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建設人工智能公共專利 池,支持在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鼓勵服務模式創 新,提升知識產權服務附加值。

(四)人才培養

鼓勵相關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專家開展人工智能基礎 知識和應用培訓。依託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培養引進一 批高端、複合型人才。完善高校的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課程 設置,注重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鼓勵高校、 科研院所與企業間開展合作,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實訓基地。 支持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赴海外開展前沿技術、標準等學 術交流,提升技術交流水平。

(五)國際合作

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鼓勵具有競爭優勢 的人工智能企業率先“走出去”,積極拓展海外用户,共同開拓國際市場。鼓勵與相關國家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合作,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提升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能力 和國際競爭力。支持相關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及商業服務機 構搭建服務平台,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企業提供國際合 作、海外創新服務。

(六)組織實施

充分利用“互聯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互聯網+” 人工智能專家和骨幹企業定期聯絡機制。有效統籌中央、地 方資源,推動建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發揮各類企業、 機構、組織的支撐作用,推進各項工程的順利實施。各部門、 各地區要明確職責分工,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促,落實相 關工作,重大情況及時加強與“互聯網+”部際聯席會議辦公 室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