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説課稿

第一小組

《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説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經濟生活》必修模塊一第三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下面我主要從一下幾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説教學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念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原則的基本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創設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培養學生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説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經濟生活》必修模塊一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的內容。主要學習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以及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理解當前的收入分配製度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通過效率與公平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本框題銜接了教材第一框題所介紹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進一步介紹在分配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的原則。同時,本框題內容涉及到國家收入的再分配,為第八課《財政與税收》的內容起到了鋪墊作用,因而這一框題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公平與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義

②理解社會主義社會重視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實現社會公平的主要途徑

④理解個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通過對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能從收入分配角度對如何提高效率、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出合理性建議的能力,及通過對效率與公平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能結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提出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熱愛和擁護我國社會主義制度

②從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① 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與再分配);

依據:當前,高一學生對於生活中人們工資收入有差距的這些現象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還未能深入瞭解到其中牽涉到“公平”的原因及與之相關的解決措施。所以有必要通過對“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這個知識點的深入學習,來讓他們瞭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實施舉措,加深對現實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現象、國家實施的分配策略、經濟生活中規律的瞭解,全面瞭解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分配上的優越性和合理性,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和愛戴。

②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依據:在學習了影響價格、生產等知識後,同學們對於生產效率都有了一個大體上的理解,但是可能會把對“效率”的理解侷限在“企業、個人的勞動時間”這一狹隘的層面上。為了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效率”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講的“公平”聯繫起來,可以加深同學們對於調動市場經濟主體的積極能動性的認識,繼而對合理分配製度內容的理解有一個鋪墊。

難點: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依據:我國實施社會主義國家市場經濟制度,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經濟發展的消極態勢,比如人們收入不均衡、貧富差距大等。而在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謹慎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這是要對學生加以強調重複的知識點,因為理解這兩者的關係對他們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讓他們再根據我國國情來考慮實際問題解決現實問題,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注意結合身邊事例、國家政策層面來加以闡述、循循善誘。

三、説學生

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對學習《經濟生活》中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的收入問題、社會公平問題充滿好奇與興趣,但是本框知識理論性強以及學生本身生活閲歷與視角的侷限性,要全面確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等問題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深入淺出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和公平關係的現實意義,啟動學生的思考與學習探究十分關鍵。

四、説教學法

(一)説教法

本框教學主要運用學生主體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創設法、直觀演示法、講授法、問題式教學法來更好地實現教學三維目標,具體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創設法和直觀演示法

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情景情境,並藉助多媒體設備來直觀、生動展現,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導入和講解“社會分配如何實現公平“這一重點時,我拋開生硬的説教,藉助多媒體、圖片等各種教學資源,創設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貧富差距的現象的圖片引入課堂,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將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讓學生培養公平精神、公平意識。

2、問題式教學法

是在教師設疑、指導下,學生學習探究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根據反映社會貧富差距大的一些圖片來不斷地設疑,一步步地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小組的合作探究獲得知識,從中加深對公平含義、實現公平的途徑的認識。

此外,我在教學中還會用對比分析法、活動參與法、總結法等來輔助教學,使學生有更深刻的直觀體驗。

(二)説學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設置情境和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組織學生討論,互相交流、啟發,實現教學的多邊互動。在本課中,主要圍繞“收入分配中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來進行討論和合作交流。

2、分析歸納法: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的思考和小組的探究,歸納探究的成果然後派代表進行發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中,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來對問題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在合作討論中總結歸納“對實現社會公平的途徑”,以此來強化同學們對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識的認知,並進一步提高自身對於問題的分析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環節一:圖片導入,感受生活。

我們通過展示一組關於收入差距大、貧富兩級分化嚴重的漫畫圖片,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反映出社會的什麼問題?那麼怎樣才算公平,又應該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呢?利用漫畫,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通過設問,讓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導入整個環節可以自然過渡到新課,起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環節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這一環節中我們主要通過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案例“小李在南寧百貨商場做銷售員,月工資XX元,每天工作8個小時;小紅在南寧百貨商場做高層主管,月工資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個小時”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案例中兩個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公平的含義。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給學生們一個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平台,提高學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明白實際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

環節三:

這一環節中我們主要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掌握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與方法,使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時在學生探究完之後,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加以點評。這樣的方式就是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合作者、引導者。

這一環節是我們小組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們將決定採用案例分析的探討方式來實現。首先通過一個前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案例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達到絕對的公平。其次,讓同學們討論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後,通過教師的總結分析得出我國實現收入公平的方式。通過這兩個小環節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總結歸納“國家為什麼重視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視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註重公平”,通過這一合作探究使學生自然理解我國在收入分配過程中“提高兩個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義。

環節四:

這一環節我們主要通過播放關於十八大的相關視頻,讓學生了解我國在十大大上提出的關於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以及目前我過正確對待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這一環節是我們小組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為了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們小組將決定採用以下形式進行教學:

問題探究式式教學法。通過十八大的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係是什麼?我國目前如何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當前我國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所採取的措施。

六、課堂小結:

要求學生在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知識網絡圖,鞏固和昇華課堂知識。

七、説教學效果預測

《收入分配與公平》這個框題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繫比較密切,在學習了前一個框題《按勞分配為主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之後,學生對我國的分配製度有了個比較清晰的理解。因此,學生在瞭解我國的分配製度的基礎上,能更好地學習理解收入分配與實現公平的關係,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另外,同時也應看到,學生由於知識深度以及廣度的限制,對於公平的理解還比較片面,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説明,切勿泛泛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