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演講稿2分鐘(精選3篇)

愛國主義演講稿2分鐘 篇1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凝聚了無數華夏兒女的結晶。他們為民族的發展貢獻了自我全部的力量,於是中華歷史上出現了漢唐的繁榮。如今,偉大的祖國走上了復興之路,在新中國建立六十週年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績。其中,很多人功不可沒,錢學森便是其中的一位。

愛國主義演講稿2分鐘(精選3篇)

關於《錢學森的故事》,我是偶然看到的,然而它卻給了我非凡的啟迪,讓我深深地被錢學森這一偉大人物折服。少年的錢學森聰明好學,在自我的刻苦努力下,他考上了上海交大。之後,他到美國去深造,成為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終身教授”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呀!但應對美國的“___厚祿”,錢學森毫不動心,他毅然做出了這樣一個令人驚歎的決定:我要回國。可是美國政府卻不允許,它千方百計地阻撓錢學森回國,甚至有人説:“我寧可把他槍斃了,也不讓他回中國!”並且,錢學森還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最終,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和世界___的譴責下,錢學森才得以回到令他眷戀已久的祖國……不知是為什麼,看到這兒我已是淚水盈眶,我被錢學森的堅持和那熾熱的赤子之心深深地感動了!讓我們閉起眼睛好好想一想,一方是經濟實力雄厚、有優越待遇的美國,另一方卻是剛成立不久、連基本的温飽問題都還未解決的中國,這兩者相差如此之大,或許“明智”的人都會選擇美國,然而錢學森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國,他是傻子嗎不,當然不是!這才是偉人的風範!不貪權貴,糞土當年萬户侯!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錢學森才會被世人敬佩,他的那顆赤子之心照亮了整個新中國!

然而,此刻卻有許多年輕人去國外深造然後一去不復返了,有的人甚至加入了他國國籍,為他國的發展“嘔心瀝血”!我不想批判他們,或許也沒有資格批評他們!但我想:一個沒有赤子之心,沒有愛國之情,連生他育他的祖國都能背叛的人,就算他成為了數學家、物理學家、文學家或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也最多隻能算是個成功的人,但永遠也不會是個偉大的人,更不會被世人敬仰,流芳百世!

此刻,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正在吸收着陽光雨露來不斷地充實自我。待我們綻開笑臉的那一刻,我們該去點綴誰呢請摸一摸自我的胸膛,感受着那顆赤子之心的跳動!“中國”這個詞應永遠地根植在我們心中,無論生老病死!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肩負着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刻苦學習,報效祖國,回饋社會,這將是我們一生的進行曲!

“中國人民永遠站起來了。”的那時刻起,從我們呱呱地來到了這個世界的那時刻起,從我們背起書包興高采烈地踏進學校大門的那時刻起,我們便和新中國有了密不可分的關係。祖國,她是我們的母親,是哺育我們、培養我們成才的人,沒有她,就不會有我們!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和祖國在一齊,懷着一顆中國心,用我們的智慧和汗水,將偉大的祖國繡的更美!

愛國主義演講稿2分鐘 篇2

生活中每個人都在對祖國默默奉獻。掃大街的清潔工,給城市穿上了新裝,撿垃圾的爺爺奶奶,能夠使城市的污染減少。讀書的人,讓祖國的發展向前進。發明家用他們的成果,來實現以前生活中沒有實現的科學幻想。我們敬愛的教師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培養出了祖國的建設者,使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富強……我今日要説的是種田的農民伯伯,他(她)讓我

們有吃有喝。看似平凡的人,卻幹着不平凡的工作。看似平凡的人,卻幹着不平凡的事。農民是人民的衣食父母。他們看似是種田的,其實他們卻擔任着給祖國給人民吃喝的重任,他們不分日夜的辛勤勞作,為了什麼?為的就是讓我們不要餓着。讓我們吃的好,喝的好。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和媽媽到外婆家去,我們坐着車到了外婆家。我看到外婆正頂着烈日在地裏除草,豆大的汗水流在了田裏,我看到後,也想體驗一下,我大聲的叫外婆。外婆沒有答應,像是沒有聽見似的。我跑過去,拍了一下外婆的背。對外婆説“我也想來試試”,外婆笑着説“這個是農民乾的活,你應當好好學習”經過我不斷肯求外婆才把鋤頭給我。我拿上鋤頭後挖了幾顆草,覺得還很好玩,可是挖了一會,我已經是滿頭大汗了,彷彿鋤頭是世界上最重的工具了,我真不明白這大片大片的莊稼他們是怎樣種出來的啊!這時外婆從我手中拿過這沉重的鋤頭,並對我們説“你們先回去,我把這塊田的草鋤完就回去給你們做飯”!聽着她那堅定話語,看着她那疲憊的身軀及滿頭的汗水,我不禁想起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他們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夢想,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工作崗位上

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奉獻着,他們的這種人生態度和行為就是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作為學生我們應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刻準備着,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愛國主義演講稿2分鐘 篇3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軍隊的皮靴踏破中國大半脆弱的國土,日本軍士的刺刀殘害了幾十萬中國人民的性命,滿目蒼痍的河山,血流成河的慘象,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種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建國以後,隨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中國民族受創的記憶慢慢風乾在歷史之中。兩國人民互有往來,像旅遊觀光、學術交流、體育競技等等。雖然歷史的主流是朝着“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共同努力,然而總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在刺痛中國人受傷的民族心理。日本當局厚顏無恥地參拜靖國神社,無視中國人民的感情,引起我們的激憤。這時,眾多痛斥日本的文章見諸報端,更有甚者,當街砸毀日本商店、日本生產的汽車等,網上則滿天如飛雪都是“抵制日貨”的標語。誠然,日本政府對待侵華歷史的態度與行為值得譴責,然而普遍的日本民眾對中國還是抱着友好的態度的。我們混淆了仇視的對象,這樣對那些友善的日本民眾來説,似乎也不是很妥當!

記得去年“9.18”紀念日,我在本部校道散步,經過日本留學生宿舍樓時,不由得被那兒的震天呼喊懾住心魂。只見一大羣學生圍成一顆愛國心的形狀,在那兒高呼口號,那場景讓我有種回到抗戰年代的恍若隔世之感。內心錯綜的感情使我無法挪動腳步,我在猶豫、在徘徊:加入他們的遊行隊伍,聲討無辜的日本留學生這就是愛國主義的最高表現嗎?這就是一個理解高等教育的當代大學生的民族感情的正常流露嗎?沒錯,我不否認這是愛國主義,但它只能説是狹隘的愛國主義,是一種偏激、扭曲化的民族感情。

北大比較文學博導樂黛雲教授在談到國人與日本民眾時這樣説道:“中華民族和大和民族都是堅韌頑強的民族,所不一樣的是:中國人是英勇的鬥士,而日本人是狡黠的軍師----愛國是好事,但要理智。”樂教授中肯地指出了中日兩個民族的本質區別,也道出了我們與日本人愛國表現的區別動因所在。正是因為我們感情澎湃,熱血沸騰,情感遮蔽了理智,所以我們衝破愛國主義的尺度,以最原始的思維、行動去向日本政府證明我們的憤慨。而日本人呢,二戰結束後他們應對的也是一個滿目蒼痍、百廢待興的局面。然而他們的沉着、“狡黠的軍師”式的性格,讓他們作出全力建設自我的國家,使日本重新回到世界強國的行列的選擇。歷史證明他們在愛國主義支撐下的選擇是正確的,世界見證了日本的再一次飛躍。從日本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是否應當有所感觸,重新反省一下自我的愛國行為

在我看來,把民族的創悲痛理擴大為對整個大和民族的仇視,進而作出咂車遊行、抵制日貨的憤青式的行為,不只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更是對國家正常生活的擾亂,一方面我們浪費了努力奮鬥、建設國家的時間,另一方面我們又破壞自身在國際友人眼中的形象。我想,理智的、最高表現的愛國主義應減少一點“英勇鬥士”的衝動,而培養“狡黠軍師”的沉着,化憤慨為力量,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強國,以此來牽制日本政府的囂張氣焰,這樣方為一舉兩得的良策。

日前,隨着薩科奇會見西藏成為既定事實,中國政府作出推遲參加中歐峯會的決定。於是,互聯網上“抵制法國貨”的呼聲一浪蓋過一浪,應對法國的公然挑戰,我們是否應當把精力放在破壞、抵制上頭?或者加倍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國家貢獻自我的力量?我想後者更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選擇。理智愛國,別把我們的精力花費在敵人身上,而是全力建設我們的國家,畢竟,和平與發展才是世界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