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方面演講三分鐘(通用3篇)

企業安全方面演講三分鐘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員工朋友們:

企業安全方面演講三分鐘(通用3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安全與幸福相伴》。在演講之前,請同志們先聽一下發生在我童年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上國小四年級時,我對電產生了無限的好奇。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瞞着家人和一個小夥伴想偷偷地改裝家中的電燈線路,但當時的我們還不知道改裝線路前應該先把閘刀拉下來切斷電源,只好利用停電的機會冒險進行。當我用小刀把電線的絕緣層割破正要連接導線時,我的夥伴一下子把我拽了回來,一抬頭我才發現頭頂的燈泡亮了……當時我的心嘣嘣地跳着,好險啊,幸虧他發現的及時,才使我免受了一次被電擊倒的危險,這件事後來被家人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但當時的我還未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冒險。參加工作以後,親眼見過因違章操作而被電死的人和旁邊哭得死去活來的親屬時,我才真正意識到,違章冒險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現在那刻骨銘心的一刻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如今我的一生都在感謝那位曾救過我一命的小夥伴,感謝他在關鍵時刻拽了我一把,那一把把我從死神的邊緣拉了回來,也把我從無知幼稚的冒險中拉了出來。從此,不管幹什麼事,我都首先考慮安全。因為安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關係一個人的生與死,一個家庭的圓滿與殘破,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温馨與悲切的大事。

從我童年時的那次冒險可以看出,事故的發生是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同時存在且通過加害物體導致的,如果把人的不安全行為稱為“違章”,把物的不安全狀態稱為“隱患”,那麼“違章”一旦遇到“隱患”,必然會導致事故的發生,但如果消除事故鏈中的任何一個因素,就能防止事故的發生。美國的海因裏希統計分析55萬起事故結果表明,每發生一起重大事故前,平均發生過29起輕傷和300起無傷害事故,這就表明造成人身傷害事故之前,有多起輕傷和未遂事故是最普遍的,因此預防事故的着眼點不是傷害事故,更不是死亡事故,而是無傷害事故,即事故前兆。只有儘早盡多地發現事故前兆,並加以控制,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的發生。當然,企業用於安全和勞動保護方面的投資,多數不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安全不存在“亡羊補牢”之説,更不存在“幸運”之論。同志們,講安全沒有過頭,因為一個小小的隱患常常就是成千上萬元的損失;講安全也沒有終點,因為一次小小的違章操作就會導致一個血淋淋的事故。

在我們中國有一個非常吉祥也非常誘人的成語叫做“五福臨門”,到底什麼是“五福”呢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這五福加起來呀,就是我們每個老百姓心中永遠嚮往的最美好境界。然而這一切都是由生命的安全作為載體的。四分場的一個電工師傅在退休前愛惜地撫摸着用了近十年的安全帶説:“這根安全帶呀很結實,它的一頭繫着我,另一頭繫着一個幸福的家。”所以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誰看重它,幸福就會與誰相伴;誰鄙視它,誰就會跌進痛苦的深淵。

我們__廠曾經編寫過一部叫做《傷亡事故警示錄》的小冊子,雖然只有薄薄的一小本,卻記載了__廠歷史上所有的重大傷亡事故。時間從建場初期因條件簡陋中暑死亡到現在因電擊致死,死亡事故的性質從自然雷擊到違章操作,死亡的人員從臨近退休的老人到風華正茂的青年,這本小冊子是__廠建場四十多年來,人與自然艱苦抗爭的一部血淚史。廠現在所使用的幾十種安全管理制度,如《__廠防雷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例會制度》、《特工種管理制度》等就是從以前這些血淋淋的事故中凝鍊出來的。過去人們的鮮血都已經流了,今天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地珍惜呢有一句話説得好:既然你想幸福地活着,就沒有理由漠視安全。

創千日安全生產不易,造長久萬家燈火更難。為了創造一個和諧安全的工作環境,廠堅持用系統的思路、創新的觀點來對待安全工作,努力在企業內塑造安全文化。從去年開始,發動了“安全生產正計時”活動,提出了“安全生產是條射線,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口號,把別人的事故當成自己的教訓,把過去的事故當成現在的隱患,構築了全員、全方位的安全思想防線。截止今天,__廠己經實現安全生產511天,保持了長期安全生產的最好記錄。

同志們,朋友們,從泰坦尼克號沉船到印度博帕爾農藥廠泄毒,從大興安嶺火災到海軍361號潛艇失事,安全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人們。雖然這次“安全生產月”活動只有短短30天的時間,但安全在我們的意識中永遠不能鬆懈,讓我們把增強安全意識看成一種信仰,看成一次聖潔的精神洗禮,看成一次艱苦的思想修煉。在我的演講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衷心地祝願在座的各位都能夠健康、平安、幸福!

企業安全方面演講三分鐘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員工朋友們:

大家好!

不知從何時起,祝福親人與朋友的話語將“平安”放在了第一位,身為人母的我對孩子將來最美好的期盼就是“平安、健康、快樂!”,對老人常唸叨的“平安是福”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的確,平安是福,人如果沒有平安,沒有安全,何談幸福與快樂?可是“安全”兩字説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就不簡單了,只有我們真正將安全時刻牢記心中,平安才能常伴我們左右。

在人生的旅途上,安全就在我們身邊!的確,我們自從離開母體,安全就與我們息息相關,跌倒了,千萬別摔壞了;生病了,可別服錯藥;上學了,路上一定注意安全……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安全。兒時的我對“安全”概念很模糊,每次上學出門母親都會説“騎自行車上學,路上要小心!”我都會説“知道了,天天絮叨,您煩不煩?”那時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心意。十七歲的我“會考”考完跟好朋友去她家玩,當時壓根沒考慮父母會擔心,結果下午下了一下午的瓢潑大雨,路上的水齊膝蓋,無法回家,那時農村沒有電話,根本無法通知家裏。傍晚時,父親找到同學家,看到我父親竟沒有責備,反爾滿臉的釋然,連連説“在這就好、沒啥事就好……”父親頂着雨趟着水步行十多里路回家了,當晚在朋友家留宿的我輾轉難眠,為自己的粗心而自責。為人母的我也深刻體會到這種滋味,那是兒子4歲,領他去市場買菜,路上碰見熟人説了幾句話,孩子不見了,找遍了常去的超市和廣場,都沒找到,當時都懵了,滿腦子都是“孩子丟了怎麼辦,讓人拐跑了怎麼辦,孩子找不到自己今後怎麼活?”在沿原路返回時看見兒子在去菜市場的小路上徘徊,那時真是悲喜交集,事後問兒子怎麼在那等,兒子説:“《安全小百科》裏不是説與父母在哪失散就在哪等,____肯定會沿原路找回來的嗎”。可見從小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平時我們不能對安全教育持隨便的態度,母親給我們生命,讓我們能自由呼吸,不斷成長,可看盡路邊美麗的風光,可安全隱患卻時時威脅着我們的生命。只要我們處處小心,時時掛心,我們的生命就不會辜負了母親的期待。“安全”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是多麼重要啊,它的意義關係着千家萬户的幸福與歡樂,伴隨着人類的穩定、繁榮、發展和進步。更在於人的生命安危!只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抵達到成功的彼岸,去感受成功的快悦;它又是培育幸福的樂土,只有在安全這片沃土的培育下,幸福之花才能隨時綻放在你的生命旅程。

“安全”我們必須時刻記在心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將安全把握在自己手中。當上班前穿戴好勞保用品時,那就是安全;當你按章作業時,那就是安全;當你發現一個不起眼的安全隱患,並及時將之消除時,那就是安全;……“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如果沒有“安全”意識,那麼,不僅沒有“安、穩、長、滿、優”的可能,而且還會失職,甚至會犯罪。所以説“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同時,安全也是我們企業繁榮發展的基石,基石的穩固與否,將直接影響我們做強做大企業的步伐。它又將強化各級領導的安全責任意識,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在任何一個細節上都不能疏忽或失誤,一旦麻痺,將可能損害人的精神、財產、甚至生命,財產損失,猶可亡羊補牢,可對於那些不能復甦的生命,對於那些死亡者親人所遭受的無法彌補的身心創傷,我們又何以自處這難道不足以讓我們深思、深思、再深思嗎?一撇一捺的“人”字,其實就代表了支撐天地的脊樑,寓意着做一個人就必須擔負起使他人幸福,使自己也幸福的事業。只有安全才能有收穫、有幸福,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孫悦的一曲《祝你平安》曾經唱遍了大江南北,動人的旋律至今在耳邊縈繞,這是人們對於幸福生活的渴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誰不希望能夠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所以我們總願把這樣的祝福掛在心頭:“歲歲平安,一生平安。”美好的祝願像陳年的老酒餘韻悠長,但願我們每個人平安幸福永相伴!

企業安全方面演講三分鐘 篇3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甦醒,秋意已經佈滿了牀邊。涼爽的秋風、金黃的落葉,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中秋之野,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

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皓月當空時,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似了。

關於中秋節的傳説也有很多。其中,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相傳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後,嫦娥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個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兔子,就別無他物。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老師們,同學們。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傳承,傳統節日藴涵着民族的精神。藴涵民族的價值取向,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後所藴藏的價值。“時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最後,預祝大家中秋快樂,閤家團圓!篇三:傳統節日演講稿 傳統節日演講稿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着一個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説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説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為一個國際公民呢?

難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着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為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着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