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八一建軍節演講稿3篇

每年的8月1日是全軍上下熱烈歡慶的日子,20xx年是建軍八十九週年。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3篇關於慶祝八一建軍節的演講稿,歡迎大家閲讀。

慶祝八一建軍節演講稿3篇
慶祝八一建軍節演講稿篇1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週年。首先,我代表中共市委、市人大會、市政府、市政協和全市*萬各族人民,向軍區、軍區空軍、地肅市軍區、武警地肅市總隊的各位領導,向人民解放軍駐地部隊全體指戰員、武警官兵、預備役軍人和廣大民兵,致以節日的祝賀,向軍隊離退休幹部、革命傷殘軍人、轉業復退軍人以及烈軍屬,表示誠摯的慰問和良好的祝願!祝大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和輝煌戰鬥業績的人民軍隊。

89年來,人民軍隊始終與中華民族命運共系,與中國人民血肉相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為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了卓越功勛。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愧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不愧為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不愧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不愧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子弟兵。

長期以來,駐地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大力弘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圓滿完成各項軍事任務的同時,積極支持、參加地方的改革和建設,為我市“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充分展現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和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光輝形象,贏得了全市人民的愛戴和讚譽。地肅各族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我市的重點建設工程、維護穩定、扶貧幫困和許多急難險重的任務中,都得到了駐地部隊和武警部隊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得到了廣大指戰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共投入兵力*人次,出動機械車輛*萬台次,完成義務勞動日*萬個,有力地支援了地肅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其中治理荒山荒坡4萬多畝,建設了一批國防林、民兵林和雙擁林等工程;建立扶貧點*多個,援建援助“希望國小”*所,參加搶險救災*多次。

軍民攜手共建精神文明示範點*個,共建治安模範小區*個。 尤其是在去年我市民樂、山丹一帶發生強烈地震後,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名指戰員迅速投入抗震救災,在海拔高、氣温低、生活條件差、餘震不斷的險情下,連續奮戰*天,搶救轉移受傷羣眾,拆修危房,搭建帳篷,拉運建築材料,以實際行動有力地支援了災後重建工作。所有這些,都對地肅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民解放軍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援下,地肅的經濟社會有了歷史性的長足發展。實踐證明,地肅的發展離不開軍政軍民團結,離不開軍地的共同努力。在這裏,我代表全市各族人民羣眾,向人民解放軍駐地部隊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地肅這樣一個欠發達市份,加快發展是最大的政治,是廣大幹部羣眾的期盼。為了進一步加快發展,實現市黨代會和人代會確定的奮鬥目標,市委提出“兩個高舉、一個加強”和“兩抓、兩放”的重大舉措。現在,全市上下已經形成了以項目為載體帶動發展、以改革為動力促進發展的喜人局面。我們熱切希望駐地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繼續關心、支持、參與我市兩個文明建設,為加快全市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不斷加強軍政軍民團結,這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當前,我們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們要從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努力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部隊戰鬥力和增強民族凝聚力,作出新的貢獻。

我們要繼續大力加強國防建設。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作為義不容辭的重大政治責任,牢固樹立“關心國防就是關心國家利益”,“服務國防就是服務大局”的觀念,切實抓好國防教育,從組織建設、軍事訓練、教育管理和基層建設等各個方面,抓好民兵和預備役工作的調整改革,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建設的新路子,為建設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作出新的努力。

我們要全力支持部隊做好軍事鬥爭準備。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部隊的各項建設,尤其要把支持部隊做好軍事鬥爭準備作為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祖國統一、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大事,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擺在重要位置,全力給予支持。同時,要積極配合部隊搞好體制調整改革,切實做好優撫安置工作,依法維護軍人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

我們要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軍民共建活動。要通過堅持不懈地雙擁宣傳,繼續大力開展軍民聯片創建活動,推動軍民共建活動深入發展,努力把全市的雙擁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同志們,“兵民是勝利之本”,“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在戰爭年代是這樣,在和平建設時期同樣是這樣。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xx大精神,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為加強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加快地肅的經濟社會發展而共同奮鬥!

慶祝八一建軍節演講稿篇2

同志們,戰友們:

20xx年8月的第一天,我們迎來建軍89週年這一偉大的節日,首先我代表我自己向全體指戰員説一聲:節日快樂!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來説説我們軍人心中的那份中國夢,強軍夢!

有夢想就有目標,有目標就有力量。目標定,則萬川歸一;目標散,則一盤散沙。目標指向哪裏,一支軍隊的未來和前途往往就在哪裏。第13集團軍某陸航旅的前身曾被xx授予“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在一次次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中,他們之所以能在蔚藍天空中開闢出一條條“生命通道”,能創造出在第一時間飛抵災區、第一時間降落蘆山、第一時間運出危重傷員等多個“第一”,與他們在“時刻準備打勝仗”的治軍練兵準則中日復一日的精益求精訓練密不可分,與他們把能打仗、打勝仗作為自身存在價值息息相關。

時移則世異,世異則備變。在國家利益不斷拓展的時代,軍人目光的聚焦點應把打仗當天職,視打贏為目標。這是捍衞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當代中國軍人的“強軍夢”之目標。

如地震災難難以預測一樣,戰爭同樣難以預料,可能突然降臨,也可能20xx年、20xx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打不了一仗,但戰備不可一日懈怠。戰爭是為了和平,戰備也是為了和平,如果沒有堅強有力的戰備作後盾,和平的陽光就會變得暗淡而脆弱。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捱打。”這是主席站在歷史、現實和未來的交匯點,對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作出的新的哲學概括。很顯然,“把刺刀插在地裏”是不能阻止戰爭的。思戰才能備戰,能戰方可止戰。手上有招,心中不慌。只有平時多備幾手、多練幾招,戰時才能多幾分勝算,打仗才有底氣。只有瞄準對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以打仗的心態練好“手中槍”,練出撒手鐗、無敵拳,才能在千錘百煉中打造信息化條件下的虎狼之師,掌握信息化戰場的主動權。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軍人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有備才能無患,能戰方能止戈。古羅馬戰略家韋格修斯説:“想要和平,那就去準備戰爭”,這樣的話語應時常在中國軍人耳畔響起。

軍人的眼界,註定超越傳統疆界;軍人的擔當,必須着眼強軍目標。實現“強軍夢”,永遠是當代中國軍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今天,“強軍夢”昭示我們,打贏路上有夢想才會有希望;有希望才會有激情;有激情才會有“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不竭動力。打贏路上,只有腳踏實地去奮鬥,“夢”才不會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名詞。只要把打仗當天職、視打贏為目標,始終瞄着能打仗、打勝仗苦練軍事素質和打贏本領,就一定能在實現 “強軍夢”的路上增添一抹屬於中國軍人的時代色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慶祝八一建軍節演講稿篇3

在祖國的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國防力量不斷增強,國際威望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勢下,我們高興地迎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週年和八路軍、新四軍成立79週年。這是兩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的日子,是兩個在中國人民的鬥爭史上有着極其重要意義的日子,因而也是兩個值得我們永遠紀念的日子。作為曾經在這個隊伍裏戰鬥過、工作過、生活過,也是在這個隊伍的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新四軍老戰士,此時大家的心情自然格外激動。讓我們一起來熱烈祝賀這兩個光輝的節日,一起來深情緬懷參與創建人民軍隊並指揮我們勝利戰鬥的各位領導人,一起來沉痛悼念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犧牲的烈士們!

大家都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1920xx年8月1日誕生的。當時,我們的祖國正處在深重的苦難之中,國土淪喪,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美麗富饒的華夏大地成了血雨腥風的人間地獄。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謀求翻身解放,中國人民前仆後繼,不屈不撓,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但是,每一次的抵禦和反抗,換來的總是敵人更加殘酷的迫害和鎮壓。一次次鬥爭的失敗,一灘灘志士的鮮血,讓人們從慘痛的教訓中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必須拿起武器,必須有一支自己的隊伍。於是,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們在掩埋好同志的屍體,擦乾身上的血跡之後,毅然於八十九年前的八月一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建立了自己的軍隊,開始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為了一致抗日,經過國共兩黨的協商,將長征到達西北地區的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將留在南方八省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直到1947年年初,根據中共xx的決定,才先後撤消了新四軍和八路軍的番號,從此,這兩支隊伍統一改編為威震中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自從有了這支自己的隊伍,便改變了以往被動挨打的局面,贏得了一次次鬥爭的勝利,實現了歷史的轉折。首先,靠了這支隊伍,在創造了人間奇蹟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和三年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一次次的“圍剿”和進攻之後,建立了以陝甘寧邊區為首的幾十塊紅色根據地和游擊區,為以後奪取民族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勝利積聚了力量,作了必要的準備。後來,在全國抗日戰爭中,這支隊伍以及黨在東北和廣東等地的武裝,又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友軍的協同下,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進行了12萬5千多次的大小戰鬥,粉碎了敵人精心策劃的一次次殘酷的“掃蕩”和“清鄉”,終於打敗了橫行一時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民族的獨立,洗雪了一百多年來所蒙受的恥辱。再後來,又依靠這支當時只有120萬人的隊伍,憑着小米加步槍,消滅了用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蔣介石的800萬軍隊,推翻了蔣家王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使祖國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接着,再依靠這支隊伍,在剛剛經過連續八年的抗戰和三年多的解放戰爭,還沒有來得及稍加休整的情況下,便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發揚一把炒麪一口雪的英雄氣概,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及其僕從所組成的軍隊,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讓世界上的頭號帝國主義第一次嚐到了什麼叫“戰敗”的滋味,保衞了祖國邊境的安寧。今天,也還是依靠了這支隊伍,建立了鞏固的國防,使昔日積弱積貧、任人宰割的舊中國,一躍而為國強民富、傲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總之,八十九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祖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業績將永遠記載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彪炳千秋。

中國人民自從有了這支自己的隊伍,便改變了以往被動挨打的局面,和日偽軍以及不斷對我發動進攻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殊死的搏鬥。部隊一直馳騁在大江南北,活躍在敵人的心臟地帶,在環境極其險惡、鬥爭異常複雜的情況下,全軍指戰員發揚“鐵軍”精神,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果敢頑強,勇往直前,同數十倍於我的敵軍進行了數萬次的戰鬥,大量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自己也從開始時的一萬多人發展到後來的三十一萬餘人,成為人民軍隊中的一支驍勇善戰的勁旅,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歷次革命戰爭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斗爭中,全軍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羣體。像大渡河十八勇士、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英雄連、董存瑞、楊根思、黃繼光、雷鋒、王慶平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曲蕩氣迴腸的壯麗篇章。他們像高空中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其耀眼的光芒將世世代代在中華兒女的心中閃爍。

温故而知新。舉行紀念活動是為了記住過去,開創未來。在紀念兩個光輝節日的時候,讓我們來重温一下歷史為未來提供的啟示和警示。

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人民近代的鬥爭史。一百多年當中,中國人民之所以經歷了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再鬥爭、直到勝利的曲折過程,有許多極為深刻的經驗和教訓,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人民有沒有一支自己的隊伍,鬧革命有沒有強大的武裝當先鋒,做後盾。無數的事實證明,在武裝的敵人面前,除了以牙還牙,沒有別的選擇。絕不能指望魔鬼發善心,也絕不能想象赤手空拳能夠打敗武裝的敵人。槍桿子只有靠槍桿子去對付,反動的武裝只有靠人民自己的武裝去消滅。“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這是中國人民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得出的結論,是用無數志士的鮮血換來的教訓。

再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我軍的戰鬥歷程。八十九年來,我軍之所以能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之所以能夠克服無數的艱難險阻,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之所以能夠為人民打下了江山,又為人民牢牢地守住了江山,這中間也有着許多非常寶貴的經驗。

首先,是由於貫徹了黨指揮槍的原則,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我軍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讓自己成為黨的有力的戰鬥工具。無論在什麼時候,也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以馬列主義作為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都把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完成黨所賦予的任務,堅決執行黨為我軍制定的建軍原則和作戰原則,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為了實現黨的領導,部隊營以上單位都建立了黨委,連隊建立了黨支部,黨員則以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衝鋒在前、退卻在後的模範行動,團結和帶領廣大羣眾執行黨的決議和上級的命令、指示。正是由於堅持了黨的領導,堅持了正確的指導思想,我軍才在尖鋭複雜的鬥爭中始終保持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才在各種各樣的嚴峻的考驗面前始終保持了人民軍隊的本色。

第二,是由於貫徹了軍民一致的原則,軍隊和人民羣眾之間保持着血肉般的聯繫。建軍一開始,我軍就為自己規定了明確的也是唯一的宗旨,那就是“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全軍上下時時處處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為了人民的利益,甘願忍飢挨餓,流血犧牲;只要人民需要,即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軍隊愛護人民,人民自然衷心愛戴和擁護自己的軍隊,平時積極為部隊送糧送草,縫衣做鞋;打起仗來則冒着敵人的炮火運送彈藥,搶救傷員。至於敲鑼打鼓送子送郎參軍的故事更是舉不勝舉,而為了保護我軍傷病員不惜犧牲自己親人的感人事例也是屢有所聞。人心的這種向背,自然決定了我軍必勝,敵軍必敗。

第三,是由於貫徹了官兵一致的原則,實行三大民主,全軍上下緊密團結,齊心協力。官兵一致是人民軍隊的本質所決定的,是人民軍隊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一個重要標誌。我軍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既是領導與被領導、指揮員與戰鬥員的關係,又是情同手足的戰友,是為着同一個目標而並肩戰鬥的同志。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同甘共苦,休慼與共。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軍事、政治、經濟等等方面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正因為有着這樣良好的內部關係,全軍上下步調自然一致,鬥志自然昂揚,遵守紀律自然自覺,執行命令自然堅決,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第四,是由於建立了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揚了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和舊軍隊靠強迫命令或者愚弄欺騙士兵去打仗的做法截然不同,我軍因為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歷史前進的方向,真理在手,因而靠説真話去啟發部隊的覺悟,靠革命的政治工作去鼓舞部隊的鬥志。通過思想教育,讓指戰員們明白戰爭的性質,明白為誰當兵、為誰打仗,明白形勢及其發展的趨向。懂得了這些道理,革命的自覺性自然就高,勝利的信心自然就足,遇到困難自然就能堅決去克服,打起仗來也自然就能奮不顧身,勇往直前。

第五,是由於始終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指導部隊的建設和作戰。在漫長的八十九年裏,我軍自身的情況和所處的外部環境一直在不斷地變化。與這種變化相適應,我軍建設和作戰的一些具體的方針、原則,也隨之發展變化。和脱離實際的主觀主義相反,我軍一直堅持有什麼樣的裝備打什麼樣的仗,面對什麼樣的敵人打什麼樣的仗,在什麼樣的時間、地點打什麼樣的仗。當部隊處於初級階段和基於游擊戰爭的需要,便適度允許遊擊主義的存在,而當部隊發展到高一級的階段,則又把正規化、現代化乃至信息化適時提上議事日程。正因為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部隊的力量便不斷壯大,軍事理論便不斷髮展,戰略戰術便不斷改變,無論執行什麼任務,也便都能排除千難萬險,不折不扣地完成。

此外,還由於實行了寬待俘虜的政策,建立了廣泛的統一戰線等等,這些都是人民軍隊所特有的優勢,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

這些凝聚着先輩們的鮮血和汗水的經驗和傳統,是中華民族的一筆寶貴財富,是我們黨和軍隊為國家的長盛不衰作出的又一個重要貢獻。

八十九年過去了,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壯舉,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進行的一場新的戰鬥。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要求我們要樹立新的觀念,採取新的措施,把握時代的脈搏,做到與時俱進。同時也要求我們要認真吸取歷史的經驗,堅持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不管形勢怎麼變,任務怎麼變,歷史的經驗絕不能忘記,革命的傳統絕不能丟失。這不僅因為嶄新的歷史任務會讓我們碰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要我們努力去解決,還因為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許多嚴峻的挑戰,要我們認真去應對。首先,應該警覺地看到,西方敵對勢力並不甘心他們在中國的失敗,總是採取各種各樣的手段,竭力對我們進行遏制和破壞。他們更妄圖利用我們的改革開放,對我們進行西化分化活動,想讓歷史的悲劇在我國重演。同時,還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們隊伍內部,有少數人經不起改革開放的大潮濺起的泥水的侵蝕,沾染了腐朽墮落的習氣。官僚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貪污、腐敗現象有所抬頭,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遭到敗壞,黨羣關係、幹羣關係也遭到了傷害。這種種令人堪憂的現象如果得不到糾正,必將危及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正如古人説的:“滋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嚴峻的事實不容置疑地表明: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要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和鞏固的國防。要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加強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全面提升現代條件下的防禦能力,使我們的偉大祖國,像巍巍崑崙那樣永遠屹立在亞洲的東方。一定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無論做什麼決定,辦什麼事情,都要以對人民是否根本有利為出發點與落腳點,時刻都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要充分發揚民主,切實尊重人民的權利,虛心傾聽人民的呼聲,主動接受人民的監督,密切內部關係,羣策羣力,團結奮進。一定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大力弘揚大公無私、艱苦奮鬥等等高尚的品德,讓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成為中華兒女的精神支柱,成為保衞和建設祖國的強大的精神力量。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科學態度辦事,求真務實,與時俱進。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黨對軍隊、對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使黨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的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