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比賽教學經驗演講稿

學生喜歡模仿、扮演,樂於在一定的故事情景中進行學習和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國小體育課普遍採用情景教學法。如何創設情景?我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談一點個人看法。

教師比賽教學經驗演講稿

1. 給動作本身賦予情景意義。

汪曉贊博士説得好:“在國小階段,強調運動技能的遊戲性教學,讓學生在‘動中學’、‘玩中練’,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比如我將“跑幾步,一腳蹬地踏跳,越過30釐米高的物體,雙腳落在墊子上”的跳躍動作設計為“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情景,讓學生扮演小鯉魚來跳龍門,結果學生運動熱情高漲。再比如我上投沙包擲準一課時,每組前面畫了“一朵花”,設置了“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小蜜蜂採蜜→運送蜂蜜”的故事情景,學生練習投沙包擲準動作時,手中的沙包被我叫做小蜜蜂,放飛(擲準動作)自己的小蜜蜂,看看誰的小蜜蜂能飛到花心上去採蜜,這也是將技術動作情景化,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 給活動場地賦予情景意義。

發展擲遠能力是國小體育課基本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投擲能力有差異,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組織學生進行投遠比賽,必然會挫傷投擲能力差的學生的積極性。我在教這個內容時,場地上簡單地畫三條標誌線,宣佈第一條是“長江”,第二條是“黃河”,看看哪位同學能投過“長江”,哪位同學能投過“黃河”,第三條線是我們的“萬里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看那位同學能投過萬里長城,這樣淡化了學生的能力差異,不用你多講,學生也會盡力將投擲物投到最遠,隨着投擲物的飛出,學生的心也一起飛越了長江、黃河,飛越了萬里長城,從而激發了每個學生的運動興趣,又在體育教學中滲透了地理知識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教育。

3. 讓學生在故事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

比如我上的“保護藏羚羊”一課,為使遊戲角色鮮明,我給扮演藏羚羊的學生戴上頭飾,給扮演犛牛隊員的學生戴上袖標,另外還有學生扮演偷獵者,偷獵者追捕藏羚羊,犛牛隊員追捕偷獵者以保護藏羚羊,一定時間後再互換角色,遊戲妙趣橫生,學生樂此不疲,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了奔跑能力。我帶低年級學生做的“狼和小羊”的遊戲就更有意思了:兩個同學手拉手上舉搭個架子唱兒歌,其他同學從中魚貫穿過,當兒歌唱到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架子放下套到誰誰就當大灰狼,這種遊戲角色的不確定性使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大灰狼,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其實,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讓我們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上好、上活每一節體育課,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在體育課堂, “當孩子快樂地運動時,受益的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