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和道德信仰演講稿範文(精選6篇)

誠信和道德信仰演講稿範文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以及評委老師:

誠信和道德信仰演講稿範文(精選6篇)

大家好!我今天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誠信與道德》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商業化氛圍日益加重的時代,社會上對於食品安全問題、虛假廣告問題、製假造假問題的報道層出不窮,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其説是生產者或經營者的誠信問題,不如説是公然違反法律規定更加的確切!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使然,使得道德約束力在市場行為面前顯得愈發的蒼白無力,當誠實守信的良好美德在社會中飽受排擠時,想要在這樣一個社會的染坊裏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誠實,僅僅靠人們的自律與自我約束是遠遠不夠的。

近年來,人們對於誠信的呼籲越來越強烈,這也許並不是説以前人們的誠信記錄比現在要好,而是現在的人們對於誠信的意識正在逐步的甦醒。什麼是誠信?顧名思義,誠信就是誠實守信。這是作為有着上下5000年濃郁文化氛圍的中華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都受到炎黃子孫的自覺信奉和推崇。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有為何又重新呼籲誠信?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喪失麼?不是,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充斥了太多的假冒偽劣產品、太多的隱瞞與欺騙。古人曾經説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旦失去了誠信,必將失去發展的空間,必將失去強有力的支持,必將失去我們作為文明古國的人格魅力與大國尊嚴。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曾在“中國誠信法治保障論壇”中指出,誠信是立人之本,是立業之本,也是立國之本,誠信體系的建設關乎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而如何做到誠信體系的重建呢?這需要我們不斷加強教育體系的持續推進,不斷重視每一個公民的道德教育。然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需要法律的保障。尤其是在傳統價值觀逐漸淡薄的今天,法律的約束與對社會道德文化的重建,對於社會信用關係的重建起着無可替代的作用。誠信體系的建設要完善法制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制度體系,為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國家參與誠信體系提供法律保障。

法制不健全,立法不完善,執法不嚴格是造成現如今誠信缺失的一個重要因素。社會不誠信行為得不到相應的法律約束與制裁,這就造成了違法者的有恃無恐,從而惡化了社會誠信建設發展。建立誠信社會體系的根本,在於全民提高道德水準與道德規範的認知,以一個人的轉變來帶動整個社會的轉變,從根本上確立社會誠信體系。我國在《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中指出,全社會應當以法律約束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的指引。

古人言: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誠信的缺失就像是瘟疫一樣不斷的侵蝕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人際關係的和諧,所以,我們必須以法律法規來規範社會誠信建設,做到全面兼顧。將誠信建設、道德建設與法律渠道相掛鈎,在社會誠信建設中做到獎懲嚴明,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那麼失信就不會出現,誠信缺失的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法律失信。誠信體系建設需要建立在法律法制的基礎上,需要法律制度作為保障。由法而誠,因為法,所以誠。我們生活在一個法制社會,正是因為有了法律法規的約束,才得以讓我們安定的生活有了保障,才會使得我們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誠信有了更加堅實的後盾。

謝謝大家!

誠信和道德信仰演講稿範文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以及評委老師:

大家好!

誠信道德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一個不講誠信道德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道德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們當代大學生更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裏。這樣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追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以誠實守信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商鞅立木取信,獲得了百姓信任,從而推行了新法;季札掛劍了卻徐國國君心願,被傳為千古佳話。同時,我們也看到,因失去誠信道德導致國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來:商紂失信,加速了國家的滅亡;吳三桂失信,留下千古罵名。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説,闡述誠信道德是人立身之本,是國家立業之本,是人類發展之本。至今,延綿數千年,其偉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代代相傳,燃遍中華大地的每個角落,並作為東方文明的精髓傳遍全世界。可見,誠信道德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因而,我們今天談誠信道德,絕不是突發奇想。

所以,以史為鑑,以今為鏡,誠信道德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立身、修德、處事的根本。

作為未來祖國的主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科技、新信息、新體制不斷湧現,競爭日益激烈的信息時代。要想使自己能夠適應於這個時代,使我們的民族立於這個競爭的世界,就必須誠實守信。你可以沒有金錢,可以沒有榮譽,也可以沒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沒有誠信道德,誠信道德考試,誠信道德待人,誠信道德處事,這是順應時代的號召,是勢在必行的。大學校園學校承擔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任,“誠信道德”教育也不可缺少。讓學生在德育實踐中發展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從中獲得道德品質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滿足、自我肯定和自我的精神享受。總之,誠信道德教育的關鍵是通過學校的輻射作用,去影響更廣闊的社會人羣,以形成人人講誠信道德的大環境。

如今,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問題也日益嚴峻。為什麼?老實的人總是愛吃虧,説假話的人當道,是我們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傾斜。而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了大學生的投機心理。社會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們大學生學風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靜不下心。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作弊時有發生。誠信道德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誠信道德沒有體積,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誠信和道德信仰演講稿範文 篇3

尊敬領導、評委:

大家好!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是按照經濟規律運作的經濟,它是有法可依的;法治經濟的另一面是信譽經濟,要減少交易的成本達到雙贏的目的,交易雙方必須誠實守信。所以,這種經濟實質上是法治與德治統一的經濟。沒有誠實守信相伴的法治經濟必然得不到社會和公眾的認同,誠實守信的失落則會導致社會凝聚力的渙散,市場效率降低,風險增大。法治與誠實守信,它們共同規範着人們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種社會經濟秩序和為社會大多數人認同的自律準則,二者共同作用、相互促進。

誠實守信是道德約束的核心,它要求各自獨立的市場主體之間在經濟往來交易中講信用,杜絕欺詐行為。市場競爭是公平的競爭,是在規範的經濟秩序中進行的,它拒絕欺詐,排斥投機取巧,鄙視一切不守信用的行為。這就是説,法治經濟在本質上是信用經濟,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是所有市場主體在經營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

沒有誠實守信,法治的作用就難以發揮。當人們不講誠實守信的時候,法治經濟就失去了信譽的基礎。誠實守信和法治經濟是相互支持的,一方面,許多複雜的交易需要法律和道德同時起作用,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可行的。另一方面,法律制度越健全,不講道德的成本就越大,人們就越講道德;反之,只有在一個人們比較重視道德的社會裏,法律才真正發揮作用。法治和誠實守信這種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情況我們從契約承諾中可以看得更加明晰。市場交易要通過契約來實現,因此,必然要制定實施有利於契約履行的各種規則,這是法治的表現。然而,僅止於此還是不夠的。任何契約的履行,無不是建立在誠實守信交易的觀念上。如果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不講信用、不守信義,再好的契約也只能是一張白紙。

就契約本身來説,它具有平等的品質,在平等的基礎上它要求締約人意思表示真實明確,誠實不欺。正是在契約中才確證了自身的人格,體會到做人的品位和實現着做人的價值。從“重合同、守信用”,“信守”契約只能存在於有道德的人之間。契約所要求的道德是合理的道德,“人而無言,不知其可”,“人無信不定”,契約所要求的道德是立己立人,平等待人,利己利人,誠實生活,各得其所,不害他人。契約的核心是承諾,沒有承諾就沒有契約,承諾消除當事人的恣意妄為和任性變更。誠信是人們內在意志的堅定信念和外部行為的基本準則,誠信集中表現在承諾上。在法治經濟的條件下,市場交易始於“誠實守信”終於“誠實守信”,從而才能生意興隆事業發達,這正如人們常説的“譽從信中來,利從信中來”。信用是最重要的財富,同時又是進一步獲取財富的財富。總之,法治經濟講法治也要講誠實守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法治是外在的約束,誠實守信是內在的自律,兩者是天然的依託與伴侶。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誠信和道德信仰演講稿範文 篇4

誠實守信,是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範之一,見利忘義,歷來為人們所不齒。美國有5 o個州,其中的威斯康星州每年的5月2日人們都要過“誠實節”。據説,是為了紀念一個叫埃默紐·旦南的8歲男孩。旦南5歲時雙親去世,被一個貪財的酒店老闆諾頓收留。8歲那年的一個晚上,小旦南剛睡着,就被樓下一陣沉重的響聲警醒。他急忙跑下樓,看見諾頓和他的老婆正在謀殺一個寄宿的商人。小旦南嚇得趕快跑到樓上。諾頓夫婦追到樓上,教小旦南在警察來問時説謊:就説是商人喝醉酒亂打人,諾頓為了自衞,才失手將他打死的。旦南迴答説:我不想説謊話。諾頓夫婦將小旦南吊起來毒打了兩個多小時,旦南還是不肯説謊話,結果被諾頓夫婦活活打死了。諾頓夫婦在法庭受審時,才説出了事情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講誠實、不説謊話的孩子,為他建造了紀念碑和塑像,並把他因不説謊而被打死的日子,定為“誠實節”,以表彰他的這種高尚品德,並教育後人。我國過去國小課本里曾有一個“狼來了”永康説謊的故事,教育人從小要誠實,不要説謊話。誠實守信既是為人處世的根本,也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基礎。我國從古到今,總是教育人誠實守信,上至賢明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留下許多誠實守信的故事。孔子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意思是説,一個人不講誠信,就不能立身處世。魏文候罷酒會友、曾子以信教子等故事都是教育人要誠實守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不休,曾子妻許諾孩子,待她趕集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之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説:“我不過是跟孩子説着玩的!”曾子説:“和孩子是不可以説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説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堅持誠實守信,就是堅守氣節和操守,就是堅守做人的根本。

據《清稗類鈔敬信》中記載:有個叫蔡嶙的人向朋友借了黃金千兩,但未立借據。後來,朋友去世了,蔡嶙就把千兩黃金還給朋友之子,其子堅決不收,説道:“家父未留給我借據,也沒有口頭告知有此事。”蔡嶙説:“借據不在紙上,在我心裏;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怎麼能失信呢?”最後,蔡嶙堅持還了千兩黃金。蔡嶙所言,發人深省。借據、契約之類固然具有法律的約束性,是很重要的,但人們心中的誠信更重要。我國有個“一諾千金”的成語故事。説的是秦朝末年,楚地有個名叫季布的人,曾是項羽的部下,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就下令通緝季布。因季布為人秉性耿直,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要設法辦到,所以很受人們的敬慕。在楚地盛傳“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此話,劉邦聽到後,不但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秦朝官稱,負責管理宮中各門),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府官)。之後,季布的名望越來越大,留下了“一諾千金”這個比喻説話算數,守信用的千古美談。

我國四書之一的《大學》中,有一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彩論述:“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思是説,一個人要想成為人們所景仰的心術端正的品行高尚的人,能夠成為治國、齊家、平天下的人,必須先修其身、先正其心、先誠其意。把做一個真正人的落腳點最後定位到“誠實”二字上。可見,古人是非常看重一個人的德性修養,都懂得一個人要成就大業必須從誠實守信做起。不要只看見現實生活中沒有德性的人張揚一時,更要懂得那些沒有德性的人終究成不了什麼大器的道理。而堅持誠信,最終獲得成功的是自己。有一家很大的美國公司在中國招聘僱員。當一位應聘者走進房間時,主考的美國人立即熱情地説:“你不是哈佛大學某某專業的研究生?我比你高一屆,你不記得我了?”應聘的中國青年心裏一震:“他認錯人了。,,在此時,如果承認自己有哈佛學歷對應聘絕對有好處。但這位青年認為,誠實比什麼都重要。於是,他冷靜而客氣地説;“先生,你可能認錯人了。我沒有到哈佛大學學習過,我只有在中國讀大學的學歷。,,説此話時,他已做好了不被錄取的思想準備。沒想到,主考人卻説:“你很誠實,剛才就是我們考試的第一關。”最終,這位青年被錄取了。

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不講誠信的民族是墮落的民族,不講誠信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國家,不講誠信的社會是混亂的社會,不講誠信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人。

歷史上有一個“烽火戲諸候”的典故,説的是周幽王荒淫無道,十分寵愛皇后褒姒,可褒姒不喜歡笑,幽王費盡心機欲圖褒姒一笑,而褒姒始終不笑。在古時為有利於傳遞軍事信息,往往于軍事要地,每隔一段距離建一座高台,稱作“烽火台”。如果有敵來犯,白天舉煙,夜裏舉火報警。周幽王為博得褒姒一笑,無敵來犯卻點燃烽火,各路諸候以為有敵來犯,紛紛率軍前來救駕,來到之後,才知道是周幽王為博得褒姒一笑鬧着玩的。此情景引起褒姒開懷大笑。幽王為此而數舉烽火,之後真正敵人來犯時,諸候們都不來了。結果,因不誠實守信造成國家滅亡的歷史悲劇。

個人主義是萬惡之源。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名與利的誘惑。在權力、金錢的考驗面前,要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淡泊名利,見利思義,自覺地克服和抵制個人主義。我們通過學習,要提高對各種各樣個人主義思想的辨別和抵禦能力,做老實人、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努力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誠信和道德信仰演講稿範文 篇5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明禮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它包含了“明禮”和“誠信”兩個內容。“明禮”就是講文明、懂禮儀,如愛護公共財物、遵守交通規則等。“誠信”就是指誠實守信,表裏如一,言行一致。

孔子説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它表達了誠信的重要性。“無誠則無德,無信事難成”。下面,我給大家講兩個關於誠信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亂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有如此好事,結果沒人肯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威信,變法得以推廣。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卻曾經發生過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為博取寵妃的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要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將士們匆匆趕到,當大家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騙局後,都憤然離去。五年後,敵人大舉攻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而諸侯都沒有來——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誠信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生存的必備條件。

國守誠信則繁榮昌盛,民守誠信則安居樂業,誠信是金,無論你功勞大小,能力高低,只要你能講誠信,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然而,在我們身邊缺失誠信的事情卻時有發生:虛假廣告橫行天下;劣質商品充斥市場;考生作弊現象嚴重;“豆腐渣”工程造成無數人間悲劇……因此,在社會主義文明高度發展、人與人相處難見真情的今天,誠信品質尤為重要。

我們應該多一份真誠,多一點信任,腳踏一方誠信的淨土,澆灌出人生最美麗的花朵。“重諾守信,人必近之;狡詐欺矇,人必遠之”。願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誠信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讓誠信的品質散發出金子般的光芒!

誠信和道德信仰演講稿範文 篇6

孔子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説:“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説:“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耳,廣為流傳。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在與客户簽發合同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公司延誤了發貨時間,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採用空運,為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由此贏得了信譽。總裁自豪的説:“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也不願失去信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誠信的種子種在心裏,它就會開出最美的花,結出最甜的果。

大家還記得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嗎?還記得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嗎?還記得戴高樂為了一句:“沒有司令的命令絕不離開”而去做一個哨兵站到第二天嗎?做人,就應該像他們那樣,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裏。我曾笑過華盛頓的笨,笑過戴高樂的傻,直到後來,一位老學者告訴我:“誠信和諾言不僅僅是幾句話,如果你説了,但是沒做到,那它們就是宣告你將失去美好東西的判決書。”上了大學,大家都懂得講誠信的重要性,卻又遭到了社會的物質衝擊,以至屢屢發生為了利益而背棄誠信的事情。

如今,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日益嚴峻。為什麼?老實的人吃虧,説假話的人當道,是我們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傾斜。而教育的惡性競爭,滋生了大學生的投機心理。考試除了衡定、評判、甄別大學生的學業成績外,在選拔性的考試中,更是一種競爭。社會普遍的浮躁心理,使得我們大學生學風浮躁,坐不住板凳,耐不住寂寞,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甚至作弊。在座的這麼多同學,有多少人能站起來,坦然的説:“我考試從未作過弊!”很遺憾,我不能這麼坦蕩的對自己説,即便只有一次,我還是欺騙了自己。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

我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可當我聽到那些冒用別人公司大名的人,津津樂道發財之道時,我恨得咬牙切齒;當我看見學術界出現東拼西湊的專著,東拉西扯的體系和博士生導師的剽竊現象以及假新聞、假文憑、假證書的泛濫時,心裏不免有些悲涼。真的,如果將“爾虞我詐”用在商業運作或人際交往中,我只有變成悲觀主義者了。

也許我們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無法如鮮花般迷人燦爛;也許我們只是山間一條不為人知的清泉,無法如大海般浩瀚奔騰;也許我們都只是芸芸眾生中一平常之人,無法如偉人般驚天動地萬人矚目,但也絕不可丟棄誠信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

讓我們都做誠信的人,讓我們呼喚誠信的春風吹綠每個人的心田!因為誠信是生命中最絢麗的色彩,是我們屹立於天地之間的腳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點浩然正氣,千里快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