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四當代課上的講話範例

在週四當代課上的講話

在週四當代課上的講話範例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202宿舍在此發言。我們這次向大家推薦的是由人民日報記者李章軍撰寫的於XX年2月8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名為《永遠的巴山紅葉》報告文學。

首先,我得先説我們尤其是我要講這篇報告文學的動機。巴中,一個偏遠的川蜀山城,一個紅色的革命老區,一個傳承了革命者樸素執着、奉獻自我精神的英雄熱土。在這個被毛澤東譽為“第二大蘇區”的紅色搖籃裏,在崢嶸歲月的戰火洗禮和血氣的薰陶下,也從此不缺乏這樣一批批為人民羣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傳承者。而這篇文章涉及的人物就是我們原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的一位紀委書記王瑛。我想可能在座的很多人不知道王瑛這個人,但作為一個巴中人的我,一個身處異鄉且無限眷戀的我,我想有必要自豪的向諸位引薦我們巴中的人和事,進而來認識巴中,瞭解巴中。

這篇報告文學攝取了我們巴中鼎鼎有名的光霧山紅葉這個意象,並賦予了紅葉象徵王瑛品質的精神內涵,來展現王瑛生前的恪盡職守,廉潔奉公,體恤民情,作風踏實,性格頑強的新時代女焦裕祿的共產黨幹部的形象。她有着紅葉的風骨:在強勢面前,她敢於孤軍奮戰,永不回頭,在黨和人民的防線上傲然挺立;她有紅葉的眼界:面對工作中出現的是是非非,她能客觀公正,不徇私情,認真教育,為黨凝聚千萬力量;他有紅葉的深情:她始終關心着人民羣眾的冷暖疾苦,於公於私,他都想盡辦法給予最大的解決;他有紅葉的操守:她在權力上,她堅信自己只是人民權力的保管員,即使是自己的親弟弟,也從不憑手中的權力來徇私求利;她有紅葉的不朽:雖已病入膏肓,但她還是要拼命的工作着來創造生命的奇蹟,用生命最後的燃燒來詮釋一個紅色無悔的靈魂。作者通過簡潔的筆墨和有限的篇幅,多鏡頭的描述了王瑛生活狀態和工作風貌,全面的展現了她“一心為黨,一心為民”的英雄形象。

當然,作者除了寫王瑛作為一個紀委幹部本有的品性之外,也描寫了她作為一個女人應有的飽滿柔情。當她堅決要查棘手的案子而受到領導的指責時,她回到辦公室她“蕩氣迴腸的哭了一回”;當她受到被自己處罰同事母親的漠視時,她卻用一顆母親的心來感化對她的怨恨;當巴山的“背二哥”露宿街頭時,她能俯首朝下用一顆關懷的心去給他們蓋好身上的被子;當她病危而要前往重慶之時,她卻用孱弱的雙手為母親捋這花白的頭髮,並細語道:“媽,我真不想走……”通過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細膩樸實的語言,不但豐富了人物的性格特徵,而且表現了作為一個女人所具有的陰柔美、含蓄美,也避免了人物一昧的英雄化、雄性化。

雖然寫這篇報告文學的作者通過間接的渠道來了解王瑛的相關事蹟的,但作者能主脈清晰地有層次地真實再現王瑛生前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塑造了一個包含血性有富含柔情的女性幹部形象,且在分鏡頭的敍述中體現出一個女共產黨人在公與私,愛與恨,親情與公理,堅守與蜕變上的無悔抉擇,並實現了與讀者之間強烈的情感共鳴,達到了哀而不傷,啟發人思的藝術效果。

王瑛走了。他選擇了奉獻之後的靜默離去,哪怕明天就是它47歲的生日。作為一個甘為孺子牛的共產黨人,什麼才是她最重要的呢?人民。就正如她所説“倒也要倒在崗位上”,“如果用權力謀私利,那就是對人民的背叛”。王瑛是個在新時代少有的榜樣人物,尤其是經濟發展的今天,黨和人民更是求之若渴,因此她不但被人民尊重和傳頌,而且被黨和政府所肯定。於是巴中市政府對市民提出新的要求,即做一個吃苦,耐勞,勤奮,樸素的巴中人。我想,不單單是我們巴中人,我們也都應當爭做一個吃苦,耐勞,勤奮,樸素的中國人。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