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村會議講話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近13億人口中,70%左右的人生活在農村。因此,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省農村會議講話,僅供參考。

省農村會議講話
省農村會議講話(一):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經廳長辦公會研究同意召開的重要會議,會議組織參觀了商丘市睢陽區路河鄉水利站、虞城縣大侯鄉農村飲水安全水廠,大家實地感受了商丘市農村水利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改革創新勢頭,達到了現場交流、示範引領的效果。剛才商丘市政府副市長張家明做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商丘、信陽、安陽、鴨河口、新密、滑縣、睢陽區等市縣區和水管單位做了很好的典型發言。下面我按照廳長辦公會研究的意見,傳達全國農村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對今年的農村水利工作安排提幾點意見,最後王廳長還要做重要講話,要以王廳長的講話要求為準。

一、關於全國農村水利工作會議精神

(一)會議概況

20xx年8月26日至27日,水利部在安徽省蚌埠市召開了全國農村水利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水利部黨組關於加快農村水利改革發展的部署和要求,交流經驗,分析形勢,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村水利工作。來自全國各省(市、區)水利廳(局)、計劃單列市水利局、水利部機關有關司局、流域機構分管領導和農村水利處負責同志共100餘人參加會議。與會代表實地參觀了蚌埠市懷遠和滁州市定遠兩縣農村水利建設和改革發展情況;聽取了安徽、山西、遼寧等12個省市和單位的經驗介紹;李國英副部長作了重要講話;會議由王愛國司長主持並作會議總結。

(二)會議主要精神

1、陳雷部長重要批示精神

近年來,農村水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部黨組的決策部署,搶抓機遇、攻堅克難、鋭意進取,在完善政策法規、推進工程建設、深化管理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和顯著成效,為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謹向全國廣大農村水利工作者表示感謝並致以敬意。

黨的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加重視水利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給農村水利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的重要治水思想,進一步賦予了農村水利工作新內涵、新要求和新任務,農村水利工作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鉅。希望廣大農村水利工作者以更加勇於改革、更加敢於吃苦、更加樂於奉獻的精神,紮實做好農村水利各項工作,推進農村水利改革發展再上新台階,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李國英副部長講話精神

李國英副部長的重要講話:一是對近年來農村水利各項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還回顧總結了農村水利改革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體現在投資政策完善、法規制度建設、發展規劃編制、重點工程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管護機制創新、行業能力提升等方面,這些經驗值得大力推廣並長期堅持。二是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村飲水安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障國家水安全、適應農村生產結構變化、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等六個方面,對農村水利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和要求進行了深入分析,深刻闡述了中央領導同志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等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水利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深刻闡述了加快管水用水節水制度建設、推進農村水利改革攻堅的緊迫性。三是從支撐糧食的基礎還不牢固、水資源利用率偏低、農村飲水安全任務仍然繁重、有利於農村水利發展的制度體系不健全、體制機制滯後於形勢發展、基層水利服務體系仍不完善等六方面客觀指出了農村水利改革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為我們指明瞭今後努力的方向。四是從打好今明兩年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大力推進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加快推進建管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五個方面進行部署,明確了近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五是從強化組織保障、強化規劃保障、強化投資保障、強化管理保障、強化政策保障等五個方面明確保障體系,各地要努力落實。

3、外省經驗介紹

安徽、山西、遼寧等12個省市和單位做了典型發言,他們從農村水利改革發展的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不同側面,結合各自實際,談進展、談成效、談創新、談做法,有的兩手發力創新投入機制,有的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農村水利各類重點項目建設,有的圍繞農業現代化着力推進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有的加快創新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護機制,有的探索“水權、產權、水價”改革同步推進,有的大力推進高效節水灌溉,有的硬件軟件並重着力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等等。重點突出、特色鮮明,起到了相互學習借鑑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目標任務考核方面

江蘇省以目標考核為導向,委、省政府將體現農田水利現代化水平的有效灌溉面積比例、旱澇保收農田面積比例、節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積比例、灌溉水利用係數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標準化率等5項指標納入全省現代化進程監測,對地方黨委、政府進行目標考核。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全面落實農村飲水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在提前完成國家規劃任務的基礎上,按照通過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工作思路,啟動實施了新一輪農村飲水提升增效工程。

安徽省政府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出台了《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導意見》(皖政〔20xx〕66號),決定在全省實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動計劃,即用5年時間,通過5項改革措施,在全省範圍內以小水庫、小泵站、小水閘、中小灌區、塘壩、河溝、機電井、末級渠系等8類小型水利工程為重點推進改造提升,使全省農田有效灌溉率提高到80%以上。

(2)建設管理創新方面

四川省圍繞“民生導向,精品工程,民辦機制”,着力提升“五小水利”的規劃建設水平。完善“分類分檔”競爭機制;整村推進,增加可量化目標,保證農民均衡受益;堅持“自下而上”申報,邀請農民代表參加省級競爭立項,問需、問計於民;牢固樹立“水利主導,統籌全域”的規劃意識,以水為平台,產村相融發展,夯實民生基礎。把質量作為“五小水利”的生命線,小工程,高標準,確保“30年不落後,50年還能用”;推行 “省級抽檢、市州全程、縣級包村、鄉鎮專人、站所包點、村社自主、媒體監督、代表評議”的質量監督模式;細化“先建後補”政策,注重制度建設,依法依規推進“民辦公助”。結合審計、稽查發現的問題,省先後出台操作程序、財務、報賬、公示等制度,及時修訂管理辦法;結合羣教活動,開展“五小水利”建設領域侵害羣眾利益專項整治,排查問題,限期整改;在縣級層面,推廣“五卡制”(產權登記卡、建設任務卡、資金籌集卡、投勞記載卡、補助領取卡)、村級三議制(村兩委提議、代表審議、羣眾決議)、施工隊伍信息發佈、跟蹤審計、委託理財等機制,探索推廣“定型設計、定額補助”的民辦新辦法,增強透明度。

(3)投入機制創新方面

安徽省在工程投入上,“重獎補”促建設,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堅持政府主導作用,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省市縣財政設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嚴格落實土地出讓收益計提及統籌政策。做好項目資金帶動,在省級層面上,以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為平台,統籌整合各類支農涉水項目資金;在縣級層面上,以縣級農田水利規劃委員會為平台,整合資金項目、建設任務和財政獎補建設任務。積極吸納社會與羣眾投資,通過“項目帶動、財政獎補、鼓勵自建、先幹後補”的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羣體等參與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

(4)工程管護機制創新方面

安徽省按照“產權有歸屬、管理有載體、運行有機制、工程有效益”的總要求,組織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試點,探索發展用水合作組織、水利工程管護公司、“水利專管機構+管水員”、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自主管理、複合式社會管理服務組織(如溝渠管護員、鄉村公路管護員和小區保潔員“三位一體”管理)等5種新型管護組織。通過典型引路,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專業化集中管理、政府購買服務、自建自管等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新模式。

江蘇省以長效管護機制作為關鍵。完善管護制度,省級層面制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辦法,各地也相應制定了有關管理細則。建立有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長效管護省級補助經費,並且不斷增加,省市縣管護投入逐步加大。積極探索和推廣了土地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主管護、節水灌溉協會+專業化管護、資源整合+“六位一體”綜合管護、財政保障+市場化管護、基層水利站+物業化管護等多種管護模式。

(5)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

安徽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大力推進農村水利改革,激發農村水利發展的內生動力。在工程產權方面,進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明確工程所有者、投資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對現有小型水利工程,按原產權歸屬和受益情況確定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對新建小型水利工程,探索按“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誰使用”或股份制的辦法確定其所有權和使用權。在責任主體方面,在確認工程產權歸屬的前提下,探索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形式,試點“兩證一書”制度,即確定產權主體,頒發工程所有權證;落實管護主體,頒發工程使用權證;明確各方責任,簽訂工程管護責任書。

山西省針對農村水利公共資源壟斷經營、用水户權益難以保障等問題,確立了“既要解決好工程產權、農户水權、農村水價問題,更要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兩權一價’(水權、產權、水價)改革同步進行”的改革思路。

(6)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創新方面

遼寧省計劃利用3年時間,在全省建立職能明確、隊伍專業、責任清晰、服務到位的水利服務體系。縣級設置具有公益性職能的事業單位,建立水政監察與公安聯合執法機制;鄉鎮調整水利站管理體制,開展水利服務場所建設;村級按每個村設立一名水管員,組建村級水管隊伍;明確縣、鄉、村的事權和職責,落實管護主體和管護資金,有效開展管護工作。

二 、關於農村水利工作的任務和重點

按照全國農村水利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省農村水利工作實際,我們最後一個季度可以講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要求高,需要全省農村水利工作的同志們科學謀劃、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底線思維、履職盡責、奮力拼搏,紮紮實實工作,完成好今年的目標任務。

(一)農村飲水安全項目

今年,國家下達計劃解決我省農村飲水安全700萬農村居民和160萬農村學生。目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整體與全國兄弟省市相比推進較慢,工程開工率和完成投資率低。大家要高度重視,採取得力措施,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根據各市縣上報的招投標開標時間,9月底有121個縣完成招投標開工建設,全省開工率可達到90%,12月底基本建成通水到户。一是認真排查工程進度滯後原因。各市、縣對照工程進度表和工程施工組織計劃表,查找分析滯後原因,提出整改解決方案,合理確定時間節點,按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年度工程的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工程施工進度方案並嚴格執行,將滯後時間搶回來。二是抓先進帶後進,促平衡發展。各省轄市根據工程任務大小、難易程度篩選2到3個縣,每縣選擇3到4處工程,強力推進。將這批工程做為全市示範工程,加強指導和支持力度,及時總結經驗並推廣,從而帶動各項目縣平衡發展。三是加強對工程進度滯後縣的督導。對工程進度慢、困難大的地方,要及時分析原因,查找薄弱環節,採取通報、約談等辦法,層層傳導壓力,組織技術力量加強指導,儘快扭轉滯後局面。四是加快管網延伸工程進度。據統計,20xx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網延伸共1000處,解決326萬居民和學生,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各項目在開工後要全面推進這批工程建設,督促管材生產企業,保證質量,優先供貨,施工單位加大機械、人力投入,力爭在10月底前見效通水。五是為了規範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管理,這次會上下發了全省農村飲水安全統一建築風格、標識的技術和標準要求,希望各地要認真執行。

(二)小農水重點縣項目

全省小農水重點縣在建工程進度較慢,大部分項目縣沒有按照廳部署的時間節點完成。第五批22個小農水重點縣20xx年度工程,要求20xx年6月底全面完成,目前,已完工的有睢陽區、武陟縣、沁陽市、西華縣、淮陽縣、範縣、許昌縣、滑縣、原陽縣等9個縣(市、區)。其餘13個縣未完工。第四批21個小農水重點縣20xx年度工程要求20xx年5月底全面開工,20xx年11月底全面完成建設任務,目前只有內黃縣、平橋區、台前縣、睢縣、尉氏縣、卧龍區、延津縣、商城縣、鹿邑縣等9個縣(區)開工。各重點縣要進一步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配套資金,加快推進工作進度。尤其是進度滯後的重點縣,要查擺情況,認真分析工程進展緩慢或未及時開工的原因,制定加快推進的方案,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做好各時段工作,力爭按期完成建設任務。省廳將繼續實行信息通報制度,及時通報項目進展情況。對項目建設工期嚴重滯後、影響全省建設任務完成的項目縣,將視情況採取調減重點縣項目資金直至取消小農水重點縣資格等懲罰措施。

(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

今年國家下達我省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涉及21個灌區。目前已有18個建管局開展了實施方案的招投標工作,有3個灌區實施方案編制招投標工作因需省投資文件才能夠進入程序,9月4日省投資文件已下達,要加快進度。希望相關建管局在招投標結束後,抓緊會同設計院搞好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建管局要一定要負起責任,必須組織技術人員同設計院一起,深入現場進行實測和地質勘探,設計要達到施工圖的深度,每個建築物都要有施工詳圖和設計,不能夠用典型工程做代表。

(四)規模化高效節水項目

今年高效節水項目計劃國家已下達我省,省水利廳正會同省發改委加快對縣級總體實施方案的審查批覆工作和20xx年度項目投資計劃分解下達工作,協調落實省級和市級配套資金。各項目縣要積極項目做好前期工作,待投資計劃下達後抓緊進入招標程序,爭取年底前開工建設;做好建設管理工作,尤其要做好工程建後管護工作,要把工程建成設施先進、技術集成、管理科學、服務健全、推廣有力的節水灌溉示範工程。

(五)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

最近,國家下發了《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關於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各地要深刻領會精神,按照已經下發的項目立項要求做好試點工作。今年國家分配我省6個試點名額,省裏經過協商,決定再增加6個,擬通過競爭立項的辦法來擇優選擇這12個試點縣,這些試點縣有的原來是有基礎的,有的是新選的,當選的試點縣國家有投資支持,同時省廳要在其他項目資金上給予支持和傾斜。重點解決困擾農村水利設施管護難,重點解決重建輕管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遇,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做好工作,參加競選。能夠當選試點縣,既是光榮也是責任,你們一定要認真面對,積極探索,爭取有新的突破,積累經驗。各地也要抓住機遇,在做好全省試點工作的同時抓好自己的試點工作,要向先進省份,到有關省、市學習取經,向省內先進市縣學習,如今天參觀的睢陽區,實現農村水利設施管護工作的新突破。試點工作有三個要點,一是要改革項目實施方式實行建管一體化;二是明晰和移交工程產權;三是創新運行管護模式。各地水利部門要與政府及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儘快落實試點工程,細化工作方案,明確任務和目標,落實責任人,確保試點工作進度和質量。

(六)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建設

近期,省裏將組成工作組,通過明察暗訪的形式,對已完成的基層水利服務機構驗收結果進行進一步核查,核查結果與農水項目直接掛鈎。各地要利用好“中央統籌資金”用於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項目資金,購置必要的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儀器設備,完善自身建設。各級水利部門也要積極與當地政府彙報,抓緊調整體制機制、落實人員編制和經費保障,切實抓好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能力建設。

(七)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各地要早下手,早籌劃,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編制20xx-20xx年度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細化工程到點,做到實事求是,心中有數。一是要繼續強化組織領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嚴格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積極向政府彙報,落實部門分工協作制,形成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水利部門要當好政府的參謀助手,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認真解決出現的問題,切實加強對各項工作的統籌謀劃、安排部署和業務指導,營造良好施工環境和輿論氛圍,保障各項工作順利有效開展。要強化責任意識,通過簽訂責任狀等形式,明確前期工作、投資計劃、建設管理、資金使用等各個環節的責任。要強化組織引導,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靈活運用“一事一議”等方式,引導農民羣眾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二是要強化資金投入機制。要堅持政府主導,積極探索建立社會融資、羣眾自願出資建設水利設施的有效途徑,努力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新機制。要認真落實土地出讓收益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從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中提取水利建設基金的政策,建立穩定的投入渠道。要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整合使用”的原則,積極整合涉農涉水項目資金,提高規模效益。要完善政策措施,積極協調利用金融資金,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和農民資金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同志們,農村水利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需要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需要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這次全國和全省農村水利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認清形勢,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紮實工作,確保全面完成今冬明春農村水利基本建設任務,為河南農業穩產高產作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

省農村會議講話(二):

同志們:

剛才,青林書記作了重要講話,明確指出要紮實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明天上午,永祥同志還要作總結安排。大家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四川作為內陸地區的一個農業大省,在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強力推動下,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明顯加快,新農村建設取得良好開局。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於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不強、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問題仍然突出,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很大。因此,對“三農”工作不能有絲毫放鬆。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切實轉變職能、轉變作風,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這裏,我着重就加大“三農”投入力度、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營造發展環境講三點意見:

一、加大投入力度,強化“三農”保障機制

當前,工業化、城鎮化加快與農業農村變革加速相伴,城鄉、工農聯繫日趨緊密與差距不斷擴大並存。農業農村的深刻變化,要求我們更加自覺地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認真落實xx屆六中全會關於“兩個重點、兩個主要、一個加大”的要求,做到“三個繼續高於”,切實加大對“三農”的投入。

(一)切實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投入

近年來,我省財政較大幅度提高了對“三農”的投入,但與構建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剛剛結束的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已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預算報告,今年全省財政安排“三農”支出330.5億元,其中省級財政安排77.9億元,比上年增長36%。各級政府都要按照這次會議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完善轉移支付辦法,建立農村公共財政框架,形成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加大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建立支農投資規劃、計劃銜接和部門信息溝通工作機制,加強對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嚴肅財經紀律,提高使用效益。完善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機制和辦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導向作用,整合各方面資金用於“三農”投入。

這裏,特別強調一下,縣級政府是組織領導“三農”工作的責任主體、工作主體、實施主體,要切實承擔起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責任。目前,我省縣域經濟總體上實力不強、財力薄弱,制約了對“三農”的投入。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培植縣級財力,顯得尤為重要。要認真研究放寬縣級經濟管理權限的政策措施,穩步開展強縣擴權試點,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打造一批經濟強縣。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特色,促進產業互動、城鄉相融。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以縣城為中心的重點城鎮建設,引導人口、產業向縣城和中心鎮集中,增強城鎮的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

(二)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放

一是進一步發揮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幹和支柱作用,支持其他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向農民發放小額信貸。二是繼續推進以農村信用社改革為重點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拓展農村信用社服務功能,適當提高農户小額信貸和農户聯保貸款的授信額度,簡化手續,擴大覆蓋範圍。三是抓住國家在我省開展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調整試點的契機,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組織,特別是小額信貸組織,鼓勵各種資本到農村新建村鎮銀行機構、社區性信用合作組織,擴大資金來源渠道,解決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户融資難的突出問題。四是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擔保機制,適當放寬擔保抵押條件,儘量簡化手續,解決農户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難問題。

(三)鼓勵農民增加對現代農業的投入

一是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不動搖,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二是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鼓勵土地經營權向種田能手和專業大户集中,積極穩妥發展農業規模經營。鼓勵和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和產品入股,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合作、多方合作形式,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三是改革土地徵用制度,改進補償方式,提高補償標準。認真落實被徵地農民的安置補償及社會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就業技能培訓,確保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調整農村土地出讓金使用和管理政策,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開發的比例。加大徵地的執法監察力度,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四是尊重農民意願。各級政府不能搞強迫命令、包辦代替,要加強政策引導和宣傳教育,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激發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完善村民“一事一議”辦法,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機制,引導農民開展直接受益的公益性設施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原則上實行上限控制,根據生產需要和大多數村民同意,可適當提高籌資籌勞標準。

(四)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對農業的投入

一是積極拓寬社會各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途徑,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引導和協調機制,充分利用政策導向和市場調節手段,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引導人才、技術和資金流向農村,進一步形成關心支持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合力。二是總結推廣資陽市“擔保公司+飼料加工企業+金融機構+種畜場+協會農户+肉食品加工企業”“六方合作”的成功經驗,鼓勵金融機構、鄉鎮農技服務、專合組織、龍頭企業和農民創新機制,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產業互動、多方共贏、良性發展。堅持龍頭企業幫村,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各種方式參與新農村建設。支持鄉鎮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科技進步,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能力。引導農村個體私營企業健康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和建設農村各項事業。引導有條件的各類工商企業下鄉進村,通過產業帶動、村企聯動、投資推動、科技驅動、服務拉動、外向牽動等形式參與新農村建設。三是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實現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贏,農村和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構建公共服務體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基礎設施脆弱、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是我省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瓶頸。要下大力氣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切實解決農民羣眾行路難、飲水難、就醫難、子女上學難等突出問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各級各有關部門在構建公共服務體系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設進度,抓出明顯成效。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要結合實施“十大惠民行動”,抓好農民羣眾最急需的路、水、氣、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確保建成通鄉公路2500公里、通村公路7500公里,建成鄉(鎮)客運站(點)300個,努力解決行路難問題。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繼續抓好農村人畜飲水,確保解決24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72個縣(市、區)的調查與區劃工作,紅層找水打井30萬口,解決100萬農民飲水困難。加快農村沼氣建設,完成50萬口沼氣池建設。繼續搞好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電價管理,解決農村用電難、用電貴問題。大力發展農村通信,新解決2495個行政村的通信問題。加強村莊環境治理,認真搞好試點,積極開展生態村創建活動。

(二)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大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切實落實全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對寄宿制貧困學生給予生活補助等政策,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二是加強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搞好醫療保障行動,改善農民就醫條件,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覆蓋面擴大到全省80%的縣(市、區),資助15O萬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和特困羣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救助150萬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和特困羣眾,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三是積極發展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步伐,開展農民體育健身活動,豐富羣眾文體生活。四是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弱勢羣體的實際困難。強化農村公共服務功能,縮小城鄉差別。五是切實加大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保障力度,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三)健全和完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要與農村綜合改革相結合,理順條塊關係,精簡事業編制,強化服務功能。一是完善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現代流通服務。建立完善以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為核心,以批發市場為主體,以集貿市場、連鎖超市、便利店為基礎,佈局合理、運行規範的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流通網絡。供銷合作社、糧食、郵政、商貿和其他各類行業投資主體,要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強化對農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和服務,促進農產品、農資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嚴防假種子、假農藥坑農害農。二是強化科技服務。要着眼於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關鍵是要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户的有效機制和辦法,引導、鼓勵龍頭企業和民間科研機構、專業技術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技術推廣,逐步形成公益性與經營性、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三是加強農產品信息服務。繼續促進基礎通信網絡向農村延伸,解決農村信息化“最後一公里”問題。加強信息資源整合、監管,建立政策法規、品種技術、農產品和生產資料市場等綜合服務的信息平台,逐步實現涉農信息資源共享。四是構建農業質量標準、綠色、環保體系。要從農田環境、物質投入、生產操作到產品加工實行全程監控,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步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開發生物質能源,發展循環農業,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轉變政府職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需要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服務體系、工作方式、管理體制。各級各有關部門都要在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強化服務上狠下功夫,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和宏觀調控

農業是弱質產業。要建立完善支持保護農業的政策措施,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一要認真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黨的xx大以來,中央連續制定了四個指導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省委也相應連續出台了四個一號文件,特別是去年和今年明確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重大方針和政策措施。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必將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地支持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各級政府要堅持不懈地落實好惠農政策,並逐步納入法制化軌道。有關部門要將支持“三農”的政策進行梳理,明確責任主體,把中央的各項政策逐條逐款、不折不扣地落實到鄉村、落實到項目、落實到農户。二要不斷完善農業保護政策。各級政府要積極探索,逐步健全目標清晰、受益直接、類型多樣、操作簡便的政策措施,創造和改善利於農業發展的經營環境。三要加強對農業的宏觀調控。國務院和省裏都制定了“”規劃綱要,《四川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也即將出台,各級政府要根據綱要確立的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科學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以實現農產品總量供求平衡、農民收入增加、農業持續發展的宏觀目標。

(二)創新“三農”工作方式

建設現代農業既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漸進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創新的實踐過程,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規劃、指導。一是在規劃引導上,要注重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眾的意見與建議,組織專家指導縣、鄉、村開展規劃制定。規劃不僅要指導村莊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指導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以後,應分清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紮實推進,防止急於求成、造成浪費。二是在工作指導上,要注意把握現代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抓住推進發展的關鍵環節,遵循經濟規律,堅持依法行政;加強調查研究,實行分類指導;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典型引路上,要注重發現和培育既體現現代農業基本特徵、代表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又立足區域實際、具有帶動效應的現代農業發展典型,並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倡導推廣。典型要實實在在,堅決杜絕堆積項目資金的不切實際的典型。三是在部門協調上,要加強配合,形成合力。省委農辦、省發改委、省經委等綜合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凝聚各方力量推進工作。財政、國土、工商等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研究制定具體措施,全力以赴支持“三農”工作。農口部門要加強具體指導,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

(三)健全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的管理體制

我省近70%的人口在農村,搞好農村的和諧穩定是構建和諧四川的重要基礎。一要建立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體制機制。把提高政府的農村社會管理能力擺在突出位置,依法加強農村社會的控制和管理。高度重視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建立健全社會利益表達、訴求和利益協調機制,及時解決農民羣眾的突出問題,積極預防和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二要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嚴重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三要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務公開制度,促進農村基層民主健康發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推進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四要進一步消除制約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努力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促進資源要素在城鄉間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逐步建立城鄉統籌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五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其他改革,努力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

同志們,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任務艱鉅。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八屆八次全會的部署,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四川,認真落實這次會議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我省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省農村會議講話(三):

今天,省政府召開全省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六中全會和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會議精神,全面回顧總結20xx年以來我省農村税費改革試點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全省農村税費改革試點工作的簡要回顧

農村税費改革是農村綜合改革最重要的內容,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我省的試點工作從20xx年開始在漢陰、合陽、子洲3個縣進行試點,積累經驗。20xx年,作為全國16個擴大改革試點的省份之一,在全省範圍內推行了以“三個取消(鄉統籌、屠宰税、對農民的行政事業收費)、一個逐步取消(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兩項調整(農業税和農業特產税)、一項改革(村提留徵收使用辦法)”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税費改革試點,大幅度減輕了農民負擔。20xx年,按照國務院“總結經驗、完善政策、鞏固成果、規範運作、抓好配套、積極推進,努力實現‘三個確保’的目標”要求,我們在全省選擇部分縣、部分品目進行取消農業特產税改徵農業税試點,為全面取消農業特產税奠定了基礎。20xx年,按照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在全省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税,農業税税率總體上降低1個百分點,有條件的市、縣視地方財力情況多降或全部免徵農業税。在實際執行中,延安、榆林兩市和碑林區、秦都區、鳳縣等31個縣全部免徵了農業税,其它縣(區)的農業税税率也至少降低了1個百分點。20xx年,省委、省政府經過反覆研究,決定在全省範圍內免徵農業税,比中央原定的時間提前了3年,實現了全省農民農業税收零負擔。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和廣大基層幹部羣眾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農村税費改革基本實現了“減輕、規範、穩定”和“三個確保”的目標,扭轉了長期以來農民負擔過重的局面,進一步理順了農村分配關係,邁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步伐。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農民負擔得到大幅度減輕。與改革前相比,20xx年全省農民減負23.5億元,人均84.65元。20xx年全省免徵農業税後,農民負擔又減輕8.42億元,人均30.35元,實現了農民農業税收的零負擔。中、省財政用於農村税費改革的資金累計達28.36億元。與此同時,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以及退耕還林補貼,使農民得到了國家財政的直接支持。

二是進一步理順了農村分配關係。從開始的“治亂減負”到形成比較規範的農業税及其附加,再到逐步減免以至最終取消農業税,這就終結了由傳統農業社會所遺留的賦税制度,消除了在現代社會中不應由農民承擔的不合理賦税的制度性缺陷,覆蓋農村的公共財政制度建設取得了新的進展,鄉村組織運轉和農村義務教育正常經費得到了保證,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的投入機制。

三是大大改善了黨羣幹羣關係。在整個農村税費改革的過程當中,全省上下大張旗鼓地宣傳改革政策,公開操作程序,加強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既規範了基層幹部的行政行為,又受到了廣大羣眾的支持擁護,增強了基層工作的透明度,減少了幹羣的摩擦和矛盾,從制度上促進了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四是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提供了契機。農村税費改革進展到今天,客觀地要求進行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帶動農村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變革與進步。這不僅關係到農村税費改革成果的鞏固,而且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省農村税費改革試點工作之所以進展得比較順利,並取得重大成果,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把減輕農民負擔作為改革的第一位的目標,把維護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保護和調動廣大農民羣眾的積極性作為基本出發點;始終堅持尊重實踐、尊重羣眾,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地不斷完善改革政策;始終堅持加強對農村税費改革的領導,省委把握改革的大方向、大原則、大政策,依靠地方黨政和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始終堅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兼顧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對改革的承受能力,確保農村税費改革順利平穩地推進。

二、全面把握農村綜合改革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隨着農業税的取消,我國農村改革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即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改革階段。農村綜合改革能否取得突破,直接關係到農村税費改革成果能否鞏固;農民負擔能否跳出“黃宗羲定律”,擺脱“加重­—減輕—再加重”的惡性循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能否順利推進。為此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和諧社會的要求,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全局和內在需求出發,準確定位、全面把握農村綜合改革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充分認識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艱鉅性。當前,進一步深化農村税費改革的任務十分艱鉅,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尚未解決,同時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地方亂收費有所抬頭並有新的表現。農村亂收費的主體開始由基層政府轉向職能部門,收費的名目開始由行政事業性收費轉向經營服務性收費,收費的對象開始由農民轉向中國小生。在農民建房、外出務工、計劃生育以及殯葬等方面亂收費仍然比較嚴重,生產性收費名目多、標準高、不規範,一些村級組織也向農民亂收費、亂集資。二是一些地方基層政府和村級組織運轉困難,農村公益事業投入缺乏穩定的資金渠道。由於長期實行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緩慢,城鄉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差距擴大。農村税費改革後,公共財政如何有效覆蓋農村,是一個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三是鄉村債務量大面廣,成因複雜,化解困難,已經成為農村工作的一個難點和熱點。這個問題不解決,既影響基層政權組織的正常運轉,又影響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四是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滯後,有的農村基層幹部感到改革後工作缺乏“抓手”。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農村綜合改革來逐步解決。

(二)充分認識農村綜合改革的長期性。農村綜合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創新和社會變革,不僅涉及經濟領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的改革。我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農村改革邁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核心的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建立了農村基本經濟制度,保障了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第二步,實行以農村税費改革為核心的國民收入分配關係改革,不僅減輕了農民負擔,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而且改善了農村基層幹部同農民羣眾的關係。第三步,實行以促進農村上層建築變革為核心的農村綜合改革,解決農村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某些深層次問題。相對來講,第三步改革的任務更艱鉅、難度更大。農村綜合改革需要解決好基層政府職能轉變、機構精簡、富餘人員出路等問題;需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鄉利益關係,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需要農村幹部轉變舊的工作方式,處理好與農民羣眾的關係,善於在發展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條件下與農民打交道。這些問題,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需要做深入細緻的工作。所以説,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三)全面準確把握農村綜合改革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在9月初召開的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上,温家寶明確提出農村綜合改革的目標是,按照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政府保障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促進農民減負增收和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爭“”或更長一點的時間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這三項改革任務。把這三項改革作為農村綜合改革的主要任務,主要基於以下三點考慮:一是抓好這三項改革有利於從根本上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二是這三項改革都涉及農村經濟體制和上層建築的一些關鍵問題;三是改革的內容相對集中一些,有利於重點突破,帶動農村的各項改革。對此,我們一定要統一認識,深刻領會,全面把握,紮紮實實地推進各項改革任務。

三、抓住重點,全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中央已經明確了農村綜合改革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下一步關鍵是要抓住重點,紮實工作,狠抓落實。

(一)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穩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

鄉鎮機構改革,不僅涉及農村生產關係的調整,而且直接觸及農村上層建築的變革。因此,搞好鄉鎮機構改革,既是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的關鍵,也是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基礎。去年7月,省委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並決定在安康市和岐山縣、洛川縣進行試點。安康市和岐山縣的試點方案,已經批覆,正在組織實施。鄉鎮機構改革的總體要求是,轉變政府職能,精簡機構人員,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基層行政體制和運行機制。

一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這是鄉鎮機構改革的核心。現在,我們對此的認識和實踐都還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鄉鎮政府存在着職能越位、錯位和缺位的情況。從試點市、縣的情況看,普遍感到減人、減支比較難,存在等、靠思想和畏難情緒。深層次的原因是鄉鎮政府的職能界定不清,事減不下來。應當從農村工作的現實狀況出發,從農民羣眾的願望出發,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公共行政體制的要求出發,考慮鄉鎮政府職能問題。重點強化三個方面的職能:一是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環境,包括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維護農民的主體地位和權益,加強對農村市場的監管,組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二是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加快農村教育、衞生、文化、體育、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發展。三是為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條件,加強社會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開展農村扶貧和社會救助,化解農村社會矛盾,保持農村社會穩定。要推動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村民自治,提高基層自治能力。與此同時,要把不應該由政府承擔的社會事務交給市場、中介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

二是合理調整鄉鎮政府機構。要改革和整合鄉鎮事業站所,精簡富餘人員。中央提出五年內鄉鎮機構編制只減不增和確保社會穩定的兩條鄉鎮機構改革的“底線”必須堅守,否則改革就會前功盡棄。要在嚴格定編定崗的基礎上,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擇優選用人員。探索多種分流形式,幫助分流人員重新就業,妥善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不能簡單推向社會。上級部門要大力支持基層改革,不得以機構“上下對口”,或用項目安排、資金分配、年終考核等手段,干預鄉鎮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為基層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是認真抓好改革試點。按照中央“農村綜合改革要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進。有條件的地方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試點,暫不具備條件的省份要進一步擴大市、縣試點範圍”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決定除繼續抓好安康和岐山、洛川的試點外,各市都要確定1個縣、各縣都要確定1個鄉鎮進行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各市抓的1個縣的實施方案要和省編辦、省税改辦溝通並備案。各市在指導各縣在選擇試點鄉鎮時既要注意代表性的問題,又要避免雷同。要精心組織,穩步推進,努力做到既如期實現改革目標,又保證鄉鎮政府正常運轉和基層幹部隊伍穩定。

(二)以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重點,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改革。

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是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農村税費改革以來,中央和省上對農村義務教育體制進行了調整,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這項改革既明顯減輕了農民的教育負擔,又有效保證了學校的正常運轉,為農村義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從制度上保障了農村孩子都能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財政分級負擔的責任不落實,投入保障標準低,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師資差、設備差、質量差的問題普遍存在。必須下功夫以改革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為農村的教育的發展、人口素質的提高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是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核心是建立起政府投入辦學、各級責任明確、財政分級負擔、經費穩定增長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今年3月,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深化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陝政發[20xx]5號),決定從20xx年春季學期起,全部免除農村(含鎮)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生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農村中國小校教師工資收歸縣管機制,確保農村中國小校教師工資按照國家標準足額發放。可以説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方面,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機制和良好的起步,現在的關鍵是隨着這一改革轉入正常化,各級政府要確保按照規定落實自己應當承擔的費用。在這裏我重申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三條要求:不準減少本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應承擔的經費投入;不準挪用學校公用經費發放教師津貼;不準再亂收費加重學生的經濟負擔。哪個市縣不能落實,省財政就停止所有的財政轉移支付,造成嚴重影響的要追究領導和責任者的責任。同時,還要努力解決好義務教育階段之外的其他農村孩子上學難的問題。要努力讓每一個農村孩子都有學上、上得起學,並上好的學校。

二是加快教育系統自身改革。現在全社會對子女教育都非常重視,對學校期望很高。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時,更要重視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首先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事關農村義務教育改革的成敗。要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嚴格教師資格制度,創新教師補充機制,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其次,合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要調整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向農村傾斜,向中國小傾斜。建立城鄉教師交流制度,鼓勵和引導城鎮教師到鄉村執教,建設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體系,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從而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差距。第三,繼續做好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要按照方便學生上學、不增加學生經濟負擔、保證教育質量的原則,調整學校佈局,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資源利用效率。

(三)以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為重點,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

近年來,通過調整和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加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實施“兩保兩掛”和“三獎一補”激勵約束機制,推行“鄉財鄉用縣監管”改革,有效緩解了縣鄉財政困難。要繼續推進縣鄉財政體制,改革要着眼於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解決財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問題,二是解決縣鄉財政困難、保證基層運轉,防止基層通過亂收費彌補財政不足。按照這樣的要求,縣鄉新的財政管理體制框架要體現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以事權定財權,以責任定財權,對加強的職能要增加財力支持,對弱化的職能要減少支出;要體現財力支出向公共服務傾斜、向基層傾斜的原則,切實增強鄉鎮政府履行職責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一要不斷增加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財政新增教育、衞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國家基本建設資金增量主要用於農村,政府徵用土地收益用於農村的比例要明顯增加,保持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民生活環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增長。同時,要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要加大和規範轉移支付工作。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範專項補助。中、省財政給基層的農村税費改革轉移支付、“三獎一補”轉移支付、工資轉移支付等資金一定要落實到位,不能把支出缺口留給鄉鎮。要進一步拓展、充實和完善“兩保兩掛”的內容和辦法,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長效機制。

三要積極進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省財政廳要在借鑑外省市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制定我省推行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具體方案及相關配套辦法,明年在部分縣進行改革試點。

四要全面推行“鄉財鄉用縣監管”。最近,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税改辦、省財政廳《關於全面推進“鄉財鄉用縣監管”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年內要在全省全面推開。希望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確保這項改革順利進行。

(四)以堅決控制新債為重點,積極穩妥化解陳舊債務。

8月下旬,我們在永壽縣召開了全省化解縣鄉村債務專題工作會,通報表彰了10個全省化解鄉村債務工作先進縣,安排部署了全省清理化解債務工作。這裏,我再強調四點:

一要堅決制止鄉村發生新債。各地要嚴格貫徹落實“約法三章”的規定,規範鄉鎮政府行為。今年,鄉鎮換屆已經結束,各縣要對鄉鎮黨政一把手進行離任審計,尤其是債務的審計。凡發生新債的鄉鎮,必須追究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在新債未化解之前,鄉鎮黨政“一把手”不得提拔重用,不準異地任職。特別要強調的是,在新農村建設中,各地一定要堅持量力而行,不得超越當地的經濟條件和農民的承受能力,不能借新農村建設亂向農民伸手,加重農民負擔,也不能舉債搞建設,形成新的鄉村債務。

二要清理核查,鎖定舊債。全面清理、核實債務底數是化解鄉鎮債務的前提條件。各地要組織財政、教育、農業等部門集中力量核清縣鄉村債務底數。對債權債務逐筆核實,明確債權人、債務人,債務形成時間、金額、期限等,對每一筆債權債務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確認,並登記造冊,建立債務管理資料檔案。這項工作要在年底最晚明年第一季度完成,核查結果上報省税改辦。對核實債務按照債務性質類別、責任主體、形成時間進行分類制定化解債務時間表,為穩妥化解債務提供依據。

三要抓住重點,逐步化解。當前,各地要從農民羣眾和基層幹部最關心、利益最直接、矛盾最集中的債務入手,抓住重點,逐項突破。可以考慮先從化解農村義務教育、鄉鎮政權建設、基層政法機構等公益性政府債務入手,開展工作。

四要探索建立政府償債準備金。化解債務的責任在地方,關鍵是縣一級。省、市財政部門要借鑑“三獎一補”的成功經驗,研究化解縣鄉村債務的獎補措施和辦法,建立獎勵資金,鼓勵縣鄉積極開展清理化解債務工作。有一點必須明確,化解在前,獎補在後,先化解後獎補。有條件的市、縣,要從新增財政收入中劃出一定比例,建立政府償債準備金,用於償還政府債務。

在集中力量、重點抓好上述四項改革的同時,還要統籌考慮農村其他方面的改革。如農村金融、徵地制度、糧食流通、專業合作、城鄉管理和國有農場、林權水權改革等。這裏,我特別強調土地徵用制度改革問題。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必然要佔用一部分土地。但徵用土地要遵循三條原則:一要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集約用地,少佔耕地;二要保護農民利益,給農民合理補償,讓農民分享發展成果;三要加強土地出讓收入管理,納入地方預算;四要堅持市場化運作,公開透明,防止腐敗。其它的改革都要在搞好試點、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

四、切實加強對農村綜合改革的領導

農村綜合改革既是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動力,又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現在改革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農村綜合改革的長期性和艱鉅性,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加強領導,把這件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事抓緊抓好。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農村綜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調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農村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某些環節,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財力支持和動力源泉,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改革勢必觸及各個方面的利益、觸及許多傳統體制的調整,因此我們不僅要充分認識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更要充分認識推進改革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做好長期作戰和打硬仗的思想準備。核心是要真正把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的理念變成綜合改革的具體行動,貫穿到想問題、做決策、抓落實的全過程。特別是各級領導要切實克服畏難情緒,積極推進綜合改革。

(二)加強領導,搞好配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農村綜合改革擺在重要位置,黨政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制和部門分工負責制,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部署,領導小組齊抓共管,成員單位各負其責,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各地要切實加強農村綜合改革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賦予相應的工作職能,配備必要的專職人員,為推進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省級有關部門要協同配合,加強指導,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積極支持地方改革。

(三)上下溝通,加強指導。各地要及時向省上報告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特別是對帶有傾向性和普遍性的矛盾和問題,要及時上報,便於省上及時掌握情況,及時研究處理。各市農村税費改革領導小組和省級有關部門要深入基層,瞭解情況,加強對縣級實施改革工作的具體指導。省農村税費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同志要經常到各地瞭解情況,研究問題。要加強上下信息溝通,密切掌握改革動態,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和建議,不斷完善改革政策。同時,各地要加強對農村綜合改革中深層次問題的調研,探討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四)宣傳引導,化解矛盾。農村綜合改革既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更是涉及到廣大基層幹部和千萬户利益的一項事業,得到基層幹部和羣眾的理解與支持十分重要。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宣傳教育,通過紮實有效的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幹部、羣眾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監督改革,成為保證改革順利推進的主要力量。特別是鄉鎮機構改革要圍繞轉變職能,積極穩妥、耐心細緻地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和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保持穩定。

同志們,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意義重大,任務艱鉅。讓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的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求實,開拓進取,做好農村綜合改革的各項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推進現代化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