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長家長會中的發言稿(精選3篇)

小組長家長會中的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們:

小組長家長會中的發言稿(精選3篇)

你們好!

我是小白的家長。首先感謝學校老師給予我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能讓我在這裏和大家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我感到十分榮幸。在此,首先讓我代表在場的家長們對x老師、x老師的的辛勤勞動和對孩子的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謝!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家長是老師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明確教育方向

我是一名學校教育工作者,深知孩子在學校接受的大部分是知識的教育,智力的培養。作為家庭我認為對孩子教育的方向應重點放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裏的非智力因素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心理,積極的情緒,有一顆感恩的心等等。

二、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家庭作為孩子學習的第二課堂,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要看電視,玩電腦。我們可以陪着他做,給孩子做出適當的指導。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我認為我們家長在重視孩子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同時不要忘記孩子潛力的開發。閒暇之餘、睡覺之前應多給孩子讀書,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星期一的我聽了中國教育報主編xx老師的過於讀書與生命成長的`報告。在報告中他就特別強調了要多讀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他説孩子在小的時候的記憶都是無意識記憶,有些東西你刻意讓他去記,他會感到枯燥無味。但在他玩耍的時候給他放錄音或讀給他聽,多遍之後你再讓他背,他在腦海中就有了記憶。

三、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不要總是居高臨下的去教育孩子,該擺家長架子的時候要擺,不該擺時要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朋友。要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自己的孩子,俗話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上次做的數學題錯了來道,她一看見我就不好意思的多我説:媽媽,我今天的數學題做錯了兩道。我説:怎麼會出錯呢?很難嗎?她説:不難,我看錯了。回到家之後她就拿出來給我看,的確是由於粗心大意出的錯,當時我並沒有批評她。而是説:其他的都做得很好,這兩個題肯定是不小心出的錯。吃完晚飯後我又給她出了十幾道題讓她做,並提醒她要認真做。一會她就非常準確的做完了。

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務,以此來作為今天的總結。孩子的成長還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育。還希望老師對所有孩子悉心呵護,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謝謝大家!

小組長家長會中的發言稿 篇2

家長們:

大家好!

實施“雙減”政策,是黨和政府堅持教育事業公益性,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

“雙減”政策減輕了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對學校教育要求更高。要想減負不減質,對每一位中國小教師而言,是巨大的挑戰。教師應加強學習,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充分鑽研教材教法,發展素養,提升能力。立足於滿足學生個性化、差別化、實踐性學習需求,以生為本,因材施教,設計分層作業,提升質量。課後服務,滿足學生“作業、實踐、扶弱、特長”等多樣化學習與發展需求。

“雙減”政策落地,教師的工作量與工作時長顯著增加,老師們既要保證本職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顧家庭和個人生活,也需要整個教育系統的關注和協調——減少老師非教學和隱性工作時間,給予教師羣體更多關注和關懷。

作為家長,要清醒地認識到,“雙減”不是讓自己和孩子“躺平”。校外減負了,比拼的就是孩子在校內的學習效率。加強和任課老師的溝通,深入瞭解孩子的情況,尊重孩子之間存在客觀差異的事實,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如何科學安排孩子的業餘時間,和老師建成協同育人共同體。孩子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從來都是學習能力。重視孩子基礎能力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雙減”下應有的家庭教育理念。

謝謝大家!

小組長家長會中的發言稿 篇3

家長們:

今天,我分享的話題是“好習慣成就好人生”。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好的習慣,會成就人的一生。正因為如此,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已成為目前教師和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特別是“雙減”政策落地後,學校作業大幅減輕,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叫停,孩子居家的時間越來越多,但“雙減”不減質量、“雙減”不減責任、“雙減”不減成長。“雙減”政策下,家長怎樣配合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分享幾一些自己的認識和看法,與各位家長共勉。

一、創造温馨、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

家是孩子的港灣,只有家裏環境輕鬆快樂,充滿愛與關懷,孩子自然願意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家長要不斷自我成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內涵,創造寬鬆、民主的家庭環境,建立和睦的親子關係,讓家成為親子雙方温暖的港灣,也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二、做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真正好的教育是行為層面的,讓孩子行動的方式永遠是言傳身教,我們的孩子也許不會聽我們説了什麼,但他一定會看我們做了什麼。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是監督師,不是糾錯師,而是引領師。家長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我們要成為孩子眼中的榜樣。當父母發自內心的愛上學習,不斷成長,孩子自然能從中汲取充足的能量。父母要終身成長,讓孩子從你身上看到驚喜,讓孩子看到你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的,向上的,孩子才會向你看齊,努力進步,因為你的榜樣行動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三、要及時稱讚和鼓勵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

真正好的教育契機不是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而是他做對事情的瞬間。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立即給予稱讚,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及時抓住機會,給予孩子真誠的鼓勵和讚賞,激發孩子發生質的轉變。對於孩子出現的錯誤也要及時糾正。不是孩子優秀了我們才愛他,而是你愛他了,孩子才會更優秀。一個被父母好好愛過的孩子,會有充足的心理能量,能夠更加勇敢,自信有底氣的面對生活,不管以後身處何處,內心都能有陽光照進來。

四、走進孩子內心,給孩子一份心靈的力量。

當孩子遇到煩惱時,我們要讓他敞開心扉,放心傾訴;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及時發現給予他精神力量;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及時安慰、鼓勵;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我們也要解讀他的心靈密碼,關懷他內心的温度。要知道,培養孩子陽光,誠實、自信、堅強,成為身心健康的人,比什麼都重要。

五、監督孩子養成好習慣,為孩子成長護航。

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髮展的規律,我們提煉總結出了“十會”,從生活到學習,從做事到做人,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指明瞭方向。“十會”即會學習,從聽課開始;會做人,從感恩開始;會做事,從合作開始;會自律,從守紀開始;會健體,從運動開始;會勞動,從家務開始;會交往,從微笑開始;會創新,從思考開始;會堅強,從吃苦開始;會生存,從自理開始。

此外,我們還要協助孩子養成如下良好習慣:

①養成專心做一件事的習慣。孩子專心玩耍或做事的時候,我們能做是儘量不打擾。如果你的孩子專注力不夠,做事缺乏耐心,那是因為他經常被打擾,不被尊重。

②養成閲讀的習慣。一個熱愛閲讀的孩子,一生都能擁有精神力量的滋養,我們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用父母的力量影響孩子,感染孩子養成閲讀的習慣。

③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心理專家研究證明,一個人的自律性是來自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性越強。父母停止嘮叨,理解,尊重,接納孩子,孩子會更加優秀。

家長們,教育在於日積月累,成才在於點滴進步。孩子的全面發展,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樂觀的精神,良好的品格,強健的體魄。孩子是你們心靈的寄託,是你們生命的延續,也是我們老師的希望。“雙減”政策下,家長對孩子習慣的養成負有重要的責任。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建議家長朋友們也要“雙減”,把不必要的應酬、追劇、玩手機的時間減去;把嘮叨、抱怨、浮躁的情緒減去,把最寶貴的時間留給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