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諧家園演講稿大綱

共建和諧家園演講稿_值得收藏

【演講稿導語】為大家提供共建和諧家園演講稿_值得收藏,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寫作需求,相信本文內容能為你起到參考作用。演講稿應該富有説服力和感染力,要做到這點,除了觀點、道理要能為聽眾接受以外,演講稿還要寫得充滿感情,用情來打動聽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共建和諧家園演講稿篇1

一枝紅梅,獨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美在它增添了風景的內容。

一隻雄鷹,直衝支霄,美在它的勇猛,美在它劃破了蒼穹的寂靜。

它們之所以美,是因為與自然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了一起,它們美的和諧,美得永恆。物猶如此,何況我們人與人之間呢?

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建設和諧美好家園,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那是一件往事,有一天我揹着書包上學,街市上人來人往,車子川流不息,我遠遠看見一位婦女提着滿滿一大袋米小心翼翼地穿人行道。剛走過人行道“唰”地一聲,一位騎着自行車的青少年撞翻了那位婦女手中的米袋。米一下子如流水般的從破裂處泄露出來灑滿了一地,婦女急得不知所措,隨即責問道:“你是怎麼騎車的?”

“對不起,對不起,我......我是無意的!”這位少年慌慌張張地連聲道歉。不一會兒,馬路上的行人漸漸圍了過來,我也不分例外。人羣中議論紛紛:有的説現在的人騎車太快了,有的説現在的人騎車太快了,有的説他還是個小孩算了吧,還有的説要他賠米錢,大家各抒已見。

在灰褐的馬路上,白亮的米一顆顆撒在地上顯得分外耀眼。“快把馬路上的米裝起來呀!”人羣中不知是誰大聲嚷道。説時遲那時快,那位青少年恍然大悟,他急忙向路人援助,和一些素不相識的羣眾一起蹲下身子把地上的米小心地捋起來。用一個塑料袋讓婦女把髒米分開裝。不一會兒,馬路上的米所剩無幾,大家一個接着一個安靜的默默地站起身來,等待着這位婦女是否會對這位少年做出如何“審判”,而讓人竟想不到的是,這位婦女看着滿頭大汗,滿臉歉意而懇求諒解的青少年,又轉頭看了看眾多素不相識卻又熱情幫助她的行人不由感動道:“謝謝大家了,沒事的,你們回家去吧”,一邊她又轉面青少年説“以後騎車可得小心呀,別再如此快了,不然撞了人可怎麼辦!”少年聽了這位婦女的話沒説什麼,只見他提起地上的一大袋大米,把它放在自己的自行車後面的書包架上,然後對那位婦女説:“阿姨,我幫你把米送回家吧!”嘿!你這小夥,阿姨一邊笑一邊捏了下少年的鼻子笑了,他們浙漸地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羣裏。馬路依舊人來人往,誰也沒有注意到這裏曾經發生的啥事。

或許這件事太平凡了,可它讓我懂得了在生活這個大家庭裏,我們應該學會互相寬容,互相幫助,和睦相處,齊心協力共創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

共建和諧家園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同志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小溪鎮古樓國小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精神 共建和諧家園》。

大家知道,我們是明正德十三年置縣,距今有520xx年歷史。是時任都察院僉都御史的王陽明呈上的兩份奏疏《添設清平縣治疏》和《再議xx縣治疏》,xx縣才得以橫空出世。沒有王陽明,就沒有xx縣,這是歷史的真實。

王陽明,本名守仁,字伯安,他是我們置縣的一位重要人物,更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封建社會發展達到最成熟的頂峯時期,即明代中葉,他文治武功,勛業卓著,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特別是在他晚年時期,傳承孔子的儒家思想,講學立説,在學術上衝破程朱理學一統天下的思想禁錮,創立陽明學説,把官方哲學改造成平民哲學,成為我國曆史上主觀唯心論的集大成者。他的學説在當時思想理論界,乃至近現代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他提出的某些思想哲理至今仍然閃閃發光。

正因為王陽明在設立縣治,xx縣儘管僻在遐荒,但“其士夫篤於經論,尊師取友”,“弦誦文物,著於郡治”,“人為詩書,家成鄒魯”。正因為王陽明在設立縣治,xx人才有幸最早最直接接觸到王陽明“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明德”“親民”主張,接觸到王陽明“致知格物”的修心之道,接觸到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説,從而積累了深厚的歷史底藴,塑造了獨特的人文環境,自然而然形成了“勤勞,智慧,勇敢,文明,創新,和諧”的精神。

勤勞,智慧,勇敢,是xx人的本性,是精神的核心,無論是“中國琯溪蜜柚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白芽奇蘭茶之鄉”的美譽,還是“中央蘇區縣”、“海峽西生態工貿縣”,無不放射着xx人“勤勞,智慧,勇敢”的光芒。文明是xx縣域的驕傲,揭開“克拉克瓷”神祕面紗南勝五寨古窯址、世界最大土樓-“莊上大樓”、閩南民間藝術博物館-國之瑰寶“繩武樓”、“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九峯,“琯溪蜜柚、林語堂、三平寺”三張響噹噹漳州城市名片,中國馳名商標-“琯溪蜜柚”,等等,舉不勝舉,都是精神的最亮點。創新是xx人的靈魂,是精神的活力所在,如此繁榮的,是xx人、政府、xx城市創新發展的結果。創新,也是明日繁榮的關鍵所在。和諧是精神的首要,和諧是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的目標,在,農業繁榮,工業發達,商業興隆;在,閩南鄉土文明源遠流長,“國家地質公園”“福建著名僑鄉”和“港、澳、台胞重要祖籍地”風光秀山秀水;在,幼有所愛,中有所事,老有所養;這是和諧發展精神倡導所至。

“勤勞,智慧,勇敢”構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立體式的;“文明,和諧,創新”構成了一個發展第一、開拓進取、全面提高的。這種“精神”其實就是“xx人精神”。是王陽明在設立縣治後,xx人民篤信和踐行陽明先生“天地萬物一體之仁”、“致知格物”、“知行合一”理論而自然而然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

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以為的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治國理念。我們發現,這種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跟置縣陽明先生“天地萬物一體之仁”、“致知格物”、“知行合一”理論相當吻合。王陽明“明德”“親民”,以民為本,重視教化,養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在我們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民主法治,維護社會公德,打造平安社區,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想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也是我們今天為之奮鬥的行動準則;陽明説:“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種“致知格物”修心之道,對於我們今天建成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有着密切的關係,有着內在的要求。如果每個人都能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創建和諧社會的自我意識,並變成為自覺行動,每個人都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可貴的道德品質,那麼,我們離建成和諧社會最終目標也就不遠了。可見,王陽明關於“致良知”的修心之道,使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人民羣眾的內在要求。

王陽明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離。”“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義,也是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在構建和諧家園的偉大社會實踐中,每個人都能想到説到,説到做到,那麼,我們的工作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而且必然實現。可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之説引導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這一偉大歷史工程中成為模範的篤信者和實踐者。

王陽明學説體現在我們xx人身上就是精神。當前,我們要貫徹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一重大戰略任務,就要環繞打造平安,平安社區、平安鄉村,建設和諧家園、和諧校園、和諧工作目標,繼承並大力弘揚精神,“明德”“親民”,以民為本,重視教化,養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人人從自身做起,從一個家庭推及到一個單位、一個社區、一個鄉村,直至整個社會,不斷地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親親愛愛、和睦相處的和諧;就要“致知格物”,人人蔘與,自我意識,自覺行動,努力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就要篤信和踐行“知行合一”,知好就進,知錯就改,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只要我們xx人,不要遺望王陽明,繼承併發揚王陽明的心學和修身之道,大力弘揚精神,“為和諧人”、“説和諧話”、“做和諧事”,那麼,我們構建和諧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而且構建和諧家園的宏偉目標必然實現。

共建和諧家園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同志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小溪鎮古樓國小的,今天我的題目是《弘揚精神 共建和諧家園》。

大家知道,我們是明正德十三年置縣,距今有520xx年曆史。是時任都察院僉都御史的王陽明呈上的兩份奏疏《添設清平縣治疏》和《再議xx縣治疏》,xx縣才得以橫空出世。沒有王陽明,就沒有xx縣,這是歷史的真實。

王陽明,本名守仁,字伯安,他是我們置縣的一位重要人物,更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封建社會發展達到最成熟的頂峯時期,即明代中葉,他文治武功,勛業卓著,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特別是在他晚年時期,傳承孔子的儒家思想,講學立説,在學術上衝破程朱理學一統天下的思想禁錮,創立陽明學説,把官方哲學改造成平民哲學,成為我國曆史上主觀唯心論的集大成者。他的學説在當時思想理論界,乃至近現代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他提出的某些思想哲理至今仍然閃閃發光。

正因為王陽明在設立縣治,xx縣儘管僻在遐荒,但“其士夫篤於經論,尊師取友”,“弦誦文物,著於郡治”,“人為詩書,家成鄒魯”。正因為王陽明在設立縣治,xx人才有幸最早最直接接觸到王陽明“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明德”“親民”主張,接觸到王陽明“致知格物”的修心之道,接觸到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説,從而積累了深厚的歷史底藴,塑造了獨特的人文環境,自然而然形成了“勤勞,智慧,勇敢,文明,創新,和諧”的精神。

勤勞,智慧,勇敢,是xx人的本性,是精神的核心,無論是“中國琯溪蜜柚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白芽奇蘭茶之鄉”的美譽,還是“中央蘇區縣”、“海峽西生態工貿縣”,無不放射着xx人“勤勞,智慧,勇敢”的光芒。文明是xx縣域的驕傲,揭開“克拉克瓷”神祕面紗南勝五寨古窯址、世界最大土樓-“莊上大樓”、閩南民間藝術博物館-國之瑰寶“繩武樓”、“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九峯,“琯溪蜜柚、林語堂、三平寺”三張響噹噹漳州城市名片,中國馳名商標-“琯溪蜜柚”,等等,舉不勝舉,都是精神的最亮點。創新是xx人的靈魂,是精神的活力所在,如此繁榮的,是xx人、政府、xx城市創新發展的結果。創新,也是明日繁榮的關鍵所在。和諧是精神的首要,和諧是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的目標,在,農業繁榮,工業發達,商業興隆;在,閩南鄉土文明源遠流長,“國家地質公園”“福建著名僑鄉”和“港、澳、台胞重要祖籍地”風光秀山秀水;在,幼有所愛,中有所事,老有所養;這是和諧發展精神倡導所至。

“勤勞,智慧,勇敢”構成了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立體式的;“文明,和諧,創新”構成了一個發展第一、開拓進取、全面提高的。這種“精神”其實就是“xx人精神”。是王陽明在設立縣治後,xx人民篤信和踐行陽明先生“天地萬物一體之仁”、“致知格物”、“知行合一”理論而自然而然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

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以為的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治國理念。我們發現,這種構建的理念跟置縣陽明先生“天地萬物一體之仁”、“致知格物”、“知行合一”理論相當吻合。王陽明“明德”“親民”,以民為本,重視教化,養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在我們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民主法治,維護社會公德,打造平安社區,構建的理想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也是我們今天為之奮鬥的行動準則;陽明説:“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種“致知格物”修心之道,對於我們今天建成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有着密切的關係,有着內在的要求。如果每個人都能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創建的自我意識,並變成為自覺行動,每個人都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可貴的道德品質,那麼,我們離建成最終目標也就不遠了。可見,王陽明關於“致良知”的修心之道,使構建成為人民羣眾的內在要求。

王陽明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離。”“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義,也是我們當前構建的必要條件,在構建和諧家園的偉大社會中,每個人都能想到説到,説到做到,那麼,我們的工作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而且必然實現。可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之説引導我們在構建這一偉大歷史工程中成為模範的篤信者和者。

王陽明學説體現在我們xx人身上就是精神。當前,我們要貫徹落實構建社會主義的這一重大戰略任務,就要環繞打造平安,平安社區、平安鄉村,建設和諧家園、和諧校園、和諧工作目標,繼承並大力弘揚精神,“明德”“親民”,以民為本,重視教化,養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人人從自身做起,從一個家庭推及到一個單位、一個社區、一個鄉村,直至整個社會,不斷地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親親愛愛、和睦相處的和諧;就要“致知格物”,人人蔘與,自我意識,自覺行動,努力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就要篤信和踐行“知行合一”,知好就進,知錯就改,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只要我們xx人,不要遺望王陽明,繼承併發揚王陽明的心學和修身之道,大力弘揚精神,“為和諧人”、“説和諧話”、“做和諧事”,那麼,我們構建和諧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而且構建和諧家園的宏偉目標必然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