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精選12篇)

學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

a:敬愛的老師們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精選12篇)

b:親愛的同學們

a、b:大家好!

a:我是主持人。

b:我是主持人。歡迎收聽紅領巾校園廣播,今天我們為大家準備的是“弘揚勤儉美德,爭做節儉學生”。

a: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最早是在1920xx年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上,由意大利教授提出並最終於20xx年由聯合國確立的。該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b:節日由來:1920xx年來自世界各地的29個國家參加了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儲蓄銀行大會,會議的最後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教授倡議大會的最後一天為“國際節能日”,之後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創立一個致力於促進全世界共同勤儉節約的“世界勤儉日”

a:節日意義: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為國人所提倡。傳統文化推崇勤儉,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資源的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人們的勤儉。勤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現代文明的內在要求。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但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一些飯店、家庭、學校等浪費現象隨處可見。而現代化的工業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每天都要消耗比以往更多的能源,各種資源日益枯竭,節能減排迫在眉睫。

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勤儉,已經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主題!

b:勤儉現狀:在世界範圍內,由於“世界勤儉日”與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11月1日)緊鄰,更與萬聖節(10月31日夜)碰撞,沉浸於節日狂歡的人們在“娛樂至死”的信條下往往淡忘了“勤儉日”這一節日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瘋狂的節日購物與娛樂。

即使在沒有萬聖節這一節日的國家,以中國為例:在“世界勤儉日”這一天,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浪費的現象更是無處不在。以公共場合來説,水龍頭不擰緊,造成水資源流失。辦公室裏,電腦不關、空調24小時工作的現象很常見。與此同時,一次性用品也開始成為市民消費的主要方向。以手帕紙為例,在單位有抽取式的面紙,隨身攜帶的是便攜式面紙,手帕這種經濟實惠又環保的用品,已經淡出人們的生活視線。

在超市裏,限塑令實施以來,依然還是有部分消費者寧願支付塑料袋的費用,也不願隨身帶着環保購物袋,有的市民表示,塑料袋已經使用習慣,短時間內還難以適應。同時,菜籃子在菜市場裏也依舊少見。

勤儉節約不應被埋沒於典籍的故紙堆中,不能僅僅是口頭上的一句空話,我們只有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今天現在做起,才能保護好美好的地球家園,維持社會永續不斷的發展。

a:勤儉故事:

周恩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

b: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a: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xx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b:所以我們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糧做起,做到“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

a:時間過得真快,同學們,又到説再見的時候了。願紅領巾廣播站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願她能帶走你所有的煩惱,為你帶去無盡的歡樂;

b:願它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伴隨你度過金色的童年。

a:感謝大家的收聽,本次播音到此結束。

合:再見!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都讀過這首詩,這首詩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

勤 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大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一份份 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蹟,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 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曾説"要使我們國家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 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年輕的共和國醫治了幾十年戰爭的創傷,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但 是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鬥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 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在我們的學校裏也時有出現,例如:同學們用完水後,沒有關緊水龍頭,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 垃圾桶裏還可以用的文具、抽屜裏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點心、牛奶,食堂裏每頓倒掉的剩菜剩飯等。 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後,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在城市裏,還有許多下崗工人 靠社會救濟金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温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鬥富的時候, 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相加,勞動者創 造的成果才會越累越多,社會才能發展進步。反之,則是社會衰敗,文明倒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上多少人,貧困時勤儉節約,奮發有 為,終於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貴時驕奢淫逸、聲色犬馬,使千萬家財、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即使國家足夠發達了,我們的生活真正富足了, 勤儉節約的美德也不能丟。 在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講勤儉,其意義已經不止是物質上的克勤克儉,而更多體現為一種高尚品格,一種可貴的精神,體現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作為 一種民族精神,勤儉節約美德更不能丟。

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右手。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3

男:敬愛的老師

女:親愛的同學

合:大家下午好!

男:當燦爛的陽光温暖整個校園,胸前的紅領巾正迎風飄揚。

女:讓我為你採擷一縷陽光,讓金色印染輝煌。

男:在這碩果累累的秋季,

女:在這收穫的季節,

合:陽光之聲校園廣播又與你在空中相約了。

男:今天的紅領巾廣播由我們四(2)班主持,我是主持人張博。

女:我是主持人王芙嘉。本期紅領巾廣播為大家準備了《新聞諮訊》、《知識文庫》、《文學星空》、《新歌快遞》等欄目。下面請聽詳細內容:《新聞諮訊》

男:瞭解最新時事動態,

女:聚焦點滴新聞。

合:盡在新聞資訊。

男:10月22日,大海林地區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二場雪,也是今年的第一場大雪,銀裝素裹,粉粧玉砌,給人們帶來了冬的氣息,同時也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在這裏,張博提示大家,雪天出行,要注意交通安全。

女:10月25日,中央電視台啟動《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並聯合《新京報》等全國30家優勢平面媒《感動中國》是央視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自20xx年始,每年舉辦一次。

過去十年,《感動中國》向全國觀眾推出了一百多位人物,其中有錢學森、袁隆平等為中華民族付出巨大貢獻的傑出人士;有徐本禹、叢飛等來自民間的優秀人物;也有成龍、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

男:20xx年10月27日,安徽省淮北市,第三實驗國小組織文藝小分隊來到社區,開展“喜迎,紅歌進社區”活動,國小生們演唱了《閃閃紅星》等歌曲。 女:釣魚島爭端,不但讓日本政治陷入混亂,更是衝擊着日本脆弱的經濟形勢。為了打心理戰,之前日本公然叫囂“日企撤離,崩盤的將是中國”,但是在日本財務省最新的統計數據面前,這些謊話已經不攻自破。連英國媒體也發出擔憂,稱日本正面臨財政懸崖。

男: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這台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在亞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夠觀測100多億光年以外的天體。

女:據美國一個報告顯示,參加美國高校入學考試 的中國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績達到 “及格線”,2%的學生達到優秀。這是由於中國的教育缺乏對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知識文庫》

男:我學習,我快樂!讓楊澤文、楊忠良帶領我們我們一同步入《知識文庫》。

男:楊澤文,我考考你,你知道10月31日是什麼日子嗎?

女:這可難不倒我,為了倡導全世界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

男: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數不勝數。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xx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女: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着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着實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葱豆腐湯,宴會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待!

男:偉人尚且如此,

我們新世紀的國小生就更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

《文學星空》

女:美文能啟迪人的智慧,美文能陶冶人的心靈。讓我們一同徜徉《文學星空》,欣賞馬明玉同學的作文《勤儉的奶奶》

馬:我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她長着小小的眼睛,看起來很年輕,臉上似乎沒什麼皺紋,奶奶有一個特點就是節儉。

奶奶每次吃飯回來,原來空空的兩隻手,總會多出一些東西,廢紙、瓶子。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出去吃飯:“咦?奶奶,我們不是去吃飯嗎?怎麼跑到路邊來了呢?”我好奇的問,奶奶説:“看看有沒有人在路邊丟瓶子、廢紙,找到了還可以賣錢啊!”我對奶奶説:

“這樣被我的同學看見了好沒面子呀!”奶奶説:“有啥沒面子的,自己掙錢,又不是偷人家、搶人家的。”我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和奶奶一起撿了起來。不一會兒,我看見了我們班的“小快嘴”,“小快嘴”笑着説:“哈哈!原來你在撿垃圾呀!”我説:“我這是節儉,把瓶子回收還環保呢?”小快嘴答不上來就走了。

還有一次,我正在洗臉,洗着洗着我忽然發現沒拿擦臉的,於是把燈開着去拿,等我回來一看,燈關了。我生氣大叫:“奶奶怎麼把燈關了?”“費電。”奶奶立馬説。過了段時間,樓下貼了個電費單子,我發現我們家的電費最少,這都是奶奶的功勞。

節儉是個好習慣,我喜歡節儉的奶奶。

男:是啊,我們都應該向勤儉的奶奶學習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張紙,一元錢開始,從小培養勤儉節約的美德,爭做節約型好隊員. 《新歌快遞》

女:《新歌快遞》傳遞幸福,傳遞快樂。

男:建設節約型社會,從我做起。一首《勤儉節約歌》送給大家。

女:不知不覺,陽光之聲校園廣播已接近尾聲。

男:感謝大家的收聽。

合:下期節目再見。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4

李宵:大家好,小青蛙廣播又和你見面了,本期節目由我們五(3)班為你們奉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王文燕:有人問:“我能做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就這麼簡單嗎?

鄒瑤:對,就這麼簡單!請記住:

你與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湧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李宵: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在你我吃飯時使用一次性筷子、白色塑料袋的時候,我們想到節約了嗎?在你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複印紙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了嗎?現在校園的白色垃圾、水龍頭關不緊的相像隨處可見;購物時所使用的塑料袋也是數不勝數;還有吃飯時所剩的飯粒更是浪費的集中體現。

王文燕:勤儉節約,不僅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更要從每一粒飯粒做起。為什麼日本一個小國比資源豐富的中國還要繁榮,為什麼他們明明有一個原始森林還要從我國購買木材,因為他們知道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知道保護原始資源。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鄒瑤: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着堅固的根基。我們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克煤做起,持之以恆,你我就是成功者,你我就是偉人。

(齊)是啊,我是浪花裏的一滴水,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下面請聽歌曲: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四三班的董益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這個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很小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裏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裏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裏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啊!

現在,我們正面臨着一項嚴峻的考驗;供電量指標節節攀升的同時,煤炭價格也隨之上漲。依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看,水價勢必也要增長。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然而,這又是不簡單的,這需要耐心和恆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説過:“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我們一個簡單的關燈動作解決了長期以來的長明燈問題;一個簡單的想法彌補了管理層中長期存在的管理漏洞,在簡單中創造出不簡單的效益。不能因為事小而不為,更要因為小事而無所不為,請大家記住,“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滴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勤勤儉儉糧滿倉,大手大腳倉底光”。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髮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恆,集少成多,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6

男:親愛的同學們!

女:敬愛的老師們!

合:大家好!

女:紅領巾校園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在本期的廣播中我們為大家帶來了“我們國小生如何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男:上級部門倡導我們“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那麼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應該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

女:我們國小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教師是學生的崇拜者,又是學生的直接模仿者,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車爾尼雪夫斯基説過:"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我們教師應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就先要做到。古代作為一國之主的皇帝應該是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卻生活儉樸,反對奢侈。一次,他見女兒穿了一件用翠羽裝飾的短襖,就命令她脱去,以後不許再穿。在他的影響下,一時節儉的風氣舉國盛行。封建時代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現在。只要教師以身作則,就能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行動中感受到勤儉節約品質的可貴,從而激發他們積極行動,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二、從小事着手,嚴格要求,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裏講的“小”就是小事,我們平時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小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從這樣的小事做起的。比如:第一要教育學生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家裏、他人、國家、集體的財物都要愛護。節約每一粒米,吃飯時不亂倒飯菜;節約每一度電,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裏,教室內應及時關燈;節約每一滴水,洗手後要關緊水龍頭,洗衣水、淋浴水可用來沖廁所等;節約每一張紙,不要亂扔白紙,用過的紙反面可以寫草稿等;愛惜書本,不亂撕書本,也不亂扔鉛筆;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設備等。第二要求學生在打扮上不要過分,不要追求新奇時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三教育學生不要亂花錢,不隨便向家長要錢。平時不挑食,不經常買零食吃,能節約的錢一定要節約。教師一發現問題,就及時引導,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就會內化成固定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和表揚發生在學生身邊勤儉節約的人和事,要創設勤儉節約的育人環境和輿論氛圍,以促使學生早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是在各種活動和實踐中形成的,因而開展形式各樣的活動,是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的一種必要的途徑和方法。

我們召開“養成勤儉節約美德”的主題班會,通過講一個勤儉節約的小故事;學一個勤儉節約的名言警句;算一次身邊資源浪費的數字;看一部有關勤儉節約的宣傳片;做一個節約宣傳員、節約監督員、節約小先鋒;比一比節約金點子;制定 “班級節約制度”、製作“班級節約箱”等系列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勤儉節約的觀念,爭做勤儉節約的好少年。

其次,學校相應的可以舉辦“勤儉節約名言警句”書法展;“節約金點子”手抄報展;“校園節約三十六計”短文展;“廢品小製作”展覽;建立 “學校節約制度”,節約環保回收站等,號召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再次,我們還可以把“勤儉節約”和少先隊的有關活動有機結合。如:開展“獻愛心捐款活動”,把自己積累的零用錢捐給學校的紅十字基金會;開展“手拉手”的捐書活動,把自己看過的優秀書刊捐給其他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開展國小生“珍惜勞動成果”書畫展及夏令營等活動。同時倡導學生不比闊氣。

四、加強家校聯繫,形成教育合力,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有些家長自己受過苦,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受苦,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讓他們過着優越的生活;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比較注重智育,認為多花點錢沒有關係;有些家長由於虛榮心,認為即使自己再苦點,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讓人家看不起。其實無論家庭條件有多優裕,還是要防止和克服“奢侈、浪費”現象,營造節儉文明的現代家庭氛圍的。

男: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加油吧!

女:今天的廣播結束了,再見!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艱 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裏,更顯得意義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着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 念,需要重新認識中華民族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 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着的電燈、水龍頭嘩嘩的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裏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為什麼我們卻忽略了這些細節?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節約,是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很高興在這裏演講!我想告訴你一些關於節約用水。

正如我們所知,近75%的地球表面被水覆蓋着,但是大約97%的數量龐大的海水或鹽水。人只能喝,用剩下的3%,不過大多數都被污染了。

有超過400個城市貧困和水。成千上萬的人沒有足夠的水喝,他們中的許多人因缺乏水。有許多大的中國工廠。他們把髒和有毒的河水,如黃河、長江河道、長江等等。它污染河流和使人有許多奇怪的疾病。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重要的是水。他們通常認為:我付我的水,它沒有其他公司。多麼愚蠢的想法是自私和如何。他們不要關掉水龍頭當他們完成洗手在公共廁所,因為水是免費的。大多數學生在學校使用大盆清水清洗水果。因為付出了大量的房間費用。一些中學的學生用的水喝、開別人玩笑只是為了好玩。但是誰想到我們未來的生活嗎?誰想到沒有水嗎?誰想到未來的世界嗎?

為什麼不知道如何拯救人民,直到我們已經失去了嗎?為什麼不怎麼重要的確是的愛好藝術的確是的人知道這水是直到最後一滴眼淚水變成我們嗎?讓我們把水,給你,對我來説,以備將來之用。

你洗水再打掃廁所的果實。你再用水洗你的臉來擦地板和傢俱。你再洗米水澆花。我認為這是好的方式來節約用水。它不但節約用水,但也節省金錢。

水就像我們的血液。節約用水是為了挽救生命。讓我們保持每滴水,為那些沒有足夠的水飲用,是為了我們,給我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古人説: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覽全球,許多國家,包括很多的發達國家,都把節約奉為立國之本,為此聯合國專門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提醒並要求人們在新世紀仍然不要忘記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校園內外的時候,我們的心總有些陣陣作疼:偌大的教室空無一人,一盞盞日光燈依舊與明亮的太陽光爭寵;洗手間外的水龍頭,總會因為有人忘了關而嗚嗚哭泣;紙簍裏的白紙氣憤地説:“我身上能寫1000多字呢!”,多少可以再利用的紙張就這麼戀戀不捨的退出歷史舞台;吃飯時不經意間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飯菜;上學放學前後,總會有很多同學在校外的商店、攤點上排隊買零食吃……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很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同學們,還記得那則發人深省的公益廣告嗎?“如果任意浪費水資源,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想一想如果都浪費,不節約的話,後果是多麼的可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老的詩,我們都會背誦,它世世代代告誡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隨着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被很多人忽視,有時候節約還被人笑話,節儉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一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由此我想到了一向以“小氣”聞名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他們的“小氣”讓人震憾。為了節約用水,豐田公司的員工將抽水馬桶裏放三塊磚,以節約沖水量;筆記用紙正面書寫完後,裁成四段訂成小冊子,反面再作便條紙使用;一隻手套破了,只換一隻,另一隻破了再換;員工上班時,如要離開工作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覺的跑步;有時候真覺得不可思議,偌大的一個世界知名企業,還這麼小氣,還在乎這麼一點點浪費嗎?但是,對於豐田來説,“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正是由於豐田汽車公司員工的這種“小氣”,才成就了豐田公司今天的輝煌。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我們每人每天浪費一元錢,那麼全中國一天就會浪費十三億元啊!這數字多麼令人震驚啊!所以,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元錢我們也不應該浪費。那麼今天在這裏,我就先和同學們一起算一組生活中的計算題:1×60等於多少? 60×60等於多少? 3600×24又等於多少?是86400,86400×365又等於多少?數字很大吧,應該是3153萬6千。那麼這組數據説明什麼問題?我們假設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秒鐘滴一滴水,一分鐘60滴,一小時3600滴,一天86400滴,一年3153萬6千滴水。同學們,我國大約有3.7億個家庭,會有多少個水龍頭?全國這麼多學校會有多少個水龍頭?每天又有多少個水龍頭在滴水 ……那會浪費多少滴水?這將會是個天文數字,我們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面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難道現在你還會總以為這一點浪費不算什麼嗎?

作為與時俱進的中學生,我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同學們的家庭條件也優越了,所以很多人就認為就不需要勤儉節約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能源也很匱乏。所以,我們應懷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情懷,懷着對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把勤儉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不開無人燈、無人電腦、無人電視,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裏,教室內應及時關燈、關電風扇等等。

有人説,節約不是貧窮的標誌,它是全人類的一種責任,它應該是全球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素質。作為一名學生我們首先要從身邊做起,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一塊橡皮做起,不比闊氣比志氣,增強節約意識,改掉不良陋習,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 “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有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有我們全體學子的優良素質作基礎,我們校園的節約風尚,一定會蔚然成風!記住:節約校園,從我做起!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0

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聽説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嗎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箅是在富裕的這天,我們也不能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毛澤東所有衣服中竟沒有一件不打補丁的;敬愛的周總理的睡衣穿了幾十年,破了就補,補了又補,直到爛了,沒法再補,就把整個背部換掉也不肯買件新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臉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捨不得丟掉。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那便是為了替國家省下建設的資金!

有的同學會説,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此刻人們富裕了,就應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有一兩次便又扔掉了。據汕頭都市報的調查報告,汕頭市的國小生參加夏令營遊覽北京,有些人一天僅買飲料便花了50塊,而組織單位準備的涼茶卻無人問津。如此的大方,如此的鋪張浪費,將來會怎樣呢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

勤儉節約是現實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在生活中勤儉節約。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務必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丟掉節儉的美德,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這種人是沒有前途的。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勤勞節儉光榮,懶惰奢侈可恥的觀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這天,也要繼承勤勞節儉的美德,艱苦奮鬥,爭做合格的小公民!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是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 從我做起》。

在物質生活日漸富裕的今天,“勤儉”這個曾經被普遍推崇的品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有的人認為節儉丟面子、失風度,把鋪張浪費當成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盲目攀比、擺闊、鬥富、……這些現象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相距甚遠,令人心痛。

在校園內,我們有時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食堂中有同學們倒掉的剩飯、剩菜、水房裏又沒有關閉的水龍頭、教室裏有忘記關掉額的日光燈、垃圾桶裏有沒有吃完的水果等等。這些現象都是有悖於節約精神的,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全國13億人一天就能節約1300萬元,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元,這筆錢可以新建5000所希望學校,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

最重要的是,勤儉省下的不僅是物質財富,而且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

今天,我向全校師生髮出的倡議:

1、節約每一度電。充分利用太陽光源進行自然光照,減少照明設備耗能,用完後及時關掉所有電源開關,包括空調、日光燈、電腦、飲水機、電視機等,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斷電”。

2、節約每一滴水。不大開水龍頭。洗手,洗餐具時應縮短用水時間,用完水後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應及時擰緊,嚴格做到“人走斷流”,嚴防跑、冒、滴、漏,養成愛水、惜水、節水的良好習慣。

3、節約每一粒米。文明用餐,節約糧食,不挑食,不隨便丟棄剩飯菜,在飯店吃飯時,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帶走。

4、節約每一張紙。規範書寫作業,節約用紙,不隨便丟棄沒寫完的作業本和空白紙,能做草稿紙的要留着做草稿紙,提倡雙面用紙。儘量少用餐巾紙,多用手絹和抹布。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手段,儘量在電子媒介上修改文稿,減少紙質文件資料,控制紙張消耗。

5、節約每一本書。把自己閒置的課外書和學習輔導書送給比自己年級低或貧困地區的小同學繼續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本書的作用。

現代文明推崇勤儉,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現代文明的內在訴求。

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祖國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人更美,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

謝謝大家!

國小生勤儉節約廣播稿 篇12

“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這是大詩人陸游的金玉良言。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興之臣曾國藩曾經説過:“勤儉自持,可以處樂,可以儉約”,“無論是大家還是小家,士農工商,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翻開厚重的華夏曆史,由勤儉而成的事例可謂不勝枚舉,文王成了聖人還親自上朝,日影偏西還顧不上吃飯。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晝夜從不懈怠,事無鉅細,勤到這種程度。陶侃綜理密微,就是竹頭木屑都儲於有用之物。范仲淹劃粥為食發奮攻讀,粗茶淡飯礪大志,始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窮奢極欲導致身死國滅的教訓亦是數見不鮮。夏桀、商紂亡於奢靡無度,荒淫暴虐;秦始皇興建阿房宮豪華蓋世,終為楚人一炬;隋煬帝沉迷於燈紅酒綠,不理朝政,落的個身首異地;唐明皇沉醉於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亂,是盛唐趨衰。

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當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人就逐漸拋棄了勤儉的秉性。由節儉到揮金如土,從粗茶淡飯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為了顯示自己的氣派,在菜餚裏點綴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更有甚者,他們拿俸祿、吃皇糧,卻不為人們辦事。

今天,我們站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由衷的感到過自豪,因為我們國家日漸強大,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下學習成長。可是,我們又曾思考過,這相對優越性的生活由何而來。舊中國水深火熱,人民民不聊生,在那樣動盪不堪的年代,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秉承艱苦奮鬥的精神,用智慧和血肉才換來我們今天的這一片欣欣向榮,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我們怎麼敢忘記,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們又豈能拋棄?

可是,舉手投足之間,浪費卻又是我們的慣常之舉,面對食堂裏面我們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飯,我們可曾有過一絲的憐惜,面對寢室裏流過的自來水,我們可曾有過一絲自責。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火紛飛的歲月,沒有經歷過飢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節約的可貴,隨即把浪費當作無所謂。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卻還有許多人正在飽受飢餓的煎熬、在死亡線上掙扎啊。

我們學習勤儉節約,是在學習一種道德品質,學習一種人格力量,也是為失敗做保險,因為任何一個人,一旦奢侈浪費,必然敗家或自取滅亡。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學習儉樸,用冷靜的眼光,着眼於我們的一生。深刻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