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發展民生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

税收發展民生演講稿

和煦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地,大江南北,萬物復甦,全國人民沐浴在這明媚的春光裏,全力以赴奔向小康.在這裏,我以最崇敬的心情向工作在税收戰線上的全體同志們説聲:“您們辛苦了”!我演講的題目是:税收發展民生.今天,歷史讓我們站在二十一世紀的演講台上。親愛的朋友,此時,你可聽到了一種澎湃的聲音,這聲音來自我們、來自中國、來自世界,那是日新月異世界變遷的潮汐。當網絡經濟、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的潮流步入我們的生活,當中國的載人航天飛機飛上太空,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異國的上空,當奧運的聖火即將點燃在XX年的北京古城。。。。朋友,你的心中可曾有一份驕傲和責任。驕傲的是我們正在為祖國的鉅變盡着滴水之力。同時,一份更為濃重的責任怦然在胸,那就是,面對着這一切,今天的我們該想什麼,又該做些什麼?今天參加演講的朋友們,有的是來自企業,有的是來自事業,有的來自於機關、團體。。。。。雖然我們的工作不同,但我們的目的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用我們辛勤的雙手為共和國大廈添磚加瓦,共創輝煌!也許有人會説,我只是一普通人,税收是税務部門的事,與我無關,曾經我拿着工資單,感覺很鬱悶,怎麼扣了一千多塊人民幣啊,我們保險行業除了扣個人所得税,佣金達到五千還要扣營業税,對這作法一點也不理解,還對着經理髮牢騷,現在想想真的覺得有點羞愧,一來是自己對税收不瞭解,二來是沒有關注税收到底有什麼作用,朋友,你想過沒有,我們都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沒有誰不想把家設計得更温馨些,品位更高雅一些吧,在這我想把税收融合生活來比,税收就是每個人給祖國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儲蓄,目的是為了在需要用的時候隨時支取,你看,税收的作用大不大,它可以隨時置辦大件的,小件的,每一個階段都發揮它的價值作用,依法納税是每一個企業、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光榮的.國家發展和繁榮離不開税收.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我國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了讓更多人分享這個果實,讓更多的人分享資本市場產生的可喜收益,恩澤於民,關注民生,就擺在眼前了.

我國已跨入全面改善民生的新時代,民生呼喚是最突出的時代特徵。改善民生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政治任務,是歷史新時期我國各級政府重要的政策指南。在改革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必須在思想、政策、體制各個層面進行更加深刻的理性思考,通過體制改革和創新為改善民生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改善民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必須從政治的高度重視和解決民生問題

民生問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政治問題的本質是人心問題。民生決定民心,民生問題的解決,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公正與和諧,深刻影響社會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民生決定“國運”,能否從制度上保障民生,是國家強盛、繁榮、富強、文明、公正、和諧的重要標誌,是實現民族團結、充滿活力、頑強拼搏、不懈努力的強大動力。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執政黨來説,在民生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態度,直接反映執政黨的執政理念,直接決定執政黨政權的性質、直接決定執政黨的興衰和生死存亡。所以,民生問題是立國之本,改善民生是社會主義的特質和目的。我國先賢們在總結歷代王朝興衰成敗時,得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發人深省的真理。以人民的利益為最大利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特別是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的不斷髮展,在利益需求多樣化,利益矛盾複雜化的背景下,能夠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與人民共享”的發展目標,以“羣眾利益無小事”的執政理念,以更加親民務實的工作作風去贏得了廣大羣眾的信任和支持。黨的xx大報告正是從政治的高度,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總體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全面闡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從戰略全局高度對民生問題的全新認識和高度重視。

改善民生是判定科學發展的主要標尺,是歷史新時期我國各級政府重要的政策指南,民生狀況是檢驗執政成效的實踐標準。改善民生就要着重解決在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使人民羣眾得到越來越多的實實在在的利益。

二、加快體制改革和創新,從體系、制度和機制的層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持了很高的經濟增長率,但同時卻出現了經濟增長的悖論,即民生問題越來越突出。這本身也對政府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壓力,成為政府改革的契機,促使政府執政目標和政府職能的重大轉變。黨的xx大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新任務、新要求。報告不僅體現了從政治的高度重視民生,更為重要的是從政治的高度向全黨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總體思路、建設目標和具體任務,突出強調了要從體系、制度和機制的建設上來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黨的xx大報告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

第一,形成了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總體思路、建設目標和具體任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正式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制度框架。在社會建設總體思路上,提出“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社會建設的目標上,提出了“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在具體任務上,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建立以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六大建設任務。形成的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總體制度框架,這是黨的xx大重大的制度創新。

第二,明確了從制度上維護和解決民生的根本方式、根本途徑和目的,就是強化和擴大社會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公益功能和覆蓋面,最大限度的維護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基本權利。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就是要從制度體系上維護和改善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基本權利和利益。黨的xx大報告,首先把與人民羣眾幸福安康聯繫最密切,也是近年來人民羣眾反映最強烈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衞生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重點,強調要以擴大社會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覆蓋面為社會建設的着力點,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政策導向和政策落實、財政支持和資金投入、體制改革和新制度建立等體系和制度建設,形成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基本利益和基本權益的制度體系和制度保障。

第三,提出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和社會公益體系,有效保障和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解決民生問題的核心,是要實現社會公正。制度不公是社會不公最深層的根源。黨的xx大報告關於社會建設的突出特點,就是着力從社會制度、社會規則上,解決和保障全體公民共同享受教育的基礎公正、就業和分配的機會公正、社會基本保障的底線公正、生存安全和人權保障的基本公正。突出強調要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城鄉一體化的制度體系、建立統一規範的制度體系。這標誌着我國已經開始從社會制度建設的層面,根本廢除城鄉二元治理和行政區域分化的社會治理結構,這是實現社會公正的根本所在和關鍵性突破。第四,提出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新任務、新要求。黨的xx大報告從社會管理新格局、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和社會管理運行機制創新三個層面,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管理體系進行全面闡發,這表明我們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納入社會管理的運行軌道。

三、加快體制改革和創新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解決民生問題必須構建完善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

民生問題首先與一個國家的政府在一定時期的制度安排、政策設計有關,造成目前民生問題的凸顯還與我們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面的制度短缺有關。回顧我國過去30年的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政治發展這三者之間是一個失衡的狀態:經濟發展最快,社會發展相對緩慢,政治發展明顯滯後。這種發展結構本身的不合理或失衡,最終都以民生問題的形式凸顯出來。我們要解決民生問題,就要關注民生問題的制度建設並注意制度安排的合理性。要通過體制改革與創新,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民生問題的制度安排。

第一,必須把“民生至上”作為全黨的思想共識和社會建設的核心理念,真正把民生納入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制度框架和管理軌道。制度和機制本質上是價值觀和政治理念的固化和載體化。正是從政治的高度,黨的xx大報告把民生問題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把追求人民幸福美好生活作為黨的長期奮鬥目標。這表明,我們黨已經明確的確立起“民生至上”的新理念。在當前牢固的樹立“民生至上”的新理念,在可操作層面上,必須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制定路線、方針、政策,設計規則、制度,創新體制和機制的基本出發點、基本價值取向和目標導向;以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作為主導的社會評價標準,使“民生至上”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真正轉化為具體的制度、體制、規則和機制。

第二,要真正解決民眾的利益訴求和表達的問題,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話語權”。馬克思説過,發表意見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聖的,因為它是一切的基礎。任何社會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意見一致,要容許有不同意見的存在。要解決民生問題,首先要敢於讓老百姓説話,要創造寬鬆的民意表達環境,給人們充分表達的權利。通過建立健全公民利益表達機制,暢通公民利益表達渠道,規範公民利益表達行為,增強公民利益表達實效。通過建立羣眾意見反饋制度、落實制度,切實解決好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重視解決好最困難、最落後地區羣眾的利益,並把這作為衡量幹部的政治品質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內容。

第三,要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建立科學有效工作機制,從體制和機制上保證民生問題的落實。讓人民生活的更加踏實,是黨和政府的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對人民羣眾高度負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納入黨委和政府職責、職能範圍,成為執政黨考核、提拔、使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同時要進一步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作為保障。如健全“從民所願”的決策機制;完善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辦事機制;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的監督機制;規範督導、監察和考核機制;細化目標評價機制;強化責任評價機制;構建責任追究、處罰機制等。

第四,要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健全公共財政體制。要加大公共服務投入,逐步解決社會不公問題,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更多的力量放在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人民生活問題上,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要在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領域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將財政支出轉向公共安全、公共衞生、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突出社會保障總支出佔gdp的比重,加大公共產品的供給,並且努力做到經濟性公共服務與社會性公共服務相協調。要堅持以強化政府和職能部門的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為主導,確保社會的底線公正;同時要積極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實現共建共享,對非公益性民生問題,要採取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多元化投入、運用市場運作方式、達到互惠互利、共建共享。

第五,構建社會管理新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最大限度的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社會建設。完備的社會管理體制至少應該包括:一個完善的能夠凝聚各方社會力量的管理主體結構,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合理格局”;一套完整的能夠規制所有社會生活領域的制度體系;一批能夠有效地協調各方利益、整合社會關係、協同社會行動的運作機制;一系列從信息收集傳遞、社會反應調控、日常管理和應急處理到系統的修復和演進的社會設置,這是形成和構建社會管理新格局的基礎性建設。在目前我國社會自治能力較弱、社會組織發育不健全的情況下,要充分發揮人民羣眾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強化和完善基層村民自治、社區自治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中的功能,使人民羣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羣眾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要充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分工和協作,進一步發揮公眾參與的作用,將公眾參與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維護和確保公眾和社會組織對社會管理的參與權。

我的演講完畢,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