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演講稿(精選13篇)

糧食演講稿 篇1

親愛的各位同學們:

糧食演講稿(精選13篇)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自從遠古以來,愛惜糧食的優良品德就已經深深地駐紮在了我們的偉大的華夏的民族基因之中。自從上古時代的採集狩獵,古代的男耕女織,從《周易》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當念物力維艱,到《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民以食為天,到人是鐵,飯是鋼……珍惜糧食,從海子“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到袁隆平老先生大力研發雜交水稻。一粒一香,就是中國人對於珍惜糧食最美好的情話

糧食來之不易,是利民之本,更是立國之基。沒有來自於生活物質的基本保證,靈魂難以在其上詩意的棲息。從去年以來,非洲的豬疫,今年許多地方的大蝗災,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下的糧食的減產以及停產,這些都給我國的糧食問題帶來了巨大的艱難的挑戰。更不必再提起_年前由於大豆危機而引起的巨大損失。這無疑是一次又一次的為我們這一輩後代敲響了警鐘,告誡着我們要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可是,在現實生活之中,卻仍然存在着許多不珍惜糧食的不文明現象。有人説到,現在糧食正充裕,自己浪費無妨。實際上,正像我前面所説到的那個樣子,糧食危機的挑戰仍然十分嚴峻。放眼世界,目前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地區正處於飢餓的環境之下。在看到中國,中西部地區仍然有許多的兒童食不果腹……還記得記者採訪袁隆平老先生的時候,他談及早期研究,看到羣眾的飢餓,內心的沉痛以及沉痛後的飽含的淚水。時過境遷我們並不能再讓悲劇重演。

也有許多的同學説到,我已經付了錢,浪費了隨意。可是,真的能夠如此的任性和隨意嗎?於跬步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海。今天的你浪費了一盤青菜,明天的我浪費一盒的米粉,積少成多,進一步造成食物的分配不均,個人經濟浪費,國家投入浪費。點點滴滴都匯聚起來,這是無法估量的巨大損失!更何況説,青年是時代的晴雨表。我們對待糧食的態度,正反映出了我們對於國家,對於社會的態度,這怎麼能夠説一句我願意。也有許多的同學害怕節約,顯得不闊氣,然而節約並不是小氣,浪費也不算是闊氣。好客勤儉節約,儉以修身的美德傳誦至今,不要讓舌尖上的盛宴,成為舌尖上的剩宴和舌尖上的浪費。

各位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的老校長講述校名麥田二字的故事嗎?他説,麥田在抽出枝條向上生長,人們也正在隨着付出心血的糧食的滋養下成長,願同學們都如麥田一般面向陽光,成為我們偉大國家朝氣蓬勃的擔當青年!

同學們,在此我呼籲道,作為麥田中學的一份子,愛惜糧食從我做起,然後以愛惜糧食為己任,揚勤儉之風!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到此完畢!

糧食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糧食就是尊重農民,就是尊重我們的衣食父母。想比我們的上輩人,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物質極大豐富,我們為此感到非常自豪。但是大家有沒有想到,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吃飯問題仍然是我國的第一大問題,所以,我們每個同學更應該愛惜糧食、節約糧食,要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以前我沒有節約糧食的習慣、總是非常的浪費,認為我自己浪費這一點兒不是什麼大問題。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每次吃飯我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能找出很多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護。自從我在電視上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為飢餓而慘死在街頭的情景時,我才突然心動: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爸爸媽媽疼愛我們,上學放學車接車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才讓我們才養成了不懂節約的壞習慣。想到這些,我感到非常慚愧。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從那些難民的啟示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節約每一粒糧食,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同時我也希望同學們以後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亂倒剩飯菜;在飯店裏點菜要適量,不要浪費,吃不完的要打包帶回家。

聯合國之所以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糧食養成習慣。藉着世界糧食日的東風,我呼籲: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節約身邊的每一粒糧食,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富強。節約糧食,從我們身邊做起。

糧食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永恆的話題。

在座的各位一定從小就會背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我們就知道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直貫穿於中華民族的進步史中。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即使在今天,人們越來越講究吃穿,講究檔次,國家也鼓勵消費。但我要説的是鼓勵消費,更要嚴禁消費過程中的浪費,別忘了“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更別忘了“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勤儉節約至今仍然是我們應當樹立的正確的榮辱觀,人生觀。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當作一句口號,在當今時代“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被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和使命。

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可以看到全國自上而下都在為建設節約型社會而努力。

有人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對,就是這麼簡單!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們洗臉刷牙、洗頭洗澡、每天上班前打掃衞生的時候,是不是在意的節約了一滴水?在我們使用電燈、空調、電腦、飲水機的時候,是不是刻意的節約了一度電?在我們複印打印文件的時候是不是把紙張兩面使用,節省了一張紙?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開始。日子久了就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今後在當你眼睜睜的看着水龍頭滴答滴答沒有擰緊時,你是不是能伸把手把它擰緊?在你下班離開辦公室時,會不會檢查一下關沒關電腦、打印機?不過現在已經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許多人養成了兩面使用打印紙的習慣;大家都很樂意使用節能燈具;以前辦公室用紙發的通知、文件,現在也改成了電子文檔,推進了無紙化辦公。

最後我要説: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儉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為作出貢獻。

糧食演講稿 篇4

尊敬的:

秋風颯爽,送給我們一個豐收的季節;稻海茫茫,讓我們享受一種豐收的喜悦。沐浴在這金黃色的陽光下,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背的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

提起這些,或許有人會説:我們早已遠離了食不果腹的年代,我們現在關注的已經不再是吃飽飯,而是吃好飯了。的確,生在新時代的我們,長在新時代的我們,過着是父母提供的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但是,我們也漸漸淡忘了糧食的由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多吃,不喜歡的大多都進了垃圾桶。還記得我們背過的《弟子規》中有:“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前輩們留下的名言警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要浪費。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全國的頭等大事,在我們的國徽上,就是由兩支顆粒飽滿的麥穗構成的!“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最大的安全,前人説過“手裏有糧,心裏不慌”。同學們,不要以為我們能夠吃飽飯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飢挨餓了。其實,我國就尚有20xx萬貧困人口還沒有解決温飽問題;在這個地球上,每天還有8億多人在捱餓,5億兒童食品不足,智力體力得不到充分發育,每年餓死的人至少有20xx萬!

看到這組數據,我們怎麼能夠浪費糧食,倘若我們把這些節省下來的糧食送給那些正在捱餓的人,他們一定會看作是無價之寶,倍加珍惜的。

作為一名在校生,我想我們就從身邊做起吧!珍惜口邊糧食,減少人為浪費。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踐行我們新生代的風采吧!

謝謝大家!

糧食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李紳寫的`《憫農》,這句話的意思是説:每一份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在清朝時,慈禧太后每次吃飯時,都有200多道菜,看到這些美味的菜,大家一定會口水直流。不過,慈禧太后吃每一道菜時,頂多嘗一扣,或只看一眼,有時連看都不看一眼。這麼多菜,就白白被慈禧太后浪費了,其實不是這些菜不好吃,而是她沒有胃口。這就是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全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僅達到温飽水平,20__年總產量9380億斤,消費量9978億斤,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因此,開展愛糧節糧、反對浪費宣傳教育活動,是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大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國家糧食局確定“愛糧節糧宣傳週”活動的主題為“糧食與建設節約型社會”。每一位市民要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自覺從如今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要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珍惜糧食!

糧食演講稿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你們吃了嗎?

我們古代的教育家孔夫子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這一句“吃了嗎”也是現在十分流行的問候語。可見,“吃”在老百姓心中多麼重要。只是這些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句“吃了嗎”也就顯得不合時宜了。但隨之而來的是,許多同學對糧食好像也越來越不在意。不信,請到食堂去看一看:就餐時饅頭四處亂扔,雪白的大米撒滿地面。“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難道我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如古人麼?

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麼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摺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國小五十萬元算,則可蓋四十所希望國小;按每人學雜費三百元記,則可使七萬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看來,也的確該堵堵我們這張嘴上的漏洞了!

還有,我們許多同學都愛吃零食的壞習慣。課餘飯後,在小賣部裏總是人流湧動,熱鬧的場面蔚為壯觀。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出手大方,抱着一堆花花綠綠的零食令夥伴們眼饞不已;錢不多的也不甘落後,不怕打腫臉充胖子,寧可用掉生活費也要過過癮。這樣一來,一則影響了學習,上課時老掛着零食,身在曹營心在漢,又怎能搞好學習?二則容易養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

更令人慮的是,社會上的請客風、送禮風也颳倒了我們的校園:手裏有了一點錢就要請同學吃零食,否則就是不大方、小氣鬼;要是碰上誰的生日,精美的賀卡已不足表達心意,還要送上帶鎖的筆記本,有的為了顯示大方,故作瀟灑,宴請同學,開生日P愛惜糧食演講稿rty……同學們,我們也要想一想,我們花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啊!難道我們回報他們的就僅僅是大把地消費嗎?

同學們,我們是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人們把我們比作雛鷹,是希望我們能舒展理想的翅膀;人們把我們比作乳虎,是希望我們能睥睨四方。不能讓“饞”壓住我們稚嫩的羽翼,不能讓“奢”迷失我們奮鬥的方向,我們腳下的路,還很長很長……

讓我們從小事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每一寸光陰,用滿腔的熱情去擁抱生活。在這裏,我祝大家在人生的途上一路順風!

謝謝大家!

糧食演講稿 篇7

“民以食為天”,缺少糧食,我們很難生存,缺少糧食,我們國家難以發展,缺少糧食,我們人類更有可能走向滅亡。“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小我們就從古人詩中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然而隨着我國人口不斷增長,耕地面積卻在逐年減少,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糧食缺口正在成為阻礙我們奔向小康大道上的一道難以填滿的溝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更應該是一聲聲每天都敲響在我們耳邊的警鐘。

我記得曾在網上的文章裏看到,有一位學生在一篇作文裏是這麼説的:

“奶奶是個很節儉的老人。節儉是好事,但我覺得她節儉得有點近乎摳,無法理解。一次,燒飯的時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點在地上,我就順手準備掃掉。我腰還沒彎下去,只見一隻滿是皺紋的手擋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為什麼?這時,奶奶開口了:‘不要掃掉,撿起來洗洗,浪費可惜。’‘我説已經髒了,反正就一點點,算了吧。’奶奶可不理會我,自己佝僂着身體,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點就用嘴巴對着吹吹,很專注地,彷彿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寶貝樣。等到全部拾好後,再用臉盆裝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來,臉上露着孩子般開心的笑,嘴裏還自言自語:‘看看,多幹淨,還不一樣吃嘛,你們……’我聽懂了她未説完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為然的搖着頭。而奶奶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還有,我們家的電飯褒燒飯總是會在下面結鍋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飯不能吃。我總是把這些鍋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見了,她老人家又開始了對我的節約教育。我不服氣説:‘這都不能吃呀?幹嗎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從我手上接過電飯褒,然後倒了些開水在裏面,泡了一會兒,就見她開始用小勺把那些鍋巴,一點一點地刮出來,然後放進自己的嘴裏。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開玩笑地對奶奶説:‘奶奶,你真會動腦筋呀’。奶奶聽了我的話,不好意思地對我説:‘我知道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老人家是經歷了饑荒歲月的,知道糧食的寶貴,我不是小氣,只是覺得這樣真的很浪費。’”

這位奶奶説得對,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饑荒,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看不慣他們的做法。有的同學就知道浪費,不知道珍惜。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裏,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説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着急去玩,盛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還在打鬧……這些現象是多麼的讓人觸目驚心啊!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浪費!

所以,我們要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更需要,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我們當學生的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裏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裏,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糧食演講稿 篇8

“節約”,是近年來很流行的一個詞,幾乎隨處可見: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等等。節約,是一種美德。例如,節約糧食。

因為我的爺爺奶奶是農民,我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其實,在我剛看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這8個字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曾經閃過一絲疑惑,節約二字説的容易,可是做起來會不會很難呢?節約糧食對農民伯伯來説是否有好處呢?不過,很快我就想明白了,節約其實做起來並不難,相反可以説還很簡單,只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來就可以了,比如説在出去玩的時候趕緊吃完碗裏剩下的那幾粒米,幾根面,幾口饅頭就可以了,這樣,即便是對農民伯伯沒有任何的好處,對我們來説漸漸的也會養成一種好的習慣,而且還不會讓農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氣白喘,那一聲聲的“好累”白説,那一份份的力氣白使,那一次次望着莊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糧食,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澆灌而成,是農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農民伯伯,總之,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糧食的來之不易,希望大家從自己做起,從而影響身邊的人,讓大家都懂得節約糧食。

鋤禾日中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是在很早的時候,古人寫一首詩叫《憫農》,如果先不看內容,光看詩名,憫農就是憐憫農民的意思,這裏的憐憫並不是可憐的意思,而是要理解農民的辛苦,他們每年辛勤播種,灌溉,施肥,除草,殺蟲,可是即使這麼的辛苦,有時候遇上天災,收的糧食也就只能夠一年的生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説農民雖然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人,但是他們卻是最偉大的人。

所有的種種就是希望我們不要浪費一點一滴的糧食,因為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糧食演講稿 篇9

從以往的“民以食為天”隨着時代逐漸的發展漸漸演變成了“民以食為樂”越來越多新奇古怪花樣百出的食物出現在我們桌上,讓大家漸漸忘了食物原本的意義。

逢年過節,家裏常常來了許多人做客,一套套傳統的菜被端了上來,老人們的眼裏都佈滿了笑容和滿足,而小孩子卻在旁邊拿着筷子嘴裏嘟囔着:“怎麼又是這些菜呀。”

記得那天,當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開始抱怨:“這些菜吃了那麼多年早膩了,我們出去吃肯德基麥當勞。”桌子被敲得咚咚的響,爺爺奶奶有些生氣了,眉間顯露出了一股滄桑感,雙目盯着那幾道菜,眼神飄得很遠:“你們這些小孩呀,現在整天就想着吃好的,其實有的吃就已經很不錯了,想當年我們那會吃飯吃肉都不是頓頓都有的呀!”

坐在一旁的大人們也開始議論道:“爸媽,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不要老是跟孩子們説舊時代的事,孩子們,總想着吃些好的,人之常情麼。過去的就過去了就別再想了。”

爺爺奶奶聽了,神情顯得有些尷尬和失望,無奈的搖了搖手:“説的是這樣沒錯,但是。。”“好了好了,別説這些了。”話還沒説完就被打斷了,他們深深的歎了口氣。

飯吃完了,桌上剩許多剩飯剩菜,看着這些菜,爺爺奶奶想説些什麼但還是猶豫着沒有説什麼,安安靜靜的坐在旁邊同時我彷彿又聽到了他們的歎息。

坐在一旁的我聽着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書上看到過的文章,現在的生活哪有好轉,那些受到戰爭侵略的人呢,他們不是跟爺爺奶奶那輩一樣麼。許多人因為戰爭飯都吃不飽,他們沒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為他們卻連吃飯都顯得有些奢侈。儘管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處處都想到自己啊,也許節約一點食物節約一點水資源,那些人民也不會顯的那麼貧乏了。

想想現在全世界都倡導低碳環保,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地球的污染,在我們開始減少使用塑料袋的次數是,在我們出門減少用汽車多步行時,在我們提倡全球關燈一小時時,也要想想,節約點食物也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麼,別再在飯桌上挑東撿西,別在沉迷於快餐無法自拔,讓那麼辛苦播種來的食物盡到他們原本應盡到的義務,這不是比原本在飯桌上留下一堆的剩飯剩菜來的更有意義麼?

在進行低碳環保時,也別忘了我們原本就應該做到的節食節糧,那是最簡單也是最應該我們需要作出的一份貢獻。

糧食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珍惜糧食”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給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在老百姓心中多麼重要。只是這些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同學對糧食好像也越來越不在意。不信,請到食堂去看一看,就餐時饅頭四處亂扔,雪白的米飯撒滿地面,剩餘的飯菜能到滿滿一垃圾桶。真是不忍目睹,那可都是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的成果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難道我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如古人嗎?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費糧食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就更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你可知道,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長,糧食越來越寶貴,它是人類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們要愛惜糧食,把節約糧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儉節約成為每一個同學的良好品德。讓食堂裏的桌子上、地面上、垃圾桶裏不再有剩餘飯菜的影子,看不到它們悲傷的身影,哭泣的聲音。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建築者,你們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人們把你們比作雛鷹,是希望你們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國的大地上飛翔,建設美好的家園,千萬不能讓“饞”壓住你們稚嫩的羽翼,不能讓“奢”迷住你們奮鬥的方向。

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我的講話結束,謝謝大家。

糧食演講稿 篇11

"大湯黃魚"的骨架還沒有露出來."罈子肉"仍然是滿的.整盤的"廣東菜心"只動了幾下筷子--整桌精美的菜餚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單"了.也沒要求"打包".於是.飯桌上剩下的一切被迅速倒進了泔水桶--這是新華社記者近日在上海一家著名菜館看到的一幕.主人公是花自己錢[下館子"的市民.這家菜館的服務員小潘來自貧困的湖南山區.她説在她的故鄉.即使到今天.人們也不是頓頓都吃得上魚和肉.她説:[現在我一天倒掉的肉.夠我們家吃一個月."同樣的事情在這家菜館.在上海.在許多地方.每天都會發生無數次.

有句老話兒説."半飢半飽日子長."當然.這話已經有些過時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早已經幸福的脱離了需要數着糧票.盯着米缸吃飯的時代.隨着生活一天天變得富足起來.人們有條件去嘗試着"奢侈"一把.中國人講究飲食烹飪.接風宴.婚宴.壽宴.各種名目的聚會--飯店已成為富裕起來的許多人宣泄情感的場所.也正因為如此.餐飲業得到飛速的發展.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我國餐飲業累計實現零售額3346.3億元.同比淨增507.2億元.增長17.9%.20_年.中國人均餐飲消費576元.上海市人均餐飲消費水平為全國人均水平的3倍.而餐飲市場發達的廣州市人均餐飲消費高達414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而在西部一些貧困地區.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未必能達到這個數字.然而.在這巨大的增長背後.也隱藏着巨大的浪費.20_年.我國餐飲業消費總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約佔GDP總額的7%,而同期美國餐飲業消費總額3760億美元.約佔GDP總額的3%.這當中有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恩格爾係數偏高的因素存在.但浪費的原因也不容忽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於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忘卻了這首從小背熟的詩的精髓.

目前.我國政府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真正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人們從最基本的"吃"做起.

浪費糧食現象背後:更可怕的是對浪費的漠視

儘管.對於社會上各種形形色色資源和物品的浪費.早有公論:無謂的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然而.各種浪費現象依然比比皆是.包括在"天之驕子"雲集的大學校園.某大學一食堂負責人介紹.每日為學生提供數十種菜餚.消耗數百公斤糧食和幾百斤蔬菜.但平均每天都能產生近兩百斤的潲水.每天有超過五分之一的食物被倒進潲水桶.算下來.一年就是上萬公斤糧食蔬菜被浪費掉.這些足夠數十人整整吃一年.而這僅僅是一所高校的一個食堂.一位食堂清潔工講.一日三餐.桌上沒有剩飯菜的情況幾乎沒有.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知道糧食是怎麼來的.每天看着這些孩子們把整碗米.面吃剩倒掉.看着真讓人心疼.針對[大學生浪費糧食"這一現象.重慶工商大學一副教授説:[當前一些大學生的消費觀確實令人擔憂.問題的出現在於社會發展與相應教育脱節.物質匱乏的時代這種情況不會出現.但即便在物質較豐富的今天.傳統節儉的美德人們也不應丟掉".

需要補課的不僅是學生.浪費也遠非只發生在校園.在高檔餐館常有公款吃喝者.浪費驚人有目共睹.自不待言.即使在那些打着家常菜旗號.提供家庭聚餐的中低檔餐館.大量的糧食浪費現象同樣存在.客人用餐離去後剩下的一碗碗基本未動過的白米飯.相信很多人都屢見不鮮.

痛心:比浪費更可怕的是冷漠

一些人聽到"糧食浪費"的話題.顯得很意外:"糧食浪費.這個問題有采訪的價值嗎 "

一位經常出入高檔酒樓的國家幹部語出驚人:"大吃大喝 那不叫浪費.叫刺激消費!"他還告訴記者."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口號早就過時了.

確實.這兩年這個口號已經少有人提及了.一位學生就很尖鋭地提出.除了那句著名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他沒有從家長.學校和別的什麼渠道得到過有關節約糧食的教育.

那些浪費糧食的同學.也總能列出種種理由.有的説: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點兒剩飯剩菜可以理解,有的説:我們這算什麼浪費.看電視上報紙上登的那些事兒.比我們浪費得多了去了!言下之意.頗有點兒笑記者少見多怪.

一些家長也助長了學生們的這種不良風氣.大把大把地給孩子零花錢.對孩子有求必應.有的家長直言不諱地表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成了.浪費點兒糧食值什麼.我們家有的是錢!"

一位姓趙的餐館服務員.向記者講述了她從珍惜糧食到對浪費糧食見怪不怪的親身經歷.她和姐妹們都是從貧窮的河南洛寧農村來的.初到餐館時很看不慣客人的大手大腳.還偷偷吃過客人剩下的飯菜.後來被餐館老闆發現了.受到明令禁止.如今.小趙當服務員已經一年多了.知道了吃別人的剩飯剩菜確實不衞生.但令人痛心的是.她覺得自己變了.變得對浪費現象麻木了.現在她往泔水桶倒那些米呀面呀菜呀什麼的.心裏都沒什麼感覺了.

我們國家的糧食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嗎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在每年為此花費鉅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有識之士指出.在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思路中.糧食節約理應作為重要的一環,只要人人都珍惜我們手邊的糧食.消費得更趨合理一些.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因此.節約用糧.適度消費.應該是你我他每一位公民的共同選擇.在現有國情下."節約糧食"的口號應該重新叫響.

糧食演講稿 篇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之所以要在這裏公佈食堂文明就餐公約,並希望各位同學能夠切實遵守。這實在是由於我校食堂就餐的現狀所致。目前我校食堂就餐存在着同學亂插隊、亂浪費、亂擺放等不文明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從學校層面考慮,確實跟食堂過於擁擠有關。因此,學校決定在十一放假回來之後,將進一步改進錯時就餐制。

經學校行政會議決定:七年級、八年級實行配餐制保持不變。九年級改為11:35分提前在食堂就餐,如此一來,國中與高中就可以完全錯時就餐。高三段每週11:50就餐,他們面臨着大學聯考,確實要有所照顧。高一段單週12:00就餐,雙週11:50就餐,高二雙週12:0

0就餐,單週11:50就餐。提醒大家:十一回來之後正是第六週,也就説高一11:50就餐,高二12:00就餐。

實行新的就餐制之後相信對目前食堂的擁擠現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我們同學亂插隊的不文明習慣,僅靠學校的錯時就餐還是不夠。關鍵還是需要我們同學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後排同學發現前排同學插隊一定敢於站出來予以指責,或者告知值日老師進行管理,絕不能縱容不文明現象。與此同時,我們值日老師也應該站在食堂打菜隊列之中進行有效的管理。

目前亂浪費的現象也相當嚴重,每次值日的時候總看到很多同學將大量的剩菜飯倒入桶中,總是感到非常心痛,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人處於飢餓之中,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億多人口處於飢餓當中,這是一個比整個歐洲人口還要多的羣體。全世界每年有約九百萬人死於飢餓和飢餓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説每天有兩萬四千人,每四秒鐘約有一人因為飢餓離開人世,而在這當中,有一多半是兒童,換句話説,由於直接或間接的飢餓原因,每八秒鐘就有一個孩子被活活餓死。每位同學包括我在內,捫心自問,這種亂浪費糧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謀殺生命。

最後,亂擺放的現象主要在於不少同學吃完飯之後並沒有把端湯碗的盤子送到餐盤迴收處,我相信我們的同學不是故意的,我也相信我們的同學能夠做好這一些。謝謝大家。

糧食演講稿 篇13

同學們:

大家一定都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它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學會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

可是,在我們的校園裏還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晴朗的日子,還能看見有的教室亮着全部的燈;涼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裏的電扇還是馬力全開;洗手處的水龍頭滴滴嗒嗒地淌着水,來來往往的同學視而不見;空蕩蕩的餐廳,零亂擺着的餐盤裏卻還剩有許多的飯菜……

節約,實際行動比説任何好話都實在的多。我們每個人都應參與節約行動,“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集大家所有的力量,並持之以恆,才能真正締造一個節約型校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於耕種,如何能有收成?同樣有了收成,揮霍成性,再多的收成都會在轉眼間化為烏有。可見要想取得收穫,離不開“勤”與“儉”。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

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的好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