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演講稿300字(精選16篇)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1

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精選16篇)

《弟子規》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説:在家中,父母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許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就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地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弟子規》中又講到: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説: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點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弟子規》中還講到: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

意思是説:事情雖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着大人偷偷地藏起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起來很簡單,看似平常無奇,但是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校將開展《踐行〈弟子規〉,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良好的衞生習慣、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節能環保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集體的好習慣、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將對優秀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去踐行《弟子規》,修養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2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大概是説了:我們要關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關心自己的長輩,還要懂得該怎樣做人。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牀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裏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樸,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吧,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髮不整齊、校服的鈕釦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衞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説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3

在我的“書庫”裏面,有許許多多的書。當然,也少不了一些經典作品。如:《三字經》、《百家姓》、《水滸傳》、《西遊記》……我都非常喜歡看。但我感觸最深、最喜歡的書,還是《弟子規》。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這還得從我上一年級的時候説起。那時候我只知道《三字經》,不知道《弟子規》。有一次,我看到《三字經》書背後有許多同系列的經典書籍。當我看到《弟子規》的時候,就很好奇地問爸爸:“‘弟子規’是什麼意思啊?”爸爸説:“它和《三字經》一樣,也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書。古時候的學生就稱為“弟子”,“規”就是‘規範、規矩’的意思。”

後來我就去書店買了這本書,認真地閲讀。從中我學到了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如:“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告訴我必須要勞逸結合,不能死讀書。否則是不會有成果的。還有“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告訴我讀書要用心去想,仔細去看,專心去讀。又如:“用人物,須明求,儻不問,即為偷。”讓我明白了借用別人的東西,應先徵得別人的同意,不能不説先用……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經典作品讓我享受閲讀快樂的同時,明白了許多道理。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閲讀更多的書,做一個有用的人。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福建省柘榮縣城關國小的。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讀弟子規,做文明人》。

我記得有這樣一段話:“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穫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我覺得《弟子規》就是一部播撒種子的中華典籍,一部中華禮儀美德的範本。

《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範。它是中國古代聖賢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它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它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進行了概括和揭示。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才能成就大事。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做事情不要慌張,不要畏難;“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講的又是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教會我們的是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子女。

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弟子規》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讓我們一起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讓中國傳統美德再放異彩!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5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必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兒女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閲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其中的含義,定會對你受益匪淺。

《弟子規》的第一篇是入則孝。主要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無論如何,都應當聽他們的教誨。第二篇是出則悌。主要講我們要尊敬兄長,兄弟和睦,少讓父母擔憂。第三篇是謹。是講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弟子規》裏還有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讀了它們也都令我若有所悟。

在沒讀《弟子規》之前,我認為兒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父母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以前,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到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地叫道:“給我一杯水!”到了要吃晚飯的時候,我總要大叫一聲:“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放到桌子上,我連一聲謝謝都沒説,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了。現在,我學習了《弟子規》,父母不讓做的事情我也不再任性,孝順父母、尊敬父母也不再調皮了。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着更多的人。我也要繼續學習《弟子規》,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6

今年十一長假,我和媽媽沒有像往年一樣出去旅行,媽媽給我安排了經典國學的課程,其中學習了《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經熟記於心,它是一本終身受益的好書。《弟子規分七個部分,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熱、讓我們體會了古人的智慧,不僅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 養成好的習慣。

我背了《入則孝》後,改正了 很多缺點,現在爸爸媽媽的呼喚,我多能及時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對於爸爸媽媽的教導和責備,我都會耐心的 聆聽和虛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媽媽強詞奪理。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學習和品德上不如別人的話,要發奮努力,迎頭趕上去。而衣服和飲食上不如別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產生攀比心。“衣貴潔、不貴華”,告訴我們穿的整齊乾淨就可以了。“對飲食,勿揀擇”告訴我們不可以偏食。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 增一辜“我們國小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是難免的。要拿出勇氣,勇敢面對錯誤,知錯就改,不能因為掩飾凡下的錯誤就説謊,又犯下了另一個錯誤,會錯上加錯。

《弟子規》是我的良師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識,我會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7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無窮寶藏。《弟子規》及傳統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是聖賢學問的根基。

二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人人發了一本《弟子規》,聽老師説,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教誨而編成了學生的生活規範,它規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

自從老師發下這本書,我就天天讀,讀完以後,媽媽説我一天比一天懂事了,因為我在路上看見垃圾就會自覺撿起來,看見有人摔倒了,我會把他扶起來;在家裏,媽媽讓我幫忙拿東西,我就會趕快去拿,以前我沒學《弟子規》的時候,在路上見到垃圾我踢來踢去,也不聽媽媽的話,我現在才知道我以前做錯了。

《弟子規》給我們帶來的實在是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的缺點,指明瞭我追求的方向。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8

寒假裏,老師讓我們去自學國學知識,建議我們先去背《三字經》、《弟子規》、《千家文》、《千家詩》這些國學典籍,今天,我就來説説我背弟子規的體會吧。

《弟子規》原名叫《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寫的,主要講的是要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言行謹慎,做人要誠實守信,對他人仁慈博愛,還要多學習,多讀書,向聖人學習。《弟子規》中有一段話:“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意思是讀書的方法是要注重心到、眼到和口到,要專心致志,一本書開才始讀,不要又想看別的書。

而我讀書時,總是忘了做到這三到,有時看書時不夠專心,一邊看書,一邊想我家養的兩隻小白兔怎麼樣了?它們愛吃的蘿蔔吃光了沒?它們現在是在睡覺還是在搶東西吃?想到這,我就坐不住了,忍不住要去兔籠邊瞧瞧,結果,什麼內容也沒記到腦海裏。

讀了《弟子規》這段話後,讓我更加體會到讀書不專心,效率就很不高,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結果仍學不好,今後我讀書時一定要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以較少的時間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這就是我學習《弟子規》後的一點體會。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邊傳來琅琅的讀書聲:“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聽着這親切的聲音,我不禁停下腳步,輕聲跟着讀起來。這是我已熟讀的《弟子規》的總敍。

我喜歡讀《弟子規》。“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學生的規範。它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禮儀精髓,是文明的靈魂,是學生文化的瑰寶。學《弟子規》,做文明人。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

弟子規,是聖人對我們的教誨,它讓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餘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以前的我從不懂什麼是文明,學了《弟子規》。我知道文明就是:孝——首孝弟。

百善孝為先。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父母對我百依百順,凡是我提出的比較合理的要求,都會想方設法滿足我。我總是認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甚至,有時父母關心我,多叮囑幾句,我反而嫌父母囉嗦。有時父母要我做些事,我總是拖拖拉拉,儘量避過,即使做,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們至少要做到《弟子規》所説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才能不辜負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這就是文明。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

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弟子規》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説:在家中,父母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許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就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地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弟子規》中又講到: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説: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點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弟子規》中還講到: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

意思是説:事情雖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着大人偷偷地藏起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起來很簡單,看似平常無奇,但是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校將開展《踐行〈弟子規〉,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良好的衞生習慣、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節能環保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集體的好習慣、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將對優秀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去踐行《弟子規》,修養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11

《弟子規》的禮儀標準是做人的基礎。就像一棵大樹,只有當它的根扎牢了,它才能茁壯成長。做人,只有建立最基本的道德,一個有謙虛、尊重、善良、博愛之心的人,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如果一個人的願望是武斷的,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生活也不會幸福。在學習了《弟子規則》後,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上傳承這一文化瑰寶。我真誠地希望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意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每一點做起,幫助每一個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的每個人都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文化畢竟是一個不斷傳遞的過程。就像一個語文老師説的“不管是貴族子弟還是山裏的村民,不管是懂一點字還是一個字都不會讀,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體現了儒家文化的修養”。這句話,我感覺越來越深。一個觀念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這裏的人哪裏不受影響?

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遭受了許多災難,但她在中國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基礎,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和強大。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福建省柘榮縣城關國小的。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讀弟子規,做文明人》。

我記得有這樣一段話:“播下思想的種子,便收穫文字;播下文字的種子,便收穫行為;播下行為的種子,便收穫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穫人格;播下人格的種子,便收穫命運。”我覺得《弟子規》就是一部播撒種子的中華典籍,一部中華禮儀美德的範本。

《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範。它是中國古代聖賢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它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它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進行了概括和揭示。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才能成就大事。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做事情不要慌張,不要畏難;“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講的又是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的養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教會我們的是如何做一個孝順的子女。

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弟子規》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讓我們一起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讓中國傳統美德再放異彩!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13

三年級剛開學的時候,逯老師就教我們誦讀《弟子規》。剛開始,我只是跟老師讀,回家給家長背。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弟子規》裏藴含着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其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讓我感受最深。

記得有一次,我外出找同學玩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回家後被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頓。當時我心裏很難受,心想:“不就是晚點回家嘛,用得着這麼兇嗎?”學了《弟子規》後,我明白那樣想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是怕我出事才這樣的。同學們,多讀點有意義、有價值的書,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操心。

逯衞芳老師點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是教育下一代的瑰寶。我們的小作者已經從這些寶貴的經典中得到了收穫。不要猶豫了,趕快去領略我們中華經典之美吧!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説到《弟子規》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幾句,可誰能把《弟子規》用到生活中去呢?我想沒有幾個人能。(包括我在內)但是,在這個暑假,我到《弟子規》生活營以後,我發現我自己改變了不少,就説幾件最簡單的事情吧!

事件一:我要做一個聽爸媽話的好孩子。

《弟子規》入則孝中講了這樣一組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以前,我坐在電腦跟前,媽媽叫我去吃飯,我每次都會説:“等一會兒,馬上就好。”結果呢,不是馬上1個小時,就是半個小時,每一次都得讓爸媽等着我。

而現在,媽媽一叫我吃飯,我就會立馬丟下手中的活,不管是在看電視,還是在玩電腦我都會按長輩説的去做。

事件二: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凡是人,皆須愛。”

動物也是有父母的,他們也是有感情的,人類為了讓桌子上的肉更多,就給雞呀,豬呀,鴨子呀等等動物打激素,原本要張7年的雞僅僅只用短短的6個星期就可以上市。

還有的廠家,為了不讓這些雞打鬥,怕把皮毛啄破了,少長了肉。他們就把雞的嘴,腳截掉。它們生活的地方只有一個打開的作業本那麼大,連轉身這個簡單的動作也做不到,有時一隻雞要踩到同伴的身上度過一生。

……

總而言之,吃肉不如吃素,我慢慢地也喜歡上了素食。

《弟子規》是孔聖人説的一句話改編的,學習《弟子規》是做人的基本條件,學習《弟子規》可以在人生中走出很重要的一步棋。總之,學習《弟子規》我受益非淺。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15

星期天下午,我和嘬嘬玩了。

那天下午,我剛到他家他就高興地手舞足蹈,還跟我玩起來捉迷藏。他躲進房間裏,我跟在他後面也進去了。我左望右望,就是不見人。突然,一個人朝我大喊,嚇得我一屁股坐在地上。

我們又開始玩足球賽。他先給我來了個“下馬威”——一下子踢進了四個,我也不甘示弱,一下子踢進了五個。這時,他趁我秒了一下電視,一下子把計分板改了。等我回過頭來,一看“媽呀”,我是零分,他是九分。這個搗蛋鬼!我又開始重踢,我想:“我這次不會被你耍了!”我這回出絕招了,“神速火球”一連踢進了九個,他卻來了個“慢速死球”,這是什麼意思啊?

我們開始比武了,我説:“我就是大板黃飛鴻,你就是小板李小龍。”他不服,説:“你是大便黃飛人!我就是小板景彥嘉。”

不知不覺晚上九點了,媽媽叫我回家了。我臨走時説:“你這個大壞蛋!”他卻不緊不慢的接上一句:“這都是跟你學的啊!”把我氣得火冒三丈,怒氣沖天!

這一次是我們玩得最開心的一次!

弟子規演講稿300字 篇16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説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希望我們每位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