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雞冠洞導遊詞(精選5篇)

洛陽雞冠洞導遊詞 篇1

歡迎朋友們來省級風景名勝區河南十佳景區雞冠洞觀光遊覽。雞冠洞洞長4600米,現已開發1800米,觀賞面積23000餘平方米。整個遊覽過程需60多分鐘,雞冠洞坐落於雞冠山半山腰,因而得名--雞冠洞。

洛陽雞冠洞導遊詞(精選5篇)

雞冠洞為石灰巖溶洞,地質學上稱它為"喀斯特巖溶地貌"。該地形常發育在碳酸巖山體當中,在溶洞內常伴有地下暗河,由於碳酸巖長時間的被雨水所侵蝕而形成了諸如石筍、石柱、石花等千姿百態的洞穴景觀。

雞冠洞發現於清朝乾隆年間,1992年9月開發,1993年月10日對外開 放。目前全洞已開發8個景區,依次為"玉柱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聚仙閣"、"瑤池宮"、"藏秀閣"、"石林坊"八大景區連綴而成,全洞大小景點188個;尤其以"眾仙迎客"、"金龜渡仙翁"、"玉兔望月"、"海豚戲珠"、"疊幃宮"、"鯉魚戲水"、"八仙拜壽"、"西天取經"、"小人王國"等80餘個景點,景觀姿態奇異,形象逼真而備受廣大遊人青睞。

北國第一洞--雞冠洞,它為什麼稱為北國第一洞,因它是長江以北形成的一個最大的溶巖洞穴。洞內二廳是國內洞穴生成最早的一個大廳,時間達6億年之久,三廳一組石筍生長奇特,被世人稱為中華龍宮,雞冠洞為此根石筍投保5000萬。六廳石盾遍佈,目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20xx多個溶洞,共發現石盾10面,雞冠洞內就有6面,大的石盾直徑達3米,而小的石盾直徑不到10釐米,其形狀各具特色。另外一大特色是六廳的九龍玉柱,又稱中華第一柱,由九條石龍攀附其柱身,直徑達20餘米,支撐着6000餘平方米的遊覽大廳。雞冠洞中的四大特色將給朋友們今天的遊覽帶來驚和實實在在的收穫。

玉柱潭主要行特點是:它是由高低粗細不等的石筍組成。

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第一景區景觀最為集中的地方,前面突出的景觀叫"金龜渡仙翁"。這個景觀由三塊平放的石塊組成,上面的石筍形象仙翁。你們看它伸着長長的脖子,彷彿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不畏艱險,乘風破浪。因金龜前進的方向,也是我們進洞的方向,所以這個景觀也叫"金龜指路"。

我手燈指引的方向,是一個自然通風孔;直徑不大高達38米直通山頂。我國有大大小小溶洞兩千多個,惟有雞冠洞有一個自然通風口。所以洞內空氣清新。紅光照亮的地方,景觀取名叫"玉兔望月"。

請看綠燈打亮的石龕裏,站着一位小仙人,你看他頭戴一頂尖尖的帽子,神情悠悠自得,在他們旁邊掛着剛洗過的一件短袖衫,衣衫隨風飄蕩,景觀取名"仙人晾衣"。

在仙人晾衣的右邊,還有一種什麼動物?請大家猜一下,對,它是一隻雪白的山羊,兩隻羊角高高聳起,你們細看,就連眼睛裏的黑眼珠也顯得特別有神,這個景觀名叫"雪羊奮蹄",展示着它們不畏艱辛,不屈不撓的精神。

隨手電照射的方向,大家看到這片三角形的壁流石,它像不像一座陡峭的山峯?整座山峯上有五個仙人分佈不同位置,故名"五佛畫山"。你們看最上面的一尊是觀世音菩薩,正雙手合攏,向今天到來的各位朋友祝福,祝各位朋友新世紀新千年裏事事如意,財源連年。中間是如來佛,下面是阿彌陀佛,左邊還有兩尊佛。

第二景區是雞冠洞中形成最早的一個洞穴,距今已有6億年之久。洞頂懸掛的鐘乳石,地上的石筍,星羅棋佈,在現代燈光照射下盡顯流光溢彩,故稱為溢彩殿。請大家往洞頂上看,一隻河馬的馬頭懸在洞頂,它大張嘴巴,瞪着黑溜溜的眼睛,活脱脱一幅河馬窺世圖!往低谷看,谷底一組石筍組成一個十分形象的景觀,你看它張嘴翹尾像一條爬上水面的鱷魚。這個景觀取名--鱷魚拜壽。

請回過身來順着我手電指的方向向上看,這一景觀名叫"山澗層樓"。你看兩山對峙,山澗流水,峽谷水中有一頭海獅穩坐,它瞪着機警的眼睛,生怕有什麼不祥之物驚擾他們的安寧生活。背後遠處兩山之間層層高樓高聳雲端,雄偉壯觀。大家看它像不像現代化小康村的建設風格。讓我們回過頭,看下屹立在路邊的這根石筍。據洞穴專家考察,這根石筍是溢彩殿中形成最早的一根石筍,大約生長時間在5.4萬年。現在經過頂端修飾,便妙趣橫生。

正前方洞頂紅光照射的地方,名叫"八卦溢金"。相傳是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年久失修,從爐底溢出一片丹液,像一塊紅色的寶石鑲在洞壁上。從這裏看溢彩殿整個谷底全貌,還有不少精彩的地方。你看那山坡上有一位老人披着斗篷,戴着風雪帽,冒着漫天大雪正向上奮力攀登,連一身厚厚的積雪也來不及抖落,簡直成了一個雪人,有位朋友給他取名"風雪夜歸人"。

在那谷底的山崖下拔地而起的一根石筍,有人説它是一個玉米穗,更有人説它是長征三號火箭,玉米也好,火箭也好,都寄託和承載着人們的期盼,希望新世紀新千年我們祖國繁榮昌盛!

洛陽雞冠洞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雞冠洞風景區位於河南洛陽欒川城西三公里處,景區內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四季成遊;春天,春花爛漫,十里飄香;盛夏,濃廕庇日,飛瀑流泉;金秋,紅葉滿山,層林盡染;隆冬,冰掛銀條,松柏凝翠.區內一山.山中一洞,山以形名,洞以山名,因此而取"雞冠洞風景區"。

雞冠洞屬於天然石灰巖溶洞,地質學上稱她為喀斯特巖溶地貌.據專家考證,她形成於早,中更新紀,諸多景觀早在六,七萬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代就有人冒險探幽,奇險.懼而返。

雞冠洞,洞長1800米,觀賞面積23000平方米,由八大景區連綴而成,依次為"玉住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瑤池宮","石林坊",洞內峯迴路轉,曲徑通幽,景觀佈局疏密參差,鐘乳石形象各異,姿態萬千,或如逸仙,如卧佛,如飛禽,如走獸;或如春竹,如密林,如竹簾,如帷幕,其景觀無不栩栩如生,維妙維俏,一片片龐大的石幕猶如琴瑟,以石輕擊,琴音清脆,餘音裊裊,萬古流淌的洞中河,清澈見底,"叮咚"作響,給靜逸的雞冠洞增添了無盡的活力!

雞冠洞旅遊資源豐富,洞中共有大小景點168個,尤其以"眾仙迎客","金龜渡仙翁","貴妃出浴","玉兔望月","海豚戲著","鯉魚戲水","八仙拜壽",等88各景觀,姿態奇異,形象逼真而倍受廣大遊客青昧。

雞冠洞考古研究價值及高.洞中石花,石旗,石瀑,石幔,石鐘乳,石筍密佈,據科研數據表明,較長石筍在18.4萬年前就已行成,現在通過石筍的內部結構、層關結構以及沉澱下來的物質,可考察出古氣候、古環境、古地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另有石盾、蓮花盆等,它們的結構成因及特徵、形狀屬世界罕見,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科研價值。

雞冠洞中一年四季恆温18°C,嚴冬季節洞內熱浪撲面、暖意融融、盛夏酷署,洞內寒氣侵襲,清神爽心,爽涼宜人,被稱為"自然空調"。

九四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九七年被省旅遊局授予:"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九八年被河南省建設廳授予"風景區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文明服務示範窗口"、"全省風景區衞生達標先進單位"。

原新華社社長穆青同志為雞冠洞欣然題名"北國第一洞",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為雞冠洞作出了"景觀壯、堪稱北國第一洞府;成因獨特,正是國內首家龍宮"的權威性評語。

目前,雞冠洞正以嶄新的姿態、優質文明的服務,迎接四海賓朋觀光遊覽。

洛陽雞冠洞導遊詞 篇3

歡迎朋友們來省級風景名勝區河南十佳景區雞冠洞觀光遊覽。雞冠洞洞長4600米,現已開發1800米,觀賞面積23000餘平方米。整個遊覽過程需60多分鐘,雞冠洞坐落於雞冠山半山腰,因而得名--雞冠洞。雞冠洞為石灰巖溶洞,地質學上稱它為"喀斯特巖溶地貌"。該地形常發育在碳酸巖山體當中,在溶洞內常伴有地下暗河,由於碳酸巖長時間的被雨水所侵蝕而形成了諸如石筍、石柱、石花等千姿百態的洞穴景觀。雞冠洞發現於清朝乾隆年間,1992年9月開發,1993年月10日對外開放。目前全洞已開發8個景區,依次為"玉柱潭"、"溢彩殿"、"疊幃宮"、"洞天河"、"聚仙閣"、"瑤池宮"、"藏秀閣"、"石林坊"八大景區連綴而成,全洞大小景點188個;尤其以"眾仙迎客"、"金龜渡仙翁"、"玉兔望月"、"海豚戲珠"、"疊幃宮"、"鯉魚戲水"、"八仙拜壽"、"西天取經"、"小人王國"等80餘個景點,景觀姿態奇異,形象逼真而備受廣大遊人青睞。

北國第一洞--雞冠洞,它為什麼稱為北國第一洞,因它是長江以北形成的一個最大的溶巖洞穴。洞內二廳是國內洞穴生成最早的一個大廳,時間達6億年之久,三廳一組石筍生長奇特,被世人稱為中華龍宮,雞冠洞為此根石筍投保5000萬。六廳石盾遍佈,目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20xx多個溶洞,共發現石盾10面,雞冠洞內就有6面,大的石盾直徑達3米,而小的石盾直徑不到10釐米,其形狀各具特色。另外一大特色是六廳的九龍玉柱,又稱中華第一柱,由九條石龍攀附其柱身,直徑達20餘米,支撐着6000餘平方米的遊覽大廳。雞冠洞中的四大特色將給朋友們今天的遊覽帶來驚和實實在在的收穫。

玉柱潭主要行特點是:它是由高低粗細不等的石筍組成。

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第一景區景觀最為集中的地方,前面突出的景觀叫"金龜渡仙翁"。這個景觀由三塊平放的石塊組成,上面的石筍形象仙翁。你們看它伸着長長的脖子,彷彿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不畏艱險,乘風破浪。因金龜前進的方向,也是我們進洞的方向,所以這個景觀也叫"金龜指路"。我手燈指引的方向,是一個自然通風孔;直徑不大高達38米直通山頂。我國有大大小小溶洞兩千多個,惟有雞冠洞有一個自然通風口。所以洞內空氣清新。紅光照亮的地方,景觀取名叫"玉兔望月"。請看綠燈打亮的石龕裏,站着一位小仙人,你看他頭戴一頂尖尖的帽子,神情悠悠自得,在他們旁邊掛着剛洗過的一件短袖衫,衣衫隨風飄蕩,景觀取名"仙人晾衣"。在仙人晾衣的右邊,還有一種什麼動物?請大家猜一下,對,它是一隻雪白的山羊,兩隻羊角高高聳起,你們細看,就連眼睛裏的黑眼珠也顯得特別有神,這個景觀名叫"雪羊奮蹄",展示着它們不畏艱辛,不屈不撓的精神。

隨手電照射的方向,大家看到這片三角形的壁流石,它像不像一座陡峭的山峯?整座山峯上有五個仙人分佈不同位置,故名"五佛畫山"。你們看最上面的一尊是觀世音菩薩,正雙手合攏,向今天到來的各位朋友祝福,祝各位朋友新世紀新千年裏事事如意,財源連年。中間是如來佛,下面是阿彌陀佛,左邊還有兩尊佛。

第二景區是雞冠洞中形成最早的一個洞穴,距今已有6億年之久。洞頂懸掛的鐘乳石,地上的石筍,星羅棋佈,在現代燈光照射下盡顯流光溢彩,故稱為溢彩殿。請大家往洞頂上看,一隻河馬的馬頭懸在洞頂,它大張嘴巴,瞪着黑溜溜的眼睛,活脱脱一幅河馬窺世圖!往低谷看,谷底一組石筍組成一個十分形象的景觀,你看它張嘴翹尾像一條爬上水面的鱷魚。這個景觀取名--鱷魚拜壽。

請回過身來順着我手電指的方向向上看,這一景觀名叫"山澗層樓"。你看兩山對峙,山澗流水,峽谷水中有一頭海獅穩坐,它瞪着機警的眼睛,生怕有什麼不祥之物驚擾他們的安寧生活。背後遠處兩山之間層層高樓高聳雲端,雄偉壯觀。大家看它像不像現代化小康村的建設風格。讓我們回過頭,看下屹立在路邊的這根石筍。據洞穴專家考察,這根石筍是溢彩殿中形成最早的一根石筍,大約生長時間在5.4萬年。現在經過頂端修飾,便妙趣橫生。

正前方洞頂紅光照射的地方,名叫"八卦溢金"。相傳是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年久失修,從爐底溢出一片丹液,像一塊紅色的寶石鑲在洞壁上。從這裏看溢彩殿整個谷底全貌,還有不少精彩的地方。你看那山坡上有一位老人披着斗篷,戴着風雪帽,冒着漫天大雪正向上奮力攀登,連一身厚厚的積雪也來不及抖落,簡直成了一個雪人,有位朋友給他取名"風雪夜歸人"。在那谷底的山崖下拔地而起的一根石筍,有人説它是一個玉米穗,更有人説它是長征三號火箭,玉米也好,火箭也好,都寄託和承載着人們的期盼,希望新世紀新千年我們祖國繁榮昌盛!

第三景區是雞冠洞景區最精彩的景點,它不僅景觀秀麗、壯觀,而且還有8根向上生長的石筍,錯落有致,別開生面。第三景區正面為疊幃宮,你從下向上看,千層飛瀑,萬道流泉,寶蓋羅帳,重重疊疊,活像現代化劇場懸掛的帳幕一般。眼前這根龐大的石筍最為漂亮、壯觀,它像一座千年寶塔,玲瓏剔透,潔白如玉,塔上三個石筍不偏不斜,像三位老仙翁久座塔上,樣子巍峨端莊,這此景觀真如神功鬼斧鑿一樣。這根石筍生長獨特,國內溶洞罕見,為雞冠洞重點保護景觀雞冠洞景區管理處投保5000萬元,列為雞冠洞重點保護觀之一。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有道是:四廊石階小橋頭,花紅柳綠春意稠,景現形成千般秀,更有美景在前頭。這裏是疊幃宮的正殿,剛才大家看到的寶塔,到了這裏頃刻間變成了斜塔,故名斜塔殿。你看它層次清楚,依坡傾斜,和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相比美!

這個斜塔是怎麼生成的呢?這座斜塔是洞頂滴水位置的時期不同變化而形成的。滴水位置不同,滴水量大小不等,就連這個塔上生成的三個尖頂也不同,你看中間那個尖頂像不像一位慈眉善眼的老翁?確實很像!你們看他一副鶴髮童顏,道風仙骨般的模樣,頭上還挽着高高的髮髻。我們面前站立的這根石筍,像一位詩人、作家,他高高的鼻樑,一副搜腸刮肚的模樣。有朋友説他是古代的杜甫、李白,還有朋友説他是現代作家,國外的莎士比亞。朋友們您説他到底象誰呢?

朋友們,因洞頂滴水位置變化,這根石筍的形狀有什麼獨特之處呢?對了,粗大的石筍上還有一根小石筍生長,這真是雞冠洞內天造地設的奇秀特點之一。這根小石筍大家看她像不像一位長髮披肩的少女,有位朋友還風趣地説應是望夫石,一位少婦站高遠眺,盼望外出打工的郎君早日迴歸,恩恩愛愛白頭到老,永不分離。這根石筍很像一位將領,你看他身披戰袍,頭戴尖盔,威武不可侵犯的樣子。

雞冠洞景區是河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佳景區,它是以奇、麗、幽、深四絕的四大優勢並舉。所有前來參觀的朋友均稱名不虛傳。原新華社社長穆青看後題詞:"北國第一洞"。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碧玉螺人工通道,這裏是一個大泥洞,因為要去第四景區,需用籮筐上下,為方便朋友們,人工修造了螺旋形人工洞。以前進入碧玉螺中,伸手不見五指,現在依靠這根定海神針日夜放光芒,才使我們順利達到下一景區。進入第四景區洞天河的第一個景點名叫"飛瀑巖",這片碧流石如同宏大的瀑布飛瀉而下,它如簾如幕,顯示出洞天河的宏偉壯觀氣勢,可惜因地殼上移,目前已被石化,否則那嘩嘩作響的流水,那飛濺的水珠準會打濕朋友們的衣服。

請朋友們繼續往前行。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雞冠洞的海拔最低點,雞冠洞最大的特點就是進出口基本水平,洞內落差大,台階多,我們目前己下了台階586個。聽到洞天河嘩嘩流水聲了嗎?它是雞冠洞的地下暗河。你們看燈光照射的地方,從石縫中奔湧而出的泉水,它不受季節,旱澇影響,日流量600餘噸,經化驗,泉水中含鐵、鉀、鈣、鎂、磷、鉬等2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一種優質的礦泉水。這正是:

洞中有河不知源,埋沒山下千萬年,

瓊漿玉液礦泉水。要為人類獻甘甜。

目前我們看到的月亮灣景區,有石花王國著稱。你們看那成片成片的雪花石,它晶瑩透亮,但不是水晶,它是雞冠洞中最年輕的碳酸鈣產品,地質學上稱它為"方解石晶花"。它的形成是非重力水向四周擴散,在晶花生成時,水的運動主要是其表面強力或毛細管張力驅動的結果。如果水量大,形成水滴時,即可轉化為重力水,便能生成垂直的鵝管。我們看到的這部分叫晶狀族綜合體,也是它們的生長過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東西,是大自然形成雞冠洞的後期洞壁上殘留的粘土層,由於洞內温度、濕度適宜非重力水的活動,因而有大量的方解石和文石晶花生成。這些晶花在我國已開發的洞穴中均有發現。

朋友們,這裏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片田園風光,前面那片葡萄園,成熟的果實,為防被盜,有一位老翁長年在這裏住守看管。再望下我頭頂上面的自然風光,鮮花叢叢,這個景觀取名"疊翠屏"。

第五景區主要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八仙拜壽、中華第一柱、壽星抱桃、北國菊花王等著名景觀。第五景區洞高28米,觀賞面積6000餘平方米,是全洞景觀最精華、最集中、最大一個廳。第五景區以琥珀嶺為界,東為"南天門",西為"西望瑤池",北到白玉山下的"紫霞谷"。

大家看這片龐大的壁流石,它像滔天大水從天而降,呼嘯奔騰着跌下絕壁,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大家往上看,瀑布上面的石龕內放着一張現代化的傢俱,大家看它像什麼常用的傢俱呢?對,像是一張牀,你看它牀檔、座靠齊全,牀頭旁邊還放着一面古銅鏡和一支供照明用的蠟燭。

現在請大家回過頭欣賞琥珀嶺風光,最上面一排形態各異的一組石筍,各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家請看最南端的唐僧騎着白馬,身披袈裟,一派安詳神態。孫悟空馬前開路,在西天取經途中驅趕妖魔,活脱脱再現一副西天取經的壯麗場面。因此,景觀取名"唐僧西天取經"。下面這組石筍一字形排列,景觀取名"八仙拜壽"。

這一景觀取名"西望瑤池"。我們所處的位置看琥珀嶺的是最佳點。遙看遠處輕煙繚繞,山巔上一簇簇石筍如同古戰場城堡聳立,給人們以巍峨壯觀之感。請大家看手電照射的地方,一根獨立的石筍玲瓏剔透,如同東北冰雪節中的一件冰雕藝術作品。石筍取名壽星抱桃。這組上下生成的石筍、鐘乳石在雞冠洞中的潔白度和透明度最高,為什麼呢?這與溶巖化學生成有重要關係,它與一個時期的水質、空氣有關,更與生長期的水流量和洞頂次生化學沉積物的特殊性有更直接的關係。下面隨我的燈光看左上方的那根石筍,取名"壽星伴侶",身後一尊石獅子,身前卧着一隻小狗,一副世外桃園,與世無爭的田原風光,這組浪漫的景觀為日常生活添了幾分情調。大家向前看,--張果老,這不,他提前向壽星道別跑到這裏,獨自欣賞山頂上的那座寶塔。你別看塔身小,但卻偉岸挺拔。

各位朋友登上了南天門,來到了瑤池宮大殿,瑤池宮傳説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它還是雞冠洞景觀最密集、最精華的一個大廳。它背靠白玉山,前峙琥珀嶺。琥珀嶺有根漢白玉擎天柱,盤龍繞風,古色古香。白玉山下大家看到的這一潭綠水,就是傳説中的西王母瑤池。瑤池中的這塊石筍就是西王母當年的坐騎,身後那根石筍是西王母巡視瑤池時的寶座,據説面朝西北的寶座只有西王母坐上後才能自動轉向右。寶座前面有幾尊男女天神站立。

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是白玉山紫霞谷。進洞前我説的四大奇觀這裏有很明顯一處,它很像古兵器中的石盾。這面石盾形成原因獨特,屬溶洞之中的珍寶。經溶巖專家測定這面石盾形成時間為280萬年左右,為我國乃至世界溶洞罕見。

請大家回過頭,這裏還有一奇觀,名叫"鯉魚戲水"。這是一座整體閃耀白色光澤而且中空的山峯,它如同白玉雕鑿,氣勢雄偉,故名"白玉山"。這是雞冠洞中最大的一塊(堆)鐘乳石,顯示出天庭貴族的氣魄!

這裏是雞冠洞中的大峽谷,也叫紫霞谷,谷中有一個深不可測的無底洞,至今 無人能到底探險。這就是雞冠洞中的第二座鎮洞塔--七層寶塔。在這紫谷中還有一道靚麗的風景,三面宮牆高聳,四處奇花異草,飛瀑流泉。這是雞冠洞中一尊特大型石盾,是洞中珍寶之一。洞頂懸掛全洞最長的石慢,像一柄利劍,傳説西王母下界可用它驅趕邪妖,表示西王母在凡間的威嚴。

現在大家到了北國石林景區。這一景區雖然不大,卻包羅萬象,是一組南國石林的微縮景觀。這裏石筍成林,形態各異,如人如獸,栩栩如生。方圓不到l00平方米,石筍粗細不等達80餘根。你們看大的有中華第一柱,夫妻石,子母石,小的有拌仙石、香菇石、和平鴿,這就是溶洞中一步三景、景觀密佈之處。

在這裏看第六景區,景區全貌盡收眼底。首先看到的是琥珀嶺上的擎天柱,它盤龍繞鳳,頂天立地,支撐着五、六景區。論其雄偉,論其高度,論浮雕圖案,論其形成的時間,均為國內罕見,號稱中華溶洞第一柱。細看,柱上的浮雕恰似金龍倒盤,龍首、龍身、龍爪、龍尾清晰可見。

這一簇石花,見到客人的到來,競相開放,真道是:雞冠洞中石花開,鮮花怒放迎客來。石花的形成在四廳我已向大家説過,它也是非重力水沉積和四周擴散的結果,化學名稱為"方解石晶花",是碳酸鹽濃液的結晶體。因開發時間短,水温、氣温變化不大,更重要的是沒有人為破壞,所以這裏的石花能長時間生長、開放。形成了花朵大,花瓣長,被譽為雞冠洞"石花玉"。紅色燈光照射的鐘乳石,它底大頭尖,如鍾似乳,是標準、典型鐘乳石代表。這根鐘乳石粗身尖頂,層次分明,被稱為十一層寶塔,因與第五廳紫霞谷的七層寶塔建築風格有着明顯的區別。是小人王國的國寶之一。

這一景、觀叫"空中樓閣",也叫"樓上樓"、"洞中洞",還叫"洞中樓閣"。洞頂如同井口,周圍石幕、石幔垂掛密佈。從洞口往上看還有一層天地,離地高達8米多,上層還有更迷人的景色,觀賞面積80餘平方米,可惜至今沒有開發,暫不能去遊覽。"藏秀閣"的含義就在這裏。大家看這組鐘乳石、石筍,就差l釐米沒有連接起來,景觀取名"千年一吻"。鐘乳石、石筍的生長速度各為120xx年l釐米,如果滴水量正常,再有45年就可連接在石柱。左下邊的這個自然景觀,洞穴界稱為蓮花盆,即使在南方溶洞中也少有發現,而在北方除雞冠洞有四處外,北方其他溶洞至今尚未發現。

這裏,可以説是雞冠洞全貌的微縮景觀,你們看洞內鐘乳石成排、成簇重掛,捲曲石密佈。説到捲曲石,它雖然貌不驚人,但它的生長過程較為複雜。朋友們不妨有空來這裏進行細緻觀察、科研,提出您的獨到見解,為圓滿解釋這一自然現象的奧祕貢獻智慧。

這一小景觀,名叫"情侶石",前面看到的都是長壽星、壽星;而這裏卻生長了一組詩情畫意的現代景觀,他們雖然景觀小,可形象逼真,有道是:朦朧月光下,夫妻偷接吻,婆婆巧湊見,羞的紅了臉。石林坊像一片茂密的草原,鮮花盛開,給人們一種生機盎然的新氣象。右邊一潭綠水,四周荷葉分佈,水中倒影給人們一種無窮的樂趣。這些蓮花荷葉也是碳酸鈣在水中日久積累沉積的結果,其生長過程也相當緩慢。

這是雞冠洞中的最大的一面石簾,也叫垂簾聽政。它像雲南石林風光,石鐘乳規劃整齊排列,密不透風,説似石林,可它在洞內,所以景觀又取名--"石林坊"。向下看,瑤池宮全貌展現在大家面前,洞頂鐘乳石星羅棋佈,狀如冰掛銀條,洞底大小粗細不等的石筍四周站立,好像千軍萬馬操戈訓練,五光六色的燈光給燈雞冠洞中增添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雞冠洞全景觀今天我就講解到這裏。欒川景區密佈,氣像萬千,總的一名話,遊遍千山萬水,還是欒川最美。歡迎有識之士到欒川共同描繪明媚的明天。

洛陽雞冠洞導遊詞 篇4

#上午#

尊敬的遊客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金太陽旅行社的一位導遊。今天我要帶領大家遊玩美麗的西雙版納。

首先,我要介紹的是西雙版納的植物。“箭毒木”是其中一種,它的葉子上有一種白色的汁液,小心!那可有毒!可“箭毒木”是一種有名的中藥。還有望天樹,它巨大的樹幹直插雲霄,好像一個天文學家抬起頭,探究着天空呢!望天樹那粗壯的樹幹,需要四個人才能圍住,真是一棵參天大樹!讓你驚歎的是西雙版納有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古茶樹!這種樹能做到“獨木成林”,瞧,這片小樹林是一棵兩百歲的古茶樹。你覺不覺得這像一個小型的兒童樂園?這裏還有會跳舞的草、會吃蟲子的花兒……

請問這位女士,您是不是覺得熱了?不用發愁,這裏有‘天然扇子’,看,路邊的芭蕉葉可當扇子用。這裏還有“天然水壺”,它的名字叫“扁擔藤”,把它砍下來,藤的斷口處有甘甜的泉水流出來。如果天空中下起了大雨,您沒帶傘,彆着急,砍下一張海芋葉,寬大的葉子可以當雨傘呀!遊客們看起來有些累了,那麼大家先回去休息,下午三點半到野生動物園集合吧!

#下午#

大家好:

你們是不是精神多了?今天下午,我們來參觀西雙版納的動物吧!看!那是黑靈貓和長臂猿,他們在樹林快活的樣子,是不是很逗人喜愛呢?山林裏還有一羣大象,悠然自得地散步。瞧,這課大樹上有一隻兀鷲。是不是很威風呀!快看呀,這片樹林裏有幾隻虎豹,正在捕殺一隻梅花鹿呢!湖面還有幾隻美麗的天鵝悠閒地在池水裏嬉戲。我們去村子裏看看吧!這裏共有14個民族,他們各色各樣的建築是不是很迷人啊?男女老少悠閒地談話,他們是這片土地上最美的風景。

謝謝大家!別忘了給我點評哦!

洛陽雞冠洞導遊詞 篇5

朋友們: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是洛陽市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白馬寺。白馬寺位於今洛陽城東約12公里處,這裏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在它的東面不遠處,蒿榛叢莽的古城垣,依然斷斷續續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國京都的宏偉輪廓。那就是東漢洛陽城的舊址。

白馬寺初創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府正式創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繁榮發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故歷來被佛教界稱為“釋源”和“祖庭”。“釋源”即佛教之發源地,“祖庭”即祖師之庭院。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發展各國人民的友誼,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國務院公佈白馬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院又公佈白馬寺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前不久,即20xx年6月2日,白馬寺又被國家旅遊局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點。

白馬寺自東漢創建起,到董卓火燒洛陽時第一次被毀,其後興衰毀建,到武則天時,由主持薛懷義大興土木,達到了鼎盛。隨後又毀建不斷,最近一次大規模重修是1972年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經周總理批示而進行的。

現存白馬寺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的院落,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左右。門前有寬闊的廣場。寺內的主要建築,都分佈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後有五座大殿,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盧閣,東西兩側分別有鍾、鼓樓,齋堂、客堂,禪堂、祖堂,藏經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築,左右對稱,佈局規整。山門前的這兩匹石馬,通高1.8米,身長2.2米,形象温馴,雕工圓潤。大家可能會問,這兩匹馬是否和白馬寺的創建歷史有關呢?

關於白馬寺的創建,最流行的一種説法即“白馬馱經”説。據在關佛籍記載,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道:臣聽説,西方有神,人們稱其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信以為真,於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蔡音等人於公元65年,告別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誠懇邀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佈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裏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因此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 “寺”字。再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説到白馬寺,不少遊人都會把它和“唐僧取經”的故事聯繫在一起。其實從時間上看,白馬寺要比“唐僧取經”早560多年。

我們眼前的這兩匹石馬,原是宋代太師太保、右衞將軍、駙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兩件優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後,主持僧德浩法師重修白馬寺時,將它們遷置於山門前。大家看到的這座山門,為牌坊式歇山頂,建於明代。1987年翻修了頂部,木質匾額上的“白馬寺”三字,是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三個門洞,象徵着佛教所説的“三解脱門”佛教稱之為涅磐之門。三個門洞都是用磚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從字體上看此種券石應是東漢遺物,是白馬寺內現存最早的文物。

白馬寺山門內西側,有一巨大的半截殘碑,殘高約1.7米,寬1.4米,相傳此碑為宋代翰林學士、著名文人蘇易簡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長行通寫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幾排寫出來,別具格式,故稱“斷文碑”,為白馬寺六景之一。

山門東側,為元代所遺存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通高3.5米,寬1.15米,碑額“洛京白馬寺祖庭記”八字為篆書。此碑立於元代至順四年(公元 1333年),由元代華嚴名僧仲華文才撰文,內有“上夢金人,自西飛至,身光煒,以遲旦告所夢於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訪至天竺,遇沙門迦攝摩騰、竺法蘭 ”等句子,碑文稱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並説“釋源居中天,權輿佛法之地”,實為“騰、蘭二神僧開教之緒”。仲華文才後來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為五台山名剎佑國寺的開山第一代主持。這篇碑文,應是他卓錫白馬寺時所撰。碑文楷書,字體瀟灑工整,丰神秀骨,實為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書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誰手,遂成一樁懸案。但字體為“趙體”。

前面這座東西對稱的建築,東側為新建的鐘樓,鐘樓前有民國時期所建的五間“門頭堂”;西側為新建的鼓樓,鼓樓前有民國時所建的“雲水堂”。“門頭堂”、“雲水堂”現已闢為佛教法物流通處和旅遊接中心。

在鐘樓以東、鼓樓以西,靠近東西兩側圍牆,分別為攝摩騰、竺法蘭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長期禪居白馬寺內譯經傳教,在這裏他們共同譯出了中國最早的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他們先後圓寂於白馬寺,就葬於寺內,現墓前有明代崇禎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騰蘭墓”也為白馬寺六景之一。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大殿稱為天王殿,是白馬寺內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內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彌勒佛,他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帶,形象生動有趣,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國漢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彌勒佛。人們進入佛寺中,首先看到這一樂呵呵的形象,會對佛門產生一種親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這一座大佛龕,共雕有五十多條姿態各異的龍,雕工細膩,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藝術品。

大殿內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長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握妖;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握龍,一手持寶珠;北方多聞天王,手託寶塔。按照中國個習慣,一他們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們分別代表着“風”“調”“雨”“順”,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風凜凜,是一組清代泥塑作品。

這尊面北站像為韋駝天將,被稱做“護法神”,着武將裝,立於彌勒像後,正對釋迦牟尼佛,執行着維護講經道場,不許邪魔侵擾的任務,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東西兩側,種植着許多石榴樹。人們説 “五月石榴紅似火”,但在白馬寺卻恰恰相反,因為這裏的石榴顏色是白色的。每至農曆四五月份,樹上開滿了石榴花,晶瑩潔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東側,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黃錦撰文的《重修古剎白馬禪寺記》碑。高3.8米,寬1.03米,這方石碑對研究白馬寺的歷史沿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佛殿是寺內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這裏舉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雖經後世重修,單仍不失明代建築風格。

殿內正中佛壇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像高2.4米。

這裏的塑像,據説是他最後一次講經説法時的形象,此次講經,他並不講話,叫做“不語説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鮮花,讓眾人猜測,即所謂“涅磐會上”“捻花示眾”。大佛胸口 字符號,表示大佛“福德無量”,“萬德圓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則天定此符號讀音為“萬”。

釋迦牟尼的左側,為大弟子摩訶珈葉,在這次“不語説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從而破顏微笑,後來被推為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國禪宗推崇他為印度傳承的第一代祖師。

右側站像為大弟子阿難,他博聞強記,被稱為“多聞第一”,中國禪宗又推他為在印度傳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師。

珈葉左側為文殊菩薩,右持經書,《般若經》,以知識淵博,聰明智慧著稱;阿難右側為普賢菩薩,手持如意鈎,德行圓滿,功過無邊,以“行願”著稱。

釋迦牟尼佛與文殊,普賢菩薩,合稱為“釋迦三聖”,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東西侍立的是兩尊供養天人,手持鮮花,體態嬌娜,也稱“散花天女”。在大佛講經時,供養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紛紛散花,“天花亂墜”一詞由此而來。

大佛殿東南角懸掛的是一口明代大鐘,由太監黃錦所鑄,重二千五百斤。據説白馬寺內原來還有一口大鐘,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更深人靜之時,僧人敲擊,鐘聲四野傳響,經久不絕,可遠聞數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這口大鐘一響,遠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陽老城鐘樓上的大鐘,也會應聲而和,老城鐘樓上的大鐘一響,白馬寺的大鐘也立刻響起來,這就是“馬寺鐘聲”,為“洛陽八大景”之一,也稱“夜半鍾”,是白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為大法鼓。這裏的鐘、鼓都是僧人們進行佛事活動時所敲打的樂器。

大佛殿內後部,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為觀世音菩薩,由於背對大佛,又稱“倒坐觀音”。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為元代所重建,明、清時重修。殿門外東側壁間,嵌有宋代重立的《摩騰入漢靈異記》刻石,畢無説它“字體絕類《聖教序》,北宋人書,猶有晉唐風格,良可愛也。”此刻石記載了漢明帝修建齊雲塔的起始原委。

殿內天棚上。畫有鮮豔的蓮花圖案;殿中央,這個巨大的木雕貼金雙層佛龕,精雕細刻,金碧輝煌,看起來十分壯觀。在上層龕額正中,浮雕着一隻大鵬金翅鳥,鳥吻人身。在鵬金翅鳥的兩邊,還各浮雕有三條龍。佛教傳説,大鵬金翅鳥最喜歡吃龍,龍萬般無奈,只好找如來佛“告狀”,如來佛即從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絲,用一根絲覆蓋一條龍。從此,龍受到如來佛的保護,不再擔心受大鵬鳥之害了。如來佛又運用神通,讓供品變化的無限多,用供品代龍,滿足了大鵬金翅鳥的要求,解決了雙方的矛盾,龍、鳥皆大歡喜。佛龕上的圖案,大概就源於這個佛教傳説故事吧。

佛龕內的三尊主佛,皆盤雙膝坐於蓮花寶座中,正中為釋迦牟尼,尊稱“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樣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像高2.25米,整個形象給人以無限莊嚴、聖潔、恬靜之感。釋迦左側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側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這三尊佛形制、風格大體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對而站的是韋馱、韋力二位“護法神”。

殿內兩側供置十八羅漢,這一組十八羅漢,都是坐像,形態各異,通高介於1.55—1.61米之間。西側有一尊羅漢,頭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莊、嫻雅的女性形象,而其餘十七尊則削髮光頂。有些遊人就把他們戲稱為十八羅漢一枝花。

大雄寶殿的三主佛、二天將、十八羅漢都是元代造像,與天王殿的彌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從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調入的,為傳世極稀的文物瑰寶,國內已非常罕見。其中十八羅漢為國內僅存的一套,是白馬寺的鎮寺之寶。

東西山牆上為木雕千佛壁龕,供有壁佛5056尊。

殿後站的韋力天將,為寺內現今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內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説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時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彌陀佛迎接、引導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正中主尊為阿彌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狀;左手指向西方“極樂世界”。右側為觀音菩薩,左側為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均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於清代同治年間毀於火災,光緒年間重建,是白馬寺內修建最晚,規模最小的殿。

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清涼台,相傳,清涼台原是漢明帝劉莊小時候避暑、讀書之處;後來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並譯經傳教,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就是大此譯出的。自東漢以後,歷來均以此為藏經之所。清涼台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譽為白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詩,書畫俱佳。他把白馬寺內的六項重要古蹟,題為白馬寺六景,分別是清涼台、焚經台、齊雲台、以及前面已介紹過的夜半鍾、騰蘭墓和斷文碑。

整個台上,以毗盧閣為中心,周圍環繞配殿、僧房和廊廡等,構成一個封閉式的院落。毗盧閣是寺內最後一重大殿,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頂,殿內佛壇上中間主尊為摩訶毗盧遮那佛,簡稱毗盧佛,意為“大日佛”,象徵着光明普照,佛法廣大無邊。毗盧佛,是佛教中一個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盧佛的左側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這一佛二菩薩,合稱“華嚴三聖”均為清代泥塑像。

隨着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興盛,於是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佛教宗派。這些宗派之間互相聯繫,互為影響,也互為鬥爭。自唐武宗滅佛之後,惟有禪宗弘而不衰,成為匯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國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淨土宗、密宗、律宗結合得最緊密。作為“釋源”和“祖庭”的白馬寺,對於中佛教的這種歷史現象有明顯的反映。宋元之後,白馬寺雖為禪宗寺院,但寺內的接引殿及阿彌陀佛主要是淨土宗的內容,而毗盧閣及毗盧佛,則又主要是密宗的內容。

在清涼台東西兩側,分別新建有藏經閣、法寶閣各一座,供奉着泰國佛教世界贈送給白馬寺的中華古佛和印度前總理拉奧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

現在我們來到齊雲塔院。此院位於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齊雲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磚塔,十三層,高約25米。齊雲塔外形呈拋物線,造型別致,玲瓏嫵媚。據寺內現存宋代刻石記載。齊雲塔初建於東漢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創建白馬寺的第二年,應該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現存的磚塔,則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洛陽一帶地面現存最早的古建築,1990年齊雲塔被闢為河南 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場。

齊雲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約20米處,用擊掌,便可聽到從塔身發出“哇哇”的聲音,好像田野裏青蛙的叫聲。所以當地人傳説,在齊雲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實這是一種迴音現象,它比北京天壇的明代迴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國第一座古剎是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齊雲塔;第一次“西天取經”始於洛陽;最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於白馬寺;最早傳入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於白馬寺;最早的譯經道場是白馬寺內的清涼台;第一相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的;第一本漢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譯於白馬寺;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於白馬寺;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於白馬寺。這十項第一,我們可以稱之為“祖庭十古”。正是這“祖庭十古”,使洛陽折馬寺能夠穩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遠彪炳於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