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稿開場白(通用3篇)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稿開場白 篇1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裏,就在哪裏生根,成長,就會在哪裏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稿開場白(通用3篇)

同學們,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印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去年的今天,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做出決定,將每年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關係到國家興衰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同學們,我們在為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懷而感到高興的同時又要時刻明白我們所肩負的重要使命.

意大利詩人但丁説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只要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培養良好的公民道德,做一個響噹噹的中國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稿開場白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

!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麪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麪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

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謝謝大家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稿開場白 篇3

敬愛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有人説:“道德是一扇窗,當你推開時,會發現窗外的世界豁然開朗。”

有人説:“道德是一片天,它能容納鳥兒在它懷中自由翱翔,能任使白雲在它眼前漂浮。”亦有人説:“道德是一場春雨,滋潤着世間萬種,滋潤着一顆顆幼小的心靈。”道德是一種美德,一種財富,一種智慧。是最美麗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陣陣馨香。真正的美不是五官搭配的美而是內心的真正美。

道德美,它美在言出必行俗話説:“言必信,行必果,滿招損,謙受益。”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就是誠信。一個人如果有了誠信就等於有了千萬座金礦。而如果失去了誠信就如同汪洋一舟。曾幾何時,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年輕人,他得到了世間上所有的好,誠信,財富,友誼。再一次抉擇中,他選取丟掉誠信來挽救自我的財富,之後由於失信而受人唾棄。”由此觀之,誠信是一個人立於天地之間的脊樑柱。因此,要做一個道德之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誠實守信。

道德美,它美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時候,一件小小的事,例如:看見街道上有垃圾主動撿起,蹣跚的老人過街道主動幫扶,公交車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這何嘗不是一種道德美。在別人最需要幫忙的時候給予別人最大鼓勵。雖然一件簡簡單單的事卻體現了一個人應有的修養。記得有一次,母親帶我去婁底買火車票,在排隊時眼看着就要買到了,這時,一個揹着倆個麻布袋的老公公蹣跚的走了進來並走到咱們的前面插隊買了票,我撅起小嘴巴説道:“這個老頭子真不像話,這麼大了都不懂規矩”但母親卻只是欣慰的笑了笑。對我説:“作為時代青年咱們就應多忍讓,更何況是這樣的老年人”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此刻才知道,這樣也是一種美。

道德美,美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雨果説過:“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還記得戰國時期的趙國。廉頗因嫉妒藺相如的才華出眾被趙王重用,任命為右丞相官比自我的大而心裏產生不滿,處處針對藺相如,但藺相如顧忌趙國的命運處處忍讓,最後最後化干戈為玉帛,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成為一段千古佳話。這就是寬容的力量,如果在社會中,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那麼社會會充滿愛,人間也會充滿愛。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人們常説:道德是石,敲出期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期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讓咱們從此刻開始,從自我開始,自覺地做道德的實踐者和扞衞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體驗道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