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精選3篇)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篇1

Tips1:打架未必全是壞事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精選3篇)

如何看待孩子們之間的打打鬧鬧呢?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發現,在兒童社會交往,也就是玩耍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哪個國家、哪種文化,進攻性行為都在所難免。“攻擊性行為在社交遊玩當中浮現,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備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強幹。事實上,能夠顯示一些進攻性或許是兒童社交發展的必經之路。”

據專家介紹,兒童交往當中,大約10%的遊戲行為是並不那麼温柔的,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經常糾結在一起,身體衝撞、扭打摔跤。“在這種遊玩當中,孩子們體驗自己的力量,發現自身的強度和限度,增強自信心,並且發展友誼。一個什麼東西都不摸、什麼人都不碰的孩子,會變得沒有感情,冷漠畏縮,無法和他人交流。此外,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達方面差別很大,男孩對於自己喜歡的人肢體動作要多些,而且有時候出手也會比較重,這就會引起有些家長的誤會,總以為這個孩子在欺負小朋友、要打人,實際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

Tips2:不要強求孩子“禮貌”

孩子不喜歡和家長的朋友“Say Hello”,其實是正常的表現。因為對於一個小小的孩子來説,高大的陌生成年人很容易形成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威脅。這時候孩子本能地要以沉默來保護自己。專家認為,“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見生人就有戒備心,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表現,孩子必須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才能防患於未然。如果孩子對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應跟對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應毫無差別的話,那我們才真是需要擔心呢。”

Tips3:“分享”觀念養成不易

對於一個兩三歲的學步兒來説,“自私”是一個正常現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事實上,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在建構自我意識,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他們並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分享。而且因為幼兒尚未掌握“ 借”與“還”的概念,覺得東西一旦離開手邊,就意味着丟失。

專家認為,家長應當盡力保護孩子“所有權”的建立和發展,孩子只有確認了什麼是“我的”、什麼屬於自己之後,才能逐漸意識到什麼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反覆的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家長不應該為此批評孩子,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而應該理解、接納孩子不希望分享私人物品是正常的,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長。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篇2

1.在集體中學會交往

孩子進入學校學習,所接觸的並不只是家庭成員,而是一羣完全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境。由於環境的變遷,往往使孩子無法適應。有些孩子因為性生在集體生活中學習交往,學會交往,感受交往的樂趣,才能使孩子改變這種膽怯、怕事的習慣,進而樂於與人交往。因此作為教師,應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在學校格、環境等原因,在與他人交往中表現為膽小、緊張,不會與人相處。只有引導學中,通過班級開展遊戲活動、小品表演、智力比賽、拔河比賽等多樣化的集體活動,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如:讓學生參加外出活動,學習乘車要禮讓,同學有困難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對待別人要文明有禮,讓他們在活動當中,學習與同學交往,。此外還按利用重大節日,讓學生組織各種活動如:教師節為教師獻愛心;為地球添點綠活動;救救地球等活動,讓他們自己進行選材,定目標,自己當導演,自己組織排練節目,自己主持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交往中嘗試成功,體會交往的喜悦。平時,還組織一些有益的集體比賽如:插花、傳話遊戲、二人三足遊戲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中,學會相互合作,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通過有趣的活動,使他們從與個別交往到與集體交往,並從集體活動去感受到交往的樂趣。通過集體交往,有利於孩子之間彼此交往,使孩子在交往中健康成長。

2.在衝突中學習交往

孩子之間一起學習、玩耍,衝突是在所難免的。糾紛、吵架是孩子交往中最常見的事。如果大人因此而不讓孩子和別人玩,或者在發生爭吵、糾紛後,由大人來直接解決衝突,這就有礙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培養。因為孩子往往會通過吵架、爭論,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思想,這是孩子之間進行交往的一種形式。如:兩個孩子為一件小事而吵架、為玩遊戲不符合要求而吵架、為一個問題的對錯而吵架等。孩子之間的這些爭吵,是由於他們還未能掌握好相互交往的技巧。因此作為教師對待這些事情,就要正確引導,教給他們處理同伴之間交往的能力。如:在玩遊戲時發生矛盾,應有禮貌地向別人講明遊戲的規則,徵求別人的認同;當與別人意見不同時,要與別人友好地交談,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當做錯事時,要向別人道歉,請求別人的諒解;當有事要求別人幫助時,有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當別人有困難時,要主動、熱情地去幫助、安慰別人。通過沖突,讓學生學會理解、學會幫助、學會與人相處,從而讓孩子在自己的小集體中去學會相互交往能力。

3.在家庭、社會中學會交往

孩子要學會交往,除了在集體中學會交往,在衝突中學會交往以外,還離不開家庭與社會這個大環境。因為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重要地方,也是學習交往的重要場所。因此,家長應該是一個民主的家長,家庭應該是和睦的家庭。這樣的家庭,首先要求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平等關係。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相互溝通,相互瞭解。其次,家長要作孩子的好榜樣,正確處理與鄰里、親人、朋友交往。同時,家長還要尊重孩子之間的友誼。家長對待孩子的朋友也要熱情招待,給予尊重,讓孩子學有榜樣。只有生活在這樣民主家庭的孩子,才會樂意與家長交往,才會善於和同伴相處,樂意與人交往。此外,還要多讓孩子接觸社會,多讓孩子參與社會活動,多讓孩子去一些公共場所,接觸一些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鼓勵他們進行主動、獨立的社會交往,從而增進他們交往的能力。

只要通過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抓住良機,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機會。在多樣化的社會活動中,在多姿多彩的集體生活中,在民主家庭環境中,讓孩子獲得積極的交往體驗,才能培養他們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為適應以後的社會交往、社會活動奠定基礎。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篇3

1、把被動變為主動

有的寶寶不喜歡自己主動去做什麼,一主動就會害羞不敢做,也許寶寶真的不知道怎麼做也不知道怎麼説,緊張害怕不敢做,如果爸爸媽媽們一味的強加給寶寶説“不要害羞不要怕,去做”,寶寶的心理會更加反感,何不爸爸媽媽們自己主動做一次,給心愛的寶寶模仿一次,既教會了寶寶做,又傳遞了關愛。然後告訴寶寶其實這樣做了沒什麼害怕的,多以關心和激勵寶寶。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教師,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用心溝通,用愛理解關愛孩子。您的寶寶一定會在您的教育下健康成長。

2、多陪陪寶寶

很多時候家裏來了客人,寶寶會表現出膽怯,牴觸的心理,這也是害羞的表現,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能當面的批評寶寶不乖之類的話,這樣會傷到寶寶的自尊心。應該在事後多花時間找寶寶談心,鼓勵寶寶説出害羞的原因,找到根源才能正確的引導寶寶走出害羞的心理,多給寶寶一些激勵的話。爸爸媽媽們的愛和鼓勵是寶寶潛能發揮的最佳方法。

3、給寶貝一些獎勵

寶寶在任何時候都希望得到關愛,而且最喜歡禮物了,經常希望收到爸爸媽媽們的禮物,不論是零食,還是玩具,所以爸爸媽媽們就可以從這些方面找到幫助寶寶克服害羞心理的辦法了。比如在寶寶面臨害羞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就可以拿一些糖衣炮彈出來,如果寶寶做到了某些事情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品,爸爸媽媽們同時也應做出誇張的動作讚賞寶寶很厲害。得到爸爸媽媽們的鼓勵和獎勵之後,寶寶才會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也會激發寶寶挑戰自己害羞心理的動力,慢慢的就會養成一種習慣,習慣成為自然,最後成為性格。

4、户外活動

隨着生活條件的提高,家裏的各種設備也是應有盡有,足不出户也能維持日常生活。很多寶寶在家待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除了電視、遊戲還有各種小玩具,接觸外圍的環境相對較少一些,這時候寶寶們難免會不適應外圍環境,所以户外活動是打開寶寶心理的一種很好的選擇,可以選擇週末遊玩,公園,動物園,帶上寶寶一起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和其他的小朋友接觸,因為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的話題才能讓他們自己達到共鳴,在寶寶玩的開心的時候繼續給寶寶一些鼓勵,慢慢的打開寶寶害羞害怕的情節和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