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學生家長溝通(通用5篇)

怎麼跟學生家長溝通 篇1

首先,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到他對待孩子的態度。

怎麼跟學生家長溝通(通用5篇)

其次,對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

再次,是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校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另外,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

最後,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怎麼跟學生家長溝通 篇2

重視第一次與家長見面的機會,給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

與大部分家長的第一次見面,就是新生報道時。家長的心情大都是一樣的,都想借此瞭解自己孩子的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以便確信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因此,我想在與家長交談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家長信服我。二是讓家長敢於接近我。在新生報道時,教師與家長互留下聯繫電話,希望多與家長一起共商育人良策,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這樣,就會讓家長覺得我是個可信任而又平易近人的人,為以後與家長的溝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營造寬鬆的氣氛,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

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樑。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們愉快地與我合作。有些家長,與老師交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因此,我就注意營造輕鬆的氣氛,從不以教育者居高臨下的姿態和家長交談,不用“必須”、“應該”等詞語要求家長怎樣做,孩子的錯更不會責怪家長,而是尊重家長,積極接納每一位家長,把家長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傾聽家長的話,引導家長提出寶貴建議,答應家長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一定會盡力而為,如果不能辦到的我也坦然相告爭取家長的諒解。在與家長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這樣,讓家長感覺到得到老師的尊重,更從感情上也拉近了距離,與家長的談話自然就輕鬆多了,家長也就會經常願意主動和我聯繫和溝通了。

第三、充分了解學生,與家長談及孩子的缺點時注意方式方法。

老師與家長的談話都是為了孩子,作為老師,我覺得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特長和愛好、優點和缺點等等。因此,我和家長談及孩子的發展情況時是比較具體的,從不籠統、模糊和泛泛而談,沒把握和不準確的不説,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我工作的細緻、認真和負責

。而且,我與家長交流時,對孩子的評價也是客觀而全面的,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在談到孩子的缺點時,我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區別對待,與很熟悉的家長我就説得直率一些;而有些家長自尊心強的,會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而感到有壓力的,我就説得委婉一些,注意家長的可接受性,同時也表達對家長心情的理解,以心換心,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就可以達到共同解決孩子問題的目的了。

第四、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就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

一是對於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並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二是對於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讚賞和肯定,然後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説服家長採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憂,少報喜,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四是對於後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儘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説一點,語氣委婉,並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就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

五是對於有些氣勢洶洶蠻不講理的家長,特別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為及規律的觀點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説完,發完脾氣和牢騷,並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後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並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怎麼跟學生家長溝通 篇3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好!我是 同學的家長。首先感 謝貴校給予我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能讓我站在這裏和大家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我感到十分榮幸。學校緊張有序的生活,老師們落落大方的舉止、談吐不凡的氣質、生活樸實的作風、勤奮好學的精神,時刻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孩子,使他們既學會了讀書,又學會了做人(總是在實際生活中的小細節強調着孩子要有愛心、孝心。比如3.8節、感恩節老師都會教孩子回家對父母表孝心。北城國花國小這方面確實比別的學校更用心)。讓他在這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此,我代表與會的家長們對北城國花國小的老師們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和老師們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沒有老師的嚴格要求,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很慚愧,真的沒有什麼經驗可談,有的經驗也是不太成功的。那麼在這裏只是把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説出來,目的在於與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吧。下面我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對於孩子,大人們總是想讓他們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模樣。注重教育的家庭,希望孩子每門功課滿分。培養興趣的父母,巴不得孩子頭腦靈活,點子多多。中規中矩的家裏,盼着孩子知禮儀,識大體,不要唐突冒險。等等這些吧,總之,孩子是父母的一個希望模式,硬要絲毫不差地吻合理想中的模具。我當然也在這羣父母中,希望孩子懂事,有愛心,會思考,能上進。孩子學習自覺性不高,我覺的現在家長煩惱的是,孩子總是不能養成回家後自覺做作業的良好習慣,這一點幾乎是國小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一種“通病”。就是説自覺性不高。下面我就孩子的自覺性説説我的看法:我覺的自覺性是一種意志品質。它指的是:不需別人督促,自己去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我認為自覺性對孩子的成長和智力發展的作用很大。孩子的自覺性表現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比如按時完成作業、自覺複習功課、自己準備學習用具、收拾屋子、自己洗衣服甚至做飯等等。但是,許多孩子都不能做到這些,他們總也玩不夠,既不喜歡學習,也不喜歡幹活,讓家長感到非常頭疼。我就先説我們孩子學習方面的自覺性:因為我平時很忙,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孩子的學習平時基本沒有什麼時間管。所以才讓他上寄宿制學校。孩子放假後就自己回家做作業,複習功課,我們很少有時間管理孩子。回家後,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寫作業。我只檢查就行了。不管多忙多累,我都堅持檢查作業。(有的家長説自己沒文化,沒法檢查,我不贊成。好多沒文化的農民照樣培養出大學生。你看不懂他寫的對與錯,但他寫得好壞還是寫沒寫總能看出來吧!)

我們再説説生活方面:現在的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學"而優則"獎",已成為許多家長鼓勵子女學習的常用手段,"學習至上,成績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標。於是,家長包辦代替了孩子的家務勞動,一是心疼孩子,不肯過早地把責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於讓孩子幹"雜活",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倘若孩子考了個好分數,家裏便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長也沒有了笑容。其實孩子不是天生懶惰的,勤勞類似於一個好習慣,勤勞習慣的培養要從小就開始,讓孩子知道自己該做的事情,父母不能代勞。然而,現在許多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父母和孩子基本達成這樣的共識:孩子只負責學習,其他一切都由父母包辦。如果孩子想幫大人乾點什麼,

大人便會説:“把你的學習抓好。學習好了比什麼都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成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有人為他料理,他根本不用動手,也無須動手。對孩子照顧得越周到,孩子越沒有責任心,越不知道怎樣料理自己的事情。有的孩子早晨,家長几次催她起牀,她還在撒嬌:“再睡一會兒再睡一會兒。”在我們家,我很早就告訴他:“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到週日回校時,我只告訴他現在是什麼時間,其餘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安排。説實話我其實也沒有時間等他就走了,事實證明他處理的很好,因為5年裏他不但沒有遲到,而且該用的東西自己也準備得很好。(我聽説有的家庭孩子回校時一家人都在忙,媽媽給收拾,爺爺奶奶陪着等車,車來了又拉又扯才上學。或者在上車前孩子會提各種各樣的條件,買東西,要零花錢等,不然就不上車。)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一些能力。電視上報道過很多這樣的事例:小孩子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家長。這説明只要家長放手,孩子就能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要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孩子對母親有一種本能的信任,是與生俱來的。母親的懷抱是温暖的、安全的。作為母親,一定要讓孩子的這種感覺更持久。有了這種感覺,孩子的內心才會穩定,才會覺得有依靠。我的方法和別的家長不同,我的方法是像孩子示弱:就是在孩子面前暴露一些不聰明的部分,暴露一點無能、弱點,不能老和孩子談上進、學習、上進、注意力集中、成績要提高等等。要讓孩子知道你也有缺點的,你也很笨、很調皮也有不好的一面 。這樣孩子就會認為你和他説了心裏話,就是朋友了,和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也基本建成了。孩子其實很簡單!(我是怎麼向孩子示弱的呢:好像是4年級計算面積問題的時候開始的。想到孩子已經要慢慢進入高年級了,有些事情可以比以前要放開些,於是我就做了個實驗。就是數學作業每天我只是檢查一下他的書寫問題,不管他對錯問題。改作業以後孩子就質問我怎麼檢查的,錯了這麼多都沒有查出來!我就裝迷糊説不知道,我認真檢查了啊!然後就告訴他:説我以前這求面積學的很不好,數學老師很頭疼我,經常找我談話。所有這塊我真幫不上忙了,你自己認真仔細的做題吧,不要指望我了,上課也要更用心聽講才行啊!就這樣過了幾星期,老師考試了。他考了100分!雖然以前也考過100分,但這次很興奮,據他説班裏平時學習特好的學生都沒考好。通過這件事我明白只要信任孩子,孩子就不會讓你失望!)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玩電腦、看電視,這樣我和孩子也有一個約定,就是週五週六在作業完成的情況下是可以適當玩一下電腦的、看電視。家裏沒有人,孩子一直遵守我們的約定,很自覺,並沒有説這個時間家裏沒有家長就偷偷玩電腦或看電視。有的家長反映,他們家孩子放假後就從電視跟前拉不回來,一直坐電視跟前,玩都不去玩。

回家要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也需要把他在學校的事情告訴你。我的孩子不太愛説他在學校怎樣,我就設計了很多問題問他:你喜歡那個老師?最近的飯菜合不合口味?你最喜歡和誰玩?最近有沒有受到老師的表揚?如果發現孩子有什麼情緒,我會及時疏導。(有一次孩子説不想上學了,我一問才知道是和同學發生了矛盾,看樣子還吃虧了,很委屈,我就細心的和孩子交流事情的經過。原來,有個學生把他的臉盆給弄爛了,但那個同學不承認。老師調查以後批評了了那名同學,責令他弄壞別人的東西一定賠償,又把自己的盆子先給他用。孩子不好意思要老師的,一直遷就了幾天回家。我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後告訴孩子那麼多學生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絆絆,我們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別人。如果你先原諒了別人,你心裏就會輕鬆。否則,你看見了他就彆扭,就不舒服。再有,老師已經批評了他,我們就應該寬宏大量。在我的勸説下,孩子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下週回來,孩子很高興的告訴我他和那名同學還是好朋友,又在一起玩了。家長的教育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要給孩子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法。不要只關心吃飽了沒有,老師嚷嚷你了嗎。而應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的健康。

平時要多與老師交流溝通。要經常向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瞭解孩子在校情況,並反饋給老師孩子在家的表現,以達到相互瞭解,共同配合教育的目的。現在交通方便了,信息業發達了。我們應主動和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多打電話給老師,積極參加家長會。上一次我參加家長會,600多人的學校只來了不到200人。校長和老師很無奈的告訴我,沒辦法,家長不太注重和老師交流,不太配合學校的工作。再此,我呼籲家長朋友們:一定注重和學校的交流與配合,共同教育我們的孩子!

現在看着孩子一天天的變化,不斷的成長,作為家長,我看在眼裏,喜在心上。我知道,他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學校的精心照顧,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離不開同學們的無私幫助,也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他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在此,我向為了我們的孩子而付出辛勤勞動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祝願所有的老師和家長朋友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美滿!謝謝大家。

怎麼跟學生家長溝通 篇4

1善用教師的影響力,引導父母一起成長

這幾年,我經常聽到家長為我為我介紹他們的孩子時,會特別加上標籤,比如説,我的孩子是屬於「慢熱型」、是「觀察型」的,我的孩子「很繃」,或是我的孩子雖然功課不大好,但是他很快樂、很善良等等。聽過幾次之後,我對於如此一致的標籤用語戚到很好奇,所以問了幾個家長,很想知道這些類型是由誰設定的?家長告訴我,是學校或安親班老師對孩子進行觀察後的歸類。

對於這件事,我很不以為然,老師們這樣分類孩子對家長是一種誤導,家長因為信任教師的專業,如果以此放大做為檢視孩子行為的標準,便會越看越同意,這等於自己領着孩子入座於這些標籤中。一個經常被稱為「慢熱型」的孩子,本來只是不大懂得與人相處時應有的禮貌,一旦有過幾次聽媽媽在別人面前説他這種行為是「慢熱」,果真就越來越不與人招呼、越不習慣有問有答,甚至開始躲躲藏藏,以實際行動來顯現他的「人際慢熱」。

我也看過另一個孩子,她的母親總不讓身邊的人有機會跟她好好對話,只要有人跟孩子初見面,她一定會再三強調,她的孩子不會輕易開口,因為她是個「觀察型」的孩子。所以,原本極為簡單自然的應對,也只看到孩子眼睛咕嚕咕嚕地轉,絕不回答任何問話。我發現父母親在幾個類型中特別喜歡「觀察型」這個標籤,也許他們覺得這個類型有比較深刻細緻的傾向,所以更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固守在這個行為之中,而把所有應該給予的正常教導都視為勉強與傷害。

2兒童經常從所受的對待與評價中,定下行為的意向

我反對這些標籤的理由是,當孩子受到過度或不該有的關注時,往往以為這是博得關注最好的方法,因此會刻意強化表現,如果這些舉止並不適當,家長與師長就應該在最自然的情況下協助他們修正行為。比如説,當一個孩子來上課時噙着眼淚,既不説要留下、也不説不想上課,我總希望父母能與我合作,和善地要求孩子自己致出選擇,但選項只有兩個—去或留。既是讓他自主選擇,當然就不能真主意假商量,無論去留都要樂意接受。但如果親師不能合作,就得花上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的安撫、勸慰,到後來又變成談判。結果是父母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孩子也不懂得做決定的重要,這些不斷重複的過程白白浪費淖許多的時間與精力

我認為這就是兒童的「弱」,他們經常從自己所受的對待與評價中,定下行為的意向。一個孩子如果經常從哭當中得到擁抱與安慰、或是特別的待過,眼淚就不會只是傷心時的表達,最後能收放自如地成為溝通的方法之一。成人若在乎孩子,就不該任憑這些行為順勢發展,一定要幫助他們以符合社會共處的方式適應環境。

3教師有最優勢的位置,能以言行同時施教於親子

生活中有許多事可以簡單清楚地為孩子講解,而一個受到尊重的教師具有最優勢的位置,能夠以自己的言行同時施教於父母與孩子。

多數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時,對教師都是尊敬與仰賴的,因此教師在與家長談論孩子的問題時,應該主動想到家長的心情,與由此可能產生的影響。當一位老師管不住在班級裏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可能有兩種選擇——一是與家長討論紀律與常規的重要,然後各盡其力,共同協助孩子加強自己與環境兼容的能力;另一種方法則是請父母帶孩子去看醫生、做檢查。想想看這兩種建議所引發的影響,前者是具體的改善行動,後者卻把父母帶進憂慮的深淵。

我遇過兩位年輕的媽媽,她們的孩子都在小一時就被老師要求帶去看醫生,此後教養的路上便走得憂心忡衝,在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學校來來去去,孩子也無法真正安定下來。另一位則在檢查確定孩子並沒有注意力缺失之後,醫生卻主動要幫家長開列「過動兒」的證明,因為醫生説,這樣老師就不會找孩子的麻煩了。

我所聽聞的親師問題比過去複雜很多,因此常想起韓愈(師説)中的一句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今日家長已深入參與孩子受教育過程的時代,教師所面對的不單只是學生各方面的進步,也應該慎重地把家長的成長納入自己的工作思考中。一個老師只要夠正直、書談舉止有分寸,對家長便可以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教師應該在適當的時刻提醒父母,教育是一個「求進步的過程」而不是「優劣選拔的定奪」,親師雙方應該努力鼓舞學生可喜的傾向與能力,並控制不良的發展。如果教師能讓家長覺得,孩子那些令他們煩惱的事情只是一時的,的確該加以改善,但不要過度關注,並且建議他們用什麼方式改善、解釋為什麼不能用力過度,家長就不會空煩惱或不知所措了。

怎麼跟學生家長溝通 篇5

各位家長、 師生們:

大家好!

我是李娜啦的爸爸,首先很感謝學校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在這裏發言,我很自豪,因為培育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昨天我的孩子迫不及待回家給我説:“老師要我在家長會發言”。説真的一開始我拒絕了她,我覺得我沒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來和大家交流,説大了怕大家説我在炫耀,説小了怕大家説我過分謙虛。在她的堅持下,我今天還是站在了這裏,和大家一起聊聊孩子的教育,説説我家的孩子。

孩子告訴我今天老師要我談談學習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的培養。我直到現在還想不好要怎樣來説。這個學期我從內心來説在百忙的家庭修建中,從不間斷地督促孩子的家庭作業。因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家很單一。過去,孩子和父母相聚的日子一年不超過一個月,幾個孩子經常和她的奶奶生活在一起。我們做父母的沒有很多時間輔導孩子學習,但兩個孩子在學習上都很自覺,放學回家一定首先完成作業,這也是我在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就堅決要求他們做到的一件事,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家是不準有電視機的聲音,不準有聊天的聲音,學習氛圍非常好。其次從小就培養她們閲讀,我記得我以前也聊過我是怎樣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的,我從孩子很小就開始每天睡前講故事直到他們可以獨立閲讀,因為我覺得喜歡看書的孩子,課外知識一定豐富,心容易靜,注意力容易集中,領悟力也會提高。喜歡閲讀使她們的作文水平迅速提高,我記得暑假的時候,她還自己着手寫起了童話作文,讓我驚歎不已!當然因為功底薄弱,草草收場。再有就是學會學習,記得娜啦曾經問過我上課記筆記一事,她説是把老師説的每一句都記下來,還是有選擇的把老師説的話記下來,還是將黑板上老師寫的都記下來。我問她是怎樣想的,她説她認為是選擇性的把老師説的重點記下來,我覺得很對,説明孩子已經知道該怎樣學習。

其實,説到學習自覺性的培養,我個人認為讓孩子覺得學習是快樂的一件事,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自覺地學習了。可是快樂的學習又談何容易啊!這就是我們家長自己要思考的問題了。

就像種花草樹木一樣,只有認識花草樹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予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才會鮮花茂盛,樹木成蔭。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