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演講稿範文大綱

2019年8月21日,中國女排姑娘站在里約奧運會冠軍領獎台上,給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女排精神,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女排精神演講稿範文,歡迎閲讀,向女排以及全體體育人員致敬。

女排精神演講稿範文大綱

女排精神演講稿範文

很多年後,中國更強大了,中國人依然會想起2019年8月21日的這個場景:中國女排姑娘站在里約奧運會冠軍領獎台上,齊聲高唱國歌:

“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中國女排里約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襲命運,咬牙死磕,絕地反擊,最終迎來氣壯山河的勝利!

這是里約奧運會中國人最關注的一場比賽。一位“80後”媽媽在朋友圈裏寫道,她帶着6歲的女兒在客廳裏看完了這場直播,“奏國歌時,我把女兒拽着站起來,一起跟着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刻骨銘心的集體記憶、共同情結,對中國人來説,中國女排就是集體記憶、共同情結。新一代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偉大勝利,又在中國年青一代中延續和強化了對這支隊伍和“女排精神”的認知和情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向世界緩緩打開。那是一箇中華民族爭取“球籍”的年代,百廢待興,而又迷茫困惑,中國人需要精神偶像。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帶來了一場關鍵勝利。1981年年底,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7戰7勝,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

那時在中國,黑白電視機都不多見。決賽那天,人們黑壓壓一片守在電視機前、廣播前,收看收聽中國女排對陣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軍,中國女排3:2獲勝。舉國沸騰。天安門廣場上,人們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在今天回望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那是一個人人談理想為榮的年代,那也是一個國人爭先恐後用勤奮與智慧改變祖國面貌的年代,而中國女排用“五連冠”的佳績,對各行各業的中國人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為當時的改革開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誠如當時《人民日報》頭版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所言:“她們的勝利捷報,也使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全國人民得到極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己,我們難道不應該好好向她們學習嗎?中國女排在體育戰線上為國爭光,我們就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多作貢獻嗎?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

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還不到5千億元,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7萬億元。各個領域,中國都迎來了收穫時刻。中國人對待奧運金牌的心態,越來越理性。畢竟,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已不僅僅是體育了。但是,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上對巴西、荷蘭、塞爾維亞的比賽,為何仍然讓中國人揪心關注、熱淚盈眶?

這又是一場關鍵時刻的關鍵勝利,遠遠超出了一塊金牌的含義。中國人從這場比賽中,看到了理想的復甦,看到了奮鬥的價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天,中國已進入改革攻堅階段和深水區,前面路上充滿激流險灘,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對改革的複雜形勢,許多人像中國女排在里約那樣“一分一分咬牙頂”,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縮,還有人墮落……在今天,時代和人民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越來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如果沒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沒有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任何一個民族都難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談不上實現偉大的夢想。

“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堅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夢想實現的路徑嗎?中國人用“女排精神”去堅持去努力,像中國女排那樣專注、團結、拼搏,一定能夠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的提出,基於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的歷史大背景以及當代中國發展現狀,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都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指明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夢想總是美麗的、動人的,是激勵人前行的不竭動力,但追夢之路,並不平坦,有不少的艱難與險阻,有不少的挑戰與考驗。

如果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國中國女排之崛起,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投入改革開放;那麼,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女排的勝利,將再度激發中國人的精神動力,自信地走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

女排精神演講稿範文

在中國有一種精神被人銘記於心,它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人,它激勵着人們頑強拼搏,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它就是女排精神,一個時代的產物,歷史的遺產,它可以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它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遵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它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鬥的標杆和座右銘,鼓舞着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改革開放早期階段,國人猛地意識到與世界的差距,而變得有些失落和彷徨。在這一背景下,‘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其實就是在向國人和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許多中國人則通過女排精神,真實地體會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學習女排、振興中華”成為口號,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女排的熱潮。

我突然想起二戰結束後的伯爾尼奇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後的德國民眾忙碌於戰後重建的日常工作之中,但此時的德國在各個方面都一蹶不振,整個國家的人都處在一種失落和彷徨的狀態中,不過事情在1954年發生了轉變,在1954年瑞士舉辦的第5屆世界盃比賽裏, 德國國家足球隊打入了世界盃的決賽,將在瑞士城市伯爾尼迎戰當時世界公認最強的足球隊匈牙利,勝算近無。因為當時的匈牙利在世界上還沒輸過比賽,他們先進的技戰術在當時的環境下無人可敵,然而,德國國家足球隊不可思議地戰勝了匈牙利隊,第1次贏得了世界盃冠軍,這一難得的勝利被世人譽為“伯爾尼奇蹟”。在當時那個特定形勢下,應該承認,這樣的勝利極大程度上給德國人從精神上注入了一支強心劑!使德國人開始重新恢復了自信心。另外,伯爾尼的奇蹟也是一次體育精神的奇蹟,勝利屬於真正團結拼搏的日耳曼人,或許是老天的意志吧!此後德國人一直以“伯爾尼奇蹟”來激勵自己,這種精神在德國也是鼓舞了整整幾代人,直到今天這種精神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由此對比,便不難發現這二者之間競如此相似,而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奮力拼搏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女排精神不僅成為了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整個民族鋭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

女排精神的產生也是和時代還有社會背景相關係的,早在60年代,有“魔鬼教練”之稱日本著名排球教練大鬆博文帶領日本女排創下157場連勝的奇蹟。1964年至1965年,大鬆博文應周恩來總理邀請,3次來華,幫助訓練中國女排。大鬆博文教練給中國女排帶來了“魔鬼式”訓練法,他在訓練中很注重“嚴格要求、團結協作、頑強拼搏”,而這也是“女排精神”最初的源頭。大鬆博文開創了外教來華執教的先河,從此,吸收了先進技戰術理念的中國女排逐漸崛起。而在當時中國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後的恢復期,浮誇風較嚴重,工作不踏實的現象很普遍。這個時候大鬆博文其新穎的訓練方法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高度重視。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在看過大鬆的訓練後,也提倡要腳踏實地地進行排球訓練。後來經過了文革、改革開放,很多年過去了當初的那些隊員都已成為人母,此時國家體委要求各省運動隊恢復正常訓練。1976年6月,袁偉民走馬上任重新組建中國女排,並召回了一批已為人母的老隊員;同時也挑選了一批年輕選手,後來“三連冠”時的主力曹慧英、楊希、陳招娣都是15歲左右。重新組建的中國女排處於上升期,在大賽顯露鋒芒也是時間問題。

1981年,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的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經過了7輪28場激烈的爭奪,11月16日,中國隊以7戰全勝的成績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緊接着,在1984年的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實現了三連冠的夢想。中國女排並未就此止步,在1985年的第四屆世界盃和1986年的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連續二次奪冠。於是,從1981年到1986年,中國女排創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開創了我國大球翻身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