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演講稿(精選7篇)

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1

尊敬的__:

家國情懷演講稿(精選7篇)

大家好!

人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及貢獻。新時代,新徵程,吾輩新青年更應肩負起時代的責任與使命:為時代揚帆,為國家築夢。方能不負青春,不負此生芳華。

回往歷史的波瀾壯闊,我們不禁憶起那一位位為國家擔當的有志青年,宛如閃耀在時代中的星火,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社會動盪,一位位思想家敢於向時代發聲,“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那動盪年代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猶如一粒火種,在中華文明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無數的遠方和人們,都與我有關”,時代的重任肩負在以筆為劍、深刺黑暗胸膛的魯迅先生手中;肩負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成功的周總理身上:“吾輩生於積弱不振之中國,安忍坐視不一救耶?”總理向時代發問,向青年號召,要將民族復興的責任與使命,牢記心中。

動盪年代的責任意識彌足珍貴,而和平年代的家國情懷也同樣值得讚頌與敬佩,“時代楷模”程開甲,隱姓埋名十數載,為國鑄重劍;“人民的生物學家”鍾揚,將生命獻給種子,在高原上綻放生命;“耶魯大學”高材生齊玥飛腳踏泥濘俯身躬行,在棘刺和田壟中拓荒,埋下的是種子,收穫的是理想;為貧困人民脱貧,他始終奔赴在攻艱前線;為邊疆和平奉獻,守望在時代前線的駐邊戰士;不辭勞苦把責任和細緻融入生產、融入生命,他們是無私奉獻,具有責任和擔當的大國工匠……

一代代青年將責任牢牢握緊,把握時代的航舵;一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責任宛如時代的星火在空中閃耀。

回望改革初期,在那個改革大幕初啟,中國奮力追趕世界的時代,激盪夢想,四十年已過,中華大地轉瞬已是滄海桑田,可新時代新青年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馳空想,不騖虛聲,以自身的力量為時代發聲;改革開放天地寬,砥礪奮進正當時。

新時代的追夢人,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團結起來。為時代揚帆,為國家築夢!

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多同學都喜歡過節,但是大家是否有想過節日是怎麼來的呢?對於即將迎面而來的端午節,你是否去了解過它的來源呢?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要多去了解一些中華文化,慢慢的積累起來,我們就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提升一個高度,也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加內含底藴深厚的華夏兒女。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感受端午節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和大詩人屈原有關聯的,屈原是一名振振有名的愛國大詩人,他愛國,最後投身於汨羅河,最後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在端午節這一天向河裏投粽子,以此來紀念他,愛戴他。其實更早大家是在端午節這一天祈求身體健康,祛病除災。直到今天,我們依舊繼承着以前的習俗,每每端午,就在耳朵背後帶上一片艾葉,話説這樣就不會感到頭痛了。所以我也總是在這一天早早就帶好了艾葉,為了祈求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相信大家的家庭在端午這一天,也有很多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雖然看起來簡單也不太符合實際,但是確實我們一筆非常豐厚的財富啊。在文化上,我們是需要去尊重和繼承的,這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責任。不管是紀念屈原,還是為了祈求一份健康,我認為大家都應該把這樣的習俗和文化傳承下去,不至於到未來的世界丟失了這些美好的文化。所以在這裏,我熱烈的號召大家,端午佳節,請在平常粽子的同時,多去了解一些鄉俗文化,為我們文化的繼承傳播一份力量!

端午節,希望大家可以在家裏開開心心的包個粽子,體驗勞動的快樂,也體驗端午給我們帶來的成就感。也希望大家帶着一份赤誠的心嘗一顆粽子,去紀念我們屈原詩人的愛國情懷,也為我們良好的傳統文化接力傳承!同學們,端午節就這樣到來了,在瞭解了節日文化的情況下,讓我們衷心的為我們的端午祝福,為我們的祖國祝福,也為我們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祝福吧!這一個端午節,是一個你我安康的節日,也祝願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即使這是一個紀念性的節日,但是也希望能夠帶來一些未來的希望,讓你我,在這條道路上共同前行,共同健健康康的成長!

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4

端午節現在似乎只是個簡單的節日了,吃粽子,吃完了,端午節也就完了。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既然是傳統就還有着相應的文化。我們在過節的時候只忙着吃了,卻忽略了相關的文化。為什麼要吃粽子?它有什麼背景?我們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挖出文化來,我們要靜下心來,去發掘,結合地方特點、時代特徵去創新!如果我們繼續忽視傳統端午文化,可能不久的將來連吃粽子的傳統也會丟了,現在不是有許多年青人都不知如何包粽子了嗎?因此有必要大呼一聲:捍衞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記念伍子胥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

端午節已過,相關的話題卻還很多,在諸多言論中,屈原和粽子是兩大熱門詞語。端午節當然與屈原有關,也是要吃粽子的,這是我們的老傳統,祖宗的東西,還是不要輕意丟棄的好。問題是,我們説了説屈原、吃了吃棕子,是不是就真正的明白了端午節,是不是就真的傳承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5

家,對所有的人來説,都是温馨的字眼。對於戲耍的孩子,家是黃昏的炊煙、遮雨的屋檐,是噴香的菜飯、是爸爸慈愛的笑臉媽媽懷抱的温暖;對於離家的人兒,家就是漂泊後的歸宿,疲累後的港灣,是遊子心底的歸依,是白髮人葉落歸根的夙願。

隨着歲月的遷移,伴着成長的腳步,走出家門,媽媽是家的牽掛;走出國門,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長江黃河泰山崑崙,家是相同的血脈,是傳承的文化,是五十六個民族,是我們的大中華;而縱觀歷史的變遷生民的轉換環境的演變,地球天下宇宙又何嘗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

家是永遠的牽掛。李白仗劍天涯,飄逸瀟灑,仍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把對價的思念託付給北歸的大雁;“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家是杜甫顛簸流離、骨肉離散的思念。

然而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無論遭遇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高冠,佩長劍,行吟“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生命便無從附着。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誰能懂得辛棄疾這個遊子那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的愁思,也只是悲劇詞帝“李煜”對南唐故土一席的懷念

有國才有家,國泰然後民安。國家是皮,家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翻閲中國的近代史,回望我們的昨天,我們曾經歷過那麼多的苦難和考驗,百年屈辱,八年抗戰,洪水,非典,雪災,還有20xx,5,12大地震的汶川……我們一次次被*在地,然而更一次次挺起腰桿,明天我們或許會面臨着更多的苦難、更大的考驗,然而背靠960萬平方土地的祖國,面前是13億雙手的温暖,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度過?

作為我們,新時代的驕子,應該怎樣成長,才能無愧於“未來中國的脊樑”?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講究修身、治國、平天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出發,飽讀詩書,站在文化的前列,站在世界的高度,然後我們才能一步步走出小家,心懷祖國,放眼天下。

今天終將成為歷史的昨天。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心中長久地懷有這份厚重的家國情懷,他日回望,生命定能書寫出最輝煌的篇章,我們一定無愧於中國的脊樑!

請讓我用幾句歌詞來結束我的演講,題目是:《用愛寫的家》:

誰説識字憂患起偏偏是世代書香人家

博古通今以明志淡泊寧靜自高雅

滿屋的經史哲論一張口家國天下

指點江山五千年激揚文字論華夏

並非採菊東籬下不過是尋常百姓人家

燕子飛過屋檐下炊煙裊裊映丹霞

少不了家長裏短説不盡酸甜苦辣

心中明月清風坐看風雲變化

都是一樣的路啊一樣的雨雪風霜

一樣的世事冷暖一樣的春秋冬夏

都是一樣的情啊一樣的真真假假

一樣的悲歡離合一樣用心寫的愛

用愛寫的家

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xx學院12級物理方向的,很榮幸能夠站在這個講台,與大家分享我大學四年的青春足跡和心路歷程。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一個致遠人的家國情懷。

心懷大愛,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這是父母一直以來對我的教育。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從小熱愛自然科學的我在收到交大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就決定了加入致遠學院,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為國家的基礎科研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在致遠逐夢的四年,我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中暢遊,領略了諾獎得主的風采,結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後在物理系劉熒老師的超導實驗室、張潔老師的顆粒物質實驗室和製冷所巨永林老師的低温工程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畢業設計期間,在巨永林教授的指導下,我獨立完成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805所的火箭氧箱增壓模擬工作,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最終,我決定跟隨巨永林教授繼續攻讀低温工程方向的博士學位。

故事説到這裏,似乎可以畫上句號了,然而,這幾乎是每一個致遠人共同的故事,與我的演講主題"家國情懷"也只擦了一點邊。與大多數致遠人不同,對我的心路歷程產生重大影響的是擔任致遠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的經歷。

剛進入致遠學院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科研中,將來能用所學的知識回饋社會與國家。心中這份最原始的家國情懷一直伴隨我走過了兩年大學時光,也幫助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直到競選致遠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時,我的想法開始發生了轉變:作為學生黨員,我有責任把這份家國情懷傳遞給身邊的同學,用我的正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而學生黨支部書記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平台。

當然,困難是不可避免的,我也曾經因為支部工作與科研學習的衝突而感到焦慮和不知所措,因為同學們對黨建工作的不理解而感到失落與彷徨。

但最終,這一切都成為了我成長的動力:我從14級計算機科學方向的預備黨員徐世超同學身上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我在15級新生入學時邀請老黨員為新生寫信,讓同學們對入黨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在我和支部黨員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優秀的致遠學子加入了黨支部這個大家庭。黨支部成員同時也是我的好朋友袁家興同學,曾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他在大四時決定跟隨物理系邢向軍教授攻讀理論物理的博士學位。

當我問起為什麼做出這一選擇時,他告訴我,祖國是他盡責的陣地,他願意在中國實現自己的科學夢想,為國家的基礎科研事業奉獻自我,實現人生價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兩個擁有同樣理想信念的靈魂產生的共鳴。

出於對致遠學院以及學生黨建工作的熱愛,我在大四下半學期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研究生階段以學生黨建工作輔導員的身份繼續留在致遠,為學院的學生黨建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輔導員面試過程中,一位評委老師問我為什麼要擔任輔導員,我的回答是:

我希望把這份家國情懷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希望,在黨支部的引領下,能有更多的致遠學子留在國內,或在出國深造後回到祖國,投身國家的基礎科研事業;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屬於中國的學術大師活躍在全球基礎科研領域的前沿,讓世界為之矚目!

謝謝大家!

家國情懷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家國情懷,我的中國夢

你只看到我的挑戰,卻沒看到我的發展,你有你的美國夢,我有我的中國夢,你否定我的現在,但我決定你的未來,你嘲笑我一無是處到處山寨,我可憐你總是在經濟奔潰中徘徊。你可以輕視我們貧窮落後,我們會證明21世紀是誰的時代,復興是註定孤獨的旅行,路上總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我們會恢復昔日的榮光,我是中國人,我為中國代言。…………

我想世界絕對忘不了20xx年,那一年,有一場曠世絕倫的世界博覽會,56個國際組織,160個國家,250個會館,萬人空巷。沒錯,是上海世博會。如果我跟你們説這就是我的中國夢,如果我跟你們説這就是我的中國夢,你肯定會想廢話這不已經發生了。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是一個人在103年前的夢想,20世紀初,軍閥混亂,戰爭頻發。外有強敵,內有動盪,那個年代,那個環境,竟然有人膽敢提出如此夢想,創立萬國博覽會,那個人叫陸士諤,1910年他出版了《新中國》一書,書中大膽暢想了舉辦萬博博覽會的盛況,展現了一個獨立,自主,強大的新中國。但是,當時的中國是岌岌可威的,隨時可能成為他人的板上魚肉,他的夢想被扼殺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即使面臨着一次又一次生命危險,他積極參加各種革新活動,把自己的想法寫種新聞輿論,廣播宇宙,1944年,這位偉大的暢想者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卻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你的努力定會換來夢想成真的一天,因為我們親自證明了這一點,你看,在那浩浩蕩蕩的70年裏長江壯,黃河猛,泰山熊崑崙堡,嫦娥奔月。蛟龍探海,北斗升空,杭甬動態,我們已經完成了他們的夢想,但那是他們的夢想。

我心目中的中國夢是這個樣子的,在那個夢中,城市和農村的孩子能夠平視教育機會,在那個夢中,我們不用拼個幾年,只能在北京買個衞生間,在那個夢裏,我們再也不用羣批永遠拼不過的老爹,在那個夢裏,cctv5能多多直播我們中國足球,在那個夢裏,是我們的島就是我們的島,我不想提起那個被歷史蹂躪過,我只想説,時代早已賦予我們一種使命,那就是自信,高傲的態度去面對新的槍林彈雨,我相信那一天絕對會到來。那一天,年輕*和美國白宮共談建築之美。那一天,奔騰的黃河之水能與密西西比共論實事浩浩,我相信,這就是中國夢,但這絕不是夢。因為。我們要向他們證明,我泱泱中華與蒼天齊壽,與日月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