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精選17篇)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

李敖:劉長樂先生感謝你,沒有你我今天不會站在這兒。姜院長是我的老朋友,所以我可以開一句玩笑,他為了把我今天講話故意的學術化,所以變成了這類樣子,和他坐在一起。實在我跟大家説,他講得太長了,並且他的普通話講得不夠好。學問一級棒,語言不好。我跟大家説,我最怕這類講堂,緣由講過,作為一個演講的人,他要很禮貌地照顧每位,可是當講堂是這個樣子的時候,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我就覺得我自己是一台電風扇。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精選17篇)

今天我在這裏很倚老賣老地説,我看過的上海你們都沒有看過。遠在 56 年之前,當我離開上海的時候,我看到一幅景象就是在這個外灘,在銀行的眼前,上海的人人民警察察騎着大馬手裏拿着皮鞭打羣眾,羣眾怎樣來的?清早 5 點鐘戒嚴的時間一解開,四面八方湧向上海的銀行,幹甚麼呢?往擠兑黃金。這些黃金是當時國民黨政府搜刮了人們的財產,用金圓券搜刮人民財產,就是説你家裏有黃金,除你手指上的金戒指之外,全部向政府來兑換金圓券。假如不兑換的話,黃金沒收,人法辦。這些黃金被國民黨政府搜刮走了以後,忽然一夜之間要賣出來了,就是你買到一兩以後,到外面賣可以賣 2 兩的價錢,所以上海人瘋了,就拼命擠兑黃金。當時上海有一組人人民警察察叫做「空中堡壘」,就是騎着大馬拿着皮鞭打,打都打不散,我親眼看到一個滅亡的政府,一個亡掉的中華在最後兵敗山倒的時候是甚麼樣子。

我和他們一起逃到中國台灣,當時我沒有選擇權,由於我只有 13 歲。當我現在又回到了上海, 56 年以後我回到上海,大家知道我的感覺嗎?就是我看過那末悽慘的畫面,你們都沒有看到,你們也不會感覺有甚麼不同,可是對我而言,我才知道國家的富強是多麼的重要,特別在上海我看到了,請鼓掌。

在復旦講「尼姑思凡」

我這一次回到祖國的報告是分三場,剛才姜院長給我定的題目都是假的,我真的題目是三個定位,第一個定位是我在北京大學要講金剛怒目,我在清華大學要講菩薩低眉,我在復旦講甚麼,要講尼姑思凡。為甚麼要講尼姑思凡?講到我們理想及現實一面。

在元曲裏面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譏諷尼姑的話,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往了頭髮,她看到一些男青年以後,她把眼看着眨,眨巴眼看他,眉來眼往,叫思凡,就是比較務實的一面。

一個匈牙利的作家當年是共產黨,後來脱離了共產黨,叫卡斯利,他寫了一本書叫做《下午的黑暗》。這本書裏面講到老共產黨被整的時候,要槍斃他的時候,他最後和整他的年輕的共產黨説,兒子,你們休想硬把天堂造出來。可是大家想想看,我們真的努力往硬造天堂,照着説法,他在 45 歲之前花了 20 年往打仗,可是在 49 年以後,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共產黨很努力的往造出一個天堂。

可是説其中有 20 年的時間浪費了,為甚麼浪費了?大躍進、都浪費了這些時間,甚麼緣由?我們想到漢朝的一個故事,漢朝有一個天子,你們都叫他漢高祖是錯的,應當叫漢高帝。漢朝的天子是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衝帝、質帝、桓帝、靈帝、獻帝,獻帝就三國了,大家知道我的記憶力是多少的好嗎?漢高帝劉邦痛恨知識份子,痛恨復旦大學的學生(笑),知識份子來的時候是戴着帽子,一把把帽子抓下來放在下面撒尿,就是看不起這些人。有一個人叫陸賈,就和他講,説怎樣樣治國。劉邦説,馬上得天下,老子是騎着馬得到天下的,誰要聽知識份子講課啊?陸賈講了一句話,你馬上得天下,你不能馬上治天下,治天下需要專業人才。這個專業人才我在北京的時候是説出自北京大學清華,當我到上海的時候,就説是出自復旦。(笑)

由於沒有專業人才,用愛國的熱情拼命想把天堂造出來,所以我們付了代價。可是我們又回頭想,我們有無機會建造一個天堂?當方法對的時候,當時來運轉的時候,我們覺得有一個機會可以造出天堂。

今天是中國的大好機會

大家想想看,有一句外國話:中國人的機會,這句話是諷刺的,是看不起的,是美國過往在西部淘金時代講的一句話,中國人的機會,就是中國人的機會是很渺茫的機會,只要你變成中國人,就沒有機會。可是現在我覺得,我們中國人有機會,不但中國人有機會,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字都有機會。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看,過往我們的呆板印象裏,中文是很難學的,中文是很難認的,不是嗎?我們偉大的共產黨曾努力要消滅這個中文,共產黨這麼多年來的努力只造成了簡體字成功了,可是大家知道不知道,簡體字面對現代的時候,它有題目了。

題目在哪裏?當中文你不往寫它的時候,中文很輕易學,我告知大家,中文是全球最簡單的文化,從文法而言,是非常簡單的文法,東風又綠江南岸,這個綠可以是形容詞當動詞,我們中文有這麼優秀的轉變的能力,大家知道嗎?這類東西大家過往説中文不利於發展,要消滅它,可是大家想想看,我們今天要消滅它,發現忽然中文鹹魚翻身,就是由於了現在的科技,當打字的時候發現一個字一個音是最好的一個輸進方法。

當我們知道中文裏面有很多同音字的時候,我們知道有困難,可是我們把它解決。我李敖穿的衣服的「衣」字有 156 個字的同音字,比如我李的「李」字,有的是有音沒有詞,怎樣解決這個題目?有待於復旦大學來面對。我們中文把它發揚光大,為甚麼消滅不了?它有那末厚的文化基礎,為甚麼?它有十萬字的古書在我們的背後,它不是埃及文字,也不是巴比倫文字,中文是一個活的語言。

我們現在講英文,英文在 14 世紀的時候是一個地方語言,它是德國式的一個土語。英國那個時候國會開會文,大學講課文,吵架文。可是當英國人出了莎士比亞,出了約翰生,出了這些人以後使英文變得越來越強勢。到今天,英文直接要挾到全球各國語言,包括法文和中文。可是當現在電腦科技出現的時候,英文要挾不到我們,我們發現有這麼好的基礎來發展我們的中文,並且發展我們中文的思路。所謂中文的思路就是過往由於中文的智庫組經常常使用 4 個字的成語來表達思想,大家知道這個思想,可是當我們仔細想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這個裏面有很多很好的文字。假如這個屋子着火了,大家奪門而出,請留意這個奪,這個奪字很重要。我李敖講的好,他們眼淚奪眶而出,我講得太好了,眼淚都快出來了。打敗國民黨,國民黨聞風喪膽,大家留意這個看字,中文有一些極好的特點。

我必須和大家説,固然你們的國文很好,的確趕不上我,為甚麼趕不上我?由於你們缺少一個竅門,甚麼竅門?就是我有一個本領,把任何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除弄數學之外,弄文學,弄語文,要把它量化。比如説我站在這裏,我們描寫老中青三代,我告知你我們怎樣描寫,我會説當我年輕的時候,我關心的是大小,當中年以後我關心的是是非,當我老年的時候我關心的是硬軟。人生既然是這樣分的,剛才我往 1 號,當我 60 歲的時候往了 1 號出來,大家知道我們男生的褲子前面有一個拉鍊,拉鍊前面有一個布蓋蓋住這個拉鍊,那塊布英文叫做 FLY ,當我 60 歲的時候經常小便出來,拉鍊經常沒有不拉起來,當我 70 歲的經常拉鍊不拉就小便,用具體的方法描寫我 60 ,描寫我 70 ,這是多少的重要。當我們説這是女孩子,這是老頭子,這不是最好的中文,當我們説這是紅顏,這是白髮,這才是最好的中文。

用四個字的語言説,現在我在倚老賣老,大家想想看,倚老賣老這四個字多麼有趣,倚是靠着老,可是也是大模大樣的,似乎坐在椅子上,這就是我所説的中文有它的好的語言,有它好的表現法,有它好的意境。並且當中文電腦化以後,我們才發現簡體字不好認,繁體字好認。根據原結構出來它好認,當我們不寫它的時候,它就好認。所以我們想想看,我們要不要把中文的優點用現代的科技把它開發下往,我們有很多意境是洋人所沒有的。比如英文有一個 AJAR ,就是門是半開的,中文沒有這個字,我們可以用中文的意境,所以我們寫書,寫西廂記,説待月西廂下,迎風户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這就是中文的意境。比如説,宋朝的黃山谷,他忽然説香來了,一聽説香來了,每個人都這樣子嗅,他説不對,他説香氣這樣聞就不是香氣,香氣是你坐在這兒,忽然一股香氣到你的鼻子裏了,香氣是主動你是被動,這樣感覺出來的香氣才是香氣。這麼細膩的感覺在我們中國文學裏面可以看到。一樣的黃山谷也説,當他做官被貶官,有一次到城門樓裏把他關在裏面不讓他動,外面在下雨,人出不往,他把腳從窗户伸出往,由於雨水淋到他的腳,他説我生平沒有感覺這麼快樂,大家想到這個意境嗎?這是了不起的意境。所以我們在中國的語言和文字裏面,中國的思想裏面可以保存這麼多的意境,用現在的科技我們把它發揚光大。

我講這些事情就是告知大家,當有一個東西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有了這個機會。美國有一個文學家馬克吐温,這個孫子一生賺了很多錢,可是都糟踐掉了,由於他喜歡投資發財,可是每次投資都失敗。最後來了一個人説我有一個玩藝,你這麼和它講話,隔壁就聽到了,就是電話。可是馬克吐温説這是甚麼玩藝,我不要投資,所以他就失往了這個機會,一生要投資,最後碰到一個最可以投資的他遺漏了,這就是機會的題目。我以為今天我們遭遭到一個好的機會,中國人應當面對一個機會。我經常説過往歷來沒有碰到這麼好的機會,今天我們碰到了,我 (此 資 料 轉 貼 於們要珍惜這一次機會。

有人打我李敖的主張,説你到了北京你要罵共產黨才過癮,有的人也打我李敖主張,你到了北京你要捧共產黨才過癮,我李敖是給你們玩的啊!?(笑)

我剛才在車裏和劉長樂老闆説,天行有常,立身有本。我們這類人該説的就要説,該説對的就要説對的,該説錯的就要説錯的。可是,我們知道講話要有技能,硬梆梆的講話是不好的。所以我給大家演講,第一次報告是金剛怒目,第二次報告是菩薩低眉,第三次是尼姑思凡,為甚麼叫做思凡?就是女的下輩子要變男的,男的下輩子要變成佛,這是佛教的整個精神。女的下輩子成男的,這是尼姑的理想,可是現實上面她覺得十丈軟紅,燈紅酒綠,覺得很遺憾,這是現實題目。所以我的意思是説,我們現在不要再談理想題目,可以談一點現實題目。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2

主持人、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榮幸有機會在20xx復旦大學國務學院開學典禮上發言。

我時常在思考,開學為什麼需要一個儀式?儀式的目的是什麼?在我看來,多數儀式都是為了創造一種莊嚴聖潔的氛圍,讓人能夠超越日常的瑣碎事務、深刻省思自己來到此地的使命。

我要講的題目是“未來屬於創新者”。

公元1486年,一位36歲的熱那亞人來到了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他此行的目的是要來尋求一筆風險投資。當他跟當時西班牙最富有的一對夫婦進行談判後,那對夫婦對他的商業計劃書始終疑慮重重,談判以失敗告終。這位熱那亞人走出這對夫婦的府邸時感到無比絕望,他充滿幻想的商業計劃不僅在英格蘭、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無法得到資助,而且在西班牙也失敗了。然而,時隔六年之後,就在他感到走投無路的時刻,那對夫婦派人找到了他——他們最終決定資助他的商業計劃。他,欣喜若狂。這位熱那亞人名叫哥倫布,他的商業計劃是要發現新大陸,那對夫婦則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一世和國王斐迪南二世。數月之後,哥倫布率領他的船隊發現了美洲。由此,新的全球史得以展開。哥倫布,是創新者。

事實上,世界正是哥倫布這樣的創新者推動的。

當查爾斯·達爾文發表進化論時,那還是一個上帝創世説主宰的世界。達爾文是創新者。

當亞當·斯密倡導自由市場經濟時,歐洲還是一個盛行重商主義的時代。斯密是創新者。

當福澤諭吉力主“脱亞入歐”時,日本還在傳統與變革之間搖擺。福澤諭吉是創新者。

順便説一句,如今查爾斯·達爾文、亞當·斯密、福澤諭吉三人的頭像都印製在英鎊、日元的紙幣上,代表了一個國家對他們的認可。

當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的第一篇論文時,那還是一個牛頓力學範式所支配的物理學世界。愛因斯坦是創新者。

當孫文呼喊“創立民國”時,中國還是一個皇帝統治的國家。孫文是創新者。

當馬相伯老校長1920xx年以自有資金創辦復旦公學時,中國還只有官辦大學與教會大學。馬相伯是創新者。今天的我們,依然受惠於這種創新的恩澤。

當吳敬璉、厲以寧這一代經濟學家30年前呼籲市場經濟時,中國還在是否要擺脱計劃經濟體制的道路上徘徊。吳敬璉先生是復旦校友。吳、厲是創新者。

這些創新者要麼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知,要麼直接增進了社會的福祉。

同學們,今天開學了。所以,對諸位來説,今天是一個新的起點。

作為一名復旦教師,我不擔心你們的智力,你們都是千里挑一的人;我不擔心你們的努力,你們早已養成了勤勉進取的習慣;我也不擔心你們的能力,你們多數人都能用有限的資源去達成關鍵的目標。我惟一擔心的是,你們是否具有成為創新者的勇氣?!

如果一篇論文、一部專著和一項研究,幾乎得到所有同行的贊同,那麼這樣的作品很可能沒有提供任何新理論、新方法與新事實。要知道,新事物的誕生,通常都會遭到質疑與嘲笑,甚至被視為異端。然而,異端往往是創新的徵兆。並非所有異端都是創新者,但所有創新者一開始都可能被視為異端。如今的主流,都是曾經的異端;今天的異端,也可能是明天的主流。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因為他人的贊同而感到欣喜,因為我們或許只是附和了成見;我們也不必因為他人反對而感到沮喪,因為我們或許正在給一個領域開創新路。

短期中,創新者可能會遭遇重重阻力、面臨種種挫敗、甚至使自身置於險境。有人會告訴你這個不可能,那個做不到;這個不正確,那個有風險。但是,長期中,世界的未來正是創新者所形塑的。

對諸位同學來説,在既有的世界中努力奮鬥,無疑也有望成為優秀的人,但這種優秀不過是在既有秩序中獲得了一個較高的位置。惟有創新者,是開創新世界的人,是新事物的催生者、孕育者、推動者和成就者。長期來説,世界今天的樣子,不過是一代代創新者一路行走的足跡。

今天,同學們從中國各地、世界各地來到復旦大學國務學院,坐在前排的教師們對你們都抱有很大的期待。《詩經》説:“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大學》又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天既有的一切終將消逝,未來屬於你們這一代,未來屬於創新者。

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萬物復甦、播種希望的季節裏,我們又歡聚在美麗的校園,共同憧憬新學期美好的未來。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全體教師祝同學們在新的一年裏快樂健康成長,學習蒸蒸日上!

告別了冬天的寒冷與嚴酷,百花競豔的春天向我們展開了笑顏;告別了假期的閒睱與沉寂,和諧温馨的校園又充滿了歡聲笑語。新學期的開始,意味着新的希望、新的憧憬和新的征程。作為教師,在新學期裏,我們會本着“對學生負責”的宗旨,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以敬業務實的工作精神開拓進取;立足於講台,向課堂教學要效率、要質量,奏響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凱歌!用新鮮的活水澆灌求知的心靈,用靈動的智慧音符去彈奏學生的“心靈的樂章”,用和煦的師德春風去撫慰學生稚嫩的靈魂!絕不愧對“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甘將心血化時雨,潤出桃花一片紅”。我們願傾我們所有,全力以赴。因為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註定我們的夢想榮譽都與你們連在了一起,你們是幸福的,我們才是快樂的;你們是進步的,我們才是欣慰的;你們是成功的,我們才是優秀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的學期我們要勤奮努力,奮勇拼搏。古人説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寸光陰一寸金”、“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些耳熟能詳的話語,可是古人用畢生的心血換來的真理,它無時無刻不在警醒着大家:勤奮和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徑!畢竟只有經歷風雨,我們才能見到美麗的彩虹。

同學們,新的學期在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攤開了一張新白紙,那麼我們將如何在這張白紙上畫出人生的又一幅精彩的畫卷呢?就請用我們的勤奮和汗水,用我們的智慧和熱情,抓住這寶貴的今天,師生團結一心,努力在今朝,去創造美好的明天吧。讓我們鼓起勇氣,把握航向,揚起風帆,放飛希望,為了明天更輝煌,去努力奮鬥吧!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4

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記得小時候,父親常常問我:“你長大了幹什麼?”“當老師!”

是的,小時候,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一名教師。為了那夢想,常常召集幾個小頑童,牆上掛上一個小鈴鐺,用手搖幾下,表示上課了,然後便搖頭晃腦的講起了連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那種莊嚴而神聖的感覺便油然而升。長大後,當我輾轉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時,才真正懂得了這已不再是兒時的遊戲,而是實實在在的事業。這幾年我一直努力着探索。究竟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優秀的教師呢?是擁有淵博的知識?端莊的儀表?優雅的風度?還是健康的體魄?而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要成為一名優秀老師,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教學是一個良心活兒! 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使學生終生受益;師德高尚的老師,會時時處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蠟燭一樣,無怨無悔。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桃李滿天下是每個教師最終的夢想,當然也離不開教師們辛勤的付出。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我們學校的教師無時無刻不在起着示範作用,他們以執着的精神、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發揮着光和熱。

我們學校的薛老師,騎自行車從家到學校最少五十分鐘,然而兩年了,她每天都是早早到校,一天假也未曾請過。有時候我也會好奇:“薛老師,你離家那麼遠,怎麼從不見你遲到?”她淡淡地説:“我知道自己家離得遠,所以總是早早起牀,收拾妥當就趕緊出發。”“那怎麼也不見你請假?”“人呀,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尤其是我們老師。有事,攢到星期天一塊辦;有病,吃點藥也就扛過去了。”退休教師賈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勤勤懇懇三十餘載,教學有方法,成績上得去,桃李滿園,譽滿黃莊。我們經常向她討教教學的祕訣,她總是淡然一笑:“什麼祕訣呀!教學是個良心活,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也就教得好了。” 是啊,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就是師德最樸素的詮釋。

一直以來,我都謹記着這句話。還記得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他叫任淸軒,幹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學習實在不行,每次語文都是二十多分。教吧,比登天還難,放棄吧,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就這樣,我試着發揮他的特長,讓他擔任班級衞生委員,平時下課找他談談話,情況漸漸好了起來。有一次,他不小心砸了腳,我連忙帶他去村醫那裏買了幾張創可貼,親自給他貼上去,貼的時候,他的腳趾在微微顫抖,當我站起來的時候,我分明看見眼淚在他的眼眶裏打轉。後來,他的成績有了很大進步。現在,他幾經上七年級了。去年,聖誕節的時候,他下午放學跑到我家給我送去一個包裝精美的蘋果,隨後又趕緊去上課了,此時我終於體會到為人師的欣慰和驕傲!

有人説,從來沒有哪一個職業像老師一樣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説無私吧,太老套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説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們的老師呀,在世人肆意踐踏良知時,卻用生命去維護,一遍一遍地向學生們講述着真、善、美,不惜付出畢生的代價,何以為證?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證,校園的一草一木可以作證,桌上大大小小的藥瓶可以作證,那在門口等媽媽回家凍得瑟瑟發抖的孩子可以作證!

“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是老黃牛的精神;“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蜜蜂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蠟燭的精神。可以説每種產物的存在,都有一種精神支撐着它。教師的存在呢?支撐它的就是這種高尚的師德——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座的同行們,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是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我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便問心無愧。

讓我們捧着一顆心來,踏踏實實幹教育,認認真真教學生。我堅信,今天用真心托起的太陽,必將在明天發出燦爛奪目的輝煌。

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5

20xx年有兩條新聞看得我毛骨悚然。先説第一條。這是暑假以後新學年開始的一個報到,説是大學新生一報到,有些學校領導就約見學生家長,提出現在開始就要為學生未來的職業做準備,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的訓練和指導,好像我們北大還有專門的組織,指導學生根據求職的需要來設計自己四年的大學生活,還要讓這些學生提前和招工單位的人事部門見面,以便公關。

這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我曾經感慨應試教育之外的教育都進不了中學教育,現在我又看到了新的危機:要求大學生按照就業的需要來設計自己的大學生活,與就業無關的教育是不是也進入不了大學教育呢?這就使我想起了暑期我在一個全國高校通識教育培訓班講我在大學講魯迅的情況。講完了一位大學老師舉手提問題,要我介紹一下在大學裏講魯迅課,怎樣有利於學生求職就業。我當時聽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心裏卻涼透了。我無意責怪這位青年教師,因為他在上課的時候別人也這麼問他:你這個課和就業有沒有關係,有關係我來聽,沒關係我不來了。這就非常可怕。

當年蔡元培先生提出警告,説大學不能成為職業培訓班。我想北大還不至於,然而北大也有這個趨勢,今天的整個的教育是圍繞着應試和就業來展開,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實。這裏涉及一個嚴重的,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業和大學教育的關係問題。

我曾經多次對80後的大學生講,我非常同情你們這一代,你們中學碰到應試教育,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又面臨着畢業以後可能沒有工作。這在過去沒有過,都集中到你們這裏了。我1956年中學畢業考大學,當年大學招生人數比中學畢業人數要多,我們那一代人不存在應試問題。再早幾年,我想蔡恆平他們那個時候,可能也不存在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你們恰好碰到了,兩個東西都給你們遇上了,這是這一代大學生所必須面臨的現實的問題。因此我們不能否認就業問題給我們大學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正是這一嚴峻的現實,出現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論調,需要在理論上進行澄清。

這裏我想談談對大學教育和就業關係的四點看法。首先,我認為大學就業難,確實暴露了大學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比較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新要求,造成了大學生知識結構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大學應該進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上的更新調整。這是大學教育改革必須有的一個內容。第二,我們要具體分析一下,大學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原因在哪裏。在我看來,一個重要方面是精神素質的問題。很多就業單位,對大學生的素質有許多批評,我覺得我們大學生應該聽一聽這樣的批評。

他們主要認為現在的大學生,一個是獨立自主能力比較差,一個是缺少團隊精神,不善於和他人合作,還有知識面太狹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不足。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精神素質問題。而這種精神素質問題,就是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和中國小應試教育的後果。正是因為這樣,大學教育就應該補這個課。中學的應試教育造成了你們這些毛病,這些弱點應該在大學裏彌補,大學不僅僅使你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技術有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健全發展的現代公民。如果不着眼於這一點,只是按職業知識、技能的要求來設計自己的大學生活,那麼,你們中的許多人就很有可能在中學成了應試機器,到大學又成了就業機器,這樣來度過自己的青春時代,且不説會影響自己一生的長遠發展,單就個人生命而言,也太委屈自己了。

第三個問題,我們對就業問題的看法,應該有一個長遠的眼光。我們常説未來社會是一個知識社會,信息社會,這個社會有什麼特點呢?就是職業轉換很快,很少有固定一個職業的人,因為隨着社會科學技術知識的發展,不斷有一些新的專業、新的課題、新的職業出現。這使得每個人必須不斷變換自己的職業、自己的社會角色,這是現代知識、信息社會的一個很大的特點。這和我們那時候不一樣,我們那個時代分配到哪裏,就永遠不動了,一輩子做這個事兒。現在不行,它是不斷變換的。

你們可以問問蔡恆平這些師兄,他們從北大畢業以後換了多少職業。他們現在的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都不是在北大學的,但北大訓練了他的基本觀念、能力,他們就能不斷地變換自己,適應社會發展和自我發展的變化着的需要。具體的培訓是可以通過訓練班來解決的,不是在大學裏來解決的。大學適當開一點這種課我也不反對,但大學主要的,我想還是我剛才所提到的兩方面的發展,一個是作為人的現代公民的全面發展,一個是基本能力的培養。否則的話,眼光狹窄地把我們的大學辦成一個職業培訓班,那可能再度耽誤大家,而且可能整個地耽誤我們國家民族的發展。這是我去年感到沉痛的第一條新聞。

大學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人才尖子?第二條新聞也讓我吃了一驚。説新生未入學,家長和學生就忙成一團,通過一切途徑,找各種關係以求打點、照應。據説很多大學生,還沒上大學,就開始打聽,大學英語課,是某某老師教的?哪個給分數高?團委和學生會哪一個比較有前途?評獎學金是不是隻看成績還要在學生會混得很好?還沒進學校就開始打聽這些消息。

據説有一個沒有正式報到的新生,把學校裏主要領導、團委書記、班主任都摸得清清楚楚。這真讓我目瞪口呆。公關思維、搞關係思維,已經滲透到大學一年級學生中,這是不能不引起警戒的。因為背後隱藏着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和我們北大是有關係的,人們經常説北大是全國的尖子的集中地,北大要培養尖子,要培養精英。

我自己並不一般地反對精英,但是就我個人來説,我更重視非精英,更重視普通的學生。正像魯迅所説,可能有天才,但是沒有泥土就沒有天才;而且,“天才大半是天賦的;獨有這培養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但是像北大這樣的學校,培養精英是無可厚非的。我們現在需要討論的是,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精英,或者我們每個同學要把自己培養成為什麼樣的尖子?這個問題是更加重大,也許是更加嚴峻的。我現在恰好對這些尖子學生非常擔心——當然不是全體——但是相當一部分尖子學生,也包括北大的尖子,讓我感到憂慮。

在我看來,真正的精英應該有獨立自由創造精神,也是上次我在北大中文系演講時所提出的,要有自我的承擔,要有對自己職業的承擔,要有對國家、民族、社會、人類的承擔。這是我所理解和期待的精英。

但是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特別是我剛才説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正在培養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絕對”,是指一己利益成為他們言行的唯一的絕對的直接驅動力,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種投資。所謂“精緻”指什麼呢?他們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養,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無可挑剔,他們驚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誠姿態,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體制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坦白地説,我接觸了很多這樣的學生,甚至覺得這都成了一種新的社會典型,是可以作為一種文學的典型來加以概括的。下面就是我的文學概括,並不具體指某一個人。比如説吧,一天我去上課,看到一個學生坐在第一排,他對我點頭微笑很有禮貌,然後我開始講課。在一個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對教學效果是有一些期待的,講到哪裏學生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等等。因此,我很快就注意到,這個學生總能夠及時地作出反應,點頭、微笑,等等,就是説他聽懂我的課了,我很高興,我就注意到這個學生了。下課後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我的面前來,説“錢老師,今天的課講得真好啊!”對這樣的話,我是有警惕的,我也遇到很多人對我的課大加讚揚,但我總是有些懷疑,他是否真懂了,不過是吹捧而已。但是,這個學生不同,他把我講得好在哪裏,説得頭頭是道,講得全在點子上,説明他都聽懂了,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而且老實説,老師講的東西被學生聽懂了,這是多大的快樂!於是我對這個學生有了一個好感。如此一次,兩次,三次,我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

到第四次他來了:“錢先生,我要到美國去留學(課程),請你給我寫推薦書。”你説我怎麼辦?欣然同意!但是,寫完之後,這個學生不見了,再也不出現了。於是我就明白了,他以前那些點頭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資!這就是魯迅説的“精神的資本家”,投資收穫了我的推薦信,然後就“拜拜”了,因為你對他已經沒用了。這是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他的一切行為,都從利益出發,而且是精心設計,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評他嗎?我能發脾氣嗎?我發脾氣顯得我小氣,一個學生請你幫忙有什麼不可以?這個學生有這個水平啊。但是,我確實有上當受騙之感,我有苦難言。這就是今天的北大培養出來的一部分尖子學生。問題是,這樣的學生,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的體制所歡迎的,因為他很能迎合體制的需要,而且他是高效率、高智商,可怕就在這裏。

那些笨拙的、只會吹牛拍馬的人其實體制並不需要,對不對?就這種精緻的、高水平的利己主義者,體制才需要。這樣的人,正在被我們培養成接班人。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我最擔心的問題。

我講這番話的意思,也不是要責備他們,這也不是這些學生本身的問題,是我們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所培養出來的,這是我們弊端重重的中國小教育、大學教育結出的惡果,這是“罌粟花”,美麗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覺。我今天講這番話是希望在座的同學,你們應引以為戒,並且認真思考,自己究竟要追求什麼,要把自己塑造成什麼樣的人才?

不要只注意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這樣的絕對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的問題的要害,就在於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關懷,大悲憫,責任感和承擔意識,就必然將個人的私慾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這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卻恰恰“聰明反被聰明誤”,從個人來説,其實是將自己套在“名韁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這樣的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其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是大大超過那些昏官的。

而我們的大學教育,我們北大的教育,培養出這樣的“尖子人才”,就不僅是失職,那是會對未來國家、民族的發展帶來不可預計的危害,從根本上説,是犯罪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者對此毫無警戒,而我們的評價、選才機制,又恰恰最容易將這樣的“有毒的罌粟花”選作接班人。在我看來,這構成了中國大學教育,特別是北大這樣的重點大學至今未引起注意的重大危機。

我個人,退休以後,在一旁冷眼觀察中國的中國小教育,大學教育,北大的教育,最感憂慮的就是這個問題,但我一直沒有機會提出來。因此,我要感謝今天的座談會能讓我説出自己鬱結已久的焦慮。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6

各位同學:

大家來到復旦數學科學學院,應該都是自己主動的選擇。研究生就不必説了,今年本科新生127人,其中10人是20xx年入學、因為熱愛數學特地從其他專業轉過來的;新入學的117人中,絕大多數是按第一志願錄取的,少數雖最初報考的是經管類等其他專業,但經招辦協調後也是自覺自願進數學學院的。

沒有數學?今天的社會不得動彈!

數學是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學得最多的一門功課。大家通過多年的學習,已經對數學增加了瞭解,並且產生了興趣。但是,中學裏學習的數學,大體上屬於初等數學的範疇,是四百年前的數學,甚至是2320xx年前歐幾里得時代的數學;而大學本科所學的高等數學,是以牛頓、萊伯尼茲在十七世紀創立的微積分為標誌的,不少內容也是二百多年前的數學。根據這些內容對數學的瞭解與感悟,應該説還是很不夠的。作為一名數學類專業的大學生與研究生,一定要通過認真的學習,進一步走近數學,深入地瞭解數學、認識數學,努力提高學習數學這門科學的主動性、自覺性和迫切性。

數學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不容易在這個開學典禮上用三言兩語完全説清楚。概括地説,數學是在相當廣泛的意義下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剔除了客觀事物的種種質的屬性,只從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角度研究問題,因而具有了高度的抽象性,同時具有了廣泛的應用性。

數學,是一門精妙絕倫、博大精深的科學,到目前為止,已形成了一個包括純粹數學、應用數學以及眾多交叉學科在內的龐大的科學體系。同時,數學又是通用的科學語言,是各門科學的重要基礎,在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等方面都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場合起着舉足輕重、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數學科學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已形成了一種普遍的、可以實現的關鍵技術——數學技術,成為當代高新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技術本質上是一種數學技術”的提法,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共識。不少重要科學領域的數學化趨勢,也已呼之欲出或初見端倪。

數學更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堅實支柱,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數學的發展史是和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史交融在一起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種種奇蹟,從手機到電視,從列車時刻表到醫用掃描儀,從摩天大樓的建造到寬體噴氣式客機的設計,從衞星導航定位系統到核武器的研製等等,數學無不在幕後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沒有數學,今天高度發達的社會根本無法運作。

正應為這樣,數學科學的重要性現在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好多年來,數學類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在復旦一直名列前茅、甚至數一數二,也充分地説明了這一點。大家能夠以數學作為自己的專業,能夠進復旦數學科學學院學習,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更應該感到慶幸和充分珍惜。

學數學就像食堂打飯,不能“插隊”!

現在話要説回來,進了復旦的數學科學學院,就一定能保證大家學有所成,將來都成為數學家嗎?當然不能簡單地這麼説。取得了復旦學子的身份,不等於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復旦這個成長與進步的平台,不等於在復旦將會一帆風順,不等於在畢業時能毫無悔色地面對自己的一切,不等於能為自己一生的發展打好一個堅實的基礎,更不能自動轉化為你們今後的成功與輝煌。希望大家務必珍惜這個珍貴的起點,用加倍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那些進了復旦就覺得自己壯志已酬的人,看中的只是復旦的這塊招牌,而不珍視與這個招牌相應的真才實學的內涵,是很難走得遠的。有人一考入復旦,就急着想下一步到哪兒去,就又在為自己設計一個新的前程(例如出國、找一個好的工作等等),甚至不務正業,忙着為進入下一階段進行種種自認為必要的準備。這樣做看來很精明,但實際使自己淪為一個匆匆來去的過客,人在復旦,卻心浮氣躁,放鬆了正規的學習和嚴格的訓練,將來難免愧對在復旦虛度的歲月,這是很不明智的。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地把握現在,才是對未來發展最好的鋪墊和準備,才有光輝的未來。

希望大家要充分珍惜在復旦的學習時光。二年、三年、四年、五年,看起來時間很長,但如果不抓緊,一晃就會過去。本科新生中的大多數同學在中學階段經過了漫長的應試教育的訓練,想必是相當累了。到了大學,沒有老師盯得你們緊緊的,課業表面上也不太重,你們中的一些人還可能相當缺乏自制的能力,很容易在一開始處於一種鬆垮的狀態,優哉遊哉一下,甚至沉醉於上網、玩一些無聊的遊戲等等。這一放鬆,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等到發覺大事不好,想要搶救過來就難了。

為什麼這麼説呢?除了一般性的道理之外,更是由數學的特點決定的。人類的許多發現就像過眼煙雲,很多學科是從推翻前人的結論而建立新的理論的;然而,數學卻不是這樣,它的結論往往具有永恆的意義。古往今來數學的發展,不是後人摧毀前人的成果,而是每一代的數學家都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繼續深入,再添加一層新的建築。數學這個學科邏輯性強,整個體系十分嚴謹,一環扣一環,前面沒有很好掌握和理解,後面學習就會有本質上的困難。形象地説,學習數學和在食堂裏打飯不同,是不能“插隊”的!一開始放鬆,就很難抓得回來,就可能永遠被動下去,甚至一蹶不振。一開始不抓緊,往往就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我這樣説,決不是危言聳聽。去年本科入學129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學得主動深入,表現十分突出,老師們也非常滿意和讚賞,但另一方面,第一學期有和第二學期都有少數人若干課次不及格。今年應該畢業的學生中,實際按期完成學業的只佔不到九成。前幾年的情況也大體如此。

為什麼一些中學時代的“龍”,到大學卻變成“蟲”了呢?!難道不應該從自身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方面認真找一找原因嗎?!難道不值得引起大家強烈的警惕和注意嗎?!

在你們剛進校的時候就告訴你們這些使人喪氣的信息,就是要提醒你們:留給你們的時間不多了!一定要有一種緊迫感,對在復旦的學習歲月加倍的珍惜。時不可失,機不再來。決不可掉以輕心,使時光虛度,歲月蹉跎,將來後悔莫及。

少慢精深,習題不能一“刷”了事!

下面,為了在復旦這一段有限的時間中能認真地學好數學,給大家提出下面一些建議:

第一,從中學到大學,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學習要求和學習環境都有重大的變化,但大家一開始可能沒有感覺,而一旦感覺到了,往往為時已晚。建議大家認真體驗、討論與總結,將自覺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作為開始階段的第一(注意,不是第二、第三,而是第一!)要務,力爭在轉折點處掌握先機,抓住學習的主動權。

第二,從學習態度的層面,要堅持認真、刻苦的學習,不能鬆懈。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這是永恆的真理,數學更不能例外。將自己的身心獻給數學的數學家,面對着豐富多彩、廣闊無垠的數學世界,面對着百思不得其解的數學課題,面臨着即將取得突破的關鍵時刻,是沒有星期六、星期天的。他們享受這樣的生活節奏,感受到生命的充實,為之深深地陶醉,也造就了他們的事業。

要學好數學,不出氣力,玩小聰明,偷工減料,含糊敷衍,都是不行的。在我們學院,有很多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奮力拼搏的同學,已經為大家樹立了榜樣,要認真地向他們學習。但也有少數研究生,學習不刻苦、不投入,平時的辦公室在晚上往往是烏燈熄火,到了週末,辦公室裏更是很少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的勞動強度不要説遠遠比不上那些發憤圖強的同學,甚至遠遠不如我們一些年紀大的老師,對此,我們是很有意見的。這樣的師兄師姐,不應該成為你們的榜樣。

第三,從學習方法的層面,要掌握學習數學的訣竅,達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效果。我們有些同學,學習積極性是很高的,勁頭來了,胃口很大,總希望學得更多一些,學得更快一些。他們選修了很多課程,甚至外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把時間排得滿滿的;同時追求那種一目十行、七步成詩的高速度和才子風範,但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適得其反,越搞越被動。這不是一個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

我在和一些同學的談話中,針對他們在學習上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情況,曾經總結了一個學習數學的“四字訣”,現在告訴大家。哪四個字呢?少、慢、精、深。我覺得,數學學習的好壞要看是否理解深入、運作熟練及表達簡明這三個方面,關鍵是要深入的理解,達到精深的地步。而為了達到精深,不能多、快,只能少、慢。

要學好微積分,一本真正好的教材就夠了,用不着像文科那樣博覽羣書、一口氣看上好多本。平時的學習也不宜平均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打下一個據點就牢固佔領一個據點。這樣,雖然一開始不貪多,但日積月累就會根基紮實地積少成多,實現由少到多的轉化,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範圍。而只有慢,不片面地追求速度,才能細嚼慢嚥,反覆思考,才能深入的理解,透徹的領會,真正掌握數學的真諦。

少、慢的目的是要達到精、深。怎樣達到呢?需要大家不斷地總結經驗。我這兒只向大家介紹華羅庚先生提倡的一個讀書方法: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首先要由薄到厚。要反覆思考、分析有關內容的關鍵和重點,抓住論證的核心和要害,瞭解材料的來龍去脈,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書本及教師沒有直接説出來的深刻的內涵,也包括提出自己的問題與困惑,等等。這樣讀書,書自然由薄到厚,認識也逐步走向深入了。但這不是全部,還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抓住問題的本質和核心,做到由厚到薄。真理總是樸素的,本質的東西往往是簡明扼要的,到了一定階段,通過認識的昇華,就會發現你所面對的這一大堆東西其實很簡單,三言兩語就可以點出它的本質,這就由厚轉向了薄。這樣的薄,經過了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已與原來的“薄”有了本質的不同,可以説,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了。這樣做,應該説是符合復旦校訓“切問而近思”的要求的。

第四,學好數學,要重視嚴格的數學訓練,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要認真做好習題。蘇步青先生説他曾經做過一萬道微積分題,他功底紮實,再煩再難的推導及計算都不在話下,決不是偶然的。你們平時看書、聽課,有些東西一時弄不明白,有些習題一下子做不出來,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深入思考一下或過一定的時間,學到後面,往往會自然得到解決。但是,有一件事卻是很不光彩的,就是依賴市場中販賣的“習題解答”,做不出的題目一抄了事,甚至自己可以做的題目也一抄了事。

現在同學中有一種“刷題”的説法,不少的人以每天刷了多少題而自豪。據説一些網站更為在其上刷了多少題建立指標、給以獎勵。其實,做習題不能簡單地一“刷”了事,而要結合課程內容深入地思考,嚴格、客觀地檢查自己的認識程度和理解深度,更不能用照抄習題解答的形式來“刷題”,使老師佈置的訓練要求,使嚴肅的學習任務,統統化為泡影,自己更得不到應有的鍛鍊與考驗,自欺欺人,害人不淺。……我在這裏鄭重地希望大家,將這些“習題解答”像學習上的毒品那樣堅決予以抵制與拋棄,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樣與之作堅決的鬥爭,以淨化我們周圍的學術和學習風氣,努力學到一些貨真價實的本領。

第五,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數學,啟迪心智,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更具智慧,更有充分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決不要把數學僅僅看成一堆定義、公式、定理和證明的堆積,死記硬背,費盡心機地把它們灌輸到自己的頭腦中去,而是要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瞭解它們的來龍去脈,發現數學與生動活潑的現實世界之間的血肉聯繫;要掌握數學的精神實質和思想方法,學到數學的精髓,對數學有真正的領悟;還要發掘數學的人文內涵,瞭解數學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起的關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覺地接受數學文化的薰陶。這樣,大家就一定能真正走近數學、瞭解數學、領悟數學並熱愛數學,大家對數學的學習一定會有持續的積極性,而且更有成效。

最後,學習貴在創新。對數學的學習,不僅不應生吞活剝、死記硬背,也不能只提倡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注意培養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希望大家的腦筋一直處於一個活躍的狀態,不斷對老師、對書本、也對自己提出種種問題,努力促進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説,鴉雀無聲、座無虛席的聽、講課的狀態,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態。要勇於質疑,大膽提問,使討論和爭論成為風氣,你們的成才才有可靠的保證,數學的發展才有真正的希望。

今天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7

優秀教師代表發言稿

尊敬的校領導、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十佳青年教師”,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感謝。感謝大家對我們教學的肯定並且給予我們如此崇高的榮譽。

“十佳青年教師”的稱號,對於我們既是榮譽,也是責任,同時也反映了學校對全體青年教師的殷切希望。我們要珍惜這份榮譽,我們要肩負起這種責任,我們更要不辜負學校上下對我們的期望。被評為“十佳青年教師”,使我們體會到了學校對青年教師的關懷、鼓勵和鞭策。我們知道我們只是上外優秀青年教師羣體中的代表,上外歷史上出現過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教師,我們應該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繼承和發揚他們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優秀傳統。

學校黨委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提出了着力打造三個核心競爭力,以知識創新和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國際化人才作為我們上外的辦學目標,並且把“格高志遠、學貫中外”的新校訓提高為上外大學精神理念的昇華。我們青年教師應該積極響應校黨委的號召,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堅守校訓。我們一定要珍惜美好時光,加倍努力工作,時刻不忘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為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國際化人才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為把上外早日建成高水平多科性國際化研究教學型外國語大學作出英貢獻。

作為上外的青年教師,作為上外這個大集體裏的一員,我本人深感榮幸。我從1991年進入上外學習、工作,十六年來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離不開上外老師和同事的幫助,是上外人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優秀傳統培養了我。我從事教學工作時間並不長,XX年我調入英語學院,之前在研究所工作,剛走上教學崗位而且教的是畢業班,當時心情十分緊張。但我在李光儀、何兆熊等許多老教授的關心和幫助下很快就熟悉了業務,勝任了工作,當年就被畢業班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老師”。走上教學崗位五年來,我在老教師們的引領下,參與了兩門精品課程的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高級英語》和上海市精品課程《美國文學史》,我分別擔任了兩門課程的主講教師。在學校教務處的幫助下,我成功地開設了一門全校性的通識課程,得到了教務處和廣大學生的普遍好評。今年暑假,我應美國國務院的邀請代表中國、代表上外去美國參加當代美國文學的暑期研討班。在短段六週時間裏,我們走訪了美國的不少著名大學,所到之處我都能遇到或找到我們上外的校友。他們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但他們對母校的情況十分熟悉,時刻關注着母校的變化和發展。他們想方設法為我這位母校來的老師提供一切方便,其情其景令我無比感動。這是上外母校的力量!在美期間,為了母校的榮譽,為了報答校友們的深情厚意,本人在研討班上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把平生所學、所知充分展示在美國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十七位學者面前,贏得了他們由衷的讚許。除了向其他學者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外,我也當場為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美國文學課,我的講題是“十八、十九世紀美國文學中的中國人形象”,講課取得了極好的效果。研討班結束後,美方對本人作出了很高的評價,美國教授説本人是中國曆年選派的學者中水平最高、英語最好的。我不無自豪地對美國教授説,因為我來自上外,來自中國英語水平最高的高等學府。我記得出國前,我的學生對我説過這樣的話:老師,你是我們的驕傲。但此時此刻我想説的是:所有的上外人都是值得驕傲的!

最後,在這個美好的、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來臨之際,我祝願大家工作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是蘭小主人公,用愛鑄就教育!

記得冰心老人告訴過我們:“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我們在座的今天選擇了教育,當了教師,就擁有了一份愛的藝術,那就是寬容、鼓勵、提醒,我們的職業就像綿綿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 ,都會讓我們的弟子倍受鼓舞,獲得無窮的信心。 細細回味,我在教育戰線上已度過了數個春秋,微笑過、哭泣過、感動過、彷徨過,帶過低年級,帶過高年級,在不斷地總結分析中,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寶典------那就是一顆愛學生的心,一切因愛而生,一切從愛出發。我有責任和義務教弟子知識,更要培養他們做一個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當我懷揣愛生如子的心和他們在一起時,我就感到無比的輕鬆和快樂;當他們不經意的犯錯時,我會誠懇地指出;當他們情緒低落時,我會用眼神和語言鼓勵;當他們身體不適時,我會像媽媽去關愛;當他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我會伸出熱情的手去幫助......點石成金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我把愛鑲在他們的舉手投足間,嵌在他們的一顰一笑中,灑在他們的心靈裏。

當我慈祥的微笑、讚許的目光、親切的話語、連同作業的批語,在孩子們心中激起漣漪時,我才真正領會到“教師”二字的豐富內涵,真正明白“教師”二字所包含的深重責任,當我看到桃李滿天下的日子,也就是我的愛灑滿天下之時。 數載的教書生涯,雖然辛苦、雖然清貧,可我體驗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師愛無限,愛在點滴,今生無悔!願所有愛學生的教師都能得到福澤!!!

七年前,懷揣着美麗的夢想,我踏上這條充滿希望的陽光之旅。漫漫長路,一路走來,雖有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時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七年的辛勤耕耘,七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愛着教師這一平凡而充實的職業。 清晨,當黎明的曙光射進教室,我已靜候在三尺講台旁聆聽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那是天底下最動聽的樂章,而我彷彿在享受人世間最美的旋律;黃昏,踏着最後一抹兒夕陽,我目送他們安然的離去,我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夜晚燈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筆跡,在我嚴格要求之中,逐漸成熟起來,我便感到: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與安慰。

然而,工作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班裏淘氣韌性、不求上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暴自棄的學生時常有之,他們常常使我頭疼萬分,不知所措。但身為人師的這顆心告訴我:不要放棄!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顆草都有泛綠的時候。用愛去寬容他們,呵護他們,賦予他們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麗的春天。

七年的工作實踐,使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感悟,特別是做為一名班主任,既要有嚴師的風範,又要有慈母的情懷。人生最大的不幸莫過於失去母愛的痛苦。今年的正月十五,當我們沉浸在閤家團聚的歡慶時刻,而年幼的他卻承受着失去母親的悲痛,我心裏在痛恨這位年輕的母親自私冷酷、不負責任之餘,更多的時候是對他充滿着憂慮與同情。我該用什麼方式來撫慰這顆受傷的心呢?開學那天,他一如既往地來到學校,當我真正地面對他時,我覺得一切言語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沉默了好久,我説:“到老師跟前來好嗎?”我牽着他的手,望着他那無助的眼神,那顆幼小的心靈現在也許還無法丈量生與死的距離。我輕輕地告訴他,你知道嗎?你不在的這幾天,我們都很想你,同學們有很多知心話想對你説,你一定要堅強!你是男子漢!幾句簡單的話,使他頓時淚如雨下。他哭着説:“會的,老師,同學們,我一定會堅強!”在以後的日子裏,學習上我們時時關心他,生活中,我們處處照顧他。我驚喜地發現:久違的陽光又一次回到他的臉上。

揹負記憶的行囊,一路採擷他人的野果瓊漿,只為自己能夠成長為教壇的一顆長青之樹。一代名師魏書生老師那詼諧幽默的談吐、那淵博的學識,讓我崇拜不已。大災面前,譚千秋老師那無悔的抉擇,用男兒血肉之軀托起人間最美麗的彩虹,他是我們揮之不去的記憶。一個是生者永無止境的燃燒,一個是死者用一種捨己的大愛共同譜寫對人民教育的無限忠誠,更奏響了新時代教育嘹亮的凱歌,他們的精神如春風化雨般影響着我,更鞭策着我。

是呀!既定目標,行無彷徨。平凡之中,更能彰顯英雄本色。讓我們勇敢地去做葉的事業吧!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再一次釋放它的魅力,讓教師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再次鍍上它金色的光環。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種至死不渝的情懷將滾滾紅塵中種種誘惑淹沒,更讓那些功名利祿隨着一江春水付諸東流。我堅信:一支粉筆,三尺講台,一顆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心,足以讓我的人生寫滿精彩!

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9

尊敬的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是第二十九個教師節,我們聚集一堂,共同慶祝自己的節日,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的班主任,向在工作中給予我們關懷、幫助和支持的領導,表示最誠摯的感激和衷心的祝福!

今天,能有這樣的機會與各位同仁交流、分享,我倍感欣慰,也深表感謝! 20xx年9月,因為工作需要,我服從領導安排,擔任了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xx級兩個師範班的班主任,四年來,對班主任工作也有深刻的體會,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總結了幾點感受與大家一起交流,有不當之處望得到各位領導、同仁的批評與指正。

作為一名班主任,班級的一家之長,四年的班級管理工作,我體會到幾條最重要的感受就是責任心、愛心與細心!

首先是責任心,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最首要的就是是否有責任心。對家庭有責任心,這個家庭就會經營得好;對孩子有責任心,孩子成才的概率就更大;對一個班級,班主任有責任心,學生就有主心骨,班級就不會鬆散。我始終堅持以建設良好的班風、學風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一個學風正氣、凝聚力強的班集體。班級學生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獲得諸多佳績:比如:在20xx年和20xx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共有15名學生獲省級一、二、三等獎,2名學生獲國家級二等獎;20xx年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1名學生獲得國家級三等獎,2名學生獲省級一、二等獎;在學校組織的教師技能大賽、大學生辯論賽、文藝與體育比賽等各種活動中,班上的學生獲得了大量獎項。

其次是愛心,愛班級,愛學生,是一名班主任必不可少的情感,孩子總是自己的好,把自己的班級當成自己的孩子,用愛心去管理班幹部,用愛心去感化學生,引導學生,在管理中,用愛心去實現優質的管理,更容易得到學生的理解與支持。日常管理盡心盡責,通過學生宿舍走訪,主動關心生活困難的學生,有時還給予一定的經濟援助,幫助學生解決生活等方面的難題。學生遠離他鄉,來到凱里學院求學,我最擔心的就是學生的安全,每到學期結束學生回家之時,我總是要求學生離校之時、到家之後分別各發一次短信告知於我,有時學生只發離校信息,而未發到家“報平安短信”,我還會主動電話詢問……這些看是平常之事,但學生卻很感動,他們説我象“媽媽”,所以,學生在思想、生活方面,甚至戀愛方面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學生也給了我一個親切的稱呼——“老媽”。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0

今天整個學問的體制要重新做個澄清,我們今天強調大腦的這種學問體制是建立在西方思維強調邏輯客觀、強調科學論證的體系下的產物,但中國的學問不是這回事,中國學問要先建立在“感通”和“修行”基礎上。

修行其實很具體,孔子在《論語》裏面講他的修行法,譬如説“孝”,孝順與修身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了,孝首先是先感通父母親的心意,你在家裏要學會察言觀色,對父母親的狀態要能夠隨時感覺得到。

中國人對父母親的感通,如果繼續往上追溯,就會牽扯到祭祖的問題。《論語》除了禮、樂,最強調祭祀,大陸有些知識分子到現在還認為祭祀時早晚拿三柱香是一件很愚蠢、很愚昧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們不知修行為何物。今天我祭的是祖先,我拿三柱香的時候心裏面就是想念着、感通着祖先。今天如果我祭祀的對象是天地,我就是在感通着天地。能感通到甚麼程度,是一回事,可最少在那一剎那,整個人是在一種虔誠的、平靜的狀態,這就是中國人的修身。

中國人透過祭祀,透過禮樂,透過種種的人倫關係,慢慢培養自己“感而遂通”的能力,這既是修行,也是大學問。因此《紅樓夢》説,“世事洞明皆學問”。準確地説,這種“感而遂通”,就是《大學》所説的“格物”,當你的感通能力越強,眼力越夠,你跟事情就越不會隔閡。當我們對事物沒有隔閡,就可以深入到事物的最核心,然後就可以進入《大學》所説的第二個階段,致知。

致知是在格物的基礎上,把所格的物説出一個所以然來。當你可以説出所以然之後,你的感悟就可長可久,不容易迷失,也不容易異化。當有了格物的基礎,有了修行的基礎,又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子做,知道這麼一個所以然,你就會做的心安理得,正正堂堂,這樣的學問就可以讓你越走越穩。所以,真正的學問是養人的。真正的學問是讓一個人越來越有朝氣,不會讓你越來越有暮氣。當你覺得暮氣沉沉,那是你的學問的體質已經出問題了。

人世之間,所有的好東西都是養人的。有個年輕朋友跟我説,他現在住在北京鼓樓附近,二環內,房子很小,小到連一個寫書法的地方都沒有,當然也沒有衞生間。但他十年來搬來搬去,卻始終是住在二環內,這是因為住在那個地方他覺得特別養人,那地方特別有生活氣息。在那個地方走,你會感覺到歷史底藴;在那個地方,你跟旁人的互動狀態可能跟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北京人的狀態沒有太大改變。可你如果住到四環、五環,或者更外面,只見高樓林立,走在街上,但覺一片荒涼,感覺不到一點點人的温暖。那種地方是沒辦法養人的,那種地方你待久了,會覺得無趣得很。

這就好比我去廣州的一些新區,馬路很寬,人行道也鋪得很好,但我總覺得沒有情味,無聊死了。可一到老廣州,雖然許多人行道忽寬忽窄,破破爛爛,走着走着還窟窿一個,可我覺得老廣州太有意思了,隨便走走,那種南國繁茂的氣息,充滿了情味,這種地方是可以養人的。事實上,我們的衣食住行,跟人來往,包括聽的東西,看的東西,讀的書,做的學問,追根究底,不就是為了要養人嗎?

如果讀書讀到後來,不僅養不了人,反而傷人,那麼,除了是工作所需,確實萬不得已之外,否則,真是不讀也罷。學問這事,本來就充滿了誤區。當我們明白了這些誤區,知道要跨越過去,時時刻刻拉回到學問的原點,那麼,我們的生命狀態,才會因為你的學問而越來越飽滿。

【現場問答】

問:孔子主張我們積極入世,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是公安大學的學生,屬於行政類的學校,我們應該如何將他生命的學問融合到行政中來呢?

薛仁明:首先我要提一下,大家講孔子時,不要太過強調他的積極入世,最少,不要把他想成只是“積極入世”。事實上,孔子更接近於整個中國文化的原形。所謂原形,是指莊子《天下》篇講“道術為天下裂”之前、還沒有出現諸子百家之前,中國文明還在一個比較完整、比較渾沌的狀態,孔子其實是比較接近這種狀態的。換言之,你固然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很多後來儒家的特質,但你也可以在《論語》、《史記‧孔子世家》裏面讀到很多跟道家相通的地方。對他而言,入世當然重要,但也並非那麼地“積極”,那麼地“非如此不可”,許多時候,他其實是在兩可之間,若用他的話説,就是“無可無不可”。

正因如此,孔子到了晚年,回返魯國,決定不再參政,他一樣可以活得很安然。我常講,任何時代,尤其我們今天,只要你活得安然,其實就是一種“最積極的入世”了。今天這時代不缺乏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更不缺乏想要改造社會的人,卻最缺乏一個個安穩的人。今天中國只要出現千千萬萬個自在安然的人,好好過日子,好好盡本分,好好把身旁的人也安頓好,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一半了。這其實也是我們今天這個講座的核心,所有的一切,都要回歸到自身的修行,都要指向生命的安穩。這看似沒太多作為,可這種沒作為,實際上卻是最大的作為。恰恰相反的,當你一天到晚特別想做這做那時,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本末倒置、異化顛倒。大家都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當大家講到這個時,尤其現在的知識分子,都太容易忽略根本的「修身、齊家」,一下子,就跳到最後面的「治國平天下」去了。

事實上,單單修身這件事情,就得忙一輩子了。孔子講來講去,大家感覺他積極入世,可他與那些國君的對話,更多都還是談個人修身的狀態。最後説治國平天下,其實不過是把修身狀態再延伸一點,把自己安然的狀態很自然地延伸出來罷了。換句話説,當你能夠感通到別人的不安在哪裏,因此有辦法也讓別人心安,這就是最高級的政治了。

問:我是一名警察,上了五年班之後,又考回來,我想問您,我平時除了自己去看書,去跟一些有學問的人交流,怎麼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更高層次的修養,讓自己保持一種純粹的身心?

薛仁明:我的想法是,身心不一定要純粹,但是要平衡。太過純粹,有時反而容易失衡。有了平衡,生命才容易安穩。

我的建議是,看書或者是與有學問的人交流,當然可以。但身心真要平衡、生命真要安穩,更直接的方法,則是直接和生活周遭那些身心平衡、生命安穩的人多多親近、多多來往。他們書讀得多不多、學問大不大,都不要緊。只要是平衡安穩,接近久了,對我們的生命就有幫助,這就是孔子所説的“就有道而正焉”。這種身心平衡的人,其實民間挺多的。

我最近在(北京昌平)辛莊鄉下待了七八天,現在有幾位老先生、老太太,看到我,都會打個招呼。那一種温潤感,不比我在中國台灣民間感覺的差。中國台灣民間非常養人,我每一本書都強調,我父親工人,母親工人,兩人均未受學校教育,他們都沒有讀過書。我強調這點,是為了説明他們不識字、沒讀過經典,純粹是民間長出來的人,但我年紀越大,卻越感覺到他們生命的安穩程度,其實是我許多滿腹詩書的朋友望塵莫及的。

民間有民間修身的方式,民間的鄰里關係就非常養人。我小兒子剛出生時,住在老家,每天早上只要我父母親抱他出來,頓時間就成為街坊的中心,所有人都要過來抱抱他,擰他一下,對着他笑一下。他在老家這一年半的經驗,對他後來整個生命狀態、身上特別明顯的一種光明喜氣,肯定是有影響的。

中國民間本來到處都有這樣的鄰里鄉黨,都有一種很淳厚、很温潤、很養人的氣氛,直接就能培養出許多平衡與安穩的生命。除了鄰里關係之外,中國台灣民間幾十年來沒斷過的祭祀傳統,也值得一談。我那本《這世界,原該天清地寧》,開篇寫〈先格物,後致知〉,接着兩篇則接着談祭祀。祭祀是中國台灣民間最重要的格物之事。現今兩岸有許多儒者,每天講天下國家,具體操作卻從來不談,既不聽戲,也不祭祀,也不講禮樂,孔子講來講去都在講禮樂,可這些孔子信徒生活裏卻沒有禮樂,這點很奇怪。

事實上,中國台灣民間,或者説,過去整個中國的民間,一向都是在祭祀、在禮樂的生活裏過日子的。大家知道,所有重要的祭祀,一定要有音樂。廟宇但凡有祭祀,前面進行着典禮,對面戲台演着戲,旁邊奏着音樂,這就是中國的禮樂風景。我結婚時,有個很高規格的祭祀,祭天(中國台灣民間稱之為“拜天公”),全身得洗得乾乾淨淨,然後還要換一套全新的衣物,後來我才知道這等於是齋戒沐浴,齋戒沐浴之後,我跟父親、弟弟在半夜十一點多(子時)行三跪九叩大禮,旁邊演着傀儡戲,吹着嗩吶,我突然意識到婚禮真是一件大事,有種莊嚴感,有種與上天產生聯繫的真實感。

民間的每個人,都是透過類似的方式,一點一滴,把整個安穩的生命狀態給培養出來,這就是他們的修身。他們沒有特別去想修身的事,可透過這些事情,他們自然而然就會慢慢地修出來。又譬如遇到人際衝突,遇到煩惱痛苦,他們都知道人生就是修行,包括夫妻相處,都得相互體諒,當忍則忍,這就是修行。如此一來,就會慢慢地改變自己,而不是老講那些大道理。中國文化就是建立在這種人人都可具體操作的基礎上,無論是像孔子那樣有大智慧的人,或者像我父母親這樣的文盲,都可以在這些事情上具體去受惠,這樣做,不僅你自己可以受益,整個社會、國家也因此可以有一種安定,這才是真正中國式的內聖外王。

總地來説,修身這事別想得太難,也別想得太遠。如果你夠謙虛,也夠好學,單單你生活周遭之人,就可以給你很多的啟發。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能作為教師的代表發言,感到非常榮幸,首先,請允許我對上述獲獎的教師與同學表示衷心的祝賀! 接着,我帶着四個感謝而來:

第一個,要感謝學校,是這所美麗的學校給我這樣的一個平台,讓我能在這樣的平台上展現自我。

第二個感謝,感謝學校個各位領導,是你們的關心與鼓勵,給我最大的支持,也給我最大的動力,讓我能安心工作,實現夢想。

第三個感謝,感謝很多身邊的同事,是這些同事給我很多很多無私的幫助,從上課到管理班級,給我很多經驗,讓我能夠這麼快的成長;很多老師在教學上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教師,非常敬業,敢於創新,又很熱心幫助指導青年教師,這非常有利於我們的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四個感謝,是要感謝我的學生,感謝你們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感謝對我們老師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在這一過程中,你們成長成熟了,與此同時,也從另外的一個側面幫助了我的成長。。我今天的成績,有你們的功勞,感謝你們,希望你們與我們老師一起,共同努力,開拓進取,為我們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我們萬安國小的老師可以説很辛苦,因為為了愛,甘將心血化時雨,潤出桃花一片紅。因為老師的夢想和榮譽都與你們連在了一起,你們是幸福的,老師就是快樂的;你們是進步的,老師就是欣慰的;你們是成功的,老師才是優秀的。我相信,萬小師生,眾志成城,和諧奮鬥,一定會共同築就美好的明天!

最後祝老師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祝同學們的成績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2

在祝福裹着告誡呼嘯而來的畢業季,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因為歷史不幸地記載着有人成功的代價是喪失良知,幸福的代價是損害他人。

從物理學來説,無機的原子逆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現生物是奇蹟;從生物學來説,按進化規律產生遺傳信息指導組裝人類是奇蹟。

超越化學反應結果的每一位畢業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蹟;超越動物慾望總和的每一位畢業生都應做自己尊重的人。

過去、現在、將來,能夠完全知道個人行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很多文化藉助宗教信仰來指導人們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為;而對無神論者——也就是中國大多數人來説,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們加入社會後看到各種離奇現象,知道自己更多弱點和缺陷,可能還遇到大災小難後,如何在誘惑和艱難中保持人性的尊嚴、贏得自己的尊重並非易事,但卻很值得。

這不是:自戀、自大、自負、自誇、自欺、自閉、自縛、自憐;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贖、自勉、自強。

自尊支撐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願:退休之日,你覺得職業中的自己值得尊重;遲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問我如何做到,50年後返校時告訴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熱力學第二定律迴歸自然之前,它們——既經歷過物性的神奇,也產生過人性的可愛。

以下是饒毅教授在北大畢業典禮的演講視頻

饒毅教授演講點評:

饒毅教授的這一份致辭,堪稱中國最高學府的最短畢業典禮致辭,簡短的演講過程中連續獲得9次掌聲。

饒毅教授沒有為畢業生描述一個美好的未來,反而潑了一盆冷水。成功學未必沒有積極意義,但一個人顯然不能靠成功來滿足內心,直指人性問題,將尊重作為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支點。如何面對人生的得與失,常常就決定了文明的深度。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首先,感謝學校重視我們青年教師的發展、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煞費苦心的組織這樣的交流活動,同時我也深感榮幸被抽籤代表青年教師進行交流發言。值此光輝的“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我向關心我們青年教師的領導、師長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謝!向在座的青年教師朋友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從大學畢業踏入教師這個行業,在學校領導無微不至地關懷下,在同事的熱心幫助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下,在學校這個搖籃裏我收穫到了成長的快樂,我感覺自身的綜合素質正在逐漸提高。學校,她是一個融洽的大集體,上至領導,下至同事,處處體現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的温情。學校在管理方面也是處處滲透着“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僅僅是重視學生,更是善待每一位老師。

每一個年輕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遭遇到困境,包括因為課上得糟糕而沮喪、受到家長誤解而委屈、學生的淘氣而氣餒,特別是學生不肯學、學不好時,我們常常會手足無措,失去信心。每當回顧自己成長的經歷,我都會深深地感到,學校是我們青年教師成長的搖籃,她使我們由懵懂走向成熟,使我們脱胎換骨;我也深深地感到,學校是能充分展示我們聰明才智的舞台。是她,使每一個教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角色;是她,為每一位教師、尤其是我們青年教師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實現自身價值的良好機會。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校青年教師培養工程,我也是學校青年教師培養工程的一個很大受益者。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並關注着青年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成長,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素質,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堅持“青年教師導師制”,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學校還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並支持我們參加校內外各種教學觀摩和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積極吸收青年教師參加教育科研工作,為提高我們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科研水平,搭建了一個又一個的平台,幫助我們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這種成長是快樂的,因為在這裏,我們可以感受到領導的温情關懷;因為在這裏,我們認識了一羣志同道合、真誠相待的同事。和他們一起工作,讓我們提高的不僅僅是業務水平,更有為人的氣度和胸襟。為此,有三點感想和體會想和青年教師一起分享:

一、熱愛學生、對學生負責,是一個教師最重要的品德。中國台灣教育家高震東有一句名言:“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作為一個教師,就是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樣,真心實意地為學生的進步和成才着想。這是職業所要求的,也是教師這個光榮稱號所要求的。

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作為一個教師,三尺講台就是自己的崗位,人生價值首先體現在課堂價值,所以應努力使這種價值最大化,認真地講好每一次課,在課堂上得到最好發揮。事實上,任何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能講一手精彩的課,得到領導、同事和學生的認可。有位哲人説:“人性深處最大的慾望,莫過於受到外界的認可與讚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我們每一位青年教師都應該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體現和張揚這種天性,追求自己的課堂價值。要想講好課,首先要有這種慾望和激情,有這種價值追求。

三、幹哪一行都需要基本功。作為一個青年教師,對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在三尺講台上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更要講究教學基本功。學生的大腦不只是一隻裝知識的容器,更是一隻需要點燃的火把。過去説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現在要求教師得有一條河,是活水,是時時更新的知識。所以,做一個稱職的教師是不容易的,我們必須堅持學習,堅持研究。

作為青年教師,我們要在學校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激情和才華,致力於自身的發展,用勤學和善思書寫成長,用求實和崇真建立我們的教育事業,推動學校的發展;

作為青年教師,我們要虛心向學校的名師學習,把前人的寶貴經驗作為我們自己成長的養料;我們要加強同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成長的路上攜手並肩、共創未來!

作為青年教師,我們要保持一份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珍惜熱愛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奉獻我們的激情、品嚐教書育人的快樂,在實踐中增長為師的才幹、放飛我們的夢想。

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説,我們要學習的太多了,而且就我自身而言還有很多方面沒有做到。今天,站在這兒,我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我們各位青年教師是學校的希望,我們自身的發展與學校將來的發展共贏。唐朝詩人劉禹錫有句詩:”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學校為我們的成長敞開了懷抱,我們要抓住機遇,努力工作,用我們的激情和實幹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用我們的辛勤和智慧迎接學校希望的明天。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是第32個教師節,我們聚集一堂,共同慶祝自己的節日,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的班主任,向在工作中給予我們關懷、幫助和支持的領導,表示最誠摯的感激和衷心的祝福!

今天,能有這樣的機會與各位同仁交流、分享,我倍感欣慰,也深表感謝! 20xx年9月,因為工作需要,我服從領導安排,擔任了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xx級兩個師範班的班主任,四年來,對班主任工作也有深刻的體會,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總結了幾點感受與大家一起交流,有不當之處望得到各位領導、同仁的批評與指正。

作為一名班主任,班級的一家之長,四年的班級管理工作,我體會到幾條最重要的感受就是責任心、愛心與細心!

首先是責任心,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最首要的就是是否有責任心。對家庭有責任心,這個家庭就會經營得好;對孩子有責任心,孩子成才的概率就更大;對一個班級,班主任有責任心,學生就有主心骨,班級就不會鬆散。我始終堅持以建設良好的班風、學風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一個學風正氣、凝聚力強的班集體。班級學生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獲得諸多佳績:比如:在20xx年和20xx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共有15名學生獲省級一、二、三等獎,2名學生獲國家級二等獎;20xx年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1名學生獲得國家級三等獎,2名學生獲省級一、二等獎;在學校組織的教師技能大賽、大學生辯論賽、文藝與體育比賽等各種活動中,班上的學生獲得了大量獎項。

其次是愛心,愛班級,愛學生,是一名班主任必不可少的情感,孩子總是自己的好,把自己的班級當成自己的孩子,用愛心去管理班幹部,用愛心去感化學生,引導學生,在管理中,用愛心去實現優質的管理,更容易得到學生的理解與支持。日常管理盡心盡責,通過學生宿舍走訪,主動關心生活困難的學生,有時還給予一定的經濟援助,幫助學生解決生活等方面的難題。學生遠離他鄉,來到凱里學院求學,我最擔心的就是學生的安全,每到學期結束學生回家之時,我總是要求學生離校之時、到家之後分別各發一次短信告知於我,有時學生只發離校信息,而未發到家“報平安短信”,我還會主動電話詢問……這些看是平常之事,但學生卻很感動,他們説我象“媽媽”,所以,學生在思想、生活方面,甚至戀愛方面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學生也給了我一個親切的稱呼——“老媽”。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5

各位尊敬的校長、老師,非常高興來到本次論壇。本來,我的演講題目是俞敏洪校長規定的,但是,聽了四中校長和鄭州外國語學校校長的發言之後,我想臨時改改。我打算以一個學生、一個家長、一個老師的身份,來談一談我對教育的看法。

對於中國當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説,我只有四個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國今天的教育。為什麼?因為在我看來,今天我們對中國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許都起源於一種錯誤,今天我們沒有認真思考到底什麼是教育。

我們在不斷讓步,為自己找理由,為孩子們開脱。我想説,教育不是這樣,也不應該是這樣。中國的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而我不相信所有問題都有解決辦法。我們這個民族現在有一個奇怪的心態,就是不怕有問題,只要找到辦法,問題總能解決。我要告訴大家,這是謊言,有些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舉一個例子:一個人得了癌症,如果早期發現還可以治療,如果發現了卻不去治療,或者用更壞的辦法去對待,或者説縱容它發展,到了癌症晚期再去治療,還有用嗎?沒有用。我想,中國教育可能就是這個情況。今天,我們看到了太多的教育的問題,我們也給出了很多理由,也有很多理論,也在做很多努力。但是請大家捫心自問,你們相信中國的教育還有救嗎?恐怕很難説。我個人不相信。為什麼?我們的腦海裏有太多似是而非的想法。中國正面臨着很多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面臨過的問題。

比如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類這個物種以來所出現的一個從來沒有過的“亞種”,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那麼多沒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麼短時間內,有計劃地出現在一個國家。請別忘記了,我們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針對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們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別忘了,接受教育的對象的主體已經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亞種了。我們沒有辦法,不知道怎麼教育這些孩子。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樣。

我們今天講快樂教育,講我們的童年很快樂。可是,我們的童年快樂嗎?至少我一點都不快樂。回憶一般都是虛幻的、快樂的,“好了傷疤忘了疼”。在座的我們,只要上過大學的,誰不是一路考試拼上來的?我們小時候也有不少作業,我們小時候還吃不飽飯,有時候還被老師揍兩下、罵兩句。

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恐怕被國外教育搞暈了吧!教育裏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憑什麼對註定將要接替我們的子孫讓步,我想不明白。

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沒有錯。那麼,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剛才鄭州外國語學校校長説,家長無論在任何情況都下不要看孩子的日記。我不敢苟同。為什麼不讓看?我從小的日記父母就看,也沒把我看傻了!

聽説前段時間教育部發了一個文件,內容是“賦予老師批評學生的權利”。老師批評學生的權利要賦予?可是什麼時候剝奪過?沒有剝奪要重新賦予嗎?現在的孩子罵不得、説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時候,我的老師懲戒過我,但我們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現在對孩子一味表揚,恐怕還要看家長是什麼樣的人。那懲戒呢?

我們講跟國際接軌,接軌了嗎?我看是“接了個鬼”。我是在歐洲留學的,我們常講歐洲的教育怎麼怎麼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國的好學校規矩嚴到什麼地步。英國議院通過了一條法規,大意是“允許教師在歷經勸告無效的情況下,採取包括身體接觸在內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遵守紀律。”説白了,就是可以適當地揍。大家都説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國小教室後面牆上,不是經常懸着一把戒尺?據説,孩子表現不好,按規定打三下,只許打手心,不許打手背,必須兩個老師在場的時候才允許執行。

但是如果説過去的教育都不對,那俞敏洪校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徐小平、王強是怎麼培養出來的?我們不是過去的教育教育出來的嗎?我們是隨地吐痰了,還是耍流氓了,我們什麼都沒幹,挺好。我覺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責任。不要迎合社會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説法,什麼素質教育、什麼快樂教育、什麼應試教育。應試是最基本的素質。

人類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中國不公平,美國同樣不公平!現在幾乎可以説唯一的一條相對公平線就是大學聯考了。如果説按照所謂的素質來招生,那麼,中國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進北大、清華?一個孩子連公平競爭都競爭不過人家,還説素質很高,誰會相信? 所以,不要迎合社會上有些所謂的專家的話。

我現在提倡恢復全國統一大學聯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王強是內蒙古大學聯考的第二名,我是那年大學聯考的上海第二名,我們都是這麼考到北大的。如果大學聯考制度不能改,我們的教育就不能改,大學聯考是指揮棒啊!大學聯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找不到比大學聯考制度更不壞的制度。大學聯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壞的制度。

問題是,我們面臨的矛盾我們必須自己心裏清楚。有人問我:“錢老師,您這幾年電視上講國學,講《三字經》、《弟子規》,您覺得推廣《三字經》、《弟子規》的最大難處在哪裏?”我一般的説法是希望有關部門大力推廣,進入學校。其實這不是最大的困難,最大的困難是,如果按照《弟子規》、《三字經》,按照出席今天論壇的名校的標準培養孩子,那麼,這些孩子到社會上90%要吃虧。你把按照《弟子規》那樣忠誠、守信、孝悌、守規矩的孩子放到社會上看看,很可能就吃虧!這説明,我們的社會出了大問題。誰能否認?我們要講傳統優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於此。

我自己也在一線教書,跟學生有接觸,我想告訴大家,對於中國的教育,我們要有一種極度的憂患意識,而且應該是在接近絕望基礎上考慮的,可能就是沒治的。很多人問我,“錢老師,你的孩子怎麼辦?”我的回答是,“聽真話還是假話?如果是真話,我就把他送出去,沒有辦法,沒有選擇。”我兒子在華東師大附中,那是我的母校,上海的名校,當然很好。但是社會環境跟我們那個時候不再一樣了。所以我想,我贊成對孩子真的要嚴格。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必須讓他知道教育絕不僅僅是快樂的,學習絕不僅僅是快樂的!當你意識到學習是快樂的時候,這位學生就很可能將來要成為俞校長了!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學習中感到快樂,那就很可能成為大師級人物!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的。絕大多數孩子是不得不學,是為了某種目的或知道學習對其一生的重要性不得不去學的!

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家長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在中國歷史上,無意識造成的真正精英是“老三屆”。這一批人在文革前完成了初高中教育,文革前的國中高中教育水平恐怕不比今天一般的本科教育低,這批人由於歷史原因被分散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1978年,一切回到了原點。這批人是中國人的精英,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真正的精英,懂知識、受得了委屈、懂擔當。現在,這批人要退休了。而現在,孩子進一步,社會讓一步;孩子進一步,老師讓一步;孩子進一步,家長讓一步。家長心疼孩子,老師也心疼孩子。就是獨生子女鬧得!這樣的教育怎麼行?更何況,現在的教育面臨着巨大的衝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學理論思考。

我父親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兒子教育孫子。有一次,我教訓孩子,我父親在旁邊就有些不愉快。我兒子説:“爸爸,你為什麼用這種口氣跟我説話?”我説:“因為你錯了。”他説:“錯了也不能用這樣的口氣跟我説話。”我説:“《三字經》沒讀過?”他説:“你不就是想説 ‘養不教,父之過’嗎?”我説:“是啊。”他説:“你前兩天不還講《弟子規》的嗎?《弟子規》裏説‘守孝悌,次謹信’你都不讓你老爸高興,憑什麼我讓我老爸高興?”這件事就説明,我們的傳統教育在今天已經全然崩塌,我們正面臨着根本的衝突。作為家長,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兒子的老師看他不成器,揍他兩下,罰站一會兒,這是應該的。教育部就應該定出這樣的規則,對學生要有懲戒。

我們現在都説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讚揚他,鼓勵他有自信,這是對的,但是不能過度。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將來到社會,他面臨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毀。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個社會是殘酷的、不公平的,要準備受到很多委屈,早受到委屈,早得到鍛鍊。

如果校長、老師懲戒確實犯了錯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幾下,我會感謝老師。我相信,大多數老師是有大愛的。我希望老師一手拿着胡蘿蔔,一手還得拿着大棒。新東方創造了不起的教育界奇蹟,我是覺得這個論壇要發出一點真實的聲音,要告訴這個社會,教育不是這樣。再不要簡單地這麼説了,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快樂學習、成功教育,都成功還了得?我看教育孩子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挺好!

我覺得,教育是最真實的事情,老師不應該去揣摩家長、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對孩子讓步、對家長讓步。所以,到今天我對中國教育還是四個字——“我不相信”。

孩子考不考國內的名牌大學我無所謂,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過完這樣一輩子。更何況,人類到底有多少年誰都不知道。霍金説還有220xx年,如果真的是這樣,我會跟我的孫子説不要生孩子了。這是一句笑話嗎?

我們現在要讓孩子儘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們把未來的選擇權放開給他,因為我們對孩子負不起責任。不像我們小時候,生活很困難、社會不發達、經濟也不發達,但是我們的父母還能對我們負責任。我覺得我現在非常羨慕我父母,他們敢罵孩子、揍孩子,但是我們依然愛他們。今天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哪怕是一個眼神,沒準明天就能把長輩殺了。老師也不敢批評學生,學生在校更不能受傷,老師害怕家長找上門來沒完沒了、糾纏不休。

我講《弟子規》講到“守孝悌”時,叫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內的“不孝、殺父”的反面例子,然後打印出來,以備我選用作反面例子。不一會兒,助手告訴我:“打印紙沒有了!”我們對孩子沒有一些控制、抑制、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也許這個想法很突兀,應該想辦法如何讓孩子學習更成功,但我內心“不相信”,所以我選擇把我的真實想法跟各位校長、老師彙報。如果我們再不把一些虛幻的東西弄清楚,我們都要完蛋的!

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恐怕未必應該全然簡單地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簡單地認為,教育就應該跟着社會發展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教育是應該跟社會“對着唱的”。是社會在教育教育,還是教育在教育社會?我認為應該是教育在教育社會。現在是社會在教育教育,這樣教育的本體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價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們這個民族原來給教育賦予那麼高的地位和價值,在今天都已經完全被打亂了。

我們這個社會最後一道防線就是教育。我們不要輕易向社會讓步,我們也不要輕易向我們的孩子讓步,也不要輕易向家長讓步。我們這個社會要賦予校長、老師更大的權利、更高的榮譽、更好的待遇,但是也應該賦予他們更大的責任。

只有這樣,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大概在那時候還能考慮讓我的孫子留在國內受教育。這是我的真心話,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校長首先把我當成一個學生,其次把我當成一個家長,最後把我當一個晚輩老師,給予批評教育。我剛才講的沒有一句假話,全是真話。當然,季羨林先生教過我“假話全不説,真話不全説。”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烙印粒粒再現,百年的鳳師迎來了今天——一個讓數千學子眺首以待的節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百年校慶的隆重集會上,我首先代表鳳師的全體學生對各位老師、各位長途跋涉返校的校友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對各位在工作崗位上取得顯赫成績的教師,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中國的十月是一個最具歷史滄桑的月份,它讓我們想起舊中國的血淚史、解放初的艱辛史、新中國的跋涉史,而鳳翔師範——這顆矗立在寶雞市內璀璨的明珠,也是在這個月份誕生的。

19xx年鳳翔師範的前身——鳳師學堂在革命先輩的鮮血和智慧中建成了。這個地方曾經是數千位講師雲集的地方、曾經是英雄模範人物頻繁出現的地方、也曾經是風靡市內師資力量最雄厚的一所學校。從這裏走出過教授、專家、工程師;走出過渾厚高亢的交響樂;也走出過聞名世界的繪畫家。今天我要自豪的説:“我們鳳師是富有的,我們鳳師的學子是富有創造性的”。

百年的歷史、百年的滄桑、百年的奮鬥、百年的期待,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一同展現在我們眼前。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等待我們前去勝任,這是我們鳳師學子的共同心願。人生本來就是靠理想生活的,沒有理想就會失去生活的力量:飢餓裏盼的是豐收;戰爭裏盼的是和平;災難裏盼的是幸福;黑暗裏盼的是黎明。正是對未來報着理想,我們的同學才會對前途充滿信心,在這個令人振奮的日子裏,在這個碩果累累的季節中,我們99級的學子即將踏上三尺講台,讓我們共同為他們祝福:用一顆人類智慧的心,去哺育苗圃裏的花木茁壯成長。

我們是未來中國教育界的建設者,我們中的有些人可能還會成為鳳師的驕傲。但不論怎樣,XX年10月的今天,將是我們心靈為之震撼的一天,它是我們所有鳳師人永難忘懷的一天。

老師、同學們,讓我們今天歡聚一堂,共同喜慶這個莊嚴的日子。讓我們載歌載舞、讓我們盡情書畫、也讓我們暢所欲言吧!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迎接鳳師的明天。

謝謝大家!

復旦大學教師蕩氣迴腸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站在這裏,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演講——《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者應秉承的教育教學理念,可謂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學的立足之本。我國當代教育宗師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由此可見,“為人師表”是何其重要,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要足以成為受教育者的模範。如果教育者自己都不能實踐,又如何來要求受教育者呢?

正如孔子所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即使是在最細微處也要彰顯“為人師表”的風範。

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故事中教師在課堂上一個細小的動作讓我記憶到如今。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老師走進教室,在講台上站定,剛翻開教案本,一抬頭看見一個男孩子用棉衣袖口抹了一下鼻涕。全班學生都等待着她開口講課,可她沒聲音,她從口袋裏掏出疊得整齊的一塊手帕,兩手慢慢展開,方形的,乾淨潔白。她用手帕輕輕地擦了擦自已的鼻子,然後疊好,小心地放進口袋裏。她取、擦、疊、放手帕的全過程,很慢很慢,教室裏很靜很靜,孩子眼睛瞪得很圓很圓,好像在欣賞一組電影慢鏡頭,畫面很美很美。這時那個用袖子擦鼻涕的小男生,他歪了歪頭,也許是他不好意思的流露吧。

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可是故事中那個老師的動作細節卻永遠的烙在了我的腦海中,一直與我的教師生涯相伴相隨。現在我對“師表”這個概念理解得越來越具體。作為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心靈純真的孩子,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發生着作用。這時,請不要忘記“為人師表”這個詞,因為我們的言行正被學生關注着。我們無意的一句話、一個舉動,也許正影響了學生的一生。

我是一名年輕教師,卻時刻謹記着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在課堂上,我規範自己的行為,關注每位學生,培養他們健康的品德修養。在校車上,我以身作則,主動關愛學生,塑造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德高為師,身正為範。師表,展示的是教師的崇高人格;師表,向學生傳遞的是最豐富的信息;師表,在教育中釋放的是最大的能量。

各位老師,讓我們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用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用高尚的情操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對人類的愛心,激發他們對社會責任,激發他們釋放出身上高尚、純潔的潛能吧!

我對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