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通用3篇)

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 篇1

同志們:

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通用3篇)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省、市有關會議和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xx年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任務。等下,徐縣長將作重要指示,請大家認真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客觀總結20xx年工作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新型城鎮化工作有了新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城鄉建設管理不斷加強。縣城南片路網建設進度較快,質量較高,實行雨污分流、給排水等管網同步規劃設計同步施工建設,縣城建設標準有較大提高。户外廣告整頓工作全面鋪開,新塘路、雅園路等縣城主要道路的違章廣告得到拆除,面貌煥然一新。建築燃氣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改活動成效顯著,歷時半年,查找和整改安全隱患168處,實現了全年零安全事故的目標。房地產開發項目市政基礎設施驗收改革達到預期效果,全年新開工面積41萬平方米,已經完工的開發項目綠化、環衞等基礎設施達到了規委審核條件,在建項目形成了必須抓好基礎設施的責任意識。縣城環衞工作不斷加強,特別是背街小巷垃圾清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去年,小城鎮建設呈現出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可喜局面,各鄉鎮積極籌集資金,添置路燈,栽樹添綠,完善環衞設施,小城鎮的綠化、亮化、淨化有了明顯的改觀。城鄉環境同治成效明顯,城鎮衞生狀況持續好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對鄉鎮馬路市場進行了整治,馬路市場的搬遷穩步推進。

(二)國土資源工作成績突出。全縣建設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實際爭取省政府批准用地4000餘畝,是上級分配指標的10.5倍。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41宗,為財政創收2.87億元。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6個,新增耕地8900餘畝。通過努力爭取,我縣被成功列為全省連片推進土地整治示範縣,省財政三年內投資2億元,在我縣連片整治土地10萬畝。去年,針對非法採礦組織開展了三次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徹底遏制了慄江非法採石煤現象,有效打擊了川花地區非法採鎢行為。開展了違法用地、違規建房的“兩違”項目清查工作,立案查處違法用地案件12件,補繳税費1300多萬元,全縣土地市場秩序得到了根本好轉。

(三)住房建設和人防工作邁上新台階。全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950套,爭取上級補助資金7400多萬元,同比增長72.6%,規範合理發放住房租賃補貼420多萬元,同比增加23.5%,受惠對象2786户,取得全市第一、全省先進的佳績。房地產行業實現税費3020萬元,同比增長10.8%。房產辦證遺留問題處理工作穩妥開展,税費收入突破20xx萬元。人防應急指揮中心已完成初步設計、設計評審、施工圖設計等前期工作,已具備動工建設條件。

(四)城鄉規劃工作成效明顯。縣城總規修編工作繼續推進,鹹塘鎮和三塘鎮完成了總規修編。新農村村莊整治規劃力度加大,三塘洪山村、譚子山工聯村、寶蓋皂田村的村莊規劃編制完成。縣城市政、雲集大道提質改造和江東沿江風光帶等專項規劃編製成果已通過規委專家評審。規劃執法力度加大,拆除了縣城城中加油站和雲集鎮保合村興隆組、橫塘組等6處違法、違章建築,拆違面積達1400多平方米,有效遏制了縣域範圍內違法、違章建設的勢頭。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行業違規行為整治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違法用地、違規建房、建築質量和施工安全隱患突出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鄉鎮表現得十分突出。二是城鎮建設特別是小城鎮建設資金瓶頸依然沒有突破,多元投入機制依然沒有建立健全。城鎮配套基礎設施落後,城鎮承載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三是城鎮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共建共管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管理效果難以鞏固。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xx年新型城鎮化工作重點

(一)縣城建設要有新氣象

抓項目,推進擴容提質出亮點。一方面,縣城建設要認真抓好十大項目的實施,今年新開工餘詩路、濱江路、清園路3條城市道路建設,抓好縣城自來水廠二期擴建、天然氣管網擴建和文化休閒廣場建設,加快雲集大道、雲峯路、濱江路3條主幹道的雨污分流管網改造以及縣城背街小巷亮化和園林綠化提質改造,啟動湘江東岸風光帶、生態公園、縣城東敞口工程。另一方面,要積極抓好跑項爭資工作。要把跑項爭資作為加快縣城建設的第一抓手、第一引擎。縣住建局、縣城建投、縣國土資源局、縣房產局、縣規劃局、縣人防辦都要積極行動起來,認真吃透和把握國家宏觀政策,對照國家資金投放目錄,圍繞城市供水、垃圾和污水處理、城市管網改造等重點,搶抓機遇,積極作為,策劃和包裝項目,爭取有更多的項目列入國家、省裏投資計劃。縣城建投要不斷加大融資工作力度,確保完成2億元融資任務。

抓管理,推進四城同創出效果。要啟動四城同創三年行動計劃,到20xx年,力爭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省級衞生縣城、省級交通管理模範縣城。圍繞實現這個目標,要從四個方面切實加強縣城的管理:一要從源頭抓起,嚴格驗收管理。縣城所有房地產開發項目必須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按照設計施工、按照標準建設,尤其是對市政、照明、綠化、管線、環衞等基礎配套設施和小區道路硬化要嚴格把關,經驗收合格後方可辦理房屋產權證書和投入使用。二要從關鍵抓起,加強渣土管理。建設工地必須按要求圍檔作業,建築垃圾要及時清運,工地進出口場地必須進行硬化。建築工地車輛要做到淨車出入,不帶泥上路。建築渣土要實行密閉化、規範化運輸,定時段、定路線行駛,定點傾倒。對不按規定運輸渣土而影響環境衞生的從嚴處理。三要從細節抓起,搞好門前“三包”。縣城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户是“門前三包”管理的責任主體,必須按要求建立“門前三包”責任制。縣住建局要加強“門前三包”的監督、評比和指導。四要從基礎抓起,加強社區管理。充分發揮基層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雲集鎮和各社區(居委會)要積極參與縣城管理,落實管理責任,實現社區環境的居民自治。各機關單位住宅區、居民小區要建立“一長三員”制度(樓棟長、治安員、計生信息員、衞生管理員),不斷加強小區物業管理,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抓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出活力。一要改“吃大鍋飯”為網格化管理,實行責任到人。改革過去“吃大鍋飯”的管理體制,實行分片包乾、路段包乾、責任到人的管理機制,確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責任。二要改平均主義為精細化管理,實行“五定”考核(定崗位、定責任、定標準、定人員、定獎懲)。城管、環衞、市政、路燈、園林等縣城管理服務部門的幹部職工的工資,除基本工資外,津補貼和獎金與工作績效直接掛鈎,獎勤罰懶,做與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就是要不一樣。三要改以錢養人為以錢養事,實行市場化運作、貨幣化管理。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的改革方向,逐步將環衞清掃保潔、園林綠化管護等工作推向市場,探索市場化運行模式。逐步形成管理效能化、監督規範化、作業專業化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抓規範,推進人防建設出成效。堅持人防建設與縣城建設相融合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嚴格人防執法,確保人防“兩費”徵收到位。進一步規範人防工事建設,確保防空地下室結建全面推行,不以徵代建。進一步加快“兩所”建設,確保我縣機動指揮所順利投入使用,全力推進縣級人防應急指揮中心建設。

(二)小城鎮建設要有新突破

小城鎮建設要緊緊圍繞“三提高一打造”的目標,即:提高城鎮化率、提高公共服務功能、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打造城鎮亮點。把“四場四化兩改造”作為工作的着力點。“四場”即停車場、農貿市場、垃圾場、休閒廣場(每個鄉鎮至少要建一個休閒廣場,有條件的爭取建一個公園),“四化”即綠化、亮化、淨化、美化,“兩改造”即污水管網改造、公廁改造。

優先發展重點鎮。要將三塘、車江、茅市、向陽、泉溪、冠市、花橋等鄉鎮作為全縣小城鎮重點鎮,在項目安排、資金分配、土地供給等發展要素方面實行政策傾斜、重點扶植、優先發展。納入全縣優先發展的7個重點鎮要搶抓機遇,選準突破口,研究發展規劃,實現優勢優先跨越式發展,為全縣小城鎮發展摸索經驗,作出示範。

重點打造示範街。每個鄉鎮集中力量創建1-2條示範街道、2-3個文明小區,全縣評選10個“五好”居委會。示範街道的標準是:一是規劃要優,建設要美;二是設施要全,配套要齊;三是規模較大,人氣要旺;四是市容整潔,管理有序。文明小區的標準是“六有四無”。“六有”即有通透式圍牆、有專人負責的物業管理、有環衞設施、有符合要求的園林綠化、有硬化的小區道路、有規範的樓棟號與門牌號。“四無”即無亂搭亂建(防盜網、雨棚、車庫等)、無亂種蔬菜、無放養畜禽、無垃圾無人清掃現象。“五好”居委會的標準是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羣眾反映好。

積極探索農村住房建設改革。把農村住房建設改革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充分尊重羣眾意願的基礎上,每個鄉鎮選擇20%的村,每個村選擇2-3個組先行先試。改革方向是改變目前農村分散建房方式,在拆舊建新過程中,引導2-3個鄰近村民小組的村民選擇一個合適的集聚點集中建房,從而降低新農村配套設施建設成本,使每個村民社區有條件創辦幼兒園、農家書屋、體育健身場所、超市商場、安全衞生飲水工程、沼氣工程等設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三)城鄉規劃工作要有新檔次

完善規劃編制體系。做好縣城總規修編掃尾工作,完成縣城10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塘鎮和車江鎮2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全面啟動縣城東大門敞口、生態公園、東岸沿江風光帶等規劃,完成縣城夜景和色彩、縣城綜合交通體系、縣城綠地系統和縣城環衞設施空間等專項規劃。

加快城鄉規劃統籌。積極探索城鄉規劃一體化管理體制,堅持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年內完成向陽、泉溪、冠市三個鄉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深化三塘鎮、車江鎮城鎮設計,編制三塘鎮神山村、車江鎮恆星村等6個村莊規劃。

提高規劃執法水平。充實規劃執法力量,加大規劃執法巡查力度,建立縣域範圍片區巡查制度,堅持“部門聯動”,強化控違拆違,對縣城規劃區內的違法、違章建築,依法按程序拆除到位。

(四)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要有新成效

加強土地報批工作。全年確保成功報批土地4000畝,爭取4500畝。突出抓好雲集工業園、三塘工業園、衡雲幹線兩廂、縣城基礎設施等用地報批工作,優先保證重點項目用地。抓住我縣被列為低丘緩坡荒灘試點縣的契機,用足用活政策,合理安排低丘緩坡荒灘緩解用地壓力。要堅持部門聯動,鄉鎮配合,共同做好項目徵地拆遷和土地報批工作。

加強土地儲備經營工作。今年力爭新儲備土地4000畝。要抓好已儲備土地的前期開發工作,加快推進縣城北片新區、湘江東岸新城整體開發。要不斷完善國土資源市場,爭取國有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實現網上交易,全年國土資源收益力保完成3億元。

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抓好礦補費徵收工作。要組織專班,在全縣開展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大清查,全面掌握規模礦山企業的生產、銷售情況,對其應交的礦補費進行核算和徵收。對不按時、不按實交納礦補費的企業,停止供電、停止供應火工產品、停止辦理年檢年審,並依法吊銷或註銷相關證件。另一方面,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強化責任,安排專人值班,對隱患重點部位實行現場值守,確保不死人,力求不倒房,儘可能降低災害損失。

(五)保障性住房工作要有新作為

要加快進度。今年全縣要完成新建444套廉租住房、1400套公共租賃住房、1000户城市棚户區改造任務,6月底前開工率必須達到60%以上。往年續建項目11月底前必須全面竣工。縣直各職能部門要積極作為,主動配合,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儘快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土地報批手續、項目報建手續,按照項目建設進度及時撥付資金。項目所在地鄉鎮要成立專班,統籌安排施工工期,負責協調解決項目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要陽光操作。進一步嚴格保障標準和保障程序,確保保障性住房資金和房源分配到最困難的羣眾手中,民政、公安、勞動、房產及銀信部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為健全准入退出管理機制提供可靠依據。4月份,要組織開展一次全縣住房保障對象清查摸底工作,將不符合條件的對象堅決清退出去,確保分配公開、公平、公正。在保障性實物房源分配上,堅持“只租不售、租補分離”的工作思路,研究出台保障性住房分配營運管理辦法,探索梯次退出模式,逐步實現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並軌。

要規範管理。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強商品房預售管理。嚴格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對存在重大投訴和羣訪等遺留問題未妥善處理的企業不予年檢通過。加大物業維修基金的歸集力度,規範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快推行物業管理,實現縣城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覆蓋面達60%以上。

要抓好建制擴面,推進住房公積金工作。要積極主動作為,把教育系統、衞生系統和民營企業作為工作重點,不斷推進建制擴面。堅持從源頭上控制風險,規範放貸操作行為,確保資金安全。

(六)建築施工和燃氣監管要有新舉措

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要切實提高業主的主體責任意識,督促企業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查找安全生產薄弱環節,及時消除隱患,避免安全事故。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格責任追究。燃氣企業作為燃氣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要制訂隱患監控措施,落實整改資金,建立安全應急機制,建立健全搶險預案,有效防範和杜絕安全責任事故。

強化部門的監管責任。住建、安監、消防、電力等部門要加強行業監管,配合執法監督。要深入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緊扣重大時間節點,全面開展建築及燃氣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對於發現的問題和隱患要督促企業整改到位。對違規違法建設必須採取強硬措施,嚴懲建築及燃氣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推動建築及燃氣安全生產水平整體提升。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對違規違法建設項目、燃氣企業和營銷網點,要採取停水、停電等措施,堅決制止建築及燃氣行業不規範行為。

強化鄉鎮屬地管理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落實各鄉鎮人民政府的建築施工安全和燃氣的屬地管理責任。各鄉鎮要加強本地區建築施工和燃氣管理工作,嚴格執行“一把手”負責制,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

(七)“兩違”清查工作要有新成果

思想要更加統一。主要在四個方面統一思想認識:一要澄清底子,鎖定項目。原確定的對象範圍要進一步澄清審核,對不能納入的項目和20xx年元月以後的項目不納入清查範圍。對尚未啟動清查和摸底的鄉鎮,限定在4月20日前必須完成“兩違”項目的摸底。二是政策不變,嚴格執行。要徹底打消“等政策鬆動”、“以拖代辦”的想法,處理措施嚴格按原定政策執行。三是時間延長,年底結賬。鑑於部分鄉鎮工作開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兩違”清查工作延長到今年12月份,年底統一結賬。四是懲前毖後,防止反彈。各鄉鎮各職能部門要認真總結“兩違”清查工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防止情況反彈。20xx年元月1日以後出現的“兩違”項目要嚴格實行責任追究。

措施要更加有力。“兩違”清查由縣優化辦牽頭,以鄉鎮為主體,縣國土、住建、房產、規劃、税務等部門配合,實行專班專抓。對“兩違”項目的清查要實行行政和法律手段雙管齊下,在建項目一律停止供電、供水,在交清税費,辦全手續之後方可復工;對已經完工交付使用的“兩違”項目,利用從事經營活動的,一律不得核發各種證照,已核發的依法予以吊銷或收回;對不主動申報、不積極配合,故意干擾阻礙整治活動的,要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紀律要更加嚴明。對不開展“兩違”工作或清查不力的鄉鎮將採取“三停”措施,項目停止安排,土地停止供給,資金停止撥付。

三、攻堅克難,狠抓落實

(一)責任要細化。做好今年的新型城鎮化工作,各鄉鎮、各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做到領導落實、責任落實、措施落實。要將工作目標和相關責任分解到各個具體工作崗位,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工作機制。對責任不到位、工作沒有抓落實,導致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單位和個人,要採取責任倒查制,不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還要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

(二)進度要量化。對於已經定下的項目,明確的任務,要按照時間節點要求,不講價錢,不找藉口,強力推進,堅決完成。要按照工程建設時限要求,對啟動建設的工程項目要根據工程量的大小、拆遷工作難度、季節氣象因素等情況,合理制定建設方案,排好施工時間表,量化工程進度,排好工期,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確保早啟動,早實施,早完成。縣委、縣政府督查室要加強督查,強化考核,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督促解決,促進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三)工程要優化。城鎮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有“百年意識”、超前意識,建設“百年”工程、良心工程。項目建設要嚴格執行“四制”,即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確保項目建設的質量。城鎮基礎設施項目要以擴容提質為重點,規範項目建設准入,嚴格招投標秩序,加強項目建設的全程監管,確保項目按照質量標準施工。項目完工後,要嚴格驗收檢查和工程審計,確保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同志們,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是黨的向全黨全國人民描繪的宏偉藍圖,是加快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讓我們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紮實工作,攻堅克難,努力開創我縣城鄉建設嶄新局面!

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 篇2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推進全鎮新型城鎮化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明確新型城鎮化工作的思路和目標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將是未來幾十年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城鎮化進程藴含着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擴大內需的巨大潛力和富裕百姓的空前“紅利”。把握好這一歷史機遇,探索走出一條符合山區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成為我們皇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

近年來,全鎮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全域統籌、城鄉一體的思路,深入實施社區化發展戰略,全鎮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發展格局逐步形成。正在進行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修編,逐步確立了以鎮駐地為核心,壽塔、郝戈莊生態小鎮為支撐,其它農村社區為補充的梯次發展格局。鎮駐地初步形成了東部生態休閒區,西部產業集聚區,中部行政服務區,南部商貿文教區,北部養老居住區功能分區。鎮區發展空間逐漸拉開,面積達到3.05平方公里,駐地人口達到1.5萬人。二是發展基礎有效夯實。今年1—8月份,全鎮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7.78 億元,銷售收入57.3億元,實現利税5.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37%、16.92%、27.46%。過5000萬元項目31個,完成投資25.8億元,同比增長18.6%。三次產業比例為18:55:27。完成財政總收入2557.72萬元,同比增長2.5%,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88.28萬元,同比增長2.3%。總體看,今年以來經濟運行基本面較好。三是發展統籌取得突破。將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增減掛鈎項目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結合起來,規劃建設桃源居聚合區、壽塔聚合區等安置區8處20.5萬平方米,可安置2100户,7400人。“鄉村教育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7所中國小完成標準化驗收,柏戈莊、郝戈莊標準化學校基本完工,城鄉義務教育初步實現均衡發展。農村集中供水實現村村通,全鎮180公里路網實現互聯互通,城鄉環衞一體化市場化運作深入推進,鎮區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四是發展特色得到彰顯。大力度、全方位打造“一城山水半城園”形象。深入實施“兩清一綠”工程、“386”環保行動,對扶河、淇河、倒漾河等重點河道進行了水生態治理;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52%;建設了倒漾河生態濕地公園、山水文化廣場、地方文化展館;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的鎮駐地高端房地產組團開發項目完成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城鎮宜居、宜遊、宜業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鎮城鎮化工作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可概括為“一一二三”問題。

一個基本鎮情--城鎮化水平低的問題。無論是以户籍人口數為依據,還是以常住人口數為標準,我鎮都是一個農業人口占大多數的城鎮。20xx年,全鎮城鎮化率僅為27.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低於全市26個百分點,城鎮化率低,城鎮輻射承載功能不足,活力不夠。

一個“窪地”困境--政策扶持少的問題。皇華作為山區鄉鎮及水源地保護區,在全市“三區兩帶多園”發展戰略中屬於限制開發區。在金融、土地、項目傾斜、生態補償、考核導向等政策方面受到的扶持力度不夠大。

兩個相對滯後--城鎮規劃、產業發展滯後問題。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尚未完成,生態小鎮、新型農村社區尚未開展詳細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環衞設施等專項規劃也未修編。規劃引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城鎮發展與兄弟鄉鎮同質化,沒有凸顯地域特色。產業發展先天不足。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總體產值低,這也直接導致城鎮居民消費和購買力低。工業經濟發展的空間有限,主導能力弱,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農業產業受地理條件的制約,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低;服務業單純依靠房地產業“單兵突進”,關聯度高、拉動性強的旅遊產業層次低,“吃、住、行、遊、購、娛”要素建設不夠。

三個突出制約--城鎮發展空間、建設資金、生態環境制約問題。發展空間方面。皇華90%以上土地為山地丘陵,近年來國家對土地審批又嚴格控制,通過土地流轉或拆遷安置增加城鎮化發展空間的難度很大。目前,全鎮城鎮用地規模基本達到上一輪城鎮總體規劃安排,鎮區可利用土地少與城鎮化發展需求大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建設資金方面。城鎮化建設財政資金缺口大,金融機構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夠,城鎮開發融資困難。生態環境方面。由於歷史原因及自然條件限制,皇華鎮區一直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順水沿河發展,鎮區東側緊靠青墩水庫,西側為鎮西工業園,受環保政策及產業佈局影響,鎮區公共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商貿居住區侷限於濱河西路與龍華街狹長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將是皇華未來城鎮發展的一個重大挑戰。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創新思路舉措,認真研究解決。

去年底以來,中央、省、濰坊及我市相繼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層層安排部署,將城鎮化工作擺上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為我們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下步,全鎮城鎮化工作總的思路是:以黨的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省、濰坊及諸城市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堅持全域統籌、城鄉融合、四化同步、五位一體,進一步優化“一心二點一軸三片區”城鎮空間佈局,着力增加農民收入,着力提高城鎮化質量,深入探索以社區化發展促進農民就地城鎮化的路子,推進新型城鎮化向更高質量、更高品位發展,將皇華建設成為“生態文明的現代化城鎮、文化旅遊名鎮”。到20xx年,全鎮城鎮化率達到35%。到20xx年,全鎮總人口達到59000人,鎮區約220xx人,壽塔、郝戈莊兩處生態小鎮約10000人,城鎮化率達到5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000萬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到15:40:4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林木覆蓋率達到60%。

二、突出工作重點,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一)突出規劃引領,優化發展格局。1、健全規劃體系。年內編制完成城鎮總體規劃,形成“一心二點一軸三片區”發展格局。開展生態小鎮詳細規劃,完善鎮域規劃體系。在總體規劃編制框架下,編制生態環境保護、綠化景觀系統、供水供熱供電燃氣工程、環衞設施等專項規劃,編制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2、優化城鎮空間佈局。着力提升鎮區輻射帶動功能,鎮駐地實施東控西延北進南跨戰略,規劃東至袁家我樂村東,西至程子村西,南達中心校南側,北抵中小企業創業服務基地,面積拓展至10平方公里。增強生態小鎮支撐功能,輻射帶動周邊。深入推進農村新型社區發展,加快聚合區建設,完善道路、供排水、燃氣等設施配套建設,吸引羣眾聚合居住。3、塑造山水城鎮特色。將白牆黛瓦、藍瓦灰牆定為城鎮基準色,建築規劃設計上採用多層為主、小高層為輔,錯落有致的規劃佈局,實現山水城和諧相融。

(二)轉變產業發展思路,通過產業轉型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1、打造文化旅遊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模式。以文化旅遊產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實現“消費聚集、產業發展、生態提升、配套優化、土地升值、地產回報”,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打造歷史文化景觀鎮,以蘇軾文化、丁耀亢故居、呈子古遺址、齊長城遺址、皇龍溝恐龍足跡羣遺址為文化內涵,建園、建館、建基地,充分展現名人、名址文化對當代的影響和啟迪,帶動全鎮特色山水、風土人情、民間工藝、名人字畫、企業文化、學校文化、社區文化的整體提升。加快推進“三山兩水六園九遺址”的山水皇華百里自駕遊項目,推進駐地聚合區和養老地產開發,形成餐飲、住宿、遊樂、購物消費經濟鏈及相關產業集聚,不斷增加就業需求,吸納城鎮人口。2、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繼續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家庭農場、農業園區,積極探索城鎮工商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經營,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增加農業轉移人口進鎮區數量。培育苗木主導產業,加強對苗木龍頭企業的鼓勵扶持,培育一批行業水平高、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企業。突出“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户)”、“社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户)”、社會工商資本建設苗木園區三種經營模式,推動苗木產業由分散經營向產業化模式轉變。以園區、基地為輻射點,沿市壽路、諸王路、平日路佈局苗木產業。抓住全鎮1萬畝農村集體機動地承包經營權到期的時機,加強土地流轉和種植引導,利用五年時間,建設100畝以上苗木園區30個,苗木面積拓展至1.2萬畝,苗木產業直接銷售產值達到1億元,建成我市南部苗木產業走廊。3、推動工業內涵式發展。穩步推進中小企業創業服務基地、鎮西工業園、華起全民創業園在建項目,逐步淘汰落後產能。提高招商入駐門檻,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項目一律不得落地。積極推進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引導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項目退城進園,支持東寶重工、華欣短流程鑄造項目等建設技術創新研發平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三)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1、打牢生態基礎。突出抓好造林綠化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工程,不斷推進生態綠化工作,構建市區生態屏障。配合做好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對扶河、淇河、倒漾河、展村河、涓河五大水系進行水生態治理。開展養殖小區標準化建設,將鎮駐地6處養殖小區全部停產、轉產或搬遷。2、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山水皇華百里自駕遊南段路網通達度,抓好鎮域內道路修補、路面硬化拓寬,推進互聯互通。推進皇華110KV變電站改造。加快建設市南污水處理工程二期建設項目,圍繞壽塔和郝戈莊生態小鎮,重點建設壽塔污水泵站,鋪設排污管網,實現生態小鎮污水集中處理。深入推進城鄉環衞一體化市場化運作,建立長效監督管理機制。3、突出品位建設。啟動鎮駐地12片區拆遷工作,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儲備城鎮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倒漾河九宮格生態濕地公園、鬆島生態文化會館、旅遊度假村等生態文化旅遊項目。着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鄉村創建活動,制定社區村規民約,積極推進居民觀念轉變,切實提高城鎮居民文明素質。

(四)全面加強城鎮建設。1、加快鎮駐地改造提升。按照濰坊市提出的“一箇中心、四個規劃、六個體系”(建設一個市民廣場中心, 編制社區佈局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生態景觀規劃,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市政管理體系、金融服務體系、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治安管理體系)的建設標準,有序改造提升鎮駐地,延續歷史文脈,融入現代元素,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增強吸納承載能力,加快建設富有地域特色、功能比較齊全的現代化美麗城鎮。2、深化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打造便民為民的優質平台。根據區位、產業服務水平,對壽塔、郝戈莊社區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合理確定建設模式,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培育功能完備、產業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型生態小鎮。3、分類推進聚合居住。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鎮駐地中心社區和重點社區,加快聚合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產業園區、社區衞生、幼兒園及國小、健康養老、治安警務等公共服務設施,吸引羣眾搬遷聚合。

三、切實強化新型城鎮化建設保障

(一)強化目標管理。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各自承擔的責任和任務,對新型城鎮化工作實行台賬管理,細化階段目標,扣緊時間節點,抓緊向前推進,確保落到實處。要樹立強烈的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只要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就要敢定事、肯幹事、幹成事,既不能因為標準要求高了、工作難做了,就消極懈怠、無所作為,又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二)加強要素資源保障。參照上級政策辦法,引導財政資金、用地指標、人力人才資源向城鎮化集中。創新投融資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進一步開放投資市場,降低准入門檻,吸引各類資本進入城鎮建設與開發領域。建立完善投融資平台,通過整合涉農資金、低息貼息貸款、轉移支付等,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推進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加強土地資源的整合,通過增減掛鈎等多種形式,騰出更多的用地指標,用於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完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政策,加大對存量建設用地、閒置低效土地等清理整治力度,提高集約利用水平。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大力培養產業工人、新型農民,為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智力支持。

(三)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是城鎮化發展的活力之源。當前,傳統的城鄉分割的產權制度、户籍制度、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仍是阻礙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破除障礙,釋放活力。要加快推進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制機制,使城鎮常住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享受市民待遇。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年內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動耕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要着力推動“三換三集中”,尊重農民意願,區別不同情況,以宅基地流轉置換為核心,整體推動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造,探索實施農民宅基地換住房、承包地換股權、權益換保障,促進農村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

(四)切實轉變幹部作風。當前全鎮幹部作風總體是好的,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有的工作不在狀態、萎靡不振、在崗不愛崗,有的對職責範圍內事情不上心、不研究,遇到難題推拖躲繞,有的為了不出事幹脆不幹事等等。要以深入開展黨的羣眾教育路線實踐活動為契機,着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班子成員要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抓好分管部門、聯繫社區作風建設。各社區、部門要把作風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項目落實、深入基層服務羣眾等方面,主要負責同志要以身作則、親力親為,力戒做平穩安逸的“太平官”。要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始終對崗位心存敬畏,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敢於擔當的精神狀態,促進服務效能持續提升,打造紀律嚴明、勤政為民、作風優良的黨員幹部隊伍,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提供堅實保障。

新型城鎮化會議講話 篇3

同志們:

這次全省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是在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抓緊研究編制“”規劃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目標任務,抓住工作重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湖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了開好這次會議,省委、省政府年初就開始調研準備。羅書記多次聽取彙報、研究部署。省裏邀請了國內外有影響的四家規劃研究機構就湖北城鎮化戰略進行研究,形成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入調查研究、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礎上,形成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下一步還將編制指導我省城鎮化中長期發展的總體規劃。羅書記親自主持今天的會議並將作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意義,搶抓發展機遇,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開創湖北科學發展新局面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來部署、來推動,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國城鎮化率每年提高0.9個百分點,20xx年達到46.6%,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有研究表明,在改革開放30年平均10%的經濟增長率中,城鎮化貢獻了3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城鎮化已進入加快發展、快速推進的重要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對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作出了新的部署。xx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期間推進城鎮化的重點任務,除了在《建議》第五部分集中論述,還在“”發展的基本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等處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可見,加快推進城鎮化意義重大,作用重要。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xx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國際國內和我省推進城鎮化的進程和經驗,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大意義和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和緊迫性。

(一)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戰略選擇,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

城鎮化藴含着巨大的內需空間。xx屆五中全會要求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從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和供需關係調整,以及國內發展環境條件變化和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看,目前講擴大內需,最大的內需是城鎮化,最雄厚的內需潛力在城鎮化,因為城鎮化既能增加投資,又能拉動消費,是擴大內需的必然選擇。從增加投資看,城鎮投資是全社會投資的重點領域,20xx年和今年1—10月,我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大體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93%左右(全國為86%)。另據有關方面研究,近些年每增加一個城鎮人口,可以帶動至少10萬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從拉動消費看,城鎮化可以有效擴大城鎮消費羣體,可以提高城鎮消費水平並帶動農村居民提高消費水平,可以帶動服務業發展,進而促進消費升級。20xx年全省農民人均消費支出為3725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294元,城市人均消費接近於農村的3倍,表明由鄉進城消費明顯增加。在20xx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構成中,市和縣佔79.5%,縣以下佔20.5%,表明城鎮消費佔全社會消費的大頭。有研究表明,在現有消費水平下,城鎮人口每增加1個百分點,全國居民消費總需求將增加1.2個百分點,直接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4個百分點。綜合起來看,城鎮化推動人口和生產活動聚集,持續激發和釋放新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將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的持久動力。我省作為人口大省,城鎮化為經濟發展提供的空間還很大。

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作用還表現在城鎮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上。工業化創造供給,城鎮化創造需求。沒有工業,城鎮失去依託,沒有城鎮,二、三產業就缺乏載體。一個城市的成長髮展過程就是工業化與城市化相互促進的過程。城市需求,最基本的因素是人。有了人的聚集,生產要素就會聚集,有了生產要素的聚集和激盪,就會產生產業需求,產業才能搞起來。要堅持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同步推進城鎮化。如果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既會抑制內需的釋放,也會阻礙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資源要素集約開發的着力點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今年年國中央舉辦的省部級領導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胡強調了“八個加快”,把加快推進城鎮化作為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xx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五個堅持”,在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特別強調要積極推進城鎮化。可見,加快推進城鎮化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題中應有之義。城鎮化促進工業化,影響着工業結構調整;城鎮化積聚產業,特別是服務業,影響着產業結構升級;城鎮化帶動區域發展,影響着區域結構優化;城鎮化決定城鄉一體化進程,影響着城鄉結構完善。城鎮化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加快推進資源要素由粗放開發向集約開發轉變。地少人多是我們的國情和省情,隨着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加快實施,適宜大規模開發的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土地已成為影響區域發展最稀缺的要素資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實現集約發展,就是用有限的資源實現經濟總量的最大化,在有限的載體上做大經濟規模。空間利用集約化最充分的體現是城鎮化,城鎮化把資源要素、包括人聚集到一個載體,進行合理配置,形成放大功能。城市就是一部激活、放大生產力的機器,推進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實現集約化發展。只有集約化發展,才能形成合理的城鎮佈局和形態,才能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才能有效地發揮城鎮功能,也才能用較少的資源要素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這正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日本東京、大阪等幾個大的城市羣,走的就是集約化發展的路子。人口那麼多,土地那麼少,但城鎮化率那麼高,生態環境那麼好。其經驗值得借鑑。相比較而言,我們的土地開發、城市發展還是粗放型的,我省城鎮數量在全國居第五位,但是城鎮化率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數量較多,並不等於城鎮化率高,問題的關鍵是集約化發展不夠。所以必須以加快推進城鎮化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集約化發展。

(三)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鑰匙

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推進現代化的必然途徑。統籌城鄉,必須把城市做大做強,把中心鎮做大做強。否則,統籌城鄉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就無從建立。加快推進城鎮化,是城鄉統籌發展要做的大文章,無城統不起鄉,城小也統不起鄉;有多大的城,就能統多大的鄉;有怎樣的城鎮格局,就有怎樣的城鄉統籌發展效果。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推進城鎮化。農業要把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做多、做優;農民要把人數做少、收入做高,農村要實現精神文明、生態文明,這是“三農”工作的基本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鎮化的路子。城鎮化既可以使農村富裕勞動力從傳統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推動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也可以相應增加農民人均擁有資源量,從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商品化率,還可以提升城鎮經濟實力,增強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能力,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從發展實踐看,城鎮化水平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存在着反比關係,城鎮化水平越高,城鄉收入差距就越小。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也必須加快推進城鎮化。湖北是農業大省,目前一半以上的人口還在農村,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必須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利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全面實施“兩圈一帶”戰略的重要抓手,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支撐點

城鎮化是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生產要素和人口在空間上合理聚集的過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發達地區率先發展,在形成外向型經濟格局的同時,形成人口和經濟集聚程度較高的城市羣,有力地帶動了東部沿海地區的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城鎮化水平的滯後。區域城鎮化水平決定和影響區域綜合競爭力。目前東部地區城鎮化率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1.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14.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19.8個百分點,這就決定了東部地區的區域競爭力強於中西部地區。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市也證明,縣域經濟發展走在前列的,都是城鎮化走在前列的。全國百強縣市中的前10強,城鎮化水平都在60%以上,而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前5名城鎮化率平均值為33.9%,最高的大冶也只有40.8%。可見縣域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是與城鎮化水平密不可分的。

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兩圈一帶”總體戰略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深化對湖北省情認識的重要成果,目的在於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兩圈一帶”既是產業圈、產業帶,又是城鎮圈、城鎮帶。全面實施“兩圈一帶”戰略,必須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為抓手、為支撐,以城鎮化帶動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構建現代文明的驅動力量,是實現文明形態轉變的必由之路

工業化和城鎮化共同構成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共同承載現代文明的發展進程。從世界城市化發展的歷史進程看,伴隨着工業革命的興起,城市化快速發展,推進社會文明形態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伴隨着城市化逐步走向成熟階段,推動社會文明形態由工業文明向現代文明轉變。城鎮化,不僅僅是人口集聚,農村人口變成城鎮人口,更多的體現在城鎮功能的發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完善、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提升等方面,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社會結構也隨之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城市文明是對農業文明的超越,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目前普遍存在的城鄉差別,不只是城市生活水平與農村生活水平的差別,本質上是生產方式的差別,是文明形態的差別。我們要通過加快推進城鎮化,促進文明形態轉變,構建現代城市文明。剛剛閉幕的上海世博會是一次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所展示的不僅僅是城市發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現代文明的成果。

充分認識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意義,目的在於牢牢把握和緊緊抓住城鎮化進程所藴含的巨大機遇,以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來開創湖北科學發展新局面。

我們要緊緊抓住當前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的重要機遇,推動我省城鎮化加快發展。所謂進入城鎮化加速發展新階段,主要有兩個標誌:一是人均GDP進入3000美元以後,城鎮化加速發展。二是城鎮化率達到50%以後,城鎮化加速發展。這是世界普遍規律。我省20xx年人均GDP達到3288美元,城鎮化率46%,“”期末將達到52%以上。這兩個標誌性指標都已經達到和將要達到。這是加快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我們必須牢牢抓住。

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對城市化進行新的戰略佈局的機遇,推動我省城鎮化有序健康發展。國家制定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在“重點地區發展”這一章中提出要在中部地區培育武漢城市圈等城市羣,作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增長極。同時,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正在由東部向中西部加快推進。另據國家發改委提供的信息,我國未來將構建“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優先發展三個特大城市羣和八個大城市羣,其中,沿長江通道橫軸、沿京廣通道縱軸以及長江中游地區大城市羣都與我省密切相關。這是十分難得的機遇,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及早謀劃,主動對接。

我們要正確把握我省城鎮化發展的歷史進程,進一步增強加快推進城鎮化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近些年來,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推進城鎮化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來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城鎮化水平保持了穩步提高的發展態勢。20xx年到20xx年,全省城鎮化率從40.5%提高到46%,在中部六省處於領先位置,基本形成了以“一主兩副”(武漢市、宜昌市、襄樊市)為依託,以其他設區城市和縣城、中心鎮為基礎的城鎮化發展格局。最近20xx年,是我省城鎮建設投入最多、城鄉面貌變化最快的時期。特別是“”期間投入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城鎮規模逐步擴大。20xx年底,城鎮人口、建成區面積分別比20xx年增長33%、50%;設區城市和建制鎮的用水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污水處理率等主要指標呈逐年上升態勢,增強了城鎮服務能力、供給能力,改善了人居環境、發展環境。但也應看到,我省城鎮化發展也面臨着嚴峻形勢,表現在:城鎮化水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鄰近省份的差距正在縮小;城鎮數量較多,但發展質量不高;城鎮化佈局不盡合理,形態結構不夠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欠帳較多,功能不夠完備,等等。這些都影響和制約着城鎮功能發揮和城鎮化進程。處在新階段,面對新態勢,面臨新機遇,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加快推進我省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下定決心,堅定信心,確保我省城鎮化在“”期間取得重大進展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事關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正是因為這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就在謀劃出台指導意見、編制發展規劃。在研究編制全省“”規劃時,又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最近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意見》明確了“”期間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城鎮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全省上下要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下大決心,花大氣力,全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確保在“”期間取得重大進展。為此提出以下七條要求。

(一)明確目標,增強信心

目標是標杆,是旗幟,確立積極可行的目標,對加快推進城鎮化至關重要。《意見》從城鎮化率、人口轉移、城鎮佈局三個方面明確了“”期間的城鎮化發展目標。

從城鎮化率目標看,“”前4年每年提高0.7個百分點,相對偏低,今年預計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化達到47%(全國預計47.4%),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期間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到20xx年城鎮化率達到52%以上。實現這一目標,有兩個深刻含義,一是我省的城鎮化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全省6000萬人口有一半以上生活在城鎮,將帶來城鄉面貌的巨大變化。就世界範圍來講,20xx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城市化水平超過50%,具有標誌性的意義。我省城鎮化率將在20xx年達到50%,也具有標誌性意義。從人口轉移目標看,“”期間,我省將有300萬以上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平均每年60萬以上,既帶來發展機遇,也帶來各種挑戰。從城鎮佈局目標看,到20xx年,我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將由6個增加到15個,中小城市由40個增加到50個左右,3萬人以上的建制鎮由46個增加到100個左右,城鎮化佈局和形態更趨合理和完善。上述這些目標適應了城鎮化發展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的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羣眾融入城鎮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既考慮了我省城鎮化發展的現實基礎,又考慮了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並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相銜接,是一個積極穩妥的目標。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分解、切實落實這些目標,通過強有力的工作措施,確保這些目標的實現。目前,各地都在抓緊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省委、省政府分兩片聽取了各地規劃編制情況彙報。從彙報看,各地在確定“”時期發展目標時,都提出了城鎮化發展目標,體現了各地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但還很不夠,要根據《意見》要求和這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完善城鎮化發展目標和措施。

(二)規劃先行,強化引領

規劃是決定未來發展的藍圖,對推進城鎮化具有重要的先導和引領作用。規劃帶來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帶來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在世界各國城市化建設發展中,規劃起着重要作用,如日本、韓國的城市化高速發展,以及城市建設和管理上的成功,重要的是得益於高起點規劃的引領。規劃涉及長遠,在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尤其要做到規劃先行,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否則就會盲目無序發展,造成重大失誤。規劃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方面我們要向發達國家學習,也要向我們的先人學習。巴黎十九世紀的地下基礎設施現在仍在使用。今年夏季我國南方遭遇暴雨洪澇,一些城鎮“一片汪洋”,但江西贛州卻沒有出現內澇,原因何在?就是900多年前宋代贛州知府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統——福壽溝,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相比而言,今天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很多。因此,我們要捨得本錢做好規劃,要拿出一個能管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規劃。今年省裏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四家知名研究機構來我省調查研究,幫助我們制定城鎮發展規劃,就是為使規劃能達到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做好城鎮化規劃要特別重視三個環節。

一是全省城鎮體系規劃要體現集約發展理念。要按照城鄉統籌、城鎮帶動、產業驅動、綠色發展、優化結構、突出特色的原則,構建以武漢城市圈為核心,以城市羣和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長江經濟帶為紐帶,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城鎮空間佈局結構。總的要求是,堅持“一主兩副”的總體格局,都市圈和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鎮三個層次協調發展,實現“大小多少”發展目標的城鎮化工作思路。

“大”就是要把城市圈、城市羣做大,把大城市做大,我省武漢市一市獨大,首先是好事,有這麼一個火車頭,有這麼一個龍頭,帶動全省的經濟發展。從結構上看,武漢是一個特大城市,它的輻射能力、帶動能力強,解決了很多問題。所以它是一種生產發展方式,是一種先進生產力,今後還要繼續做大。但是,只有武漢一市獨大不協調,還要把武漢城市圈做大;不光要做大做強武漢城市圈,還要把“宜荊荊”、“襄十隨”城市羣做大做強。

“多”就是要把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城市(縣城)、中心鎮做多。我們的現狀是大城市數量少,50萬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數量少,20萬人以上的縣城、3萬以上的中心鎮數量少。全省城鎮個數在全國位居前列,但城鎮結構不優,除武漢市以外,其他省轄市均未達到100萬人口,縣城規模一般在10萬人左右,建制鎮平均人口不到1萬人。規模效益較差的小城市和小城鎮比重超過40%,由此導致全省城鎮化率低。城鎮規模過小,難以發揮其在城鎮化過程中的集聚效應和拉動作用,文化、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資源難以得到有效配置。因此,要把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城市(縣城)、中心鎮做多。

“少”就是村鎮要少。將一些小鎮逐漸引導進到中心鎮,讓農民進入到一些規模較大的村。現在分散的自然村落,規模都很小,要花很大的財力通電、通路、通廣播,成本太高,實際上是巨大的浪費,要轉變發展方式。發達國家和地區城鎮化的歷程表明,城鎮化的過程,是大城市集聚的過程,也是小村鎮自然淘汰的過程。我們要順勢而為。比如鄂州,村鎮原來是300多個,經過城鄉一體化試點減少為100多個,這樣的做法體現了集約發展的思路,各地要學習借鑑,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做到。

“小”就是人均佔地規模一定要小。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一定要縮減人均佔地規模。我們是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承擔着國家糧食安全和三峽工程庫區、南水北調水源區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七山二水一分田”,可開發土地資源非常有限,要嚴格控制人均佔地規模。要通過規劃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是跨區域城鎮發展規劃要體現組團式發展理念。我們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不是走原來分散化的城鎮化道路,而是走以城市羣為主體形態的城鎮化道路。城市圈、城市羣、城鎮帶已成為城鎮化的重要形態和發展趨勢,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羣是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所以,跨區域城市發展規劃一定要體現組團式發展理念,也就是要強化城市圈、城市羣、城鎮帶的概念。全省適宜開發的國土空間有限,人口資源環境條件決定了我們的城鎮化,只能在一些發展條件較好、人口密集、城鎮密佈的地區集中展開。從全省城鎮格局看,就是要把做強武漢城市圈、“宜荊荊”和“襄十隨”城市羣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同時要在沿江、沿路等城鎮密集地區規劃建設城鎮帶,以此帶動全省城鎮化發展。此外,還要配合國家和周邊省市在更大區域謀劃城市羣發展,如長江中游地區城市羣。

三是城鎮規劃要體現統籌協調理念。城鎮化不僅只是為了推動城鎮本身發展,而且要以城鎮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統籌城鄉發展。因此城鎮化規劃一定要體現統籌協調理念。不僅要反映人口和生產要素由農村向城鎮聚集,也要有先進生產要素和先進文化由城鎮向農村輻射,使城鄉逐步走向交融,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

要以市州和縣域為單位編制城鄉一體化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城鄉居民點和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及社會事業發展,為城鎮發展預留空間,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要做好城鎮發展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發展、土地利用等規劃的銜接,要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和調控作用,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城鎮環境決定城鎮形象,生態文明是新型城鎮化的時代要求,人居環境是體現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誌。全省各地要以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加快推進宜居城市、生態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設,努力建設宜居宜業的一流城市。

一是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城鎮發展道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鼓勵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倡導健康、節約、環保的建設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節約用地放在突出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路不是越寬越好。優化城鄉能源利用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規模和水平。嚴格實施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大力發展綠色建築,積極推廣再生能源和牆體材料革新、散裝水泥發展。堅持公交優先原則,發展節能環保型公交車和電動汽車。推行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管理,推廣普及先進適用的節水工藝、技術和器具,鼓勵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大力開展“節水型城市”創建活動。

二是要切實抓好城市污水、垃圾、噪音和大氣環境治理,使城市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大力開展減排治污,逐步降低城市污染指數。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加大城市建設項目規劃環評落實力度,從源頭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改造提升污水處理工藝,加強運營監管。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改革,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加大機動車尾氣、城鎮工業污染、建築揚塵和噪聲等綜合治理力度。

三是要廣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着力整治設施不配套、功能環境差的舊城區、舊居民小區。引導支持“城中村”加大改造力度,農村村莊環境整治要以建設宜居村莊為目標,嚴格生態保護,推動清潔生產,加強水環境治理,完善垃圾收集處理機制。

(四)產業支撐,“雙輪”驅動

城鎮化的核心和關鍵是產業發展,要把產業支撐放在城鎮化的首要位置,通過城鎮發展帶動產業集聚,通過產業發展完善城鎮功能。沒有產業支撐,城鎮化行之不遠,這是我省部分歷史名鎮做不大的主要原因。有了工業基礎,沒有城鎮載體,工業就缺乏配套產業和服務業支持,要麼捨近求遠到外地尋求配套服務,要麼自我配套,形成企業辦社會,“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模式,最終工業的競爭力也會大大下降。這是我省部分工礦企業曾經經歷過、有的到現在還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城鎮化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同時要通過城鎮化促進城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工業化、城鎮化,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共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量。工業化與城鎮化這種互動關係,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我省目前工業化發展進入中期階段,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在這一時期,既要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又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並要更好地促進“兩輪”協調並進,形成共振效應。我們講城鎮化要以產業化為支撐,就是要進一步提高工業化水平。我們講工業化要以城鎮化為載體,就是要加快城鎮化進程。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目前正是我省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黃金時期,我們要把這篇大文章做好。

(五)強化功能,提升品位

城鎮功能除了產業功能外,還包括公共服務功能、居住功能、生態環保功能等,這些共同構成了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強化功能,提高綜合承載能力是城鎮化發展的基礎。經驗表明,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利於強化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也有利於克服城鎮發展中帶來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城市病”。

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設施水平和運行效率。提高城市交通整體效能,構建以軌道交通、城市快速通道為主動脈,主幹道、次幹道和支路為支管,以單行道、小街巷和人行過街設施為毛細管的城市道路系統。加強城鄉供水設施建設與改造,完善供水網絡,確保20xx年全省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98%以上。加快燃氣設施建設,提高燃氣覆蓋率和供應保障能力,20xx年全省城鎮燃氣普及率達到90%。完善供電網絡,加強老舊電網改造,調整優化電源結構,健全分配電網和供電預警保障機制。完善信息網絡,推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大力發展電子政務、現代遠程教育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工程。

建立健全分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努力使人民羣眾“住有所居”。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大力發展普通商品住宅。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城鎮房地產市場主體,引導住房的合理消費,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對城鎮周邊的農村住宅、土地整治安置房建設,要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嚴格控制城鎮規劃區範圍內個人建房審批。不斷改進住宅的性能和質量,推廣節能、省地、環保型住宅建設,推行物業管理全覆蓋。

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科技、教育、醫療衞生、文化體育、人口計生、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動社會服務資源向基層和社區延伸。優化教育結構和佈局,建立健全城鎮就業服務、醫療衞生、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城鎮防洪安保體系,完善防洪預警機制;建立地質災害預防預警體系,科學規避地質災害,加強抗震防災規劃編制。建立健全城鎮應急防控處置體系,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六)繼承創新,彰顯特色

城市發展,文化為魂。湖北是荊楚文化發源地,三國文化、道教文化、首義文化、紅色文化影響深遠,歷史遺蹟眾多。比如,荊州古城牆,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大型古城牆之一,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要做好繼承和創新的文章,塑造城鎮形象,打造城鎮品牌。廣泛吸收國內外城市規劃建設的先進理念,注重突出地域、歷史和文化特色。加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鄉土建築保護規劃,重視歷史文脈的傳承、發展和展示,弘揚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鎮文化內涵,彰顯荊楚文化魅力。

湖北有得天獨厚的江河、湖泊、濕地和山林等自然稟賦,在城鎮化發展中要加強保護和利用。加強城鎮園林綠化,加強城鎮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科學規劃生態功能區。重點加強城市過境水系、周邊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濕地、綠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構建城鎮整體綠色生態網絡,努力彰顯“千湖之省”的城鎮特色與魅力。武漢市的江灘改造工程、顯山露水工程、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都是大手筆,很有特色。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現有的山、河、林、湖等自然資源,努力把森林引入城市,花園引入社區,創一流生態環境。在城市擴規中,要科學規劃,組團發展,有計劃地保留林地、草地、耕地、濕地,避免攤大餅式的外延擴張和無邊際的水泥磚牆。

(七)科學理性,協調推進

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本質上講是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型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推進城鎮化既要把握機遇,積極推進,又要根據條件,尊重規律、科學理性、穩妥協調、健康有序,決不能搞大轟大嗡運動式的推進。當前,要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大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户條件,穩步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民工落户問題。對一時難以落户的農民工,也要解決好他們在勞動就業、工資待遇、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要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工到城鎮安居樂業。要按照完善城鎮化佈局和形態的要求,從覆蓋全省的省域城鎮化總體規劃入手,科學構建全省城鎮發展體系,健康有序地推動各個層次的城鎮化發展。

三、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提供強有力保障

在新的發展階段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既面臨有利時機和難得機遇,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這是對我們執政、行政能力的考驗。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湖北省情,借鑑國內外經驗,全力推進這一歷史進程。各級各部門必須把推進城鎮化作為重要責任,進一步加強領導,創新體制機制,為積極穩妥、健康有序地推進城鎮化進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

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加大對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入。財政支持政策要對區域中心城市、重點中心鎮、特色鎮的發展予以重點傾斜。各級各類投入到縣級的財政資金要整合捆綁、統一使用,發揮資金最大效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性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運用多種模式參與小城鎮建設和村莊整治。支持縣(市)和小城鎮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和採取市場方式設立城鎮建設投資融資平台。

(二)創新城鄉管理體制

進一步理順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建立城鄉一體、精簡高效、分工合理、職責明確的城鄉管理新體制,提高管理效能。建立以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主要內容的規劃管理機制,強化規劃的集中統一管理。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把社區管理擺在城市管理的突出位置,積極推進“城管進社區”,強化區、街(鎮)政府的管理職責,保證街、居兩級工作經費。創新城市管理手段,完善信用信息體系建設。縣級人民政府應依據城鄉規劃法的規定,明確縣、鎮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職責,提高管理效能,防止執法管理缺位。

(三)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探索節約集約用地新模式。完善農村土地徵用制度,推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進入市場流轉。在國家批准的試點地區,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定居規模相掛鈎、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當地土地開發和整理數量相掛鈎的機制,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重點向中小城市和3萬人以上規模的城鎮傾斜。深化農村土地產權改革試點,建立區域統籌流轉的土地利用機制與制度,探索集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試行集體土地資產化管理,允許試點地區的城市規劃區範圍內集體建設用地進入統一的土地市場。在農村新型社區和中心村建設中,按照尊重農民意願、封閉運行、規範管理的原則,搞好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

(四)穩步推進户籍及其配套制度改革

在中小城市和中心鎮建立城鄉統一的户籍登記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對穩定的職業或合法生活來源為基本落户條件,改革户口遷移審批制度,簡化户口審批手續。加快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與户籍管理相關的配套制度改革建設。

(五)加強對新型城鎮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要健全工作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領導落實、責任落實、措施落實。主要負責同志要加強調查研究和具體指導,重大問題親自抓,主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措施親自督促落實。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各自職能,認真調查研究,提出具體實施意見。要強化大局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城鎮化工作的指導和協調,研究解決城鎮化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制定有關政策措施。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經驗,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城鎮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要健全考核機制。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將組織專班,定期對城鎮化工作的進展情況開展督查。對工作進展明顯的要表彰激勵,落後的要通報批評。每年召開一次新型城鎮化現場工作會議,總結工作,交流經驗,推動發展。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着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城鎮規劃、建設、管理人才隊伍。

同志們,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使命光榮。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和這次會議精神,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努力推進我省新型城鎮化工作再上新台階,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實施“兩圈一帶”戰略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