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必須知道的口才心理學

要混職場,必須得懂一些職場口才中的心理學。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一些資料,供你參考。

職場必須知道的口才心理學

職場口才的心理學一:對誰説話

説話要看準對象,要講究方式,區別對待。

1.注意對方性別特徵

同性別之間談話可以隨便些,異性同事談話應當心。考慮“男女有別”。尤其是開玩笑。例如女同事身材較胖,不能以胖、肥稱呼,誇獎時應説其豐滿;男同事稱其為“胖子”,他可能毫不介意。

2.注意文化差異不同

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集中表現在言語表達和領會的順利完成中。如果缺少對兩種不同文化差異的認識,就可能造成語言溝通障礙。

語言溝通必須注意國情差別,區別對待。比如,形如一個人幹活勤懇賣力,漢語一般説“他像頭老黃牛。”而講英語的人則説: He Works like a horse.“他幹活像一匹馬”。形容一個人身體健壯,漢語説:“他壯的像頭牛”,而英語卻説:He is healthy and like a horse.“他健壯如馬”。這種語言表達上的差異就與兩個民族傳統的農耕方式有關。中國農村歷來以牛耕田,而英國的主要役畜卻是馬。喻體的選擇反映兩個民族生活方式上的差異。

3.注意文化層次、性格不同

説話如果“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會出現溝通障礙。

一個人口普查員問一位鄉村老太太:“有配偶嗎?”老人愣了半天,然後反問:“什麼是配偶?”普查員只得換一種説法:“是老伴。”老太太笑了,説:“你説老伴不就得了,俺們哪懂你們文化人説的什麼配偶呢?”

當眾講話時,面對的人員構成複雜,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顧及大多數人的文化水平,儘量用簡樸的語言説明覆雜的道理,區別聽話人的思想狀況和情感需要。

性格開朗的人易於“喜形於色”,可以與之侃侃而談;性格內向的人多半“少言寡語”,則應注意語言委婉、循循善誘;與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人,一般不要過分地開完玩笑。

4.注意身份地位不同

在公眾場合和在外人面前,特別當你跟對方那個位置不平等時,説話要考慮對象的身份與地位,選擇語言。待人接物交談的基本技巧少説多聽,因為言多必失。

5.考慮遠近親疏關係

職場中遠近親疏不同,説話的分寸要掌握清楚。例如開玩笑,幽默的人一般都心懷善意,只不過是要給人多增加一份快樂而已。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正規場合一般不開玩笑。彼此不十分熟悉或生人熟人同時在場,不以開過深的玩笑。

6.考慮對方語言習慣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方,語言習慣不同。往往同樣一句話,意義卻完全相反。自己認為很合適的語言,對來自不同地方的同事聽來,可能很刺耳,甚至認為你在侮辱她,造成誤會。

還有許多其它地方的語言習慣,如北方人稱老年男子為老先生,但如果上海嘉定人聽來,會當是侮辱他。安徽人稱朋友的母親為老太婆,是尊敬她,而在浙江,稱朋友的母親為老太婆那簡直就是罵人了。各地風俗不同,説話上的忌諱各異。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必須留心對方的語言習慣。即使對方知道你不懂他的忌諱,情有可原,但至少還是冒犯了他,所以因該特別留心。一不留心,脱口而出,最易令人不快。

職場口才的心理學二:什麼時候説話

俗話説“什麼時候説什麼話”。在這個人際關係複雜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充當着一個重要的角色,你的話在什麼時候説才是最有價值的,關鍵就在於你會不會選擇適當的時機。把話在適當的時候説出來,並説話得體,是一門藝術,只有面對不同的語言環境隨機應變,才能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

如果在交談中,不顧對方的心理變化,一廂情願的一味地將想法統統搬出來,不但得不到對方的認同,而且會令對方生厭。在交談過程中,雙方的心理活動是漸變狀態的,交談中應兼顧對方的心理活動,使談話內容和聽者的心境變化相適應並同步進行,才能讓交談者引起共鳴。

在別人憂傷的時候,不要説高興的話;別人高興時,不要去説喪氣話;對方正在緊張工作的時候,不要去説話;對方正在焦急的時候,不要去説話;對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時候,也不要去説話;讀方正在悲傷的時候,更不要去説話。上述幾種情形時,去與對方交談,不但説話的目的達不到,而遭受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

此外,宿醉未醒,或是盛怒之後,都不宜交談。因為此時心緒不寧,最易“禍從口出”。

職場口才的心理學三:什麼地方説話

俗話説“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説話一定要適應特定的語言環境。所謂“境”,由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説話的具體場境。這裏主要談説話的具體場境,即有一定的時間因素、空間因素和交際情景有機組合成為的言語交際場合。

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在不同場合環境中,人們對他人的或與有不同的感受、理解,並表現出不同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在小場合和大場合,家庭場合和公眾場合。人們對於批評性説法最易引起人們反感。試想,如果批評是在兩個人之間進行,對方可能會很平靜地接受。

正因為受特定人際關係和場合心理的制約,有些話只能在某些特定場合説,換一個場合就不行。同樣一句話在這裏説和在那裏説也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人際交往中,説什麼,怎麼説,一定要顧及場合環境。

有些人在主觀上缺乏場合意識,只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以為只要有話就應該説,不管什麼場合環境就往外捅,結果無意冒犯了人。自己還莫名其妙,不知道毛病出在哪裏。

交談時,説聽雙方對話語地採用或理解,都要受特定場合的影響和制約。就説得一方來看,無論是話題選擇,還是話語形式的採用,都要根據特定場合的需要來確定。例如在説話話題上,在人家辦喜事的場合,就不要談時人喪氣的話題......一個人只有會分場合説話,才會受人歡迎。説話不看場合,隨心所欲想説什麼就説什麼,不僅語言不能發揮效果,甚至還會引人反感,產生副作用。要根據不同場合隨時調整語言,明確哪些該説哪些不該説,使語言與環境達到最佳契合。

職場口才的心理學四:因為什麼事説話

涉密問題不説。“內外有別”原則。以國家利益為重,嚴格遵守保密紀律。

炫耀誇飾不説。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説。有的人涵養功夫不夠,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説且自鳴得意,結果無意中惹起別人的妒忌。

牢騷抱怨不説。偶有不如意便滿腹牢騷,逢人就訴,結果惹人討厭,説你毫無耐性,笑你活該。這個時候,你是要説話的時候嗎?如果時候不對,還是不説為好。是否得其時,也與説話的成敗關係很大。

不利於團結的事不説。

捕風捉影的事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