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最經典的演講(精選3篇)

俞敏洪最經典的演講 篇1

其實人的一輩子都有某些東西束縛着我們,不管是貧困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沒有束縛的生命反而顯得輕浮而沒有分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脱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

俞敏洪最經典的演講(精選3篇)

個人都渴望生命能夠像海水一樣沒有障礙地奔騰流動,和藍天相接;每個人都渴望生命像風一樣從天空自由自在地飄過,除了帶走白雲,沒有一絲牽掛。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縛,就像沒有任何動物願意被關在籠子裏一樣。人的一生都是為了掙脱某種束縛而努力的過程,這一過程使生命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機遇,咀嚼失敗,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覺意識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縛抗爭。從十一、二歲開始,青少年一般都會有幾年很強烈的反叛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師説得對不對都和他們對着幹。這一現象正是生命想要掙脱束縛的具體表現。可以説青少年對於父母的第一次抗爭,就拉開了一輩子和各種各樣的束縛進行鬥爭的序幕。動物通過角鬥來宣示自己的力量,確定自己在羣體中的地位;人類通過智慧和耐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擺脱社會的束縛進入自由狀態,儘管這一自由狀態有可能只是一種虛幻,但爭取進入這一狀態的奮鬥過程正好賦予了生命很豐富的意義。

一個人與其説是為了理想而努力,還不如説是為了擺脱某種束縛而努力。如果我們出生在貧苦家庭,我們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擺脱貧困。因為貧困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束縛,在貧困中生命得不到張揚,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貧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夠自強不息,因為他的背後有足夠的動力:想要像城裏人一樣過上好日子(儘管城裏人日子不一定好過),想要像城裏人一樣吃得更多,走得更遠。這些最樸素的理想恰恰變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當人們脱離貧困之後,馬上就會為了爭取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努力,因為社會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個人的尊嚴有關。一個人如果社會地位低下,就像一羣狼中的尾狼一樣,永遠只能吃最後一口肉,永遠得不到最好的機會,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睞。社會地位低下這一可悲的狀態足以鼓動任何男人和女人用盡一切力量和辦法來擺脱卑微。社會地位的低下是一種非常現實的痛苦,當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大學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學總有人前呼後擁,被女孩子前堵後追的時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會胸口發悶。在這種感覺下,懂得社會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會用持續耐心的努力來爭取社會地位的改善(有時候這是一輩子的努力),而沒有耐心的人就會採取危險行動,通過逢迎拍馬、坑蒙拐騙來達到目的。面對社會地位,有虛榮心和貪婪心的人尤其危險,虛榮的人容易為了面子而斷送幸福,而貪婪的人極有可能為了地位而斷送生命,因為地位和金錢一樣,沒有任何滿意的衡量標準,只能用內心去感受,一個面對地位和權力的誘惑不知道適可而止的人,極容易進入危險之地。但不管怎樣,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奮鬥過程,就是為了提高自身社會地位的過程。

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後,人們就開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靈的自由,希望擺脱社會對於自己心靈和精神的限制,這是更高層面的生命抗爭(當然有些偉人可以躍過貧困和社會地位的障礙直接進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這句話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地位問題,也是一個精神自由問題,民主訴求的實質是擺脱思想束縛,獲得精神平等。當我們發現現實世界的很多束縛不可掙脱時,我們希望自己的心靈得到解放,而這一掙脱心靈中各種束縛的過程正是偉大文學和哲學思想產生的過程。人們進行文學和哲學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時獲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徑。

如果説一般人的生命奮鬥過程就足以令人感動,那另外一種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擺脱了身體殘疾的束縛而創造出奇蹟的人,因為他們常常做到了連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倫凱勒從小失聰失明,但最後寫出了令人顫抖的美麗文字;貝多芬在失聰之後譜寫了第九交響曲,霍金坐在輪椅上通過手指的動作寫出了《時間簡史》,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後完成了《史記》;這些人的偉大成就沒有一個不是在擺脱了身體殘疾的束縛之後,放飛了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還有在中國那些聾啞女孩跳出的千手觀音,每一個動作都牽動着人們對於美麗的神經。我曾經碰上一個叫左力的浙江學生,從小耳朵就完全聽不見了,到今天為止這個世界對他來説依然是一片寂靜,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一直讀到了大學,而且一直都是好學生,他能夠通過閲讀老師的嘴脣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他寫出來的文字流暢通順,思想豐富;現在他還準備到國外最好的大學去讀書,從脣讀中文轉向脣讀英文。我們擁有美好聽力的人都沒有把英文聽懂學好,面對左力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努力,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這樣的人稱作是帶着束縛跳出了最美麗舞蹈的人。其實人的一輩子都有某些東西束縛着我們,不管是貧困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沒有束縛的生命反而顯得輕浮而沒有分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脱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我在學習單板滑雪時對於這一點體會尤其深刻,單板滑雪必須把兩個腳牢牢地固定在板上,因此在光滑的雪地上你只要站起來就會摔下去,在你和滑雪板進行抗爭的過程中,你會摔得鼻青眼腫,但只要堅持下去,你會慢慢發現,單板好像慢慢融化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已經在你腳下運用自如;藉助單板,你已經可以翻滾騰挪,飛馳向前,為生命留下一連串的瀟灑和美麗。

俞敏洪最經典的演講 篇2

非常感謝大家來到這麼一個特殊的地方,也感謝大家在下午頂着非常曬的太陽,來這兒聽我和李開復跟大家聊大學生活。

請問我們現在坐的地方的背後是什麼?圓明園。可以説中國的近代史就是由圓明園的廢墟開始的歷史。圓明園是哪一年被燒掉的?大家都知道1860年英法聯軍。為什麼遠離萬里之外的英國和法國跑到我們中國這個首都之地把圓明園給燒掉?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圓明園裏面有好東西嗎?是因為圓明園沒人保護嗎?還是因為圓明園中國人民當時沒有能力保護?很明顯的是沒有能力保護。誰都知道,中國近100多年的發展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近3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是一部從恥辱中間不斷地站起來的歷史。

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20xx年前我申請到美國去的時候,不斷地被拒籤,今天我們想要去美國或者西方其他國家基本上可以拿到簽證,這一點表明了我們變得不斷強大。但是,站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很貧弱的話就會受到欺負。這是為什麼鄧小平總結了一句話,非常簡單的一句話,叫做“發展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國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依然不夠強大。我們所説的強大,不是説要能夠戰勝所有的國家,不是説要打到英國大英博物館或者打到法國的盧浮宮,去把東西搶回來。我們所説的強大,是從經濟、政治、文化到精神的強大。

我們在座的每個人一輩子的歷史,它可以是光榮的,也可以是恥辱的;它可以是失敗的,也可以是成功的。你想變得成功,你想變得光榮,不在於外在的任何條件,而在於你自身。不在於説你本身現在是什麼地位,而在於一輩子你到底具備什麼樣的夢想。我們很多同學在一路奮鬥以後,走進了北京的大學。在座的有來自有北大、清華這樣的名牌學校,也有像吉利大學這樣的民辦學校。似乎我們進入大學的門檻和分數是不一樣的,但是同學們請記住,這只是你人生的一個起點俞敏洪對大學生的勵志演講俞敏洪對大學生的勵志演講。在過去從國小到中學畢業的20xx年的歷史,我們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奮鬥。因為如果我們不努力、不奮鬥,就不可能走進大學。但是,走進大學,只是一次生命真正的開始。

我們大家都知道,只要你保證身體健康就能活很多年。假如我們能活到100歲,那你還有80年的事要做。很多同學説,我現在已經比別的同學差得很遠,我未來到底怎麼樣才能改善?我有一句話,人最重要的是志向,是內心的渴望,而不是外在的條件。從外在條件來説,我們人一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是不平等的,生而不平等,這是一個事實。你出生在農民家裏和出生在官宦家裏的條件是不一樣的,能得到的資源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人的一輩子的奮鬥過程,就是不斷地去使自己有能力獲取更大的資源、實現更大的夢想,並且回過頭來把這種資源貢獻給社會的過程。所以,當有人問我説,俞老師,我這輩子還能追上別人嗎?像你這樣的成就或者像你做的事情,我未來還可以做到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只要我能做到,你就能做到;只要李開復能做到,你就能做到;只要馬雲能做到,你就能做到。因為我們這些人的起點並不比你更高,某種意義上説,甚至應該比你更低、人生一輩子不是百米賽跑,如果百米賽跑早跑一秒鐘或者晚跑一秒鐘,你可能就會晚到一秒鐘或者早到一秒鐘。人生走的是無窮無盡的馬拉松,馬拉松不需要去計較你的起點是落後了還是站在第一名,馬拉松計較的是你到底能夠走多遠,到底能夠堅持走多久。如果説你能堅持走出足夠的距離,哪怕你放慢一點兒速度,只要前進的方向是清晰的,未來你就能走出別人所沒有走出來的距離,你就能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風景。我只是希望我們在座的所有同學們,不要像圓明園一樣,最後自己被倒成一片廢墟,而自己的生命回顧起來也是一片廢墟。我們希望的是,現在趁着我們還很年輕,趁着我們還有理想,趁着我們還有激情,就應該讓生命進一步地前行,讓生命進一步地發出光彩和熱。

同學們,我們現在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就是我們的大學生活。我剛才説過,如果我們大學生活要往前走的話,我們不需要太關注過去,不需要關注現在所在的大學是好還是壞,不需要關注家庭出身是農民還是工人,不需要關注長相是好看還是難看,甚至未來不需要關注你到底能夠到國外去讀書還是留在國內讀書,因為所有這一切都是外在的東西。外在的東西儘管在一定階段對我們來説是很重要的,但是從長遠的一輩子來説,對我們來説是不重要的。

以大學為例子,我們進了北大或者清華這樣的大學固然好,但並不是每一個走進北大的學生就必然成功。我看到了很多北大的學生,進了北大就不學習了;看到很多北大的學生,由於學習壓力非常重,心理很有問題;也看到了一些北大的學生,在大學畢業以後無所事事。當然,我想清華等這樣的學校也有這樣的情況。但是我看到很多二本三本的學生,他們在經過了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以後,研究生就考上了北大、清華或者是進入了世界名牌大學。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中專畢業以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工作,他發現中專學歷遠遠不夠。他之所以上中專,不是因為他笨,而是因為他的家庭條件實在太差。在當時那個年代,應該是接近30年以前,上中專一般都是師範學院,而師範學院是不需要交任何費用的,所以他只能選擇中專。工作以後,發現這是遠遠不夠的。後來就開始努力自學,上了大專。考上以後,他覺得大專還是不夠。現在一般來説要學到本科才能考研究生,但那時只要是大專畢業了就可以考研究生俞敏洪對大學生的勵志演講好詞好句。所以,大專畢業之後,他下定決心要考研究生,而且要考就考最好的學校。所以,最後目標鎖定在北大。他辭掉了工作,在北大外面租了一間房子,努力自學了三年,最後終於考上了北京大學政治系的研究生。北大畢業以後,成了公務員,進入了北京非常好的一箇中央單位工作

在中央單位工作的時候,覺得自己一杯開水、一張報紙這樣的日子不是自己想要奮鬥的目標,所以業餘時間就來新東方學託福、學GRE,目標是要到世界名牌大學讀書。在新東方學了差不多兩年,把這兩門考試考過去了,最後通過努力,進入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畢業以後,在國外工作了一段時間,剛好遇到中國政府希望到國外招聘一些在國外畢業後想回到中國工作的機會。回來以後,很快進入了中國的廳局級管理幹部的行列。由於他的志向,由於他的努力,由於他中西方文化結合的背景,所以很快變成了中國的比較重要的管理幹部之一。

俞敏洪最經典的演講 篇3

北大是改變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從一個農村孩子最後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誇張地説,沒有北大,肯定就沒有我的今天。

我記得自己在北大時有很多苦悶,一是普通話不好,二是英語一塌糊塗。儘管我大學聯考經過3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我落榜了兩次,最後一次很意外地考進了北大。實際上我的英語水平很差,在農村既不會聽也不會説,只會背語法和單詞。分班時,50個同學分成三個班,因為我的英語考試分數不錯,就被分到了A班,一個月後,我就被調到了C班。C班叫做“語音語調及聽力障礙班”。

我也記得自己進北大前連《紅樓夢》都沒讀過,所以看到同學們一本一本書在讀,我拼命地追趕。結果我在大學差不多讀了800多本書,用了5年時間,但是依然沒有趕超上我那些同學。

大學畢業時,我的成績依然排在全班最後幾名。但是,當時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心態。我知道我在聰明上比不過同學,但是我有一種能力,就是持續不斷地努力。畢業典禮上,我説:“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5年幹成的事情我幹20xx年,你們20xx年幹成的我幹40年。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80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

有一個故事説,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我們這兒有很多雄鷹式的人物,很多同學不需太努力就能達到高峯。大家也都知道,另外一種動物也到了金字塔頂端,那就是蝸牛。蝸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從地上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我相信蝸牛絕對不會一帆風順地爬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再爬、掉下來、再爬。蝸牛隻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穫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到今天為止,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隻蝸牛。我一直在爬,也許還沒有爬到金字塔的頂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給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動的日子。

我們這兒有富裕家庭來的,也有貧困家庭來的,生命的起點由不得你選擇,但是生命的終點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只要有兩樣東西在心中,我們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樣叫做理想。  我從小就有一種感覺,希望穿越地平線走向遠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線的渴望”。也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氣不斷地大學聯考。當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樣。比如我有一個520xx年前的鄰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終生的榜樣,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因為崇拜徐霞客,直接導致我在大學聯考時地理成績考了97分。徐霞客給我帶來了穿越地平線的感覺,我下定決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國,我就要走遍世界。我現在正在實現自己這一夢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終將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有艱苦奮鬥、忍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要不斷地把自己的心胸擴大,才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樣東西叫良心。  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的事情,要有和別人分享的姿態,要有願意為別人服務的精神。有良心的人會從自己的生活中體現出來,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對自己未來的生命產生影響。我來講兩個小故事。

有一個企業家和我講起他大學時候的一個故事。  他們班有一個同學,家庭比較富有,每個星期都會帶六個蘋果到學校來。宿舍裏的同學以為是一人一個,結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個。儘管蘋果是他的,不給你也不能搶,但是從此給同學留下一個印象,就是這個孩子太自私。後來這個企業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個吃蘋果的同學還沒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這個企業家的隊伍裏來。大家一商量,説不能讓他加盟,原因很簡單:大學時他從來沒有體現過分享精神。所以,對同學們來説在大學時代的第一個要點,你得跟同學們分享你所擁有的東西,感情、思想、財富,哪怕是一個蘋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你要知道,這樣做將來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遠不會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來講一下自己的故事。在北大時,我一直比較具備為同學服務的精神。我這個人成績一直不怎麼樣,但從小就熱愛勞動,希望通過勤奮的勞動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所以我每天為宿舍打掃衞生,這一打掃就打掃了4年。我們宿舍從來沒排過衞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壺去給同學打水,把它當做一種體育鍛煉。大家看我打水習慣了,最後還產生這樣一種情況,有時我忘了打水,同學就説“俞敏洪怎麼還不去打水”。我並不覺得打水是一件多麼吃虧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是一起的同學,互相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又過了20xx年,到了1995年年底的時候新東方做到了一定規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美國和加拿大找我的那些同學,他們大學時都是我生命的榜樣。我為了“誘惑”他們回來還帶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國非常大方地花錢,想讓他們知道在中國也能賺錢。我想大概這樣就能讓他們回來。後來他們回來了,但是給了我一個十分意外的理由。他們説:“俞敏洪,我們回來是衝着你過去為我們打了4年水。”他們説:“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所以讓我們一起回中國,共同幹新東方吧。”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學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偉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