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課前演講3分鐘(精選6篇)

大學語文課前演講3分鐘 篇1

無論風吹雨打,無論霜欺雪壓,始終會冒出一點綠,終會發芽,終要連成片,終要覆蓋大地的精神.

大學語文課前演講3分鐘(精選6篇)

就是無論這個社會如何黑暗,我心要向着光明的方向;不管有多少不公平的待遇加諸在我身上,我不抱怨命運,我不嫉恨社會,我反要奮起而爭,盡我的綿力來改變這個社會——哪怕只是改變一小角落,改變幾個人、幾件事.

大陸、中國台灣版的《小草》唱出了芸芸眾生的生活狀態。“沒有花香,沒有樹高------。”大家都向往那種,樂於平凡,悠然自在-------恰似:聽春風吹來一片歌謠般的生存佳境。

但生命的天空不會只是人間明媚四月天。風霜雪雨,閃電打雷,時常來光顧我們;困境、挫折、苦難每每跳出來考驗我們。“大風起,------大雨來,彎着背讓雨澆。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腳。不怕風,不怕雨,立志要長高。”真是:小草,實在並不小。當我們俯下身子貼近大自然,不時發現:大石下纖弱的幼苗,夾縫中嫩嫩的小芽為克服阻礙,彎曲地伸長着,努力地向有陽光的空間突破。他們總能披上生命的綠裝,一簇簇,一團團,形成一方綠茵,聯成一片綠洲。每當我們懷着情感去親近自然界無言的生命時,就和小草不自覺地融為一體了。它們總是默默地啟示着什麼,感動着人們。

我們在禮讚小草精神的同時,也有許多感歎。如俞敏洪先生的員工精神訓話中所説那樣。我們不能像小草那樣活着。與在一塊生長的樹木相比,同在一片藍天下,享受着同樣的陽光雨露,接受者同樣的環境調節。可是,小草就是長不大,高不了,卻時常被別人腳踩,踐踏。自己痛苦着,呻吟着,而別人感覺不到,或許根本就沒注意,沒看見。這時我們寧願做一粒樹的種子,即便被踩入泥土,一時見不上陽光。我們可靜靜地汲取地下的水分、養料,慢慢地蓄勢向上生長。若干年後,當人們走近你時,就能給人以一片綠蔭。活着是一道風景,死了也是棟樑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這就是我們説的做人的標準,成才的標準。像小草一樣的頑強、樂觀,像大樹一樣挺拔、有價值。

大陸、中國台灣版的《小草》唱出了芸芸眾生的生活狀態。“沒有花香,沒有樹高------。”大家都向往那種,樂於平凡,悠然自在-------恰似:聽春風吹來一片歌謠般的生存佳境。

但生命的天空不會只是人間明媚四月天。風霜雪雨,閃電打雷,時常來光顧我們;困境、挫折、苦難每每跳出來考驗我們。“大風起,------大雨來,彎着背讓雨澆。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腳。不怕風,不怕雨,立志要長高。”真是:小草,實在並不小。當我們俯下身子貼近大自然,不時發現:大石下纖弱的幼苗,夾縫中嫩嫩的小芽為克服阻礙,彎曲地伸長着,努力地向有陽光的空間突破。他們總能披上生命的綠裝,一簇簇,一團團,形成一方綠茵,聯成一片綠洲。每當我們懷着情感去親近自然界無言的生命時,就和小草不自覺地融為一體了。它們總是默默地啟示着什麼,感動着人們。

我們在禮讚小草精神的同時,也有許多感歎。如俞敏洪先生的員工精神訓話中所説那樣。我們不能像小草那樣活着。與在一塊生長的樹木相比,同在一片藍天下,享受着同樣的陽光雨露,接受者同樣的環境調節。可是,小草就是長不大,高不了,卻時常被別人腳踩,踐踏。自己痛苦着,呻吟着,而別人感覺不到,或許根本就沒注意,沒看見。這時我們寧願做一粒樹的種子,即便被踩入泥土,一時見不上陽光。我們可靜靜地汲取地下的水分、養料,慢慢地蓄勢向上生長。若干年後,當人們走近你時,就能給人以一片綠蔭。活着是一道風景,死了也是棟樑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這就是我們説的做人的標準,成才的標準。像小草一樣的頑強、樂觀,像大樹一樣挺拔、有價值。

大學語文課前演講3分鐘 篇2

母愛是琴,父愛是弦,演奏人世間最華麗的樂章。母愛是燭光,父愛是燭芯,温暖了全世界的每個角落。母愛是太陽,父愛是翅膀,沐浴愛的陽光展翅飛翔。親情是什麼?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是明亮的雙眸,指引我們前進;是温柔的話語,呵護我們的心靈。時間的流逝,帶走了爸爸的青春歲月,也帶不走記憶中的“歡樂童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光似水飛逝,從當年一個無知懵懂的孩童,到如今的我。雖已記不清與父母共同度過幾個春夏秋冬,但他們的愛卻一直彌留在我身邊。

俗話説得好:“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並不是轟轟烈烈的愛,而是在平凡中那種孜孜不倦,無微不至的愛。”我的父母給予我的正是這樣的愛。

母親的愛天天陪在我身邊,我對母親的愛藏在心裏。今天我要告訴您媽媽我愛您。

我能為你做些什麼請你告訴我只要我能夠只要我擁有願為你付出願為你受苦我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天大地大母親最偉大,千好萬好不如媽媽好!在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就是那無聲的母愛。母愛就象雨後空中的那道彩虹,絢麗多姿;母愛就象炎炎夏日的陣陣清風,給你帶來涼爽;母愛又象那爬滿牆頭的青藤,剪不斷,理還亂……。它深藏在母親那一舉一動當中,和那樸素的話語之間,它所帶給我的,是一次次心靈深處的震撼。鮮花的美麗,是因為它得到了陽光的愛;小樹的茁壯,是因為它得到了了雨露的愛;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因為在生命的每一天裏,得到了母親博大的愛…

爸爸,我愛你,歲月飛逝,時光偷偷地溜走,但它卻一直堅守在你的身邊,不管你與它是否在兩個永無交集的世界。那份愛有着一個樸實的名字——父親

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摔跤時,你都總是我自個兒爬起來,現在才知道你不扶我,是要我學會堅強。親愛的爸爸媽媽,感謝你們的用心良苦。當我在夢想中翻尋,嘗試着去做任何事情,讓考試的經歷在你夢想中破滅,當失敗打擊了你那片的心後,你就會像復燃的火焰温暖我冷卻的心,讓我的血液重新沸騰,讓我新站立,去尋找下一個夢想。你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着我笑,你笑了,你付出的再多也無怨無悔。所以讓我們每天給父親一個最美的微笑吧!因為他——父親,在無聲地為你奉獻了一份永不消逝的愛!

如果説母親是大海,那我就是大海懷裏的一朵浪花;如果説母親是一棵參天的大樹,那我就是大樹蔭下的幼苗;如果説母親是一座巍峨的大山,那我就是大山腳下的有塊拳石。母親是一個偉大的詞語,我是母親懷裏永遠的孩父親給我的則是含蓄而深沉的愛,他那寬厚的臂膀如高山大海,給我無窮的力量和智慧。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把母愛比做是一枝盛開的百合,在每個角落中散發着它迷人的芳香,那麼父愛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個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向來只有讚頌母愛的偉大,可又有誰知道父愛的含蓄!山是父親首先是一種存在,一種驕傲的存在。山是父親,歸根結底是一種積聚,一種愛的積聚。父愛如山,父愛的山是在兒女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父愛的山是一種力量,支持着子女的一生。山是父親,你是一座不倒的山,永遠矗立在兒女們心中。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如果在這個諾言再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愛你們到天長地老。

大學語文課前演講3分鐘 篇3

木槿花香,如沐漣漪,縱是紛紅落盡,依然留香於泥。側耳聆聽,那風聲輕言慢語,卻忘記了在何處落筆。

染指了一秋的風,弋獲了傾城的悲傷。信步,於十月的未央裏。綿香細雨,被擱淺了一季。若可,只願做一片枯葉,一縷秋風,一捧忘川,靜靜融化在十月的容顏。

一)葉若離

蘇幕流影,葉落傾城。

晚霞遲暮,湮染了一秋的暖色,漸漸地,連空氣也變得温柔了起來。滿城靜謐,瀟瀟不忍別離,葉屏息,風哀泣。

終於,那些如煙往事,還是錯過了很多。懶懶的午憩,如雪白的陽光,透過玻璃,傾瀉了一地。抱着一杯暖茶靜靜地坐在躺椅裏,芷若清香,繞指綿綿。窗外的風,繾綣着光線,凌亂着陰影。棲息在,塵埃未定裏,落寞的北國,也熟悉了那些花落葉離。一幕細雨,滿山遍野浸染新綠,梨花淡粧,楊柳黛眉。縱然千般燦爛,萬般絢麗,也敵不過一幕秋雨後,姍姍花落去,瀟瀟葉若離。又是一年梧桐葉落時,坐在遲暮的晚霞裏,傾瀉在手心的一米陽光,淡淡的,暖暖的……

不忍回眸,陰影裏,總有一些愛恨別離,所以只能逃避,逃避空虛,逃避自己。寒灰寂寞憑誰暖,落葉飄揚何處歸。紅塵過往,亂了誰的髮梢,又觸了誰的舊傷。葉若離,或許並不是一種悲傷。

杯中的茶香,悄然淡去了一抹。好想知道,那漫山的紅楓葉雨,是否依舊傾城絢麗?

(二)花相惜

木槿留香,淺笑嫣然。

秋風簌簌,弋獲了半城的落英。恍然間,泥土裏也充盈着淡淡清香。花落相惜,憔悴紅顏幾許,詩無情,詞有意。

陽台上的那盆桔梗謝了,悄然間,便有什麼空了。花開花落,總是在某個不經意。策馬而過之隙,卻是“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三寸光陰,思緒微恙,風景舊曾諳,可是還剩幾縷花落,幾許湮染。不知不覺地丟失了一種氣息,彷彿空白了一段回憶。歲月滄桑了韶華,桔梗謝了一季又一季,百年孤獨已然結局,老人與海的故事仍在繼續。

九月落幕,十月未央,欣然而泣,木槿留香。落寞的季節,總奢望有些温暖,可以讓自己如饕餮一般的吮吸。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花落人相惜,一瓣一回憶。

風,伴着花謝了又開,盛衰沉浮,早已斷了留戀。紅塵過往,木槿清顏,便是一秋温暖。

(三)忘川不語

一眼忘川,情慕彼岸

潮落忘川,擱淺了一灘的思念。不覺間,夜幕已至,繁華收斂。雙袖來寒,淚落不語思念,秋風過,夜闌珊。

輕捻一束焚香,暗許一世温柔。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獨自漫步於青城阡陌,一點情愁,卻惹得滿城喧囂。秋雨素素,朦朧了一夜的淺霧。或許,南國的相思子,早已在某處枯萎,只是可憐了那苦苦的尋者,忘川彼岸。徘徊於紅塵,一步境遷,一眼萬年。信步往前,撐着你遺落的紙傘,希冀着能夠再次邂逅你的容顏。灑了那一捧忘川,只是不想抹去你的眷念,流水落花澗,一念執着間。

佛前祈念,相思中涅盤,終究難了幾世夙願。秋風,掠走了一城温柔,卻留下了一人悲憂。駐足,那一眼晴川河畔,彼岸,不知花是否開得正豔,恰似那熟悉的容顏。情慕彼岸,也許,一片笑語嫣然。

十月未央,瑟瑟的葉落中,暗隱着淺淺的傷。秋風劃過,姍姍梧桐葉落,只剩的滿城落寞。木槿留香,微冷之中,卻別有一絲温暖在盪漾……

葉若離,花相惜,忘川不語。風的呼吸,還留有着你的氣息,感念身邊,還殘存着你的回憶。

大學語文課前演講3分鐘 篇4

世上唯有孝順不能等待,趁父母還健在。

在我成長的二十個年頭中,父母一直擔當着配角,整天忙碌的身影,都是在圍着我轉。而我,卻當做應該的。愛的教育洗禮着我的心靈,讓我逐漸明白有愛的日子裏猶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現在我用文字記錄我和父母的點滴故事,以此來回憶那些逐漸逝去的愛的温暖。

父母年近五十歲了,生活中有時難免磕磕碰碰,但始終相濡以沫,父母漸漸蒼老的容顏,記載着他們走過的漫長而艱辛的歲月。有他們的日子裏我會非常滿足,而且充實。

母親剛上完國中,因姥爺供不起學費,沒有參加會考,便到地裏務農。在街坊鄰居眼裏,母親就是個女強人,上有老,下有小,和男人一樣的勞作,還要照顧我和妹妹,但她一直是任勞任怨。父母結婚時只有三間房,連院牆都沒有,現在這麼多房子都是他們白手起家蓋起來的。

記得小時候,爺爺雖然和我們住在一個衚衕,但是在衚衕的盡頭,也有上百米的距離。晚上去爺爺家,母親總是忘不了為我照路。她拿着手電筒站在門口,我順着她照的光束往前走。我越走越遠,燈光越來越暗,走到盡頭時,卻看到燈光依然在那裏晃動,就大喊:“媽,回去吧!”隱約聽到她的回聲:“唉,慢着點。”我不知道過了多久,那燈光才漸漸的消失,但我知道,在光束那頭,母親一直在看着我。我也知道,我一輩子都走不出她愛的視線,母親一直在背後支持和關注着我。

母親前幾年得了風濕病,陰天下雨行動十分不便,還要接送妹妹上下學,但每逢週日傍晚進城上學,告訴她別送了,可走到村頭,一回頭,她就跟在後頭。黃昏裏,母親矮小的身軀被拉得很長很長,面容蒼老的她正努力向我揮手,頓時我淚如雨下。

上中學後,我隔兩週才回家一趟,晚上母親就坐在我牀邊,東家長西家短的説得津津有味,最後沒有話説了,就呆呆的坐在那看着我,怕我失去似的。我就説,媽你回去睡吧。她這才慢慢離開,可一會兒又回來了,説看看還有沒有替換的衣服,然後又坐在牀邊。我知道她平時很掛念我,我也很掛念她,也許讓母親多看幾眼,就已經很滿足了。

母親和父親的相遇很是偶然。在農村就有:女大三抱金磚的説法。就這樣在我們傳統的李家新生開來,父親和母親就這樣相遇了。

父親年輕時學習優異,可上到八年級,就被爺爺從學校裏拽了出來,幹起了雜活。從那以後,父親遠離了他的夢想,開始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我挺佩服父親的,他每個行當都涉獵過,三百六十行,他幾乎幹了個遍。也許和他從事的這些行當有關,父親的脾氣性格和爺爺一樣,愛幫人,不求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斷斷續續的受到過父親耐人尋味的教導,這對我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時候我很淘氣,父親就嚴厲地教訓我,有時候我不服氣,頂上幾句,他就更兇了,隨手摸個東西就要打我。

每次學校開家長會,父親從不遲到,而且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去前他找出來那件最乾淨的衣服穿上,怕給兒子丟人。開家長會時,父親就坐在最後一排,像個學生一樣認真聽班主任講話,還不時的還拿筆記着什麼。看着父親因勞作而佈滿裂紋的手拿筆寫字的笨拙姿勢,回想起父親為我的付出,鼻子一酸,不爭氣的眼淚就在眼眶打起轉來。

父親的教子理念很簡單:棍棒底下出孝子。他還經常教育我:做一個男子漢,要站的直、行得正,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透、看得開。我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裏學來的這些話,或許這也是父親為人處世的態度吧!在做人方面我也很佩服父親,包括爺爺,我們李家在村裏的聲望都是很受人尊敬的,這對我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白雲從不向天空承諾去留,卻朝夕相伴;星星從不向夜幕許諾光明,卻努力閃爍。我從不向父母傾訴思念,卻永遠懷着牽掛。

我本想獲得一滴水,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我本想採擷一片樹葉,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森林;我本想獲得一縷春風,你們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時親不待。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給予我的呵護和關愛,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逐漸的明白過來,為他們做點什麼,這是最重要的,用文字記錄父母和我的生活故事,用點滴的片段,描述一個普通家庭的愛的教育。回憶我和父母一起度過的閃亮的日子,歷久彌新。生活在愛的家庭中,因為有愛,春暖花開。

大學語文課前演講3分鐘 篇5

畫上的油彩早已被風乾,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勾勒起記憶中的淡香仍然如花綻放。炊煙裊裊升起,你我隔江千萬裏,在另一個天堂的你能否聽到我的呼喚?

芭蕉簾外雨聲急,汩汩而過的是時間的船。記憶中最深沉的臉龐是那兩鬢斑白,臉上佈滿皺紋,灰白的眉毛下一雙渾濁卻顯睿智的雙眸,常帶着慈愛的笑意。

兒時,上幼稚園的時候都是爺爺託管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爺爺最喜歡做給我吃的那兩道拿手菜,那黃花魚煎得金黃色的,皮脆得吃起來“喀吱”的一聲,讓我的每個毛孔都肆虐地擴張,那些芡汁濃郁醇厚帶着魚香,薰過了左鄰右舍。還有豇豆粒炒蛋花,豇豆炒的嬌嫩油綠,那蛋花就如鋪在草地上的黃白色小花,再淋上一層淡香的小麥油,真讓人吃得口齒留香,回味無窮。那時候的我應該是5、6歲,就能狼吞虎嚥地吃上兩大碗。

夏蟲吟唱,夜星當空,明淨清澈如綢緞般的月色傾灑,意藴寧融。我常躺在爺爺的懷裏,一起坐在那張被歲月沖刷過的古老搖椅上,在窗外月光的剪影下,靜默地守護那片清逸安寧,此刻天空的上方總會迴盪着哀婉淒涼,高亢明亮的鳴叫聲,傳遍村裏的每個角落,神祕得讓人惶恐不安。我就會仰起稚嫩的臉兒無知地問“外面是什麼在叫得這麼恐怖”?這時爺爺就會耐心地説起那個古老而遙遠的傳説“這是夜鶯,它原本是底比斯國王的妻子——埃冬,有一次不幸失手殺死了女兒露絲,從此她陷入無盡的悲哀與自責中,神祗們出於憐憫就把她變成了夜鶯,從此夜鶯每個晚上都要悲鳴以表達對女兒的哀思……”。“那它會吃人嗎”?似乎感到我的害怕,爺爺慈愛地拍着我的後背安撫我“有爺爺在,不怕”!

7月間正是爺爺的院子裏那個葡萄棚長滿累累果實的時候,兩條粗壯的枝幹如一對難捨難分的戀人緊緊地纏繞着,密密匝匝的葡萄,如成堆的翡翠玉珠,一顆顆閃着綠色光澤的“貓眼兒”讓人垂涎三尺,忍不住蹦跳地偷摘一顆嚐嚐,當我酸得齜牙咧嘴的時候,爺爺總會寵溺地説:“傻孩子,嘴饞着呢,等它熟了爺爺就把它們全摘下來給我的好孫女吃”。那時我總會興奮地拍着小手,直蹦三丈地説:“爺爺最好了,我最愛爺爺了”。

記憶裏的我很任性也很害怕孤單。那日中午,天陰沉沉、黑壓壓的一片,讓人有種想哭的衝動,傷感的情緒肆虐地蔓延。我纏着爺爺要他送我到距離家裏大約幾百米的學校,爺爺剛開始説“怎麼,這點小事都不會學着自己獨立”?“不要,我就不”,我拼命地撒野,最後爺爺拗不過我而妥協了。行駛在沙礫小道,坐在後座的我一點都不覺得搖晃顛簸,反而很安踏。綠樹成蔭,路邊高大的白楊,在風中晃動着細碎的綠葉,發出銀鈴般清脆悦耳的聲音。忽然開到拐彎處,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自行車與迎面開來的車相撞了,一陣天旋地轉,就在千鈞一髮間,爺爺為保我的安全,落地時用力地撐着車子,車子所有的重力都落到爺爺身上。結果我只是一點擦傷,而他的腳卻打上石膏,在醫院躺了整整兩個月。我泣不成聲地向爺爺道歉“都是我的錯,否則你就不會受傷”。爺爺卻反過來安慰我“別怕,我沒事”。

每對婆媳前世都是一對仇人,我媽媽與爺爺他們的關係繃得死緊的,就如一根拉到極限的繩子,一扯就斷裂,一拍兩散。在媽媽的影響下,每次有媽媽在的場合,我都不敢親呢地靠近爺爺或者理直氣壯地喊他一聲,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而他總會把視線放在別處,或許是看着藍得厚重的天,或許是看着夕陽裏的塵埃抖落。我知道他理解我的難處,從他一如既往地對我好。正是他這種理解讓我心如刀割,血流成河。是否當時他也懷有這種無奈與心酸?或許也不一樣。

當初是誰像孩子一樣問我,當你老了,我是否還會養你,愛你。可又是誰在我承諾了之後、有能力回報你的愛的時候,卻狠心地遠去了,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圓月鋪盡光華,洗禮着由慾望分離的塵世,漸漸我喜歡常常看着夜空裏那顆最亮的星星,細細喃呢,那是不是你在另一個世界看着我的眼睛,心中五味陳雜,漫天的思念翻滾如潮,耳邊響起你淡淡的吟唱,由星星勾勒起的臉龐浮現眼前,一如初粧,如此熟悉,不禁潸然淚下。

指縫太寬,時間太瘦。物是人非事事休,恍如隔世,而那張經歷歲月洗磨,沾滿灰塵的搖椅始終留在古老的大屋裏隨風搖晃着,盪漾着……

大學語文課前演講3分鐘 篇6

大千世界,宇宙萬物間都存在着細微卻不容忽視的聯繫,輕牽一角,或許也會導致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效果。因此,每個看似無心的舉動,都有可能對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西諺有云: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當我們紛紛抱怨社會道德的滑坡時,當我們滿懷怨氣地仇視着各種不良行為時,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不當之處,抑或我們有沒有縱容助長過這類的“惡”呢?

美國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個概念:羣氓。這個詞,是指普通大眾集體無意識地作惡卻絲毫不覺愧疚。必然的,這種行為不僅使家國蒙受損失,更會麻痺人們的心靈,須知,此詞在中國是頗為適用的。無論是高速公路上貨車翻車引來成百農民哄搶柑橘,還是許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塊磚致使雷峯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中國式過馬路”,無一不是“羣氓”品行的體現。

似乎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這樣的印象:官是惡的、貪婪的,而民是善的、無辜的。這種想法,顯然有點不全面。當個人被裹挾在羣體之中時,他便會認為跟隨眾人所做之事無可非議,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作惡,這是多麼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責眾”的觀念,更成了助長這種“平庸之惡”的藉口。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國人民已不再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卻日漸墮入一個更加荒誕的怪圈。所以,我們必須自省,分清善惡,堅持自我。光説不做是沒有用的,口頭上“感動中國”絕對扶不起一個摔倒的老人。

當然,我們更應當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網絡的發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廣泛地傳播﹔多少温暖感人的故事,為我們帶來了黎明的脈息。隨着越來越多人的覺悟,中國正向着文明大國之夢邁着堅定的步伐。

僅僅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中國社會的面貌才會有真正的改觀。拒絕“平庸之惡”,養一身浩然正氣,和整個國家一起走在追夢之路上,必能見到明日的燦爛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