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演講過程中需要把握哪些技巧

辯論賽總是很激烈,那麼在進行辯論演講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細節,把握哪些技巧呢?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辯論演講過程中需要把握哪些技巧,供你參考。

辯論演講過程中需要把握哪些技巧

辯論演講過程中需要把握哪些技巧

1. 正方一辯的發言時間控制:正方一辯是整場辯論的第一個發言者,他沒有駁斥的對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準備好的稿子認認真真地念好。不過,如果能在念出最後一個字時,恰恰時間結束的鈴聲響起,可收到先聲奪人之效。這一點極難,所以不必強求。 正方一辯還有一些戰術,如在發言結尾向對方提出好幾個問題,以圖擾亂對方一辯發言,但對方如稍有經驗,一般是避而不答,於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進攻點。一辯還常在結尾時説:“關於將由我方二辯、三辯作進一步的闡述。”這種做法優點是在配合上顯得連貫,缺點是可能會破壞一辯的整體氣勢。如果時間已到而稿子還未唸完,可以把論點重複一遍,然後坐下。

2. 控制駁論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辯外,其餘辯論隊員都面臨着如何在發言中處理駁論與立論的關係,初學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聽到對方漏洞百出,卻不知從何下手,好象武學中的全是空門,竟然成了沒有空門;二是知道應該駁斥哪一點,一站起來就面紅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對方打死,但是由於無法有效地組織語言,説起來吞吞吐吐,觀眾看了都替他着急。 駁論應該注意的問題是: ①事先有所準備,對方可能從哪點進攻,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把想到的駁論分點寫在卡片上,對方談到哪一點,就抽出哪張卡片放在稿子開頭; ②首先駁斥對方的常識性錯誤及口誤,如對方背錯了某句詩詞或在某句話中漏掉了一些關鍵字而導致意思截然相反,都應該抓住機會予以痛擊;臨場駁斥要注意對方發言中的開頭一段,因為時間有限,如果駁斥其結尾,往往來不及組織語言; ③反駁的對象不要太過分散,不超過3點; ④最好是針對前一個發言者進行駁斥,如果中間已經隔了幾輪發言,駁斥的效果會減弱。當然,對方的重大漏洞或關鍵的論點、論據例外; ⑤確實覺得反駁有困難可以隻立論。

3. 語言通俗化、口語化:初看辯論的人可能會覺得那些辯論稿滿篇都是聽不懂的新名詞的辯手才是高手,其實恰恰相反。前面已經説過,辯手經過準備之後,對辯題的理解往往比評委深刻,這時,既要深得入,又要淺得出,發言時要避免使用專用術語,即使用也要作説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舉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發言中以幽默的語言或大義凜然的陳詞引起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對評委會產生較大影響,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自由辯論。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實不光是概念,很多場合都需要模糊的語言讓對方找不到靶子,這似乎和第3點有點矛盾,但第3點指的是一般情況,而這裏指的卻是特殊情況。 舉個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敗”的訓練賽中,我持正方立場,這時我方面臨的一個難題是怎樣給消除下一個定義,消除的權威定義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這個定義,顯然不利;如果不同意,這個定義又實在太難駁倒,甚至很難防守。最後我方採用了這樣的定義:法治能消除腐敗,指的是法治的懲治、防範、監督、教育幾種功能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實戰效果頗佳,對方沒有什麼好辦法指出我方這個定義錯在何處,結果在枝節問題上作了大量的糾纏。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為了防守,這種概念的本意對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無法定義精確。相反,概念的清晰是為了進攻,如上例中反方當然要旗幟鮮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敗現象為零,這樣才能加強進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辯論中的常用戰術,自由辯論中也應用頗多,但由於自由辯論中個人發言時間很短,使這種戰術的應用受到限制。大規模煽情一般出現的規範發言中。 煽情時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謂慷慨激昂之時,聲嘶力竭;沉痛哀傷之處,氣若游絲。但也要注意不可過火,以不影響自己發言為度,切不可泣不成聲,拍桌子等等,煽情內容也要注意有邏輯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敗”中,反方在對腐敗問題痛心疾首之後,説“腐敗如此嚴重,單靠法治獨木難支”是有效的。而在“應該鼓勵購買私人小汽車”中,反方大談農村失學嚴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發言稿結尾都比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論點重複一遍,自從《獅城舌戰》出版之後,很多辯手模仿復旦四辯在結尾以一句氣勢宏大的名言、俗語、詩詞來結尾,這值得一試,但要注意這句話必須和論點密切相關,而且一般由一辯和四辯來説。

自由辯論的戰術:自由辯論是整場辯論賽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大多數評委是根據自由辯論的勝負來決定比賽的勝負的。正因為有了自由辯論,辯論和演講也才有着質的區別,這麼説是毫不過份的。在兩支勢均力敵的辯論隊之間,自由辯論的隨機應變成分很高,常常會讓人覺得事先準備的東西全用不上,而且,由於氣氛緊張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時也難免氣急敗壞,於是打到哪裏算哪裏,雙方都死鑽牛角尖,過多糾纏細節問題,把戰略戰術忘個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時的自我訓練;一方面要盡力在賽場上保持冷靜,以求成功地運用戰術。

辯論戰術

1.劃分戰場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關係緊密的問題作為一個戰場,並由場上的一名隊員提出其中的第一問題,其他隊員立即跟上,直到問完這一系列問題,取得了滿意戰果後,轉入下一戰場。 這種戰術的優點是:火力集中,進攻顯得有章法,有層次。缺點是:有時過於死板,為了貫徹連續提問,對對手臨場暴露的弱點只能作簡單攻擊,而對對手的有力反駁又不能由最恰當的隊員來防守,這和自由辯論隨機應變的特點是相背離的。 結論:仍然可以適當決定幾個戰場,但不用強求連續提問,讓隊員自己控制提問的時機。

2. 兩次發言

在自由辨論中,一個隊員發言後,不要立即把話筒傳給其他隊員,而在對方發言後,由其自己決定是否作第二次發言。 這種戰術的目的是保持發言的連貫性,在隊員相互之間很不瞭解,配合很生疏時應用。

3. 相互保護

由於種種原因,往往會出現某個隊員口誤,或者偏離立論等等對本方不利的情況,這時候,別的隊員應該彌補其錯誤。彌補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 抵賴。如果本方犯錯誤,對方隔了相當長時間後才攻擊,又或者犯錯誤的這句話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認帳地説:“我方沒有這樣説過。”但是,這種戰術如果被評委識破,會非常不利,一般不要採用。 ②別解。對本方犯錯誤的話作另外一種解釋。 例:正:大家聽到沒有,對方同學竟然説共產主義不能實現,看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變真是越來越嚴重了。 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於條件不具備,共產主義當然不能馬上實現…… 這裏反方就運用了別解這種戰術,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不利局面。這種戰術運用得比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説:……” ③調整底線。這是一種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錯誤既不是口誤,又明顯背離本方原來的立論,只好將錯就錯。④對於明顯的口誤,可以大膽承認“我方剛才出現了口誤。”

4. 連續進攻

場上要保持頭腦冷靜,當注意到對方對本方某個問題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時,應連續攻擊,哪怕把問題再重複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於説出某句“精妙”的話,根本不去注意隊友問了什麼問題以及對方是如何回答的,這種個人主義應該避免。

5. 破除雙難境地

辯論中難免會碰到一些選擇疑問句,對方逼着問你“是A還是B?”不管是A是B對本方都是不利的,對這類問題有兩種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

6. 破類比

類比手法是辯論中經常運用的,但類比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精確,類比物與被類比物總是會有一些區別,這就為反駁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徵後,可以用來攻擊對方不準確的類比。

7. 循環論證及對待辦法

循環論證常常是在立論中就已準備好的,這種論辯手法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當不管從哪個角度進攻,對方總是能自圓其説時,很可能就是在運用這種手法。

8. 歸謬及對付方法

所謂歸謬就是先假設對方的邏輯是正確的,然後推導出荒謬的結論,以此證明對方的錯誤。這是辯論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來難以攻擊的詭辯,一經歸謬,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外資是推動廣東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反:馬克思早已指出:勞動決定價值,所以,廉價的勞動力才是推動廣東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正:勞動決定價值適用於任何國家、任何地區,如果按照對方這種邏輯,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動力都是廉價勞動力嘍? 對反方看似嚇人的論據,正方以歸謬給予有力一擊,再看一個比較高級的歸謬。 例:“法治能消除腐敗” 反:請對方舉個例子,哪怕是一個例子,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用法治消除了腐敗? 正:過去沒有消除,現在沒有消除,就等於將來一定不能消除嗎?那我們還談什麼共產主義必然實現,共產主義以前也從來沒實現過嘛! 正方對反方的這個要害問題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丟分了,而以歸謬駁斥對方提問中隱含的邏輯,卻化險為夷。 使用歸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難,大概有以下兩種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敗” 反:腐敗有減少的趨勢就能説明腐敗能消除嗎?一個人小時候一天能吃一斤飯,成人後一天能吃二斤米飯,這也是飯量不斷增長的趨勢啊?是不是説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飯呢?那不成了飯桶了嗎? 正:吃飯是飯量不斷增長,消除腐敗卻是腐敗在不斷減少,這兩者怎麼能混為一談呢? 正方用這種反駁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邏輯”,所以導出的荒謬結論是無效的。 ② 順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惡” 正:我想先請問對方同學,您的教育能夠使你一輩子不流露本性嗎?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們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説過教育使本惡的人性向善) 反:所以我要不斷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為什麼説:“吾日三省吾身”呢?…… 這種反駁方式是指出對方所導出的結論與本方觀點並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順水推舟法,似乎可以這樣説: 正:所以我們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敗的內在能力啊!而腐敗不斷減少的趨勢恰恰提供了一個證明。 比較一下,哪種方法更好呢?我個人認為後一種方法更能體現“避其鋒芒,擊其惰歸”之兵家要義。

9. 各執一詞

在同一個論據上,雙方各自強調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當前妨礙大學生走向社會主要是自身素質問題,還是社會環境問題” 反:現在是“孔雀東南飛,飛到廣東來”,不就是因為廣東水草豐美,環境優雅嗎?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東南飛啊! 反:東南有梧桐,方有孔雀來。現在的問題是梧桐太少。 臨場利用對方的論據時,會用到這種戰術。

10. 特殊情況

先舉一個例子:“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 正:……對方同學怎麼能把色情業、賭博業的弊端強加到旅遊業的頭上呢?這不是張三犯罪,李四坐牢嗎? 反:如果李四是幫兇,當然也要坐牢。旅遊業不是對色情業、賭博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嗎? 本來張三犯罪,不該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幫兇的特殊情況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這不等於是把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推到水裏去嗎?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麼能學會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運用這種戰術,關鍵是辯手自身的素質。在這種戰術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麼……”

11.攻擊小前提

例:正:毛驢沒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嗎? 反:毛驢就真的沒有污染嗎? 當對方第一句話是判斷句,第二句話是反問句時,本方應該先注意這句判斷句是否成立,這在辯論中屬於“盲點”,容易忽略。 這種戰術在許多情況下屬於詭辯,就象對方指着一個正方形説正方形與圓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擊説他指的根本不是一個標準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這樣反駁。 正:當然世界上沒有絕對不造成污染的東西,但毛驢難道是因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嗎? 這種戰術要慎用。

12. 迴避

在水平相當的辯論賽中,只有符合以下條件才能迴避: a) 對方的問題無法回答; b) 對方的問題回答後對本方很不利; c) 對方的問題與辯題無關。迴避的方法有以下幾種:① 就好象沒有聽到對方的問題,直接提出本方問題。這種迴避可以用,但痕跡過於明顯。 ② 以一句話作為過渡。當評委和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句話中,就容易忘記本方已在腳底抹油了。 ③ 暗含諷刺的迴避 當對方的提問不甚合理時,用這種戰術效果較好。這類回答在特殊的語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問題後再提問

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應該回答問題,回答後提出本方問題。但是,如果回擊很有力,可以不再提問,以免削弱攻擊的威力。

小技巧

14. 運用假材料

無論在規範發言還是在自由辯論中,都需要運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適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編一些假材料,包括數據、實例等。運用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材料要儘可能編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虛,要理直氣壯地用。另外,在校際比賽中,應禁用假材料。

15. 妙語脱困

如果時間充裕,應事先準備好一些在很多情況下都能使用的妙語。在自由辯論中,不要急急忙忙把這些妙語拋出去,而應該用在本方最困難的時候。 例:“温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正:對方一直迴避這樣的問題,超道德行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為?請對方回答。 反:超道德當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對方的邏輯,那麼裴多斐的《自由與愛情》詩大概就得改成:“愛情誠可愛,自由價更高,若為温飽故,二者皆可拋”了。(笑聲、掌聲) 正方前面已充分論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迴應一句以後,如果轉入其他問題,總是有氣弱之感,這時拋出事先準備的妙語(這句妙語幾乎在自由辯論的任何時候都可以用),佔了上風。 這裏還有另一個戰術,超道德本來是一個偽概念,但反方並不去論述超道德其實也是道德,而是大膽承認了對方的觀點,這是因為承認後對反方的論點並沒有什麼影響,相反,如果硬着頭皮去説清楚,就要費太多的口舌了。再舉一個大膽承認的例子。 例:“煙草業對社會利大於弊” 反:對方老是説煙草業能上繳多少利税,能創造多少經濟利益,難道要等到我國經濟發達後,才來取締煙草業嗎? 正:當然如此。 (停頓)反:那你們將千千萬萬中國人的生命置於何地。 正:我再提醒對方,吸煙只是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而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在這個例子中,正方成功地運用大膽承認的戰術,打亂了反方的陣腳,相當得分。

16. 連續提問

第4個戰術叫連續進攻,主要是指臨場與隊友的配合。而這裏的連續提問可以在事先準備好。 例:“煙草業對社會利大於弊” 反:對方同學承不承認,煙草業是社會失靈的產物? (停頓)正:對方還沒有告訴我們,你們的利弊標準是什麼? 反:這一點我方早已論述,我再請問對方,你們究竟承不承認煙草業是市場失靈的產物? 正:事實勝於雄辯,如果煙草業對社會是弊大於利的話,那為什麼我國還要嘉獎雲南玉溪捲煙廠,難道是表揚他們多殺人嗎? 反:看來對方同學沒辦法回答我方的問題,那我再問一個更簡單的問題,煙草業是不是一個外部不經濟的行業? 明知對方不太瞭解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有意提出這類問題,連提兩次後,對方仍然迴避,如果重複第三次,好象顯得本方只有這麼一個問題,這時候轉向一個類似的問題,巧妙。要注意兩點,不能提問過多別人聽不懂的問題,偶爾一次是戰術,多了會被人誤認為在破壞辯論。對關鍵性的,不能由別的問題代替的提問,可以重複多次。(這種情況不多,一般總能找到幾個類似的問題)

17. 攻擊對方過激行為

在辯論中對對手要保持一種尊重客氣的態度,不可出現人身攻擊的語言,也不能與隊友大聲談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對方有人身攻擊的語言,可以這樣説:“對對方同學剛才的措詞,我方表示遺憾……”,如果對方有很不禮貌的行為,可以這樣説:“在嚴肅的辯論場上,對方**同學剛才卻很不嚴肅地(拍桌子……),我方對此表示遺憾”。切不可針尖對麥芒,把辯論場變成吵架場。

18. 聽不清楚對方發言的對策

對策有二: 一是客氣地請對方重複一遍。這種做法優點是顯得有風度,缺點是如果再聽不清楚就不好辦了,重複後如果聽清楚了又很難迴避對方的問題。 二是攻擊説:“對方説得不清不楚,我實在聽不懂。”優點是掌握主動,缺點是顯得不留情面。

19. 合理用時

自由辯論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每次發言都應該簡短有力,不允許象規範發言一樣“一、二、三”點的展開。在《獅城舌戰》中,自由辯論雙方各用時4分鐘,台大發言33次,復旦發言32次,平均每次發言7秒多。一般説來,每次發言在十五秒以內,絕不能超過半分鐘。一定要半分鐘以上才能説清楚的,不如讓隊友來回答,或者乾脆迴避。如果本方發言完了,對方卻還剩下一、二分鐘,那比賽等於是輸了一半。

20.利用多餘時間

對方發言時間用完後,如果本方還有多餘,可以讓4名隊員挨次站起發言,這樣顯得頗有氣勢。一般情況下,每個隊員發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話。華東師大有所創新,4名隊員的話加起來才是一句完整的話,而且他們常主動要求結束自由辯論,以顯示氣度。這種創新我沒有實踐過,不敢妄評,可能缺點是不能充分利用時間。 終於寫完了,真是辛苦,本來還想修改一下,但太長了,就這樣吧。希望以後有人修正並補充。 注: 1按高級別比賽慣例稱四名隊員為一辯、二辯、三辯、四辯; 2所舉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憑記憶和想象。

辯論技巧

反客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在論辯賽中,被動是賽場上常見的劣勢,也往往是敗北的先兆。論辯中的反客為主,通俗他説,就是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下面,本文試以技法理論結合對實際辯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紹幾種反客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俠小説中有一招數,名叫"借力打力",是説內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證反治其身,是因為他有一系列並沒有表現在口頭上的、重新解釋字詞的理論作為堅強的後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於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論辯理論中屬於強攻,它要求辯手勇於接招,勇於反擊,因而它也是一種難度較大、對抗性很高。説服力極強的論辯技巧。誠然,實際臨場上雄辯滔滔,風雲變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辯手對對方當時的觀點和我方立場進行精當的歸納或演繹。

(三)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並在推導中根據我方需要,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

(四)正本清源

所謂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就是指出對方論據與論題的關聯不緊或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的立足點,把它拉人我方"勢力範圍",使其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順水推舟"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鑽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於"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於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鋭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當然,辯場上的實際情況十分複雜,要想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掌握一些反客為主的技巧還僅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為主還需要仰仗於非常到位的即興發揮,而這一點卻是無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雙方糾纏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例子或表達上爭論不休,結果,看上去辯得很熱鬧,實際上已離題萬里。這是辯論的大忌。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對方一辯、二辯陳詞後,迅速地判明對方立論中的要害問題,從而抓住這一問題,一 攻到底,以便從理論上徹底地擊敗對方。如“温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這一辯題的要害是 :在不温飽的狀況下,是否能談道德?在辯論中只有始終抓住這個要害問題,才能給對方以致命的打擊。在辯論中,人們常常有“避實就虛”的説法,偶爾使用這種技巧是必要的。比如,當對方提出一個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假如強不知以為知,勉強去回答,不但會失分,甚至可能鬧笑話。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機智地避開對方的問題,另外找對方的弱點攻過去。然而,在更多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避虛就實”,“避輕就重”,即善於在基本的、 關鍵的問題上打硬仗。如果對方一提問題,我方立即迴避,勢必會給評委和聽眾留下不好的印象,以為我方不敢正視對方的問題。此外,如果我方對對方提出的基本立論和概念打擊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於敏鋭地抓住對方要害,猛攻下去,務求必勝,乃是辯論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於辯論雙方各由四位隊員組成,四位隊員在辯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隊員,在自由辯論中,由於出語很快,也有可能出現矛盾。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應當 馬上抓住,竭力擴大對方的矛盾,使之自顧不暇,無力進攻我方。比如,在與劍橋隊辯論時 ,劍橋隊的三辯認為法律不是道德,二辯則認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這兩種見解顯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機擴大對方兩位辯手之間的觀點裂痕,迫使對方陷入窘境。又如對方一辯起先把“温飽”看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狀態,後來在我方的凌厲攻勢下,又大談“飢寒”狀態 ,這就是與先前的見解發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對方於急切之中,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八)“引蛇出洞”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膠着狀態:當對方死死守住其立論,不管我方如何進攻,對方只用幾句話來應付時,如果仍採用正面進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要儘快調整進攻手段,採取迂迴的方法,從看來並不重要的問題入手,誘使對方離開陣地,從而打擊對方,在評委和聽眾的心目中造成轟動效應。

(九)“李代桃僵”

當我們碰到一些在邏輯上或理論上都比較難辯的辯題時,不得不採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來化解困難。 “李代桃僵”這一戰術之意義就在於引入一個新概念與對方周旋,從而確保我方立論中 的某些關鍵概念隱在後面,不直接受到對方的攻擊。

辯論是一個非常靈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較重要的技巧。 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使知識積累和辯論技巧珠聯璧合,才可能在辯論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十)緩兵之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如下情況:當消防隊接到求救電話時,常會用慢條斯理的口氣來回答,這種和緩的語氣,是為了穩定説話者的情緒,以便對方能正確地説明情況。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概括出在論辯中要正確使用“以慢制勝”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點:

其一,以慢待機 後發制人

俗話説:“欲速則不達。”在時機不成熟時倉促行事,往往達不到目的。論辯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必須的。“以慢制勝”法實際上是論辯中的緩兵之計,緩兵之計是延緩對方進兵的謀略。當論辯局勢不宜速戰速決,或時機尚不成熟時,應避免針尖對麥芒式的直接交鋒,而應拖延時間等待戰機的到來。一旦時機成熟,就可後發制人,戰勝論敵。

其二,以慢施謀 以弱克強

“以慢制勝”法適用於以劣勢對優勢、以弱小對強大的論辯局勢。它是弱小的一方為了戰勝貌似強大的一方而採取的一種謀略手段。“慢”中有計謀,緩動要巧妙。這裏的“慢”並非反應遲鈍,不擅言辭的同義語,而是大智若愚、大辯若訥的雄辯家定計施謀的法寶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爾面對張伯倫的追問,裝聾作啞,拖延時間,實際上是假痴不癲的緩兵之計。在這一種韌性的相持中,張伯倫一方終於沉不住氣了,丘吉爾以慢施謀終於取得了勝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對熱

“慢”在論辯中還是一種很好的“制怒”之術。論辯中脣槍舌劍,自控力較差的人很容易激動。在這種情況下,要説服過分激動的人,宜用慢動作、慢語調來應付。以慢制怒,以冷對熱,才能使其“降温減壓”。只有對方心平氣和了,你講的道理他才能順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營業員,就是以冷靜的態度、和緩的語氣,平息了對方的怒氣,化解了矛盾。

總之,論辯中的“快”與“慢”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兵貴神速,“快”當然好。可是,有時“慢”也有“慢”的妙處。“慢”可待機,“慢”可施謀,“慢” 可制怒。“慢”是一種韌性的戰術,“慢”是一場持久戰,“慢”是舌戰中的緩兵之計。緩動慢進花的時間雖長,繞的彎子雖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它卻往往是取得勝利的捷徑 。

如果僅僅把辯論看作是脣槍舌劍的較量,未免失之偏頗,辯論之難,不僅在於辨手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條件和一定的朗誦水平,而且,辯論和評判本來就是軟性的,更多靠評委的主觀判斷,因而辯論的技巧好比體操、跳水運動員的高難度技巧,沒有“絕活”得不了高分。於是乎,古文詩詞,名人名言,禪宗妙語,流行歌詞,廣告用語,乃至繞口令,歇後語都巧妙穿插在現代辯論中。如何將豐富的知識用練達精妙的語言表達出來呢?這就涉及到本文要談的辯論技巧的問題了。

一、就事論事

這一點要求在辯論中抓住辯題,不能離題萬里大發議論,而要始終注意主攻方向。陳述觀點則不要太華麗,而一定要系統地説清楚;自由辯論則不能過多地糾纏在細枝末節上。

例如:人類是大自然的保護者(正)/破壞者(反)

反二:我再一次請問對方辯友,人類要生存,要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正四:我想再次告訴對方辯友,破壞是少數的。

請問,馬有白色的馬,但是馬一定要是白色的嗎?

反三:對方答非所問,請正面回答,人生存發展是以什麼為基礎的?

在反方的追問下,由於正方一時沒有合適的回答,所以搬出了白馬非 馬論,但反方沒有被牽住鼻子,以四個字“答非所問”馬上把對方拉回來,在對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毫不放鬆。

二、死纏爛打

這一點看似和上一點相同,但請仔細品讀。

從內容上説,原則性的問題必須死纏爛打,追住不放,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對方輕易脱身,在每一場比賽中都要設定令對方無法回答的“重炮”問題,把對手逼住不放。如何訂立重炮呢?辯論雙方總是既有理又沒理,總有些問題,特別是具體事理或者是哲學原理,對方是不能或無法正面回答的,應該把這些問題理出來。

例:焚燬走私犀牛角是/不是保護自然資源的行為。

反方説不是,一直追問:焚燬到底保護了哪些自然資源?

流動人口的增加有利於/不利於城市的發展

正方説有利,一直問,由於管理不善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否也要歸責於流動人口?

以上辯題中的例子,或攻或防,都可以讓對方要麼陷入解釋的糾纏,要麼跟隨自己到對自己有利的戰場,這就是重炮問題的好處。

就事論事是説任何回合,任何例子不要遊離辯題;死纏爛打是要在對自己有利,事先自己準備過的問題上咬定對方不放鬆。一大一小,一具一抽,一全一側,望細體會 。

三、主動轉移

能否做到這一點往往成為初級比賽和高級比賽的根本區別。

要説清楚這點首先要明確辯論--尤其是自由辯論之意義。在前段時間的院辯新生對抗賽第三場中,正反雙方語速飛快,比賽看似緊張激烈但實則犯了忽略大局的錯誤,以至使比賽陷入“兩小兒辯日”的泥濘之中。

自由辯論之在於説服聽眾。雙方不可能互服,所以要讓聽眾認可無非兩點:一為完善己方理論,二為指出對方的謬誤。這兩點是單方行為不需對方的認可:指錯,指出即可、補洞,補足即罷。所以要提出完成一個戰術目標之後的——主動轉移。

從原本的二三辯分別陳辭發展到現在攻辯階段,目的是在於增加對抗性和可看性,但不應該忽略這個環節的真正作用在於把己方理論闡釋清楚,把攻防路線全面鋪開。所以在這個階段,全隊都要全神貫注地思考對方的理論,看清對方所走的路線與自己路線的交鋒和不利,為自由辯論的戰場方向作下指引。

一個優秀的辯手,應該是具備在短時間內發現對方立論問題的能力的(如何開發這種能力將在《辯手素質養成》一文中詳述)在攻辯結束之後,需要的是交流!所以一四辯此是任務尤其艱鉅!一辯開始小結,指出對方在應對我方問題的時候的錯誤,指出對方理論的缺陷。四辯則既可告知二三辯攻擊方向,又可在己方理論處於被動時思考應對方略,隨機應變羽扇綸巾。這一分多鐘,實在是關鍵!

上述的兩個環節可以説都是為自由辯論準備。在知己知彼以後,則應該戰無不勝!主動轉移要求全隊在設定多個小的戰術目標後能步步為營。以本界新生杯決賽為例:

大學學習以博為主/以專為主

正方以博為主:戰術目標一:確定大學學習之特點,博之範圍,為主之評判標準。戰術目標二:確立邏輯底線:當今世界學科呈現交叉性和複雜性。三:展開推論:由邏輯底線決定了要完成學業和未來自身發展的博之根本性。四:解釋問題:解釋為什麼對方説的以博為輔不能符合現階段的學習要求。五:攻擊理論:指出以專為主的諸多弊端,質問對方。

以上的一條清晰的自由辯論戰術,在真正比賽中貫徹了80%確保了正方的勝利。試想,如果糾結在五點中的任何一點上説個3分鐘,整個比賽將會無聊,整個觀點將會片面。此也即為很多初級比賽之無可看性也。

須注意,一定要與“避而不答”嚴格區分開來。許多辯手往往不聽對方發問,操起一張卡片就念,雖然可能靠事先準備的妙語引來掌聲,但瞞不住內行的評委和觀眾。所以主動轉移一定要在反擊或者至少守住的一次攻擊後方可進行。這一點將在“重視接口”專題中詳述。

主動轉移並非難點實為要點,只是很多新辯手沒有意識缺乏經驗罷了。好比沒怎麼打過架的人總是想着如何接一拳踢一腳,而武林高手卻要謀劃全面的攻防套路,很類似。

自由辯論的一般技巧

自由辯論是有技巧可循的。 有技巧有少技巧,在辯論中便會體現為多主動與少主動。當然,也不能唯技巧,因為技巧畢竟只是技巧。辯手對於技巧應該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但是不能代替對辯題的鑽研。反之,單鑽研辯題還不夠,還需要一般地瞭解和認識技巧。也正因此,根據筆者多年的經驗,總結以下的技巧供大家參照。

一、攻擊技巧

攻擊,即在自由辯論中的主動進攻,主動發問。這在每個辯論隊都是不可無的。然而,攻擊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1、攻擊的準備。

這在辯論戰略方案確定、辯詞定稿之後就應該着手準備了。一般而言,每位辯手應該根據自己所闡述的內容準備向對方發問的問題,可根據自由辯論時間的長短來準備問題,日是初次上場,則應該準備20個問題左右。如果是這樣,四個辯手準備的問題就應該大約有80個,一般有足夠的可能堅持到自由辯論結束。我們看到,在有的比賽中,有的隊員有時間卻沒有問題可以問,這就是準備不足導致的。

準備提問的問題,應該從三個層面上進行準備。

一是現象層面的問題,又稱事實層面問題。這類問題極易引起聽眾的共鳴,提的好則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離辯題,那是會產生負效果的。

二是理論層面的問題,又稱論據層面問題。即對本方論點給予引申,對對方的論據予以駁擊的問題。這類問題,直問要提的尖鋭,曲問要問得巧妙,反問要提的適時,逼問要問的機智,其效果就是讓對方不好回答又無法迴避。三是價值層面的問題,又稱社會效應層面問題。即把對方論點、立場引申,從價值層面、社會效應層面去延伸它的效應看其是否具備説服力,能否站得住。這類問題,一是能夠擴大自由辯論的戰場,給對方造成被動,同時也是爭取聽眾、評委認同的重要側面。當然,如果辯題立場對本方不利,就應該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頭卻砸了自己的腳。

這三類問題中,事實層面的問題可包括歷史事件、現實事實、國別事實、數字事實等等;而理論層面的問題周圍除了立場中的論據,也可以延伸達到公理、哲學的層面。

有了這三個層面的問題準備,就能夠構成立體陣勢,可以打自由辯論的立體戰鬥,讓對方陷入立體包圍之中的被動局勢就很而已造成。我們看到在比賽中,不少辯論隊只准備了一個層面的問題(大多是現象層面的問題),只在有趣上花時間,其結果是打擊力不強,且問來問去總是流於膚淺的現象之爭,有時則又事實引發事實而偏題,變成了一般的語言遊戲、提問遊戲去了,辯論的深度不容易看到,這就令人遺憾了。

2、攻擊的組織

自由辯論中的有效攻擊,應當體現出攻擊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輪番上陣的脈絡,而其基本,就是在場上要有主動權,處於控制場面的主動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場上應該有“靈魂隊員”,或者稱為“主力辯手”、“主辯”。又哪個辯手來充當這個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辯或一辯、二辯來充當。有時,四辯也是很好的充當此人物的角色。他的任務就是要不僅透徹地知道本方的立場,也要透徹地知道對方的立場,規定陳詞一結束就能夠發現對方的主要問題,從而有效的發起進攻。靈魂隊員的任務是:(1)有冷靜的把握整個自由辯論戰鬥局勢的眼光,攻擊務求有效。(2)充當場上的指揮員。發問不在多,而在精。其發問不僅是對對方的攻擊,也是對本方立論的揭示和強化。(3)承擔主動轉移戰場的任務。如在一個層面上問久了,則轉向另一個層面發問;在一個層面處於被動,僵住了,則要轉向另一個層面,開闢新的攻擊點和戰場。(4)對對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線、事關要害的問題,能夠有效的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化被動為主動。(5)對本方誤入對方圈套、遠離本方、陷於被動之中的局面,要能夠晚會並再發起攻擊。

當然,其他隊員要主動配合,主動呼應,才能形成整體的力量,這就需要隊員之間的默契, 形成“流動的整體意識”。

攻擊的組織,起要害就在於形成整體的有序流變性。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雞零狗碎。零碎的攻擊談不上組織,它或許也能夠有鱗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對於羣體辯論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動權的。

攻擊的組織在上場前可以有如下的檢查指標:一是有沒有組織者,也就是有沒有“靈魂隊員”,其組織、應變能力如何?二是整個隊伍與之有沒有心悦誠服的默契和感應?三是整個隊伍對特定的辯題的立場認識是否完全一致,有沒有大的梗阻?四是準備了幾個層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對付、支撐多難的場面,能夠支持多長時間?五是對於非常艱難的、苛刻的尖鋭問題,本方研究到什麼程度,有沒有好的應對策略?六是自由辯論中將會出現的最為險難的局面,將會一種什麼狀況?本方應該怎麼對付?把這六個問題都想清楚了,都有了解決的辦法了,那麼攻擊的組織也有序了,主動了。

3、攻擊的發問

攻擊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1)設置兩難。即設置兩難的問題,無論答此或答彼都將陷入被動。但是一定要對準話題,不可以做無病呻吟。(2)主動引申。即將對方的某個事實、某句話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動、對方被動。(3)以矛攻盾。即將對方論點和論據間的矛盾,這個辯手和那個辯手陳述中的矛盾、某個辯手陳詞中的矛盾、答這個問題和答那個問題之間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尷尬,陷其於難堪(4)歸謬發問。即將其論點或論據或其他問題引申歸謬,陷其與左右被動,無力自救。(5)簡問深涵。即問題很簡單,但涵義很深刻,與辯題密切相關。答準確很難,但是答不出來就很丟人,估摸回答卻不準確,這也很容易陷入被動。(6)撕隙抓漏。即將對方的一小道縫隙撕裂撕大,將其明顯的漏洞失誤給予揭發提問,令其難堪。(7)熟事新提。人往往對於身邊、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卻不經意,所謂熟視無睹,充耳不聞,或非常熟悉卻只知道大概卻不明白它的詳細。一般對這類事情提問,也很容易讓對方陷入被動。(8)逼入死角。即把對方的問題逼入死角,再發問,令其難以逃脱。(9)多方追問。即從幾個方向、幾個側面、幾個層次上同時問一類問題。但是要注意的是,這類問題必須對準一個核心,即辯論的主要立場和觀點,以造成合圍的陣勢,使對方沒有招架的能力,更沒有回手的能力(10)夾擊發問。即兩個回多個人同時問同一類或一個問題,造成夾擊態勢,使對方顧此失彼。(11)問題同異。即面對同一個問題,以不同的角度提問,使對方難以自圓其説,應接不暇。(12)異題同問。抓住對方的不同問題、不同表述加以歸納,概總而問,從問題的深度與高度上使其無法把握,無力應答。(13)反覆逼問。對本方提出的對方非答不可的問題,對方閃避了,就可以反覆逼問 ,但是一般不能超過三次,不可以無限發問,那樣反會造成無題可問、或令聽眾厭煩的負面效果。(14)輻射發問。即一個問題的提出時,同時威懾到對方四個辯手,猶如子母彈一般。這類問題,一般多在哲學或價值層面上發問。(15)同義反復。即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語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問語不同)發問。這類問題,多為辯論的主要立場、觀點方面的問題。(16)近題遙問。即看似很近的事,用遠視點來透視和提問。對方遙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難接上,陷入了難以捉摸、無從下手的窘境。(17)擊情提問。即用心理調控的手段,直擊對方情緒層,使其激動,印發情緒連動,從而淹沒對方的理智。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夠進行人身攻擊與情緒對情緒,更不可陷入無理糾纏甚至胡攪蠻纏,那就畫虎不成反類犬了。(18)布陷發問。也就是佈置一個陷阱,讓對方來鑽,或想方設法將之套進去。其更高技巧就是連環套。(19)長抽短吊。即忽然提這樣的問題忽然又提那樣的問題,不離辯題卻又忽東忽西 ,以思維的快捷與急智來取得主動。(20)答中之問。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對方答問時發現問題(包括陳詞階段發現的問題)予以提問,另一 種是在自己回答對方問題時的反問。

4、攻擊的風格

由於自由辯論如疾風

迅雷,所以不同場次、不同隊伍的辯論風格也不盡相同。沒有形成風格的隊伍即使辯勝,也只是初級層次的。因此,有風格意識併力爭形成自己的辯論風格,是一支辯論隊有追求、有實力的表現。它其實是一支隊伍整體人格的呈現。

攻擊的風格,一般而言有情緒型、理智型、穩健型三種。

情緒型的隊伍往往只在趣事、情緒化的層面上實施攻擊。它也能夠引發一些活躍的效果,但是也易於耽於情緒、就事論事,甚至會誤入漫罵的泥淖,使辯論流於表面,層次不高,缺乏應有的深度。

理智型的隊伍往往執著於理辯的層面,這容易體現思辯與深度,但是又會失之於辯論的活潑不足,弱化了應有的觀賞性。

穩健型的隊伍因為其理智和穩健,也因為其穩健而注意到了應有的活潑,是兼取了前二者之長的。顯然,自由辯論的風格當以穩健為上,從比賽的實踐看,穩健型風格的辯論隊不僅易於取勝,且留給觀眾、評委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5、攻擊的節奏

應以張馳有度、疾徐有致為佳。一味快疾或一味徐緩都有缺陷,前者易流於狂躁,後者易流於沉悶。

二、防守技巧

辯論中的自由辯論階段,就是由進攻和防守兩個方面組成的,因此,不僅要有進攻的準備,還要有防守的準備。只會進攻不一定能夠取勝,只會防守當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動了。該防守就防守,該進攻就進攻,能攻能守的隊伍才能遊刃有餘。防守中,應該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盯人技巧。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對象防守。一般就是一辯盯一辯,二辯盯二辯,……。即一辯回答一辯的問題,二辯回答二辯的問題,……。這樣各人就會有關注是具體目標,就不會出現好回答的問題就搶着回答,難回答的問題就你推我讓的。當然,在分工之後又講合作,最難回答的問題,就由“靈魂隊員”補救了。

2、長項技巧。即根據各人的長項來分工,首先確認辯手各人的長項,如長於説理,長於説史,長於記憶,長於辨析,等等,則承擔相應的問題來防守,這也不至於出現混亂局面或冷場。

3、合圍技巧。假如對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辯手,不僅對方整個局面靠其支撐,且對本方威脅很大甚至本方隊員對其有畏懼感,一對一的戰術是不太可能奏效的。那就採取合圍技巧,即以全對的四個人的力量來圍擊、合擊,從四個人不同的側面對準他的問題,以守為攻,一般都會有效。只要他頂不住了,那對方的陣腳就會亂了,自然就會垮了。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實力甚至實力更強大的隊員靠一兩個回合是難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韌勁,不可太急切,爭取5、6個回合使其難於招架,提不出更尖鋭的問題,內在的進攻力度大大減弱,才能有取勝的基礎。

4、夾擊技巧。就是對有的問題,有的隊員採用二人夾擊的方式來對待。

5、高壓技巧。一般在辯論賽中,由於參賽隊的實力比較接近,所以在自由辯論中容易出現同位推頂的情況,這一方面容易浪費時間,另一方面不容易取勝。破解的辦法是採用高位迫壓防守。如對方提出的是現象問題,就將之上升到理論高度上來回答;如對方提出的是現實問題,那就從歷史的角度來回答;如對方提出的是具體問題、微觀問題,就以全景認識、宏觀認識來回答,以此類推。若此,對對方的問題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統照下蓋的方式使對方感到自己的思維位勢稍遜一籌,從而內心產生動搖,攻擊力也就隨之動搖而弱化了。

6、指誤技巧。即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指出對方所問問題在邏輯上、理論上、事實上、價值上、立場上、表達上和常識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尷尬局面。

7、歸謬技巧。即對有的問題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將之做概納引申歸謬,直指其終端的謬,陷其於被動的境地。

8、反問技巧。即從反方向上反問其問題的悖常性、悖題性、悖理性、悖邏輯性、從而化被動而為主動。

9、幽默技巧。即面對自己從容回答智有寬餘的問題,適時幽對方一默,效果一定是絕佳的了。

10、短答技巧。歲於一字、一詞、一個成語、一個句子就能夠答清,且能夠反陷對方於被動的問題,就應該果斷而適時的使用。

11、啟導技巧。對於那些喜歡滔滔不絕有演講欲而又容易動情、不易冷靜理智的辯手,表現欲特盛的辯手,語詞羅嗦繁複的辯手,在回答問題時不妨巧妙啟發他的教導意識,任由其滔滔不絕地講,其直接效果是消耗了對方的規定時間。

12、揭弊技巧。在回答問題時,巧妙合理地揭示其弊端。如同一個人陳詞與發問中的弊病與矛盾,前一個問題與後一個問題的矛盾,兩個或數個人問題中的矛盾等等。揭示其弊端與矛盾,使其問題本身站不住腳,防守便轉為攻擊,目的自然也就達到了。

13、激怒技巧。即是答問時巧激其怒,使之心理由理智層進入情緒層,無法冷靜,無從自控,就可望令其自己亂自己心緒。但是切忌不可使用人身攻擊,這是犯禁行為。

14、評價技巧。即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對其問題予以評價,指其目的,斷其歸路。

15、閃避技巧。即對那些一兩句話難以答清的問題,採用合理閃避的方式,其基點是不離開辯題的立場。

16、反覆技巧。即以同義反復的方式回答。也就是意思一樣,但語言不同。

17、類比技巧。即面對對方的問題,不做正面攔截,而是用同類比較的方式,把問題拋回給對方。

辯位技巧:辯位分析

致一辯:

你將承擔為本隊開篇立論的職責。應該通過平實、生動、富有層次的語言,確立本方辯題的概念內涵、內在聯繫、基本形態和邏輯框架,並輔之實例加以論證。你的陳述要在評委和觀眾面前強化本方立場的優勢,避免概念模糊或錯誤、條理不清、語言乾癟。當然,作為先鋒,你的氣勢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致二辯:

你首先要向對方一、二、三辯各問三個問題,所提的問題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複雜,否則對你自己不利。最高明的問題應是在貌似簡單的後面藴藏着豐富的寓意,而且三個問題有着內在的關聯或遞進關係,還可以設置概念或邏輯陷阱,通過巧妙的設問將對方引向誤區。而上述的這一切都會使你的盤問小結變得精彩。你的盤問小結必須是根據對方的三個回答所作,而不可事先寫好或想當然。你的小結既可以根據對方回答中的概念、邏輯、語言表達和實例舉證方面的錯誤和漏洞發起攻擊;又可以當對方閃爍其詞、含混不清時剖析其心理;還可以利用盤問成果來鞏固和強化本方立場。

在盤問階段,除自由人,每位辯手都要回答一個問題。這將是一次考驗,你必須具有很強的心理素質。你不能反問或反駁對方,而回避和強詞奪理都會失分。你要通過巧妙的語言既正面、完滿地回答了對方的盤問,又將之引入本方的邏輯框架中,這需要智慧、鎮靜和開闊的思路。

致三辯:

你將為一場辯論賽彈奏最後一曲。你應該擅長邏輯概括,在你的陳辭中,始終閃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輝。你的真誠、直率、信念、視野開闊、胸懷博大將令人肅然起敬。你一定不要讓浮華的辭藻、無謂的煽情、多餘的警句、人所共知的格言遮蔽住,語言只是軀殼,而辯理才是靈魂。批判是適度的,對對方切記不要無中生有;昇華也不是無節制的,不要把已方的觀點變成一張化了濃粧的臉,希望當你的聲音戛然而止的時候,評委和觀眾能產生髮自心底的感動。

致自由人:

與其他三位辯手相比,你在風格上有着明顯的不同。

評委評價你在一場辯論賽中的表現成功與否,着眼點並不在於你發言中是否體現了嚴密的邏輯性和強烈的思辯色彩。你要做的是用你的語言和表演為本隊贏得評委和觀眾感性層面上的認同。

你應是駕馭語言的高手。辯論賽對你而言是一場語言和文字的遊戲。你要用機智幽默或形象生動的語言攻擊對方。在你認為必要的時候,你可以用表演來強化你的攻擊力,但不要過分。

你雖然是辯論賽場的“新生代”,但你並非一無所有。鮮活的實例、打比方、聲東擊西、歸謬、誇謬……這些就是你的“武器”,善加利用吧!

你要讓評委和觀眾對對方的錯誤留下深刻的印像,並巧妙地轉移評委和觀眾對己方漏洞的注意力。要充分利用規則給予你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打擊對方,把本隊引向勝利。

時間有限,創意無限,你一定要張揚自己的個性,但切記不要進行身攻擊。我們對你寄予厚望。

當詭辯者引用名言時

生活中常有爭辯或辯論,這些論爭有時合乎邏輯,有時也有詭辯攙雜其中。詭辯者在理屈詞窮之時,往往引用名言對自己的觀點、論題進行證明,“拉大旗作虎皮”,擺出自己與名人、與真理站在一起的架式,使對方“措手不及”而自己“絕處逢生”。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這裏介紹幾種化解的“招數”:

1.針鋒相對法。

意即當詭辯者引用名言佐證時,反駁者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引用名方論證反駁。這樣把對方給你施加的難以辯駁的窘況,如法炮製地施加給對方。有一次, 幾位男女朋友相聚,爭辯起家庭教育中父母責任問題,女同胞一致認為父親作為家長應承擔主要責任,男同胞多數則持相反意見,雙方都言之鑿鑿,相持不下,無論東道主如何“調和”(闡明兩者都重要)地無濟於事。忽一女同胞説:“我國古語就説了養不教,父之過而不説母之過,可見做父親的肩負着教育子女的主要責任。”言者有點得意。男同胞們一時語塞,東道主連忙反駁:“這也不盡然。我們知道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他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愛彌兒》中指出:母不母,則子不子,説明母親對教育子女也負有責任。”這下,女同胞也語塞了。東道主接着闡明自己觀點,“我們都可以證明父親和母親對教育子女有重要作用與責任,但是隻強調一方而否定另一方,或者把責任推給另一方都是片面的。正如魯迅所説: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這樣旁徵博引地反駁與論證,容易使對方心服口服。

2.推至極端法。

詭辯得出的結論是荒謬的,即使引用名言來印證也掩蓋不了其荒謬性。某青年夫婦,因新婚不入,男的仍未改單身漢特性,下班後自由自在,不大沾家,甚至與哥們兒通宵娛樂,妻子不滿地批評他,他還大言不慚地説:“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雖然少有陪你,沒幹家務,可心中愛你愛得如冬天裏的一把火。”妻子有些惱了,反駁道:“那你用不着回家了,去等我倆的感情長久吧。”這裏她雖然説的是氣話,使用的卻正是推至極端法。

3.順意反詰法。

如一青工常上班遲到,車間主任教育他:“你怎麼總愛遲到?”青工:“睡覺睡過了頭。”主任:“哦,為了睡舒服覺就承便耽誤工人作時間呀?”青工(竊笑):“列寧不是説過嘛,不會好好休息就不會好好工作,我多睡一會正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呀”。主任(沉着反擊):“列寧好像説過那樣的話,但他難道説過為了休息好可以耽擱工作時間的話嗎?”(接下來是對青工進行理直氣壯的教育)這裏車間主任的反駁正是先承認名方完全正確,然後按照青工的實際情況指出列寧並沒有説過符合青工行為的語言,並用反問句強化其咄咄逼人的氣勢,使對方無法狡辯,只得乖乖接受教育。《演講與口才》1990年第10期第28頁有一則徵答題:青工小王有錯不改、我行我素,朋友勸他:“小王,你不能這樣啊!我們都是青年人,應當爭口氣,為什麼總讓別人説呢?”小王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對小王用名言來詭辯,我們的駁斥可以這樣:“對,走正路、直路、好路,是不需要別人阻止和指指戳戳。但是,如果前面是懸崖與深淵呢?也不需要別人來勸阻嗎?”先順承其意,突然轉折,加以反問而駁斥。

4.例證反駁法。

名言往往是從某種意義上説的,即其真理性有一定的侷限,有時從另外的或更全面的角度看,名言也有片面性。但儘管如此,詭辯者引用名方,你也不宜直接反駁名言本身。如有段時間教育界強調智力開發,有人就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來證明培養想象力極端重要,顯然是失之偏頗的。反駁時不妨用古今中外的偉人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其想象力與知識豐富都重要等來説明。如説,我們知道吳承恩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寫出名著《西遊記》,勾畫出一個色彩斑斕的天宮世界,塑造了眾多活靈活現的神話人物,但他是憑沒有知識或只有少量知識就想象出來了嗎?姑且不談他在語言文字方面的知識,也姑且不談他在小説中涉及的天文、歷史、建築、地理、風土人情等知識,就是主要情節來源於玄奘和尚西遊取經及有關孫悟空的傳説,也正是作者靠多年的學習與走訪、傾聽而獲得的。沒有這些知識作支撐,吳承恩無論怎樣想象也建構不起《西遊記》的。運用此法時,要注意選例的典型性與豐富性,否則將降低説服力。

5.詞句辯析法。

詭辯者引用名言歸根到底是對名言的濫用。有時我們對名言本身詞句加以辯析就可以看出名言不足以證明詭辯者的結論。如有個人十分固執,對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始終不予承認,無論眾人如何闡述,他仍持偏見,末了,他還説“不要以為你們人多就可以説服我,一個偉人不是説過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對他這一言論的駁斥就可抓住“往往”二字,“這句名言説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並不是説一定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也有可能不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另外,為我所需,斷章取義是“文革”遺風,現今仍有一些人截取名人的話來證明詭辯言論。又如,某君曾高談闊論:年輕人跳舞、打牌,自尋娛樂,總比無所事事,擾亂社會安定好,正像毛主席所説的“這要好好地推廣。”你就可以不客氣地反擊説:毛主席可能説過這句話,但是請問他是在什麼時間、地點,針對什麼事説的?其中“這”指什麼?是指你所説的“年輕人該跳舞,打牌”嗎?同志,奉勸你不要亂引用。

不傷和氣的爭辯技巧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相異於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觀念,為人處事之道,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評論。這些程度不同的差異都會外化成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與論辯。留心我們周圍,爭辯幾乎無所不在:一場電影,一部小説,一個特殊事件,某個社會問題都能引起爭辯;甚至連某人的髮式與粧飾也能引起爭辯。從某種意義上看,不同見解的爭辯過程玉是尋求真理的過程。辯論,就是為了探求真理,堅持真理,維護真理而相互勸説。然而由於論爭的任何五方都想推翻對方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故比,辯論和尋常説話不同,它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因而有所謂脣槍舌劍之説。於是,大凡爭論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們良好的交際願望落空。如果你能夠在論辯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論辯結尾搞好”善後”工作,就能使你在辯論這種特殊交際場合,既做到個人心情舒暢,探求了真理,又不傷人際和氣。

一、 為爭辯定下一個積極的格調

(一)避免無益的爭辯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意見與人相左時,當你的言行遭人非議時,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奮起辯駁。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往往就在這時發生了。為了避免無益的辯論,此時,你需對如下問題進行冷靜思考:

1.如果你能最終獲得爭辯的勝利,它有什麼意義?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大可不必動用你的”脣槍舌劍”,一笑置之最妙。同樣,你向別人提出”挑戰”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價值的,通過爭論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啟發和教育的問題,不必在那無關宏旨的細節瑣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辯論一番的慾望更多的是基於理智還是感情原因?----諸如虛榮心、表現慾望或面子上下不來。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樣,我們向人提出問題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辯論的實質----探求真理背道而馳了。所以最好別去做這種不積極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無謂爭辯的歧途。

3.對方是充滿敵意的嗎?他對你有深刻成見嗎?如果是,那麼在這種非理性的氛圍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澆油。同樣,如果你是處於這樣一種心境,絕對不要向對方提出論題辯論,因為此時你提不出理性的論點,在辯論伊始,就註定了你失敗的命運。

(二)使爭辯成為一種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換

辯論是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們的辯論出自公心、就能採取積極的態度,使用積極、文明、恰當的論辯語言去參加辯論。

1.樹立正確的辯論價值觀,即為追求真、善、美而去積極地爭辯。做到觀點正確,旗幟鮮明。

2.樹立正確的辯論道德觀。把辯論置於科學基礎之上。以理服人,讓事實説話。辯論者要有高深的涵養;不搞詭辯,不揭隱私;不搞人身攻擊;不把觀點的敵對引申為人際的敵對;不靠嗓門壓人,有理不在聲高,如果你能有制有節的音調語氣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亞於如雷貫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與人辯論,就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理與情恰恰是列車通往”積極爭辯”的雙軌,缺一不可。有位詩人説過,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鋒刃的刀,讓使用它的人滿手流血。在爭辯中,”理”是爭的目的和取勝的保證。然而人又是感情動物,如果你在論辯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辯論將會成為一種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們彼此會以這樣的話語來結束論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您讓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爭出了公理,又增進了人際和諧,達到了積極論辯的目的。

二、掌握”解劍息仇”的妙方

經過一陣脣舌劍,勝負已成定局。做好辯論的善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生活中,觀點的對立極易產生人際間的隔閡。因此,學習辯論語言既要學會辯論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劍息仇”,這是在辯論這種特殊交際場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談有”禮”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達到這最高境界的三個途徑:

1.如果你失敗了,而且敗得其所,必須要有敢向真理低頭的胸懷。向真理低頭並不等於向論辯者本人低頭。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從的是對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説你同他一樣,對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認識。在人格你們永遠是平等的。所以,當你敗下陣來的時候,應該以坦誠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在這場爭辯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偉大。在心理上足以彌補因辯論失敗所造成的遺憾。

2.如果你在辯論中已經眼見對方啞口無言,敗勢已定,便應拿出不殺降者的氣魄來,一是主動打住話題,結束對立場面;二是巧妙地對為對方搭個台階,讓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勝負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歸於和平的機會呢?

3.如果你因辯論的需要而已經把對方打得一敗塗地,切不可為了一點點虛榮把旗幟掛在臉上。人在得意時,剋制更是一種美德。爭論結束後,給對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們像孩子一樣,這麼認真!”或輕鬆自如地轉一個話題。請記住:爭論是一回事,人際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軟弱的一面,易被擊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説一兩句得體的話語,便可恢復一個剛剛失去的心理平衡,讓他重返愉快平靜,那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