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課前演講兩分鐘(精選5篇)

思修課前演講兩分鐘 篇1

我是否真如那厭世的冰凌般玩世不恭?我是否真如那逃避紛爭的隱士般不負責任?

思修課前演講兩分鐘(精選5篇)

是嗎?

我承認,寧願生活在18世紀的古埃及廢墟里,也不願在這充滿面紗的現實中。真的不負責任多好!沒有責任就沒有痛苦。喜歡與世無爭,喜歡世外桃源。

曾經的夢想,曾經的我,曾經的話語,曾經的人,而今已面目全非,我失去的太多了。我的心,我的夢,我的魂,都已遺失在過去。誰又記得過去的笑語,誰又同我一起尋找迷失的自我。試問:“我”今在哪?——

抬頭無語問青天!

甘心沉淪嗎?點燃希望之燈,亮出正義之劍。街旁枯草還迎風顫晃,生命也並未枯竭。生命的長卷中並不只是禿樹,也有綠洲啊!

相似的滿夜星空又一次來臨,過去的種種四處浮動。有過笑,有過痛,也有過悔。過去的幼稚,過去的無知,過去的驕傲,過去的自負,是我心靈的痛處!為何不再看我,為何不再眷顧我,你這樣的走,在這歲月的印記中留下的只有悔恨和淚水。一切的一切,來臨和結束,我不懂也不想懂。倘若再給我個機會,我會選擇我曾放棄的。

曾飛過,翱翔過,成功過,輝煌過。當頭頂上的光圈逐漸暗淡,可曾想到過結束?也曾有過誓言,那光環還會發光。曾以漠然的目光望這世界,曾以憎恨回報着深深的愛。怨過天,尤過人,現在呢?

不一樣的時刻,不一樣的夢;不一樣的時刻,不一樣的我。懷疑過人生,懷疑過命運,痛恨過自我,傷害過朋友。當一切再來臨的時候,我是否踏着以往的足跡,無知地走下去呢?人生不過是一串省略號,留下無限深思,誰人能懂?

崇拜過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羨慕過烏托邦式的精神家園。曾想過放棄,可我並非聖人;也想過解脱,可我已罪孽深重,傷害了曾關心我的人,我怎可以再去傷害,那因我而傷痕累累的心呢?我給別人的傷害已經足夠了,寧願自己心碎,自己痛,所有的傷我願一人承擔,總有一天我會接受心靈的審判!

一切又都過去了,再也沒有理由猶豫,再也沒有理由彷徨。那昨夜星辰已調殘;那昨日的風也以吹去了幼稚和無知;那昨日的笑與淚也以變為印記化為石;一切的一切已成過眼流煙。不再追悔,痛着的曾經最美。

又一次開始,又一次來臨,也昭示着又一次希望。不再把時光託付流水,不再耽於不快。駕起理想的帆船,揚起青春的風帆,承載信心,另闢新航線。背上行囊,追逐夢想。

再望夜空,已是滿天繁星。

沉重的過去,追憶中的醒悟……

思修課前演講兩分鐘 篇2

舍與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諦。

人世間的東西,並沒有固定的主人,也沒有永遠的主人。事物在取捨之間,自有它的定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怎麼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奪也沒用。

有這樣一個典故:一個貪財的人背一麻袋金子過河。遇惡浪翻船,船伕勸他丟掉金子,可他捨不得,卻最終舍掉生命。身陷絕境,除自身之外,一樣也留不得。想必,這財主一定是守財奴式的土財主,他不懂捨得之道。

事物都既相生相剋又相伴相生。在人們想到“得”的時候,很可能是得不到。而俗眾不想“舍”的時候,可能已捨去很多了。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貪色的人,常日裏,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後卻又什麼也沒得到,不想舍,可最後連自由、性命都舍了。“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因不“舍”而不“得”。這道理看似簡單,很多時候就是領悟不到。

“捨得”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舍是一種本領,一種態度,一種境界。捨得捨得,先舍後得;舍在前,得在後,也就是説“舍”與“得”雖是反意卻是一物的兩面。舍與得是對等的,你先舍,然後才能得。一個人只有施予才能獲得,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施予。這就是“捨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當然,這種“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豐潤,境界的昇華。捨得之間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個去琢磨,去感悟。

司馬遷捨棄男人的尊嚴,得到了《史記》千古流傳;陶淵明捨棄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紅巖的英烈們捨棄生命,得到了與青山同在……當然這些都是大“舍”與大“得”,雖高山仰止、心嚮往之,普通人卻難以企及。

“舍”與“得”可以説是一種交易,一種左手對右手的交易,很公平的。怎樣“舍”,又怎樣“得”?值與不值,在於人們心中的等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價,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有不同的等價。常聽老人們講,年輕的時候為了學業、事業,我們捨棄承歡膝下,捨棄與家人團聚,我們覺得值,因為我們得到了學業、事業。但當有一天我們再也沒機會承歡膝下、沒有機會彌補對家人的虧欠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對當初的選擇發出疑問:值嗎?多少年來,人就在這樣的怪圈中,不斷地輪迴。

墨子説,貧窮的時候顯示出廉潔,富有的時候表現出仁義。再有錢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牀。不要奢望得到佔有一切。特別是在物質方面,捨得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不是一個人擁有很多才算富有,而是給予他人很多才算富有。捨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個窮人把討來的飯讓給同伴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為貧窮,他的佈施才更有意義。因為這體現了他的心量和胸懷,不像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窮得只剩下金子,人世間的親情和一切都捨去了,夠可憐的。

人生需要捨得,捨得豐富人生。

“捨得”,有舍必有得,如今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為何還不釋懷。緊握拳頭,你什麼也沒有;攤開雙手,你就擁有整個世界。

思修課前演講兩分鐘 篇3

為什麼一分鐘有60秒?為什麼一小時有60分?為什麼一天有24小時?為什麼一年有365天?又為什麼一世紀要有120xx年?除了為什麼還是為什麼,我只能徘徊在這裏,等待着答案……

清晨,第一縷陽光鑽進了房間,他悄悄的越過了我的夢鄉;中午,第一碗飯呈上餐桌,他慢慢的走過我的身邊;傍晚,第一片雲遮住了月亮,他漸漸的回到了夢中……他是誰?他就是從我的指尖流逝的時間沙漏裏的沙子,他從不等你,他總是匆匆而來,又急急而過;他不會給你機會,他常常與你擦肩而過;他像是天使,給你體驗生活的一百年;他像是惡魔,抓走你寶貴的回憶……時間沙漏中的沙子正在靜靜的消逝着,一點一點的與你説再見。

老人們常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縱使你有花不完的金錢,卻也買不回來那一分一秒。一些人從來都在追趕着時間,他們渴望着時間去回頭看看他們,等等他們,不要遺忘他們;又有一些人,他們常常與時間並排着奔跑在遼闊無延的時空裏,與時間在風中翩翩起舞;還有一些人,他們總是走在時間的前方,不停的努力,不停的奔跑,偶爾回過頭,望一望正在氣喘吁吁追趕着自己的時間,一笑而過。

大雁向遙遠的南方飛去,直到春回大地時再次返回;秋收的楓葉飄飄悠悠的落下來,直到在一次生命的輪迴中重生;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漸漸凋零,直到花紅柳綠時再次綻放在笑容裏……一切的一切都有着它自己獨特的生生死死,它們可以浴火重生,等到再次綻放生命時破土而出,這是它們的時間之旅,它們的必經之路,它們的時間輪迴……而不一樣的我們,只有着看似長卻又匆匆而過的一百年,在這一百年裏,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轟轟烈烈亦平平靜靜,這都是你的選擇,就看你有着怎樣的想法。但是,在這一百年裏,你有得也有失,得到新的生活,或失去有着不平凡的回憶……

當時間流逝,當年輕老去,當回憶失去,當一切都不存在時,迷茫的我們才知道時間沙漏中的沙子是珍貴的,可是,已經沒有機會再感歎了,只能沉睡在永遠的黑暗中……

讓我們一起守護着時間的足跡吧!讓我們跑在時間的前面吧!也讓我們永遠將這些銘記在心底吧!

思修課前演講兩分鐘 篇4

時光穿梭在我的身邊,彈指一揮間,不見蹤其影,我恍然大悟,時間已逝矣,有恐其晚。——題記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我已是堂堂七尺男兒。回首凝望,那些過去的事情,只是感彷徨,又覺黯然神傷。

常常想起,那個無憂無慮的孩提時代。

常常想起,那些熟悉而陌生的面孔。

常常想起,與朋友對酒歡歌、談天論地的情形。

漫漫人生路,或許我們只能用繁瑣的文字、枯燥的情節,去祭奠我們那段青澀的記憶。

滾滾紅塵間,或許定格在某一個畫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難道這些都是註定好的嗎?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離別、相忘,這是一個很容易的過程,但是有很讓人痛苦。卻是那麼美好的畫面,誰也不能逃脱七情六慾的折磨,誰也免去不了流年似水的浸染。

我不敢想象,若國中的生活走到了盡頭,我們又該何去何從。離開時的畫面,多麼讓人潸然淚下。

有些時候,我總是天真爛漫的幻想着,希望時間老人的步伐慢一點,再慢點,那該有多好。可是現實總是那麼冰霜冷酷,那一切都是我的妄想而已。我總是在這紅塵間徘徊,沉浸在我所謂的世外桃源中,我依舊是那麼的迷茫,不知未來會如何。

流年似水,歲月蹉跎。不知不覺地便遺忘了許多,曾經那些熟悉的容顏,似乎也都在歲月的風聲裏漸行漸遠了,只餘下一些記憶的痕跡,散落成一地的斑駁,再也找不回昨日的繁花似錦。

時光在一點點的消逝,不變的永遠是一顆年輕的心靈。輕輕讚歎:“光陰似箭,留不住青春的年華,卻已經步入了新的成長階段。”當我們身不由己地感懷着,沒有一點徵兆,沒有一點理由。深處青春期的我們,心裏藏着一股無形的力量,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着我們,讓我們的思想和身體微微變化着,或許,這就是時光帶來的變化。

有得亦有失。我不知道這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悲傷。我雖然得到了很多,但是我也失去了很多。得到的僅是物質上的光輝,而失去的是不復返的光陰。歲月如花,應該綻放出她寶貴的光芒,顯示她不與倫比的地位。我為了我的理想,不惜一切的代價,我説過我將一生獻給這個神聖的職業。當我理想的實現之日,我便已經長大了。

時光最好的見證莫過於封存已久的日記本。輕拍灰塵,翻開一頁頁泛黃的紙張,上面寫滿了稚嫩的文字,寫滿了我青春的美好記憶,寫滿了我人生中難以忘懷的記憶。我傷心時,總會回憶這些快樂的時光,讓我不再悲傷。我想記憶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它能讓你沉浸在一片幸福中。但是記憶終歸是記憶,代替不了現實。

一直忘不掉,那個純真的孩子。

一直還記得,那首悠長的老歌。

一直還念着,那個慈祥的老師。

每當聽見這樣一段歌聲“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最後的最後渴望變成天使”,便有些傷感。時光終究不能回來,讓我的記憶隨風飄舞,讓它們成為最美好的留戀。

幾時感彷徨,滿城染傷,望着那一地的飛絮枯黃,心裏唯有悵惘。

一路走來,多少艱難險阻重現在我的眼簾。

時光輾轉,流年不再。而我,依然,問今昔是何年?

思修課前演講兩分鐘 篇5

如今這個現代信息社會,電腦也隨之走進了千家萬户,上網聊天成了各中小學生的業餘愛好,這普遍的現象,也促使了網絡語言的泛濫……

“DD”(弟弟)、“GF”(女朋友)、“PMP”(拍馬屁)、“醬紫”(這樣子)、“偶(我)”、“KPM”(肯德基、皮薩餅、賣當勞),“偶稀飯粗稀飯(我喜歡吃稀飯)”:“暈倒,樓主剛從火星歸來?(指不懂你的意思)”拿着這幾個詞語讓家長認認,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會一頭霧水,但這些話在孩子們中間卻十分流行。走進各所大中學校,我們隨處可以聽見“恐龍”“青蛙”“灌水”“BF”“MM”等這樣的網絡語言,若無註解,真不知其所云何以?一位語文教師説,網絡語言已滲透進學生的語言文字交流裏了,有的同學在作文或日記中使用相當數量的“網語”,句式雷同,表意模糊,有些簡直是莫名其妙,單純為了表明自個的“時尚個性”。個別作文好的學生還能稍微變通。但總體而言,她不贊成學生本末倒置,單純求新求異,而忽視傳統文字的魅力與表現力。還有一位國小教師説,現在的學生開口“哇噻”閉口“酷MAN”的,讓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學生在作文,尤其是日記、週記裏面充斥着大量的類似語言。據瞭解,學生們都是從網上學來的。這位老師呼籲,現在學生上網的越來越多,而學生們又正處於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對網絡語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會對傳統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學界有句話:“也許垃圾處理不屬於學術,但是垃圾處理的歷史則是名正言順的學術。”同樣,網絡語言也許不是學術,但網絡語言研究則不僅是學術,而且是跨學科的尖端學術。”網絡語言的語境的不同使它表現出以下的特點:語言的口語化,簡短零碎,直觀,雖然採用的是類似書寫的方式,但因急於表達談話主題,常常會直接切入,少鋪墊和描述。上網族年齡的年幼化,自我化又使網絡語言充滿朝氣,幽默,活波,富於創新,出現許多新的表達方式,如語言符號的交叉使用。如此繁雜的內容,我想你看也看暈了吧。

漢字是我們國家的文明根源,是我們祖先的靈魂創造。我們不應該隨之改動。倒退N年,誰也沒有料想到網絡的影響力如此之大,就像美國快餐麥當勞,KFC以其全球的統一產品、服務,迅速征服了中國食客的胃,網絡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成為青年人的新寵,並大有越來越火熱的趨勢。也許它是智慧的,簡潔的,或者它是粗糙的、亂改的,它可能讓正常人不會正常説話,也可能讓很少説話的人説起話來讓人捧腹大笑,這就是網絡語言的力量。無論它的出現是否好是壞,畢竟他已經走進了網絡,活躍在電腦屏幕上。現在改變也許是太晚了,但是,我們是不是該自我約束呢?

我們青少年正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係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我們是否應該自覺地遵守我們自己的語言規範呢?規範我們的語言,振興我們的國家,這才是我們的責任,才是我們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