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開學工作會議講話稿:從“新”出發

按:在3月2日的開學工作會上,我圍繞“新”講了四個方面的看法,算是對今年教育工作的一個思考與要求。現整理如下:

春開學工作會議講話稿:從“新”出發

一、新學年新學期我們必須要有新的精神狀態

天之三寶乃日月星,地之三寶乃水火風,人之三寶乃精氣神。精是精神的精,而不是精神病的精,神是神聖、神奇的神,而不是裝神、神頭的神,氣是氣質、氣度、氣勢的氣,而不是怨氣、怒氣、泄氣的氣。

魯迅説:“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一定要有精神。我們作為教師中的首席,教師中的教師,尤其需要有點精神。我們有沒有精神,既關乎着自己工作的投入、工作的狀態、工作的成效,也影響和決定着教師對職業的態度,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帶不出一支有着精神和活力的隊伍的,如果我們缺乏一種精神,要寄希望於教職工和學生具有朝氣並昂揚精神,那是絕不可能的。當然我們有沒有精神,還決定着我們活人、做人的質量以及我們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數。

二、新要求新常態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方式

美國教育家克洛威爾曾説: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不是責任感,而是發現新的思維方法。面對教育的新常態,我們必須具備新常態思維。

新常態思維要由“成人立場”轉化為“兒童立場”,由“成人意志”轉化為“孩子需要”,由知識教學轉化為素養提升,由短視功利轉化為對教育規律的把握。

新常態思維要由苦教苦學苦撐轉變為樂教樂學樂幹。傳統的思維認為教育生活一定是苦的,學生要苦學,教師要苦教,校長要苦撐,“十年寒窗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海無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便是佐證。而新常態思維所追求的,教育生活是幸福的,應努力讓師生過一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新常態思維要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新時代,一切個例將被取消,一切慣例可能都會被打破,一切特例都不允許存在,一切秩序可能都需重新定義,一切規則可能需重新制定和學習,一切現實都必須自覺地面對和接受,直到習以為常。因此,我們無論是認識問題,還是做教育,乃至於在做人做事上都要體現一種新思維。

三、新形勢新態勢我們必須要有新的動力支撐

新形勢新態勢下支撐我們及事業的力量來自什麼呢?我以為:

一是職業信念。信念無敵,信念至上。“人類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響信念。”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説。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有了對教育職業堅定的信念,哪怕待遇再低,哪怕前進的道路荊棘坎坷,哪怕教育的亂象再多教育的生態再不好,我們都會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二是職業理想。鄭智華的《星星點燈》裏有這樣一段歌詞:“天邊有顆模糊的星光偷偷探出了頭,是你的眼神依舊在遠方為我在守候。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家門,讓迷失的孩子找到來時的路。星星點燈 ,照亮我的前程,用一點光,温暖孩子的心。”美國詩人希爾弗斯坦的《總得有人去擦星星》中有這樣一段:“總得有人去擦星星,它們看起來灰濛濛,總得有人去擦星星,因為那些八哥、海鷗和老鷹,都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鏽,想要個新的我們沒有,所以還是帶上水桶和抹布,總得有人去擦星星。”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便是星星點燈人,便是擦星星的人,星就是我們的方向,星就是我們的理想,星就是我們的動力!

三是職業精神。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具有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其實並不是要求我們一定都要成為教育家,但是我們必須要有教育家的情懷、教育家的品質、教育家的智慧,還要有教育家的行動和教育家的追求,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要熱愛教育,要熟悉教育,要致力於改變教育。

四是職業品質。創新是教育的靈魂,也是教育者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因循守舊只能固步自封、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只能拿着一張舊船票去重複昨天的故事,最終只能喪失工作的熱情,消磨人生的激情,從而過早地產生職業倦怠。而不斷的創新卻能從現在中預測未來,從靜止中看到發展,從變化中尋求變革,從正常中感知異常,從而既能積澱並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獨特的辦學風格,又能從不斷的創新創造中,從不斷的變化與發展中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

五是職業幸福。我們所從事的職業絕對不是最好的職業,然而它是一種使人類、使他人、使自己都會變得更加美好的職業,我們以其創造性的勞動去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們可以不受干擾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裏放飛職業理想、成就職業夢想,我們可以在身心的付出中享受因過程本身而帶來的自身生命力煥發的歡樂,從這一點來説,我們的職業是最高尚的,也是最幸福的,這是我們敬業、精業、樂業的力量源泉。

六是職業良知。農活誤了僅一季,孩子誤了則是一生、一輩子的事。教育是良心活兒,是良知事業,我們應堅守和捍衞教育人的良知。新加坡中國小校長實行的是委任制度,在委任狀上寫着的是:“在你的手中是許許多多正在成長中的生命,每一個都如此不同,每一個都如此重要,全部對未來充滿着憧憬和夢想,他們都依賴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為最好的個人和有用的公民。”教育人的責任和使命正在於此,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自我加壓、揚鞭奮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把學校辦好,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把教育發展好。

四、新發展新使命我們必須在內涵發展上有更大的作為

內涵發展首先是人的發展。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還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必須眼裏有“人”。英國夏山學校的校長尼爾曾説:“對於人,我是沒有統治欲的,要是你對人有統治欲,你就不適合做一個校長。”一個優秀的校長不會對人有統治欲,但是他會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他會具有“人”的情懷,“人”的立場,他會研究“人”的需求,關注“人”的成長,並且為“人”的成長提供支持與幫助。

愛因斯坦説:“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我們提出學校內涵發展,其實真正昭示學校內涵發展的不是學校,是人,是學生,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校發展最終取向在於學生,最終落腳點也在於學生,沒有學生的發展,就沒有學校的發展,學生髮展了,學校自然而然地就發展了。教育上所有的選擇,都因為我們的立場,校長、教師包括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具有學生立場。學生立場就是以心比心,換位思考,一切決策,一切教育教學行為,都以學生為出發點,都以學生的發展為歸宿,都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為學生着想。沒有學生立場,就沒有教育的慈悲,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因此,學校的內涵發展,必須把學生髮展放在第一位,一切服從並服務於學生的發展。具體來説,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成長道路,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課程,為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為他應該成為的那樣人,只有做到這些,學校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內涵發展。

質量提升是內涵發展的應有之義。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教育人的尊嚴所在。沒有質量的教育,是沒有內涵的,也是不能真正服人的。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滿意的是有質量的教育。當然,我們所追求的質量,不是單純的分數、片面的升學質量,而是全面的質量、整體的質量、綠色的質量、和諧的質量。

幸福教育就是讓孩子能過上一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這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並不是僅侷限於孩子好玩好耍,無憂無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也不是要求孩子放鬆學習,甚至虛度時光,不學無術,而是鼓勵孩子進入自主、能動學習的狀態,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在快樂而幸福的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和幸福,在快樂而幸福的學習中讓自己的學習質量、生命質量、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都得到提升。

內涵發展必須變革傳統課堂。一個好的母親就是在孩子跌倒的時候,讓他自己爬起來,一個好的老師就是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一個高效的課堂就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和發展學生。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傳統的課堂長期以來過多關注的是教師必須全心以赴、竭盡全力地“教”,而對於課堂主體的學生如何更好地“學”,更愉快地“學”,更有效地學”,卻被我們忽視了。

事實上“好課堂”不僅在於教師教得有多好,教得有多認真,而關鍵在於學生學習興趣是否被激發,學習主動性是否被喚起,學習積極性是否被調動,學習能力是否在提升,所學知識是否被很好接受。學生“學”無止境,教師自然“教”無止境。教與學就如同放風箏一樣,風箏飛不起來,你累得滿頭大汗,也是白費勁。如果風箏飛起來,就輕鬆了,你的任務就是牽着手中線,任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自由翱翔,你的目光隨風箏而移動,盡情地享受着愉悦和幸福。

讓校園文化為內涵發展助力。學校的文化是學校的靈魂,是師生心靈的雞湯。學校發展水平取決於學校文化的水平,學校品位境界取決於學校文化的品位境界,學校魅力影響力取決於學校文化的魅力影響力。學校要營造和諧幸福的育人氛圍,首先要營造温馨温暖的文化氛圍,師生要過上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也必須先享受到文化的洗禮與盛宴。

一所學校濃厚文化氛圍的積澱,關健在於校長。校長的的文化素養、思想理念、做人境界、職業操守決定着學校文化的方向和水平。校長必須要有文化意識、使命意識,要從對學校戰略發展的高度,從對師生幸福的教育生活負責的角度構建學校文化,併力求從每一個細節和校園處處皆文化入手努力搭建學校文化平台。

內涵發展離不開書香校園。一所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供師生博覽羣書的書籍,只要有瀰漫校園的濃郁的書香氣息,只要有能夠給孩子未來人生奠定堅實基礎打好精神底色的讀書習慣,這就是一個幸福校園,也是一所有內涵的學校。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啟發智慧和鼓舞人心的書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學校首先是書籍。”

一個優秀的校長首先應是一個讀書人。羅曼•羅蘭説:“要散佈陽光到他人心裏,首先自己心裏要充滿陽光”。最有效的管理莫過於示範,要推動師生讀書,要幫助師生養成良好閲讀習慣,要建設書香校園,校長的責任是第一位的,校長的帶頭讀書也是最關鍵的。校長的讀書不僅是為了示範引領讀書,也不僅是推動書香校園建設,更重要的是校長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讓自己變得豐富一點,變得氣質一點,變得儒雅一點,變得有學養一點,或者變得更像一個校長。我們做校長的就會從讀書中獲得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會讓你的管理左右逢源,遊刃有餘。校長無論有多忙,都必須把讀書作為生命中的頭等大事。

研發卓越課程促進內涵發展。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除了社團活動之外,那就是要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設置豐富多樣、靈活而又能選擇的課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而且又適合自己的課程“套餐”,使學生學會選擇,在選擇中學會學習,在選擇中拓寬學生的發展渠道,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

沒有社團活動就沒有真正的內涵發展。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倡在教學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艾裏克·弗洛姆説:“教育就是要幫助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潛能。”那些學習天賦好並擅長考試的學生,通過考試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潛能,而相當部分學生雖然沒有學習天賦,雖然在考試中不能獲得理想的分數,然而他們卻有可能在其它方面獨具潛能。

讓孩子頭腦、雙手、空間、時間真正得到解放,讓孩子自身的潛能真正得到挖掘,讓每個學生真正得到個性化發展,讓所有學生在學校裏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找到尊嚴與自信,找到熱愛喜歡學校的理由,讓師生能夠過上一種快樂而幸福的教育生活,都離不開社團活動。可以這樣説,沒有社團活動,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沒有真正意義的內涵發展。

開展社團活動,學校可以依託學生組建由學生自主申報、自主成立、自主管理的微社團。微社團應是學生自己開發的微課程,自己作主的小社會,自己尋覓夥伴的新天地,自己茁壯成長的大舞台。學校有更多微社團,學生能夠玩轉微社團這個神奇魔方,就能夠真正體現教育的個性化,也就能夠真正實現個性化的教育。

其實,學生不僅可以參與各種社團活動,而且可以參與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案設計讓學生參與,學校各種社團活動的策劃與組織交給學生負責,學校校務會議研究學生的議題邀請學生參加,學校校長包括各部門可以設立學生助理,也就是學校所有的機會,都交給學生去把握,讓校園裏生長學生的智慧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