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詩歌朗誦稿(通用5篇)

幸福是什麼詩歌朗誦稿 篇1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詩歌朗誦稿(通用5篇)

作者:逸品藍

幸福是什麼

也許是你手中牽着的那隻氣球,雖然它註定要飛的很遠很遠.

也許是這個驛站的某次回眸,雖然各自會馳向各自未知的方向.

亦許是我在這角落靜靜看着你,儘管你的眼中不全是我,但有你開心的笑容.

也許每個人心中剎那的幸福,都是自己想象的美好。

可即便是這樣,我也都寧願相信那是真的。因為記憶是自己的。

也許你不需要我陪你走多遠,那麼沒關係,我就到這一程。

站在屬於我記憶裏的這一程,遙遙的看着你。

我的幸福是加號.

一點一滴累積着我幸福的記憶,無需管以後交集與否.

我的幸福是不期盼.

不要任何東西,所以你是自由的,我是自由的.

所有的偶然所有的交集都是驚喜.

即便某天面對的是遠離.

我也是富有的,我的記憶中有你.

在這年七年級.

我已經把自己所有的幸福分給了我愛的人,這裏包括你。

所以幸福與不幸福已不是我要考慮的事.

你們好就可以.

幸福是什麼詩歌朗誦稿 篇2

幸福是什麼

作者:晚秋裏的紫羅蘭

滿眼看到的都是別人開心的模樣

聽到的是陣陣的歡聲笑語

可是

我是怎麼啦

為什麼內心有着那麼多的憂傷

為什麼一點開心不起來

別人為什麼那麼的幸福

而我的內心卻裝滿了憂傷

總是為這樣那樣的事

而傷心煩惱

明明可以像別人一樣開心快樂

而我卻做不到

這世間的事每天都發生很多

到底誰對誰錯

我分不清了

看不透了

內心只剩下悲傷纏繞

我的幸福不在我心中

我的幸福在哪裏

有處可尋嗎

我現在的內心

只剩下孤獨

只剩下悲傷

只剩下煩惱

幸福的滋味是什麼

有誰能告訴我

有誰能給我帶來幸福

有誰能驅趕我內心的悲傷

幸福是什麼詩歌朗誦稿 篇3

幸福是什麼?

作者:檸檬虎

幸福是什麼?

幸福就是每天辛勤工作後品嚐白開水悟道人生。

幸福是什麼?

幸福就是每天洞察世間一絲一亳的變化牟取樂趣。

幸福是什麼?

幸福就是在雨天撐在窗前欣賞一曲美妙的雨舞曲。

幸福是什麼?

幸福就是看着他人的微笑時自己內心感到莫大的滿足。

幸福是什麼詩歌朗誦稿 篇4

幸福是一杯濃烈的酒,幸福是一杯芬芳的茶,幸福是兩情相許,心心相印。追求理想的人,幸福是實現理想。幸福之於莘莘學子,就是考上名牌大學;幸福之於科學家就是科研成果之問世;幸福之於農民就是多打糧食。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又似乎都在經歷不幸。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即使擁有更多的物質與金錢,並不能保證因此獲得更多的幸福。近幾年,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幸福指數”。經濟在快速增長,幸福也跟着在增長嗎?

長期以來,人們總希望能夠找到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關於什麼是幸福的問題,從古到今,人們一直爭論不休。

我想:做為一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最大之幸福莫過於桃李滿天下,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素質高,能力強的頂尖人才。

教師的幸福也稱教育幸福。

教師的幸福有其自身的特點:精神性、關係性、集體性、無限性。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與“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的天倫之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德性生活之樂相併列,而稱之謂“三樂”,明顯含有對教育勞動的精神審美意藴。教師只有擺脱了職業感的束縛,不把教當成謀生的手段,而是出乎自己的需要,像孟子那樣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為樂,那麼他才能在教的活動中自由地、有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達到‘孔顏樂處’的境界。”

(一)教師的幸福能力及其培養實際上就是教師幸福的實現問題。

幸福不是物質慾望得到滿足的自然性、即時性的快感。幸福是人之為人意義實現所給予主體的精神性愉悦。

幸福能力需要培養另外一個理由是大量幸福病態的存在。

日本社會學家千右保曾經在一些國家作對比調查,問題為:如果有足夠的錢供你一生享樂而無須工作,那麼你是去享樂還是去工作?1987年千右保説“根據大約二十年以前的調查,基本上沒有人回答靠玩過日子。美國的比率為2—3%,日本竟不到1%。然而近年來,‘玩派’驟然增多”。“根據1983年世界青年意識調查對11個國家提問的結果,‘玩派’比率最高的是瑞士,佔39.8%;日本為19.8%,美國為21.8%”。“到了1987年,日本的玩派佔到26.9%,四年時間增加了7.1個百分點”。至於中國,千右保寫道:“令人難以掩飾驚訝的是中國的數字。玩派着着實實接近半數,佔49.8%,創世界最高記錄”。

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幸福等同於俗福。俗人很難體會真正的幸福。

(二)幸福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精神品位和德性。但是創造幸福的能力卻不僅取決於精神品位和德性,它還要求創造或實現幸福的其他條件,幸福能力就是主體實現目的和自由所需的主觀條件。

首先,教師應當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包括本體性知識、背景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三類。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教科目的學科專業知識。背景性知識實際上是教師應有的綜合性的文化涵養。條件性知識是指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包括對教學過程規律性的認識,對教育對象的瞭解等等。教師的知識不僅是“心理學化”了的學科知識,而且必須是“文化化”、“生活化”的知識。沒有對學生及其學習機制的切實瞭解,沒有民族和世界文化的整體支撐,不能將學術語言生活化,一個教師即便能夠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他也是一個枯燥乏味、沒有成效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學生聽其課味同嚼蠟,躲其課不以為害,評其課嗤之以鼻”。失敗的教師當然是不能收穫教育幸福的。

其次,教師必須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這裏的教育能力是教育勞動的實踐能力。韓進之教授認為包括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觀察能力,注意分配能力,思維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創造性、教育想象能力和教育機智。林崇德教授概括為“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包括對教育活動的計劃安排,對這一活動的監察、評價、反饋,以及對教育過程的調節和校正能力。林崇德教授還認為,“優秀教師=教育過程+反思”。我們知道,教育活動的特點是一種心心相印的主體際性的交流活動。教育過程中充滿變數。因此教育不僅是一個嚴謹的知識授受過程,也是一個充滿靈活性、創造性的藝術過程。沒有包括自我監控能力在內的實際工作能力的教師就不會收穫教育的成功,更不會體驗教育幸福。

最後,教師還應當具有審美的素養。幸福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一種對主體自由的審美能力。幸福感就是一種生活的美感。因此缺乏美感的人也一定缺乏幸福感。要收穫教育幸福,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精神境界,創造性的教育能力,還應當具有對教育活動過程以及教、學雙方的審美能力。這一審美能力既是樂教、樂學的中介環節,也是激發進一步創造性的重要因素。教師應當自覺掌握教育的審美評價尺度,學會以審美的心態看教育、看學生、看自己。審美是發現幸福、創造幸福的重要法寶。這一點,正是作者本人近年來不斷呼籲建立教育活動第三標準的重要原因。

幸福需要靠似乎與幸福無關的能力去獲得,這是一個悖論。但是這正是幸福和幸福能力的辯證法。教師的幸福實現與否取決於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在多大程度上成為一個真正大寫和全面發展的人。

其實一個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要獲得幾種能力就行,教師也不例外:一是自然能力,二是技術能力,三是知識能力,四是與社會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幸福是什麼詩歌朗誦稿 篇5

大家好!

幸福是什麼?我經常這樣問自己。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名利?金錢?榮耀?還是……可我覺得人生在世追求的應該是幸福。幸福,它沒有代表性事物,不像愛情,代表的是紅玫瑰。所以人對幸福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擁有了它還是沒有。

有一個關於幸福的説法:幸福是個玻璃球,破碎了。每個人都去撿,想得到更多的幸福。可是破碎的玻璃球卻在人們拾起來的那一刻消失。而有一個人他卻説:“當你賣力地去撿幸福的時候,幸福就會隨着你的貪婪而消失。相反只有你放寬心,幸福就會越來越多。”

這句話給我的觸動很大,那你盲目的去追求幸福的同時,到不如坐在一旁,靜靜的等待幸福女神的回報。不要害怕失去幸福,其實幸福就在你的身後。

當我看到媽媽那飛快的針線時,爸爸那焦急的盼望時,突然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原來我一直被幸福包圍着,幸福並不是輝煌的宮殿,不是滿地的金銀財寶,而是那一次次平凡的事件,感人的瞬間。

幸福是什麼?哦,現在我知道了。幸福是父母細微不致的關心,是老師的愛護,是朋友的關照。哦,我真是一個幸福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