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精選5篇)

關於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1

江水,深愛着這美麗的重慶。重慶有很多富有特點的外號,有的人喜歡稱她為“霧都”,有的人更喜歡叫她“山城”,還有的人迷戀她如“小香港”一般的夜景。而這一切均是我深愛重慶的原因。

關於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精選5篇)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霧都”。重慶的早上空氣中時常是浮着濃霧的,能見度很低,有的時候甚至要開路燈。而後會慢慢轉為薄霧,在薄霧中看遠處的山,模模糊糊的,就像一幅寫意的山水畫。中午太陽亮照,霧也慢慢地散了,顯出城市的真面貌來。重慶真美啊,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商店、飯店、書店、玩具店隨處可見……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山城”。重慶的山是很美的,四面環山的地形就像被媽媽的手輕輕地捧在手心一般。重慶有幾個南北走向的小山脈,其中靠西側的一條就是縉雲山脈,山上風光無限。縉雲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宗教歷史文化傳統的養生名山,來到這裏的人既可以享受美景,也可以享受養生,真是一舉兩得。另外,金佛山以其獨特的自然風貌,雄險怪奇的巖體造型,神祕而幽深的洞宮地府,變幻莫測的氣象景觀和珍貴的文物古蹟而榮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內外專家評定為極有開發價值的自然風景區。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小香港”。每當夜幕降臨,重慶就亮起來了。整個重慶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觀音橋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解放碑商圈照明燈,草坪燈,禮花燈裝點着美麗的街道。龍頭寺公園一到晚上樹上的彩燈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的家鄉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特色美食,如重慶火鍋,怪味胡豆,奉節的臍橙,涪陵的榨菜,合川的桃片……重慶在山的環抱中,在薄霧的籠罩下,猶如披上一層薄紗,到了晚上,重慶又像一位朝氣蓬勃的妙齡少女。近幾年重慶的經濟快速發展,騰飛中的重慶便是我最愛的家鄉。

關於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2

記得季羨林爺爺有一篇文章叫做《懷念母親》。最初我閲讀時,還有一些不屑,並不能感受到那其中的思念之情。直到這次從外婆家回來,我才深深地體會到,什麼才叫眷戀,什麼才叫懷念。

記得那天晚上,我哭了好長時間。在我的腦海中,那一幕幕的場景有如電影一般放映出來。我開始懷念,懷念故鄉的一切,懷念外公外婆,懷念哥哥和妹妹,懷念他們的親切,懷念他們的關懷,懷念他們的微笑。

我的故鄉,只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村子,但對我來説,那裏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地方。不是因為那裏有別的什麼,只因為那裏居住的人們的質樸。在城市內居住久了,每天面對的是冰冷的牆壁和高樓。相對而言,故鄉的一切顯得那樣親切。因為那裏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那裏有我最親最親的人們。

不知為什麼,一想起即將回到城市裏,心中就有一種説不出的難過。我已經對這裏產生了一種眷戀之情。我還記得,小時候,在那陡峭不平的小山坡上,我和哥哥生起火,烤的馬鈴薯;我也記得過年時玩捉迷藏,我的頭一不小心撞到牆壁的疼痛感;更記得回城市之前,哥哥給我剝的茶葉蛋的可口味道……

一件件都是小事,但是卻那樣温暖人心。無論是和妹妹無所事事出去走卻遇到熟人,結果慌張而逃;也無論是初回故鄉時,村裏的人們一個個都對我們格外熱情;更無論是坐在小板凳上,托起腦袋看着哥哥打籃球。這些事情似是已經過去,但在我心中,卻彷彿永遠停留在那一天,停留在看着故鄉發呆的那一天。

是的,我想故鄉了,我想回去。

在故鄉,我體驗到了一種別樣的自由。故鄉在我眼前,似乎是非常相近,坐船隻需一個小時,但現在,卻又那麼遙遠,遙遠得不可觸及。當一想到還要再過半年才能再回故鄉,我的鼻頭不禁又一酸。是啊,故鄉是多麼令人嚮往,我現在就恨不得衝去故鄉好好感受一下故鄉的那種氣氛,那種祥和,寧靜的氣氛。

故鄉,故鄉。我多麼懷念你,多麼想躺在你的臂膀裏,回想那曾經發生過的美好的一切……

關於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老大杖子的張旭,我演講的題目是《愛黨,愛祖國,愛家鄉》。

今天,我站在這裏談及我的祖國,我的家鄉,我心潮澎湃。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剛剛迎來她的90歲生日,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億中國人民紛紛表達了心中對黨、對祖國的祝福。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曾記得九十年前,那艘南湖上的紅船,從黎明中徐徐駛來,中國革命從此有了正確的航向。九十年風雨兼程,是黨帶領我們斬關奪隘;九十年風雲鉅變,是黨帶領我們艱苦奮鬥。當那沉睡的雄獅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東方巨龍終於抖擻精神揚威立世!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那氣壯山河的禮炮,展示了中國人的氣魄和膽量,挺起了一直佝僂着的中國人的脊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今日之中國,繁榮昌盛,經濟高速發展,科技碩果累累。三峽工程、香港澳門的迴歸、神州載人飛船的上天、29屆奧運會的圓夢,這一切都體現了我今日中國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今日之中國,河山更加雄壯。聽,滾滾奔騰猶如萬馬騰飛,又似體格矯健的巨人怒吼般的濤聲,那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用母親般那甘甜的乳汁滋養着我中華兒女;看,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雄偉峻拔的泰山,如長老般安詳端坐,展示着中國的莊嚴。我愛這名揚海外的壯麗河山!我愛這山河壯麗的祖國!

就在這片神聖的沃土上,有這樣一個美麗又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我可愛的家鄉——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

這裏雖沒有北京般的車水馬龍,香港般的喧囂繁華,可我就愛這片土地,因為這裏有家鄉人民辛苦血汗的見證。你看那一條條幹淨、寬闊的柏油路從家門蜿蜒至萬里,道路兩旁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那嶄新的教學樓,那寬敞明亮的教室,讓我們農村孩子也享受着城市孩子的教育。

再看,龍潭景區,歷史悠久,景色秀麗。你看,那一條飛流直下3000尺的銀河瀑布,那敦厚憨實的象鼻山,那巍峨相對的情侶峯,那栩栩如生的駱駝峯......真是姿態各異,氣象萬千。

啊,騰飛的中國,美麗的家鄉,我深深地為你而自豪。我們是生長在黨旗輝映下、新中國繁榮盛世的青少年,祖國和家鄉人民對我們充滿了期盼。因此,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起,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為更好地建設祖國,建設家鄉而努力學習吧!相信我們的祖國,相信我們的家鄉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關於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4

客居壯鄉多年,歲月流逝中,總憶起故鄉的美食,齒間的留香,穿腸過肚的痛快,是地域靈魂灼灼其華的外華,是心底鄉愁綿綿長惆悵的寄託。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除了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那時的家常,和青團丸子一樣鮮綠,都是用艾米汁和米漿調和而成,做工更簡單,去菜地裏挖艾草,清洗乾淨,用工具將它的汁液擠壓出來,米漿當天製做好,用調料盆將兩者混合,搓到柔和為止即可,將它摸成形狀,一個接一個放置好,就製作成了生的青團丸子,艾米菇也是同樣的方法,二者在氣質上都是小家碧玉,艾米菇要比青團丸子更樸素,更接近大眾的顏色。

時值清明,在故鄉要吃青團丸子,曾記得,母親一大早就起來做好青團丸子的膜,起火慢蒸,青團丸子在籠裏蒸得呼呼地冒着熱氣,母親正在生火,如果火候大了,青團丸子的味道就會改變,所以要用小火來蒸,它的味道才能保留,這樣,味道聞起來才會香,吃起來才會更酥軟,到了正午,青團丸子也差不多得熟了,放學回到家門口,跟我同行的孩子們聞着香味來到了廚房,正是青團丸子飄逸的香味,它們等不及起籠,直接打開籠子,夾起就吃,燙得雙腳都跳了起來,我也不例外,被一旁的母親指責道“你呀!小孩子頭的,真是個好吃鬼,看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笑笑的我不説話,我知道母親裏話中有話,心裏也沒有那麼委屈,就因為我是孩子裏的那個,母親罰我清掃後院衞生,正午過後,大家張羅着擺好桌椅,很明顯就要開餐啦!

民以食為天,鬼也差不到吧!做一個飽口福的小鬼好玩多,來到廚房看看吃的,青團丸子在灶王爺的爐子上吐着打泡泡小泡泡時,整個故鄉都是綠油油的,立咬春捲、立夏吃鴨蛋、端午吃粽子、立秋吃西瓜、中秋吃月餅、冬至喝釀酒……美食讓我們記住了中國故鄉的很多節日。

美食的張力很大,看到廚房裏的采地菜煮蛋熬湯,那是三月三的食物,從腦袋回憶間跳出,家鄉各節的美食,農曆三月三,采地菜煮蛋熬湯也屬於故鄉習俗,花香氣弱遊絲,不靜下心懷不會記得它的氣味,“弦外之音”是此話的境界,地菜煮蛋,蛋墨綠,豁然如雨花石,祛風去毒,母親囑咐,雞蛋、鴨蛋各吃一個,如此習慣後,頗具有神祕感。用菜地水給孩子們洗澡,一年都不會長痱子和疹子,要少綠綠的草湯,澆出一段清爽舒暢的童年。相比地菜而言,青團丸子的原料是——艾草,像一位優雅的姑娘,文文靜靜的站在那兒,在太陽底下猶如一位陽光的少年,想象在綠油油的艾草間曬着金色温暖的太陽,看看近旁的美景,遠處被太陽照耀得一閃一閃的小河,似夜晚中的星星向你眨着眼睛,何等舒適,洛陽春光無限好!

我喜洋洋的拿出碗來,打了一勺湯喝了起來,這久逢的味道,只有過節才能喝得到,我便更珍惜這次的機會!“好香啊!這是什麼味道?”我順着香味來到姑姑所在的廚房,“姑姑,您是在弄米粉肉嗎?”姑姑停下手中的活,“是啊,想吃了啊?準備煮好了,你去後院幫忙吧!等會就可以吃了”我並沒有想吃的意思,只是想確定一下而已,我來到後院,看着一羣忙忙碌碌的大人們,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做,有點不好意思,就去幫了忙,我將廚房的美食一道道放在桌上,感覺自己像古代中的小二在為客人上菜,“青團丸子”“艾米菇”“米粉肉”“地菜煮蛋湯”……等等各種美食。

米粉肉也是清明節大眾最喜愛的美食,米粉和五花肉混着蒸,嫩嫩的,像急着想看外面美麗的世界——小草,灑少許紫藤汁,像紫薇花一樣的好顏色,米粉肉要趁熱吃,能吃出一臉美好幸福來,而我還是偏愛青團丸子和艾米菇,艾米菇吃完的時候,把嘴咧開,吐出綠綠的舌頭,去嚇唬在搖籃間的嬰兒,把嬰兒弄哭,我心裏感到滿足,大家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飯特開心,好的話還得零花錢。一到晚上,用爐裏的黑炭塗滿臉部,把頭髮散下來,穿着白大衣,躲着牆角中,不被人發現,看着斷斷續續來往的親人們,看到表姐抓住機會,心裏偷笑,向前嚇去“啊……”表姐的一聲尖叫,引起了母親的注意,紛忙跑過來看是啥回事,表姐被我的裝扮嚇了一跳,佩服自己此時的裝扮,偷笑着,母親看向我,一眼識破“你多大了還玩這個鬼不鬼的遊戲,有沒有禮貌啊那你,快向你表姐道歉”“對不起,表姐”表姐搖了搖頭,勸母親不要再罵我,散後,因心情不爽,自己瞬間也明白了事理,心情不好的我,便去吃青團丸子、艾米菇,瞬間心情活躍。

故鄉的食物隱藏着故鄉的靈魂,樸素、平實、一抬頭,它就在屋檐下,離開故鄉八年,對故鄉美食越發眷戀。舊時風物,在回憶的光影裏此消彼長,或許這就是鄉愁的味覺化吧,卻比單純的味道更頑固、更執着、更誘人。

關於我的故鄉演講稿大學 篇5

小時候,“余光中”這個名字並不被我熟悉,《鄉愁》這篇思鄉佳作也未見過。然而,當真正離開了自己生根的家鄉,不遠萬里來到異地時,才知思鄉之痛,才知戀鄉之情,才知隔着千山萬水遙望家鄉的難……

20__年的夏天,還穿着稚嫩童裝的我踏上了火車,駛向了陌生的城市———蘭州。

那一夜,無法入眠的我向窗外睜大了雙眼,彷彿想像余光中一樣,“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而不同的是,我希望的是看家鄉的一輪明月。

心,在燦爛星空中彷彿脱韁的野馬,向遙遠的家鄉奔去,向燦爛的海灘,向澎湃的大海奔去。

不知為何,此時突然想要爬上母親的背。想從她那兒感受到外婆的愛與温馨,想在她的背上盡情地睡,盡情地想,想家,想家鄉的山與海,家鄉的花與草,家鄉純樸的人,家鄉的每場雨,家鄉的每一次成功與遺憾;還想家鄉的每一幢樓,每一座橋,每一條路;更想家鄉的小吃,家鄉的海鮮,家鄉的名菜;甚至還想翻開地圖,饕餮那小小的板塊上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縣,每一個小鎮。

我希望自己有一雙千里眼,那雙遠望家鄉美景的眼睛,從廈門到武夷山,從鐵觀音的產地安溪,到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再從閩江駛船,直到中國台灣,去盡情遊覽東南的美景與人文。

家鄉,家鄉,這個令我熱血沸騰的字眼,看到是那麼的温馨、如此的貼心,我希望,能夠用這飽蘸熱情的文章,轉換成一雙翅膀,飛向我魂牽夢縈的家鄉,飛向我出生的地方。飛向雙鬢斑白的外婆身邊,一起看那最美、最皎潔的一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