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清廉家風創最美家庭發言稿(通用3篇)

樹清廉家風創最美家庭發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

樹清廉家風創最美家庭發言稿(通用3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良好的家風無言的教育”。説到“家風”,在此和大家分享下什麼是“家風”,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範及習俗。舊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家風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記得上學那會,父親教育我“在學校要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好好學習。”;參加工作時,父親叮囑我“在單位要尊重領導,愛崗敬業,敢於擔當。”;成家立業後,父親教育我“如今你已成人,要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常懷感恩之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隨着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家庭的作用、組成、教育、風氣也在不斷變化。但是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家庭這個小集體具有的親情聯繫和生養教育子女的功能,卻始終沒有變化。

也正因為如此,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家庭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就不會對子女有良好的素質教育,就不會對社會的發展進步產生促進作用,就不會有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的和諧。

古代家風家訓,大都濃縮了先輩們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後輩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我們今天讀來也深有感觸。時代發展到今天 ,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裏,那些好的家風對我們現代教育依然具有極強的借鑑意義。古代家訓中的名篇如諸葛亮臨終前留下的《誡子書》中説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文章雖闡述的是敬業奉獻、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但是,諸葛亮作為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

良好的家風,源於良好的家訓。我國古代家訓源遠流長,包含着十分豐富的內容,涉及到安身立命、待人接物、齊家守業以及治國平天下等方方面面。如《包拯家訓》,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

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共三十七字。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刻於石上,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載之下,亦足為世人風範。這些優秀的、閃耀着中華民族智慧的精神遺產,體現了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基本精神、價值取向、人文關懷。

好的家風家訓一方面傳承者優秀的歷史文化,另一方面承載着國家、社會發展的精神追求,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頗多共通之處。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會議上提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生活中感知它,領悟它。

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就全社會反映來看“家訓家風建設”本身就是弘揚傳統美德,傳遞社會正能量。換個角度,從家風家訓建設切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我們的生活聯繫起來,這無疑是創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的一條有效途徑。家風是家庭在行為處事的風氣、風貌與風尚,而家訓則是家庭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通過家風、家訓的建設、傳承來激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在家庭的動力。

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在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傳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如果每一個家庭的家風是積極進取的,每一個家庭所有成員的品德是純潔的、高尚的,那麼社會就是和諧美好的。

好家風是伴隨我們一生的正能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樹清廉家風創最美家庭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在三八婦女節這個女性最光榮、最自豪的日子來臨之際,我能站在這裏和大家説幾句知心話,倍感激動和幸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愛鑄造幸福之家》。

家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尊老愛幼、勤儉持家、明事知禮等優良傳統家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它不僅僅是推動中華民族前行的力量,更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就我而言,我覺得我家的家風是比較棒的,它就是“用愛鑄造幸福之家 ”。

我和在座的許多姐妹一樣,每天身穿護士服,頭戴燕尾帽穿梭於病房和患者之間,重複着打針、發藥、量體温、測血壓等繁瑣而又精細的護理工作,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履行着一名平凡護理工作者的神聖職責。重複着這樣的工作,我在這個崗位上已走過了十多年,然而在我堅守工作崗位的同時卻是公婆、丈夫對我默默地支持和付出,是他們用“愛”給我鑄造了幸福之家。

俗話説:“家有老,是塊寶”。真的,我非常慶幸。在我的家裏,公婆都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身體也不太好,尤其是婆婆還有腿疾。但是他們卻為了我這個小家不辭勞苦。我只是一個兒媳,但我得到的愛一點不比丈夫少,每當我上班前,公公會説,早點去,在單位能

幹就多幹點,你還年輕;每當我打電話回家時,婆婆都會説,家裏一切安好,孩子有我照看,你放心工作吧;每當我下班回到家,婆婆總是給我把熱騰騰的飯端到桌上,公公總會催湊我趁熱吃;每當我要加班加點,或是有人要換班、替班時,公公和婆婆都會説,你去吧,能幫就幫別人一把,人總是會有難處的。

這些事雖小,但是這點點滴滴匯聚的都是公公婆婆給我的愛。尤其那次我做了 手術,住在樓上,婆婆更對我細心呵護,一日三餐,端茶送藥,打水泡腳,洗衣做飯,無一不是親力親為。每每想到這些,我都禁不住的掉眼淚。真的,是公公婆婆用他們的愛為我撐起了家這一片愛的天空。

同時,撐起家這一片愛的天空的還有為這個家操守的我同甘共苦的愛人。他是家裏的頂樑柱,有着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上勤奮務實,兢兢業業,其良好的工作表現也多次得到單位領導和同事的肯定。除外,他一有空閒,就主動擔起“家庭婦男”的角色,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我們倆人既是生活的伴侶,又是事業的相互支持者。

雖然工作不一樣,但是我們在家經常交流工作體會,時不時地互換角色,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難相互開導,相互支持,家庭事業兩不誤。也正是我們生活上的相親相愛,工作中的你追我趕,才讓我們鑄造的處處充滿愛的幸福小家成為左鄰右舍都羨慕的家庭。

每天,我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愛的家裏幸福着,感動着,然而在享受這一切的同時,我也努力着,我也行動者。每逢休息日,我都會給公公婆婆洗衣服,洗頭,

剪指甲;每逢換季過節時,我都會及時給公公婆婆添衣服,買禮物,做好吃的;有時碰到長的節假日,我們也會帶着公公婆婆,一家人到比較近的地方遊玩、散心,享受一家人的歡樂時光。 親愛的朋友們,這就是我的家,家裏的每個人都用“愛”鑄造着幸福。在這裏雖然沒有“孟母三遷”那樣的感人故事,沒有岳飛“精忠報國”那樣的偉大情懷,但是有的是父母公婆那種有助於彼此發展的故事,有的是夫妻那種有助於彼此人生進步的情懷,有的是能夠帶給孩子滿滿正能量的愛的教育。也正是這種好的家風,讓我們一家人都在愛與被愛的日子裏感動着,幸福着,快樂着。

親愛的朋友們,如今我們都是身為子女的人,都深有感觸,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我們用語言所描繪不盡的,那就讓我們趁父母還健在,儘可能的對他們好,以免“子欲養而親不在”;親愛的朋友們,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成為妻子或丈夫,那就讓我們珍惜彼此,奉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吧;親愛的朋友們,我們終究有一天會為人父,為人母,那就讓我們好好教養我們的孩子吧,畢竟“子不教,父之過”。親愛的朋友們,身傳勝於言教,請讓我們牢記我們優良的傳統家風並且世代傳承,讓我們用愛鑄造幸福之家。

樹清廉家風創最美家庭發言稿 篇3

“家”對我們在座所有人來説,都是一個温馨的字眼。對於我來説,它有美好,有辛酸,有温暖,也有淚水。

我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家五口,上有二老,下有一小,夫妻二人勤儉生活,日子紅火。聽起來,與其他家庭無異,其實箇中關係複雜。我和妻子是半路夫妻,“二老”一個是她的親生母親,一個是她的前任婆婆,兒子是我的繼子。我自己有兩個女兒,都已經成家了。大家聽着這關係,可能一頭霧水,且容我細細説來。

我和原本都有着幸福的家庭。我有三個孩子,妻子賢惠,兒女孝順,可天有不測風雲,妻子在年因尿毒症離開了我,我一蹶不振,可看着三個孩子,還是強忍悲痛,拉扯孩子長大成人。同年,丈夫也因心梗離開人世,家裏的頂樑柱塌了對她的打擊更大。還留下了年邁的婆婆和剛懂事的兒子,對一個農村家庭婦女來説,生活更是舉步維艱。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為人質樸,心地善良,而且我們同病相憐,説話投機,我萌生了想和她一起生活的想法,可一想到家裏的窘迫條件,心裏也打起了退堂鼓,後來朋友看我心情低落,便為我打聽,得知的再婚條件,我對她更是敬佩不已,她説,她若再嫁,不求大富大貴,她只要求她嫁到哪都帶着婆婆,她一生無兒無女,唯一撫養的兒子還早早地離開人世,她再走了婆婆孤苦無依,她放心不下。

我沒有錢財,可是咱農村人就是實誠,重視孝心。老人可能不在乎大魚大肉,咱飯菜可口,日子舒心,便是她最在乎的了,咱又有什麼做不到的呢開始,婆婆不願意跟我們一起生活,怕來了之後不適應,張靜華也不放心,我和她趕了把時髦,談起了異地黃昏戀,就這樣堅持了六年才搬到一起生活。

我始終認為家庭和睦,最重要的無非是理解與珍惜。嫁給了我,我們的家完整了,家這棵樹又重新茂盛起來,我們二人又有了遮風擋雨的大傘。平日裏,我種地耕田,農閒時外出打工,她在家伺候老人,做做家務。我每天回到家,都有一口熱乎的飯菜,沒有言語,只有暖心。我們也有過摩擦,可我們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家,都肯換位思考,相互理解,也沒有解不開個疙瘩。

“百善孝為先”,正是我家的家訓。我父親患有老年痴呆,且雙目失明,生活無法自理,是一口一口餵飯,端屎端尿伺候老人,從不抱怨,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將心比心,我把她的婆婆和母親從瓦房店接來後,知道婆婆愛喝羊奶,我特意牽了一頭奶羊,為讓婆婆每天都能喝鮮羊奶,她們年事已高,行動不便,我用鐵架子和板凳給做了一個簡易馬桶。剛開始,婆婆以為我是個大老粗,也怕給添負擔,只拿了兩件換洗衣服,沒打算常住,後來共同生活了一個月,她主動跟我説,啥時候找個車,把我的東西都搬過來吧。我聽了,心裏一暖,這算是信着咱了,可算能踏實過日子了。

十四年來,我們雖然生活平淡,但這白菜豆腐也吃出了幸福的滋味,從而對家也有了更深的領悟,知道這份幸福需要傳遞、需要延續。xx年,我的兒子遭遇了車禍,離開人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滋味讓我痛不欲生,那段時間,我的兩個女兒和繼子輪班陪我、安慰我,尤其是這個遲來的兒子,他發自內心地跟我説,哥哥走了,我就是他,我就是您親兒子。自那以後,每當我有什麼不快,他都能通過我的一舉一動看出來,拎着兩瓶酒陪我侃侃,兩人的感情也越來越融洽,鄰居都説就是親兒子也做不到這般。現在,女兒也時常回家,買些補品孝敬兩位老人,陪我們嘮嘮家常,我們也享起了天倫之樂,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這就是我的家,我做的事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平凡家事,大事面前懂得奉獻,小事面前知道珍惜,我想,如果每個人都把這份愛與孝傳承和延續,這才是大家想要的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