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樹牢三個看齊專題研討會發言稿(精選3篇)

一個樹牢三個看齊專題研討會發言稿 篇2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探討的是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護士?

一個樹牢三個看齊專題研討會發言稿(精選3篇)

這的確是值得我們全體護理人員共同深思的問題,在這裏,我也想請醫生思考一個問題,你希望一個什麼樣的護士來配合你的工作?在大多數人的眼裏甚至是醫生的眼裏,都認為做護士很簡單,誰都可以去做,這要看用什麼標準去衡量?中專畢業可以做護士,大專畢業也做護士,本科畢業的還在做護士,但只有做了護士才知道,做一個護士並不是我們想向的那麼容易,如果要做一個病人信賴的好護士那就更不容易了,有的人做了一輩子,最後還是沒有做好。護士要接觸各類不同的人,護士要會幾十種不同的操作,護士要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有嫻熟的操作技術,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文字書寫能力,還要有配合醫生對危重病人搶救的能力,他們既要掌握高科技醫療儀器的應用,又要有熟練的專科操作技能。穿刺是護士必備的基本操作之一,而且是最普遍,最簡單,最常用的一個操作。可就這樣一個操作,仍然包含着很多的學問。人説:護士是人類健康的守護神,是上天派來挽救生命、減輕痛苦的使者,也是人類愛與奉獻的集中體現,我們怎樣才能做好這個使者,把南丁格爾精神繼續發揚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首先,愛崗敬業的精神:在座的可能很多人看過《致加西亞的一封信》這本書,書中的主要內容是講:美西戰爭年代(1898年,美國與西班牙之間發生的爭奪殖民地的戰爭),美國總統麥金萊急需馬上與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繫,當時,沒有知道加西亞將軍的確切地點,因而無法送信給他。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對總統推薦了一個叫安德魯、羅文的中尉,於是,他們將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信——寫給加西亞的信,關於那個叫羅文的人如何拿

了信,將它裝進一個油紙袋裏,打封,吊在胸口藏好,如何在3個星期之後,徒步穿越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將信交到加西亞手上,這些在這都不細説,我要重點説的是:當美國總統這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時,羅文接過信後,並沒有問;“他在哪裏”?我們不僅是學習了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學習這種敬業的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完成任務。可是,在我們的工作中呢,卻時常能聽到:我太忙了,那不是我的病人,這件事我辦不了等等之類的話。只有具備了這種愛崗敬業的精神,才為成為一個合格的醫護打下了基礎。

其次,同情心、責任心、愛心:我們只有具備了這三心,才會自覺自願,竭盡全力去為病人解除痛苦,如為病人洗頭,剪指甲,擦浴、按摩等,也只有具備了這三心,才會在搶救病人的緊要關頭不怕髒,不怕累,為病人口對口呼吸,用嘴為窒息的新生兒吸羊水。記得我的主任曾為我們講過她們醫院發生過的一件事情:有一個12歲的男孩子,因為急性闌尾炎做了手術,手術很成功,在送患兒出手術室的時候,孩子的液體打完了,護士順手在治療台上拿了一瓶生理鹽水為患兒換上,然後送患兒出手術室回病房,當送患兒至電梯口時,護士發現患兒臉色不對,未引起重視,抱着狡性心理繼續送病兒回病房,當孩子到達病區,出電梯時,孩子臉色蒼白,呼吸微弱,這時護士和病兒家屬都心慌了,立即送到病房急診搶救,孩子活過來了,但卻成了植物人。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護士更換的那瓶液體是麻醉醫生用過的肌鬆劑,而且瓶簽上註明了肌鬆劑三個字,只是字比較小,而我們的護士在沒有經過仔細核對的情況下就換上了。因為我們的一時疏忽就失去了一顆鮮活的生命,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因此她們醫院把這一天定為醫院的“恥辱日”。試想,如果護士當時在換藥時注意核對,或者在入電梯時發現患兒臉色不對而引起高度的重視,及地發現,立即搶救,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呢?可見在我們工作中“三查八對是多麼重要,它是我們護理工作的護身符”。我們工作中也經常會出現病人的吊瓶上無姓名,藥名現象,甚至從手術室出來的手術病人的吊瓶上也沒有註明姓名。這都是安全隱患,如果病人有什麼意外情況,病人首先就會懷疑我們針打錯了,你們覺得是嗎?望大家能從今天開始,工作中嚴格“三查八對”注意細節,防患於未燃。因為細節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又如: 我前不久在《龍翔之馨》雜誌上看到一則幽默,《非要在上面》一個農民,頭一次進城看病。去得早,掛了一號。護士喊:幺號!幺號!幺號!農民不道是叫他,就沒有答應,護士見沒人答應,就收二號進去了。這個農民等了老半天見都沒有叫他,就急了,去找護士。護士説:“你是幾號呀?”農民説:我一號呀!那剛才叫你,你怎麼不答應呀?你什麼時候叫我了?幺號就是一號。幺就是一,一就是幺,農民明白了,就進去看病。醫生問,你哪兒不舒服?農民答:我一疼。醫生不明白,“一疼”?農民説,就是腰疼。醫生怒:腰痛就腰疼,怎麼是一疼?農民説:你們護士説,一就是腰,腰就是一。醫生抿嘴一笑,給他開了一個條,説:去,驗大便、驗小便。過了十分鐘,農民嘴角掛着屎回來了。大夫,小便勉強嚥下了,大便實在咽不下去。醫生哭笑不得,給農民講解了一下,是驗不是咽。農民明白了,拿着尿瓶出去了。剛才把尿咽完了,這回好不容易才擠出了小半瓶。剛出門,不小心正好撞在一個孕婦身上,尿灑了,農民着急了,説:這咋辦?孕婦説:別慌,我這有!就去廁所自已尿了一瓶給了農民,農民拿去化驗,完了拿着化驗單去找醫生,醫生是個馬大哈,看了看化驗單對農民説:沒事,你懷孕了。農

民聽完,拿着化驗單就回家了。到家後,對着老婆啪啪扇了兩巴掌,怒道:我説我在上面,你非要在上面,看,把我弄懷孕了不是?這則幽默大家聽了可能不以為然,也許抿嘴一笑,可大家細想想,它不正是反映出我們當今醫護人員的工作中的責任心及細心嗎?不是對我們醫護人員的一種諷刺嗎? 第三, 敏鋭的觀察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護士是通過細心的觀察從病人

身上直接獲取資料的。從病人的生命體徵,皮膚色澤,肢體温度、口脣乾燥或濕潤情況獲取信息,有經驗的護士從病人的面部表情,行為舉止,哭泣聲、歎息聲、呻吟聲、咳嗽聲都能預見病人的痛苦和需要,預見可能發生的問題。有了這些資料,我們不僅要幫助醫生診斷病情,而且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過去護士只是單純執行醫囑,釘針、送藥。而現代國外護理專家認為,現代護理的獨立功能佔70%,而依賴功能只有了30%左右。一般來説,護理工作的對象是不同的病人,每個病人的疾病都不會完全相同,疾病總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有的逐漸好轉,有的不斷惡化。儘管醫囑應該堅決執行,但認識總是落後於存在,這是經常發生的客觀事實,如果我們把醫生的醫囑當成金科玉律,象機器人那樣執行醫囑,缺乏自己的獨立思維,也同樣會在盲目執行中出現差錯事故,所以我們還須要為醫生把關,為醫療安全堵漏洞。猶其在醫生不在的情況下,護士應根據病情的變化,獨立分析,在最短的時間裏做出準確的護理診斷。如靜滴青黴素過程中,病人出現煩燥,皮膚皮膚瘙癢、四肢濕冷、呼吸困難等症狀,護士首先想到青黴素過敏。立即做好搶救準備,採取有效措施,為搶救病人贏得寶貴的時間。又如:急診室推來一昏迷病人,在醫生沒有到來的第一時

間,我們就應該為病人開通靜脈通道,輸氧,抽血本及監測生命體徵等一系列工作。做到病情發展心中有數,沉着冷靜,內緊外鬆,忙而不亂。

第四, 做事的態度與習慣:俗話説:態度決定一切,這話很有道理。這有一

則小故事,從前有兩位秀才,一同進京趕考,在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場葬禮,大大的棺材呈現他們眼前。甲秀才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怎麼會在路上遇到這種晦氣的事情呢?這是一個不好的兆頭,心情很鬱悶,果然,甲秀才在考場上文思枯竭,名落孫山。乙秀才也在想:今天趕考的路上遇到了棺材,這不是暗示我既要升官又要發財嗎?真是個好兆頭。結果在考場上文思如湧,金榜題名。可見,同一樣的事情,如果我們對待它的心態不同,結果也會截然不同。在我們的工作中,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工作態度大有人在,一不順心,就會把老闆罵得體無完膚,可大家又能體會到老闆的酸甜苦辣嗎?老闆並不是天生就是老闆,他們也是在工作中努力拚搏、奮鬥而來,他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就業的機會,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難道我們不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嗎?也許大家認為我這家不打打那家,東方不亮西方亮嘛!試想,如果世界上沒有了這些老闆,我們又將在做什麼呢?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當成打工者,而是老闆合作的夥伴,老闆出錢,我們出技術,相互合作,各取所需,那我們的工作心情又會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在座的都成了老闆,那我們的思想是否又不一樣了呢?記得老師曾對我講過:播種思想,收穫行為;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為什麼有的人始終

認為別人命好,自己的命運不如人意呢?那大家有沒有考慮過,命運是自己的性格決定的。因為心靈是花園,播種鮮花就會滿園芬芳,鮮花盛開;而播種雜草就會處處晦暗,雜草重生。

第五, 嫻熟的技術:護士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嫻熟的技術,這

樣才能滿足病人不同的需求。護理工作要穩、準、輕、快。如給病人打吊瓶,有的一針,有的幾針,有的十分痛苦,有的總會出現一些故障。要想打針成功,又要讓病人滿意,我們應該:在給病人穿刺時應注意病人的整體性,運用藝術的方法,抓住病人的心理,瞭解他們的需求,讓病人愉快的配合這一操作。如給小兒打針時,家長總會十分緊張,不時提醒:醫生,你看準啊,只扎一針呀。這時,我們就要善意提醒家長:你緊張不要緊,千萬不要給我們增加思想壓力,讓我們也緊張,這樣一針扎不上就得孩子吃虧了。這樣家長一般都會安靜配合我們的工作。在給病人選擇的血管時,既要考慮病人的方便,又要避開神經末稍多的地方,還要在易於固定的部位。在進針的時候,如果組織鬆弛,血管容易滾動,不扎牢一點,過會兒就會起包。如果皮膚很厚,扎針時病人非常疼痛。如果血管脆性大,在扎的過程就會出現血管破裂現象。即使穿刺成功但用敷貼固定不當,仍有滑脱的危險。儘管病人的針打好了,但忘記給病人仔細的交代,在病人下牀或上廁所時還有弄掉的時候,就是病人躺着不動,在掛吊瓶時,我們還得去看看,是否有漏針現象,特別是打刺激性大的藥物,稍不注意藥物漏到了血管外就有組織壞死的危險。還有的病人特挑剔,手上的血管不打,非要打腳,孩子頭上的血管不準打,非要求打手;昨天扎針的地

方不準再扎,而是要換一個看不清楚血管的地方。等等。只有我們有了嫻熟的技術,才可以滿足不同病人的需求。

第六,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人認為,護士職業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護士與

他周圍人的相處能力。這種説法不無道理。對護士來説,他在整個醫療工作中處於人際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着舉足輕重的特殊角色。因為護士與病人接觸的時間最多,護士與病人家屬的聯繫也比醫生多,護士與醫生在工作上又必須密切合作。這些複雜的多角聯繫,顯示了護士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護士與病人之間人際關係好,有利於病人身心健康,有助於醫療護理計劃的順利執行;護士與病人家屬的關係搞得好,就能更深入地瞭解病人情況,並可發揮家屬的積極性。醫院與家庭結合起來,為病人儘快恢復健康創造有利的條件。護士與醫生的關係好,就會在醫療護理過程中配合默契,得心應手。護士不僅要做好這些,還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去回答不同病人的不同問題,尤其是有一些很尖鋭的問題。有時候藥價太貴,有時候他們沒有了錢,有時候病情不見好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他們不給醫生説,而是一股腦兒的把不滿發泄給護士,面對這些護士只有象阿慶嫂似的去應對這一切。有時忙着忙着病人沒錢了還得去催欠款,明理的病人還好,不通情達理的病人你催款時他會一臉的不高興,但我們護士又能怎樣呢?我們每天所接觸的人形形色色,病人問的同樣一個問題,有的一句話可以回答,有的十句話也未必能解釋清楚。所以我們還得掌握溝通的技巧,傾聽:溝通的基礎,理解的源泉,有很多人都不願意做一個好聽眾,因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過早的判斷。尊重:例如稱呼,以最高的職

位來稱呼。

第七, 工作中不找藉口:“沒有任何藉口”是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

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學員的第一個理念。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藉口,哪怕看似合理的藉口,工作中是沒有任何藉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藉口的,人生也是沒有任何藉口的。我們只為成功找理由,不為失敗找藉口。 “沒有任何藉口”看起來似乎很絕對、很不公平,但是人生並不是永遠公平的。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藉口。藉口在我們的耳畔竊竊私語,告訴我們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們好象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冠冕而堂皇。上班遲到了,會有“路上堵車”、“手錶停了”、“今天家裏事太多”等等藉口;業務拓展不開、工作無業績,會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經盡力了”等等藉口;事情做砸了有藉口,任務沒完成有藉口。只要有心去找,藉口無處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項任務,有成千上萬條藉口在那兒響應你、聲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諉、遷怒、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藉口就是一張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擋箭牌”,就是一副掩飾弱點、推卸責任的“萬能器”。在醫療工作中,藉口是風險的温牀,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生命,而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讓我們從此改變對藉口的態度,把尋找藉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完善工作中來!

最後:告訴大家,我心目中的合格護士:全力以赴,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一個樹牢三個看齊專題研討會發言稿 篇3

修身以嚴,反映着道德品質、考驗着黨性修養、見證着理想信念,是思想境界、認識水平和實踐行為的綜合反映,是黨員幹部的“必修課”,是成功人生的“奠基石”。

從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義上看,嚴以修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繼承、改造、弘揚。縱觀傳統文化的經典篇章,領略古聖先賢的人格風範,洞悉歷代志士的成功人生,處處可見修身的要義,人人可謂修身的楷模。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嚴修己身、弘文培德。

從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上看,嚴以修身是作風建設的一貫要求,要傳承、真信、堅守。從嘉興南湖到延安,從西柏坡到“進京趕考”,再到改革開放新時期,在每一個重要歷史關頭,正是持之不渝的作風建設和領導幹部的清廉方正,使黨高度統一、充滿力量。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在傳承中信守、在真信中堅守。

從習的重要講話上看,嚴以修身是理論武裝的諄諄告誡,要入腦、入心、入行。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精神支柱,我們要把嚴以修身作為武裝頭腦的“壓艙石”,將嚴以修身與理論武裝統一起來、齊步前進,以此端正思想、砥礪品行、培樹信念。

從時代楷模的榜樣力量上看,嚴以修身是幹部成長的先決條件,要深學、細照、篤行。從焦裕祿奉獻蘭考、酬報人民的感人事蹟中,從楊善洲捐獻林場、功成身退的崇高品格中,我們看到,正是嚴以修身使他們獲得了組織和羣眾的高度認同,充分實現了人生價值。我們要學習楷模、修身進取、創造實績。

從三嚴要求的內在邏輯上看,嚴以修身是用權律己的前提基礎,要自重、自省、自律。嚴以修身作為“三嚴三實”之首,是“三嚴三實”的“起首之頁”和“開門之義”。我們要以自重樹立威信、以自省和諧人我、以自律提升境界,做到嚴中修身、修身以嚴。

嚴以修身指明瞭黨員幹部的基本行為準則,認識和實踐的要求都很高,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在平常時堅持,在關鍵處強化,在實踐中提升,做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把錘鍊黨性修養作為修身之源。黨性決定作風,作風體現黨性。從不斷增強黨的意識中錘鍊黨性。帶頭學習和遵守黨章,堅決執行和維護黨章,經常用黨章對照思想,用黨章規範言行,做到時刻銘記黨員身份,永遠保持黨員本色。從反覆學習黨史國史中錘鍊黨性。從我們黨走過的不平凡歷史中強化信念,從黨開創的偉大事業中汲取營養,從黨服務羣眾的實踐中增長智慧。從始終堅守對黨忠誠中錘鍊黨性。時刻和黨、和人民羣眾一條心,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工作各個環節。

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修身之魂。修身要嚴,就是要讓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凝聚理想之志,築牢政治之魂。堅定理想信念,前提在於強化理論武裝。堅持不懈、原原本本地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認真研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系統地學習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做到真學真信、常學常用、深學篤行。

堅定理想信念,關鍵在於不斷提高政治敏鋭性和鑑別力。時刻保持政治信仰,始終堅定“三個自信”,把牢思想上的“總開關” ,永遠駐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把踐行宗旨觀念作為修身之本。經常捫心自問“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切實做到“三個始終牢記”。始終牢記自己是羣眾的“勤務員”。吃的是百姓飯,穿的是百姓衣,百姓的本色永遠不能變、不能丟。始終牢記自己是羣眾的“貼心人”。經常深入羣團組織和民族宗教等部門,深入包聯村組、社區、企業,與羣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牢記自己是羣眾的“領路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輔助市委把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解決好,把羣眾切身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

把提高道德情操作為修身之根。崇高的道德是每個人立身行事的基石,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明德修身。提高道德情操要多向典範學習。以忠誠塑德,信守誓言、表裏如一;以清廉養德,堅持操守、淡泊名利;以正直礪德,光明磊落、不屈不撓,樹立良好的黨員幹部形象。提高道德情操重在帶頭踐行。要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體力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自覺遵守關於領導幹部從嚴管好配偶、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的規定。提高道德情操要從細節做起。關注工作和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從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做起,從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做起,防微杜漸、警鐘長鳴,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為官。

把講紀律守規矩作為修身之基。增強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讓講紀律、守規矩成為常態。要自覺做到心中有黨。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堅決在思想行動上同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決策部署。要自覺做到心中有責。嚴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紀律、廉政紀律和羣眾工作紀律,敢於堅持真理,抵制歪風邪氣。要自覺做到心中有戒。常懷敬畏之心,管好用好手中權力,慎獨慎初、慎微慎行,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廉本色。

把推動事業發展作為修身之要。做到嚴以修身,不僅要牢記要求,更要以此為標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求真功、務實效,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以飽滿的熱情謀事業。緊密聯繫工作實際,在擴大聯繫、增進共識、加強團結等方面花更多心思和精力,努力為市委分憂,為發展出力。以擔當的勇氣促發展。圍繞確定的目標任務,在黨建和反腐倡廉建設上不避責任,在全面深化改革上用心用力,在效能風暴行動和“工作落實年”活動開展上力爭有新的進展,在項目謀劃實施上獻計獻策,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上盡心盡力,努力協助市委開展好各項工作。以執著的毅力抓落實。發揚“釘釘子”精神,在精準上發力,在落實上較真,在複雜矛盾面前,敢於打破常規、科學幹事;在急難險重面前,敢於挺身而出、踏實幹事,使我們的發展一年更比一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