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幹部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精選3篇)

社區幹部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 篇1

絕對忠誠於黨,是我們黨對黨員的根本政治要求,是黨的事業順利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強化黨的意識,“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忠誠人。

社區幹部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精選3篇)

忠誠是一種崇高的政治品格。做政治上的忠誠人,要求共產黨員在任何崗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於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在西藏,這一政治品格還要求黨員在維護祖國統一、開展反分裂鬥爭這一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認識統一、表裏如一、態度堅決、步調一致,這是檢驗一個共產黨員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中國共產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和規矩是規範社會運行的行動指南和準則,守紀律講規矩,既是對黨員黨性的重要考驗,更是對黨員忠誠度的重要檢驗。全區每一位共產黨員,都必須時刻牢記自己是黨的人,把對黨絕對忠誠作為基本政治素養,把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規則,始終保持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政治品格。

講規矩,做政治上的忠誠人,首先要強化政治意識。政治意識是黨員意識的靈魂,是黨員作出正確抉擇的重要保證,決定了黨員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繃緊政治意識這根弦,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不論任何時候,特別是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面前,始終保持清醒政治頭腦,始終保持敏鋭的觀察力、鑑別力、判斷力和政治定力,始終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做到思想不含糊、立場不動搖。

做政治上的忠誠人,必須保持絕對忠誠。“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黨的事業必須由忠誠於黨的人堅守。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經常主動向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做到西藏距離首都北京雖遠,但自治區黨委、全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羣眾的心始終與緊緊地貼在一起、緊緊地連在一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保持高度一致,堅定維護、擁戴、忠誠於,堅決維護的絕對權威。

做政治上的忠誠人,還要堅定原則立場。絕對忠誠於黨,是確保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法寶。一名共產黨員,只有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正義感、是非觀和原則性,才能在責任面前不含糊、在誘惑面前不心跳、在歪風面前不手軟,才能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頂得上。尤其是面對十四世__集團的滲透破壞,全區每一位共產黨員都必須堅定原則立場,自覺與十四世__集團劃清界限,絕不能抱有任何幻想,絕不能有任何動搖,絕不能陽奉陰違,絕不能患得患失,絕不能做“兩面人”。

社區幹部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 篇2

(一)對黨忠誠,要求我們始終做到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領導幹部的根本操守,是黨性的基本要求,是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根本政治品質,必須作為立身之本終生秉持。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心中有黨,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時刻不忘自己對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就是要對黨的事業忠誠,對人民忠誠,心中要始終裝着老百姓,堅持走好羣眾路線,與羣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做一名對黨絕對忠誠的人大機關黨員幹部,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體體現在人大履職活動中,就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大工作只有與改革發展大局同頻共振,才有意義、有所作為。面對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人才薈萃、聯繫面廣的優勢,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精選課題,深入調研,動員社會各界共同為發展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二)對黨忠誠,要求我們始終做到講真話、獻良策

忠誠於黨,就是要求我們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鬥爭。説到底就是要在幹事創業上敢於擔當、在履行主體責任上敢於擔當,不迴避問題,不推卸責任,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

做一名對黨絕對忠誠的人大機關黨員幹部,就是要充分發揮人大是黨委政府聯繫人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推動人大工作創新發展,更好地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認真組織做好人大代表調研視察工作,力爭形成一批有分量的專題調研視察報告,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要提升建言立論水平,把“精選課題、精心調研、精準建議”作為人大參政議政的不懈追求,通過視察調研、執法檢查、工作評議等形式開展監督,做到多獻良策,善謀實招,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

(三)對黨忠誠,要求我們始終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為民、務實、清廉”是對黨員幹部從政的基本要求,對於黨員幹部來説無異於精縮版的從政準則,作為黨的領導幹部,必須增強主動意識和責任意識,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成為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乾部。

做一名對黨絕對忠誠的人大機關黨員幹部,就是要做到牢記履職宗旨、彰顯為民情懷、堅守為官底線。認真落實今年人大工作要點,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健全工作機制,更好組織人大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真誠傾聽羣眾呼聲,真實反映羣眾訴求,真情順應羣眾期盼,發揮好社情民意“零距離”、“直通車”作用,促進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要進一步發揮人大組織包容性強的優勢,多做化解矛盾、協調關係、理順情緒、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工作,營造良好氛圍。紮實開展聯村聯户和精準扶貧工作,積極做好我們各自聯繫的聯繫村、困難户的幫扶工作,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要對照黨章黨規,進一步明確底線、分清界限、固守紅線,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記為民宗旨,自覺把自己的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黨員義務理一理,把黨紀國法緊一緊,始終做到兩袖清風、一塵不染、一身正氣,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在平凡崗位上為助推自治縣發展,多盡一份責任,多獻一份力量。

同志們,這次從中央到地方開展學習教育,最終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改進工作、推動發展,希望我們以這次專題教育為契機,提振精氣神,錘鍊好作風,展現新作為,切實將我們的人大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更高層次!

社區幹部對黨絕對忠誠發言稿 篇3

同志們:

20xx年新年伊始,在“山城”重慶開啟了新一年的國內考察。期間,多次談到五大發展理念,尤為引人注意的是,首次在講話中對每一“理念”均增添了動詞,用了5組共20個字的生動詞彙,即“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進一步豐富了五大發展理念。“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要找準‘窮根’”……在調研期間的一系列論述為新一年中國發展布局謀篇,確定了“十三五”發展的“指揮棒”。

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

首次新增動詞,五組新詞彙豐富五大“發展理念”

去年11月,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説明時強調,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的藥方。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在此次重慶調研期間強調,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在講話中首次對每個“理念”均增添了一個動詞,用了5組共20個字的詞彙,即“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對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進行了豐富。

五大發展理念,既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規律,也體現着整個中國社會的共識。xx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五大發展理念指明瞭中國的前進方向,展示了中國下一階段發展的大思路、大戰略。“五大理念”指出了破解經濟新常態下各種問題的路徑,展示了中國發展的大趨勢。在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看來,五大發展理念是五中全會的亮點,表明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也説明隨着中國經濟邁上新的台階,過去的一些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不“給力”。他認為,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們需要有新的戰略構建,這個戰略構建就是五中全會作出的發展理念上的創新。

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

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

“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去年11月10日,在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首次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年伊始,在此次重慶調研中,再次強調“側結構性改革”。他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強調,“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有媒體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選擇的經濟治理良方。相對於傳統宏觀經濟調控中的“需求側”管理模式,“供給側改革”主要是通過簡政放權、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等手段,使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等要素實現優化配置,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拉動經濟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理論上的創新性概括。”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王遠鴻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種種困難,與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外因的影響有直接關係,但更為重要的內因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原因。供給側改革恰恰抓住了當前經濟領域的主要矛盾。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把“協調”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提出要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面對當前城市越來越大、鄉村越來越空的現實困境,如何堅持協調發展理念,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是需要積極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去年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着重提出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強調“科學規劃城市空間佈局,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

“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此次重慶調研,再一次強調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並結合重慶市的具體發展情況指出,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協調發展任務繁重。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事關重慶長遠發展,事關國家發展全局。

“協調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協調發展理論的創造性運用,是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和昇華,為理順發展關係、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日報》任理軒文章曾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把協調發展放在我國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努力推動形成各區域各領域欣欣向榮、全面發展的景象。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發展。協調要求區域平衡,實現區域整體平衡發展。

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來,黨和政府將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也成為重大講話中、考察路途中的關鍵詞。“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羣眾,使人民羣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在新年的首次外出調研中,再次突出強調“民生”的重要意義。指出,特別是要從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民生需求,織就密實的民生保障網。談到扶貧工作時,指出,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脱貧摘帽要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共享發展要守住民生的底線。”中央黨校科社部社會發展理論教研室教授向春玲分析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分析指出,“十三五”規劃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將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境界。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唐任伍指出,如果説“全面小康與中國夢相互激盪,凝聚為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那麼,扶貧、脱貧則是全面小康的“最後一公里”。不少學者分析指出,當前中國扶貧脱貧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不能再繼續“灌水式”“輸血式”的傳統扶貧模式,必須確保如期脱貧、杜絕返貧,因此需要精細化的扶貧思想,促使貧困地區整體脱貧、全面脱貧。

地方如何抓改革、推改革:

標誌性、引領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務牢牢抓在手上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衝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今年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關鍵意義的一年,要把具有標誌性、引領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務牢牢抓在手上,主動出擊、貼身緊逼、精準發力。”在重慶調研期間,明確提出基層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工作思路和目標:“地方抓改革、推改革,一方面要落實好黨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一方面要搞好探索創新。要在堅持全國一盤棋的前提下,確定好改革重點、路徑、次序、方法,創造性落實好中央精神,使改革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談到,要吃透中央制定的重點改革方案,同時完善落實機制,從實際出發、從具體問題入手,見物見人,什麼問題突出就着重解決什麼問題,使改革落地生根。

黨的xx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xx年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xx年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央政策能不能一竿子插到底,基層政權是最基礎,也是最龐大的執行者。有媒體評論指出,只有重視基層改革創新,改革才能接地氣,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改革方案才能落準落細落實,更好造福羣眾,使人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從改革開放的實踐來看,改革要真正成為整個民族的自覺,必須培養內生動力。三十多年前,改革從基層破冰,在三十年後的今天,全面深改能否再次打破既得利益,基層的活力釋放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