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為題的2023演講稿(通用3篇)

擔當為題的2023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擔當為題的2023演講稿(通用3篇)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奉獻愛心,擔當責任》。

送走了十月的颯颯秋風,我們已經來到一中兩個月了。天氣雖已由暖轉寒,但一中的小螞蟻們,他們仍然默默地、不計回報地工作與付出,為我們的校園增添了無限暖意。

作為一中重要的社團之一,螞蟻基金會一直都秉承忻中校訓,它以愛心為宗旨,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為理念,自__年成立至今,一直都健康茁壯地發展着。九年以來,我們共回收瓶子40餘萬個,募集善款5萬餘元,資助貧困生80餘個。正是因為每一個螞蟻都不畏勞苦,辛勤工作,才成就了今天的螞蟻基金會。我們仍記得校運會期間頂着烈日,冒着大雨畫展板,做宣傳;我們仍然記得大掃除時間拖着麻袋,回收舊物;我們仍然記得被別人誤解卻仍然無怨無悔工作着的螞蟻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如今的螞蟻成為了忻中最“有愛”的社團。

但也許你會問:螞蟻的工作不外乎是一些小事,有什麼意義呢?的確,雖然我們做得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事,但這無數件小事連接起來,就能產生無窮大的力量。正如我們每天喊的口號,一個人的聲音也許不能震耳欲聾,但四千名同學一齊吶喊,就一定能響徹雲霄。或許我們只是多收了一個瓶子,或許我們只是多撿了一張紙,但如果每個人心中都能有這種想法,那我們的校園就會更美麗,我們勤、慎、敏、愛的忻中校訓就會變得更豐滿。如果我們每一個忻中人都能牢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奉獻自己的愛心和力量,那我們才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忻中人,踐行了“追求卓越,擔當責任”的忻中精神。

聚沙成塔,積少成多,一份愛心,一份關懷。從開學至今,__級螞蟻基金已經回收了16126個瓶子,共計.3元,校運會期間籌得善款10271元,加上__級螞蟻基金會結餘的__元,總計基金16897.3元。

今天下午,我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就是下午即將舉辦的“把愛傳遞下去”活動,我們整理了歷屆學長留下的課 本,參考書,筆記本等資料,並清洗了已畢業學長留下的校服,還有校友董海峯先生向母校捐贈圖書500冊, 我們將通過這個活動把這些東西提供給需要的同學,我們認為這不僅是一項體現愛心,宣傳環保的活動,更充分的把我們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讓每一份資源都物盡其用,,讓每一點愛心都落到實處。

我們始終相信,一隻螞蟻也許改變不了什麼,但千千萬萬只螞蟻凝聚在一起,就能迸發出無窮的力量,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説我們會走得更遠,“綠色青春,有夢有愛,忻中螞蟻,勇往直前”,讓我們牢記忻中校訓,發揚螞蟻的奉獻精神,勇敢地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擔當為題的2023演講稿 篇2

親愛的朋友們:

成長,到底意味着什麼?僅僅意味着年齡的增長,學識的擴展,閲歷的更豐富?還是另有什麼更深的含義?對這個問題,我沒有細想,我只知道,小時候,成長在我的心中象徵着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去玩更多好玩的東西,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可以無拘無束特立獨行,就像脱離了韁繩的馬,奔馳在遼闊的原野,像打開了籠子的小鳥,尋找快樂的天空。看着那些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每天過着豐富多彩的生活,我就一個勁地盼望着,盼望着自己一夜之間長大成人,長成和他們一般高大,和他們一樣美麗,這一切的遐想,使我覺得成長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在父母的呵護下,我漸漸長大了。隨着成長,因為成長,我意識到,成長,並不像我小時候想象的那樣“完美和詩意”,犯了錯誤不能再憑一時的哭鬧就能贏得大人的諒解,也不會再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嬉戲打鬧”盡情享受童年之趣。是的,長大了,不經意間我們長大了,的的確確,可以做許多想做想要做的事了,但我漸漸發現無論做什麼,都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制約着你,許多規章制度牽絆約束着你;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裏,大人們總會殷切地叮囑你:孩子,你長大了,你該記住“責任”這兩個沉甸甸有分量的字眼了。

我仔細地琢磨着,什麼是責任呢?字典的解釋是:責任是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有成長就有擔當,有成長必有責任!我想,大家不會忘記數月前那段會考經歷,不會忘記會考前夕的那種喘不過氣來的生活:做不完的練習、寫不完的作業、看不完的書。一天只能睡幾個鐘頭,累得只想趴下。記得那時候,我們腦海中已不再浮現曾經放學後跑到操場上玩耍的畫面,也不會再有玩着電腦聽着音樂舒適悠閒的感受,我們揹着沉甸甸的書包——在書包裏面不僅僅裝着我們需要完成的作業,還有很多預習、複習的資料講義……現在,當我深情地回望這段生活、重新審視自己的這段經歷的時候,覺得自己忽然明白了成長的內涵:為什麼作業那麼多能自覺的完成?我們也會累我們也怕苦,但因為責任,我們必須如此!我們明白,這個世界存在着競爭的壓力,只有學會擔當,只有盡着自己的責任才能不會被壓力所擊倒,才能學會長大。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成長的代價,都是你必須經歷的心路歷程。

走過了九年的義務教育,我們成了高中學生,我們又長大了許多。從成長為高中生的那一刻起,我便知道,我們有了“小大人”的身份,特別是,三年以後,我們要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大學聯考,所以,我們的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兩字的分量真的是沉甸甸的了。作為一名作為高中學生,我清楚地知道,讀書學習仍然是我們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我們的責任。可以説,讀好書,益智力,長知識,是我們現階段沒有權利逃避的最直接的一種責任。現在,我們已進入高中,學習的節奏更快了,我們的課業負擔更重了,曾經的學習方法可能已經不管用了,再加上,剛剛進入高中,很多方面難免會不習慣,這一些,對於我們來説,是一個小小的考驗,我想,如果可以成功轉型,我們就能在高中生活中取得一個極大的跨越;曾經成績一般的你,也許會因為這個小小的逆轉而使你走上成功的道路。所以,當你學習上碰到困難的時候,請記住我們的責任,明白自己的擔當,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從而戰勝學習上的一切困難,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關於學習是一種責任這一點,中國台灣大學校長高振東曾對學生講:“我們要知道讀書絕對不是為了自己,讀書是為了國家而求學問,天下興亡,我的責任。”讀書關係着天下興亡,國家興盛,若是每個人都把天下興亡當成我的責任,天下豈有不興,中國的未來豈有不興,豈有日本非法扣押在我們國土上開船的船長,而我們卻無力要求其釋放道歉的道理?所以説,讀書是一種責任。因為讀書,不僅僅是關乎自己未來的幸福,更關乎國家的命運前途,不僅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國家需要人才,國家需要建國的棟樑,國家期盼着學生學成以後的貢獻,你只要想到這一點,想到讀書和我們的國家的關係,你就會明白讀書是一種責任,一種責無旁貸的責任,一種實現自我救贖的生存方式,我必須做好。

如果説國中階段讀書只是一種朦朧麻木不自覺的行為的話,那麼,到了高中,讀書學習就已經轉變成為我們的一種自覺地有目的的行為,因為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意識到,我們雖然只是靜下心來讀書,只是在做分內的事,但責任重大,大可至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的責任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等學成以後,掌握本領報效祖國。除了明白“學習”是首要任務以外,我們還要明白,我們是高中生了,再不能因為任性而“為所欲為”,也不能因為假象而遮住自己的雙眼。我要學會辨別是非曲直,要學會為自己精打細算,要有自己成熟的思想,好讓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該走的道路。我們要比小時候更從容鎮定,要排得出輕重緩急,要勇敢剛毅、要做事執着、要心懷坦蕩、要明白事理,要不斷修養自己,要在品德、智能、儀禮方面更加大方得體,要具有正義感和尊嚴感,並擁有一顆永遠快樂永遠陽光的心。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的責任——關心自己的成長,修養自己的性情,培養高尚的節操,完美自己的品質,就是一種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就是一種擔當的精神。

現在,我們已經長大,我們已是彩羽初長想要振翅高飛的雄鷹,我們是冉冉升起的太陽,我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梁啟超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當我們真正的長大,我們一定會在用實際行動來履行自己的責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成長不失責任”的道理。我們相信,我們的國家到我們這一代人手裏,將會更強更輝煌。

擔當為題的2023演講稿 篇3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紅色青春,勇擔使命

看了電視劇《國家命運》,感慨萬千。劇中再現了上世紀__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在經濟、技術、設備都很落後且核材料缺失的艱苦條件下成功研製“兩彈一星”的動人故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誕生之初,國家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況;以美國帝國主義為首國際反動派、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雖然逃往中國台灣,他們相互勾結,擬將新生嬰兒——中華人民共和國,扼殺於搖籃之中。當時唯一幫助支持的國家是蘇聯老大哥及其朋友。雖然如此,以共產黨為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人民,立下建立強國的規劃並實施與行動,將美帝國主義視為紙老虎。

在基地工作與建設中有一對戀人,突然被分開,誰也不知誰去了那裏,去幹什麼,數年後,一個偶然的機遇,在大沙漠中的一顆大樹下相遇,才知道乾的是共同的事業,後來這樹就被領導命名叫“夫妻樹”。

科技工作人員在食不飽肚子的情況下,夜以既日的工作,有的因飢餓難當倒在工作台下;有一個科技單位的技術領導人,深夜潛回家中正在收集西紅柿、青瓜、紅羅卜等食品時,僅幾歲女兒將自己的餠幹筒端來給爸爸,説一道帶去吧,他拿着這些東西回到辦公處給大家分享,同事們如狼似虎的吃後,又開始工作。

原子彈發射場建築之初,為了解周圍環境安全與保密性,組建一支百多人的隊伍徒步巡查周邊情況,隊伍名為打獵隊,他們出發時宣誓書與遺書一同交給首長,經過六個多月的巡查,在水盡糧絕的情況下,在極度艱難的沙漠中,有六個人在作最後爭扎時,依靠三支葡萄糖度過難關,被飛機尋救發現,回單位會報説,一路不但未發現特務,連人影也未見。

在所謂“二月逆流”期間,主管領導核工業的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在造反派的威迫下,一面寫檢查,一面想方設法堅持指導安排核工業工作與保護科技工作人員和資料設施,有一次大量資料被造反派操走,聶榮臻即令__衞戍區傅從碧,立即派部隊去劫持封存保管。

不少因公殉職者就地長眠集居於大沙漠,聶榮臻在視察悼念時,囑咐部下,為我留下一處,將來與他們共居,後來他的骨灰確有部分安放該地。

抗美援朝結束後,我國領導人充分認識到,缺少先進的武器裝備使我軍在戰爭中吃了大虧,也將使我國在國際上處於被動地位,因此決定研製我們自己的原子彈、氫彈,以及後來的人造衞星。在那個資金缺乏、技術設備十分落後、科研條件萬分簡陋且沒有外援支持的時代,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一批批年輕的高端科技人才,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科研環境,突破重重難關甚至冒着生命危險回到祖國,用他們的一腔愛國熱血和嚴謹科學的態度,在這片中華大地上揮灑汗水,承載着一個泱泱大國的千年夢想,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奇蹟!

反觀今天,我們的錢包鼓了,我們的技術設備先進了,我們的科研條件是當年無法比擬的。是的,國家富了、強了,但“兩彈一星”的精神卻貧了。探索創新、淡泊名利、為祖國而苦戰、為科學而獻身,這些科學工作者最寶貴的閃光點,如今卻湮沒在金錢堆起的浮躁之氣中。今天的科技人員,又有多少能突破金錢地位的枷鎖,用嚴謹的態度,純粹地為國家命運和科學本身而奮戰?

科學無止境,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決定命運、創新才能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枝附葉連,只有為科學而奮戰、為國家而拼搏,才能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20__2年中秋國慶雙節後,於__0月__日始至2__日,中央電視台一台毎晚黃金時段播放《國家命運》。這是敍事片,我對故事發生髮展的過程都曾有所經歷、有所聽聞,但不連續;該電視劇連續演示了當時情景,向世人公佈了當時極為絕密的決策與行動;對照今天的國情,感慨萬千。國家強則個人強,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枝附葉連。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