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通用8篇)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 篇1

最美科技工作者發言稿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通用8篇)

歷史的維度,鑄就了格局的宏闊。

信仰的堅守,奠定了胸襟的情懷。

回首百年奮鬥答卷,從嘉興南湖的小小紅船到新時代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帶領着中國人民矢志不渝地向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航行,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這些成績都離不開各行各業人才的付出,馬璵、毛獻羣、馮益柏、莊文穎、劉家富、李德仁、吳尊友、沙國河、易志堅、趙淳生等10位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科技工作者獲得了“20__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他們作為科研方面的人才代表,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科學家精神的真諦,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他們心繫“國之大者”,科研報國,無私無我,無愧於人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新時代當追之星。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為民情懷

銀髮不改初心,馬璵教授作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返聘專家,用行動詮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她年近九旬,在疫情中仍堅持出診,在結核病臨牀與科研教學崗位上已奮鬥66年,參與17部專著撰寫、發表論文130多篇、主編多部書籍。當遇到結核病患者家境貧寒時,她總是想方設法為他們省錢,甚至墊付醫藥費。聽診前先捂熱聽診器,扶老年患者下牀,親自去CT室查看影像等等。她精於醫術,誠於醫德,盡己所能,為民解疾,無愧為最美科技工作者。她的為民情懷深深地感動着我們,是新時代學習的楷模。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峯秋葉丹”的家國情懷

微觀大義,探索世界科技前沿;夙興夜寐,用半個世紀開闢真菌學新天地。這就是20__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莊文穎,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她在“真菌學”這一浩瀚領域,傾注了48年的光陰歲月,用自己的行動照亮了我國真菌學研究的前進之路。在她和團隊的努力下,我國具有廣泛應用潛力的木黴屬真菌資源狀況面目一新,發現和篩選出了有應用前景的菌株。雖然年逾七十,但莊文穎仍舊積極致力於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努力為科學普及工作盡己所能。無私奉獻是她身上最耀眼的品質,家國情懷是她心中最純粹的追求。她的精神向我們傳遞着何謂“國之大者”,她是當之無愧的時代之星。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理想情懷

矢志不渝,獻身航天探夢;心向科研,無悔至誠報國。他是我國第一個研究電動式激振器的科學家,也是我國超聲電機的奠基人、開拓者。他帶領團隊研製的超聲電機已應用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墨子號”量子衞星、智能炮彈、醫療儀器、光學系統等高端裝備,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他就是20__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淳生。1994年10月,他放棄美方給予的優厚待遇,告別已在美國定居的妻女,獨自一人回到南京。20__年11月,因積勞成疾,趙淳生被確診為肺癌。在肺癌治療期間,又被查出了胃癌,一時間兩次連續的大手術,使趙教授的身體幾乎虛弱到了崩潰的邊緣。但他憑藉着頑強的毅力,不僅戰勝了病魔,還帶病研究出“新型超聲電機技術”,哪怕已至耄耋之年,他從沒有一天放棄過科技報國的夢想。他將“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擔當意識刻入骨血,是新時代實至名歸的閃耀之星。

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致敬偉大的科學家精神,致敬每一位為祖國人民無私奉獻、努力拼搏的人!我們要向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心繫祖國,自立自強,用我們的努力踐行中國夢的承諾,用我們的汗水拼搏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輝煌,承載着五千年的文明之光和十四億人的光榮與夢想,邁向新徵程、建功新時代!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 篇2

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朋友們,各位專家,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第-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隆重表彰最美科技工作者。在此,我代表中共____市委、____市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團隊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節日的祝福!

剛才4位代表的發言,真摯懇切、滿懷情誼,展現得是他們創新、創造的苦與樂,我看到的,更是他們紮根____、奉獻____的情與義。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説過,科學中的美是無我的美。此時此刻,我想與大家分享下我對“科技美”的認識,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科技美是奉獻之美、科技美是自強之美、科技美是服務之美。

第一句話,科技美是奉獻之美。正是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忘我奉獻、無私奉獻,才讓創新成為____的城市氣質和鮮明標識,才讓創新的東風、創業的火種,越燒越旺、越燒越廣,使創新成為自覺、創新成為名片、創新成為優勢。

——創新成為自覺,我們開展“山東走在前,____怎麼辦”解放思想大討論,以思維創新為先導,在科技創新和實業創新上一路奔跑,在制度創新和方法創新上持續突破,人人講創新、處處講創新、事事講創新,創新已經成為我們的思維自覺和行動自覺。

——創新成為名片,我們落實省委“十大創新”行動,深化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幹出了全省第1的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幹出了全省第1的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速,愉悦口罩、惠民繩網、興福廚具這些____科技元素閃耀北京冬奧,創新已經成為我們的實業品牌和城市名片。

——創新成為優勢,我們持續做優科創平台,做優科創服務,做優成果轉化,“五院十校N基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架起了橋樑,產業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正加速變成現實生產力,創新已經成為我們的後發優勢和爭先底氣。

第二句話,科技美是自強之美。“創新爭先、自立自強”是今年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題,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崇尚“最美”、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做科技攻關的開拓者、科學普及的推動者、科創興濱的擔當者。

——做科技攻關的開拓者,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瞄準前沿引領科技,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創造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助力科技創新和實業創新中繼續擔綱承樑。

——做科學普及的推動者,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向身邊的青年人才傳授知識技能、傳遞品德情懷,同時積極投身科普志願活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做科創興濱的擔當者,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產品上、成果轉化在企業裏,催生出更多的原始創新成果、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更多的上市企業,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做久,展現“在____、知____、愛____、建____”的硬核擔當。

第三句話,科技美是服務之美。各級各部門要錨定“科創品質更強”目標,圍着人才轉、盯着服務幹,把機制建好、把平台做優、把政策落實,讓科技工作者舒服,讓各類人才滿意。

——把機制建好,科技創新是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合力共為。我們將成立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把科創工作謀劃好、組織好、實施好。

——把平台做優,依託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等科創平台,視研發為產業、視技術為商品,更好促進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各類主體協同創新,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在____大地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把政策落實,實施好人才“三進三創”工程,把人才激勵、創業支持、子女教育等政策落實落地。各級科技部門和科協組織要主動服務、用心服務、高效服務,讓各類人才在____創業無憂、工作順心、生活便利。

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朋友們,正因為有你們,____當下有為、未來可期。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奮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____的當下更美麗、明天更美好!

最後,再次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福!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 篇3

科技工作者的“美”在於以祖國需要、人民需要為己任。結核病防治專家馬璵如今90歲還在堅持工作,她説自己捨不得脱下白大褂,從醫66年她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在結核病這個頑疾面前她沒有退縮,她説“因為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自己應該從事這個工作。”於是結核病研究成了她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我國超聲電機奠基人趙淳生如今也到了耄耋之年,他一生以“科技報國”為初心,縱使病痛折磨也沒能阻止他科研的腳步。他總覺得給國家乾的事情太少,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要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國家。

科技工作者的“美”在於勇攀高峯、敢為人先。“點沙為土”你聽説過嗎?貌似異想天開,然而易志堅卻做到了。自從他萌生了沙漠土壤化的設想之後,便帶領團隊扎進沙漠搞研究,不斷開拓進取。即使面對外界認為沙漠土壤化成本過高、沒有意義的質疑,他也沒有放棄。經過多年努力,試驗基地獲得可喜成果,生態系統得到了明顯改善。易志堅團隊的努力使得沙漠變綠洲的夢想成真,“點沙為土”“變沙為寶”都不再是天方夜譚。

科技工作者的“美”在於努力奮鬥、攻堅克難。“大黃魚之父“劉家富,為了拯救因過度捕撈而瀕臨滅絕的大黃魚,邊學邊幹、不懈努力,帶領團隊攻克了大黃魚育苗和養殖技術難點,培養了許多技術人才,不但成功拯救了瀕危魚種大黃魚,還帶領百姓實現了脱貧致富。打造我國陸戰之王的幕後功臣馮益柏認為“天上不會掉餡餅,要做好研發技術工作只有專注做好每一件事。”他帶領團隊攻克難關,打破西方壟斷,研製出了具有“中國心臟“的VT-4主戰坦克,使我國坦克軍工實力躍居世界一流水平。

科技工作者的“美”在於腳踏實地、淡泊名利。年過七旬的莊文穎在真菌世界探索了近半個世紀,推動了我國真菌學科的發。她從不關注個人收益,耐得住寂寞,長期從事基礎研究工作。她説自己沒做過轟轟烈烈的事情,但就是在她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下,實現了她當初深造歸國時想讓中國真菌學走到國際舞台的願望。

科技工作者的“美”在於嚴謹細緻、精益求精。年過半百的毛獻羣是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最年輕的一位,她擔綱過多艘艦船的總設計師,為我國海軍飛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她在工作中一直力求完美、精益求精,不放過設計中的任何細微瑕疵,在她看來總體設計容不得絲毫差錯。

科技工作者的“美”是對科學家精神的完美詮釋,是永恆之美,不斷激勵和鼓舞着我們繼續前進。最美科技工作者像一道光,將夢想照進現實,照亮祖國的未來。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相信在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引領下,我們必將建設成科技強國,我們將更有能力和信心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 篇4

“3,2,1。點火!”隨着一聲巨響,長征五號宛如騰躍巨龍衝上雲霄,劃破黑暗天際。指揮室中的人們屏氣凝望直到成功入軌,歡呼聲才充斥茫茫戈壁,而屏幕外的我早已熱淚盈眶。小時候,太空人在彩色電視中,宇航員在課本插畫上,現在,航天,是一箇中國科技夢,裝在我心裏。

我因何感動?因雖無法親身窺探宇宙的遼闊無限,卻深諳跨入星河的一步有多麼艱難。

500年前宇宙無限説激發了人們對未知的幻想;400年後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上説出了那句永垂青史的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而一年後中國第一顆東方紅衞星在宇宙中閃着光,唱着歌,被世界看見。無法想象在當時,人們流下了多少熾熱的淚水,無法想象,多少少年將青春和夢想一併沉澱在沙漠大山之中,將對中國航空的憧憬與擁抱天空的靈魂一併化為手中演算的動力:是錢學森“五年歸國路,十年航天夢”,傾盡一生為中國航天科技奠基;是航天工程師周湘湘”視力降了,標準絕不能降。”在烈日中持續工作30小時。身體失重,心靈永不失重,一代代航天人為國奉獻,讓我懂得什麼叫以小我換大我,以小家成大家。

我又因何而欣喜?因科技能夠推動人類的進步,而中國一直在科技征途中拼命奔跑,努力騰飛。

為什麼要探索浩瀚宇宙?因為認識,開發,利用宇宙是人類不可推卸的責任,航天事業對百姓生活,社會發展,文化進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資源會衰竭,國家會因科技落後被他人制約,只有用科技增強實力,才可以造福國家,造福後代。深知這個道理,中國科技“當驚世界殊”。20__年中國蛟龍下潛7062米,刷新中國深度;16年中國天眼不拘囿於太陽系,突破中國高度;19年實現全光量子中繼器的原理驗證,再展中國精度。不難預測,中國將有更多的東方紅照亮宇宙,中國正在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

在感動與喜悦中驚醒,我明白為了後世幸福,國家強盛,我們有義務將責任扛在肩上,努力學習為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是航天精神,也是科技精神。雖然我們的科技實力還有差距,但只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沒有達不到的目標。且看疫情當下,醫學科研工作者日夜顛倒的研究疫苗,不斷跨越現實阻力;航天領域我們在20__與火星相約,研發新型載人飛船……科技創新重在新,作為新一代青年,不可只見繁花而忘記荒涼外堅守的人,不可“躲進小樓成一統”,只懂索取他人成果,應該把握時代脈搏,以國家發展為目標,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新上加新,在國家發展的動力上強上加強,只有這樣,才可不負前人,實現偉大的中國科技夢。

航天夢就是科技夢,科技夢就是中國夢,中國夢是我們每個人的夢。少年,帶着華夏大地的熱血赤誠,努力朝璀璨的星海奔去吧。去築中國科技強國之夢,為人類文明,科技進步填上你的一筆一墨,去摘,遙不可及的星。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科技文化節”已然落幕,不論是21世紀以來我國取得的非凡科技成就,還是貼近生活的科學實驗,都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然而最為可貴之事,莫過於各位心懷科學技術興中華之志,揣尖端人才之夢,新時代青年當如此!

我看見,眾青年親身投入科學活動,參與科學研究,縝密思考,嚴謹推理,尖端人才出少年!

那沉浸於化學實驗室大膽時間猜想的眾多背影,是創新的標誌;那致力於機器人比賽精密設計的身影,是嚴謹的代名詞;那不放過1%誤差的少年,是縝密的代表。同學們,你們可知,劉明偵23歲時便於《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不是畢業後更是選擇回國突破中國太陽能電池瓶頸;申怡飛19歲時獲論文大獎,如今三年過去,他已牽頭中國5G技術發展,以創“中國芯”為己任。“英雄出少年”,新時代青年應當走在時代前列,在眾多科技領域嶄露頭角,為科技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我看見,中華民族借科學技術之風,逐步興盛,科技力量邁進世界科技前沿。

陳獨秀曾言:“科學與民主,是人類社會進步之兩大主要動力。”君可見,自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每次科技革命都大幅改變了世界格局,一個國家科技的騰飛,更是直接決定它的經濟實力,從而決定了其政治地位。近年來,中美貿易競爭便是一場科技上的競賽,掌握核心技術者勝。因此我吾輩青年,誠應為國效力,令我國科技實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看見,眾青年遇困阻而仍奮力前行。科技探索之路並非坦途,需各位砥礪前行。

遙想當年,新中國初立,國防力量薄弱,一眾老一輩科學家攜沖天鋭氣入戈壁灘,踏羅布泊,歷三十五次核試驗,為中國核武器和技術事業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才華;今日新冠病毒肆虐,國內外已有諸多病人因此喪命,疫苗研發更適應病毒特性而受到阻礙,然而醫護人員、病毒專家仍堅持開發疫苗,是一份責任,支持着他們一如既往的前行。科學的探索,靠的從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數百年上千年的積累,幾十代人的不斷完善,方才建成如今雄偉恢宏的科學大廈。我們作為新時代高中生,又怎能因為學業上或科研項目上的些許小困難就因此放棄呢?為了準確實驗結果甘願等待,為了機械裝置不出差錯甘願苦思冥想,這才是新時代高中生在科研道路上應該有的模樣。

同學們,科學技術興中華,尖端人才出少年,希望在座各位皆可銘記“科技文化節”所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興我中華!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 篇6

20__年12月27日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我有幸觀看了這激動人心的升空過程。從20__年這隻暱稱“胖五”的火箭第一次發射失利,到如今的順利發射,我一路跟隨,一路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航天壯舉,也在這一路感受到新時代高中生、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航天壯舉的背後,是新時代共和國國力的全面提升,是新時代發展理念的不斷與時俱進。

發射成功後,直播鏡頭切到文昌基地的測發大廳時,我看見大廳的屏幕上寫着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句話出自日本動漫《銀河英雄傳説》,在原作中是一句基於戰略意圖的口號,而“胖五”的發射團隊用這句話來表達對科研和未來的展望,包含着一種農耕民族原本很少有的理想主義開拓精神以及劍指太空的豪情。從嫦娥探月到蛟龍深潛,從屠呦呦因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到FAST在貴州竣工啟用,從首次實現全光量子中繼器的驗證到山東艦在海南三亞的入列,無一不是這樣的開拓理念與萬丈豪情一步步激勵科研人員們為新時代的國力建設添磚加瓦。

航天壯舉的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們的不懈奮鬥與辛勤付出。

從1970年“東方紅一號”人造衞星的一飛沖天,到20__年載人飛船“神州七號”的太空漫步,從20__年“墨子號”的在軌交付使用,到20__年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二次發射,中國人征服寰宇、遨遊天際的每一步,都凝聚和揮灑了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汗水。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峯。作為新時代高中生,我對這些壯舉背後的一位位付出者心懷敬佩,他們有着篳路藍縷的拼勁,有報效祖國的赤忱、有隱姓埋名的堅守,更有歲月無改的深情,是他們在這新徵程上,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堅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向前推進。

航天壯舉的未來,是新時代高中生、新時代青年只爭朝夕、接續奮鬥的責任與擔當。

黑格爾有言:“一個民族要有仰望星空的人,這個民族才有希望。”而當我們新時代高中生眺望更遼闊的星空時,不應忘記,我們腳下已抵達之處,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曾傾盡所有為之奮鬥的詩與遠方。因此,在這直播鏡頭的歡呼聲中,我們新時代高中生更應懂得壯舉之下的責任與擔當。正處於青春韶華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我們的努力向他們獻出最真摯的敬意。躬逢盛世,這是屬於我們的時與勢;萬里路遙,這是賦予我們的擔與責。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今天,我目睹了長征五號發射成功這一航天壯舉;今後,我作為新時代高中生,將更加明確自己身上的責任與擔當,不負青春韶華,不辱祖國使命!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 篇7

各位朋友們!

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雖金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16,17世紀的科學雖命標誌看人類知識增長的重大轉折,18世紀出現了蒸汽機等重大發明,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歷程,19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催生了由機械化轉向電氣化的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前期,量子論、相對論的誕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學革命,繼而發生了信息科學、生命科學變革,基於新科學知識的重大技術突破層出不窮,引發了以航空、電子技術、核能、航天、計算機、互聯網等為里程碑的技術革命,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會生產力水平。一些國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難得機遇,實現了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迅速增強,綜合國力快速提升。

在綿延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聞名於世的科技成果。我們的先人在農、醫、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取得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一大批發明創造。馬克思説:“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説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近代以後,由於國內外各種原因,我國屢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從世界強國變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我們的民族經歷了一個多世紀列強侵略、戰亂不止、社會動盪、人民流離失所的深重苦難。在那個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多少懷抱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理想的人們報國無門,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懈努力,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一些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多複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温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幹細胞研究、腫瘤早期診斷標誌物、人類基因組測序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計算機、三峽工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動通信、量子通訊、北斗導航、載人深潛、高速鐵路、航空母艦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同時我們要牢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這是我們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出發點。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講稿 篇8

我最崇敬的名人——居里夫人

有的人崇拜名人,是為了追時尚,而這種盲目地崇拜會使人誤入歧途。有的人崇敬名人,把自己崇敬的名人作為自己的榜樣,激勵自己像他們一樣,為人民做貢獻。孔子説過,“見賢思齊焉”,人們也常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成功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名人,無論是崇拜還是崇敬。我也不利外,我崇敬居里夫人。

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榮譽,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餘便不必再求了。居里夫人已具備了漂亮這一資本,但是,她卻沒有利用這一點資本,她的戰勝自我也恰恰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她為了做科學研究,她甘願讓酸鹼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

為了提煉純淨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裏支起了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溶解、沉澱、分析。而所謂的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的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着鍋裏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然而,她的努力不是徒勞的,最終,她終於發現了天然的放射性元素——鐳。

她本來可以就在她發現鐳後申請專利,從而獲得大筆財物,可是,她沒有這樣做,而是毫不猶豫地將鐳的提純方法公佈於眾。後來,居里夫人竟由於缺少購買1克鐳的經費而難以從事科學研究。最後,還是一位美國知名女記者在美國發動一場募捐,籌集所需的10萬美元款項。

居里夫人是登上法國科學院講台作報告的第一個女子。

我對居里夫人的人格感到欽佩。居里夫人視名利如糞土,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項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

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就像她傑出的科學成就一樣,在人類文明閃爍着令人崇仰的熠熠光輝。她堅強、她意志純潔、她嚴於律己,使我不得不肅然起敬!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