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國傳統美德演講稿(通用5篇)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演講稿(通用5篇)

大家好!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今天,因此我國素以“文明之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美的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

我記得有一個下雨天,我在車站上去等車,好不容易等來了一輛車,裏面去是一片亂哄哄的人羣,我費盡全身力氣,漲紅了臉,才擠進了人堆裏,猛然間一抬頭,看見有一個空位,我趕緊跑過去坐下來,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忽然前面走來了一位老奶奶,她顫巍巍的,大家都視而不見,漠不關心,車上的廣播播了幾百遍“要尊老愛幼”,我覺得那是根本是在浪費電,因為大家見到這位老奶奶,都不理不睬,毫無反應。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籍,讓我們遠離俗氣,擁抱文明!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年的10月7日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農曆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俗話説“最美莫過夕陽紅,温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每天,我們迎着朝陽上學,沐浴着夕陽回家,不知不覺又走進這秋風送爽、瓜果飄香的日子,即將迎來今年的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説:做子女的能活下來,是因為有父母的養育;

孟子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們不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尊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愛老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黃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同學們,隨着我國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維護敬老愛老這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更顯得重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夕陽的幸福要朝陽的回報,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響全社會,使所有的老人“老有所樂”。

今天,在“9.9重陽節”到來之際,我們衷心祝願天下的老人健康長壽,幸福美滿!我們衷心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也更希望同學們在重陽節之際為你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你周圍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老人的好事,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十月份剛剛悄無聲息地走過,試問在場的一萬名同學中,誰又會知道十月三十日是世界勤儉日呢?“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思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都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殊不知,勤儉節約也是全世界的共識。

勤儉的含義很樸素,很通俗,我想每個人都知道。那如何做到勤儉呢?我仔細尋思了一下,答案似乎很簡單。吾不信己,於是又問了一下度娘。事實上,勤儉真的很簡單,即不亂花錢,不浪費糧食,不浪費資源,甚至連低碳生活也是勤儉的一種方式。

勤儉是人們普遍承認的美德,而踐行美德又如此輕而易舉,何樂而不為?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如今的許多國人鋪奢浪費,肆意鋪張,中國式剩宴讓人觸目驚心,官二代、富二代們的各種炫富奢侈令人作嘔。校園裏,有的學生會讓收入甚微的父母為自己承擔一雙價格不菲的鞋,也有的會不務正業,將時間、金錢大把地傾倒進網遊與零食的深淵;還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自己也許一毛不拔,但對公共資源卻不甚愛惜,他們任由無人的教室裏燈火通明,風扇呼嘯;任由水龍頭嘩嘩淚流,內心也毫無波瀾,這也是一種不勤儉。

為何要勤儉?李商隱在《詠史》中説:“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古人認為勤儉與家國緊密相連,社會共識告訴我們勤儉是一種美德,而對我來説,勤儉是因為我們沒有奢侈的資本。非洲,一個觸動着全球人心靈的名詞,它是貧窮的代名詞。時至今日,貧窮、飢餓、疾病、絕望,這些仍然是非洲印跡。有數據顯示,非洲某些地區男性平均年齡只有40歲,而女性是35歲,主要原因就是長期貧窮帶來的營養不良以及艾滋病。這個世界並非如我們所見般安寧祥和,我們沒有資本奢侈,像温水煮青蛙般走向衰落。

奢侈的根源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是生活的温牀和浮躁的心理。二十一世紀相對而言是和平安寧的,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資源短缺,不知道何為飢餓。沒有經歷過,便不會敬畏,難得珍惜。莫言在小説《罪過》裏曾寫過“我伸手抓過那鼈裙,迅速地掩進嘴裏。從口腔到胃這一段,都是腥的,熱的。我的腸子在肚子裏為我的行動歡呼。”多麼生動而令人心酸的一幕,倘若我們都對此深感認同,便不會有那麼多的浪費,那麼多的不珍惜。

浮躁也是一大緣由。在《精神明亮的人》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這是個慾望大得驚人的掘金年代。”物慾讓人醜陋而浮誇,使人們不知不覺形成一種用繁重奢靡麻醉自己的行為。浮躁的人往往一晌貪歡,不知生活真意義何在。

戒奢戒浮,且勤儉,且簡約。脱去浮華,尋求質樸,是心裏生活不言而喻的詩意。每當我看到班幹部在動用班費時精打細算,心裏總會有種暖流,這是勤儉樸素帶來的本真的感動,令人踏實,令人心安。

前言宂長,不知能載入人心的是哪些支言片語,謹求聽者能有一絲共鳴,在生活的温牀中不忘感恩,限制物慾,拒絕浮躁。戒奢戒浮,且勤儉,且簡約,體察生活簡單樸素之美。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4

媽媽從小就告訴我:“長大要做中國的棟樑,必須先從中華美德。”

不過大家都知道,中華美德不是人人都有的,就是有些人隨地吐痰,愛打架,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的品德。

而我理想中國人呢,是一個不撒謊,不破壞綠化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有一位老爺爺上來,他走到兩位年輕人面前,可那兩個年輕人理都不理老人,後來,有一位姐姐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坐位讓給老爺爺。可見,這位姐姐很講究中華美德。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心地善良,也有很多人心胸狹窄,如果我們每人獻上一點愛心,那整個世界就會成為中華美德的海洋!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温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温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説:“我是中國人!”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人説“尊重是種美德”。然而,從前的我卻不懂得尊重別人。見了鄰家叔叔阿姨,我從不會主動打招呼;放學回到家,從不會説聲“爸媽好”;別人幫助了我,從不説聲“謝謝”;向同桌借東西,也從不言語一聲……不尊重別人,自然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記得三年級時,我和同桌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們形影不離,親如姐妹,可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然而有一天,我忘記帶鋼筆了,課作業還有一題沒做完。怎麼辦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裝。這時同桌正好被老師叫上了講台——給她指導作業。我瞥了一眼她的文具盒,急中生智,取出鋼筆寫起來。讓我沒想到的是,那鋼筆竟是同桌的心愛之物。我快要寫完作業時,同桌回來了。她一把奪下我手中的筆,衝我“橫眉冷對”:“誰讓你拿我的筆了?怎麼不和我説一聲?”

我剛想解釋,她卻不由我分説,丟下一句:“我找老是換座位,不理你了!”説罷,便揚長而去。

不懂得尊重,使我失去了一位朋友。我頓時恍然大悟,並懂得了:尊重別人是多麼的重要!

現在的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因為有了上次的教訓,我學會了尊重,能和新的同桌友好相處了。

一次,我忘了帶文具盒,同桌見了便主動問我要不要鋼筆。我説:“君子不奪人所愛,你也要做作業。”一會兒,老師要報聽寫,於是我面帶羞澀地向同桌求援,並心懷感激地“千恩萬謝”。同桌衝我笑笑,拿出一支最漂亮的筆遞給了我。哦!我終於明白,尊重就是謙和的微笑,尊重就是一句發自內心的“謝謝”。

從前,不懂得尊重,使我失去了一位朋友;如今,懂得了尊重,讓我又有了一位新朋友。尊重別人是種美德,而被別人尊重就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