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通用15篇)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通用15篇)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再“壞”一點,希望就會降臨》。

克勞德·艾金斯,從小智力低下,學習成績一塌糊塗,但總算湊合上了高中。父母眼見得兒子上大學無望,希望他能在體育上有所發展,便託人把兒子弄到學校籃球隊。但克勞德·艾金斯低能的智商很讓教練失望,動作總是不得要領,一個簡單的罰球動作,就夠他無休無止地練習了,他因此被大家送了個綽號“出色的罰球手”。

那是一次很重要的比賽,克勞德·艾金斯所在的球隊被對手打得落花流水,隊員和教練已無心再戰,但比賽還是要打完的,有隊員建議教練,反正也打不贏,就讓從未上過場的克勞德·艾金斯去露露臉。

克勞德·艾金斯興奮無比地披掛上陣了,一有罰球,隊員便把球傳給他,他雖然信心百倍,但每次總是把球投丟,如此反覆,他卻樂此不疲。以至後來,對方隊員竟和他開玩笑,把自己隊的罰球也傳給他,但他不管不顧,依然專心投籃,球仍屢投不進。儘管如此,觀眾還是以熱烈的掌聲鼓勵他,這讓克勞德·艾金斯更加興奮。就在離終場最後3秒鐘時,奇蹟出現了,克勞德·艾金斯又接到一個傳球,他不慌不忙,微笑着把球投了出去,只見那球在空中劃過一個漂亮的弧線,然後穩穩當當地落進了籃筐內。頓時全場沸騰了,觀眾起立為克勞德·艾金斯歡呼鼓掌,他也為自己有生以來投進的第一個球欣喜若狂,激動得脱掉了上衣,一邊高喊揮舞,一邊滿場狂奔。

賽後有評論説,克勞德·艾金斯無疑是此次比賽的最後贏家。  就是那唯一的進球,讓克勞德·艾金斯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中畢業後雖屢遭磨難,但他總把最後3秒鐘創造的奇蹟當做激勵奮鬥的燈塔,他堅信,自己一定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

當地電視台有個《非9點新聞》欄目招聘演員,克勞德·艾金斯勇敢地去應聘,有人譏笑他自不量力,他仍憨厚地笑着我行我素。他滑稽幽默的表演,讓導演喜不自禁,當即拍板錄用了他,並讓他擔任主演。他主演的《憨豆先生》幾乎一夜之間風靡全球,並與金凱利、周星馳一起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的喜劇之王”。

成功後的克勞德·艾金斯不時會説起那場令人刻骨銘心的球賽,正是那看似讓他出醜的罰球表演,卻讓他得到了觀眾前所未有的關愛,享受到了人間無限的真情温暖,為以後開發他身上藴藏着的巨大表演潛能做了極好的鋪墊。

生活中,往往看起來已經是很“壞”的事情,如果再讓它“壞”一點,在“壞”到極致的一瞬間,希望的曙光卻會在剎那間顯現。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李連杰好萊塢勵志故事》。

李連杰初到好萊塢時,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請他出演,但片酬很低,只有100萬美元,而且是演一個反派角色。李連杰猶豫不決,説自己要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才能答覆。但是,等他答應出演時,對方卻改口了,片酬降為75萬美元。

錢不是最要緊的,只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東南亞電影市場,“李連杰”三個字早已是金字招牌,從“功夫皇帝”“淪落”到現在的境地,李連杰感到難以接受。但他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出演,可是,沒想到對方卻又“落井下石”:“50萬美元,不演拉倒。”50萬美元,還包括律師、經紀人、宣傳公司等各項費用,再扣完税,所剩無幾。李連杰答應得很痛快:“我演。”

就這樣,李連杰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萊塢影片《致命武器4》,雖然片中巨星雲集,但在影片首映當晚,李連杰就獲得7。5分,成為演員排行榜中的亞軍。

第二天,電影公司的老闆就親自上門,畢恭畢敬地説:“下一部片子請您演主角,如何?”當實力證明一切的時候,才能輪到李連杰説話,他的第四部好萊塢影片片酬就開到了1700萬美元。

李連杰以退為進,成功地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他談起往事,感觸頗多,唸了一首哲理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大丈夫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尊重現實,迂迴前進。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20xx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20xx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牀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説。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4

大家好!

在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説:“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説:“到現在我的收穫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

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麼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裏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麼一算,愛迪生髮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啊!

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生命是“1”》。

布萊恩讓是泰國着名耍蛇人,且他耍的不是一般的蛇,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劇毒眼鏡蛇。

1998年,26歲的布萊恩讓和一千條眼鏡蛇同在一個玻璃櫃中“同居”了整整7天而安然無恙,創下當時的吉尼斯紀錄,被譽為世界“蛇王”,聞名全球。

20xx年3月19日,泰國氣候炎熱,空氣沉悶。許多人從曼谷開車趕赴布萊恩讓的住所,觀看他高超的耍蛇技藝。布萊恩讓和往常一樣,把一條條“馴服有素”的眼鏡蛇從竹筒裏倒出來和他一起表演。其間,一條眼鏡蛇屢次不聽“號令”,蜷盤着長長的身子賴在舒適、清涼的竹筒裏,但抵擋不住主人的“威逼利誘”,很不情願地登台表演。布萊恩讓十分嫻熟地操控着幾十條眼鏡蛇,任它們自由靈活地遊弋、穿行並纏繞在自己的身體上。突然,就是剛才企圖賴在竹筒裏偷懶的那條蛇,猛地對布萊恩讓發起攻擊,在他的胳膊肘上咬了一口,鮮血立刻流了出來。觀眾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嚇壞了,詫異地叫出聲來,紛紛提醒並勸説布萊恩讓去醫院治療。布萊恩讓臉上顯出幾分尷尬,額上沁出許多汗珠,但他卻裝做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繼續着表演。可是,觀眾們發現,布萊恩讓原本從容、利落的動作逐漸凌亂、遲鈍,且大汗淋漓。大家再次勸阻他停止表演,趕緊救治。然而,布萊恩讓儘管已頭暈目眩、呼吸困難,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但他仍強撐着堅持搖頭説:“不行,沒事的。我的表演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差錯和失誤……”接下來,他的情形越來越糟糕,而他卻堅持不肯中斷表演。大家面面相覷,交頭接耳一番後,心照不宣地紛紛快速離去,好使布萊恩讓拋卻“面子”,抓緊時間救治。

觀眾剛一離開,布萊恩讓就像醉漢一般倒在地上。家人連忙把他送到最近的醫院。可是,醫生檢查後卻十分痛心地説:眼鏡蛇的毒素已侵襲了他的整個中樞神經和心臟。年僅34歲的蛇王布萊恩讓停止了呼吸,一命嗚呼。曾經的榮譽和稱號,隨着他生命的終結,成為永久的回憶。

非常奇妙的是:就在同一天,地球的另一端,布萊恩讓的同行———美國知名耍蛇人大衞,也在表演過程中遭到襲擊,一條眼鏡蛇在他的腹部狠狠咬了一口。遭到攻擊後,大衞立刻示意攝像師和助手停止表演,並用雙手不停地往外擠壓傷口處的毒血,遏止毒素蔓延和擴散的速度。同時駕車趕赴就近的醫院尋求幫助和救治。醫院動用直升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來抗毒蛇血清為大衞注射。大衞最終得到了救治,幾個星期後痊癒出院。大衞為什麼能蛇口逃生?因為,大衞為自己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布萊恩讓顧及顏面,為保全“蛇王”的名聲,耽擱了救治時間。不錯,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但是,第二生命畢竟不是第一生命啊!我們常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什麼是青山?青山就是身體、生命。當你能保住生命,就能開創無限的未來。生命好比數字“1”,如果沒有這個“1”,後面縱使加無數個“0”,最後的結果不還是零嗎?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6

有許多人把成敗歸咎於命運的安排,成功了認為是神明的保佑;失敗了便認為是命中註定。真實,具有積極心態的人都明白:與其靠別人的力量,不如靠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歐洲某個城鎮又熱鬧起來了,這裏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電單車比賽,全球好手都陸續進入這個鎮。

許多競賽好手都提前兩三個星期到當地訓練,以適應現場的地理環境。

在眾多好手中,有三名不同信仰的華僑青年。

第一名相信宿命論。有一次他在競賽時滑倒了,無論他後來如何拼搏都無法改變失敗的結果。此後,每遇比賽一旦他不幸滑倒,他就會自動棄權,因為他認為那是命中註定的無法更改的命運。他將整個競賽的成敗,寄託於冥冥中的“命運”。

第二名青年,從小就隨從貧鈾彈朝拜三國時代的“關公”。每逢競賽之前,他一定跟從父母到附近唐人街的一間關這廟去燒香,向廟內的童子詢問“結果”。若那名童子准許他參加競賽的話,他便會有信心去參賽;否則,便放棄。至於這次參賽,他父母已到關帝廟詢問過了,關帝很有信心地告訴他父母説,這次一定能奪冠。他會得到關帝的相助。

最後一名青年,是第一次參賽。他這次的參賽目的也是為了奪冠,以贏得美金10萬美元,好讓他重病的母親到外國去治療。他每天都勤奮地練習。跌倒了,又爬起來,他不斷鼓勵自己:我一定要得到冠軍!他將這場比賽的勝利,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久,比賽開始了。

一聽到開始比賽的槍聲,上百名選手便往前衝去。

現在,讓我們將注意力放在那3名青年的身上。

首名青年在比賽開始後不久,因路滑而跌倒,他便將單車推到路旁,很無奈地看着許多競爭者從他的眼前馳過。“唉,這是上天的安排,有什麼辦法呢。”

第二名青年因有“神”助而拼命地奔馳,突然,在一個轉彎處,他一個不留神,發生意外,人仰車翻,不省人事。當他的父母從電視看到這種情景時,便很生氣地趕到那間廟堂去責問那童子。童子正在睡午覺,被他們吵醒。“關老爺,你説保佑我的兒子平安無事,一定得冠軍。你看他現在已發生了意外,你到底沒有沒保佑他?”那青年的父母很生氣的説。“關老爺”揉着朦朧睡眼説:“唉,我已盡力在旁幫助你兒子了,當倔要跌倒時,我也盡力趕去扶助他,但他騎的是電單車,我騎的是老馬,怎麼能追得上呢?”

至於第三名競賽者,他也很拼命奔馳。一旦跌倒了,他又趕忙爬起來,忍痛繼續衝刺。滾滾沙塵,炎炎烈日,均無法泯滅他那顆熾熱的心。由於他將成敗決定在自己手中,終於,他奪得了冠軍。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7

大家好!

沃倫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國西部一個叫做奧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家裏最困難的幾年。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投資股票血本無歸,家裏生活非常拮据,為了省下一點咖啡錢,母親甚至不去參加她教堂朋友的聚會。

巴菲特自小就覺得數字是非常有趣的東西,並顯示了超常的數字記憶能力。他能整個下午和小夥伴拉塞爾一起,記錄街道上來來往往的汽車牌照號碼。到了晚上,他們又開始重複自認為有趣的遊戲:拉塞爾在一本大書上讀出一大堆城市名稱,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個報出城市的人口數量。

巴菲特的一個朋友回憶説,5歲時,巴菲特在家外面的過道上擺了個小攤,向過往的人兜售口香糖。後來,他改為在繁華市區賣檸檬汁。

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8

大家好!

有一個故事,説的是一頭驢,揹着兩捆草,餓了,到底放下哪一捆來吃呢?一直猶豫不決,結果餓死了。這個故事有些誇張,但人生很多路口,大家都會在路口上徘徊。做選擇是很難很痛苦的,這邊有誘惑,那邊也有誘惑。到底選擇哪個?我的同學都出國了,我是不是也應該去新東方學習準備考託福?我的發小考公務員了,我是不是也要買書複習了?電視上説有個人國小沒畢業做電商就發財了,我是不是也要到淘寶上開個店鋪?

你今天聽到東邊熱鬧往東跑,明天聽到西邊熱鬧,就掉頭往西邊跑。很多年下來,你就會變成一個沒頭蒼蠅,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疲於奔命,沒有積累。我認為,如果你覺得自己還年輕,那一定要花點時間想一想,不説長了,就是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時間,你到底要想成為怎樣的人?未來十到十五年,你到底最想獲得什麼?這是最重要的。這個東西,你可以説是夢想,也可以説是價值觀。

為什麼?因為你一旦想清楚了,以後你無論做什麼判斷,做什麼選擇,那就簡單多了。有助於實現我夢想的,我就幹。沒幫助,我就放棄。把夢想錨定,短期內不管你遇到什麼誘惑,遭遇什麼困難,都不會左右你判斷和選擇。

在這點上,我很幸運,在困難面前我很少搖擺,經常是一拍腦袋就做決定了。因為我上高中的時候,就想清楚了我這輩子要幹什麼。我不想要進到一個仰人鼻息的單位去,我就夢想着要開個自己的電腦公司編軟件,自己安排生活和命運,而且做好了,很多人都用,這樣很有成就感。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所有的選擇都變得非常簡單。比如我上高中的時候在全國物理競賽上獲過獎,很多大學都願意錄取我,各種專業五花八門。其中一所比較著名的大學,想錄取我上食品工程專業。我父母聽説以後十分高興,他們經歷過吃不飽飯的年代,覺得上了這個專業,以後就不愁吃飯了。但我堅決不同意,因為我對食品不感興趣,我就是想編軟件。當時西安交大也來錄取我,我當時也不知道西安交大是幹什麼的,以為是修鐵路的大學。但西安交大讓我上計算機系,那我就去了,因為符合我的目標。相反,我很多同學根據當時熱門不熱門來選專業,很多人選了國際貿易。這種選擇看起來很聰明,但現在看來,這未必是他們真正想要的,也未必是自己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

你如果説,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年薪50萬。對這樣的目標,我的建議是,目標不能太物質化。太短期、太物質化的目標不能內化成你的夢想。像年薪50萬、100萬這樣的目標,你可能很快就實現了,然後就失去了夢想,沒了目標,跟有些拿到鉅額拆遷款的人一樣,沉溺於賭博,把自己的未來都毀了;或者有的物質化目標很難實現,比如你想成為中國首富,可能你很快就放棄了。我認為,只有這種非利益化的夢想和目標,才能長期激勵一個人不斷地去追求。

我大學畢業時,也面臨着選擇。到底是去南方的某家銀行工作,拿一月3000元的高薪,還是去北京的一家大型電腦公司,拿一月800元的工資?我沒什麼猶豫就選擇了後者,因為只有到電腦公司,才能學習怎麼做軟件,才有機會實現我的夢想。

後來我離開這家電腦公司到互聯網裏去創業,有很多人説:“你太有勇氣了,放棄了高薪和職位。”但是我覺得這不需要什麼勇氣。它已經不適合我了,沒法幫助我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別人認為很珍貴的東西,對我來説是nothing。所以,你的夢想和目標不跟物質掛鈎,物質就不會成為你選擇時的掣肘。

對於高中生來説,誘惑可能是某個看起來前景良好的專業。對於大學生來説,誘惑可能是一份待遇豐厚、人人豔羨的工作。但是隨着你越走越遠,物質的誘惑越來越大,你就更需要夢想這個堅定的羅盤來指引。

當年我要離開雅虎,因為在裏面不能創新,很多好想法實現不了,這種氛圍讓我窒息,讓我忍無可忍。雅虎説,要提前辭職,會扣我3000萬美金。即使放到現在,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很多人替我惋惜,説你再混個一年半載的。我不想混,也最痛恨混。對我來説,自由是最重要的,幹自己想幹的事兒是最重要的。於是,我再一次的創業。於是,有了360。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9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2019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2019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 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牀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説。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10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村國小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學校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伯明罕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説都不算什麼,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裏地到當地的教育部門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説,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後,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前幾年,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字,表格送上去後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後得出的數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後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後數年,他都如法炮製,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着自己填寫的數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麼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於聖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於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於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伯明罕暗自猜測,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後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於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

多年以後,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歷,他説:“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並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並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麼叫形式主義,什麼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不肯放棄的林肯》。

堅持到底的最佳實例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誰從末放棄,那就不必再尋尋覓覓了!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20xx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1820xx年,母親去世;1831年,經商失敗;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末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卧病在牀六個月;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了,失敗了;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 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一一再度落敗;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説。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12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鐘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只見原來屹立在這裏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着一位30多歲的年青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度的刺激,已使他面無血色,渾身不住地顫抖着——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流芳百世的大化學家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5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的助手。燒得焦爛的5具屍體,令人慘不忍睹。

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復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這一連串挫折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祕的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後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大無畏的勇氣往往會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顫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接着,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

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脱挫折。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盪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着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着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

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恆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堅忍不拔。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鉅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為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奮鬥,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極易選擇放棄和退縮,那將一事無成。諾貝爾説:“堅忍不拔的勇氣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衝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竄。僅僅幾分鐘時間,一場慘禍發生了。當驚恐的人們趕到出事現場時,只見原來屹立在這裏的一座工廠已蕩然無存,無情的大火吞沒了一切。火場旁邊,站着一位30多歲的年青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度的刺激,已使他面無血色,渾身不住地顫抖着——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流芳百世的大化學家諾貝爾。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5具屍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的助手。燒得焦爛的5具屍體,令人慘不忍睹。

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卻沒有動搖。

慘案發生後,警察當局立即封鎖了出事現場,並嚴禁諾貝爾恢復自己的工廠。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這一連串挫折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什麼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祕的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後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大無畏的勇氣往往會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顫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經過多次試驗,他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接着,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

一時間,諾貝爾生產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並沒有擺脱挫折。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盪發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着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着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

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恆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堅忍不拔。在奮鬥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鉅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為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奮鬥,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極易選擇放棄和退縮,那將一事無成。諾貝爾説:“堅忍不拔的勇氣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13

大家好!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説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説: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

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蔘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諡他為“勤果”。

謝謝大家!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14

能站在這裏,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謙卑。我從來沒想過這一生中會有機會來到聯合國。非常感謝亞洲協會。

在十二歲的時候,我自己開始學英語,為了什麼,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覺得愛上了這門語言。那時,每天早晨5點我會騎車40分鐘,到杭州的酒店找外國遊客,他們教我英語,我帶他們遊覽城市作為交換。

從此以後,我開始有了個習慣,那就是用我自己的腦子來思考問題,多花幾分鐘。當所有人都説對的時候,等幾分鐘;當所有人都説不的時候,也等幾分鐘,仔細地想一下事情本身。因為當你從一個不同的視角看世界的時候,你也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做事。

今晚,我深深地被所有這些創變者所鼓舞。在聽他們的故事時,我意識到世界上有那麼多事情我可以做,有那麼多事情我能做得更好,有那麼多事情我們能一起來做。今天我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代表所有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小人物、小企業。

1995年離開大學的時候,我告訴校長,自己要做個創業者,做互聯網。他問我:什麼是互聯網?我回答:我也不知道。他聽我説了兩個小時後説,jack,我知道你想有一番作為,我不懂你做的事情。不過如果十年後你想回來,那就回來。我説:好,十年以後,如果我想回來,我會回來的。作為一個老師,你永遠會相信未來。你相信知識會改變人的生活,你相信並希望你的學生比你更優秀。學生是最好的產品。今天我不再是一個老師,但我相信在公司,ceo代表“首席教育官”。因為話很多,同事們不喜歡我。不過,我負責來説,他們負責做。

在我創業的那個年代,在中國做個小企業家非常困難,我花了5個月時間才借到500美元,而公司還是失敗了。那時我沒有機會,我也不知道怎樣運營企業。我去註冊第一家公司時,想取名叫互聯網,註冊辦公室告訴我,不行,字典裏沒有這個詞,你必須換個名字註冊公司。他建議我使用計算機諮詢公司,可是我連計算機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的第一個公司叫做杭州希望計算機諮詢公司,那時很苦,我當時對科技和計算機一無所知。

過去十五年,我常常説自己是一個盲人騎在瞎老虎背上,不過那些騎在馬上的專家都失敗了,我們活了下來。因為我們考慮的是未來,我們相信未來,我們改變自己,我們從不抱怨別人。

我在我的公寓裏告訴團隊,我們必須證明自己,因為如果我們能成功,那中國80%的年輕人就都能夠成功。我們沒有有錢的父親、有權的叔叔,我們沒有從政府拿過一塊錢,沒有從銀行拿過一塊錢,我們從零開始。所以我必須努力工作,不僅是證明我們自己,也是證明我們這代人,證明互聯網的力量。這就是我想和年輕人分享的。

另一個我深深相信的事情是:小就是美。如果沒有幫助小人物,那麼我就用互聯網幫助小人物。跨國公司被華爾街照顧得很好,只有小企業沒有任何人幫助他們。如果我們為他們創造價值,那我們就會成功。我們的哲學是:如果你幫助別人成功,你就會成功。我一直是相信未來的人,相信年輕人,相信創新。

就像祕書長説的,今天的世界麻煩很多,社會上充滿了抱怨。我在20多歲的時候也抱怨。微軟、ibm、思科,他們是大企業而我們是無助的小公司,他們太大了。那時,我們也抱怨過。但是現在我不再抱怨了,因為我們也變成大傢伙之一了。

我想告訴年輕人的是,如果大部分人都在抱怨,那就是機會所在。有些人選擇抱怨,而有些人選擇改變自己,幫助改變別人。機會就在那些被抱怨的地方。我永遠相信這點,我們也是這樣一步步走到今天。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事情,那就是在座的所有人都會被送一件t恤。這是一件特別的阿里巴巴ipo的限量版t恤。所有這些t恤都是小人物製造,我們的小企業們。這是要給小人物,小就是美的,小就有力量。

印在t恤上的是很少人知道的阿里巴巴成功密碼。就像芝麻開門一樣,阿里巴巴也有一個密碼,那就是“夢想要有的,萬一有天實現了呢?”

名人勵志故事演講稿三分鐘 篇1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村國小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學校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為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  伯明罕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説都不算什麼,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裏地到當地的教育部門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説,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後,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  前幾年,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字,表格送上去後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後得出的數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後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後數年,他都如法炮製,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着自己填寫的數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麼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於聖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於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於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  伯明罕暗自猜測,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後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  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於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

多年以後,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歷,他説:“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並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並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麼叫形式主義,什麼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