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大學聯考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三分鐘的時間很短,只能寥寥説幾段話,那麼我們該如何説好這三分鐘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高三大學聯考課前三分鐘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喲。

高三大學聯考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高三大學聯考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篇一:充實?強韌

要想讓靈魂無紛憂,最好的辦法是用美德去佔據它,美德既然充盈人心,邪念又從何隙而入呢?人總想讓自己強韌,不想讓自己受外物的侵擾太深,正因為如果,人們都挺佩服那些不為外物所動的人。古希臘把他們的太陽神置於藍色的山項,“俯瞰眾生擾攘,眉宇間常作香甜夢,不露一絲被擾動的神色”。

人總要有執着處,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這個世界空間是有限的,這樣考慮的多了,那樣考慮的就會少了;善念多了,惡念少了;信念多了,消磨少了;追求多了,無聊少了。這裏面似乎有種奇妙的平衡。想讓自己不受塵囂擾攘,很好辦,只要讓自己的腦袋為另一種更吸引人的東西充滿就行了。而一旦人被充實了,就像塑料袋內充滿了水一樣,怎麼打也打不出痕跡來。於是,人的精神也就變得異常強韌。

這種強韌是極難征服的。譬如説攻城奪寨,這是草莽匹夫也可做得到的,但要控制人的頭腦,非長時間的努力不可。中國歷史上不乏外族統治者,卻幾乎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征服儒家文明。漢文化在千百年來已經充填了無數知識分子的頭腦,“揚州十日”也好,抗日時日本的“奴化教育”也好,都不曾撼動華夏文明的根基。無可奪何之下,異族人也就被漢人同化了。這是中華文化延續千載的奧祕之一。

佛家説,我修養的境界是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然而,和尚們也是讓自己的腦子被佛理充滿罷了,既然還有“佛”又怎能算是空?空虛使人受傷,這是顯然的。世間許多傷感來源於人內心的虛弱,自卑感也來了,失望也來了,以至於渾渾噩噩傷心痛苦麻木墮落,而一旦人補上了空,靈魂變得充實了,傷心事也就難以擾動他了。美國小説家福克納早年混跡情場,情人死了,他放浪形骸,後經安德森指點,他迷上了寫作這一行,生活從此有滋有味。打開心錄之窗,放些陽光進來,讓世界美好充填心靈的空間,豈非人生樂事?神福克納的經歷,或許能説明這一點。

當然,充實不是排外。塞滿腦的如果是些雞零狗碎的東西,強韌也就失去了根基。我們所追求的,只是自身的完善。畢竟,空白的人生太易受傷,老是對付紛擾又讓人太累。還是把目光定格在一種事物上吧,攜一顆充實的心靈,任憑風吹浪打,也能閒庭信步。

[名師推薦理由]

世界不是唯美的,所以我們才會有淚水;世界不是全惡的,所以我們才會有微笑。我們用淚水詮釋蹉跎,用微笑迎接成就。我們構造着一個大同世界,或許並不完美,或許充滿缺憾,但我們終究離不開這賴以生存的母體。人是改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上帝。不管是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還是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世界的命運在人類手中,人類的命運也在人類手中。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糧食問題……總之,世界因人而改變了。世界可以創造人,也一定可以毀滅人。

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善待世人,善待世界。雖然,付出並不代表着回報,但每個人的一份付出加起來就是一個清明的世界。有一句話是這樣説: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蠟,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種莊稼;同樣,要想讓靈魂潔淨,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佔據它。我們將它擴展到世界的範疇裏,就變成了:要想讓世界清明寧靜,惟一的方法就是用愛去佔據靈性的空間,讓醜惡無處容身。

作者從“文化”這個角度立論,由古述今,從中到外,從“執着”到“充實”,層層遞進,論辯力強。這樣一篇高中生的作文,應當説思路都是比較開闊的,是一難的好文章。

高三大學聯考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篇二:因為有你我的人生並不孤單

在我的人生中,總有一個最最知心的妹妹,她比我小三四歲,但是,她的思想是和我一起成長的,她,不止是我年少時的玩伴,更是最知我心的人,我心裏的每一件事情,她都會知道……

故事要從十幾年前開始,那時的我,才三四歲,你剛剛出生不久,我們年齡很相近,很玩得來,所以,你在我家的時間會很長,我們每個月都會有大部分時間在一起玩,那時候,你很粘人,我們也很愛吵架,我們一吵架,兩個人都會在不同的房間裏看電視,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們和好了,好得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我走到哪裏,你就更我走到哪裏,從那時候起,我們就命中註定會成為最知心的姐妹。

我上國小了,那時的你才上幼兒園,每年的暑假和寒假你都住在我家,我們睡在一起,每一天早上睡到很遲才肯起牀,起來後,我們交流着前一天晚上做的是什麼夢,夢到那個那個,看見什麼奇怪的的事情,我們有的時候還會夢到彼此……我上三年級了,你才上一年級,那時候,你每一個週六週日都會來我家,彷彿已經成了一個習慣,一個不能改變的事情,偶爾你沒有來,我們都會覺得很奇怪,你這個星期為什麼沒有來?……每一次,我們都會躺在牀上聊天,聊聊自己的未來,而我們從未想過要分開……

我國小畢業了,那時候,你才上國小三年級,我們還是像以前一樣,經常見面,每個星期的週末我們都會在一起,講着一個星期以來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們互相聽着對方的嘮叨,卻一點都不嫌煩,有些心事,不能和父母講,不是不能講,而是我更加願意相信這個最知心的朋友和姐妹,(寫到這兒,居然不動聲色的流淚了……道的,我脾氣是真的壞麼我自己都不知道了……

每一個人都不瞭解我,只有你知道我內心真實的想法,只有你瞭解我,每一次我和家人鬧矛盾了,你雖然都不講什麼,我也知道你內心的想法……

然而,時間在悄悄的過去,我國中畢業了,在我國中的三年裏,我們見面的次數逐漸減少了,但是,我們之間的感情卻一點都沒有變淡,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一見面,總是習慣了聽彼此嘮叨,聽聽對方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加上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我們遇見了困難,彼此都會給彼此一些建議,該怎麼去做,我們還和小時候一樣,很愛鬧,很愛鬥嘴,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會給彼此鼓勵和安慰,彼此做錯事情了,我們都不會不理對方,等別人都走了,才開始唸叨彼此哪裏哪裏錯了,應該怎麼樣怎樣做……

一直到今天,我國中畢業了,你國小畢業了,我步入高中生活,你邁進了國中的大門,我們又長大了很多,我們兩個人在分開的時候,會變得冷靜,成熟,每當我們“重逢”了,心裏的話匣子就“譁”的一下子打開了,即使我們沒有了話題,也會很安靜,很怕再一次的分開,就是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再見面。

我們之間,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我心裏的話可以很放心的對你説,你也是如此,我們之間有的是十多年的感情和信任,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見面次數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感情不會變淡的原因。

從現在,我可以依稀的看得見以後,我們的感情依然不會變淡,我們還是那個小時候的我們……我們在彼此的面前,永遠不會遺失彼此……

高三大學聯考課前三分鐘演講稿篇三:窩裏的是廢紙還是金子

對於書,我有種莫名的購買慾。我並不是個喜歡逛街的女孩,説的通俗點就是我是一宅女。上街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書店。我喜歡並且很享受把自己泡在書裏的感覺,在這裏我就是一個貪婪的小孩,想要得到比多更多的東西。

爸媽説我不像個女生,沒有女生該有的“特質”。比如,上高中以前我一直是剪短髮,性格大大咧咧的像個男生。這些其實都還好。他們最不能夠忍受的就是我的房間。用他們的話來説就是“那簡直是個狗窩”。狗窩嗎?我倒不覺得狗窩有什麼不好。不是有句很俗的話説“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這説的可是比真金還真。每每聽到我説這句話,他們就會用一種極為不解的眼神盯着我看良久,然後又同時對這我搖頭。看到這樣的畫面我就會特別不給面子的笑出來,真是太有默契了。他們對我這樣的反應表示無奈,有不約而同的搖頭,再歎息。我回給他們的則是更為誇張的笑聲。嘿!你們可別把我的房間想成是那種臭襪子滿地堆積,髒衣服隨處可見的回收站。抗議!本人還是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文明公民好吧!

亂,那是因為我對書的購買慾太強烈了。我的房間不是很大,在擺下一張書桌,一個衣櫃,一張牀後,留給我活動的空間少的可憐。書櫃的入住是一個不太可能的夢。

每次去書店我都特別的矛盾,既興奮又痛苦。興奮就不多作解釋了,痛苦則是因為太難以取捨了。每一本我都愛,每一本我都想買。這種感覺就像是幾個非常優秀的男生站在你的面前,他們都希望跟你在一起,每一個你都喜歡,但是你只能選擇一個。和每個人都在一起這是客觀條件所不允許的。我的客觀條件不允許我將我愛的書都帶回家,所以去書店就變成一種痛苦了。但是,每次上街我的腳就會不自覺的往書店方向移。我站在書店門外時還是個小資產階級,從書店出來時就成了個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光榮,是吧!

我所擁有的書的數目是令人羨慕的。我的窩裏隨處可見的東西沒別的,就是書。書桌上,牀頭邊的凳子上,牀上,地板上……他們在我目之所及的地方,只要我伸出手他們就會被我緊緊地拽到手裏。這種感覺讓我很安心。不過,我不買言情小説,這是原則。原因很簡單,我覺得很奢侈,而且看小説會讓覺得特別的空虛。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爸媽覺得我不可思議。他們看見我買書就會説:“你的課本看懂了?買這麼多的書,對你有多少幫助,現在這些東西對你來説就是廢紙一堆。老是覺得自己行的很,浪費時間來看這些沒用的。”真是太莫名其妙了。我喜歡看書,喜歡買書,這也不行?這也有錯。難道説,除了課本,我不能再看別的。怎麼沒有用?怎麼會沒用?現在到底是為了獲得知識讀書,還是為了考試讀書?我不懂,我真的不懂。

記得有一篇文章叫《分數之外學會感動》。有一位教授在他剛做老師的時候,有一個學生——校刊的主編,校文學社社長。在一次期會考試時,現代文閲讀竟然得了0分。匪夷所思的是,並非答錯了,而是沒有做。

他找他,問為什麼。

學生告訴他,用作題目的那篇文章,他讀完第一遍,就哭了。他當然知道這是在考試,所以,再讀一遍,還是哭,哭到無法思考。他決定先完成後面的試題。直到把作文寫完,回過來讀第三遍,還是哭。於是,他選擇放棄,即便還有足夠的時間。

教授説,後來,交過許多學生,做過無數,做過無數的閲讀。可是,我一直記着有這樣一個學生,有這樣一張臉。

老師教給學生知識,教給我們們閲讀的方法,有經驗的老師還可以傳授給學生所謂的技巧。可是,他們一直忘了讓我們學會感動。一些當老師的自己讀書的時候,常常是感動的,只是,他們們一直忘了讓學生們學會感動。老師們自己讀書的時候,常常是感動的,只是這份感動無關乎考試,無關乎升學,上課的時候,就常常省略了。

我們學生中的一些人,將來會進很好的大學,但是,他們的生命中少了一點温暖。可能那温暖並不一定能讓我們獲得一個好的分數,但我認為,那温暖一定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美好的人。

我的窩裏有能夠給我感動的書,我的窩裏有能夠給我力量的書,我的窩裏有能夠給我温暖的書,我的窩裏有……這些都遠遠比分數更重要不是嗎?這些是廢紙嗎?不,不是,這些是金子甚至這些比金子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