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誠信主題演講稿

誠信是每個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種品質,在我們這個人文社會,不管在哪一個方面,都要講究誠信。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講誠信主題演講稿,歡迎大家閲讀。

講誠信主題演講稿
講誠信主題演講稿篇1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人們普遍讚譽的一種美德。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範,是指人的思想與行動應當一致,誠實無欺,言而有信,表裏如一,説到做到。誠是誠實,誠心誠意;信是信用,遵守諾言。“正心誠意”、“人無信而不立”,這些儒家經典、悠悠古訓在中華大地上源遠流長。

我國明代的大學問家宋濂,自小好學,卻因家境貧寒只得借書自習,為了能保留好書並如期歸還,哪怕是三九寒冬他也會連夜抄記,為了遵守與老師的約定,即使是鵝毛大雪,他也會奔走上路,只因為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

起步於80年代中期的海爾集團,從集體小企業起家,從砸毀第一台冰箱開始,扛起“真誠到永遠”的大旗,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消費者。由弱到強,由強到大,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樹立了光輝的典範,它的成功,也正因為它贏得了人們的信任。

不可否認,在經濟飛速發展、瞬息萬變的大潮中,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堅守精神家園的信念。同樣在我們中學生身上這些情況也有所表現,我們不妨舉幾個例子:有的同學在父母面前信誓旦旦,表示要努力學習,而到了學校則懨懨欲睡、萎靡不振,甚至逃學曠課,拿着父母的血汗錢,打遊戲、泡網吧;有的同學面對老師的勸導,連聲稱是,殊不知心裏卻打着自己的小算盤,課堂上做小動作、説閒話、吃零食,依然故我。

平時學習不用功,考試時抄襲作弊,換取一時的成績;對待同學言行不一、欺騙他人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行為,與一名合格中學生的要求格格不入,與精神文明建設背道而馳,此時我不禁想起了1992年發生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那場“夏令營的較量”,日本人為此放言:你們的下一代又不是我們的對手!

沒有誠信,看似堅實的大道,可能就有陷阱,看似美麗的花朵,可能長滿毒刺;沒有誠信,可能招致“狼來了”的可悲下場;沒有誠信,可能經濟蕭條,國運衰敗。

同學們,“言必信,行必果”,讓我們做一個誠信的人,讓它為你贏得朋友、贏得尊重、贏得成功!

謝謝大家!

講誠信主題演講稿篇2

松柏不會因為幾次雨雪的侵襲而背棄它對大地常青的諾言。江河不會因為幾次乾旱的肆虐而違背它對大海永恆的約定。山川不會因為一點龜裂的傷痕而收回它對草木堅守的承諾。

它們尚且如此,作為“天、地、人”三才之首的人,又該如何呢?

是的,誠信是這個世界擁有的最珍貴的品格,它給了世界一個穩定的依賴,給了人心一方安穩的淨土。

誠信是立業之本。在當今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劑接踵而至的時候,哪家企業能夠信守對顧客負責的諾言,它便贏了一半,在阿里巴巴(微博)公司爆發誠信危機,內在誠信體系崩潰之時,我們期盼的是一個真正能夠一諾千金,一諾千萬金的企業站出來,讓消費者真正放心,讓承諾稱得上是鐵打的承諾!只是這樣的企業,才能真正頂起祖國的脊樑!只是這樣的企業,才能真正地成就一批有誠有信的企業家,而非鑽營牟利的不法分子。

誠信是為人之道。在“吾日三省吾身”之時,言而有信是必審必省的一項,可見其重要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人的第一步,就是“修身”,而“修身”的第一步,當推言而有信了。古人常為對老友的一句承諾而跋涉千里;孔子的弟子們為了他的遺願耗時耗力;就連水泊梁山的綠林好漢,江湖大(微博)盜聚集之處,當頭的就兩個字:“信”和“義”,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為了一句諾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才是中國人對誠信的最好闡釋!

誠信是科學研究的根基。科學研究的第一要素不是精密的儀器,不是成熟的理論,更不是實驗室得到的經費,而是存在於科學工作者腦中的對科學、對真理的承諾,如同醫務工作者從醫前的宣誓,這個承諾同樣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同那些偽學術、假科學相比,布魯諾堅持日心説,被教會關押,迫害長達八年!但也無法改變他對科學和真理的忠誠。如果每個科研工作者都對自己的誓言恪守,誠信地做每次的研究,不弄虛作假,這樣才能創造一個真正高效的科研環境,為祖國做出更具震撼力的貢獻!

我們許諾,所以我們遵從,我們約定,我們信賴,讓我們懷着互誠互信的心態去面對每一件小事,我們必將成功!

因為至誠,所以至成。

講誠信主題演講稿篇3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誠信》誠信是什麼?誠信就是誠實,信用.始終用善感的心靈去認真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

我們需要誠信,我們呼喚誠信,誠信是美麗的,因為它給世界帶來了温暖的陽光;誠信是微小的,它只需要佔據心靈中一個很小的角落,就温暖了人們整個人生;誠信是脆弱的,只要一場暴雨,就足可使它香消玉殞.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讓我們為之擔憂的事情,因為他們失去了誠信,甚至為我們人類帶來災難.納米技術,克隆基因,導彈防禦……這些人類引以為豪的高科技結晶,為我們帶來福祉的同時,又危害着我們人類,因為某些人心中的信念變了質,變造福於人類於狹義的民族甚至個人。

《説文解字》中對於“誠信”一詞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由此可見,“誠信”一詞的本義就是: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騙,反對假冒偽劣,反對弄虛作假。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是出自《論語》裏的一句話。在孔子的思想學説中把“信”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要守信,二是要受人信任。“信則人任也”只有收人信任,辦事才能成功。

孔子把“信”與“忠”並提,認為“信”與“忠”乃是人的基本原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另外,孔子認為“信”體現在治國為政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孔子提出為政者務必要“恭、寬、信、敏、惠。”論語》裏有這樣一則事,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孔子説:“足食,足兵,足信。”意思是人民要有飯吃,軍隊要強大,為政者要講誠信。弟子又問如果要去掉一項,那去掉哪一項 “足兵”。弟子又問,那要是再去掉一項呢 “足食,民無信不立。”可見在孔子的心目中“信”比温飽問題還要重要。

不光儒家思想中把“誠信”看的很重要,法家思想中更是把“信”看作是依法治國的必要條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國主張變法的時候就曾“城門立杆”樹立起“言必行,行必果”的形象,這才使得接下來的變法能順利實施。秦國也因此變得強盛了起來,從眾多諸侯中脱穎而出,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也為後來的秦國“掃六合,平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誠信,社會上有太多的爭議,我認為不是不要誠信,而且誠信是中國社會的稀缺資源,猶如萬古沙漠,早該綠化了.問題是在一個有着幾千年下信上不信,卑信尊不信,賤信貴不信歷史傳統的社會裏,道學家式的空洞的誠信説教即使是沒有愚民之嫌,也必然流於形式.真誠的誠信教育,就不應該把起點放在要不要誠信,而應該放在怎樣建立誠信,使社會多點誠信.因此對於誠信的建立不僅是每一個家庭,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全人類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