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於理想演講稿

【篇一】

高中生關於理想演講稿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了立志讀書,報效祖國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正當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裏鴉雀無聲,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着前排一同學説:“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着胸脯説:“為光耀門楣而讀書!”。魏校長點點頭,又問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説:“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因此,同學們都非常敬佩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説:“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説,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

是呀,我們應該向周恩來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從小就立下遠大的人生目標,然後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堅持不懈,勤奮學習,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才有真正的人生意義!

理想是心中最深處永遠惦記的一件事,也許是出生於和平年代,成長於和平年代,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驗,沒有經歷過腥風血雨的洗禮,沒有經歷過動盪不安的歲月,比起我們的祖輩父輩,我們似乎少了一些遠大的理想,少了一些指點江山的雄心壯志,少了一些大幹一場的豪情氣概。有的人對待讀書帶着濃重的功利色彩,他們認為讀書就是為了獲取高學歷,獲取高學歷就是為了謀求好工作,謀求好工作就是為了拿到令人羨慕的薪金。至於個人的理想抱負,那似乎是不合時宜的問題。

可是,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難道就僅僅在於獲取物質上的滿足嗎?人活着總該有點精神,有點追求,有個理想,有個目標。這個理想不是非得建豐功,立偉業,但應該讓自身價值得到體現和認可。一個人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他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一個人的理想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生命的質量和生活的高度。有了理想和追求才能讓人在黑暗中找到方向,在困頓時擁有動力,在迷茫無措時看清腳下的路。

人作為生命個體,總不可避免有走向消亡的時候,只有精神可以留存。作為即將走向社會的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遠大理想看作自己前進的旗幟,清醒地規劃自己的未來,活出生命的精彩!

【篇二】

落拓不羈的那些年,生命渴望被夢想指引。我茫然過,徘徊過,甚至害怕過,我的理想是什麼?我未來的路又在何處?

兒時的我很愛看書,那時吸引我的是一個個構思獨具匠心的故事,可漸漸長大了我開始喜歡散文,張曉風“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她的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雜的潺潺溪流。席幕容的文章則呈現舒緩的音樂風格而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她的回憶裏是槭樹下的愛情故事。

再後來,我又沉醉於唐詩宋詞裏,那裏有高岑二人落日孤煙的蒼涼悲壯,有千樹萬樹雪如梨花;有李白的情如黃河滔滔,志如星河燦爛,美如清水芙蓉;有杜甫以筆底波瀾,寫天下疾苦;有詞香滿袖的李清照,一抒清新淡雅女兒心;更有瀟瀟灑灑,安然自足的蘇軾,靜聽他筆下江逝水音,自有一種豪邁氣概在心間縈繞……

於是,那文學天地裏的美妙意境一如皎潔的月光漫溢我生命中的那四季風景裏,令我沉醉不知歸路。

我開始了自己的創作,寫隨筆,有時一兩句,有時數百字,雖缺乏文采,但每每翻看自己記錄下的點點滴滴,真情實感就彷彿重新走過四季,走過歲月,看着一個懵懵單純的女孩如何一路走來,一步步向理想邁進。

我喜歡在旅行中收穫靈感,我喜歡坐在寬敞明亮的旅行車中看陽光一方方灑進來,隨着車行流走;我喜歡在夜晚,透過飛機的小窗看城市的閃爍燈光如生命的律動;我喜歡獨自坐在沙灘上看淡遠的海與天交於一線,聽記憶深處的海浪拍打礁石,那些都是我創作的源泉,我努力營造一個屬於我自己的世界,一個靜謐祥和、清新自由的地方。

我想煙花三月下揚州,我想漫步水墨江南,我想孤山踏雨,聽廟宇鐘聲,我想去敦煌感受純粹自然,我想在冬季踏雪尋訪樽運河,我想在夏天躺在芳香馥郁的薰衣草田間,然後在每一個花之夕,月之夜,雪之晨,用筆寫下這世間帶給我的温馨和莫名的感動,依戀如許,思緒漫延。

活過,愛過,寫過,這便是我的理想。

【篇三】

理想,是春天的第一朵鮮花;理想,是夏天的第一束灼陽;理想,是秋天的第一顆果實;理想,是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理想,是沙漠裏的綠洲;理想,是吹響生命的號角......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鳥的理想是藍天,樹木的理想是大地。物尚且如此,何況人乎?縱觀古今中外,凡成大業者,哪一個沒有遠大的理想!是啊!一個人沒有了理想,那麼他的生活就像在大漠中失掉了羅盤,迷失了方向.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理想,那麼就像鳥兒失掉了翅膀,永遠不能飛翔.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理想就像太陽失掉了光輝,永不能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懂了,只有被理想充實的人們才會充滿對生活的愛,才會找到果實累累的金秋,揚起生活的風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類做出貢獻.然而我的理想又在哪裏呢?我曾伸出雙手向蒼天問過,也曾冥思苦想過.直到今天我才恍惚有了答案——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身着白大褂,再病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帶去希望以及戰勝病痛的信心,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聖使命,與疾病相抗衡。在我心目中,他們的職業是偉大而崇高的。

他們無私、無畏、奉獻的精神,令我向往!

説來話長,我想當醫生還有原因呢…20xx年4.5月份的時候,非典病魔肆掠北京城的時候,恐怖的氣氛籠罩在北京上空,不斷有疑似病歷出現,弄得人心惶惶。就在這時,白衣戰士們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奮戰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抗非典前線有這麼一家醫院----小湯山醫院,發生了這麼一場感人的故事:一名醫生,從隔離開始就戰鬥在第一線,大家讓他休息,他總是説:“我已經上了一線這麼長時間了,有了一定的經驗,可以更好的履行我的職責,重新換人又加大了感染源,我在幹一段時間吧?”這位好醫生已數月未跟家裏聯繫,他把對家的思念深深得埋在心底,更加忘我的工作。終於,他被傳染上了非典,因為發現得太晚,已到了危重的關頭,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可這位醫生在隔離區解手記者採訪時,儘管眼裏噙着水,無限留戀這美麗的世界,卻堅定的説:“請把我的遺體交給醫學組織用於解剖,儘早解決非典疫苗,讓更多的病人早日離開醫院,早日回家團圓。”這位醫生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打動了大家,我們為他的殉職而痛苦。他犧牲時才36歲,還那麼年輕,生命對他來説是那麼短,我不由心裏輕輕地説:“好大夫,您走好!”

我一定會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