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學生”演講稿

胡琳琳

“假如我是學生”演講稿

今天陽光燦爛,可我卻被感冒折磨得格外疲憊,整個人無精打采的,心情自然也很糟。在上課鈴聲的催促下無奈地向教室走去,準備佈置學生自習。走進教室我卻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情景——幾乎全部的學生臉上洋溢着期盼的興奮,眼睛盯着教室門口,小手高高舉起,後排有的學生還站了起來。一看到我就更高地舉手,還急切地叫着:“我、我、老師,我......”黑板上整齊地寫着一些多音字、形近字等。原來,學生們都在爭搶今天小組競賽的機會。

瞬間,我的心裏有説不出的慚愧和感動。為自己的偷懶而慚愧,被學生的熱情所感動。在這種感動裏,疲憊和睏倦不知不覺消失的無影無蹤;在這種熱情裏,我走上講台,走進課文,跟學生一起完成了精彩的一課。

課後,我在想,今天的精彩源於我的改變。我也經歷過毫無頭緒的自主學習,經歷過流於形式的小組合作,經歷過死氣沉沉的彙報展示,經歷過啟而不發的感悟點撥,經歷過毫無興趣的評價效果。我也感到束手無策,總是煩躁地責備學生不聽話、不配合。面對責備,學生更加不敢説、不願説。

我茫然無措,只好去書中尋求幫助。《教師專業標準解讀》中的一段話讓我恍然大悟“以人為本才是教學的根本,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經常設想自己是學生會怎樣?教師要做到把時間讓給學生,把空間讓給學生,把角色讓給學生,把精彩讓給學生。”

於是,我開始認真改變,認真去想“假如我是學生”。以前,我總是問學生:“聽清楚了嗎?”現在我會問:“不知道我説明白沒有?”以前,我總是認為學生應該這樣,應該那樣;現在,我總是在想,我這樣做學生會同意嗎?能接受嗎?一開始,學生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同,漸漸地,他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對他們的關注,也開始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有的敢説了,有的想學了......首戰告捷,我再接再勵,開始在小組捆綁式評價上想辦法。當然,無論做什麼,我都不忘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學生”。

首先,我以學生的身份和每位小組長互相學習,教給他們組織學習的順序、分配任務的方法、語言表達的技巧等,讓組長們有了跟老師做朋友的優越感和被老師信任的責任心。然後,我又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制定出符合學生心理的一些競賽規則和評價制度。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好學樂學的興趣。收到一定效果之後,接着再提高要求。讓所有學生都意識到:如果不全員參與、快速學習,就沒有進入競賽的資格;如果不積極交流、大膽表達,就不會產生集體的智慧;如果不開動腦筋、大膽創新,就失去必勝的籌碼......整個過程,我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引導、去參與、去幫助。一段時間之後,就形成了在小組學習時,組長目的明確、組織有序,組員積極參與、服從分配的狀態;加上競賽規則和評價制度的激勵,大多數學生熱情高漲,唯恐落後。

這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收穫,卻帶給我滿心的驚喜和感動。在課改的道路上,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困難,我願意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努力。讓“假如我是學生”的思想時刻伴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