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通用18篇)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通用18篇)

大家早上好!

這個星期四是什麼節日,同學們知道嗎?(中秋節),對,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被認為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現在,我想問問大家:你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嗎?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就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一詞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現,而中秋節的盛行開始於宋朝。為什麼叫“中秋”呢?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稱呼:“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等。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過去,人們在豐收的季節裏,總要大事慶祝一番,慶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豐收的喜悦。中秋時節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中秋節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説,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等。這些無不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人們吟誦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很多,最著名的當然要數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同學們,在這美好的日子裏,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爸爸媽媽。

是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裏,都會思念親人,思念家鄉,掛念着祖國,希望與親人團圓,共享歡樂。在這佳節之際,我倡議每位同學做好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長輩,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諧做能力所及的努力。

第二,好好學習,爭做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及長輩!第三,為那些不能回家辛苦耕耘在講台上的老師道一聲:中秋快樂!

最後我衷心地向忘我工作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勤奮學習的全體同學,向你們的家人和朋友道一聲:中秋快樂!

謝謝大家!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中秋節快到了,大家還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麼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為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為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悦,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説,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説,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藴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説:“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徵着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温和、安定的美感”。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眾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説,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着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於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樑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穫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為創建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3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中秋節吃月餅就像西方人聖誕節吃百果餡餅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圓圓的月餅中通常包有香甜的蓮子餡或是紅豆餡,餡的中央還會加上一個金黃的鹹鴨蛋黃來代表月亮。而月亮正是中秋節慶祝的主題。每年農曆8月15日人們一齊慶祝中秋,據説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亮最圓的。

關於吃月餅這個傳統的來歷有兩個傳説。一個是唐朝的神話故事,説的是當時地球被10個太陽包圍着。有一天10個太陽同時出此刻天空中,巨大的熱量幾乎把地球烤焦了。多虧一位名叫后羿的神箭手射下了9個太陽,地球才被保住。

為了獎勵后羿,王母娘娘賜給后羿一種長生不老藥,可是王母警告他必須正當使用。然而後羿沒有理會王母娘娘的警告,他被名利衝昏了頭腦,變成了一個暴君。

后羿美麗的妻子嫦娥對他的暴行再也不能袖手旁觀,於是她偷走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飛到月亮上逃避后羿的狂怒。從此就有了關於月宮仙子嫦娥,這個月亮上的美麗女人的傳説。

第二個傳説講的是在元朝,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計劃起義來擺脱蒙古族的統治。他們用月餅來傳遞密信。

掰開月餅就能夠找到裏面的密信,起義軍經過這種方式成功的發動了起義,趕走了元朝的統治者。這場起義發生在八月十五之時,於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是中秋節,大家都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麼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為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為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悦,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説,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説,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藴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説:“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徵着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温和、安定的美感”。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眾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

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説,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着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於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樑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5

今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俗話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屆時家家户户都要置辦美酒佳餚,吃月餅、賞月亮,盡享天倫之樂。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有關它的傳説很多,其中有名的嫦娥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

中秋節,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言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節,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總之中秋節習俗很多,形式也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熱愛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中秋節,這是被喻為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中秋節這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這一天天上的太陽分外明亮切特別大、特別圓,所以這一天被視為思念與團圓的好日子,在這團圓的日子裏,願天下父老鄉親閤家團圓、幸福美滿!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6

尊敬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滿月的光芒,在一個又一個的夜晚,悄悄臨近。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上的日子似乎比人間要慢許多,但是,同學們,不要感歎時光的流逝,也不要將時光虛度。每一天本都它的有價值所在,將時光握緊,用分分秒秒來創造充實的時光。

將目光着手書本,而不是漫畫。因為我們已經長大。

將身心專注學習,而不是玩耍。因為我們不再幼小。

時光的虛度,只會使人感到老去得更快;充實的學習,則會讓人領略到成功於欣喜,光陰也不禁放慢了腳步。

多少輪中秋明月在夜裏悄悄流逝,

又有多少圓月,將在不久來臨?

我們步入國中,我們漸漸成熟,我們有了自己的理想,如明月般美好的。但是,我們可以盡情地夢想,又如何去打撈那輪美麗的明月。

“人間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挫折在所難免,面對着失敗,我們不可以被打敗。

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不要悲傷,沒有錯誤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認真分析自己的錯誤,勤勤懇懇,錯誤需要糾正,不能置之不理。

國中的學習離不開錯誤的糾正,這恰如前半月裏的月亮,不斷完美自己,使自己漸漸行往那近乎完美的滿月。中秋將近,同學們或許已經聞到八月桂的濃香,嚐到了月餅的可口。

中秋將近,象徵着圓滿的中秋之月,也將在不久後的夜空照亮。或許沒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豪情, 但是我們可以對自己説“月是圓滿,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 快樂長久存!”

祝大家節日快樂!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7

中秋節又稱月節,最早耒自月亮崇拜--遠古時期,白天靠陽光,夜晚靠月亮,人類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圓,心生敬畏,自然就產生了月亮崇拜。月半時的滿月給人以圓潤豐滿的美感,中秋之夜也成為一年中最美麗的迷人夜晚。宋朝詩人林光朝寫道:“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農曆八月十五成為我國特有的“月亮節”、團圓節”。我國民在月亮下所進行的祭月、拜月、賞月、玩月、跳月等活動,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月亮的崇敬。

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花好月圓人團圓,“團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念義。中國人有很強的家庭倫理觀念。重視家族情誼與血親聯繫,旡倫走到天涯海角也不忘祖,由此形成了和睦.團圓的文化心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們由天上的月圓想到人世間的團圓。“月亮”與“團圓”意義互相契合,中秋滿足了民眾祈望和睦、團圓的文化心裏。

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而月餅又是中秋佳節之貢品,每逢八月十五夜,百姓都拿西瓜、月餅敬老天。現今的月餅種類繁多,什麼“嫦娥奔月”、“銀河月夜”、“三潭印月”等精美之品。月餅文化的內涵:“以月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園兆人之長生。特別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強烈地表達了中秋的團圓意識。 如今對中秋節更為重視,列為重要節日,中秋節的風俗更為盛行,以各種形式,寄託着人們對生活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華民族這一古老中秋文化創世界奇皅。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感恩江海,才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壯;

感恩逆境,方顯嚴寒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幽谷的無畏;

感恩中秋,流露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柔情;

中秋感恩,譜寫慈烏反哺,羔羊跪乳的華彩樂章,

中秋裏説感恩真是一個絕妙的創意,人們説感恩之水從心田流淌;人們説中秋之節源於真情洋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而它確是永恆。

中秋應該是個感恩的季節,而感恩也必當成為月圓之夜的主題。

同學們,朋友們,當我們立足於腳下的同時不要忘記,這是先輩們用血與淚換來的土地,我們不僅繼承了他們的榮譽還有酸楚,滿懷豪情的當不要忘記了我們的責任為祖國的興旺,為民族的自尊,為無能成為歷史,為悲劇不再重演。

對於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感恩需要我們的行動來做最美麗的詮釋,哲人説,昨天的答案來自昨天,而今天的答案還要來自今人。是的,對於現在的我們一切是那麼的新奇,但那都不能使我動搖,因為我知道真正的擁有要實實在在,不務於空想;真正的收穫要踏踏實實,不墜於嵐渺。

感恩需要心的連續,不要只在中秋才撿起失去已久的熱情。感恩同時也需要包容,包容一切的不悦,吸納所有的真情。作到 敞開胸襟 窗含西嶺千秋雪 ;摒除偏見門泊東吳萬里船 。

人是一個有感情的動物,同樣一個沒有感情的人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相信呼喚的總是真情,一個連真情都不懂的人也不配稱之為人。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是有感請的,也存有感恩之心。願我們都能心懷感激,感恩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願懂得感恩的人都能長風破浪,直掛雲帆。

中秋月夜分外圓,感恩情懷永掛心。

杜鵑啼血是感恩春之美麗;

碧荷映日是感恩夏之熱烈;

金玉頷首是感恩秋之饋贈;

寒梅傲雪是感恩冬之煉骨。

總之大自然的萬種風情映射出人性陽光的一面。沐浴在陽光下的我們也必將成為知恩圖報的陽光男女。

最後,希望今天的演講能給大家帶去些許啟迪,這是我最大的欣慰,連祝老師同學在這個尋常中秋愉悦康健、幸福平安。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9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為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家家賞月歡宴,呈現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團圓節哦,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隨着中秋節的即將來臨,我們偉大的祖國建國xx週年國慶節,也接踵而來,更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氣氛,在我們歡慶這雙節之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業上來個雙贏,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造就成祖國有用之材,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0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今天是中秋節,大家都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麼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為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為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悦,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説,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説,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藴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説:“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徵着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温和、安定的美感”。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眾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説,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着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於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樑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穫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為創建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1

今年3月,在國人的一片反對聲中,佳士得拍賣行將從圓明園盜取的兔首、鼠首銅像進行拍賣。華人蔡銘超高價拍下這兩件文物,但事後拒絕付款,造成流拍,引起輿論的一片譁然。有人稱他為民族英雄,有人認為他惡意破壞規則,而我認為,他只是作為一名炎黃子孫,向不合理的規則説了一聲震驚全球的“不”。

眾所周知,兔首、鼠首以及早先的其他生肖銅像,均是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時非法所得。如今,這昔日的強盜不僅沒有原物璧還,還不顧中國人強烈反對進行拍賣,何異於公然銷贓?蔡銘超作為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高價拍下這兩件文物是出於對祖國的熱忱,不願祖國的瑰寶流入他人之手。而事後拒絕付款,則是對不合理的拍賣規則的抗爭。試想,你會花重金從強盜手中贖回自家的寶貝嗎?於個人,這令人義憤填膺;於國家,這辱國辱民族。倘若蔡銘超真的按照所謂的規則向佳士得拍賣行支付相應的款項,那在別人眼中,中國人豈不成了被打了左臉還把右臉湊上前去的任人欺凌的懦夫?所以,在蔡銘超看似無理的行為後面,其實藴涵着成熟的思考與對不合理規則的奮力抗爭。

中國自古便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訓條,延續數千年的封建王朝更是以此禮數、規則作為約束人的條款,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規則都值得不分青紅皂白去遵守,否則,人就成了規則的奴隸。昔有愛國志士為抗爭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殞身不恤,今有蔡銘超高價拍得銅像後拒絕付款,這些行為,究其本質都是對不合理的規則説“不”,都是對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人類社會基本公理的呼喚。看似無理的鬧劇,破壞的是某些人心中所謂的規則,目的卻是建立起真正符合真理的規則,如果説蔡銘超此舉是向佳士得拍賣行及其無理規則的示威,那麼我呼喚更多個蔡銘超照亮那些被不合理規則籠罩的黑暗骯髒的角落!

古往今來,任何一次對不合理規則的抗爭都不是一時的衝動與頭腦發熱,那些看似肆意妄為的不羈後(面)都有理性的思考。李白詠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向渾濁的官場説“不”;蘇軾泛舟赤壁,竹杖芒鞋,硬是以灑脱不羈向坎坷的仕途説“不”;沉鬱的杜子美以“三吏”“三別”辛辣地對“猛於虎”的苛政説“不”……蔡銘超秉承這些力爭,這些不羈,這種精神與豪情,向不合理的規則玩世不恭地大喊一聲“不”!

無關偉大的民族氣節,無關惡意炒作,蔡銘超只是向不合理的規則説了一聲“不”,向真理與公平(發出了)深情的呼喚!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2

人們常説,勞動是偉大的,是光榮的,沒有勞動就沒有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勞動也是辛苦的,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有時還得獻出生命。因此我認為,任何人的勞動成果都應該受到稱讚,任何人的勞動都應該受到尊重。

勞動不僅偉大,而且神聖。從某種意義上説,勞動創造了人類,創造了歷史,創造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幾千年來,中國的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豐富的智慧,辛勤勞作,艱苦奮鬥,創造文明,改造自然,對全人類,對整個世界做出了無比巨大的貢獻。

有耕耘就有收穫,有勞動就有成果。這成果也就是勞動的結晶。任何一種勞動,對人類都有貢獻,所以,任何一種勞動都應該受到尊重,勞動果實應該倍受珍惜。

勞動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做工是勞動,務農是勞動,教書育人是勞動,保護,美化環境也是勞動。當太陽還未升起,人們還在夢鄉的時候,那些被稱為“大地美容師”清潔工人,早已忙碌起來,投入到清掃銜道、剷除垃圾的勞動中去了。當人們呼吸着新鮮空氣走在清潔的馬路上,心情無比舒暢時,他們卻早已悄然隱去。人們應該意識到,是這些“大地美容師”們付出辛勤的勞動,美化了我們的環境和生活。那些建築工人,冒着嚴寒酷暑,將一磚一瓦蓋成大樓。那些雄偉的巨廈樓舍,那整潔的內外牆壁,是多麼壯觀美麗。還有那些雕刻家在公園、路旁用一刀一石雕修飾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所有這一切不都是這些勞動者辛勤勞動的成果嗎?這些用心血、汗水所換來的成果,是理所當然要受到尊重的!

然而,一些人卻恰恰相反。他們隨地吐痰,亂倒亂堆垃圾雜物,在牆上亂寫亂畫,在塑像上亂塗亂抹。這種不尊重別人勞動的行為是不文明、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現。推而廣之,不愛護公共財物,不受惜糧食,不關緊水龍頭,上課不專心聽講,隨便説話……都是不尊重別人勞動的表現。

讓我們不斷提高覺悟,加強修養,養成良好的習慣,愛惜別人的點滴勞動成果,尊重別人的勞動吧!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3

勵志班會班主任發言稿

同學們,下午好!

多少個日子,我們在黑夜裏靜靜守候黎明的到來;多少個日子.我們對已碎的夢想仍難以釋懷;多少個日子,我們面對失敗沒有徘徊。摸爬滾打中,歡笑伴着淚水,我們一路堅持,將成熟和智慧刻進頑強的生命,將執着和堅毅嵌入不屈的靈魂。十多年的求學路,風也走過,雨也走過,我們堅持。十多年沉澱的心路歷程,褪去輕狂和焦灼,我們堅持。生活諒解失敗,卻永遠不能原該放棄;生活承認掛折,卻永遠不會欣賞屈服。今天主持人為我們設置了一道論題:青春不言敗。

歲月記載了我們生活中的美好足跡,春光又催促着我們不可懈怠。十多年的執若追求我們終於迎來了這令人熱情洋溢、熱血澎湃高三生活!大學聯考帶給我們每一個人的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機會。雖然大學聯考不完全決定你們命運,但它可以為你們未來的發展找尋一個更好或更高的起點,因此,我們應當放手一搏,不要讓複雜的自我戰勝了真實的自我。給自己一點壓力,它會回報你十倍的動力;給自己一點信心,它會回報你十倍的微笑;給自己一點追求,它會回報你十倍的欣喜!我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裏,能看到你們最動人的一面,最讓我難忘的一面,最令我激動的一面,最讓你們自己最值得驕傲的一面!

黑板上的大學聯考計時的數字一天天的減少,256天,雖然很短暫,但能創造出新的自我。使命和希望更能激發我們在短暫又漫長的時間裏充滿信心,奮發努力,超越自我,實現理想。再此我為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一、目標:引向成功的燈塔

目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一個人沒有目標,就像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既定的目標,鎖定目標,奮力攀登,像雪域高原上的雄鷹一樣勇敢地去追趕心中的太陽,這樣就一定會取得成功。最終的總體目標,又是由一個個切近的具體目標逐步推進而實現的。因此,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都關係到總體目標的實現。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確立好自己的大學聯考目標和階段性目標。階段性目標具體説來就是:月考,期會考試,期末調考等。同學們要咬定這些目標不放鬆,在不斷的攀升中成長自我,成就自我!

二、信念:鍛造輝煌的一頁

拿破崙説過這樣的一句話:“在我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這是強者的風範,是自信而不自負、自豪而不自大的風範真正的強者不在於稱雄一時,而在於他能自強不息,對設定的目標鍥而不捨、孜孜以求。在此,我要奉勸同學們,我們不要因為過去一時的落伍而氣餒、悲觀,而要敢於奮起直追,勇於書寫精彩。人,活在有氧的環境裏,燃燒是一種氧化,生鏽也是一種氧化。燃燒就能光芒四射,光彩照人!而且後來居上的典型也不勝枚舉。希望你們在這兩百朵天裏充分地燃燒自己!

三、認真:成就夢想的基石

同學們,在大學聯考的最後衝刺階段,在決定人生走向最關鍵的時刻,一定要牢記“認真”二字,不僅課上要認真地聽,練習要認真地練,考試要認真地考,而且地也要認真地掃,被子也要認真地疊。處處認真,認真就會內化為一種力量,一種素質,從而有助於同學們獲得大學聯考的成功,以至將來事業的成功。

四、珍惜: 珍惜每一份真情,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回眸凝視,親人的默默關愛,老師的殷切期盼,同學的聲聲祝福,父母的句句寬慰……他們有的頭髮已花白,皺紋已爬上了眼角,有的正在同我們一起拼殺,奮力前行,這些真情,讓我們在衝刺大學聯考的路上不再孤單,這些真情,是我們疲憊時温暖的港灣,在我們困感時,是直言的勸告,在我們進步時,是真誠的祝福與歡笑。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叫張凌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永不凋零的誠信之花》。

誠信是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誠信是一潭清水,為我們淨化心靈的污垢。

魯迅先生説過:“誠信為人之本也,誠信比金錢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比榮譽更具有時效性。”

是啊,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源源不斷的財富,誠信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

千百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古代曾子以“信”教子的故事被傳為佳話。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可是孩子卻哭着要一起去,曾子的妻子説:“孩子乖,你在家裏等我回來,就殺豬給你吃。”曾子的妻子趕集回來,看見曾子要殺豬,連忙説:“別殺豬,我不過是跟孩子鬧着玩的。”曾子説:“和孩子是不可以説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不管什麼事都跟着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呀!”後來,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説話算數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對孩子失信,那麼家中的豬雖然保住了,但卻會在孩子的純潔心靈上留下不守信的陰影。

同學們,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大家都聽説過《放羊的孩子》這個故事,如果小孩沒有前兩次對大家的欺騙,他的羊會被狼全部吃光嗎?可見,不誠實的結果,最終受傷害的是自己。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放羊娃的教訓,不要再愚蠢地認為在丟失誠信後還可以挽回。所以,我們不管説什麼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將“誠信”時時放在心中,因為,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

同學們,讓我們守住誠信的陣地,讓誠信的種子,在我們的心田中生根,發芽,開花,讓誠信之花永遠絢麗,永遠綻放!

謝謝大家!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5

説起姐姐,我就會想起姐姐罵我時的表情。心裏的怒火就忍不住往上冒。但是今天我看到了姐姐的日記,從姐姐的一個日記本中看到了一篇日記讓我熱淚盈眶。

姐姐日記中是這樣寫的:

今天,我接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這個消息使我一天我都很煩躁,難以平靜。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了,就是感覺好煩,無緣無故地生氣。

今天上午我接到爸爸的電話,他説:“今天可能回不來了,妹妹要做手術,開學你叫爺爺送你去報名。”我説:“被子怎麼弄去啊!”爸爸説:“我叫舅舅或者姨父給你送去。”“哦。”話音剛落,電話掛斷了。電話掛斷後,我心裏怪怪的,這滋味一點兒也不好受。

唉,她這個寒假去了這麼多醫院,一點都不見好轉,早知道要做手術何不早點去合肥醫院?市立醫院居然沒有查出病因,這是怎麼回事呢?妹妹的病可能很重,在醫院裏也吃了不少苦頭,病情不見好轉,要是我是個醫生就好了,我想妙手回春,讓妹妹的病很快好起來。我多麼希望自己能為妹妹解除病痛的折磨,讓災難不要降臨到妹妹頭上……

從上面這段話中,我深刻體會到姐姐的愛。當讀完這篇日記的時候,一股暖流湧上我的心頭,我感動得熱淚盈眶。之前我總是在同學面前説關於姐姐的一些壞話,想到這裏我真是慚愧不已。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理解別人。不要把別人想得那麼壞,其實別人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我發現姐姐和媽媽一樣,“刀子嘴,豆腐心。”我以後要理解姐姐對我的嚴格要求,她是為我好才這麼“兇”。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6

今天,我們班舉行了以“我是班級小主人,爭當可愛小梅花”為主題的班會。我們分別表演了快板、詩歌朗誦、英語兒歌等節目。表演過程中,我們不能吵吵鬧鬧的,要安安靜靜地看別人的表演。通過這次的主題班會,我們加強了主人翁意識,要處處做個有心人,為班級服務,為班級爭光。今天,我們過得很有意義!

通過今天的主題班會活動,我感到同學們人人蔘與,認真表演,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爭當可愛的華理小梅花。今後,我要更積極地參加各項活動,鍛鍊自己的膽量,還要向同學們謙虛學習他們的長處,發揮自己的潛能。

今天,我們班級召開了一個以“我是班級小主人,爭當可愛小梅花”為主題的班會,我班同學都積極地參加。我覺得這樣的班會對我很有幫助,使我感受到了集體的温暖,也讓我更加熱愛這個集體了。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7

當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看到馬路上的車輛來來往往,一派車水馬龍的景象。看到車尾排出的那麼多黑糊糊的氣體。我想:這麼多的車輛,對我們的生活有怎麼樣的危害呢?我帶着疑問問爸爸。爸爸告訴我説:“汽車後面排放的是二氧化碳,它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害,但是路邊有許多的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我們要愛護樹木。”聽了爸爸的話,我鬆了鬆口氣。決定以後要愛護樹木,因為它是我們的朋友。

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有隨地吐痰、有亂扔紙屑、有浪費水的、還有一些養寵物的人,在公共場所讓他們的寶貝隨地大小便。污染了我們生存的環境。

所以,為了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我們都要愛護身邊的環境,看到不文明的現象,要主動去勸阻。還要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節約用水用電,少用空調,多用節能燈。當我們出行時,如果距離近的話,我們可以步行,如果距離遠的話,我們可以乘坐公共汽車或者地鐵。不亂扔垃圾,雜物。

如果人人都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低碳生活,那麼,我們的家園會更美麗更和諧。

中秋節主題班會演講 篇18

縱觀歷史,中華民族凝聚力最強的時期,往往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時期;而中華民族凝聚力降低甚至成為一盤散沙的時候,也往往是國家和民族災難頻仍、受人欺辱的時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曾經使我國在歷史上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而從1840年英國侵略者發動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開始,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當時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侵略過我們,掠奪過我們的財富。堂堂大國,何以受人欺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政府腐-敗無能,使民族凝聚力遭到極大削弱,整個國家成了一盤散沙。這表明,一個國家和民族不管以前如何強大,一旦喪失了民族凝聚力,形不成合力,就必然受制於人,更難以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在當代中國,民族凝聚力是克服困難,加快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每當遇到災難或陷入困難時,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就會從不同的角度聚集起人民羣眾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戰勝災害、克服困難的合力在當今國際社會,民族凝聚力是捍衞國家主權的重要力量,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一個國家有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而沒有民族凝聚力,就形不成合力,就難以在世界上形成強大的競爭力。有了經濟實力,又有國防實力,再加上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就不僅不懼怕任何霸權主義的恐嚇和挑釁,而且能夠增強堅持正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影響力,能夠凝聚起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和堅持正義的人們的力量,推動人類進步事業向前發展。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 集體是教育的工具 。確實,一個優良的班集體積極進取,全面發展,必將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展起着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激勵作用。而要建設一個優秀班集體是非常艱鉅的,關鍵要靠班級的強大的凝聚力作後盾。

每次開學接手新班的時候,心裏總會有一種陌生感和緊張感,但同時也會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我將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重要幫手,他們要在這個班級中學會做人,形成自己的個性,學習豐富的知識,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要想使自己無愧於心,我必須盡力管理好他們,引導好他們,要盡力讓他們心往一處想,盡往一處使,建立一個具有很強凝聚力的集體。

下面我就平時我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加強班級凝聚力,粗略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要想使班級具有很強凝聚力,班主任要以身作則,做得正,行得直,使自己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讓學生尊重你、支持你。班主任每天和學生接觸的最多,所以班主任不只是對他們進行語言教育,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動為他們做出榜樣,使學生耳濡目染。比如,大部分學生都有隨手亂扔廢紙的不良習慣,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的去批評,去指責,也許效果並不是很明顯,但假如班主任能夠彎腰撿起廢紙,送到紙簍,也許會更能教育學生。正所謂 話説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二、要想使班級具有很強凝聚力,一定要有一支優秀的班幹部隊伍。

以上是我演講的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