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通用27篇)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通用27篇)

大家好!

燦爛的陽光綻放你的笑臉,當絲絲微風拂過你的臉頰,同學們你們是否感覺到春天來到了。春天是美好的,我們在這美好春天的校園裏做什麼呢?

當你踏着輕快的步伐走進學校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那些經常手拿掃帚,埋頭辛苦掃地的同學;當你在乾淨、整潔的校園裏漫步徜徉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那些拖拉機車的老爺爺老奶奶的艱辛?我們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應該知道春天的校園是純潔、文明的!

在這麼美麗的校園裏,同學們,你們怎麼可以漠視那盡情飛舞的果皮紙屑,而不伸出雙手?你怎麼忍心讓乾淨的牆壁,留下各種筆跡和串串腳印,還發出幸災樂禍的笑聲呢?你怎麼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劍影、插隊哄搶呢?你怎麼可以揹着師長私自出校門、出家門,全然不顧他們的感受呢?難道你沒有察覺到師長眼神中那一絲擔心、那一屢疲憊。同學們,美麗的校園不僅僅需要每個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舉止呀!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學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同學們,讓我們在秋天寧靜的早晨裏,在十月明媚的陽光下宣誓: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引領文明風氣、創建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使我們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樣充滿希望、充滿活力!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美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以前,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做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説:"不文明行為也,國恥。"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華民族也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美德。在我國曆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説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張良橋頭真誠拜師。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師恩的故事,更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座,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孟德斯鳩曾説: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文明美德。

而我説:在一個偉大的人格中也要有一種前進的階梯,這必須是文明美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們是三年級的文明小使者,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1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她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翻開浩瀚的歷史,既有張良拾靴、孔融讓梨、這樣千古傳頌的典故,也有2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 這樣代代傳承的道理。正是這種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有了“禮儀之邦”的美譽。

2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崇尚文明禮儀,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國小生,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是我們肩負的責任。

3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着一個人的品質與修養,道德與情操。無數事例也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就是要有高尚的美德。

1記得曾讀過這樣一則故事,1959年,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座,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領袖不忘師恩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美談,做出了榜樣。

2作為國小生,我們更應該是文明的先鋒,禮儀的標兵。遇到師長、來賓,主動問好;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能和睦相處,友 1

好合作。在家裏,孝敬、體貼父母,尊敬長輩。

3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1讓我們把文明帶進校園吧。學校是我們的家。

2讓飄揚在風中的紙屑和校園告別吧,讓沉睡在地上的痰跡和馬路告別吧,讓陳列在牆上的塗痕和教室告別吧。

3讓我們用細心的呵護喚起學校的整潔和美麗吧,讓“請、謝謝、對不起”響遍整個校園。

昨天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將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文明的小使者,文明傳遞,心心相傳,用自己的行動,來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讓文明的畫卷佈滿整個校園吧!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4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種執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絃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説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5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美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以前,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做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説:“不文明行為也,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 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華民族也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美德。在我國曆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説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張良橋頭真誠拜師。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師恩的故事,更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座,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孟德斯鳩曾説: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文明美德。

而我説:在一個偉大的人格中也要有一種前進的階梯,這必須是文明美德!

二 年 六 班

周 心 怡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美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那麼這樣的人,是無法具備文明與美德的。因為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而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文明,美德,他們都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中體現出來的。不需要偉大的人去做,也不需要大家去做大事,只要可以將自己身邊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並且也樂意去做,那,便是一個擁有文明美德的人。

有人曾説: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文明美德。 而我説:在一個偉大的人格中也要有一種前進的階梯,這必須是文明美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7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傳承文明、講究美德的民族,千百年來燦爛的文化和文明美德之風傳承至今,使我國擁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美德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培養和完善的。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傾心澆灌它,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培養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開花、結果。

那麼,什麼是文明美德呢?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它是遇見他人時的點頭;是看見垃圾時的彎腰;是路上行走時的停步;是公共汽車上的讓座;是看到有人破壞環境時的提醒;是一方有難時熱情慷慨伸手和濃濃的愛心;是脣齒間磞出的那聲親切的“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它雖處處可見,但又是不可缺少的。

“養成良好習慣,爭做文明學生”。這是山格中心國小全體學生牢記於心的行為準則。打從我第一天跨入這所學校的大門,敬愛的老師告訴我們的第一句話就是:“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山格中心國小的一名國小生啦,我們要學會講文明、懂禮貌。人人養成良好習慣,人人爭當文明學生”從此,文明美德的種子就深深根植於我們心中。我們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積極主動幫助長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謙讓、互幫互助蔚然成風。記得“吳瓊玫助孤基金會”成立的那一天起,我們全校學生自覺堅持每天少花零用錢,為助孤活動多獻自己一份愛心。學校的“學雷鋒志願者”團隊從創建至今,隊伍不斷壯大,節假日裏,志願者們為軍屬老人噓寒問暖,捶背端茶、拆洗被褥;課餘時間志願者們到公園、街道清理垃圾,打掃衞生……提起這支隊伍,提起山格中心國小的學生,山格鎮人民無不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讚。

同學們,文明美德是一盞燈,指引着我們向前走去;文明美德是一瓶聖水,淨化着我們的心靈。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我們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完。讓我們大家一起擁抱文明,一起與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相信我們的校園一定會綻放出美麗的美德, 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沏一杯清茶,讓茶香伴着書香溢滿書房,

靜靜的坐在椅子上,捧着書,細細體會那四個字——文明美德。

大家或許要問,什麼是文明美德?從大的方面講,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一種進步,是思想的科學,行為的端正,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高。

但在當今社會,大多數人評價人的標準在其外表,而不在其內心。豈不知,美者未必德,不美者未必不德。

其實,文明美德是從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先敲門,坐公交車主動排隊,並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團結同學,互相謙讓,愛護公物,遵守交通規則,寬容他人,善待他人……文明美德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粒種子,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他就會在你心中生根,發芽。這些雖然微不足道,但它卻是我們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是金錢買不到的。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儀,你就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你失去了做人的根本!社會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文明美德之上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個人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國小生美德,具備中華民族的美德。讓美德之花伴我們成長!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擁抱文明美德,手拉手,一起成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9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順城街國小的.石佳欣。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她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只是掛在了嘴上。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 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我們即使擁有了高深的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 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國小生,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是我們肩負的責任。

當“文明禮儀伴我成長”的活動伴着新學年啟動時,文明之風如清風般吹遍了我們的校園。為了讓我們真正做到知禮懂禮,為了把文明的種子播撒在我們每個孩子的心裏,每星期一的升旗活動,老師都會讓小主持人開展有關“文明禮儀”的活動。我們聽文明美德的故事,我們朗誦文明美德詩歌,我們進行掃墓和學雷鋒實踐活動…文明美德漸漸在我們心中滋長…

看, 每天清晨,同學們沐浴着和煦的陽光,自覺主動地排成一列走進校園,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升旗開始了,同學們在操場上莊嚴肅立,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凝視着國旗的徐徐升起。樓道里,貼着“靜、淨、敬”三個大字,同學們也嚴格遵守。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再樓道里追跑打鬧,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聽,紅領巾廣播又開始了,從弟子規,到學習雷鋒好榜樣,再到感恩社會在行動,從讓我們揚帆啟航的校歌到雄壯有力的紅歌,都時時刻刻激勵我們學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

我們的班級也發生了變化,在教室裏滿地亂跑的人少了,在教室裏靜靜看圖書的人多了。上課時心不在焉的人少了,專心聽講的人多了。在這良好的環境裏好多人得到了很好的薰陶,變得尊敬師長了,變得團結友愛了,變得愛護環境了,變得積極上進了…當地上有一張爛紙時不管有沒有沒人,我都自覺拾起來,因為我已覺得講文明已成為一種風尚,換上誰都會這樣做的。

讓我們把文明帶進校園吧。學校是我們的家,這個家的整潔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來創造,這個家的美麗需要我們每個人來維護。讓飄揚在風中的紙屑和校園告別吧,讓我們用細心的呵護喚起學校的整潔和美麗吧。讓“請”、“謝謝”、“對不起”響遍整個校園。

昨天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將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文明的小使者,文明傳遞,心心相傳,用自己的行動,來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讓文明的畫卷佈滿整個校園吧!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新世紀、新時代的文明之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與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而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0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美德,是作為一個人必須擁有的,你要別人對你文明,首先你就得懂得文明,懂得美德,我們就從美德説起吧!什麼是美德?微笑是一種美德,尤今曾説:“笑是無言的禮貌,一個微笑,使你贏得整個世界。”養成好習慣是一種美德,陳鶴琴説:“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不好,終生受累。”保護環境也是一種美德,雨果曾説:“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傳承文明,踐行美德。一定有許多故事,今天我就講幾個吧!

第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是良好文明美德的體現麼?

第二個故事:在秦朝,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一向誠實守信,從不出爾反爾,答應別人的事,從沒有做了一半就放棄……人們就説:“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於是,就有一諾千金這個詞了。

文明,與美德同行;美德,與文明共創。一個有文明地方就有美德;一個有美德地方就有文明!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道路已經鋪好,我們要頑強的走下去。首先我們要具備國小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牽手美德,結伴同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1

文明的核心是愛與美。愛包括博愛、關愛、大愛;美包括思想美和行為美。與文明生生相息的,便是所謂的美德。但在我看來,文明與美德實際上是一體的。一個民族的文明與美德是展現在該民族每個人的身上的。作為華夏民族的子女,我們更應好好彰顯本民族的文化精神,養成文明習慣,培養美德,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品德、有修養、有情操的人。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其中就出現出眾多有品德、有修養、有情操的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等等。他們的人生因講文明,行美德而得以充實,放出光芒。實而,講文明,行美德是他們愛祖國的體現。由於愛國,所以處處為國服務,為國着想。他們時時以一個好人民的標準要求自己,因此遭到後人的尊敬。

然而要成為一個好人民,當今社會的好公民,我們應先“知書”,認真學習先進文化,繼而便要做到“達禮”,由於有時候憑禮節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高低及文明程度。或許有人會問:“為甚麼是要先知書,後達禮?”我想,最好的回答便是總理所説過的一句話:“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地,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氣力,影響一個國家的前程和命運。”一個人的修養指的是一個人的氣質和一個人舉手投足是否是合乎環境。然而不同環境下,禮節也很重要,如,在中國這一文明古國中,與人家交談時,表情要自然,若需中途停止談話,則應先招呼後離開;與人握手時,應目視對方,要依照“尊者為先”的原則;待客時,應熱情接待,送客時也應送客人出家門並向其作別等等。

可見,文明不只限於公共場合中要有良好的行為舉止,私人生活中也應如此。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應以一個好公民,好人民,好學生的準則要求自己。就如少年黃柯一般,自知生命不久矣,還要與父親走遍中國,感謝恩人,死前,還積極要求貢獻眼角膜。同為青少年的我們,應以黃柯為榜樣。講文明,行美德,樹新風,陽光少年你我他。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上午好!

人最基本的素質是講文明,懂禮儀!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每個有尊嚴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值得別人尊重,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就要學會尊重他人。事實上,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他必定是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回顧燦爛歷史長河,我們曾擁有的驕傲是“講文明,懂禮儀”,它締造了享譽千年的“禮儀之邦”。今天我們積極倡導文明禮儀,這是對歷史的回顧,是對文化的感悟,更是對現實的反思。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價值觀呈現多元發展的今天,我們沒有理由將我們高貴的尊嚴和優良的傳統束之高閣,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在我們的血液裏,浸染着的、流淌着的是“講文明,懂禮儀”的擁有幾千年文明的民族精華。

文明是一種認識,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文化,文明是在內心不斷生成、積累而又外顯於形的,伴隨着社會進步發展的規範,它存在於我們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每個人的儀容儀表和行為習慣都是它最具體的表現。本學期開學以來,我們感受到了校園的優美、整潔,每處細節都煥發着文明的光輝。同學們文明的行為習慣、整潔健康的儀容儀表、高雅向上的情感追求,共同營造出了良好、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學習氣氛。許多的事實和現象讓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絕大多數同學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有品質的人,守規範、懂禮儀、講文明的人,這是我校優良校風和優美校容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稱道的地方。當然我們也不能 因此漠視和縱容在身邊發生和存在着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和不文明現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教學樓走廊追逐打鬧、大聲喧譁;有的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有的同學戴首飾、染頭髮、男同學留長髮;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還在課堂裏吃零食……。這些不良習氣損壞了學校的形象,也自己降低了自己的素質,與文明漸行漸遠!

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更能外塑形象,學校作為培育文明的場所,社會文明的窗口,更要求我們全體同學學文明,用禮儀。希望我們全體同學能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從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做起:着裝得體、不求時尚;説話文明、舉止大方;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尊重師長、學會關愛;遵守交通、不闖紅燈;講究衞生,不扔紙屑等等……。

同學們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成長,影響着我們將來的發展。一個不講文明的人,一個低級趣味庸俗的人,一個放鬆了自身思想品質培養的人,一個迷失了文明和道德標杆的人,那一定是現在最需要我們去幫助的人。因為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

同學們,你們既是校園文明的創造者,更是校園文明的受益者。 校園文明建設是一個工程,一項事業;同時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從現在做起!讓文明禮儀不再是純粹的理念,而是每個同學的自覺言行!讓文明禮儀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自我內化的一種快樂! 讓我們攜起手,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而努力,讓文明禮儀永伴我行。( 勵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國小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她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翻開浩瀚的歷史,既有張良拾靴、孔融讓梨、程門立雪這樣千古傳頌的典故,也有“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代代傳承的道理。正是這種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有了“禮儀之邦”的美譽。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崇尚文明禮儀,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國小生,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是我們肩負的責任。

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着一個人的品質與修養,道德與情操。無數事例也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就是要有高尚的美德。

記得曾讀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列寧正要下樓,在狹窄的樓梯上,碰見一個正端水上樓的女工。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列寧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你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吧1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了樓,他才下樓。也正是由於列寧的良好品質和高尚道德,讓他成為了一代偉人。

作為國小生,更應該是文明的先鋒,禮儀的標兵。看,在馬路邊,

人們都自覺遵守信號燈;看,在公交車上,人們紛紛給老人、孕婦讓座;看,在校園裏,一位小同學摔倒了,大同學就主動跑過去,扶起他——到處洋溢着文明禮儀的氣息。

文明,懂禮貌的現象雖然隨處可見,但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某些不文明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總能見到與我們的美麗校園不和諧的紙屑、食品袋,糖紙隨處亂扔,甚至有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有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裏、宿舍裏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還有部分同學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這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出一種文明的缺失。“小而不為,老來何為?”作為學生,除去學習,學會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課。文明禮貌就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其實,文明禮儀就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讓我們把文明帶進校園吧。學校是我們的家,這個家的整潔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來創造, 這個家的美麗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來維護。讓飄揚在風中的紙屑和校園告別吧,讓沉睡在地上的痰跡和馬路告別吧,讓陳列在牆上的塗痕和教室告別吧,讓我們用細心的呵護

喚起學校的整潔和美麗吧,讓“請、謝謝、對不起”響遍整個校園。

昨天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將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做文明的小使者,文明傳遞,心心相傳,用自己的行動,來塑造更清新的天空,讓文明的畫卷佈滿整個校園吧!

講文明,與美德同行;美德,與文明共創。一個有文明的地方就有美德;一個有美德的地方就有文明!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新世紀、新時代的文明美德之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與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文明禮儀 從我做起》。

非常高興我們又相聚在這美好的早晨。首先帶給大家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着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 不小心,手中的餅乾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説: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裏去。説着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 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乾。就是這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 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有了答案。

文明由細節構成。她在課堂上表現為:坐姿端正、桌椅對齊、凝神聽講、舉手發言;她在課間表現為: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 屑、不打架鬧事,上下樓梯靠右行;不踐踏綠草,不採摘鮮花、不留下雜物、不追逐打鬧,見了老師主動問好,要玩耍到操場上。 在路隊集會表現為:集合快靜齊,踏步有精神,誦讀聲宏亮,有序回教室,途中不喧譁。在個人衞生方面表現為:衣服勤換洗,個 人衞生好,不吃零食,雜物不亂拋。它在社會中表現為:公交車上主動讓座,接人待物禮貌周到。它表現在一聲真誠的“謝謝”, 一句真心的“對不起”,還有每日的“您早、你好、再見”之中。

説文明話,做文明事,但要真正做好,持之以恆,卻不容易。反思我們同學們的所作所為,離文明還有一段距離。

教室裏,同學們晚上辛勤掃乾淨的地面,在你隨手舞動之間,乾淨清爽的教室裏有了亂丟的紙屑,這難道是文明?

走廊裏,當你碰到老師後還當作沒看見依然昂頭挺胸,與老師擦肩而過,這難道是文明?

操場上,因為和同學間一點小小的摩擦就與同學發生爭執,出口髒話,甚至有時還動用暴力的手段,一個不小心就傷了同學或 自己,這難道是文明?還有許多同學在樓道內高場喧譁,打鬧。

請記住,我們已是一名受過教育的學生,如果我們連身邊講文明的小事都做不到,那麼我們註定是失敗的人。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 ,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同學們,你們是學校的主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 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爭做文明學生!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5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種執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絃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説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6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美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以前,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做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説:"不文明行為也,國恥。"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華民族也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美德。在我國曆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説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張良橋頭真誠拜師。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師恩的故事,更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座,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孟德斯鳩曾説: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文明美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7

美德,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就像一個火紅的太陽温暖着我們的心靈,就像一道道美麗的風景令我們難忘,而它更像黑暗中的一盞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向。美德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善行,但它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快樂。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又是否做到文明美德了呢?

放學的路上,我總是看到一些同學們拿着木棍使勁敲打花草樹木。公園中,我又總是看見人們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啊!能做到文明·美德的人真是寥寥無幾呀!其實,只要你願意,要做到文明美德就易如反掌了。在公園,街道,順手撿起一個垃圾袋,一片紙屑,將它扔進垃圾箱,文明美德,你做到了,公交車上,起身把座位讓給老人,文明美德,你又做到了。

雖然想要做到文明美德非常簡單,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正是因為做到的人少,所以,我們中國人的素質在外國人眼裏降低了不少。

記得去年,我還在雲南盈江時,那裏不斷髮生地震。3月10日這天,發生了一次6·1級大地震,有些人受了傷,有些人遇難了,倖存下來的人們嚇得膽戰心驚,都不敢到房子裏去,怕房屋倒塌,所以更不敢到房子裏去燒飯吃。但沒過多久就有一些離災區周邊較遠的農村老百姓在家中煮了許許多多的飯菜,再用車送到災區來給人們吃,卻不收一分錢!伸出了他們的援助之手,獻出了他們無私的愛!

瞧,他們給我們建立了多好的一個榜樣呀!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愛,讓文明美德永在我們心間!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文明是一種嚴格律己、尊重他人的行為規範,美德則是美好、優良的品格,文明美德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更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注重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話語,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合成美德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兄弟姐妹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精神,成為文明美德的佳話。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更要學會互相謙讓、禮貌待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

下面就是發生在我身上,讓我有切身體會的一件真實事例。

早春的一個清晨,我乘公交車去上學。寒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好不容易擠上一輛公交車,車上人貼着人,氣都喘不過來。“小朋友,你來坐這兒吧!”一位叔叔親切的對我説。我客氣的説:“謝謝叔叔,不用了。”叔叔很堅定地説:“你揹着書包不容易站穩,你來坐吧,我站着就行。”説完,給了我一個微笑,他的微笑讓我在這個冰冷的冬天感到無比的温暖,我説了聲謝謝後就坐了下來。車到了下一站,上來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就在公交車開動的瞬間,老奶奶打了一個踉蹌,差點兒摔倒。我想:剛才那位叔叔把座位讓給了我,我也應該像那位叔叔一樣把我的座位讓給老奶奶。於是,我站起來對老奶奶説:“奶奶您坐吧。”奶奶説:“你真乖,謝謝你。”

在這件事中,叔叔起到了表率作用,我從中也學會了謙讓、互助和尊敬老人。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民族禮儀等。

如今,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生活也越來越富裕,有些人出現了一些不拘小節的行為,街道上亂穿馬路;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大喊大叫;乘公交車時你推我擠……這些行為讓人們覺得文明美德已漸漸離我們遠去。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對這些不文明的行為説不!要充分認識到:一個人如果缺少了文明美德,就等於缺少了左膀右臂,無論他的學習再優秀,事業再成功也不會令人欣賞。

作為新世紀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讓文明美德伴我們健康成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1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參加《文明美德 伴我成長》的演講,我的心情格外激動,能夠暢談個人的真實體會,説出心聲,我感到熱血沸騰,激情迸發。 因為我由衷的感到:

我很慶幸,生長在古老文明古國---中國,汲取祖先留下的豐富文化典籍營養,孔融讓梨讓我學會了謙讓;車胤映雪激勵我更加勤奮好學;程門立雪的楊時,他持之以恆的求學精神讓我為之動容;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言的季布,他的誠實品格讓我受益非淺,在這些知識的滋潤下,我茁壯成長!

我很幸運,乘着改革之風,進入新時代,在這個國泰民安的大好環境中,國家對教育倍加重視,我們的學習環境更加優越,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老師的精心培育下,我在學校大家庭中幸福地學習生活!

我很驕傲,偉大的先人,創造出了許多引領世界的科學技術,從四大發明到渾天儀,從《九章算術》到圓周率,從夏曆到《授時歷》,從《齊民要術》到《天工開物》,無一不證明了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顯示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今天新的征途中,國人再接再勵,中華民族再次煥發出強勁的活力,神舟七號的成功出艙,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的技術,第29屆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中華文明再次得到世界的認可,汶川地震後,所有中華兒女奉獻愛心,大愛無疆的精神感動世界!

同時我又感到肩負重任,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有責任有義務將中華文明美德傳承下去,發揚下去。

我決定,從現在做起,做到舉止得體,語言文明,行為規範,態度誠懇,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樹立優秀的國小生形象。

我決心,從現在努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持之以恆,改掉陋習,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努力,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0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校園》。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陽春三月,春意濃濃、生機勃勃,意味着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那麼怎樣才能使國小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裏呢?

我們國小生要着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於“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着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衞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説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在3月這個文明禮貌月,全中國都瀰漫着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於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孝親敬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讓中華美德伴我成長》!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閒得無聊,隨手拿起一本《中華美德頌》看起來,很快,就被書裏的故事吸引了。特別是孟佩傑姐姐的故事,讓我熱淚盈眶。

她5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不得不把她送給別人撫養。更不幸的事發生在他八歲那年,疼愛她的養母突然生病癱瘓,生活不能自理,不堪重負的養父選擇了離開,留下年幼的她和癱瘓在牀的養母。面對困境,孟佩傑姐姐用她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顧養母的重擔。每天,她早早起牀做飯,給養母穿衣、刷牙、洗臉、換尿布、喂早飯,然後再匆匆忙忙去上學。放學回家後,又幫養母擦身、敷藥、按摩。讀到這裏,我情不自禁的想到我和我的朋友們,同齡的我們這時還在父母懷裏撒嬌,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呢。

正當我看得入迷,突然傳來“噼噼啪啪”摔東西的聲音,吵架聲,小孩子的哭聲,原來鄰居阿姨和婆婆又吵架了。唉,我,一個小孩子尚且知道要尊敬、孝順長輩,她,一個大人怎麼就不明白呢?他們家常常是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有一次,我甚至聽到鄰居婆婆傷心地哭聲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希望每個人牢記於心,讓孝親敬老這種傳統美德伴隨我們成長!讓我們用我們這寸草之心,孝敬、回報我們的父輩吧!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2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美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以前,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做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説:"不文明行為也,國恥。"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華民族也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美德。在我國曆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説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張良橋頭真誠拜師。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師恩的故事,更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座,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孟德斯鳩曾説: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文明美德。

而我説:在一個偉大的人格中也要有一種前進的階梯,這必須是文明美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3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許多燦爛的文化歷史和傳統美德,文明是其中之一。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得以促進人際交往更加和諧的道德規範之一,是架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樑。 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用水平之上。一個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 進中學將近一年了,我明白了,文明是一種與人溝通的最好工具,文明要做到與人文明交往,語言文明,行為文明。在家是個文明的孩子,在校是個文明的學生,在社會是個文明的好公民。在學校中,隨處可見的塑料袋,飲料瓶等這些破壞環境的垃圾,而丟棄的人就缺少文明,主動與同學打招呼是文明,願意幫助別人是文明,不説髒話是文明,不打人,不違反紀律是文明。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的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人邁出文明的一小步,社會將邁出文明的一大步。文明是一種力量,好像奧運火炬手傳遞一樣,經過沒人的手中,都能匯聚、釋放所有人的熱情。 做文明人就要從身邊的事做起,從自己做起,這樣就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美麗或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

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説到文明美德,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1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

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矗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説,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個甜美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讚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二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以前,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報道,説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數都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做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説:"不文明行為也,國恥。"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肩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什麼用呢?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華民族也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美德。在我國曆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説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張良橋頭真誠拜師。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師恩的故事,更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座,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孟德斯鳩曾説: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文明美德。

而我説:在一個偉大的人格中也要有一種前進的階梯,這必須是文明美德!

謝謝大家!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5

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華兒女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有責任和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並讓它熠熠生輝,發揚光大,讓這些文明美德伴隨我們成長。

唐朝詩人張九齡曾經説過: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有信與義。這説明了誠信的重要性,在社會上人人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給予一個人最大的考驗。記得媽媽從小就要求我要做到六個字:正直、善良、誠實,這六個字在我的心裏深深地紮下了根。關於誠信的故事有很多,最感人的是一位被稱為“誠信老爹”的吳乃宜,他是一位77歲的老人,在失去三個兒子負債累累的情況下,他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做人要講信用,是我兒子的欠條我都認。”就這樣他幫兒子們還了幾十萬元的債務。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在金錢和誠信面前,誠信更重要。在我們的同學們中間也是這樣,凡是講誠信的同學都會受到同學們的愛戴和尊敬。

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每扔一片垃圾,就是對合格這個詞的羞辱,所以,每一片垃圾的背後,都有一個公德心淡薄的人。我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就要遵守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違反社會規則等,這樣,我們的城市環境才會更加美麗,社會才會更加安定和諧。敬愛的周總理總是時時處處帶頭遵紀守法,有一次,他的司機違反了交通規則,交警批評了司機,同車的幹部想制止,周總理説:“交通規則是政府頒佈的,總理不遵守,就是帶頭破壞制度。”總理都能如此,何況是我們普通人。今年我們制定了新班規,我們都應該遵守才行。我們不但要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我們還要做合格的世界公民。

勤儉節約不浪費這個話題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可是有人還是不斷的浪費,大概是我們的生活條件太好,不在乎那一元錢、十元錢,可是就算掙再多的錢,如果不懂節儉總有一天會花光的。20xx年6月1日,在甘肅地震災區視察工作時,完全可以吃豐盛的飯菜,可是他卻沒有,他吃的午飯竟然是一碗米飯和一碗菜湯,還不如戰士的飯菜豐盛。我一開始不理解,胡為什麼這樣做,通過學習終於明白了,他要與災區人民同甘苦,災民們吃的就是這樣的飯,他也絕對不能奢侈浪費。胡還用一句明朝的薛瑄説過的話來告誡大家: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勤儉節約要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在家裏洗完菜的水可以洗手和澆花,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拖地和沖廁所,晚上睡覺前關掉所有插座,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就可以達到節水、節電、節約能源的效果,這是我們家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的,保護環境、低碳生活,我們責無旁貸。

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熱愛祖國,做祖國的好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愛學習、愛勞動,尊敬師長,微笑面對生活,在世界的東方樹立起我們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中國青少年兒童的良好形象。文明美德是內心品質的體現,國民素質的提高要從少年兒童抓起。我們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如果我們都能成為品學兼優的人,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記住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説》: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吧,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我們這一代青少年一定要珍惜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自強不息,頑強奮進,讓文明美德伴我們健康快樂成長。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6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它,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它,就是---文明

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零食袋,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曾經,我在書本上看過一幅漫畫,畫面上有個候車處,上面寫着母子上車處,但裏面卻赫然站着四個大男人,而一個抱着孩子的婦女只能眼看着這不文明的行為發生在她的身邊兒無可奈何。

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藴含着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於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説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準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四點:①謙虛禮讓②談吐文明③舉止端莊④講究衞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也不愧為“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公民道德的好壞,體現着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着一個民族事業的興衰。一個人的言行,往往表現出個人素質的高低,進而影響整個集體的總體素質狀況。一個公民是否愛護公共設施,從小處講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一個學校校風的好壞;從大處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質的高低。我國頒佈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了“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

要內容的社會公德。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都應該按這個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着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着創造精神文明的神聖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心中牢記文明禮貌。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學生 篇27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她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翻開浩瀚的歷史,既有張良拾靴、孔融讓梨、程門立雪這樣千古傳頌的典故,也有“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代代傳承的道理。正是這種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有了“禮儀之邦”的美譽。

我們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着一個人的品質與修養,道德與情操。無數事例也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就是要有高尚的美德。

文明,懂禮貌的現象雖然隨處可見,但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某些不文明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總能見到與我們的美麗校園不和諧的紙屑、食品袋,糖紙隨處亂扔,甚至有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有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裏、宿走廊裏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還有部分同學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甚至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這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出一種文明的缺失。“小而不為,老來何為?”作為學生,除去學習,學會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課。文明禮貌就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文明就像一陣風,輕輕地吹走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文明更像一堵牆,擋住 罵人的嘴打人的手;文明還是一個垃圾桶,把一切危害健康、污染環境的陋習通 通掃除,是啊,文明就是一個天使,她飛到哪,就會把幸福、快樂、平安傳播到 哪。 同學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讓我們共同努力,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從現在做起,告別不良習慣,爭做“文明好少年”,讓一切疾病遠離我們,讓我們 擁有更加文明、衞生、健康的生活,讓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美麗。 最後,讓我們攜起手來,帶上文明之花,活躍在校園裏,讓我們做一個文明美德的中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