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道德行為規範演講稿(精選5篇)

學生道德行為規範演講稿 篇1

紅領巾,胸前飄,國小生進學校。從小養成好習慣,行為規範記心間。校內走路要輕巧,上下樓梯向右靠,課間休息不奔跑,走廊過道不跑鬧。

中學生道德行為規範演講稿(精選5篇)

普通話要説好,禮貌語言要用好。進出家門打招呼,見到師長問聲好。

集合出操靜齊快,行走有序隊整齊。每天兩操要做好,身體健康很重要。衞生區,勤清掃,地面整潔無紙屑, 黑板乾淨桌面淨,桌凳整齊不亂移。

上課鈴響進教室,學習用品擺放齊。靜坐端正專心聽,踴躍發言多動腦。良好習慣哪裏來?全靠平時要求高,學得好,做得到。身體健康素質高。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西三國小三年二班的學生張欣建,我演講的題目是《規範相伴 陽光成長》,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和共享,謝謝!孔子説:“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是我們健康學習,健康成長的關鍵。

記得在我上學之前,爸媽便時常告訴我:吃飯的時候,不能説話,要多吃蔬菜,不挑食,應該愛惜每一粒糧食……在我剛踏進西三國小的大門,老師就拉着我的手輕輕地告訴我:你是國小生了,如果看到地上有果皮紙屑,你應該隨手撿起來放進垃圾箱;垃圾桶的肚子脹了,地上的垃圾少了,校園就更美了……每次,我都會輕輕地點頭,並把父母和老師的話暗暗記在心裏。

我戴上紅領巾那天,老師撫摸着我的頭,再次鼓勵地告訴我:你成為少先隊員了,升國旗時要學會行隊禮,見到長輩,要大膽問好,上下樓梯要主動謙讓靠右行……這時的我,一個勁兒地點頭,把老師温暖的叮嚀記在心裏。老師不僅用她耐心的教育幫助了我,更用自己的榜樣引導了我。我的班主任張淑娟老師每天都會精神抖擻的站在門口,用她的笑臉迎接我們開始新的一天;上課時她熱情的鼓勵總是響在我的耳旁:“你真棒!”“你又進步了!”下課了,她總是細心的指導我們收拾好文具、擺放好桌椅。每天放學後,老師都要認認真真的把教師重新打掃一遍漸漸的,我從一個常常哭鼻子的孩童,成長為了一名知謙虛,懂禮讓,講文明的少先隊員,老師教會了我要熱情待人、要認真對待學習、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以守則為指南,規範自己的行為。

老師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明燈,學校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學校有優雅的校園環境,操場平整開闊,四周上綠樹環繞,教學樓內窗明几淨,書畫飄香,學校營造的濃厚的書香氛圍使我們都沉浸其中,這裏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就要爭做家裏的好孩子!

快樂學習,規範相伴,健康成長。其實,無論何時何地,遇到老師、同學、朋友或者客人,主動打招呼都已成為我們的習慣;當別人遇到困難我們也會一片熱心去幫忙;當我們看到地上有垃圾時,都會主動撿起,因為我們都牢記着師長們的教導,牢記着西三是我家,我要熱愛他的誓言。

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同學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幫助,更需要我們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是我們的行為準則,它們不僅寫在紙上,而且要記在我們心裏,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實際行動上。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藉着學習《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東風,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建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我相信在規範指引下我們每一名西三學生都將成為一個文明之人,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處,謝謝!

中學生道德行為規範演講稿 篇2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學習《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做文明學生"。先讓我為大家講述一個事例: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殘跡,顯得格外刺眼,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競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競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以上事例表明,文明離我們國家還有一定距離。在我們身邊。在我們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有着一些不文明行為。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也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校園內部分同學之間相互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樓梯的扶手,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不講衞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成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

同學們,我們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穫一個品格。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裏的一個重要位置,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藉着學習《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東風,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我是四二班的韋雨茗。新的一學期開始了,新的征途中,我們肩負着許多責任,國小是我們學習知識、增長見識、歷練意志、培養情操、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所以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規範。紀律和規則是我們平時工作、學習和生活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甚至我們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約束,否則任何事情都毫無秩序可言。而我們作為學生,更是有數不清的紀律和規則來要求我們,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不該做什麼。但是,如果我們總在一種被要求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是很難進步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作為國小生的我,自覺遵守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人真誠、坦率,誠實守信,禮貌待人,熱愛集體,同學之間團結互助,遵規守紀,講普通話,使用禮貌用語,勤奮學習,能吃苦耐勞,保持謙虛謹慎,勤勞儉樸,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從而,我們可以知道: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我們不能依靠別人,養成好的習慣的祕決在於自我剋制。如果你學會了駕馭自己,那麼你就有了一位最好的老師。

養成良好習慣,做文明國小生。

中學生道德行為規範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是來自__班的___。

如何做一個行為規範的學生?

一、胸懷祖國,心繫人民,樹立遠大志向。我們在祖國和人民的呵護下成長,應當立志回報祖國,服務人民。要以對祖國最真摯的情感,自覺把個人理想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起來,時刻維護國家利益,絕不做危害國家或有損國家尊嚴的事。從孝敬長輩做起,從尊敬老師做起,從幫助同學做起,樹立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意識,使自己的言行有益於他人、有益於學校、有益於社會。

二、勤奮學習,追求真知,培養科學精神。學習是我們成長的最大動力,科學是我們打開未來之門的金鑰匙。每一個有理想的中學生都應當把寶貴的時間投入到探求知識奧祕當中,把美好的時光用於攀登科學的高峯,勤學博習,修身利行,崇尚科學,抵制迷信,弘揚文明,克服愚昧,努力掌握各種有益知識和勞動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

三、樂於助人,善於合作,增強集體觀念。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每一個人的進步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有了長輩的關愛,我們得以健康地成長;有了老師的啟蒙,我們找到了人生的航標;有了同學的幫助,我們懂得了友情的珍貴。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每一箇中學生都應當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培養團隊精神,團結同學,善於合作,與人為善,特別是熱情關心和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同學,在幫助他人中收穫快樂。

四、遵紀守法,崇尚節儉,弘揚傳統美德。和諧社會離不開法律和道德,任何一個公民都必須恪守法律的約束和道德的規範。對於成長中的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什麼都更為重要。我們中學生應當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做到知法守法,並自覺遵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行為規範。我們的所食所用都是父母勞動的成果,都是社會創造的財富,對於我們中學生,特別要注重養成節儉的習慣,崇尚節約,反對浪費,在生活上不追求奢侈和攀比,努力以良好的品行、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回饋社會。

同學們,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我們明辨是非、善惡、美醜的標杆。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落實到行動上,在促進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動實踐中展現當代中學生的良好形象。

中學生道德行為規範演講稿 篇4

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同學們,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蔡順,是漢代汝南人。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大。蔡順對母親特別孝順。家裏的重活,他總是搶着幹;有好吃的東西,也總是第一個想着母親。有一年,發生了王莽叛亂,又遇到大饑荒,柴米特別昂貴。他買不起米,只好到樹林裏摘野果充飢。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赤眉軍。一個士兵看到他籃子裏的桑葚,厲聲問道:“你籃子裏的桑葚一邊是紅的一邊是黑的,到底是什麼意思?”蔡順回答説:“我買不起柴米,只好採野果充飢。黑色的桑葚很甜,是給我母親吃的,紅色的桑葚酸,留着給自己吃。”赤眉軍聽了,感動於他的孝心,就送給他三鬥白米和一頭牛,讓他帶回去好好供奉母親。

平日裏,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做人,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失去孝,就像一個人沒有心,只有一具軀殼,會受到世人的鄙視。

在家裏,母親總是以身作則教育我。每次買水果回來,先選個大的,讓我給奶奶送去;吃飯的時候,她不僅給我和弟弟夾菜,也往奶奶碗裏夾,還對我們説奶奶年紀大了,要學會照顧奶奶。媽媽開藥店很辛苦,晚上回來還忙這忙那,卻勸奶奶多休息。天冷了,媽媽會給奶奶買衣服鞋襪;過年了,她和爸爸帶着我們提上禮物去給外公外婆拜年……。時時處處,媽媽都在以行動告訴我,做人,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是誰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又是誰把我們撫養成人、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母親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長大些,是父母一口一口餵我們吃飯,一句一句教我們説話,一步一步扶我們走路。當我們做錯事時,父母會耐心地教育我們;當我們取得好成績時,父母臉上會露出欣慰的笑容。可以説,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太多太多!同學們,如果你細心,你會發現父母眼角的皺紋;如果你留心,還會發現父母頭上新生了白髮。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真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哪!

常言道: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是啊,小烏鴉都懂得把食物吐出來給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時候還知道跪着向母親感謝恩情;人要是不孝敬父母,就連禽獸也不如啊。

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尊敬長輩,孝愛父母。在家裏,我們要主動幫着做家務,減輕父母的疲勞;父母回到家,我們一張甜甜的笑臉,一聲親切的呼喚,一杯香濃的熱茶,都能驅散父母的辛勞,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快樂。在學校,我們要遵守紀律,認真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同學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懷着感恩之心來孝愛父母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稱得上一個無愧於天地之間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孝愛父母,我能做到,你能做到嗎?

中學生道德行為規範演講稿 篇5

如果人好,就一定要內心好!即使長相再美,也沒用! 道德是一個旦古如一的話題,即使最強大的哲人也無力宣稱,他可以從整體上營造一種文明, 我們能做的就是為社會和歷史提供一些約定俗成的起碼前提。 孔子説:“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大到天下,小到個人,追求理想的人格,受辱而不失大禮, 極力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的胸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餘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走進歷史的長河,關於道德修養已談了兩千多年,老話題不斷 賦予新內含,今天的教育依然離不開品德教育。 學校,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我們培養德性,修身養性的地方。學校開診的德育工作, 就是要培養同學們高尚的道德品質,為我們走上社會打好基礎。因為一個沒有高尚品德的人,是不 能被社會所承認的。 記得意大利但丁曾説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 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

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祖國 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 做一個有道德高尚的人最需要毅力的, 道德高尚的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 我們 想要成為一名道德高尚的中學生,必須從根本的小事做起。比如説,在家裏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 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裏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説文明的話,做文明的事等等。我相 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昇華。 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親愛的同學們,黨和政府在關心着我們,爸爸媽媽在期待着我們成才,我們在為現代化建設而 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 我們還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設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 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衞者,逐漸具備良好的公民道德,長大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的響噹噹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