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孝敬的好孩子演講稿(精選3篇)

做一個孝敬的好孩子演講稿 篇1

做個孝順的好孩子,其實很簡單,因為我現在是一個學生,所以我要先把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是“看書”,只要乖乖上課、看書,長大之後,就會變成有用的了,這樣就可以孝順父母了!

做一個孝敬的好孩子演講稿(精選3篇)

還有,我可以幫爸爸媽媽做家事,幫他們減少負擔,像是我可以做到的有擦桌子、掃地、拖地、洗碗、摺衣服……等,這些我都做的到,只要是我做的到的,我一定 會幫忙,因為這樣才可以孝順爸爸媽媽他們,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我和哥哥以及弟弟要乖乖聽話,因為如果讓爸爸媽媽知道我們三兄弟吵架,他們一定會很難過,所以孝順爸爸媽媽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爸爸媽媽上班時,讓我覺得非常難過,因為他們凌晨五點整,就要去上班了,他們辛苦的賺錢,回來一定會很累,所以我可以幫他們按摩、捶捶背,讓他們休息、睡一下子,放輕鬆,把一天辛苦工作的疲勞完全消除,這個樣子不但可以讓爸爸媽媽放鬆心情,還可以增進家庭之間的感情,如果哥哥弟弟也這樣子做的話,爸爸媽媽一定會更高興的!

爸爸媽媽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照顧我們、養育我們、教養我們,他們是不求回報的,但身為子女的我們,一定要孝順他們、感謝他們,我們要用一棵感恩的心來回報爸爸媽媽對我們的養育之下,這也是全天下身為子女們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孝順爸爸媽媽,做個孝順的小孩

做一個孝敬的好孩子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榮幸地站在這神聖的國旗下演講,滿懷激動。我演講的主題是——中華孝道。

孝道是中國人傳統的禮儀,是從古到今延續的一種美德。古往今來,人們常説,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源,孝道是立身之本,是萬業之始。

小時候,懵懵懂懂的我,並不理解中華孝道的精神所在。漸漸的,我長大了,慢慢學會了用愛的眼睛去捕捉身邊孝道故事。生活中的每一天,爸爸媽媽言傳身教中華孝道。他們的一言一行一次次撞擊我幼小的心靈,讓我終身受益匪淺。

我的爸爸就是一個時常被親戚們嘖嘖稱讚的“大孝子”。鄉下的奶奶七十多歲了,還捨不得關閉那經營了幾十年的小雜貨店,儘管沒什麼生意,奶奶仍每天堅守崗位,樂此不疲。因為擔心奶奶的身體,媽媽和姑姑們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勸奶奶停業休息,但沒能打消奶奶的積極性。只要爸爸,不動聲色地幫奶奶在雜貨店裝上空調,搬來彩電,清理貨物,給奶奶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奶奶像孩子似的露出燦爛的笑臉。我問爸爸,為什麼不直接勸奶奶停業呢?爸爸意味深長地告訴我:“孝順孝順,就是要順她的心,奶奶心情愉快了,身體才會健康。”在我看來,爸爸簡直是寵着奶奶了。

爸爸不僅對爺爺奶奶百依百順,對外公外婆其他長輩也是如此。每次開車接送長輩,我經常看到爸爸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當他們上下車時,他總是先伸出寬大的手掌搭在車門上,防止他們的頭不小心撞上車門,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讓人心裏暖流湧動。

這讓我想到《二十四孝》中的幾個故事:“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着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習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傳遞者源於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應該學習瞭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們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着想,時刻為我們擔憂,唯恐自己做的不周,這就是父母—我們最可愛的人。因此我們應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為我們放心,少為我們操心。同學們,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在爸爸媽媽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倒杯茶;在爸爸媽媽忙碌時,幫他們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學習上,認認真真,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讓父母也體會到我們的愛,就像烏鴉反哺一樣,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孝敬父母,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做一個孝敬的好孩子演講稿 篇3

1.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着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範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衝突。

2.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着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祕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説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3.討論對孩子們來説重要的事情

孩子們生活在不同於成人的另一個世界之中。有些事情對父母來説並不重要,甚至另人煩惱;但對孩子們來説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義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裝對孩子們的事情感興趣,但是必須對他們感情和觀點表示尊重。因此,經常與孩子討論他們的事情是必要的。這裏列出的主題是青少年通常所感興趣的:

●學校:如果父母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做了什麼?”他很可能會回答説,“什麼也沒做。”當然,這不是真的。孩子這樣回答其實是因為父母的提問太籠統,引不起孩子的興趣。父母不妨結合孩子正在學習的課程內容和學校的活動,問一些具體的事情,這樣很可能開始一段對話。

●業餘愛好和個人興趣:不少青少年喜歡體育,父母不妨與他討論喜歡的球隊或賽事,可能的話,可以一起去現場觀看比賽;音樂也是青少年所熱衷的,父母至少應該知道流行歌手的名字。如果你認為孩子正在聽的音樂是不適當的,或認為他的“追星”行為有些過分,不妨坦率地告訴他們並且説明為什麼,保持沉默往往會被誤解為允許。

●情緒:青少年常常對許多事情感到擔憂,如自己的朋友、流行事物、性、超重或太瘦、明天的測驗、上大學以及世界的未來等等。所有這些事情都可能使孩子情緒波動。父母有時可能難以判斷這些事情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是這樣,父母可以直接問孩子:“這個問題對你來説是無足輕重的、中等重要的、還是重要的?你經常對此感到擔心嗎?”在瞭解了之後再決定如何幫助他減輕煩惱。

●家庭:青少年喜歡談論和參與制定家庭計劃(如購物、假期安排),這其實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必然反映。父母應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與他一起討論家庭的計劃和安排,鼓勵孩子發表意見,重視並採納其合理意見。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孩子的歸屬感和安全感,還培養了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以及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敏感話題:青少年有時希望與父母交流一些敏感的話題,如毒品、性、艾滋病、離婚等等。在處理敏感話題時,父母要記住,迴避並不能使它們消失,反而會促使孩子從媒體或朋友那裏尋找相關信息。如果他得到的信息是錯誤的(這種可能性相當大,青少年從地攤小報上獲得片面的性知識就是例子),就會妨礙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對敏感話題的溝通要確保孩子能正確理解,否則寧可暫時延後。

●父母的生活、希望和夢想:許多青少年希望瞭解父母的世界,包括過去的和現在的。比如,小時候玩什麼?是否碰到過令人討厭的教師?上國小的時侯得到過零花錢嗎?如果有,是多少?談戀愛時是爸爸主動嗎?單位的老闆兇不兇?當然,這並不意味着父母必須把所有的事情告訴孩子,對不恰當的問題最好延遲作答。儘管如此,對孩子講述自己童年的事情和現在的生活有助於孩子應對他自己的生活。

●未來:隨着認識能力的發展,青少年開始更多地思考關於未來的事情,更多地談論對未來的設想。他可能會問父母一些問題,如,上大學是什麼感覺?什麼時候可以結婚?將來做電腦工程師怎麼樣?工作以後能不能有自己的汽車?等等。對孩子的問題,父母應認真地回答;如果你無法回答,就要誠實地説,“我不知道。”

●文化,時事:現代的世界是一個媒體豐富的世界,青少年也被電視、音樂、電影、錄象和電腦遊戲,以及其它形式的媒體包圍着。父母要認識到,這些媒體能提供一個瞭解青少年內心世界的窗口。例如,如果你和你的孩子看過同一部電影(一起看或分別看),你就有了對話的機會。所以,父母應當對青少年熱衷的媒體給予同樣的關注。當然,父母也要看到媒體傳播的不良信息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對孩子利用媒體的過程進行必要的指導和監督,通過交流幫助孩子提高對不良信息的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