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精选19篇)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精选19篇)

大家好! 我30年前留校任教,在继续教育学院做教师也已20xx年了,从做学生到教学生,我最喜欢丹桂飘香的秋季校园。

每一届新生入学,给老师带来新的责任和激励,给学校注入活力和青春。作为学院教师代表,我要向新同学表示欢迎和祝贺,你们选择了南航大,学校62年积淀的严谨求实的学风和校风能给你们良好的学习氛围。

你们有志通过自学考试获得高等教育学历和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学院及全体任课老师会尽其所能,帮助你们健康地成长,梦想成真。

大学是校园生活的高级阶段,也是从青春懵懂走向独立成熟的过渡。在你们的大学生活里,不仅仅是完成课业、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善如流的价值理念,养成独立思考、理性行为的习惯。尽早地认识到这一层面并努力地修为,将使你们终身受益。

我从三个方面跟同学们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青年要有目标、有追求、勤奋而踏实、不负青春网传的一句流行语:“当你不去吃苦,不去竞争,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尝试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朋友圈,看着电视剧,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听课、看看书,动动脑筋,很辛苦吗?可是有谁是在逍遥中获得成功的?

当你看了《杜拉拉升职记》,你觉得外企真好,出入高档写字楼,说着让人听不懂的外语专业术语,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你可知道他所吃的苦,是早就开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从N年前的数据查到昨天,一点点的做着细致无比的分析。

当你看了《亲密敌人》,你觉得投行男好帅,开着凯迪拉克,漫步澳大利亚的海滩,随手签着几百万美金的合同。你可知道他所吃的苦,是为了一个上市项目,在三天之内自学几十万字的材料,让自己在三天之内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行家......。

当你看到一位世界500强企业快消人出差满世界飞,在各种地方住五星级酒店,你觉得好风光。你可知道他所吃的苦,是为了一套更合理更系统的方案,而不断的和各个领导、客户去磨合,去询问,去思考;他所吃的苦,是为了签下一个大订单,自己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看着别人世界中的团圆,装饰着自己的相思梦。

岁月蹉跎匆匆过,而青年人的生活要是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玩乐,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学习、积累、用功的经历,对生活的理解浅薄,技能匮乏,你的生活怎么会精彩呢?!

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学得很辛苦的时候,当你懈怠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你的同龄人;当你还赖在床上,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只能眺望的远方。

所以,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你得奔跑着追赶走在你前面的人。

第二,要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

大学时代的学习和中学时代有显著的不同,大学学习侧重于理解概念和规律及用于解决问题。大学老师除了“传道”(告诉你结论、教你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解惑”。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主动去思考、体会,提出问题,即勤问。

老师才有需要解的“惑”,而你就是在吸收、质疑、解惑、反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增长能力

要在平凡而枯燥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成就感,同学们可以在每个学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甚至细化到作息时刻,并在同宿舍或同班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基础差的考量每天是否在进步;学有余力的拓宽读书范围、增加练习量,打开眼界。

还要尽可能地增加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美国哈佛大学的名言“在学校,1/3是跟老师学的,2/3是跟同学学的......”。

第三,与人相处之道--学会尊重、宽容、沟通和交流

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进入新的集体,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

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会存在差异,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必需。同学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主动地加强与周围的人沟通和交流,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与同学和睦相处,遇到矛盾得换位思考,因为并不只有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

有句谚语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

大学时光美好而又短暂,学会思考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学会思考做什么样的人,并且在这四年中脚踏实地、心态平和,努力付诸行动去接近你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你的脚前灯、路上的光。

上星期教师节,我在网上看到一句教师的自我表白,感同身受,转述一下,也是向学生表白做老师的心迹:“教书是一场苦恋,费心去爱的那一群人,总会离你而去;教书是一场单恋,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亲爱的同学,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点灯相依;你若自我放弃,我还是在这里一如既往帮你!”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2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为20xx级的本科新生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向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呕心沥血哺育你们健康成长的父母亲人和中学老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同学们,你们今天走进的这座校园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每年都有一批像你们一样,来自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国的最优秀的精英学子加入进来,传承着北大优秀的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令古老的燕园永葆青春;更有一代又一代北大人走出象牙塔,把母校科学民主、追求真理的种子传播开去,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是一块圣地。她诞生于民族危亡、内忧外患的危难之秋。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综合国立大学,自建校之日起,北大就被赋予了变法维新、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在她120xx年的历史长卷中每一页都写满了北大人前仆后继,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人民富强所做的不懈求索和拼搏。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最初阵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都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无论是“一二.九”运动回荡在红楼的振臂疾呼——“北大,起来!”,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无论是文革结束后的思想解放,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大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解放、振兴与发展的艰难历程中,北京大学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是一座崇高的学术殿堂。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中间有我们的老校长严复、蔡元培、马寅初先生;哲学大师冯友兰、张岱年先生;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的恩师吴大猷先生,还有王竹溪、周培源先生等。当然还有现在仍活跃在学术前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校友和教师中涌现出了400多位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中邓稼先、郭永怀、周光召、于敏、朱光亚等12位科学家是北大校友。新人口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成果和科技成果在这里诞生。自20xx年我国设立国家科技奖以来,北大共获得20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均位列全国高校之首。在六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有三位是北大的教师或校友,他们是我校的王选院士、中科院的黄昆院士和吴文俊院士。

北大更是莘莘学子的乐土。我校文理医并重,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学科优势明显;这里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目前,图书馆老馆改造工程已经竣工,过几天学校将举行仪式,启动图书馆老馆的使用,届时图书馆将拥有5000多个座位;我校有良好的教学和试验条件,规划中新教学大楼已经启动;这里大师云集,精英荟萃,人文气息浓郁、学术气氛活跃;未名湖的波光塔影、勺海的荷塘垂柳、燕南园的曲径幽深,无不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北大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在册的学生社团有上百个,其中山鹰社、爱心社等学生社团已发展成为北大的品牌社团,其影响力已经走向社会。北大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国际交流活动十分活跃,仅今年上半年就有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莅临北大;北大已经与世界各地的2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级交流合作关系,斯坦福大学分校、北大-耶鲁暑期学校、北大-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等众多学生交流项目,为同学们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0xx年在北大百年校庆典礼上,当时的在致词中说,中国需要建设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随后,在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下,北大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即“985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全校师生员工都在为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工作,在座的同学们应该为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从此刻起,你们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大人”,正如谢冕先生在《永远的校园》中写到的:“一旦佩上北大校微,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因为这里是一块圣地。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百年北大所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崭新的内涵。“北大人”这个光辉的名字,不仅代表着智慧和才华,更代表着时代先锋的责任和追求卓越的信念。此时此刻,当你们即将掀开人生的崭新一页的时候,作为校长我对你们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当年蔡元培老校长就曾经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就是因为北大人这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大人的使命在于传播真知,启迪智慧,繁荣学术,服务社会。希望在座的同学们能够把业务学习与崇高理想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

第二,北大具有兼容并包、学问至上的优良传统。今天的北大,文理医并重,在跨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学的学习不仅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希望同学们珍惜在北大的四年学习时光,充分利用好北大良好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拥有广阔的知识面,训练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而且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为你们将来适应社会变革,不断自我完善,进行终身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第三,求真求知与人生修养并重是我校的一贯传统,希望大家不仅要注重知识养料的汲取,而且要重视锤炼自己的品格,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充分利用北大学科齐全、思想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善于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大家不仅要谦虚谨慎,学会求知;更要戒骄戒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第四,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大学生了,大学和中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希望同学们能够注重培养几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自我定位的能力;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学们,下一个满月就是中秋节了,我想大部分同学今年将不能与父母亲人共度佳节,这也许是你们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呵护,独自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过你们并不孤单,这里有和蔼可亲的老师,热情开朗的师兄师姐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尽快熟悉新环境,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同学们,从你们背着行囊,告别家人,踏进北大校门的那一刻起,你们就已经成为这所百年名校的崭新一员,你的生命中将永久地烙下北大的印记,从此你将享受这印记带给你的荣耀和成就感,与此同时,你更将承担它带给你的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同学们,四年的时光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漫长,希望你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志存高远,奋发图强,胸怀国家,心系人民,为创造北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无愧于时代与历史的贡献!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3

各位新同学,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又是一年迎新季。六月我们送走了20xx届毕业生,今天我们又迎来了20xx级新同学,正所谓“铁打的大学流水的学生”。大学以特殊的“吐纳”运动,阐释并履行着大学的基本使命与责任。不知具体从哪一年开始,每到毕业季和迎新季,大学校长和学院院长们都要发表毕业致辞和迎新致辞。每次的致辞还不能一样,必须有点新意。今年的迎新致辞讲什么?我前天晚上在从厦门回武汉的飞机上想了一个题目,叫做“大学因何而伟大”。曾经觉得在迎新大会上讲这样一个题目有点不合适。后来我想,我们是教育科学研究院,我们都是在大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人,讲讲大学问题,谈谈大学因何而伟大的问题,把一般性和专业性结合起来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也是很好的。大约一周前,也就是8月23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xx年北大暑期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口号:把北大建设成为一所“伟大的大学”。这一讲话旋即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微信朋友圈都刷屏了。我也在朋友圈转发时发了如下一点评论。“伟大”一出,“一流”黯淡?不过,“一流”也好,“伟大”也罢,本来都是中国特色愿景式动员式口号,都无法测量和检验,我等不要去较真。只是希望不要再出现一个“伟大大学”的指标体系和排行榜,在绑架了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后,再来绑架“伟大大学”。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看北大。我的朋友圈围绕林校长的讲话和我的评论也发表了很多评论。有的说林校长很可笑,这个讲话终会成为中国高教史上的笑柄;有的说既然有“伟大的大学”,那是不是还有“光荣的大学”、“正确的大学”?有的说“伟大的大学”是不是要求有“伟大的教师”、“伟大的学生”?……总之,大家觉得把“伟大”和大学联系起来,用“伟大”来修饰大学,不合适、很别扭、不习惯。我不这么看,我认为“伟大的大学”的提法比“一流大学”和“卓越大学”的提法都要好。因为它突出了大学的文化品质、精神气质、理想特质。当前的中国社会和大学关注大学的文化品质、精神气质、理想特质太少了。“双一流”建设和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构建了一个“数字世界”,使中国的大学掉进了“数字陷阱”;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也为各种各样的“数字”所困扰。进而到我们当前的社会,GDP指标、幸福指数、宜居指数,等等,这些都实现了对文化、精神、价值的“数字屏蔽”。所以,我觉得在当前的社会文化状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现实之下,谈“伟大的大学”比“一流大学”更具思想引领性,它引导我们去关注为各种数字所遮蔽的大学文化品质、精神气质、理想特质。大学的文化品质,植根于大学作为教育和人才培养机构之中。正如我校杨叔子院士所讲,大学教育“是育人、非制器”,大学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器具和工具的。大学教育的目的和过程是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化野为文”。但在现实中,我们常常把“树人”、“育人”中的“人”,理解为“人才”或者“人材”,把作为目的意义的“人”置换为工具意义的“人材”。这不能不说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一种偏狭。另外一方面,大学也应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高地”,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注入全新的文化价值理念,从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大学的精神气质,就如雅斯贝斯所说,大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殿堂,是进行理性思考的地方。理性思考的前提是独立精神、主体性精神、批判精神,不流俗、不跟风,以追求真理为目的。在一个庸俗之气流行和物欲喧嚣的时代,更加需要大学保持和弘扬理性精神和高雅清静的气质,并要为改变当前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努力。大学的理想特质来源于教育的理想主义和面向未来的特性。小平同志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的“三个面向”题词中就有“教育要面向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要为一个尚未出现的世界培养一代新人。从人的角度而言,教育更是指向人的活动,它要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使人获得作为人的本质,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的本质恰恰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理想是未来的理想,理想具有面向未来的特性。教育面向未来,到底面向谁的未来?是面向国家的未来、地球的未来还是人的未来?20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以来,继1972年发布《学为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1996年发布《教育,内在的财富》以后发布的第三份重要报告。报告提出了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a global common good)的新理念。《报告》强调,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教育是全人类的共同核心利益这一价值定位,将长期以来立足个体或国家层面思考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到全球和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高度。博科娃总干事指出:教育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尊重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分担责任为基础;教育要为所有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2030教育行动框架》也提出了全纳、公平、有质量的终身学习思想和行动框架。

教育给我们以理想,给我们以未来观念,让我们在不甚美好的现实中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和憧憬。教育绝不只是接受现实和复制现有的社会秩序和全球秩序,绝不是任由现实所决定。教育中蕴含着重要的价值观变革和社会变革力量。教育也绝不只是制造竞争实力强的人,将人打造为竞争工具——个人竞争的工具和国家竞争的工具,而是要培养具有全球公民意识的未来人。所以,21世纪的大学教育既负有功能性使命,也负有教化使命。教化使命意味着培养全球公民,并在一个多元、冲突甚至分裂的世界中不断寻求共同的价值。大学因何而伟大?我想,大学是因理想而伟大,因人类理想而伟大,因面向未来而伟大,因事关全人类共同核心利益而伟大。所以,建设“伟大的大学”是比“世界一流大学”更好的一个提法,一个更切合大学文化特性的提法。我无意将迎新致辞变成为一次纯粹的学术演讲。就在上午10点左右,从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我校物理学院叶贤基教授正在为20xx级本科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叶老师和新生互动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来大学?”新生们有说高中不好玩,大学好玩些的;有说要造福社会与人类的;有说来寻找另一半的;有说掌握一技之长后再去改变社会的……看到本科新生们的回答,大家有什么感想?我们大家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是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和问题。而且这个课题和问题与我上面所讲的“大学因何而伟大”也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我也要像叶老师一样,提出“你为什么要来读研究生”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思想和观点来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可能影响你们三年的学习生活。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 新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季节里,同学们的到来,给我们美丽的校园又增添了一片蓬勃的朝气,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在这里,我代表辽xx学院的全体教师,向你们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社会、学校、家长都对你们寄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应该树立起一个远大的理想,就像一棵树,正是有了对阳光的渴望,它才可能直插云霄;就像一只鹰,正是有了对蓝天的向往,它才可能遨游天际。只有有理想的人生,才是积极的人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才能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人生非坦途。同学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有很多困难。对于每位同学来说,大学的学习意义重大,然而大学生活又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完美,你会发现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朴实的、平凡的、甚至是艰辛的:也许原来你们向往的课程很乏味,大名鼎鼎的教师也很平常,期末考试的紧张和辛苦,甚至比大学联考还要累。但是,你也会发现,大学的学习生活是美好的、丰富的:上课、讲座、演出、比赛、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同学聚会,如果你愿意,你们也会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教师,我们会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成为你学业上称职、合格的导师,也会努力成为你生活中的朋友,遇到困难时,老师们将会给你一份力量,也会跟你一起分担。获得成功时,请与老师们一道分享。

最后,我祝福同学们的大学学习生活是愉快的、幸福的,是你一生中,最骄傲和值得回忆的阶段。也期待着四年后,还是这个地方,毕业典礼上,见到硕果累累、更加成熟的你!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5

亲爱的同学,家长们:

晚上好!欢迎来到人间天堂杭州,欢迎加入浙江大学!首先,我谨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此刻,大家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兴奋、期待和疑惑。大学是什么?在浙大做什么?未来会怎样?今天世界的信息如此发达、瞬息万变,让我们一同去思考这几个问题。

同学们,大学的英文“University”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词语,由联合和多样即uni和vers组合而成,早期的大学也的确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管理的一种自治联合体。一千多年来,大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承,到发现新知,发明新技,服务社会,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但是,无论大学如何变化,学生始终是大学的主人,培养学生始终是大学的核心使命。

大学,即使是哈佛、耶鲁、浙大这样国内外最好的大学,也只是为学生成长提供条件和帮助。启迪心智的课程,深邃洞察的讲座,挑战自身的实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大学犹如百花园中肥沃的土壤,教师精心培育和细心浇灌,但是除了你自己之外,任何人都不能担保你会有成功的人生,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从今天开始,没有人催促起床,没有人督促作业,甚至连缺课也可能没有人知道,与中学不同,你的生活、学习都将由自己作主。迎接和适应变化,是你到大学的第一课,这门课非常重要,它将为你开启学习掌握自己命运大门,这恐怕也是一门需要学习和探索一生的学问。

同学们,加入浙大是你一生中做出的最重要最明智的选择之一。百年浙大,历史辉煌,以家国为使命,担当引领,开创先河,被美誉为“东方剑桥”。今天的浙大,校园如画,人才辈出,气势如虹,已踏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征程。在这里,你们将接受中国最好的科学与人文教育,与名家大师一起研修经典,探求未知,与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一起遨游知海,规划未来;你们将立足中国最具灵性和开拓精神的浙江大地,汲取先贤智慧,修炼内心质朴,聚集创造激情。浙大,有浙江根,有中国魂,有世界梦!

竺可桢校长曾这样对新生讲过: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你们都会选择一个专业,课堂上,老师也会教给大家一技之长,但这显然只是你来浙大的一小部分。在浙大最重要的是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求真求是的人;也只有这样,在毕业之后,才能不贪图享受,内心质朴强大,成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转移国运、引领未来的人。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为未来做准备,未来充满了神秘,也充满了挑战与诱惑。几天前我看了一部电影——斯派克-琼斯编导的“她”,讲的是作家西奥多偶尔使用了由操作系统虚拟出来的萨曼莎,“她”睿智、幽默、敏感,使作家深深迷恋,不能自拔。这提出了一个严肃而深刻的命题,在信息和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人们如何保持和认识自我!尽管这是一部未来洛杉矶的科幻电影,却让人感到距离我们如此之近。高度发达的智能信息服务,可以让你在虚拟世界中纵横驰骋,也可以使你沉迷于虚幻和虚荣,忘却现实世界的艰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可以让你在转瞬之间,行万里路,知天下事,也可以使你充斥焦躁与不安,失去理性的独立与判断。

面对既丰富多彩、又鱼龙混杂的未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内在理性和人文素养,更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批判精神和决断能力。我们看到太多的人,宁愿听信似是而非的传闻,也没有耐心等待真相浮现;宁愿用网上信息做快餐式的拼凑,也不愿宁心静气地理性思考。互联网使世界越来越小,也使信息变得纷繁复杂、混沌不清,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需要更多的理性与冷静,而这正是你们需要在这里学习和磨练的。我建议大家,多阅读人类千百年沉淀下来的经典名篇,少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花边传闻;多用批判眼光审视现成的结论,而不是盲从和迷信所谓的权威;多花时间参加集体活动,锻炼沟通交流能力,而不要沉湎在虚拟世界的幻觉之中;更多地去学习和培养自己“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而不是把生命浪费在眼前的急功近利上。

大学如同一段时光匆匆的旅程。有人说它枯燥、艰辛,也有人说它丰盈、繁华。未来有一天,你会想起曾经的浙大岁月,无数午夜的灯火,温暖过学子的心灵,无数侧畔的光影,问候过求学的艰辛。1400天的本科生活,今天是第一天,要珍惜每一天。教室操场的老师同学,启真湖畔的风花雪月,紫金港的烟雨云霞,都要将它们收进眼底,摄入手机,刻于心头。

祝大家每天都过得快乐充实!

也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谢谢!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6

亲爱的20xx级新生同学们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2590名本科生、4941名研究生加入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对中国人、对北师大人是个热情似火、激情澎湃的夏天。中国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为国争光。特别是北师大杰出校友郎平主教练率领的中国女排,一路奋勇拼杀,终于再次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创造了中国女排新的时代辉煌!让我们为中国奥运健儿欢呼,为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敢打敢拼、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欢呼!在这里,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应学校党委川生书记的邀请,9月10日下午,郎平主教练将回母校,为同学们做精彩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女排的奋斗历程与奋斗精神,届时我们将近距离领略世界金牌教练的风采!

同学们,北师大是一所有着深厚底蕴的百年学府。她的前身是1920xx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20xx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爱国进步、求真创新”的光荣传统,传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众多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史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事业,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20xx年教师节前夕,来我校考察,高度肯定了我校的办学思路和重要贡献,并对学校的发展寄予厚望。习深切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不仅是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对同学们的希望。

同学们,从今天起,在未来三年、四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将在北师大刻苦攻读、勤奋钻研、谋划未来。从今天起,你们将踏上一条全新的道路,这将是一条拼搏之路、奋进之路,是一条成长之路、幸福之路。在这里,我送大家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话是:做事一定要坚定初心。

初心是什么?就是我们最热切的期盼,最渴望的理想,最高远的追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用“不忘初心”的八个方面强调,要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赢得光明的未来。同学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当坚定“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像北宋大哲学家张载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树立远大志向,勇担时代使命。

前不久,《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章黄国学”。这是由我校资深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带领学术团队创立的。他们通过幽默故事和趣味漫画、动画,将艰深的古代文字变成鲜活的现代体验,将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知识转化为“有深度的大众国学、有趣味的青春国学、有担当的时代国学”。这正是以王宁先生为代表的优秀学者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创新的使命担当与学术初心。同学们,希望你们像王宁先生和她的团队那样,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祖国的需要中,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民族的发展中,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培育崇高的理想情怀。

第二句话是:做人一定要有爱心。

习来北师大看望师生时,特别勉励大家要有仁爱之心,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力量,一份幸福的源泉。“爱人者,人恒爱之”,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即将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朝夕相处,当我们以友爱的心面对同伴,包容不同的个性、习惯与爱好,就会在温馨和谐的集体中收获爱与温暖。“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北师大有很多志愿团体和社会实践项目,当我们以仁爱的心面对社会,用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帮助他人,就会在无私付出的过程中收获阳光与幸福。

今年7月,化学学院86届的70多位校友从祖国各地、从大洋彼岸返回母校,在学院举行了隆重简朴的柳荫励学金颁奖仪式。这是一项特殊的奖学金。从9年前开始,这些校友每人每年自发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学弟学妹们献上一份爱心,到现在已经资助了94名的学生。他们用这种方式,纪念毕业30周年,感恩母校,畅叙友情,传递爱心,让我们深受感动。同学们,希望你们像这些学长们一样,珍视大学生活,珍视同窗情谊,珍视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怀抱一份爱心,奉献一份爱心,关爱他人,为未来的人生成长储备丰厚的情感滋养。

第三句话是:学习一定要安心。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古人常说:“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安心学习,就是要静下心来听课、读书、钻研、讨论。北京有很多机遇,对大家来说,最重要的机遇是:这里有全国最多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最多的图书馆、博物馆,最先进的研究理念和仪器设备,最充足最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信息资源,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多泡图书馆,多去逛书店,多关注学术前沿。要把自己的“洪荒之力”用在该用的地方……总之,要安下心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今年刚毕业的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叶专同学就是这样度过大学时光的。在校期间,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每天泡在工作室里学习、演算,寒暑假都不间断。在同学们的眼中,叶专永远在想公式,永远在算公式。五年中,他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学科影响因子前20%的论文就有10多篇,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谈起经验,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不停的想,不停的计算。同学们,希望你们像叶专同学这样,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学识基础。

第四句话是:探究一定要有恒心。

恒心是一种坚守,一种执着,一种对事业百折不回的坚定信念。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志,就是指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精神。欲做大事,必须要有恒心,欲做成大事,必须将恒心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院士为了开展中国珍稀濒危的雉类研究,长期坚持野外实践,带着学生起早贪黑、奔波跋涉,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资料。有一次,他们历经1年多时间才找到第一窝黄腹角雉的巢,可是仅仅观察了八天,这些鸟就被天敌捕食,让研究再次中断。郑先生安慰大家说:“没有关系,我所经历的困难太多,既然我们能发现第一窝,那就还会有第二第三,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活动规律。”正是凭着这种在科学研究上百折不挠的精神,郑先生才能在研究中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为我国的鸟类生态学发展,特别是在濒危雉类生态适应机制和生活史对策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同学们,希望你们学习郑先生这种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在求学之路上,不畏艰难、不惧失败、勇于坚持、永不言弃,为未来的人生奋斗磨砺坚毅的意志品格。

同学们,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伟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华民族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你们的人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希望同学们立足当代中国,放眼世界,树立远大理想,安安心心学习、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实现自己的成才梦,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京师风范、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祝大家在北师大未来几年学习期间,学有所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7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上午好!每年这个时候都激动人心,复旦又迎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今年共有三千多名本科新生入校,你们的到来让这所有着120xx年辉煌历史的大学更加朝气蓬勃,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大家正式成为复旦大家庭的一员,复旦欢迎你们!至此之际,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各位中学校长及家长们,谢谢!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考进了复旦,证明你的过去是很有成就的,而你要证明你在未来有成就,必须在新起点上规划你的未来。在此,我送大家一句话,尽快发现自己,打造未来。自己的未来要自己掌握,不能等待!

你的未来可以冲上云霄,可以潜入大洋,复旦为你的飞跃或探底提供平台。复旦120xx年的沉淀,积累了文明的瑰宝,新时期的建设成就,使它焕发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最近提出要建立全方位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有令人羡慕的学科体系供你选择专业的爱好!2+2的教学组织模式给了你再次选择爱好的自由。通识教育让你知识宽广,打下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书院让你在课堂外修身养性,塑造自己优美的品质。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让你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己,调整人生发展志向。出国访学,让你胸怀全球!你的师长师兄师姐时刻在你身边,为你助威建言!复旦的平台是要让你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和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在复旦学习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既有大量的挑战又有大量的机会。大家知道G20吧,但你不一定知道Y20,它是G20的六个分会之一,让世界青年领袖聚集一堂,共议全球事务。今年就在复旦召开,他们共商世界和平发展。你不想参与这样的机会吗?刚刚过去的暑假,全校有超过270支实践队伍、20xx余名本科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在最一线、最基层的地方认识国家、服务社会、增长才干。这个夏天,有800余名同学在耶鲁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学府交流学习,开阔国际视野。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参加海外交流的比例超过了45%。当然,你要完成很多作业、很多考试,而同时要努力创新创业,不然就会落队,你的师兄师姐曾经创造了记录,一个人在本科期间发表了11篇SCI论文,你们愿意向她学习吗?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如何的优秀,你将来如何的杰出,你首先是一名复旦人。去年,我送给你们的师兄师姐三句话,今天在此重提,就是你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复旦人要有本事;复旦人就要爱复旦。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同学们要读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并用心铭记,一生践行。同学们要体验复旦“学术为魂”这一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为真理而不计名利的学术风骨。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海外留学生,同学们都要学习“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都要为中华民族、各自的民族和人类文明事业的进步而努力!同学们要不断追求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完善与提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正确的价值观落到生活的每个细节,落到你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复旦人是靠本领打造未来的。

同学们,今日之复旦,汇聚着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两所名校的历史基业和共同财富。同学们要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原复旦大学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是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公立高等医学院校。现在复旦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你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加入复旦,也应担当起复旦人的共同使命。在未来的5-20xx年间,学校将秉持“守训笃实、融合创新、人心聚学、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不断向世界一流的目标挺进。我们追求的是,拔尖的学生质量、优质的师资队伍、强的综合实力、大的社会贡献、优美的校园环境。这对你们来说,意味着幸运与机遇,你们将成为复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亲身参与者和见证者。学校将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科生培养与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为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同时,这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你们在复旦不断加速冲刺的阶段进校,就势必要严格要求自己,跟上复旦的加速度,和学校一起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复旦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为大家提供一流的资源与平台,我也相信大家一定有勇气、有毅力、有魄力开拓进取,创造未来!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奋斗,共同为复旦的发展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春回大地,生机勃勃!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伴随着短暂的寒假生活已经过去,我们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20xx年的春天。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拜个晚年,祝愿老师们、同学们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回首过去的一年,学校乘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的东风,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育管理、打造一流队伍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硬软件水平,创教育教学品牌和特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区教育局进行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连续20xx年取得区综合评估教学质量初、高中优秀校的荣誉称号。学校还被评为天津市实施《中国小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西青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达标单位、西青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西青区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西青区中国小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天津市西青区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践基地、西青区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西青区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这一个个荣誉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心血,代表着我们过去一年的努力、奉献与拼搏。

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寻常的开始,校园依旧,班级依旧,同学依旧;但这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开始,我们承担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在新学期里,三月份天津市国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要在我校召开,届时我们要迎接来自天津市18个区县的教育行政领导的参观以及教育同行到我校观摩课堂教学并且同台献艺;高三、九年级毕业班的同学,将迎来大学联考和会考的冲刺,实现自己的梦想;高中和国中非毕业班的同学,也将准备天津市学业水平考试,为今后的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学期将是一个繁忙、紧张的学期。比起以往任何时候,我们更需要增强的是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学校殷切希望全体师生更加团结、更加合作,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以求实创新的态度和自强达志的精神,与时俱进,奋力开拓,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因此本学期,我们也将继续强化教育,强化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爱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努力打造文明和谐校园,同时大力抓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的整体实力。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播种希望的季节,我们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严格的学校管理,务实的教育教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去追求我们的目标,实现我们的愿望。

最后,祝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快乐!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9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见到大家,欢迎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成为园的新主人。在此我代表全体教师承诺,将恪尽为人师者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中的职责,以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热情助推每一位同学的成长成才,不辜负“半国英才聚”的重托,并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向同学们学习,与大家共同进步。

看到大家,我不由想起十五年前自己参加开学典礼时,初入园的激动;想起作为辅导员迎来上一个五字班时,他们意气风发的笑脸;更想起在参加招生宣传的过程中,听到的很多同学,也包括今天在座的一些同学,向我讲述的他们的梦,以及当时他们眼中闪耀的光芒。正如录取通知书上所写的,“,是你一生的骄傲”。梦圆,是对大家过去几年中追求卓越、不懈努力的最好褒奖。这一刻你有理由为自己而骄傲,并得到我们最衷心的祝贺。

一个梦想的达成,也意味着另一个更远大征程的启航。如何由一名xx大学的新生,真正成长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xx人”,是大家需要用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回答的问题。这里我有两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第一,是积极面对挫折的挑战,并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你可能正在憧憬着大学生活很多美好的第一次,但也将会和另外一些第一次不期而遇。你可能第一次遇到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状况,第一次发现“学霸”的称号似乎正在离开自己,第一次身边有这么多明明可以靠智商吃饭,却偏偏还那么努力的小伙伴,自己好像在哪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甚至,你可能会遭遇人生中的第一次不及格。如何应对这些不如意甚至挫折,是你很快将要面临的考验,并很有可能成为决定你的大学生活是走向新的辉煌还是最终陷于沉沦的分水岭。

同学们,“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当这些挫折真正来临时,无须恐慌,这几乎是每一个xx人必须经历的一课;也不必沮丧,它其实向你指明了突破原有极限,再次得到跨越式提升的方向;更不要一蹶不振、就此甘于平庸,而应始终以“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自勉,不忘追求卓越的初心。所谓“卓越”,并不简单等同于成绩或排名,最重要的是不畏惧任何困难、竞争和挫败,竭尽全部心智和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只要做到这点,你就始终可以像今天这样,坦然并自豪的为自己喝彩。同时,在战术层面上,也提醒大家有意识的去体会大学阶段知识和教学的特点,尽快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特别是希望大家能勇于求助,善于发问。每一位老师都将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

第二,是树立明确的目标,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朱熹说过“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同学需要避免的恰恰是善于记书、精义,却忽视了志在何方。如果说今年六月之前你的目标聚焦于大学联考,那么身处之后,又应该为了什么目标而学习,为了什么理想而努力?这绝不是什么遥远甚至虚无的问题。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尤其是通过你自己的深入思考后自主选择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你主动学习、深入钻研、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而要做出这样的选择,除了“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抱负和担当外,还需要注意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由此明晰自己的人生规划。

今年寒假我和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交流,他们问我在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求学期间根据自己的思考做出了一系列选择,并最终决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大一学年末专业分流,我从有悠久历史的土木工程系,来到了成立不久的建设管理系;大四又选择了房地产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完成了从工学到管理学再到经济学的转变;20xx年博士毕业时,房地产已经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行业,我却选择以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立志于为这个纷繁复杂的市场增加理性的力量。这些选择在当时看来都有点“非主流”,但每一次我都坚信这不仅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也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也正因为此,才能在努力的过程中始终甘之如饴。至于社会上讨论的所谓“热门”专业等等,我觉得反而不必看得太重。无论哪个专业,我们瞄准的都是其中最顶尖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领域都有足够的空间成为我们的舞台。xx人应当有这样的眼界和自信。

同学们,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已经向大家拉开帷幕,园提供的无限可能正在等待你的探索。期盼着大家以初为xx人的自豪作为新的起点,在挫折中成长,追求理想不断前行。今天,你因为成为一员,而拥有一生的骄傲;明天,相信也终将因为自己卓越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而成为骄傲!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0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

我也记得我的导师李赋宁教授,原来是北大英语系的主任,他给我们上《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时候,每次都把板书写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丽。永远都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等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刚好写到右下角结束。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了,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许智宏校长对学生唱《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打开视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觉得北大的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的时候有很多的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英语水平一塌糊涂。尽管我大学联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试时我的大学联考分数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七分,我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比我分数高,我认为自己是不会被录取的。没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师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我的今天。但是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五十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以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八百多本书,用了五年时间。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癖,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当时北大给我们每个月发二十多块钱生活费,王强有个癖好就是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买书的钱绝不动用来买饭票。如果他没有饭菜票了就到处借,借不到就到处偷。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费一份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饭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当时在北大,真是属于读书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们班当时非常地活跃,光诗人就出了好几个。后来挺有名的一个诗人叫西川,真名叫刘军,就是我们班的。我还记得我们班开风气之先,当时是北大的优秀集体,但是有一个晚上大家玩得高兴了,结果跳起了贴面舞,第二个礼拜被教育部通报批评了。那个时候跳舞是必须跳得很正规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点就认为违反风纪。所以你们现在比我们当初要更加幸福一点。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园里面走,我们如果当时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园里面走,一定会被扔到海里,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再在校园里面走。

我也记得我们班五十个同学,刚好是二十五个男生二十五个女生,我听到这个比例以后当时就非常的兴奋,我觉得大家就应该是一个配一个。没想到女生们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生。像我这样外表不怎么样,内心充满丰富感情、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

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但是就像刚才吕植老师说的,你尽管在中学大学联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也是各个省的状元或者说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非常勤奋又非常郁闷,也没有女生来爱我安慰我。这导致的结果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性侵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从此以后我就跟写诗结上了缘,但是我这个人有丰富的情感,但是没有优美的文笔,所以终于没有成为诗人。后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我们跟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诗人海子在一起写过诗。后来他写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每一个同学大概都能背。后来当我听说他卧轨自杀的时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从此以后,我放下笔,再也不写诗了。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我对他们说: "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贫困家庭,你不能说老爸给我收回去,我不想在这里待着。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去,因为北大是中国的骄傲,也可以说是世界的骄傲。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了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做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大学联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但是他确实是我的邻居,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直接导致我在大学联考的时候地理成绩考了九十七分。也是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这一梦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学们,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良心的人会从你具体的生活中间做的事情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对你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讲完我就结束我的讲话,已经占用了很长的时间。

第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礼拜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同学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后来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因为你要知道,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我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的注意,所以我从国小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一起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同学们一定认为我这件事情白做了。又过了十年,到了xx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样,包括刚才讲到的王强老师等。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最后,我代表全体老校友向在座的三千多位新生表一个心意,我代表全体老校友和新东方把两百万人民币捐给许校长,为在座同学们的学习、活动和成长提供一点帮助。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20xx级新同学:

大家好!我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于赓哲,感谢大会给了我这样一个发言机会。

十八年前的这一天,我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相信那时在座的许多同学刚刚出生。十八年前这一天,我的老师对我说:“师大欢迎你。”十八年后的今天,我代表全体教师对20xx级新同学说一声:“师大欢迎你1

陕师大是一所光荣的学校,陕师大是一所踏实苦干的学校,十八年来,我在这里由学生到教师,体会到师大的艰辛,也品味到师大成功的喜悦。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西部,西部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如今,陕师大支撑着中国大西北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和其他人才,正可谓“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1

这里也曾经匮乏,这里也曾经苦闷,但是这里从来不缺的是教师们的责任感。

几十年如一日,陕师大的教师们如同厚重的黄土地一般,为未来国家栋梁的茁壮成长尽心尽力,辛勤浇灌、精心培养。

如今,陕师大已经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学科建设、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都迈上了新台阶,作为一个昔日的师大学生,我为母校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作为一个今日的师大教师,我倍感责任重大,相信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大人齐心协力,追求卓越,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既定目标。

每年都有这样的开学典礼,每年都有这样的场景,但是今天对于陕师大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日,对于在座的诸位同学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你们中的2600多名同学是国家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之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不久前说:“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你们的身上寄托着国家的厚望,你们和其它五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将成为中国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状况、提高基层教育水平的关键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们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参与者,在座同学可谓幸莫大焉!因为1

幸运女神并不会这样垂青每一个人。

就在今年六月大学联考结束那天,我和其他许多教师接受学校委派,前往各地宣传免费师范生招生政策,这也是我们的幸运,因为我们也由此成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未来数十年之后,当你们回首往事之时,但愿你们能自豪的说:“我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来到了一所合适的大学。”

但愿那时我也能说:“我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遇到了一批合适的学生。”

师大要发展,离不开学科的拓展和社会影响力的增强,综合性是师大腾飞的基矗所以对于师大来说,在座的非师范生同学也是发展的关键力量,师大的非师范专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你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你们将在另一个方面展示师大的实力与魅力,展示师大人的多才多艺。

请所有同学牢记校训“厚德积学,励志敦行”,这八个字是师大历史的写照,也是师大精神的浓缩!它是我校师生共同的人生标杆!每一个字都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仔细地理解与践行。

不久以前,房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陕师大将把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优秀的高中教师,甚至是中国小校长。”

我听了很高兴,未来我的孩子一定要送到20xx级师大毕业生担任校长的国小、中学去,不是为了走后门,而是因为我对你们的实力充满信心,因为你们是师大人!

未来与各个行业打交道的时候,我也希望能碰到在座的20xx级非师范学生,因为你们是师大人!未来在学术界,我也希望能与在座的xx级研究生共同切磋,因为你们是师大人!

让我们在教育行业和其它行业共同努力,有德弥高,有学弥厚,有志弥坚,有行弥敦,因为我们是师大人!

恭祝20xx级全体新同学:学业有成,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2

20xx级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站在这里,我最纠结的是,作为教师代表,一位年长者的说教很可能让你们觉得无趣,恨不得以“葛优躺”的姿势,延缓即将到来的军训。我深知,几分钟的致辞,很容易落入鸡汤文与成功学的窠臼,你们的小宇宙或许已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我不想进行灵魂安利,但是灵魂安利在蔓延,比如每年九月初开学,就会有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广为传播:“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在我看来,这自然是有道理的,但依然是精英教育的思维,与平民的现实相去甚远。

面对你们,我很自然会缅怀青春,以及与青春相关的一切,比如春天,比如爱情,比如生命力,比如疯狂、感性、浪漫、激切、迷茫、率真、单纯等等。这些都是青春的基因,你逃无可逃,为什么要抗拒呢?只有照单全收,方有成长的喜悦,这不就是成就感吗?

所以我歌唱所有的青春,比如50年代王蒙先生在《青春万岁》中的序诗: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我也不止一次地吟诵80年代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毫无疑问,青春是人生最华彩的乐章,是天地最无私的赐予,她是《诗经》《楚辞》中的香草美人,她是唐诗宋词里的离愁别绪,她是徐志摩眼中的彩虹,她是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青春是穿越时空的美丽,于是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说,“青年,无论如何,是沉睡着的睡美人”。我觉得这也是阅读中国90后的正确打开方式。

此刻,我的思绪从“沉睡着的睡美人”漂移到“葛优躺”,然后来到了最近网络最欢乐的砍柴和放羊的故事: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据说,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是这个段子的正确解读,而别样的解读仍然在持续发酵。这让我联想到一则禅宗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些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

面对一样的答案,行者不禁产生了疑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禅意盎然的故事,对于互联网的“原住民”你们来说,自然是别有会心。因为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这是互联网的问题,也是青春的问题。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游戏化、扁平化、碎片化、民主化;青春的浮躁、急迫、三心二意、瞻前顾后、贪多务得等等也会妨碍我们健康成长和“得道”。老子《道德经》里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总是执着地追求一个方面,为天下人思考最普遍的理论准则,有舍才有得,无为而无不为,这是道家的生活姿态。对于精力旺盛的你们来说,在大学学习阶段,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可以再三玩味这则禅宗故事。

很遗憾的是,我还是落入鸡汤文与成功学的窠臼。好吧,让我们唤醒内心的洪荒之力,吹响青春的集结号,我们继续读诗,把海子的诗歌读完: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 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3

告别酷暑,走进金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今年我校共录取来自全国28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的新生 3074名,其中本科生2511名、硕士研究生509名、博士研究生54名。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全体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的到来,使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这个大家庭更加充满青春活力,更加显得生机盎然。

作为校长,我感到非常高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又增添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同学。今年我校第一批录取的新生,理科最低647分,高出北京省组档线30分,排省属院校第三名;文科最低645分,高出北京省组档线26分,排省属院校第二名,录取分数线创历史新高。研究生第一志愿考生数较去年增长45%,上线考生数较去年增长25%.这是同学们对学校的认可和信任。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上学期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和“视学生为亲人”的观点,目的就是要求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培养这个中心,通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改善条件,着力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提供优良的环境。

同学们,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品质往往集中体现在校训上。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求本远志”。求本是中医治病术语,本意指治病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疾病的根本进行治疗,寓意严谨、求实;远志,是中药名,寓意志存高远,开拓创新。“求本远志”校训精神是学校几代人历经半个多世纪励精图治,薪火相传,凝练升华而成的。抚今追昔,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可谓历经沧桑却又充满生机。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办学到六十年代几经合并,从恢复单独招生到移址新建,北京中医大人依靠自己的热情和力量,成功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重要历史关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描绘着一幅又一幅绚丽多姿画卷,创下了许多北京省乃至全国的“第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挤身于全省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求本远志”的奋斗史。

同学们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应该从“求本远志”校训中体悟些什么呢?我想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有志存高远、心胸开阔的人生态度。“求本”最核心的精神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远志”则要求我们志存高远、心胸开阔。“功崇惟志”。同学们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确立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好好想想该如何学好知识与技能,如何学会做人与做事。一方面要弘扬传统美德,陶冶高尚情操,志存高远,诚实守信;另一方面要有博大胸怀和宽容之心。“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道人非”,讲得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宽厚待人,能够让人洒脱自如;斤斤计较,会让人步步荆棘。希望同学们学会理解,学会谦让,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二是要有奋发图强、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业广惟勤”。我校李大鹏院士本着“为推进中药现代化而努力”的信念,经过长达十多年艰苦卓绝、锲而不舍的研究,首创中药抗癌乳剂康莱特注射液,获得多项国家科技奖,为中药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我校践行“求本远志”精神的楷模。同学们进入大学后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既刻苦学习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千万不能因为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而痴迷于网络游戏,沉溺于虚拟世界。过度的游戏将使人颓废、堕落,悔恨终生!

三是要有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精神的医学科学。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地学习继承,使其更好地为人类防病治病服务。另一方面,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其他学科也一样要在继承的基础上重视创新。同学们要树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勇气,与时俱进、善于思考、敢为人先,勇于提问、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当然,创新和创造的过程是很艰难的,我希望大家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带着问题学习、思考和研究,不断挖掘和激发创新潜能,努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懈努力。

四是要有心系国家、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践行“求本远志”的校训精神,还要把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最近,依法打击网络谣言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互联网就像一片肥沃的田园,其中既有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也不可避免伴有杂草、噪音。作为当代大学生,同学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正义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唱响正气歌,传递正能量。总之,我们践行“求本远志”校训,就是要将自己锤炼成心中有爱、肩上有责、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

喜看今朝,矗立在钱江南岸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美丽;展望未来,在“求本远志”精神激励下的我们北京中医大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自信。特别是在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道路上,朝气蓬勃的你们加入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行列,更增添了我们迎接新挑战、创造新辉煌的信心和力量。你们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4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3300多名20xx级新同学来到清华园,成为这里的新主人。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你们在清华园里扬起理想的风帆,挥洒绚烂的青春!

同学们,此时此刻,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你们和很多年青人一样都有一个清华梦。在你们之中有一位叫索朗旦增的同学,他的家在西藏靠近边境的浪卡子县,他经历了47个小时的旅途奔波后来到清华,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也是他第一次走出西藏。索朗旦增家境贫寒,在拉萨上中学期间每年只回家两次,靠奖学金和助学金完成学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祝贺索朗旦增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清华的一员,也祝贺全体20xx级的同学们圆梦清华!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美丽的清华园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在清华,你们将浸润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体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在清华,你们将有机会聆听学术大师的教诲,有机会到世界各地交流学习,在更具柔性的培养体系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成长路径。在清华,你们可以在200多个兴趣社团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里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我相信,你们将在清华收获最美好的大学生活。1981年,70岁高龄的季羡林学长在散文《清华颂》中写道:“春的信息,在清华园要比别的地方来的早”,“清华园却不仅仅是像我的母亲,而且像一首美丽的诗,它永远占据着我的心灵”。确实,在所有校友心里,清华永远是美丽的。今天,我想对你们说,“有你的清华会更美!”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你们可以发现园子里“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的诗情画意。秀美安谧的环境确实能涤荡人的心灵,让人憧憬、引人遐思。今年,同学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我送给你们的书—《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亨利·梭罗的不朽名著,讲述了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作者在瓦尔登湖边远离尘嚣、简朴至极的生活和瓦尔登湖随四季变幻的湖光山色。当时的美国,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泛滥,人们把追逐物质财富作为唯一目标。梭罗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和反思,他不屈从于庸俗的现实,追求生活的本真,最终收获了超凡高洁的思想。一个多世纪后,我们仍能从《瓦尔登湖》中获得灵魂的滋养。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摆脱物质的奴役,在安静思考、默默守望、执着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宁静的巨大力量。

大学是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越来越多,社会也越来越喧嚣浮躁,大学在当下尤其要强调远离世俗利益的诱惑,驱除急功近利的障蔽,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万物得其本者生”,大学必须牢记并笃行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上。大学需要一个安静美丽的校园,校园的风貌体现了大学的品位和境界。在我心中,清华园的美丽景象还应该包括:繁花落叶间教授行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藤影荷声里同学们在长椅上读书,墨韵书香中校长与师生谈心论道。我相信,宁静的清华一定会孕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你们已经迈进清华的大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此展开。我想,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忘却曾经的成绩和掌声,忘却一时的满足和得意,解放心灵、释放真我,在宁静中寻找新的梦想。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追问本心。青年人应该努力充实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质,应该直面内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一个人如果缺乏内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杂声中迷失自我,耗尽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优秀和贫乏的成功。同学们,你们需要反复地追问,什么是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追随本心的召唤,你们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坚守初心。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们会面对很多选择,只有坚守初心,才能抵御诱惑,才能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刚刚毕业的20xx级经管学院本科生卢昌婷,进入大学后被戏剧的魅力所折服。她加入话剧队编剧组,创建音乐剧社,坚持早上7点朗读莎士比亚、易卜生、曹禺的作品……毕业时,面对进入投资、互联网领域工作的机会,她最终选择到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戏剧专业深造。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卢昌婷同学就一定能够抵达梦想的彼岸。

希望你们在宁静中笃学砥砺。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需要安静的内心。只有心无旁骛、潜心笃学,才能获得真知、增长才干;只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才能超越自我、升华人生。清华校友、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因沉迷于数学而被称为“呆子”,他在追梦数学的传奇人生中,以“人家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心安”的精神刻苦钻研,成为中国解析数论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创始人。同学们,勤奋是理想的阶梯,困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在宁静中笃学、在砥砺中前行,你们就一定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

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先生,在《人月圆·梅》这首词中写到“殷勤唤起,大地清华”,这里“清”意味着纯洁、安详,“华”意味着茂盛、希望。同学们,从今以后,美丽的清华将成为你们新的家园。我相信,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5

大家好!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三千多新生为了一个共同的成长目标齐聚x学院。你们是学校的生力军。随着你们的来到,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学年开始了。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对同学们经过长期努力,严格选拔,如愿步入大学殿堂表示衷心地祝贺和热烈地欢迎。

同学们,你们的成功无疑还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支持、国中高中母校的栽培,特别是你们父母的辛勤的汗水,借此机会也请你们向辛勤培育你们获得初步成功的家长和老师们转达诚挚的问候。“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于学校”,天津商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快速起来的年轻高等学府,现已成为工、管、经、法、文、理兼有的多科性学校。她拥有一支实力很强的科研教学队伍,专职教师700多人,她同时拥有来自全国30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6000多名莘莘学子,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在12个研究生领域、31个本科领域共同学习,这里是人才汇集的地方,是播种未来的地方,也是收获智慧的地方。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出建设以本科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文理相兼、结合的多科性、有特色、高水平教学型工商大学和以特色办学保质量把事业做大,以重点学科创品牌把学校做强的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复合型、适用型人才,成效显著,令人振奋,也为社会所关注。各位新同学,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希望你们珍视现在,向往未来,学业有成,也希望你们做学校的主人,为学校的发展增辉。在此,作为大学校长谈几点认识与你们共勉:

一、做一名现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立身处世之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立身的本质,是成才的导向。对民族、对社会、对未来家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立身之内涵、成才之起码条件。学校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既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任务。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加强修养,在人生这个重要时期塑造好真、善、美的心灵与健全人格。

二、做一名现代大学生要把握好成才之路。

大学本科阶段是由基础知识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转型的关键时期,它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同学们要在四年的时光中学会“学习”,开发潜能,这是成才的关键。为适应知识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的形势要求于田田家居旗舰店,学校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使学生修好本专业的同时,选修跨学科课程,甚至获得第二学历、第二学位,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发挥 于田田家居旗舰店,并可能在两种知识的结合中产生出高人一筹的能力。

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性人才,就是将在外语、数学、和法律等重要基础课程上加大师资和财力的投入,让学生在大学充分地学到离开这个年龄段和学校难以学好的必需知识。为今后更新知识、转换专业、调整发展方向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这两种人才是我们办学特色之一,它的基本目标是让我们的毕业生有更宽的就业门路和在社会上获得稳定的良好位置和待遇。原创文章,尽在本站网。

三、做一名现代大学生要准备好多种能力。

同学们要以祖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做成功人为目的,提早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科学、宏观规划,对自己学习时代进行周密设计,对自己生涯进行理性决断,从而绘制切实可行的蓝图。建议你们在这张蓝图上绘入创新思维的能力;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情报的能力;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社会交往处理公众关系的能力。同学们,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的机遇和挑战扑面而来。

我们可以感到惊人的发展速度。变化太快的世界,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困惑,同时也带来了人才价值大大提升的机会,因此,只要你是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在眼前。同学们,今天,你们选择天津商学院是迈向新的人生历程的起点,我想四年后,当你们满载收获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时,将无悔于今天的选择,必定也会为自己获得的成功和亲历天津商学院的变化与发展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为个人、为事业、为集体、为学校的未来拼搏、奋斗!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6

今天是新一学年的开始。欢迎各位来到哈佛。大家都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成长背景与生活环境也各有不同。在此,我想重申哈佛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每当新生到校的时候,我常常会提起,哈佛是个多么多元化的大学,它可能是学生所生活过的最多元化的集体之一。来自不同种族、民族、国家的人们汇聚于此,他们政治观念可能各不相同,性别观与身份认同也各有差异。我们认为,这种不同是哈佛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大学新生,还是满怀抱负的研究生,还是教职员工,都能从哈佛的这种教育中受益。

今年,哈佛的录取政策遭到了质疑,这更是对我们根本原则,对哈佛多元化的努力提出的挑战。在这一学年内,我们会积极应对质疑,向其他的声音证明多元化的重要之处。

然而哈佛的努力还不止于此。我们不仅要为哈佛所招收的优秀学子提供多元化的环境,更要让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我就是哈佛的代表,就是哈佛的一部分”,我希望每个学子都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光有多样性还不够,归属感、包容性也很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哈佛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充斥着不平等、不公正,这些无形之中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对于哈佛也是一样。

因此,当我们规划未来、迎接挑战之际,建立一个真正包容的集体非常重要,这项任务也十分艰巨。刚刚入学的新生中,有很多人对于周围同学的文化、国家并不了解,你们彼此对对方也各有期待。因此,大家可能会担心,如果尝试着和不同的人交流,能否得到理解,还是会被忽视、无视?如何让哈佛成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的集体,而非冷漠忽视?如何消除隐性歧视并从中吸取教训?如何能消除一些歧视性或者针对性的语言?如何才能让大家以治学般的严谨态度探询、理解人与人的差异?

这个暑假,我和JimRyan院长谈及了这些情况,他表示,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包容的倾听者”。我对此非常认同,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具有的品质。大学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你们未来的大学四年内,这种言论自由可能无形中会因言语不当而带来伤害。这些言语也许本来是一番好意,却因为误解曲解而事与愿违。然而这些都是哈佛在努力推动多元化中无法避免的过程。这一点我们会继续坚持,在应对指控的法庭上、在日后的公众交流中、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应该坚持这一点。

用心聆听,更包容地聆听,不要怕犯错,不要担心,勇于尝试,努力包容。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7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 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8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 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会考大学联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大学教授生开学典礼的演讲稿 篇19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了解整个世界”无疑是每一个旅者内心的动力。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和孩子们“浪迹”在国外的日子里,总会遇到人问:“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旅游都是大巴车里,而孩子们总是在学习语言。当我们的孩子们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不仅仅以“语言”为目的的出国活动也代表孩子们成长机会的多样性和中国父母们思想的变化。

在这个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我们的旅行也需要与世界接轨。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他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的,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哈佛大学的一任校长曾经说过,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